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失守。


    崇陽失守。


    瀏陽失守。


    攸縣失守。


    安平失守。


    興寧失守。


    ……


    楚軍的反攻非常凶猛,短短幾天時間,把戰線向西推回來二百裏,一直打到長沙城下,西軍的大致損失已經統計出來了,單看每一處的傷亡不算太多,但是加起來的總數並不少,光是孫可望的部下就損失了七千多人,西軍進入湖廣以來,還是第一次吃這麽大的虧。


    “原來那道九黑八白的烽火,是全線反攻的命令,嘿嘿,汪克凡這一手也算出人意表,千裏戰線上同時發動,的確令人防不勝防,這一仗,本王輸的無話可說。”


    孫可望嘴裏稱讚汪克凡,臉上卻滿滿的都是不服氣:“我軍連克嶽州、長沙和衡陽,當時我就覺得有些奇怪,楚軍應該沒有這麽不經打,這個仗贏得也太輕鬆了一些,現在才明白是汪克凡的誘敵之計啊,嘿嘿,他也真舍得下本錢,把湖南全境都讓給我,就為了吃掉我這幾千人馬。”


    什麽狗屁誘敵之計。


    不值得吧?


    肯定不值得!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用七千多人換了嶽州、長沙、衡陽這幾座大城市,算起來還是西軍占便宜呀,楚軍雖然僥幸打了個勝仗,但是縱觀戰場態勢,主動權毫無疑問還掌握在西軍手裏,楚軍如果想要奪回長沙和衡陽,七千人的傷亡可遠遠不夠。


    在孫可望看來,汪克凡這個誘敵之計,純屬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如果他想在湖南境內決戰,當初就應該堅守長沙和衡陽,現在呢,先是誘敵深入,然後大舉反攻,戰術固然令人眼花繚亂,但是實際效果並不好。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懂不懂?


    汪克凡你這樣打仗,不但坑了西軍一把,自己也被坑得不輕,最後便宜的是韃子,懂不懂?


    有本事,堂堂正正的和我打一仗,別搞這些上不得台麵的陰謀詭計!


    看他咬牙切齒的樣子,左右將領勸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王爺不必動怒。以前我們摸不透楚逆的虛實,現在汪三(汪晟)既然已經出手,就再沒什麽可怕的,他的兵力其實並不多,我軍隻要穩守長沙、衡陽這幾座堅城,耗盡他們的銳氣後,再派一支兵馬包抄後路,就能將其一網打盡。”


    “不錯,楚逆雖然氣勢洶洶,其實隻是垂死掙紮,汪晟早晚必為我所擒。”


    孫可望冷冷笑道:“汪克凡這一招誘敵深入還是很厲害的,若是等我進兵江西之後,我的糧道穿山越嶺的延長上千裏,再突然發起反攻,也許真的能打敗我軍,可惜啊,他還是沉不住氣,發動的太早了。”


    孫可望的原計劃就是進攻江西,然後順江東下,直搗南京,一舉把楚軍徹底打敗,廣東這種偏遠地方不值得分兵,等到攻占南京之後,隨隨便便的派一支偏師,就能攻占廣州。


    在過去的大半年裏,孫可望其實早有感覺,楚軍節節退卻,一直都在有意的保存實力,最後的決戰早晚都會到來,而且很可能發生在江西境內,楚軍既然已經放棄了長沙和衡陽,在湖廣境內就失去了依托,貿然發動反擊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所以孫可望也有些疏於防範,不料楚軍偏偏突然發起反擊,讓他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虧。


    沒關係,就像部下將領說得那樣,勝敗乃兵家常事。


    一般來說,這句話隻是安慰失敗者的毒雞湯,但是西軍在湖廣戰場上仍然占有很大的優勢,哪怕遭遇小挫也改變了大局,所以孫可望真的不在乎打了個敗仗,憋著勁要更加凶狠的報複回來。


    把汪晟的主力消滅在湖南,以後進軍江南的時候,就會輕鬆的多,汪克凡急於發起反擊,其實是個愚蠢的決定,縱然一時得逞,卻會更快地走向敗亡。


    ……


    一山分四季,十裏不同天,貴州和其他地方的地形氣候都有很大的不同。


    從廣西北部融縣渡過融江,離貴州就不遠了,這一帶都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窮山惡水,民風淳樸而又彪悍,漢人很少進入這連綿不盡的重重大山,可是隆武六年冬天的一個早上,卻有一支超過五萬人的漢人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現在盤山路上,如同一條巨蟒纏繞著山峰,前軍下山拐過山腳,沒入層層密林,後軍還遠遠甩在另一側的山下。


    楚軍!


    從旗號上很容易確定他們的身份,就是楚軍的主力部隊,但是仔細觀察,這支楚軍卻和其他楚軍有很多不同。


    首先,這支楚軍裏搬運糧草輜重的輔兵很少,大多都是身穿棉甲的戰兵,按理說這樣一支大軍在大山裏長途行軍,應該有一支規模可觀的輜重部隊隨軍行動,除了數以萬計甚至十幾萬計的輔兵之外,光是運送糧食裝備和武器彈藥的騾馬車輛就會塞滿整條山路,可是這支楚軍裏隨行的車輛牲口數量很少,輔兵也隻有幾千人,屬於標準的輕裝行軍。


    其次,這支楚軍的士兵都是一副長途轉戰的模樣,身後背著碩大的背包,背包上綁著好幾雙草鞋,左右肩膀上挎著幹糧袋、糧袋、水囊等等,那些不用披甲的弓箭手和火槍兵,沒有棉甲這種可穿可蓋的“神器”,還會再背一個鋪蓋卷。


    再其次,這支楚軍裏使用冷兵器的士兵很多,不像楚軍,倒像同時代其他的軍隊,火槍兵的數量不到十分之一,遠遠低於楚軍的平均水平,但是仔細觀察他們手裏的火銃,都是最新式的燧發槍,每個人身上的彈藥袋也塞得鼓鼓囊囊。


    最後,這支楚軍使用了全新的番號,“西征第四軍”和“西征第五軍”的戰旗最為顯眼,其次還有西征xx師,xx旅,都是從未出現在楚軍編製裏的番號,組成了總數超過五萬人的兩個軍。


    “九萬大山,該不是真的有九萬個山頭吧?這要爬到什麽時候?”一個楚軍士兵抹了把頭上的汗水,早上起來一口氣趕了幾十裏山路,雖然時值寒冬,他的腦袋上卻熱氣騰騰像個蒸饅頭的籠屜,左右的同伴也和他一個模樣,全身上下都被汗水濕透。


    “嗬嗬,九萬大山就怕了?再往南走還有一座十萬大山,一座六萬大山呢。”周國棟對其他將領不假辭色,對普通士兵卻非常和藹,笑著解釋道:“九萬大山是土人的叫法,他們把這座山叫‘九懷’大山,意思就是水牛頭山,漢人聽不懂土人的話,以訛傳訛就變成了九萬大山,咱們加把勁,很快就能走出去,等到了貴州以後,山還多著呢。”


    (以此類推,十萬大山也是壯語的音譯,十萬大山是“適伐大山”,也就是頂天大山。)


    “貴州山很多嗎?難怪讓我們打這麽多的草鞋。”那個小兵吐了吐舌頭,突然又向周國棟問道:“對了,咱們這次去貴州,要呆多長時間啊?”


    “最少也得有個一年半載吧,咱們不但要去貴州,還可以去雲南轉一圈,還有四川、廣西這麽多地方,都可以去看一看。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們西征軍就要走遍這些地方……”


    千裏挺進貴州,這才是汪克凡真正的殺招!


    從正麵戰場上發起反攻,隻是和西軍比拚蠻力,楚軍縱然可以憑借強大的實力取勝,卻很難把西軍徹底打敗,西軍如果戰局不利,可以步步後撤,步步設防,把這場戰事導向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汪克凡派西征第四軍和第五軍千裏挺進貴州,就是直接向著孫可望的腰眼下手,包抄他的後路,切斷他的補給線,實現一個大範圍的,跨越幾個省的反包圍。


    汪克凡對這個作戰計劃蓄謀已久,為此特意把金聲桓等同盟軍調來湖廣,以便騰出更多的機動兵力,組建西征軍,除了譚嘯和周國棟的主力之外,西征軍中還有最擅長山地作戰的鎮筸兵,以及同樣從大山裏走出來的寧州營。


    因為西征軍要跳到敵後作戰,後勤補給隻能就地解決,所以不能有太多需要耗費彈藥的火槍兵,汪克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更擅長冷兵器作戰的老闖營裏挑選了兩萬人加入西征軍,袁宗第和劉體純分別擔任西征第四軍和第五軍的副軍長,全軍隻保留了三千名使用新式燧發槍的火槍兵,作為克敵製勝的殺手鐧。


    因為要進行跨省的大範圍穿插,到了貴州以後也要以運動戰為主,所以必須減少士兵的負重,沉重的鐵甲一件不帶,披甲戰兵全部配備棉甲,反正雲貴高原上四季如春,夏天不會太熱,到了夏季也可以湊合穿著棉甲。


    總而言之,這是一支為了實現千裏挺進而組建的新部隊,部隊中大多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尤其擅長山地戰和運動戰,這幾個月來,他們一直潛伏在湘東南的山區裏,休整操練,精心準備,已經磨合成型,就像一把剛剛打造的百煉鋼刀,隨時可以展露鋒芒。


    烽火千裏,傳到湘東南。


    在湖廣千裏反攻的掩護下,在劉芳亮、黨守素和賀珍的配合下,譚嘯和周國棟率領這支部隊走出大山,進入廣西,直奔貴州。


    鋼刀出鞘!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殘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渡並收藏殘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