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船舶工業設計院、國船舶工程設計院和國海軍工程研究院設計的三種不同的驅逐艦本來要淘汰其的一種。但後來現,海軍三大艦隊所麵臨的威脅程及樣式不相同;比如北海艦隊的防區從黑龍江入海口附近的特林到勃海,由於間有朝鮮半島的隔斷,加上日本強大海上力量的封鎖,所以急需一種航速較快,續航力較大的一種驅逐艦,而且這種驅逐艦必須具有較強的火力,尤其是逃跑時向後射擊的火力,並且必須要具有較強的抗高寒能力。而東海艦隊的防區則是從膠東半島以南到福建,直接麵對實力強勁的日本海軍第2和第3艦隊,需要一種航速快(逃跑),火力強大,抗風浪能力強的驅逐艦,主要用於協同其它武器係統同日本艦隊進行作戰,並實行強大的魚雷攻擊。而南海艦隊的防區則廣闊的南海,需要麵對的是諸如荷蘭、西班牙、法國等國的殖民地海軍,這些海軍實力並不是很強大,所以需要一種續航力較大,艦炮火力較強,防禦巡洋艦等艦炮打擊的能力較高,且適合炎熱氣候條件下的驅逐艦。


    這樣一來,三大船舶設計院所設計的三種驅逐艦就都有了所需要的艦隊,於是,會議終決定同時建造這三種驅逐艦。“伊春”級驅逐艦艦由湛江船舶工業公司承建,采用等長的樓船型,全艦共有8個水密隔艙,其任意相鄰的3個隔艙進水不致沉沒。全艦裝甲厚也較大,平均達到20~35毫米,水平裝甲厚為47毫米,舷側防雷層裝甲厚為90毫米,機艙、燃油艙和彈藥艙的裝甲厚則達到了100毫米,炮塔正麵裝甲為120毫米。這樣厚的裝甲就是當時的巡洋艦上也屬少見。


    動力裝置為蒸氣輪機-柴油機聯合動力。蒸氣輪機采用了一台jzqj-1g型蒸氣輪機,功率為15000馬力;柴油機則采用了-300/16型速柴油機4台,單台功率為4100馬力,這樣,其總功率就達到了31400馬力,雙軸推進。其電子設備與“遼源”級護衛艦基本相同,但加強了遠程無線通信能力和射擊指揮儀的作用距離。為了適應南海悶熱的氣候條件,該級艦還設置有專門的空調係統,這極大的提高了該級艦的持續作戰能力。(不過也造成一定的**後果:那就是其它艦隊的官兵紛紛要求轉移到南海艦隊服役。因為相對於他們所的驅逐艦來說,“伊春”級就象賓館一樣舒適。)


    武器配備則主要以艦炮火力為主要打擊力量,裝備有前二後二布置的四座雙聯jzp-130ii/55-20型130毫米主炮;這種炮由武漢兵工集團研製,采用55倍徑身管,共有34條右旋膛線,受國人體力限製,采用了機械式半自動裝填,射速為10/分,俯仰角為-10※rd;~+50※rd;,大射程:21500米,射穿甲彈時的穿甲能力為230毫米/0米、150毫米/11000米,每門炮備彈180。副炮為6座雙聯jgp-37ii/65-21型高炮,每座備彈500。另有4挺127毫米機槍。魚雷武器為2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管,備12枚魚雷。艦艉設置有2座深彈射裝置,備jd-150型深彈120枚。


    “伊春”級驅逐艦全長:12268米,艦寬:118米,吃水:383米,標準/滿載排水量:2916噸/3505噸,航速:33節,續航力:5200海裏/15節,人員編製:348人。批艦於二五計劃內建成。第一批共建造了7艘,全部裝備國海軍南海艦隊。第二批5艘用於出口。


    “江”級驅逐艦設計代號為z0102,艦由上海江南造船廠承建,采用平甲板高幹舷船型,全艦共有8個水密隔艙,其任意相鄰的3個隔艙進水不致沉沒。全艦裝甲厚不如“伊春”級,平均為15~30毫米,水平裝甲厚為40毫米,舷側防雷層裝甲厚為76毫米,機艙、燃油艙和彈藥艙的裝甲厚則達到了90毫米,炮塔正麵裝甲為120毫米。動力裝置與“伊春”級完全相同,加上比“伊春”級輕小的艦體,使得其速比“伊春”級要高,但續航力則受到了限製,這東海艦隊來說,並不是太重要的缺點。


    電子設備及射擊指揮係統與“伊春”級相同,主要是為了節約成本,以及簡化後勤保障。武器配備則主要以艦炮火力與魚雷並重的打擊力量,裝備有前二後一布置的三座雙聯jzp-130ii/55-20型130毫米主炮。副炮為6座雙聯jgp-37ii/65-21型高炮,每座備彈500。另有4挺127毫米機槍。魚雷武器為2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管,備12枚魚雷。艦艉設置有2座深彈射裝置,備jd-150型深彈120枚。


    “江”級驅逐艦全長:11872米,艦寬:114米,吃水:38米,標準/滿載排水量:2711噸/3200噸,航速:35節,續航力:3300海裏/15節,人員編製:305人。第一批共建造了7艘,全部裝備國海軍東海艦隊,同樣於二五計劃內全部完成。第二批5艘用於出口。


    艦由大連造船廠承建的“長治”級驅逐艦,設計代號為h0012,采用短樓船型,全艦共有7個水密隔艙,其任意相鄰的2個和不相鄰的一個隔艙進水不致沉沒。全艦裝甲厚與“江”級相當。動力裝置也與“江”級相同,但是其艦體及排水量小,所以航速也快。電子設備與射擊指揮係統同上,但增強了無線定位係統的功率,使其能夠低可視條件下早現敵軍艦艇位置。


    武器配備則主要以魚雷為主要打擊力量,而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級艦設有專門向後射的魚雷管。該魚雷管位於後主炮兩側,共四具射管,高速拖離戰場時,可以射魚雷迎擊追擊的敵艦。即便不能命,但也至少可以幹擾敵艦的追擊路線。從這點來看,北海艦隊對處於絕對劣勢的自身具有相當清晰的認識。


    不過,這種設計也有很大的弊端。先,由於船體較小,所以向後射的魚雷管隻能作一定的旋轉,從而大大限製了其正常的作戰使用,或者,它幹脆就是為逃跑時準備的。其次,由於是為逃跑準備的武器,所以官兵們將可能缺少一種必勝的信念去進行戰鬥,這對戰鬥結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但當時的國海軍就那麽一點兒家當,海軍高層的要求也隻好讓艦長們屈服。不過北海艦隊的艦長們往往下令禁止向這四具魚雷管裝填魚雷來默默地對抗海軍高層。作為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設計,這種驅逐艦受到了列強們尤其是日本海軍的極力嘲諷,因此該級艦沒有任何出口記錄。


    為了增強該級艦的續航力,該級艦隻設置了兩座雙聯jzp-130ii/55-20型130毫米主炮。節省下來的空間全部用於裝載燃油,其它武器與“江”級相同。“長治”級驅逐艦全長:1143米,艦寬:112米,吃水:37米,標準/滿載排水量:2265噸/2937噸,航速:37節,續航力:4600海裏/15節,人員編製:307人。二五計劃內共建造了7艘,全部裝備國海軍北海艦隊。


    雖然會議上確定了這三級驅逐艦的建造工作,但從會議開始的1921年到建成、訓練、形成戰鬥力的1924年底的這近四年的時間裏,我們整個海疆都隻能ka大量的岸炮、老式的裝甲巡洋艦、僅起預警作用的巡邏艦和各種魚雷艇等進行保護。雖然,憑借海軍官兵們敢於“海上拚刺刀”的精神,將這些小炮小艦的戰鬥力揮到了極致才勉強保住了沿岸基地、船廠、工業心、各大城市的安全,但日本艦隊甚至包括英、法等**艦仍經常出沒國近海。


    雖然鐵血政府早就通報全球,完全廢除蠻清時期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但剛結束了一戰的英國遠東艦隊仍然借口長江為國際自由水道,英國艦隊擁有自由通過權,好幾次夥同日本艦隊或法國艦隊妄圖進入長江水道。不過都長江口被國巡邏艦隊現,嚴陣以待的岸炮部隊和大大小小數十艘魚雷艇的威脅下,都隻好悻悻離去。但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不僅是深刻的,也是屈辱的。


    海軍的計劃裏,這三級驅逐艦分別配備三大艦隊,每個艦隊轄製3個驅逐艦分隊,每個分隊擁有2艘驅逐艦和2艘護衛艦作為日常戰備巡邏。還有一艘驅逐艦則處於維護升級狀態。每個驅逐艦分隊輪流執勤,進行日常海上巡邏,不過巡邏範圍也主要局限近海。


    當然,幾乎每一次遇上日本艦隊時,雙方都劍撥弩張,隨時都有擦槍走火的可能。遇到英、法艦隊時,本來按照國際慣例,國近海,它國艦隊應向國艦隊主動致敬。但驕傲的英國人和法國佬則根本不理這一套,這也逼得巡邏的驅逐分隊不得不對其進行嚴密監視。相對而言,倒是美國與荷蘭海軍顯得正規一些。美國不說了,畢竟與此時的鐵血政府還算是盟友關係,麵子自然是要給的。荷蘭則是由於其海上力量還不足以對國海軍形成現實的威脅,所以也表現得規規矩矩。每次與國的驅逐分隊碰上,不是炮口高高朝上,就是炮身上罩上炮衣,以示無害通過。


    “伊春”級驅逐艦由於采用了等長的樓船型,使得其整個艦體的前部重心較高,加上上下重疊的兩座主炮塔,加大了重心的高,這使其橫傾時的恢複力矩太小,艦體風浪橫搖比較厲害。同時,由於艦體前部的重量也較大,使其艦艏的浮力不是很足,風浪容易出現埋的情況。


    “江”級驅逐艦采用的平甲板船型,雖然幹舷較高,但其艦艏弧不大,致使其艦艏上浪情況比較嚴重。這又影響了第一號主炮塔的射擊效果,雖然一號主炮塔座圈前設有防浪板,但海水仍對座圈產生較大的腐蝕,使一號主炮塔座圈的維護成本及工時成倍增長。同時,該級艦的前煙囪離艦橋太近,飄散的濃煙不僅對艦橋產生嚴重的影響,對前主桅上的了望塔也頗有幹擾。後期前後煙囪上都加裝風帽才勉強改善了這種情況。


    “長治”級驅逐艦雖然不存著上述兩級艦的缺點,但由於其隻設置了一座煙囪,且通往前主機艙的煙道彎曲很厲害,致使前主機艙的排煙不暢,加上屬於北海艦隊旗下,且多高寒地區使用,從而使得該級艦的鍋爐啟動速太慢。尤其冬季,往往從升火到全功率需要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這極大地限製了該級艦的快速反應能力。而且“長治”級的主機與減速齒輪組似乎並不匹配,第一艘試航,經常出現減速器打壞的情況,不得已,由綏定機械集團動力係統分公司派出攻關小組減速齒輪組上增加了一個齒輪才勉強解決了問題。但隨後又出現傳動軸過熱的情況,大連造船廠又不得不主傳動軸上增設冷卻係統才算將這一故障排除。


    還有,由於目前國的航空工業剛剛起步,僅僅研製出一種雙翼飛機——“鐵血一號”,這種代號為zf-2的木質雙翼飛機裝一台功率為300馬力的活塞式動機,起飛重量隻有982公斤,大速不足220k/h,升限也隻有6200米,航程不足950k,但它畢竟是鐵血政府自己研製的第一種飛機。將其改為水上偵察機的工作還正進行,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的總工程師王助和巴玉藻需要將精力放重要的機型上,因此這種改進的進相當緩慢。由於雷達的研製還遙遙無期,加上驅逐艦分隊的主要巡邏區域未遠離海岸線,同時也由於彈射器的研製困難重重,所以沒有為驅逐艦配上水上偵察機。


    重要的是,這三級驅逐艦所使用的裝甲鋼板為重慶鋼鐵集團公司生產的,雖然其延展性、耐腐蝕性等性能較為優良,但由於表麵處理工藝未能過關,所以,鋼板外層的硬化程不夠。這種鋼板的表麵硬化層隻有整個鋼板厚的10,離**標的艦用裝甲的20~30相差甚遠。(這也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所處時代的國。當時國唯一能生產汽車表麵處理工藝鋼板的隻有上海的寶鋼。所以除了一些較高檔的國產轎車采用了進口汽車表麵處理工藝鋼板、高檔轎車也采用寶鋼的鋼板外,其餘的、低檔轎車幾乎全都采用了普通鋼板,這對安全性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


    因此,現今的國雖然正進行工業化進程,且速已經令世界感到萬分驚訝,但很明顯:國的應用科學還差得較遠,這反映目前國的冶金工業上是比較突出的了。材料過不了關,任你再精細的設計也沒有任何用處。看來,我得提醒工業部長謝凱,需要加強材料研製方麵的力。


    這三級驅逐艦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當時來說,無疑是非常先進的。對當時的國海軍來說也是彌足珍貴的,其相對於世界上其它國家驅逐艦來說,其強大的火力甚至可以媲美相當一部分主力巡洋艦,是遠遠超過了當時的許多二等巡洋艦。


    三型驅逐艦分別滿足三種不同條件下的海情需求,加上動力裝置、武器係統及電子、射擊指揮、通信係統完全相同,使其具有極強的通用性。對海軍的後勤保障來說也是一個福音,而且這也形成了海軍甚至整個國鐵血軍的一貫作風:不同的平台量使用相同的武器係統、動力、電子係統。不過,為了出口,各船廠和兵工集團還是為不同的用戶開出了不同的動力係統和武器係統,比如,上述這幾種驅逐艦的出口型都采用了當時國際上通用的127毫米或114毫米主炮。


    【……第十八章:驅逐艦隊的主力----網字快……】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無敵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遠的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遠的雄貓並收藏中華無敵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