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t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王鐸聞言大喜,隻恨不得在鄭畋那平時怎麽看怎麽討厭的老臉上狠狠親上一口。。。當然,對方讓不讓他親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結黨?
這個曆代帝王最忌諱的詞立刻從李儼的心中跳了出來,他心中又驚又怒,目光閃爍,不發一言,更不對鄭畋的話表示任何意見。
銳利得幾乎要穿透一切的目光在王鐸和鄭畋兩人臉上掃來掃去,那份冰冷仿佛讓人覺得議事大堂內的溫度頓時下降了十幾度!
因為鄭畋發言而變得稍微好點的氣氛又開始變得壓抑起來。
王鐸的心中頓時如墜冰窖,狂喜的心一變為忐忑不安。這悲喜之間的突變,若非他在宦海中沉浮了好幾十年,也經過不少風浪,隻怕承受不起。
鄭畋臉上毫無表情,看不出他的想法,接著奏道:“請陛下明察!”
李儼審視的目光在二人臉上來來回回好幾十次,企圖在他們臉上找出結黨的跡象來。
從內心深處,李儼並不願意看到他所深深信任的鄭畋居然也會結黨的。而鄭畋的地位也決定了,李儼對此必須謹慎從事。
幸運的是,李儼並沒有從他們臉上找到任何蛛絲馬跡,這讓李儼總算暫時放下心來,開口道:“哼,即使如此,王鐸之罪也不能免。鄭卿。你認為應該給他怎樣的責罰?”
“老臣以為,王相公這屬於行為不檢,應罰俸一年,陛下再發文申斥便是。”
“太輕!”
“那……應該如此處罰,請陛下示下。”
“他與高駢之間地聯姻之舉必須終止。”
“這個自然。”
“罰俸三年。”
“是。”
“除此之外,他以宰相之尊作出這樣的不當之舉,如何能夠做得宰相?應當罷其相位!”
“陛下。眼下局勢艱難,行朝人手不足。王相行事幹練,是一大幹才,實在少他不得。如果王相被免,隻怕行朝處理事情的能力要下降一大截。當此危難之際,行朝的能力萬萬下降不得,故以臣之見,王相的相位暫時不宜罷免。請陛下明察!”
難道他們之間真的已經沉湎一氣了?不然鄭畋怎麽這樣賣力的為他說話?
這樣地念頭在李儼心中一閃而過,他臉上陰晴不定,良久才道:“鄭卿所言不無道理。既然如此,那就免其同平章事之職,暫以門下侍郎之職行宰相事,怡其戴罪立功。待立功之後再加同平章事之職。”
“陛下聖明。”
李儼開了金口,那就已經定下來了。王鐸懸在半空中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降職就降職吧,總比剛才陛下大有將自己抄家滅族地架勢好。更何況。雖然降了職,還能行宰相事,這可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說到底,還要多謝鄭畋在陛下麵前幫自己說情啊!嗯,散朝後似乎應該設宴答謝他一把了……
至於鄭畋呢?他心中也在思量。
這朝中有好幾個宰相,就跟黃巢進長安之前。盧攜等人與自己一起任宰相時一樣,行事總有人掣肘,怎麽都感覺不爽快。陛下雖然英明,但到底年輕,還是衝主,有些舉措總是有些不妥當。自己有心糾正,但在幾個宰相互相牽製的情況下,總是難以達成一致的意見,自然也就沒有力量去糾正了。
不過現在,自己雖然救了王鐸一命。但王鐸很明顯已經失去了聖眷。日後他要想從新得回聖眷。就得找人幫忙。這個時候自己隻要對其加以籠絡,何愁他不會靠向自己?現在朝中有自己、王鐸、蕭遘三個宰相。蕭遘一直跟自己不對盤。從前王鐸則在自己和蕭遘二人之間首鼠兩端。左右逢源。隻要王鐸靠向了自己,到時候政事堂中,自己的力量就占了上風,那麽自己的行事就方便多了。
他的心中也開始思量起來自己是否應該和王鐸多聯絡聯絡了。
而李儼這個皇帝,心中想地,卻是散朝後一定要讓捉影營加強對鄭畋王鐸二人的監控,弄清楚他們是否有結黨跡象的事情。
君臣三人心中各有想法,朝會就在這樣的氣氛下,結束了。
◎◎◎
走在散朝過後回去的路上,李儼的心中思潮起伏,久久難以平靜。
對於鄭畋,他一直以來都是相當信任的。但這種信任,似乎一直以來顯得相當沒有來由。到了今天,李儼發現自己對鄭畋的信任發生動搖地時候,這才從腦海中生起了這樣的疑問。
難道是因為自己在後世的曆史書上看到的那些描寫,讓自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信任鄭畋?
但曆史是會騙人的。
如果一個穿越者以曆史地記載作為自己行事的唯一參考,估計他死都不會知道自己怎麽死的。
在很多時候,人們的忠誠,僅僅是還不到背叛的時機或者說背叛的籌碼不夠。並不是他們不會背叛。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卑下士時,若是當時身先死,千古忠奸誰人知?
或許很多所謂的忠臣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忠臣,僅僅是因為他們還沒來得及不忠就已經死去了。
曆史的真相總是掩藏在重重迷霧中,除了傳說中全知全能的神仙,有很多事情地真相,永遠都沒人知道。
曆史地記載,是不可靠地。
唯一能夠依靠地。是自己,也隻有自己啊。
想到這裏,李儼心中豁然開朗。
帶著超越上千年的見識來到古代,相對於同時代的人來說,的確有一種優勢,但同樣的,這些學識又何嚐不是一種負擔?一種妨礙他看清世界真相的負擔?
想通這一層。李儼地發現許多原本自己看不清楚的東西,頓時曆曆在目。
比如鄭畋。
從前李儼僅僅知道鄭畋是一個唐僖宗時候地名臣、能臣、忠臣。於是也就將鄭畋當成這樣的人來使用,一廂情願的選擇相信鄭畋的忠誠。。
然而李儼來到這個時代,由於蝴蝶效應的作用,很多東西已經不一樣了。
這個時候,還用曆史的“老”眼光看人,就要不得了。勉強這樣做,會出大岔子的。
鄭畋或許會忠誠。或許不會忠誠,這已經並不重要了。
重要地是,自己不能給他不忠誠的機會。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要看清鄭畋本身所占的立場。鄭畋的忠誠,從根本上講,並不是對皇帝或者李唐皇室的忠誠,而是對他所代表的那個階層:大地主、大世家、大官僚階層的忠誠。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維護這個階層地利益。他對大唐的忠誠。也僅僅是因為大唐是眼下維護這一階層利益的最好工具。一旦大唐失去了這樣的能力,那麽他的忠誠就值得懷疑了。
而他之所以還有一定的改革思想,是因為他還算得上這個已經徹底腐朽地階層中少數的有較長遠眼光的人。
所以,他的改革主張,從根本上講,就是為了挽救這個已經徹底腐朽徹底沒落的階層的努力。
換句話說。如果用這個階層的部分利益的損失來換取他們已經搖搖欲墜的統治地位和根本利益,鄭畋能夠接受。但一旦改革損傷到這個階層的根本利益和統治地位,鄭畋也會馬上從一個改革者變成一個頑固派。
然而,千年來血淋淋地經驗教訓已經告訴李儼這樣一個結論:隨著社會地發展,這樣的一個階層已經到了滅亡地時候了。任何暫時緩和矛盾,任何延長其生命的做法,都隻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都隻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而這種暫時性的為其續命的做法,原來的種種矛盾並不是消失了,而僅僅是被深深掩蓋起來。一旦矛盾總爆發。其後果就是讓我們整個民族上千年的苦難來作為他們幸運的延續上千年的代價。
既然明白這一點。李儼就知道,自己與鄭畋這樣的人從根本上是有衝突的。或許現在這種衝突還沒有表現出來。但這一天,遲早會到來的。因為李儼將會實行的的改革,實際上就是通過軟硬兩種不同手段,消滅這樣一個妨礙社會發展的階層的過程。所以,日後李儼的真正心腹大臣,絕對不能是鄭畋這種與世家、與大地主大官僚有著密切關係的人,隻能使自己一手提拔,來自社會底層的人才。當然,鄭畋這樣的人用還是可以用的,隻是卻不能托以腹心。至少在改革的時候不能。此時黃巢還沒有剿滅,暫時大家的目的還是相同的,短期內同舟共濟還是可以的。
有此一念,李儼也就開始了從官場上培植自己真正的班底。一個被命名為“鳳凰涅磐”的計劃開始啟動。大量來自平民的人才被發現並被委以官職。他們開始逐漸占據官場的中下層。其中的佼佼者,也逐漸的被提拔起來,並在以後的日子裏正式成為朝廷的重臣。而對這些人的洗腦教育,也在他們走上官場的第一天開始,隨之而跟蹤進行。這些人出身各自不同,卻都出身社會底層,皆從小吏簡拔。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卻有著相同的理念和嚴密的組織,代表最底層人民的利益,跟官場上的風氣截然不同。直到最後他們形成了一個極有影響力的政治團體,被稱為“鳳凰黨人”。為了對抗他們的力量,代表那些在改革的時候識時務的被改造成資本家、工業主、農場主、商業貴族等新興資產階級貴族利益的官員也集中在一起,同進共退。也形成了一個政治團體,被稱為“勳貴黨人”。受此啟發,許多代表不同階層利益地官員也都聯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政治團體,並最終形成有大唐特色的政黨政治。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一路上邊想邊走,“鳳凰涅磐”計劃在反複思考中已經初具雛形。
當然,以現在的形勢,還不是實行這個計劃的好時機。最少也要等到打敗黃巢。還都長安的時候才能夠進行。不過前期準備卻可以開始了。
等考慮到實施這一計劃的人選,李儼卻有點犯難。
人才少啊!
現在到行朝地官員倒是挺多。前兩天還有宰相裴澈從黃巢出逃到這裏來。隻是能用的就不多了。
尤其是這個“鳳凰涅磐”計劃,更不能隨隨便便交給一個人。那是關係到日後朝廷中最重要地一支力量,也是改革的最重要的施行者的。如果說別的事情還可以交給那些舊官僚,那麽在這件事情上,那些舊官僚們,李儼一個都不敢用。
所以李儼隻能在自己的班底中找人來做。
然而李儼現在的班底,軍事方麵倒是人才濟濟。科技方麵也有不少人才,唯獨在政務方麵,卻找不出幾個人來。值得一提,並且有才能地人,也就來鵠、羅隱、韋莊、秦韜玉等數人。身為女子的人才比如魚玄機等等倒也有幾個,但這件事情卻不方麵交給她們。
來鵠現在在朝中雖然因為出身的原因,私下裏少有人心服,但他畢竟是李儼的心腹。在朝中地位也算得上舉足輕重。而且他還是李儼重要的智囊團成員之一,不方便做這件很繁瑣,又需要人慎密的事情。
至於羅隱,慎密方麵他倒是有了,但是他此時掌握重要的鷹眼營情報機構,一方麵沒有空閑。另一方麵,李儼也不敢讓他掌握鷹眼營以外的力量: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這是後世地明訓,李儼自然不敢違背。
其他的人,韋莊此人文采風流,是一個大詩人,處理公開的政務也算得上出色。但“鳳凰涅磐”計劃卻不能見光,至少在“鳳凰涅磐”計劃配置出來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之前不能。這類秘密的勾當,那就不是韋莊能夠做到的了。
至於秦韜玉,他也不行。此人屬於典型地文人。雖然也關心民間疾苦。但在政事上出謀劃策,忠言進諫方麵可以說是他的才能。但是要做這樣的事情卻也並不能勝任。
想到這裏,李儼幾乎抱頭痛呼!
要找一個合適的人選為什麽就那麽難啊?
忠心值得信任的,沒有那個能力。有那個能力的,自己又不敢用!真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啊!
想到這裏,李儼突然覺得自己的鳳凰涅磐計劃還有一些不完善。
從平民中選拔人才,這樣的人才乃至於社會底層,自己再加以洗腦,他們就敢於勇敢的與那些世家出身的人作鬥爭。而他們從小吏做起,又能給他們增加大量地實踐經驗。但這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地文化程度不會很高。這樣就會給他們帶來眼光方麵的一些問題。雖然其中地出類拔萃者沒有這樣的問題,但是這樣一個係統,主要的力量,畢竟還是在大部分沒有那麽高天賦的其他成員。盡管可以用進修等方式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但對於治理一個國家所需要依靠的基層人才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那麽,有文化的基層官員就是必須的了。
李儼想到了大唐的眾多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不就正好可以成為“鳳凰涅磐”計劃產物的一個最好的補充嗎?
當然,前提條件是,把漢武帝時候董仲舒鼓吹並實行的“獨尊儒術”的儒術改良成為適合新需要的新儒家,同時大力提倡百家爭鳴,把其他雜家都加入教育體係,通過這樣培養出來的讀書人加入政府體係,就能夠很好的補充“鳳凰涅磐”計劃的缺失了。
這個計劃,倒是可以交給當前文壇最有威望的詩人韋莊來執行。
“鳳凰涅磐”計劃還是沒人幹啊!
頭疼!
不管了,李儼先把韋莊叫來,任命他為國子監大祭酒(唐時國子監相當於國立中央大學,其首腦為國子監祭酒,後改名為大司成,官職從三品),統管全國大小學館,位在國子監祭酒之上,實際權力相當於現代的教育部長,命他著手準備整頓大唐教育體係的工作。當然,什麽新儒家,什麽雜學一概沒有說明。新儒家的出現,需要大量的理論準備和輿論鼓吹、宣傳準備。雜學在唐代有明法、明書、明算等等,地位不高,要想提高地位並且增加科目也需要輿論準備。目前還並沒有這樣做的基礎。
李儼隻是對韋莊說準備要大力加強對教育事業的投入而已。韋莊身為文人,自然對這樣的事情大家讚同。然後李儼將後世的教育製度,比如義務教育製度,綜合各科科目設定,研究生製度等等方麵融合當時的情況加以闡述出來。韋莊聽得如獲至寶,欣喜若狂,幾乎是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能幹好,隻恨不得馬上走馬上任,大幹一場。
現在時局混亂,並不是整頓教育的最好時機,李儼當即製止了韋莊的激動,隻是讓他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並保證再不幹涉緊急的政務情況下,整個朝廷的人員、物資等任其抽調。韋莊迫不及待的告辭離去,差點連李儼簽署的任命書都沒帶。還好李儼提醒了他。否則他就這樣跑到各級機關要人要物,有人理他才怪。
送走韋莊,李儼突然想起,自己的教育計劃裏頭,少不了輿論宣傳的作用,而且日後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舉措,輿論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那麽,作為輿論宣傳的載體,報紙等傳媒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大量印發報紙,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就刻不容緩了。這些都是鍾離權等一幹已經信奉新仙學的道人拿手好戲了。想想也好久沒有召見這些人,他們的技術儲備應該很多了吧?現在正是準備和黃巢大戰,那些雪藏起來的東西,也是時候派上用場了。當下下令詔鍾離權、呂洞賓等人進宮。
◎◎◎◎
過年了,雲昊在這裏祝本書的所有讀者朋友新春快樂、萬事如意……當然,還有多多訂閱收藏本書
王鐸聞言大喜,隻恨不得在鄭畋那平時怎麽看怎麽討厭的老臉上狠狠親上一口。。。當然,對方讓不讓他親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結黨?
這個曆代帝王最忌諱的詞立刻從李儼的心中跳了出來,他心中又驚又怒,目光閃爍,不發一言,更不對鄭畋的話表示任何意見。
銳利得幾乎要穿透一切的目光在王鐸和鄭畋兩人臉上掃來掃去,那份冰冷仿佛讓人覺得議事大堂內的溫度頓時下降了十幾度!
因為鄭畋發言而變得稍微好點的氣氛又開始變得壓抑起來。
王鐸的心中頓時如墜冰窖,狂喜的心一變為忐忑不安。這悲喜之間的突變,若非他在宦海中沉浮了好幾十年,也經過不少風浪,隻怕承受不起。
鄭畋臉上毫無表情,看不出他的想法,接著奏道:“請陛下明察!”
李儼審視的目光在二人臉上來來回回好幾十次,企圖在他們臉上找出結黨的跡象來。
從內心深處,李儼並不願意看到他所深深信任的鄭畋居然也會結黨的。而鄭畋的地位也決定了,李儼對此必須謹慎從事。
幸運的是,李儼並沒有從他們臉上找到任何蛛絲馬跡,這讓李儼總算暫時放下心來,開口道:“哼,即使如此,王鐸之罪也不能免。鄭卿。你認為應該給他怎樣的責罰?”
“老臣以為,王相公這屬於行為不檢,應罰俸一年,陛下再發文申斥便是。”
“太輕!”
“那……應該如此處罰,請陛下示下。”
“他與高駢之間地聯姻之舉必須終止。”
“這個自然。”
“罰俸三年。”
“是。”
“除此之外,他以宰相之尊作出這樣的不當之舉,如何能夠做得宰相?應當罷其相位!”
“陛下。眼下局勢艱難,行朝人手不足。王相行事幹練,是一大幹才,實在少他不得。如果王相被免,隻怕行朝處理事情的能力要下降一大截。當此危難之際,行朝的能力萬萬下降不得,故以臣之見,王相的相位暫時不宜罷免。請陛下明察!”
難道他們之間真的已經沉湎一氣了?不然鄭畋怎麽這樣賣力的為他說話?
這樣地念頭在李儼心中一閃而過,他臉上陰晴不定,良久才道:“鄭卿所言不無道理。既然如此,那就免其同平章事之職,暫以門下侍郎之職行宰相事,怡其戴罪立功。待立功之後再加同平章事之職。”
“陛下聖明。”
李儼開了金口,那就已經定下來了。王鐸懸在半空中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降職就降職吧,總比剛才陛下大有將自己抄家滅族地架勢好。更何況。雖然降了職,還能行宰相事,這可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說到底,還要多謝鄭畋在陛下麵前幫自己說情啊!嗯,散朝後似乎應該設宴答謝他一把了……
至於鄭畋呢?他心中也在思量。
這朝中有好幾個宰相,就跟黃巢進長安之前。盧攜等人與自己一起任宰相時一樣,行事總有人掣肘,怎麽都感覺不爽快。陛下雖然英明,但到底年輕,還是衝主,有些舉措總是有些不妥當。自己有心糾正,但在幾個宰相互相牽製的情況下,總是難以達成一致的意見,自然也就沒有力量去糾正了。
不過現在,自己雖然救了王鐸一命。但王鐸很明顯已經失去了聖眷。日後他要想從新得回聖眷。就得找人幫忙。這個時候自己隻要對其加以籠絡,何愁他不會靠向自己?現在朝中有自己、王鐸、蕭遘三個宰相。蕭遘一直跟自己不對盤。從前王鐸則在自己和蕭遘二人之間首鼠兩端。左右逢源。隻要王鐸靠向了自己,到時候政事堂中,自己的力量就占了上風,那麽自己的行事就方便多了。
他的心中也開始思量起來自己是否應該和王鐸多聯絡聯絡了。
而李儼這個皇帝,心中想地,卻是散朝後一定要讓捉影營加強對鄭畋王鐸二人的監控,弄清楚他們是否有結黨跡象的事情。
君臣三人心中各有想法,朝會就在這樣的氣氛下,結束了。
◎◎◎
走在散朝過後回去的路上,李儼的心中思潮起伏,久久難以平靜。
對於鄭畋,他一直以來都是相當信任的。但這種信任,似乎一直以來顯得相當沒有來由。到了今天,李儼發現自己對鄭畋的信任發生動搖地時候,這才從腦海中生起了這樣的疑問。
難道是因為自己在後世的曆史書上看到的那些描寫,讓自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信任鄭畋?
但曆史是會騙人的。
如果一個穿越者以曆史地記載作為自己行事的唯一參考,估計他死都不會知道自己怎麽死的。
在很多時候,人們的忠誠,僅僅是還不到背叛的時機或者說背叛的籌碼不夠。並不是他們不會背叛。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卑下士時,若是當時身先死,千古忠奸誰人知?
或許很多所謂的忠臣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忠臣,僅僅是因為他們還沒來得及不忠就已經死去了。
曆史的真相總是掩藏在重重迷霧中,除了傳說中全知全能的神仙,有很多事情地真相,永遠都沒人知道。
曆史地記載,是不可靠地。
唯一能夠依靠地。是自己,也隻有自己啊。
想到這裏,李儼心中豁然開朗。
帶著超越上千年的見識來到古代,相對於同時代的人來說,的確有一種優勢,但同樣的,這些學識又何嚐不是一種負擔?一種妨礙他看清世界真相的負擔?
想通這一層。李儼地發現許多原本自己看不清楚的東西,頓時曆曆在目。
比如鄭畋。
從前李儼僅僅知道鄭畋是一個唐僖宗時候地名臣、能臣、忠臣。於是也就將鄭畋當成這樣的人來使用,一廂情願的選擇相信鄭畋的忠誠。。
然而李儼來到這個時代,由於蝴蝶效應的作用,很多東西已經不一樣了。
這個時候,還用曆史的“老”眼光看人,就要不得了。勉強這樣做,會出大岔子的。
鄭畋或許會忠誠。或許不會忠誠,這已經並不重要了。
重要地是,自己不能給他不忠誠的機會。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要看清鄭畋本身所占的立場。鄭畋的忠誠,從根本上講,並不是對皇帝或者李唐皇室的忠誠,而是對他所代表的那個階層:大地主、大世家、大官僚階層的忠誠。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維護這個階層地利益。他對大唐的忠誠。也僅僅是因為大唐是眼下維護這一階層利益的最好工具。一旦大唐失去了這樣的能力,那麽他的忠誠就值得懷疑了。
而他之所以還有一定的改革思想,是因為他還算得上這個已經徹底腐朽地階層中少數的有較長遠眼光的人。
所以,他的改革主張,從根本上講,就是為了挽救這個已經徹底腐朽徹底沒落的階層的努力。
換句話說。如果用這個階層的部分利益的損失來換取他們已經搖搖欲墜的統治地位和根本利益,鄭畋能夠接受。但一旦改革損傷到這個階層的根本利益和統治地位,鄭畋也會馬上從一個改革者變成一個頑固派。
然而,千年來血淋淋地經驗教訓已經告訴李儼這樣一個結論:隨著社會地發展,這樣的一個階層已經到了滅亡地時候了。任何暫時緩和矛盾,任何延長其生命的做法,都隻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都隻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而這種暫時性的為其續命的做法,原來的種種矛盾並不是消失了,而僅僅是被深深掩蓋起來。一旦矛盾總爆發。其後果就是讓我們整個民族上千年的苦難來作為他們幸運的延續上千年的代價。
既然明白這一點。李儼就知道,自己與鄭畋這樣的人從根本上是有衝突的。或許現在這種衝突還沒有表現出來。但這一天,遲早會到來的。因為李儼將會實行的的改革,實際上就是通過軟硬兩種不同手段,消滅這樣一個妨礙社會發展的階層的過程。所以,日後李儼的真正心腹大臣,絕對不能是鄭畋這種與世家、與大地主大官僚有著密切關係的人,隻能使自己一手提拔,來自社會底層的人才。當然,鄭畋這樣的人用還是可以用的,隻是卻不能托以腹心。至少在改革的時候不能。此時黃巢還沒有剿滅,暫時大家的目的還是相同的,短期內同舟共濟還是可以的。
有此一念,李儼也就開始了從官場上培植自己真正的班底。一個被命名為“鳳凰涅磐”的計劃開始啟動。大量來自平民的人才被發現並被委以官職。他們開始逐漸占據官場的中下層。其中的佼佼者,也逐漸的被提拔起來,並在以後的日子裏正式成為朝廷的重臣。而對這些人的洗腦教育,也在他們走上官場的第一天開始,隨之而跟蹤進行。這些人出身各自不同,卻都出身社會底層,皆從小吏簡拔。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卻有著相同的理念和嚴密的組織,代表最底層人民的利益,跟官場上的風氣截然不同。直到最後他們形成了一個極有影響力的政治團體,被稱為“鳳凰黨人”。為了對抗他們的力量,代表那些在改革的時候識時務的被改造成資本家、工業主、農場主、商業貴族等新興資產階級貴族利益的官員也集中在一起,同進共退。也形成了一個政治團體,被稱為“勳貴黨人”。受此啟發,許多代表不同階層利益地官員也都聯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政治團體,並最終形成有大唐特色的政黨政治。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一路上邊想邊走,“鳳凰涅磐”計劃在反複思考中已經初具雛形。
當然,以現在的形勢,還不是實行這個計劃的好時機。最少也要等到打敗黃巢。還都長安的時候才能夠進行。不過前期準備卻可以開始了。
等考慮到實施這一計劃的人選,李儼卻有點犯難。
人才少啊!
現在到行朝地官員倒是挺多。前兩天還有宰相裴澈從黃巢出逃到這裏來。隻是能用的就不多了。
尤其是這個“鳳凰涅磐”計劃,更不能隨隨便便交給一個人。那是關係到日後朝廷中最重要地一支力量,也是改革的最重要的施行者的。如果說別的事情還可以交給那些舊官僚,那麽在這件事情上,那些舊官僚們,李儼一個都不敢用。
所以李儼隻能在自己的班底中找人來做。
然而李儼現在的班底,軍事方麵倒是人才濟濟。科技方麵也有不少人才,唯獨在政務方麵,卻找不出幾個人來。值得一提,並且有才能地人,也就來鵠、羅隱、韋莊、秦韜玉等數人。身為女子的人才比如魚玄機等等倒也有幾個,但這件事情卻不方麵交給她們。
來鵠現在在朝中雖然因為出身的原因,私下裏少有人心服,但他畢竟是李儼的心腹。在朝中地位也算得上舉足輕重。而且他還是李儼重要的智囊團成員之一,不方便做這件很繁瑣,又需要人慎密的事情。
至於羅隱,慎密方麵他倒是有了,但是他此時掌握重要的鷹眼營情報機構,一方麵沒有空閑。另一方麵,李儼也不敢讓他掌握鷹眼營以外的力量: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這是後世地明訓,李儼自然不敢違背。
其他的人,韋莊此人文采風流,是一個大詩人,處理公開的政務也算得上出色。但“鳳凰涅磐”計劃卻不能見光,至少在“鳳凰涅磐”計劃配置出來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之前不能。這類秘密的勾當,那就不是韋莊能夠做到的了。
至於秦韜玉,他也不行。此人屬於典型地文人。雖然也關心民間疾苦。但在政事上出謀劃策,忠言進諫方麵可以說是他的才能。但是要做這樣的事情卻也並不能勝任。
想到這裏,李儼幾乎抱頭痛呼!
要找一個合適的人選為什麽就那麽難啊?
忠心值得信任的,沒有那個能力。有那個能力的,自己又不敢用!真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啊!
想到這裏,李儼突然覺得自己的鳳凰涅磐計劃還有一些不完善。
從平民中選拔人才,這樣的人才乃至於社會底層,自己再加以洗腦,他們就敢於勇敢的與那些世家出身的人作鬥爭。而他們從小吏做起,又能給他們增加大量地實踐經驗。但這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地文化程度不會很高。這樣就會給他們帶來眼光方麵的一些問題。雖然其中地出類拔萃者沒有這樣的問題,但是這樣一個係統,主要的力量,畢竟還是在大部分沒有那麽高天賦的其他成員。盡管可以用進修等方式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但對於治理一個國家所需要依靠的基層人才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那麽,有文化的基層官員就是必須的了。
李儼想到了大唐的眾多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不就正好可以成為“鳳凰涅磐”計劃產物的一個最好的補充嗎?
當然,前提條件是,把漢武帝時候董仲舒鼓吹並實行的“獨尊儒術”的儒術改良成為適合新需要的新儒家,同時大力提倡百家爭鳴,把其他雜家都加入教育體係,通過這樣培養出來的讀書人加入政府體係,就能夠很好的補充“鳳凰涅磐”計劃的缺失了。
這個計劃,倒是可以交給當前文壇最有威望的詩人韋莊來執行。
“鳳凰涅磐”計劃還是沒人幹啊!
頭疼!
不管了,李儼先把韋莊叫來,任命他為國子監大祭酒(唐時國子監相當於國立中央大學,其首腦為國子監祭酒,後改名為大司成,官職從三品),統管全國大小學館,位在國子監祭酒之上,實際權力相當於現代的教育部長,命他著手準備整頓大唐教育體係的工作。當然,什麽新儒家,什麽雜學一概沒有說明。新儒家的出現,需要大量的理論準備和輿論鼓吹、宣傳準備。雜學在唐代有明法、明書、明算等等,地位不高,要想提高地位並且增加科目也需要輿論準備。目前還並沒有這樣做的基礎。
李儼隻是對韋莊說準備要大力加強對教育事業的投入而已。韋莊身為文人,自然對這樣的事情大家讚同。然後李儼將後世的教育製度,比如義務教育製度,綜合各科科目設定,研究生製度等等方麵融合當時的情況加以闡述出來。韋莊聽得如獲至寶,欣喜若狂,幾乎是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能幹好,隻恨不得馬上走馬上任,大幹一場。
現在時局混亂,並不是整頓教育的最好時機,李儼當即製止了韋莊的激動,隻是讓他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並保證再不幹涉緊急的政務情況下,整個朝廷的人員、物資等任其抽調。韋莊迫不及待的告辭離去,差點連李儼簽署的任命書都沒帶。還好李儼提醒了他。否則他就這樣跑到各級機關要人要物,有人理他才怪。
送走韋莊,李儼突然想起,自己的教育計劃裏頭,少不了輿論宣傳的作用,而且日後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舉措,輿論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那麽,作為輿論宣傳的載體,報紙等傳媒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大量印發報紙,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就刻不容緩了。這些都是鍾離權等一幹已經信奉新仙學的道人拿手好戲了。想想也好久沒有召見這些人,他們的技術儲備應該很多了吧?現在正是準備和黃巢大戰,那些雪藏起來的東西,也是時候派上用場了。當下下令詔鍾離權、呂洞賓等人進宮。
◎◎◎◎
過年了,雲昊在這裏祝本書的所有讀者朋友新春快樂、萬事如意……當然,還有多多訂閱收藏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