<strong>戰爭結果:官渡之戰勝利者是誰?</strong>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麵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製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曆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strong>官渡之戰勝利者是誰?官渡之戰曹操為何以少勝多打敗袁紹?</strong>
1.袁紹與曹操在白馬相持時,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曹操營寨射箭,使曹操軍心動搖。其後,劉曄獻上霹靂車之計,大破袁紹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據守之地。
2.曹操於黎陽與袁紹相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曹操依計行事,果然大破袁軍,斬殺顏良。
3.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4.曹操曾經在交戰之時想過放棄,寫信給許都的荀彧。而荀彧卻提醒了曹操:“在戰爭雙方都疲憊不堪時,誰後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戰機就在這時出現。”最後幫助曹操尋回信心,繼續堅持。
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於用人之道。我們可以細分來看:劉曄、荀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荀彧則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能夠鼓勵和幫助曹操在關鍵時期堅持戰鬥,這是更高層次的人才。由此觀之,人才的妥善任用應該可說是“一計敵萬人”。至於曹操,他是一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納他人之言,故袁紹兵多也不足為懼,正所謂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調遣。
<strong>其他戰後相關事務:</strong>
1、官渡之戰後,曹軍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賞識,起初曹操赦免沮授並且厚待他,但最後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紹陣營而被曹操殺害。
2、曹操在袁紹大營發現許縣及軍中的某些人員,曾寫信向袁紹表態,他下令將信件全部焚毀,以示安撫反側。
3、官渡之戰後,袁紹僅八百騎逃回北方,後悔不用田豐之言,但逢紀詆毀田豐,結果田豐被袁紹殺害。
4、冀州地區發生反袁的動亂,袁紹率軍平定。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麵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製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曆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strong>官渡之戰勝利者是誰?官渡之戰曹操為何以少勝多打敗袁紹?</strong>
1.袁紹與曹操在白馬相持時,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曹操營寨射箭,使曹操軍心動搖。其後,劉曄獻上霹靂車之計,大破袁紹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據守之地。
2.曹操於黎陽與袁紹相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曹操依計行事,果然大破袁軍,斬殺顏良。
3.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4.曹操曾經在交戰之時想過放棄,寫信給許都的荀彧。而荀彧卻提醒了曹操:“在戰爭雙方都疲憊不堪時,誰後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戰機就在這時出現。”最後幫助曹操尋回信心,繼續堅持。
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於用人之道。我們可以細分來看:劉曄、荀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荀彧則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能夠鼓勵和幫助曹操在關鍵時期堅持戰鬥,這是更高層次的人才。由此觀之,人才的妥善任用應該可說是“一計敵萬人”。至於曹操,他是一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納他人之言,故袁紹兵多也不足為懼,正所謂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調遣。
<strong>其他戰後相關事務:</strong>
1、官渡之戰後,曹軍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賞識,起初曹操赦免沮授並且厚待他,但最後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紹陣營而被曹操殺害。
2、曹操在袁紹大營發現許縣及軍中的某些人員,曾寫信向袁紹表態,他下令將信件全部焚毀,以示安撫反側。
3、官渡之戰後,袁紹僅八百騎逃回北方,後悔不用田豐之言,但逢紀詆毀田豐,結果田豐被袁紹殺害。
4、冀州地區發生反袁的動亂,袁紹率軍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