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介紹,鄭和是我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軍事家。1371年,他生於現在的雲南省晉寧縣昆陽鎮,他12歲被淨身入宮,34歲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曆時28年,比西方著名航海家哥倫布、麥哲倫航海早半個多世紀,開創了我國通往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不愧為航海的先驅、海上的巨人、中華民族的驕傲。


    但據相關報道,2005年有記者專程赴鄭和故鄉雲南晉寧縣昆陽鎮采訪。當時,記者不僅參觀了鄭和紀念館、馬哈隻墓、鄭和故裏遺跡、碑林等文物史跡等,還對鄭和的家世、偉績等進行了了解,特別是找到了鄭和第十八代孫鄭思良先生做了采訪工作。從上述介紹,筆者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鄭和是12歲就淨身入宮的,何以會擁有後代並子孫滿堂呢?筆者以前也曾就這個問題尋找了許多資料,都不得而知其真正原委。後來,還是看到鄭和第十八代孫鄭思良先生的介紹,才徹底為我們揭開了謎底。


    原來,在明洪武十四年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為掃清雲南的梁王(元朝殘餘勢力),調集30萬大軍發起進攻。戰爭結束後,明軍在經過昆陽時,把在滇池邊玩耍的12歲的小鄭和(當時還是名叫馬和,後來是皇帝賜姓鄭的)與他的夥伴抓到南京。鄭和在明朝皇宮裏被閹割後做內宮太監。後來,鄭和的長兄馬文銘把他的長子馬恩來過繼給鄭和,馬恩來後來也跟隨鄭和改姓鄭。鄭恩來又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鄭萬顯,一個是鄭庭顯,所以子孫後代就不斷沿襲下來,代代相傳。目前在世界上鄭和的後裔三支:一支是雲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蘇南京一支;還有就是泰國清邁一支,人們稱為“三支四地”。多出來的這一地,就是昆陽鄭和的出生地,三支四地總人數約400多人。看到鄭和子孫滿堂的現象,不禁讓我們很是替鄭和這位明朝時期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先人感到高興。盡管不是嫡生的子女,但畢竟也算是後裔,總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鄭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鄭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