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吃貨的力量
大唐紈絝:開局氣暈李世民 作者:空手奪白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2章吃貨的力量
“善!大善!”
房玄齡眼前一亮,對此大為稱讚。
李祐這句話,為朝廷提供了新思路,可派軍隊捉蝗蟲呀……
一來軍隊受過訓練,捕蟲效率更顯著。二來可以提升朝廷形象,安定民心。
魏徵沉默很久之後,突然問出一個問題,“殿下燒製琉璃,開辦琉璃閣,甚至還有那預售號,可是早已在為今日做準備?”
李祐聞言先是一愣,隨之靦腆地點了點頭。
再然後,似乎說得自己都信了,下意識地挺直了腰。
其實他燒製琉璃,起初除了賺錢外,更多地,是為了獲得李世民認可。
因為養雞場開到一半,他忽然意識到:“萬一記憶出現差錯,豈不是功虧一簣了!”必須換個更有把握的事,不能將命運交給老天。
後來的琉璃閣,和預售號的主意,都單純為了賺錢,當時對李世民死心了嘛。
“未曾想,燕王如此深謀遠慮!”
“殿下大義!臣當日彈劾,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望殿下海涵!”魏徵滿臉慚愧,一揖到底,極為嚴肅的道歉道。
他這麽一搞,李祐一時頗為尷尬。
裝逼過頭了!
當然,他不否認有救人的成分,畢竟是個三觀端正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幫助更多的人,他不會袖手旁觀的。
可他選擇這麽做,首要目的還是為了賺錢。
他不是聖人,沒有那麽大公無私,那種損己利人之事,他做不來。大家之後會發現,雖說如今錢花得多,似乎是個無底洞,但將來賺的隻會更多!
朝中諸公為之一愣,既有震驚,又覺得合情合理。
震驚是為了,誰也不曾想到,魏徵會有向人認錯的那一天。這小老兒,一向嚴格要求自己,向來說自己先無錯,才有資格理直氣壯都進諫。
合理則是因為,李祐願拿琉璃閣所賺的錢,全投入來收購蝗蟲。
此乃是大義,他不這麽做,別人也不能說什麽。
魏徵之前卻為琉璃閣之事,彈劾過李祐,依李祐所言,這事兒對錯難辨。加之今日他所作所為,這筆錢來得正用的更正,令魏徵愈發感到慚愧。
“玄成也是為了朝廷,何必如此!”
李世民豈會看魏徵這麽做,畢竟李祐與之年齡擺著那裏,哪有長輩向晚輩認錯之禮,他急忙走出禦案,勸阻魏徵。
“你小子真就如此站著?”
李世民抬頭一瞧,李祐竟直挺挺站在那兒,沒好氣地訓了他一頓。
“魏相不必如此,身為大唐子民,一切都是我該做的。”李祐壓下心中的尷尬,拱手於魏徵客套一句,雖然此時說略顯刻意!
“若無他事,我先告退了。”
至於李世民的訓斥,他完全當做了耳旁風,無視李世民,告退一聲轉身走了。
“這個逆子!唉……”
兒子這個態度,令李世民心中不是滋味,憤怒的同時,也在不斷為過往反思,最終變成了一聲長歎。
……
李祐趕回別院,立馬召見所有管事,緊鑼密鼓地往下安排。
首先是,琉璃廠暫時停工,所有人加入蝗蟲收購。之後,盡快在長安、太原等府城,各開一家酒樓……
李祐心中冷笑,“蝗災!哈,讓你見識一下,吃貨民族的力量。”
後世連物種入侵的小龍蝦,都給吃到需要人工養殖了,還用擔心蝗災?
不給它吃絕種了!
當然對於苦力來說,隻要李祐工錢照付,他們自然沒有異議。
可是!
王府的管事太監高園,卻是急的跳腳!
勒緊褲腰帶過了這麽久,腰包終於鼓了起來,府上日子總算好過了一點。結果……這才闊綽沒幾天,王爺又要把錢全搭進去!
是!先前之事已然證明,王爺是有生意才能的,是自己目光短淺了。
雖然仍有許多不著調的事,但一個琉璃閣便全賺回來,所以那些荒山什麽的,賠錢也就賠了,他便不說什麽了。
後來他也有想,今後相信自家王爺,無論做什麽堅決支持他。
辦酒樓是個正經生意,他自然不會說什麽,可買那蝗蟲能有何用處?根本就是賠錢買賣,還是個無底洞!
“王爺您不管家,不知柴米油鹽的貴!”
高園向李祐哭訴道:“咱府上雖人少,也有十幾號人需養活,還有您手下那麽多吃飯的,這都要錢呀!”
“奴婢知道您心善,不願看著天下受苦,可也不能餓著自個兒去救人呀!”
兜裏一直是空的,倒也還好,沒這種失落感,如今眼看著,那麽多錢打了水漂,他心疼啊!
“老高!你的眼光要長遠,不可隻顧著眼前。再說,你家王爺我,是做賠錢買賣的人嗎?”李祐攬住他的肩膀,給他畫了一個大餅。
當然就算高園反對,也改變不了他的主意!
與此同時。
大唐朝廷機構飛快運轉起來,忙碌卻不顯得慌亂,有條不紊地推進著,不多時,便有一道道政令,快馬加鞭地下發下去……
長安城。
蝗災的消息,已發酵了一段時間。
而今說什麽的都有,真當朝廷把政令貼出來,百姓們心中還是不由一慌,才徹底信了此事。
一條奇怪的命令,引起眾人注意。
“三個月內,嚴禁私自捕殺雞鴨!這是何道理?違者竟要罰銅百斤!”
這一命令,自然是由李祐所提,為了保護蝗蟲的天敵,維護滅蟲的力量。
“自古蝗災乃天災,靠這便能防的住?要在下說,這還需陛下下罪己詔,才能令上蒼息怒。”
還有居心叵測之輩,開始在背後推波助瀾。其中就不乏,蔑視皇權的世族。
古時候,人們將蝗災視為天災,和旱災、水災並稱為三大天災,一旦發生,便會認為是天子失德,導致上天震怒,降下的懲罰。
就在這個時候,關於宮中廷議的內容,不知從何處流傳出來,一條條的,匯集越來越詳細。
百姓們才知是怎麽回事,京兆府附近或多或少遭遇蝗災,唯獨京兆府沒事。
聯係到,宮中廷議的內容,特別是李祐養了多少隻雞鴨,一切都說通了!
那些“上蒼震怒”的謊言,不攻自破!
也才知道,燕王不吭不響地,為大家做了什麽多,心中對李祐充滿了感激。
(本章完)
“善!大善!”
房玄齡眼前一亮,對此大為稱讚。
李祐這句話,為朝廷提供了新思路,可派軍隊捉蝗蟲呀……
一來軍隊受過訓練,捕蟲效率更顯著。二來可以提升朝廷形象,安定民心。
魏徵沉默很久之後,突然問出一個問題,“殿下燒製琉璃,開辦琉璃閣,甚至還有那預售號,可是早已在為今日做準備?”
李祐聞言先是一愣,隨之靦腆地點了點頭。
再然後,似乎說得自己都信了,下意識地挺直了腰。
其實他燒製琉璃,起初除了賺錢外,更多地,是為了獲得李世民認可。
因為養雞場開到一半,他忽然意識到:“萬一記憶出現差錯,豈不是功虧一簣了!”必須換個更有把握的事,不能將命運交給老天。
後來的琉璃閣,和預售號的主意,都單純為了賺錢,當時對李世民死心了嘛。
“未曾想,燕王如此深謀遠慮!”
“殿下大義!臣當日彈劾,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望殿下海涵!”魏徵滿臉慚愧,一揖到底,極為嚴肅的道歉道。
他這麽一搞,李祐一時頗為尷尬。
裝逼過頭了!
當然,他不否認有救人的成分,畢竟是個三觀端正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幫助更多的人,他不會袖手旁觀的。
可他選擇這麽做,首要目的還是為了賺錢。
他不是聖人,沒有那麽大公無私,那種損己利人之事,他做不來。大家之後會發現,雖說如今錢花得多,似乎是個無底洞,但將來賺的隻會更多!
朝中諸公為之一愣,既有震驚,又覺得合情合理。
震驚是為了,誰也不曾想到,魏徵會有向人認錯的那一天。這小老兒,一向嚴格要求自己,向來說自己先無錯,才有資格理直氣壯都進諫。
合理則是因為,李祐願拿琉璃閣所賺的錢,全投入來收購蝗蟲。
此乃是大義,他不這麽做,別人也不能說什麽。
魏徵之前卻為琉璃閣之事,彈劾過李祐,依李祐所言,這事兒對錯難辨。加之今日他所作所為,這筆錢來得正用的更正,令魏徵愈發感到慚愧。
“玄成也是為了朝廷,何必如此!”
李世民豈會看魏徵這麽做,畢竟李祐與之年齡擺著那裏,哪有長輩向晚輩認錯之禮,他急忙走出禦案,勸阻魏徵。
“你小子真就如此站著?”
李世民抬頭一瞧,李祐竟直挺挺站在那兒,沒好氣地訓了他一頓。
“魏相不必如此,身為大唐子民,一切都是我該做的。”李祐壓下心中的尷尬,拱手於魏徵客套一句,雖然此時說略顯刻意!
“若無他事,我先告退了。”
至於李世民的訓斥,他完全當做了耳旁風,無視李世民,告退一聲轉身走了。
“這個逆子!唉……”
兒子這個態度,令李世民心中不是滋味,憤怒的同時,也在不斷為過往反思,最終變成了一聲長歎。
……
李祐趕回別院,立馬召見所有管事,緊鑼密鼓地往下安排。
首先是,琉璃廠暫時停工,所有人加入蝗蟲收購。之後,盡快在長安、太原等府城,各開一家酒樓……
李祐心中冷笑,“蝗災!哈,讓你見識一下,吃貨民族的力量。”
後世連物種入侵的小龍蝦,都給吃到需要人工養殖了,還用擔心蝗災?
不給它吃絕種了!
當然對於苦力來說,隻要李祐工錢照付,他們自然沒有異議。
可是!
王府的管事太監高園,卻是急的跳腳!
勒緊褲腰帶過了這麽久,腰包終於鼓了起來,府上日子總算好過了一點。結果……這才闊綽沒幾天,王爺又要把錢全搭進去!
是!先前之事已然證明,王爺是有生意才能的,是自己目光短淺了。
雖然仍有許多不著調的事,但一個琉璃閣便全賺回來,所以那些荒山什麽的,賠錢也就賠了,他便不說什麽了。
後來他也有想,今後相信自家王爺,無論做什麽堅決支持他。
辦酒樓是個正經生意,他自然不會說什麽,可買那蝗蟲能有何用處?根本就是賠錢買賣,還是個無底洞!
“王爺您不管家,不知柴米油鹽的貴!”
高園向李祐哭訴道:“咱府上雖人少,也有十幾號人需養活,還有您手下那麽多吃飯的,這都要錢呀!”
“奴婢知道您心善,不願看著天下受苦,可也不能餓著自個兒去救人呀!”
兜裏一直是空的,倒也還好,沒這種失落感,如今眼看著,那麽多錢打了水漂,他心疼啊!
“老高!你的眼光要長遠,不可隻顧著眼前。再說,你家王爺我,是做賠錢買賣的人嗎?”李祐攬住他的肩膀,給他畫了一個大餅。
當然就算高園反對,也改變不了他的主意!
與此同時。
大唐朝廷機構飛快運轉起來,忙碌卻不顯得慌亂,有條不紊地推進著,不多時,便有一道道政令,快馬加鞭地下發下去……
長安城。
蝗災的消息,已發酵了一段時間。
而今說什麽的都有,真當朝廷把政令貼出來,百姓們心中還是不由一慌,才徹底信了此事。
一條奇怪的命令,引起眾人注意。
“三個月內,嚴禁私自捕殺雞鴨!這是何道理?違者竟要罰銅百斤!”
這一命令,自然是由李祐所提,為了保護蝗蟲的天敵,維護滅蟲的力量。
“自古蝗災乃天災,靠這便能防的住?要在下說,這還需陛下下罪己詔,才能令上蒼息怒。”
還有居心叵測之輩,開始在背後推波助瀾。其中就不乏,蔑視皇權的世族。
古時候,人們將蝗災視為天災,和旱災、水災並稱為三大天災,一旦發生,便會認為是天子失德,導致上天震怒,降下的懲罰。
就在這個時候,關於宮中廷議的內容,不知從何處流傳出來,一條條的,匯集越來越詳細。
百姓們才知是怎麽回事,京兆府附近或多或少遭遇蝗災,唯獨京兆府沒事。
聯係到,宮中廷議的內容,特別是李祐養了多少隻雞鴨,一切都說通了!
那些“上蒼震怒”的謊言,不攻自破!
也才知道,燕王不吭不響地,為大家做了什麽多,心中對李祐充滿了感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