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滅蟲大軍
大唐紈絝:開局氣暈李世民 作者:空手奪白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3章滅蟲大軍
等了解到李祐所做的一切,百姓們才發現錯怪燕王了,再想到自己之前所做種種,大家個個自慚形穢。
一時間。
不知多少人抽了自己耳光……
“燕王當真大公無私,吾等如此誤解他,說話那麽難聽,他卻能以德報怨,不惜耗盡家產救天下百姓。”
“當初咱們怎能這麽對他,殿下該有多心寒啊!”
“真是可惡!當初是誰造謠生事,讓我們誤會燕王殿下!”
“對,先前是哪個居心叵測之人,說靠保護雞、鴨防不住蝗蟲,究竟是何居心?!燕王殿下可在京兆府內,部署有十數萬隻雞!”
“不是說,乃數十萬隻嗎?”
“那是我記錯了!有數十萬隻雞,何愁蝗蟲不滅啊!”
世人以訛傳訛,這個數字越傳越大。
“在下還聽聞,殿下說:一個月之內,能將這個數翻一番!即使蝗蟲來勢洶洶,不還是其腹中之物!”
當時說那句話之人,現場總有人認得他,最終被大家扒了出來,狠狠地啐了一口痰。
可謂是丟盡了臉!
“我勒個娘來!那麽多雞,俺想都不敢想。”
牆腳下歇息的百姓中,有幾名青年,發揮了所有想象,去想這個數字。旁邊一位中年人,一人頭上給了一把巴掌,人老持重地說:
“那些貴人們不懂,你們還不清楚,一個月,哪能孵出這麽多隻雞!”
青年先是一愣,隨後點頭如搗蒜,一臉佩服地看著中年人!要孵化數十萬隻雞,起碼需上萬隻母雞,燕王的養雞場才開多久,就算有足夠母雞,但絕不會有這麽趴窩的。
之前之人,聽到這句立馬不服了,來和他們理論。
“但你們不想想,燕王辦養雞場也不到一個月,已有這麽多隻雞了,一個月內翻一番有何難的!”
中年人也是個不肯服軟的,“說不定,這句話也是假的!”
“此事千真萬確!在下從汴州前來,快入京兆府地界時,有幸見過一眼雞鴨大軍!”
旁邊走來一位書生,說到這裏停頓一下,隨後用洪亮的語調說:“雞鴨大軍一眼望不到頭,如洪水般撲向蝗蟲,那場麵何其壯觀也!”
書生一臉陶醉,與有榮焉的感覺。
在場之人誰也不知道,這位書生是未來的名相——馬周。
“在下當時還道:是何人有此等手筆?原來是燕王殿下!今日更不敢想象,一個月內孵出百萬隻雞,究竟是何等神跡啊!這位殿下真乃神人也!”
“燕王之能,豈能吾等凡人看理解的……”
“兄台所言極是,在燕王麵前,天下之人皆無二樣,都是凡人!”
就在此時。
李祐手下收蝗蟲的隊伍,通過簡單地安排之後,終於開始行動起來。
長安城內,一群人走街串巷,敲鑼打鼓,“當當當!高價收蝗蟲,活的三斤一文,死的五斤一文!”
“這年頭,還有人收蝗蟲!”中年人納悶道。
“這便是你孤陋寡聞了,今早朝廷已出了告示,算是為此事擔保,又有琉璃閣背後支撐,絕對做不了假的!今日很多百姓都趕去捕蟲了。”有人好心提醒一句。
同樣的事情,以長安為中心,向周圍大小村莊擴散開來。
頓時,百姓們捕蟲的熱情高漲,京兆府內,很多沒受蝗災的百姓,都跑去了外地捕蟲,甚至為了節省來回時間,他們晚上就住在野地裏。
連七八歲的孩子也參與其中,且積極非常高,不僅能補貼家用,說不定,到時候還能獲得大人的獎勵,能有一文兩文地。
外地受災的百姓,自然就更不必多說,捕蟲既能維護莊稼,又有錢賺,他們甚至晝夜不歇。
與此同時。
京兆府與旁邊州縣接壤處,一支由雞鴨組成的大軍,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浩浩蕩蕩向前殺去。
它們埋伏的敵軍,乃是落在莊稼上的蝗蟲。
兩軍剛一交鋒,便是一陣地雞飛狗跳!遮天蓋日的蝗蟲,依靠空中優勢開始四處逃竄,雞鴨大軍後麵梯隊,一看自己寸功未立,頓時便急紅了眼,踩著前麵隊伍的身體,悍不畏死地撲向天空。
在它們這裏,可沒窮寇莫追的道理,一路窮追猛打、不死不休。
而今百姓們也知道了,這些雞鴨是滅蟲用的,加之朝廷的政令,極少有人會傷害它們,甚至會去主動保護,攔著村上的地痞惡棍。
之前長安那位中年人,如今帶著那幾名青年,亦加入了捕蟲的隊伍。
當他見到方才那一幕,才知道,是自己小覷了天下英雄,狠狠地給了自己一個大嘴巴,“自己這憨笨腦子,竟敢妄言燕王殿下。”
李祐在百姓中的口碑,一時之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反轉。
隻要敢說李祐一句壞話,立馬會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有人,會親自跑到李祐王府,要登門請罪,當然,無一例外被拒在了門外。
“燕王真是個活菩薩!”
那些土裏刨食兒的,也不會說什麽漂亮話,但從心裏感激。
而一些受災嚴重的地方,更是感恩戴德,說不定,靠夏天掙得這筆錢,一家幾口便能度過今年。
然後。
便有了這麽一幕:不少百姓經過燕王府,會自覺的停下來,畢恭畢敬地朝王府行禮,以示感激。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拜錯了地方。
李祐一直待在別院,根本沒有回過王府。
……
十六衛的加入,更是注入一劑強心針!
當百姓們看到,大唐軍隊,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個個拿著布袋、網兜,撲向漫天蝗蟲的時候,心中莫名的有了底氣。
從未這麽有信心過!
有這樣的陛下、朝廷,有這樣的王爺,何愁蝗蟲滅不盡呀!
古時候的軍隊,皆是為帝王服務的,少會出現在這種場合。
他們個個孔武有力,此次所賺皆歸他們自己,其捕蟲的效率,更是令人大跌眼鏡。
那些造謠生事的,說什麽陛下失德,朝廷失度,灰溜溜的逃出長安,不走不行啊,怕自己小命會保不住。
就比如,那個當眾讓李世民下罪己詔的,又被拉出來鞭屍一頓。
離開長安時,他已是鼻青臉腫的。
(本章完)
等了解到李祐所做的一切,百姓們才發現錯怪燕王了,再想到自己之前所做種種,大家個個自慚形穢。
一時間。
不知多少人抽了自己耳光……
“燕王當真大公無私,吾等如此誤解他,說話那麽難聽,他卻能以德報怨,不惜耗盡家產救天下百姓。”
“當初咱們怎能這麽對他,殿下該有多心寒啊!”
“真是可惡!當初是誰造謠生事,讓我們誤會燕王殿下!”
“對,先前是哪個居心叵測之人,說靠保護雞、鴨防不住蝗蟲,究竟是何居心?!燕王殿下可在京兆府內,部署有十數萬隻雞!”
“不是說,乃數十萬隻嗎?”
“那是我記錯了!有數十萬隻雞,何愁蝗蟲不滅啊!”
世人以訛傳訛,這個數字越傳越大。
“在下還聽聞,殿下說:一個月之內,能將這個數翻一番!即使蝗蟲來勢洶洶,不還是其腹中之物!”
當時說那句話之人,現場總有人認得他,最終被大家扒了出來,狠狠地啐了一口痰。
可謂是丟盡了臉!
“我勒個娘來!那麽多雞,俺想都不敢想。”
牆腳下歇息的百姓中,有幾名青年,發揮了所有想象,去想這個數字。旁邊一位中年人,一人頭上給了一把巴掌,人老持重地說:
“那些貴人們不懂,你們還不清楚,一個月,哪能孵出這麽多隻雞!”
青年先是一愣,隨後點頭如搗蒜,一臉佩服地看著中年人!要孵化數十萬隻雞,起碼需上萬隻母雞,燕王的養雞場才開多久,就算有足夠母雞,但絕不會有這麽趴窩的。
之前之人,聽到這句立馬不服了,來和他們理論。
“但你們不想想,燕王辦養雞場也不到一個月,已有這麽多隻雞了,一個月內翻一番有何難的!”
中年人也是個不肯服軟的,“說不定,這句話也是假的!”
“此事千真萬確!在下從汴州前來,快入京兆府地界時,有幸見過一眼雞鴨大軍!”
旁邊走來一位書生,說到這裏停頓一下,隨後用洪亮的語調說:“雞鴨大軍一眼望不到頭,如洪水般撲向蝗蟲,那場麵何其壯觀也!”
書生一臉陶醉,與有榮焉的感覺。
在場之人誰也不知道,這位書生是未來的名相——馬周。
“在下當時還道:是何人有此等手筆?原來是燕王殿下!今日更不敢想象,一個月內孵出百萬隻雞,究竟是何等神跡啊!這位殿下真乃神人也!”
“燕王之能,豈能吾等凡人看理解的……”
“兄台所言極是,在燕王麵前,天下之人皆無二樣,都是凡人!”
就在此時。
李祐手下收蝗蟲的隊伍,通過簡單地安排之後,終於開始行動起來。
長安城內,一群人走街串巷,敲鑼打鼓,“當當當!高價收蝗蟲,活的三斤一文,死的五斤一文!”
“這年頭,還有人收蝗蟲!”中年人納悶道。
“這便是你孤陋寡聞了,今早朝廷已出了告示,算是為此事擔保,又有琉璃閣背後支撐,絕對做不了假的!今日很多百姓都趕去捕蟲了。”有人好心提醒一句。
同樣的事情,以長安為中心,向周圍大小村莊擴散開來。
頓時,百姓們捕蟲的熱情高漲,京兆府內,很多沒受蝗災的百姓,都跑去了外地捕蟲,甚至為了節省來回時間,他們晚上就住在野地裏。
連七八歲的孩子也參與其中,且積極非常高,不僅能補貼家用,說不定,到時候還能獲得大人的獎勵,能有一文兩文地。
外地受災的百姓,自然就更不必多說,捕蟲既能維護莊稼,又有錢賺,他們甚至晝夜不歇。
與此同時。
京兆府與旁邊州縣接壤處,一支由雞鴨組成的大軍,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浩浩蕩蕩向前殺去。
它們埋伏的敵軍,乃是落在莊稼上的蝗蟲。
兩軍剛一交鋒,便是一陣地雞飛狗跳!遮天蓋日的蝗蟲,依靠空中優勢開始四處逃竄,雞鴨大軍後麵梯隊,一看自己寸功未立,頓時便急紅了眼,踩著前麵隊伍的身體,悍不畏死地撲向天空。
在它們這裏,可沒窮寇莫追的道理,一路窮追猛打、不死不休。
而今百姓們也知道了,這些雞鴨是滅蟲用的,加之朝廷的政令,極少有人會傷害它們,甚至會去主動保護,攔著村上的地痞惡棍。
之前長安那位中年人,如今帶著那幾名青年,亦加入了捕蟲的隊伍。
當他見到方才那一幕,才知道,是自己小覷了天下英雄,狠狠地給了自己一個大嘴巴,“自己這憨笨腦子,竟敢妄言燕王殿下。”
李祐在百姓中的口碑,一時之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反轉。
隻要敢說李祐一句壞話,立馬會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有人,會親自跑到李祐王府,要登門請罪,當然,無一例外被拒在了門外。
“燕王真是個活菩薩!”
那些土裏刨食兒的,也不會說什麽漂亮話,但從心裏感激。
而一些受災嚴重的地方,更是感恩戴德,說不定,靠夏天掙得這筆錢,一家幾口便能度過今年。
然後。
便有了這麽一幕:不少百姓經過燕王府,會自覺的停下來,畢恭畢敬地朝王府行禮,以示感激。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拜錯了地方。
李祐一直待在別院,根本沒有回過王府。
……
十六衛的加入,更是注入一劑強心針!
當百姓們看到,大唐軍隊,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個個拿著布袋、網兜,撲向漫天蝗蟲的時候,心中莫名的有了底氣。
從未這麽有信心過!
有這樣的陛下、朝廷,有這樣的王爺,何愁蝗蟲滅不盡呀!
古時候的軍隊,皆是為帝王服務的,少會出現在這種場合。
他們個個孔武有力,此次所賺皆歸他們自己,其捕蟲的效率,更是令人大跌眼鏡。
那些造謠生事的,說什麽陛下失德,朝廷失度,灰溜溜的逃出長安,不走不行啊,怕自己小命會保不住。
就比如,那個當眾讓李世民下罪己詔的,又被拉出來鞭屍一頓。
離開長安時,他已是鼻青臉腫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