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戰列艦建造狂潮席卷了每一個工業化國家。澳大利亞雖然沒有達的造船工業,但其有達的采礦業,加之隸屬於英聯邦,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鐵礦石及其它重要金屬礦產輸送到英國。而英國也向澳大利亞出售了退役的“納爾遜”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由於地海有歐洲憲章強大的艦隊,雖然美國的第6艦隊也巡邏地海,但涉及到戰略資源的輸送問題,英國人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從澳大利亞輸送的礦產資源全都走南非的航線。


    加拿大也有較豐富的煤鐵資源,因此,加拿大人也通過大量的資源出口獲得了英國退役的“豪”號戰列艦,美國為了表示同盟關係的重要性,也向加拿大贈送了一艘“田納西”號戰列艦。這樣,整個加拿大海軍就有了2艘戰列艦,其實力甚至超過了澳大利亞。斯大林現也處於亢奮狀態,其出口的礦產資源有80以上輸送到了美國和英國,當然,獲得的好處也是明顯的:美國通向其贈送了“科羅拉多”號、“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英國也向其贈送了4艘重巡洋艦。而斯大林仍不滿足,親自下令建造2艘“蘇聯”級超級戰列艦。


    一時間,全球海洋陰雲密布,所有的海洋國家出於種種原因,都不斷地加強了對自身海軍的建設。雖然從計劃上來看,美英日等國的建造規模遠大於歐洲憲章及國,但令三國不安的是,歐洲憲章及國擁有的巨大工業力量和近乎於0的關稅水平,使得各國能夠非常有效地調整各自的資源,短的時間裏建造出多,質量好的戰列艦。而美英日三國則因為彼此**成不同的經濟圈,各國資源不能進行合理調配,使得各國雖然貌似擁有大規模的計劃,但真正能夠付諸建造的,隻有預定日程計劃的一半左右。實際上,各國還是不能戰列艦競賽取得對歐洲憲章及國的優勢。


    為此,羅斯福於39年3月華盛頓邀約了英國相張伯倫和日本相平沼琪一郎,討論三國組建類似於歐洲憲章一類的政治、軍事、經濟共同組織。對這一建議,張伯倫沒有太大的興趣,畢竟英聯邦擁有自己遍布全球的自治領、殖民地等這個巨大的市場和原料供應地,不是十分迫切地需要建立這種組織。而日本則全力支持,要知道,日本現的資源供應幾乎全部被美國人壟斷,現已經逐漸成為美國名符其實的附屬國,如果有的原料供應渠道以及突然打開的國際市場,對於日本來說,無疑是夢寐以求的。


    但英國現的海外利益甚至連近呎尺的地海都需要美國的軍事力量來保護,所以,管英國人從內心深處來說,不願意被這類組織束縛,但形勢迫人,也不由得英國人不答應。當然,正由於英國人不斷地設置障礙,經各方妥協使得這個組織終隻成為一種準政治、經濟共同組織,而軍事上,雖然英國要求形成軍事同盟,但卻因政治和經濟方麵與美日兩國的分歧而未能實現。但英國人沒有想到的是,英國人的小器也給英國帶來了災難,正因為沒有達成軍事同盟,使得大戰開始前的戰爭,英國嚐了苦頭,也直接促使英國戰敗。


    這個被稱為“自由世界同盟”的組織,初的想法已經無法實現,隻能達成一種“縮了水”的國際同盟。同盟規定,政治上,美日兩國及所有英聯邦成員國際事務上始終保持一致,不得單獨與其他國家或組織達成政治協議;經濟上,實現同盟內部15的平均關稅(本來英國想提高到20以上,而日本則想完全取消關稅),使用美元作為各國流通貨幣;軍事上,隻是加強了各方的軍事交流,並沒有達成軍事同盟。39年4月2日,三國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西蘭、冰島、墨西哥、波蘭等國簽訂了《自由世界同盟憲章》。於是,“自由世界同盟”正式成立了。


    同盟成立後,各國的力量雖然僅進行了部分的整合,但給各國帶來的效益還是明顯的。英國的4“獅”級超級戰列艦當年便全部下水,雖然為了趕進,造成其的一艘“維多利亞”號下水後生漏水現象,不得不重返回船塢。但其明顯加快的進讓歐洲憲章國感到了威脅。日本則當年完成了後一艘“大和”級超級戰列艦“日光”號的建造工作,並立即同時開工了兩艘“東京”級裝備9門508毫米巨炮的超級戰列艦。美國誇張,當年就同時東西海岸的4家大型海軍船廠開工建造了4艘“華盛頓”級超級戰列艦,這種裝備9門533毫米巨炮的巨艦一經上馬,便再次引起歐洲憲章各國的恐懼。


    當然,我們國可不會傻乎乎地跑去跟他們進行這種毫無意義的競爭,一代帶斜角飛行甲板的攻擊航母“昆侖”級航空母艦已經設計完成,並由設秦皇島及防城的秘密海軍船廠進行建造。但現的問題上,我們國不裝備的超級戰列艦,但總要找到擊沉這種戰艦的方法。而且,從海軍及軍事裝備研究心的專家們反饋的信息來看:除了超級戰列艦本身,超級戰列艦是無法被其它艦種擊沉的!


    其實早幾年前,超級戰列艦概念剛出來時,我就考慮如何擊沉它們的問題。因為,我很清楚,國海軍的裝備重心肯定會轉向航空母艦,那麽,如何擊沉超級戰列艦也是國海軍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1934年,我就召集計委的軍事專家們開會研究此事,會上總結出:擊沉一艘水麵戰鬥艦隻一般來說有四種方法。第一、直接用強大的或數量占優的水麵戰鬥艦隻;第二、用岸炮部隊的大口徑火炮和密集的數量;第三、用飛機投擲炸彈和魚雷等武器;第四、用潛艇攻擊。國海軍已經基本放棄裝備戰列艦和超級戰列艦,那麽第一項就被我們排除了。由於國有強大的海軍力量,敵方艦隊抵近海岸線進行炮擊的可能性近乎為零,所以,第二項也被排除。於是就隻剩下飛機和潛艇了。


    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航空兵器攻擊水麵目標主要依ka航空炸彈和航空魚雷。所以,國家軍事裝備研究心也就將航空兵器的研究重心放這兩種武器上。從當時國所擁有和正研製及預研的俯衝轟炸機的性能出,軍備研究心主要開了hkzd-34及35型係列航空炸彈。這兩種航空炸彈采用不同的彈體,前一種彈體粗壯,完全ka內裝的高能黑金**的爆炸威力來摧毀目標。後一種彈體呈流線型,阻力小,下落速較快,主要ka聚能裝藥的殺傷力來摧毀目標。這兩個係列,又都分為帶觸引信和延時引信的型號。而每個型號又分為250kg、500kg、1000kg三種型別。


    由於hkzd-35型係列航空炸彈是一種聚能裝藥炸彈,其帶延遲引信的型號能夠非常有效地打擊地/海麵堅固目標。當俯衝轟炸機從4500米空進行垂直俯衝,至350米處投彈時,250公斤級的hkzd-35型炸彈能夠擊穿105毫米厚的裝甲;500公斤級炸彈則能擊穿180毫米厚的裝甲;而1000公斤級的炸彈則可以擊穿270毫米厚的裝甲。但這種“擊穿”僅是ka爆炸後的能量聚集作用撕開裝甲,因此,其對裝甲下的毀傷能力不是十分理想。


    為此,軍備研究心又開始hkzd-34型的基礎上研製兩種不同類型的航空穿甲炸彈。這就是hkzd-1和hkzd-2係列炸彈。前者采用的是帶高密重金屬彈頭的炸彈,彈體內裝有高能**,ka炸彈自身的速依ka彈頭穿透裝甲後爆炸。而後者則采用了我的建議,采用兩級戰鬥部,第一級戰鬥部為破甲戰鬥部,ka金屬射流撕開裝甲後,主彈體進入裝甲再爆炸。從試驗的效果來看,2型的穿甲能力遠遠優於1型。垂直俯衝至350米處投彈後,500公斤的2型炸彈可以穿透320毫米厚的裝甲,而1型隻能穿透230毫米。當然,1型航空穿甲炸彈的成本要比2型便宜得多,隻有後者的30。


    同時,為了給水平轟炸機擴大任務範圍,還研製了兩種專門攻擊戰列艦和其它重要目標的重型航空炸彈。這就是dhd-35i型和ii型重型航空炸彈。前者重2500公斤,內裝高能**1480公斤,命一枚,足以使一艘戰列艦失去戰鬥力。後者重3500公斤,內裝高能**2200公斤,可以摧毀任何一種戰艦。當然,由於這兩種炸彈尺寸巨大,不可能裝已有的任何一種轟炸機的彈艙內,隻能掛機身外。但是鑒於水平轟炸對戰艦這一類型目標的命精不是很好,所以一般被用來執行攻擊敵方重要戰略目標的任務。


    除了航空炸彈,航空魚雷也是打擊水麵艦艇好的武器之一。原先的空魚-1型航空魚雷,雖然性能當時來說非常先進,但其較小的戰鬥部和普通裝藥的弱點也非常突出。用於打擊重巡洋艦以下的水麵目標還很不錯,但用來打擊戰列巡洋艦或戰列艦時,就顯得有些無力了,何況水下防禦能力強的超級戰列艦。於是軍備研究心空魚-1的基礎上,改進了其動力裝置,並換裝了帶有聚能裝藥的半穿甲型戰鬥部。這種型戰鬥部爆炸後,除了能量聚集外,還帶有相當的金屬射流。改進後的航空魚雷被稱為空魚-2型,其雷徑為450毫米,航速達到了50節,航程5000米,戰雷頭重187公斤,內裝藥98公斤。可以擊穿300毫米厚的裝甲,這個數據雖然不能對型主力戰艦造成致命傷害,但也能給予重創。


    有了武器,還需要有能夠攜帶武器的優秀的平台。除了原有的ba-1和bd-1係列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外,沈陽飛機公司和南昌飛機公司又分別開成功了ba-2型俯衝轟炸機和bd-2型魚雷機。兩型飛機分別於1938年3月和7月試飛成功。ba-2型裝備有1800馬力的液冷活塞動機,帶動一具4葉變矩螺旋槳。大平飛速可達480k/h,實用升限為9700米,航程也達到了2000公裏。除了擁有與ba-1相當的飛行性能外,其俯衝時穩定性也非常優秀,引人注目的是其多達1100公斤的載彈量。


    bd-2型魚雷機也擁有出色的性能,其動機與ba-2相同,都是貴州航空動力公司研製的yhf-3型24缸動機。其大外掛重量可以達到1300公斤,也就是說,除了攜帶航空魚雷外,還可翼下掛載副油箱,使其航程達到2500公裏。大平飛速雖然不超過460k/h,但其低空速驚人,達到了400k/h。座艙、動機艙和燃油艙均裝有式的複合裝甲,可抵禦127毫米機槍的射擊。


    潛艇也是軍備研究心的重點課題,自從1930年世界第一艘帶有通氣管裝置的潛艇國建成後,國就開始大力展這種非常有前途的武器係統。1934年,被稱為033型的大型遠洋潛艇研製成功後,國立即將這種帶通氣管的潛艇作為海軍的主要潛艇力量來展,以平均每年20艘的速持續生產了4年,到1938年初,就有82艘該型潛艇服役。033型潛艇采用的潛艇高強鋼,可以達到110米的工作下潛深和135米的大下潛深。而從1937年開始建造的035型潛艇,則進一步,達到120米的工作下潛深和150米的大下潛深。而且按照海軍的計劃,035型將以每年25艘的速持續生產5年以上,也就是說,到1942年年底,將要達到125艘的裝備數量。


    033型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為1268噸,水麵航速為17節,水下航速為8節,通氣管狀態時的航速為12節。035型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為1520噸,水麵航速為18節,水下航速10節,通氣管狀態時的航速為14節。但兩者的航程都非常接近,均為7800海裏左右,不過035型的水下航程要高於033型的80海裏,達到了120海裏。033型潛艇艦艏裝有6具533毫米魚雷射管,艇艉裝2具,總共可攜帶12枚魚-3型重型魚雷。035型潛艇的射裝置與033型相同,但卻裝備有16枚魚-4型重型魚雷。


    魚-3型重型魚雷擁有280公斤重的戰鬥部,其裝藥結構與空魚-1型相同,因此,對擁有重型水下防護的戰列艦的毀傷能力一般。不過其航速45節,航程超過7000米的性能當時也算是相當先進的。而魚-4型重型魚雷則要完善得多,50節的航速和8000米的航程是當時絕大多數魚雷不有比擬的。320公斤重的戰鬥部,采用了的半穿甲聚能裝藥,可以輕易擊穿500毫米厚的裝甲。難怪陳海會說:“這是專為超級戰列艦準備的。”


    除此之外,還有前麵提到的機載火箭彈和艦載火箭彈。軍備研究心召集了全國的電子技術人才,專門集力量對我所說的線導火箭彈及無線指令製導的火箭彈進行攻關。之所以要展線導火箭彈,主要是因為當時的電子工業水平有限,無線製導容易受到各種幹擾。而且裝備線導火箭彈的是水平轟炸機,距敵艦10公裏處開始射火箭彈,機上的操作員用手柄控製火箭彈的飛行,直至命目標。線導火箭彈的研製工作非常順利,1938年年初就基本具備了作戰能力。海軍航空兵的300枚訂貨也於當年全部完成,後,這種製導火箭彈被命名為dhjd-1型。


    而無線製導的火箭彈的研製就要困難得多。主要是當時的無線設備太容易受到幹擾,初的無線製導火箭彈,即使是民用頻率的無線電波也能使其失控。後來調整了頻率和波段後,效果要好一些,但機上的通信係統也幾乎會使火箭彈完全失效。經過改進,情況有所好轉,但製導指令的頻率卻很容易被敵方的無線偵察係統獲取,並隨即實施幹擾,就可使火箭彈失效。解決辦法就是采用無線編碼指令和隨機跳頻,但這項工作直到1940年印刷電路技術成熟才得以成功。


    本來,有線製導的火箭彈按照現的標準,完全可以稱之為導彈,但我仍稱之為製導火箭彈,直到1940年7月,無線製導的火箭彈正式定型,我才將第一種被稱為導彈的榮譽給了出去。被命名為kd-1型的世界第一種空地導彈研製成功後,出於保密需要,很少戰場上使用,同時還有個原因,就是其性能一直不太穩定,直到1943年才開始大規模使用,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當然,這些專門用來對付戰列艦及超級戰列艦的武器係統,zd-1是普通的hkzd-34型炸彈價格的2倍,空魚-2型航空魚雷的價格是空魚-1型航空魚雷的15倍,魚-4型重型魚雷的價格是魚-3型的2倍,有線製導的dhjd-1型火箭彈是標準火箭彈的6倍,而kd-1型導彈的價格則是標準火箭彈的20倍!高昂的價格直接製約著高性能武器係統的裝備數量,因此,整個戰爭期間,**隊仍然大量使用較為價廉的武器係統,直到戰爭後期,電子工業的飛速展,使得各種製導係統元件價格下降,才開始逐漸加大了高性能武器的裝備量。


    不過,聰明的國人仍然有很多辦法來提升自己的武器性能。無線指令製導的艦載火箭彈還沒有完善之前,國海軍便使用了一種簡化了的製導火箭彈。這種火箭彈利用艦載雷達的架束電磁波,使火箭彈的飛行軌跡基本處於這個波束的範圍內,而載艦則需要人工調節雷達的掃描方向,將其波束始終對準目標。當然,由於距離越遠,波束到達目標時的寬越大,使火箭彈40公裏處時的命精隻有5左右。但這並不妨礙輕型戰艦對敵方主力戰艦的打擊。一艘巡洋艦一次齊射能夠射出12枚火箭彈,兩次齊射就始終有一枚能夠擊目標。


    當然,目前受我鍾愛的火箭武器也存著較大的麻煩。主要是因為固體火箭燃料藥柱的澆注工藝過於複雜,成功率不高。要知道所謂的固體火箭燃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的一種。不過,我提出用極小直徑的鋁粉末摻入到固體燃料的建議後,才勉強解決了這個問題。


    當這些專門針對戰列艦及超級戰列艦的武器係統全麵開花,並結出碩果後,我終於說服了陳海等人(其實也包括我自己),摒棄戰列艦及超級戰列艦的裝備,全力展型的海空力量。正因為如此,國未來的大戰,終於獲得了海洋的控製權。


    【……第一四十七章:如何對付超級戰列艦----網字快……】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無敵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遠的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遠的雄貓並收藏中華無敵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