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年,袁紹、韓馥等關東諸將商議,公推幽州牧劉虞為帝,以對抗控製漢獻帝的董卓。可是,這一提議卻找到了劉虞本人的強烈反對。劉虞疾言厲色的對袁紹的使者說:“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相垢汙耶!”劉虞表示,如果袁紹等人一定要逼迫自己,那自己就選擇遠遠逃離到匈奴地區,再也不回到中原,寧死也不會當皇帝。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權力情節,百姓希望當官,官員希望當更大的官,大官們無論有沒有資格大都會希望更上一層樓,當皇帝。那麽劉虞為什麽有這樣大的反應呢?我們看看當時的天下形勢,劉虞有沒有可能當皇帝。
袁紹和韓馥等人商議擁立劉虞的時候,曾經提出自己的理由,“以朝廷幼衝,逼於董卓,遠隔關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劉虞,宗室賢俊,欲公立為主”。董卓入京之後,為了快速確立自己的威信,廢掉了少帝劉辨,而擁立了渤海王劉協,是為漢獻帝。漢獻帝不過是十歲的孩童,身邊有沒有其他強有力的外戚勢力,朝政完全在董卓的掌控之中。之後,董卓殺死劉辨,逼死何太後,並且殺害了朝廷一些王公大臣,比如袁紹在京城的所有親眷。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天下諸侯的不滿,關東諸侯在反董的大旗下聚集起來,公推袁紹為盟主。
可是,隻要董卓手上有漢獻帝,就擁有了最高發言權,袁紹等人起兵,名義上隻是清君側,並不是謀反。對於來自長安的打著漢獻帝旗號的董卓的命令,關東諸將是遵守還是不遵守呢?遵守對自己不利,不遵守又是藐視皇權。於是袁紹等人宣稱,漢獻帝年紀太小,是被董卓逼迫,發出的旨意自然都是矯詔。而關山遠離,漢獻帝可能早就被董卓殺害了,就更不必遵守來自長安的聖旨了。袁紹等人認為,隻有自己一方另立朝廷,也有君主,才可以徹底擺脫被董卓挾製的尷尬境地。這是袁紹想擁立新君的主要考慮。那麽為什麽選擇劉虞呢?
劉虞是漢東海恭王的五世孫,本來擔任漢朝的宗正(管理皇家事務),在皇族間享有盛譽。漢靈帝末年,考慮幽州的黃巾比較猖獗,於是任命劉虞為幽州牧。劉虞在擔任幽州牧其間,對百姓仁厚寬容,對周邊的烏丸、匈奴等少數民族也多采取招撫政策,受到百姓和少數民族的稱讚。幾年之間,因為劉虞治理幽州,百姓富足,周邊州郡來到幽州的竟然有一百多萬人。因此袁紹才認為“幽州牧劉虞,宗室賢俊,欲公立為主”。
袁紹和韓馥等人商議擁立劉虞的時候,曾經提出自己的理由,“以朝廷幼衝,逼於董卓,遠隔關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劉虞,宗室賢俊,欲公立為主”。董卓入京之後,為了快速確立自己的威信,廢掉了少帝劉辨,而擁立了渤海王劉協,是為漢獻帝。漢獻帝不過是十歲的孩童,身邊有沒有其他強有力的外戚勢力,朝政完全在董卓的掌控之中。之後,董卓殺死劉辨,逼死何太後,並且殺害了朝廷一些王公大臣,比如袁紹在京城的所有親眷。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天下諸侯的不滿,關東諸侯在反董的大旗下聚集起來,公推袁紹為盟主。
可是,隻要董卓手上有漢獻帝,就擁有了最高發言權,袁紹等人起兵,名義上隻是清君側,並不是謀反。對於來自長安的打著漢獻帝旗號的董卓的命令,關東諸將是遵守還是不遵守呢?遵守對自己不利,不遵守又是藐視皇權。於是袁紹等人宣稱,漢獻帝年紀太小,是被董卓逼迫,發出的旨意自然都是矯詔。而關山遠離,漢獻帝可能早就被董卓殺害了,就更不必遵守來自長安的聖旨了。袁紹等人認為,隻有自己一方另立朝廷,也有君主,才可以徹底擺脫被董卓挾製的尷尬境地。這是袁紹想擁立新君的主要考慮。那麽為什麽選擇劉虞呢?
劉虞是漢東海恭王的五世孫,本來擔任漢朝的宗正(管理皇家事務),在皇族間享有盛譽。漢靈帝末年,考慮幽州的黃巾比較猖獗,於是任命劉虞為幽州牧。劉虞在擔任幽州牧其間,對百姓仁厚寬容,對周邊的烏丸、匈奴等少數民族也多采取招撫政策,受到百姓和少數民族的稱讚。幾年之間,因為劉虞治理幽州,百姓富足,周邊州郡來到幽州的竟然有一百多萬人。因此袁紹才認為“幽州牧劉虞,宗室賢俊,欲公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