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厚,這種武器隻能說它是原來虎踞炮與大霹靂彈的結合體,能增加勝利的機率,但不能說完全能決定勝負的走向。”
王巨又打了一個比喻:“我朝的器甲精良可以說是舉世無雙,對西夏與遼國都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因對方剽悍的騎兵,兩相抵消了。但對大理與交趾、占城,優勢更大,所以隻要對地形與氣候有所應對,就能將他們打敗。也就是說,對付這些文明較發達的地區,有優勢,優勢不大。不過再往東去往南去,對付那些未開化的土著,優勢就更大了。但隻要他們稍稍開化,形成一定有組織有秩序的國度,那麽又難以對付了。因此我在彼岸讓船隊繼續東航,雖繞過了文明核心區域,仍與許多土著發生了衝突,並且傷亡率達到了四分之一。”
趙念奴在彼岸說,王巨正在研發一種新武器,用以抵消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
但現在的火炮,隻能相當於明末時的水平,而且成本也比較高。
能發揮到作用,但不能說完全抵消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
除非達到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水準,那樣,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就將蕩然無存了。
但想達到那個水平,是各方麵的技術都要得以提高,才能實現。也就是得用大量錢帛燒出一個比較完整的工業樹,但燒再多錢,沒有大量相關的科學家,也沒有用。
憑借王巨那些教課書,就能在短時間內造就各行各業的科學家出現嗎?
反正在王巨這一生中,大約是不大可能了。
“子厚,或者打一個比喻吧,正常來說,宋夏或宋遼之間發生的戰爭,非是一個方麵占據優勢就能勝利的,國家的財政狀況與支持度,兵力多寡。後勤是否充足,主將的謀劃能力與指揮能力,普通將士是否軍紀嚴明,英勇悍戰。以及器甲優劣,還有地形與氣候等級因素,都能決定勝負的走向。就象種諤率軍到達鹽州後遭遇大暴雪,西夏水淹我軍,這就是氣候決定勝負。地形決定勝負,主帥也很關健,如果不是高遵裕率領中軍,換成苗授或劉昌祚,即便不能滅掉西夏,但不會損失那麽慘重。然而某一方麵優勢比較突出時,其他方麵落後度不大,比如換成李靖韓信等人來做主將,那麽就必然順利將西夏拿下了。如果器甲技術再進一步,威力更大。騎兵的優勢就能抵消了。”
“子安,如此,我朝財政優勢豈不是很突出?”
“所以我朝雖慘敗,但能將西北守住,西夏雖大捷,卻連米脂寨蘭州都沒有辦法收回去。但在這上麵,我朝還沒有將這個財政的優勢發揮好。”
如何發揮,且看兩三年後的賀蘭石!
“子安,胸有成竹了?”
“那敢說哦,子厚。說不定某些人此時已經開始在謀劃如何對付我了。”
“子安,莫要擔心,陛下回到宮中後,已經下旨。將安燾外放到了青州。”
“何止他一個人,但不管怎麽說,眼下當務之急,必須將國內安頓後,才能圖謀西夏,一雪前恥。因此我向官家請求,讓我進入中書,給我權利,給我三年時光。”
“子安為何不授中書令之?”
“當時介甫公為何讓富公為首相,他為次相?位於首相,就等於站在最前麵了,看似風光,凶機更大。隻是介甫公未想到富公帶頭反對他變法。然而王公與富公則不同,他雖不是變法派,也不是反變法派,對我更有提攜之功,至少在中書不會對我掣肘。而且我一回來,就位於他之上,那麽王公心中未必會喜歡,官家也因為放權,其他人挑唆之下,說不定產生猜疑之心。所以我向官家提出了三個要求,將它列在第一位。”
總之,章惇是一個很不錯的宰相。
但剛猛有餘,陰鷙不足,所以才吃了曾布的大虧。
不過想一想宮中那個皇後,王巨還是頭痛。
或者將趙頊的那個才出生不的兒子幹掉?
這不是扯蛋麽。
王巨又問:“國庫還有多少積餘?”
“還有一些,但如果寬賦,雖然國庫不會緊張,可伐夏時,財政必然不足。”
這也能理解。
不是慘敗所帶來的損耗,就是戰後的撫恤,也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死了六十萬軍民哪。
一人就打算撫恤三四十貫,這已少得可憐了,那就需要兩千多萬貫的撫恤費用。如果象王巨在南方時一名烈士能撫恤一百餘貫,宋朝財政直接垮台了。
其實章惇用這句話委婉地勸說,王巨不要將王安石的變法一起廢掉了。
反正變法這麽多年也過來了,大家同樣適應了,再加上以前的曆曆調節,包括王巨廢罷市易,重置南方十二路發運司,新法的危害已經沒有開始那麽大了。
其實這些看似零零碎碎的,正是章惇前來的用意。
在這裏好溝通啊,到了朝堂,一個在中書,一個在門下,又當著大夥的麵,如何能溝通之?
至於重要的大臣最好不要在私下場合聚會,則見鬼去吧。
王巨已經說了,隻要六年,並且京城隻有三年,還要避諱嗎?
王巨卻搖了搖頭。
該廢的還要廢,該調整的還要調整。
不狠心,又隻有三年時間,如何能讓國家迅速升平?
他又說道:“看來,還是要與官家商議一番。”
商議什麽?
想辦法弄出更多金銀。
實際發行絹交,國家某種意義上也是在“賺錢”,王巨估算了一下,如果發行一億貫絹交,放在彼岸則能盈餘三千餘萬貫,放在宋朝,浪費可能多一點,但最少能盈餘兩千五百萬貫以上。
但有一個首要的前提,這些絹交能得到百姓認可。
所以王巨用如此複雜的手段與材料做為新交,而且麵額是如此之小,就是讓大家認可。讓一些不法宵小不易偽造。
可想得到大家認可,光憑這手段還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幾乎相待的金銀做本金,那麽兩個手段合在一起。所有人都認可了。
眼下彼岸的,與趙頊攢下來的金銀合在一起是兩百十多萬兩金子,一千三百兩銀子。
王巨又承諾,以後六年每年會從彼岸帶來一些金銀,湊成三百萬兩金子。兩千萬兩銀子,如果加上朝廷的這批金銀,則是三百六十多萬兩金,兩千四百多萬兩銀,以此為本金,能發行一億五千萬貫以上的絹交了。
看似龐大,但還是滿足不了宋朝貨幣流通的需要。
王巨也等不到六年後了。
然而又不能拚命地擠壓彼岸,難道彼岸就不要發展了?
所以還隻有從宋朝內部著手。
但這個有點難。
因為經濟繁榮,貨幣不足,所以貨幣越來越緊張。銅幣緊張,金銀更緊張。
這才出現史上宋末時,一兩銀價值四千文以上,一兩金能價值三萬到四萬文。
還有一個懸案,有人用明朝銀子與宋朝銀子相比,說是明朝經濟更繁榮,或者說宋朝物價更高。這說法大錯特錯了,明朝銀子能與宋朝相比嗎。性價比平均起來相差了五倍以上,最高峰能達到十二倍!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從百姓手中弄出一些金銀。就要用一些手段了。
“可是百姓也需要金銀哪?”
“子厚兄,是如此,不過我聽說,已經有人開始用祖陽的那種織機改造成新式紡機。紡織棉布了。”
“是有此事,那個祖陽也仁厚,今年春天將專利所得的四萬多貫錢,全部捐給慶州官府,讓他們撫恤烈士家屬。不過這些織機看樣子,還遠不如子安所推出來的織機。”
那能一樣嗎?
不過王巨也很感謝祖陽。實際祖陽的新式織機,能織毛線與毛料布匹,奧秘就是在他發明了一種原始的飛梭,王巨派人花三萬貫錢買了其專利,但派去的人沒有透露是王巨買的。也就是祖陽捐出去的四萬多貫錢,一大半以上是來自王巨的。
至於王巨所說的專利保護,這兩年許多人就當成笑話了。
但王巨指的不是這個,他繼續說道:“子厚兄,有此織機,並且今年我臨回來前,又派了一支船隊去了彼岸的彼岸,開始擴大幾個定居點的建設開墾。還囑咐了他們,到明年借助這幾個定居點,派兩支敢死隊,進一步深入,一支去南方那片大陸的深處,尋找一種神獸。”
“神獸?”
“很萌很有價值的神獸(指羊駱,又名為草泥馬神獸,嗬嗬),它比羊大,比駱駝小,但與毛羊一樣,長著厚厚的絨毛,其毛質比毛羊更佳。另一支則是進入到北大陸的深處,尋找一種新的木棉,它雖仍不及大食棉,但比我朝的木棉棉絨更纖細。”
更纖細就意味著更容易紡成棉線,更容易織成布。
“彼岸為了研發上乘的琉璃(玻璃),已經花費了許多錢帛,一旦成功,大食那邊還有什麽貨物向我朝暢銷?玉石香料嗎,那能帶來多少貿易?”
“金銀回流?”
“正是。”
其實自從王巨大規模向那邊暢銷先進的冷兵器後,大食金銀已經回流了,不過不是向宋朝回流,而是向彼岸回流。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
前世的天朝,每年都會產生巨大的貿易差,有人叫冤,是有貿易差,可這中間得有多少是外資企業啊。
這說法是錯誤的,是有不少是外資企業產生的,但這些商品是在天朝生產的,那麽就會為天朝百姓帶來許多就業機會,帶來許多稅收。況且這些商品會讓多少下遊企業得以生存?這樣連帶下去,所帶出的產業與隱形收入是驚人的。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做為一個國家,應當鼓勵百姓敢於對外大量貿易。當然,將稀土當成大白菜賣掉,那就不能算了。
彼岸出現的時間並不長,而且過去的百姓幾乎是一無所有,為何短短時間內,迅速變得繁榮起來,也是這個原因。特別象是豐市與溫市,即便放在宋朝,也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了,然不同的是,這兩個城市開始出現了粗步的工業……
“不僅是金銀回流,雖然六年後,彼岸不用再向朝廷捐助了,直到三十幾年後才重新捐助,然而彼岸人口終是很少的,需要那麽多金銀嗎?那麽必然用金銀來購買大量商物,帶回彼岸。那麽彼岸的金銀,包括從倭國那邊得到的銀子,也會流向我朝。子厚兄,還擔心民用金銀不足嗎?”
“如果到明年兩方麵結合,能湊集到相當於一億貫的金銀,就能發行一億兩千萬貫絹交,可以替我朝無形中謀得三千萬貫利潤。雖然不能這樣算賬,比如這些金銀為本金,這麽多金銀,一年就會產生一千萬貫的利息,不過它們多是來自彼岸捐助,所以不會有人太在意了。”
“是啊……”章惇也醒悟過來。
不說國家發行絹交是盈利的,這些金銀儲存在哪裏,每年都會產生利息差的。
當然了,比放在國庫內庫沒有任何收益,還派人保管的強。
這個新經濟的什麽,章惇搞不懂。
但他知道一點,如果在這一年半時間內,能多出三千萬貫收入,足夠王巨做很多事了。
“子安,可是讓百姓自發地交出金銀,難度不小啊。”
“是啊,我們共同合計一下吧。”
兩人在合計著,如何從百姓手中弄出更多的金銀,外麵已經轟動了。
“少保回來了。”
“那個少保。”
“就是延州的那個少保。”
“是真還是假的?”
“真的,並且似乎替官家帶回來幾樣重禮,官家這才帶著大臣們去了五丈河畔,為了觀禮,還將周邊的一些百姓驅逐了。”
“那太好了。”
王巨在京城的優勢不大,不過自從他廢除了市易法後,一下子贏得許多京城普通百姓的支持。
況且他以前勝得那麽光榮,他走後,宋朝又敗得那麽慘。
一時間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議論這件事。
有百姓雀躍之,有百姓哭泣之。
為何哭泣?
死了六十萬軍民,主要是陝西的百姓與各式民兵,不過京城禁兵也死了不少。
如果王巨不被文彥博孫固等人弄走,那來的這兩場慘敗,自家的兒子(丈夫)怎麽會戰死?
因此越想越淒慘,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氣憤,有人就忍不住號淘大哭了。
但大多數人還是很開心的,正好這一天晚上天氣晴朗,月光明媚,居然有許多百姓都認為今天晚上的月光是如此的燦爛動人。不過好在王巨的新宅子已經位於“貴人區”,否則這時,說不定會有許多百姓圍過來詢問了。(~^~)
王巨又打了一個比喻:“我朝的器甲精良可以說是舉世無雙,對西夏與遼國都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因對方剽悍的騎兵,兩相抵消了。但對大理與交趾、占城,優勢更大,所以隻要對地形與氣候有所應對,就能將他們打敗。也就是說,對付這些文明較發達的地區,有優勢,優勢不大。不過再往東去往南去,對付那些未開化的土著,優勢就更大了。但隻要他們稍稍開化,形成一定有組織有秩序的國度,那麽又難以對付了。因此我在彼岸讓船隊繼續東航,雖繞過了文明核心區域,仍與許多土著發生了衝突,並且傷亡率達到了四分之一。”
趙念奴在彼岸說,王巨正在研發一種新武器,用以抵消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
但現在的火炮,隻能相當於明末時的水平,而且成本也比較高。
能發揮到作用,但不能說完全抵消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
除非達到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水準,那樣,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就將蕩然無存了。
但想達到那個水平,是各方麵的技術都要得以提高,才能實現。也就是得用大量錢帛燒出一個比較完整的工業樹,但燒再多錢,沒有大量相關的科學家,也沒有用。
憑借王巨那些教課書,就能在短時間內造就各行各業的科學家出現嗎?
反正在王巨這一生中,大約是不大可能了。
“子厚,或者打一個比喻吧,正常來說,宋夏或宋遼之間發生的戰爭,非是一個方麵占據優勢就能勝利的,國家的財政狀況與支持度,兵力多寡。後勤是否充足,主將的謀劃能力與指揮能力,普通將士是否軍紀嚴明,英勇悍戰。以及器甲優劣,還有地形與氣候等級因素,都能決定勝負的走向。就象種諤率軍到達鹽州後遭遇大暴雪,西夏水淹我軍,這就是氣候決定勝負。地形決定勝負,主帥也很關健,如果不是高遵裕率領中軍,換成苗授或劉昌祚,即便不能滅掉西夏,但不會損失那麽慘重。然而某一方麵優勢比較突出時,其他方麵落後度不大,比如換成李靖韓信等人來做主將,那麽就必然順利將西夏拿下了。如果器甲技術再進一步,威力更大。騎兵的優勢就能抵消了。”
“子安,如此,我朝財政優勢豈不是很突出?”
“所以我朝雖慘敗,但能將西北守住,西夏雖大捷,卻連米脂寨蘭州都沒有辦法收回去。但在這上麵,我朝還沒有將這個財政的優勢發揮好。”
如何發揮,且看兩三年後的賀蘭石!
“子安,胸有成竹了?”
“那敢說哦,子厚。說不定某些人此時已經開始在謀劃如何對付我了。”
“子安,莫要擔心,陛下回到宮中後,已經下旨。將安燾外放到了青州。”
“何止他一個人,但不管怎麽說,眼下當務之急,必須將國內安頓後,才能圖謀西夏,一雪前恥。因此我向官家請求,讓我進入中書,給我權利,給我三年時光。”
“子安為何不授中書令之?”
“當時介甫公為何讓富公為首相,他為次相?位於首相,就等於站在最前麵了,看似風光,凶機更大。隻是介甫公未想到富公帶頭反對他變法。然而王公與富公則不同,他雖不是變法派,也不是反變法派,對我更有提攜之功,至少在中書不會對我掣肘。而且我一回來,就位於他之上,那麽王公心中未必會喜歡,官家也因為放權,其他人挑唆之下,說不定產生猜疑之心。所以我向官家提出了三個要求,將它列在第一位。”
總之,章惇是一個很不錯的宰相。
但剛猛有餘,陰鷙不足,所以才吃了曾布的大虧。
不過想一想宮中那個皇後,王巨還是頭痛。
或者將趙頊的那個才出生不的兒子幹掉?
這不是扯蛋麽。
王巨又問:“國庫還有多少積餘?”
“還有一些,但如果寬賦,雖然國庫不會緊張,可伐夏時,財政必然不足。”
這也能理解。
不是慘敗所帶來的損耗,就是戰後的撫恤,也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死了六十萬軍民哪。
一人就打算撫恤三四十貫,這已少得可憐了,那就需要兩千多萬貫的撫恤費用。如果象王巨在南方時一名烈士能撫恤一百餘貫,宋朝財政直接垮台了。
其實章惇用這句話委婉地勸說,王巨不要將王安石的變法一起廢掉了。
反正變法這麽多年也過來了,大家同樣適應了,再加上以前的曆曆調節,包括王巨廢罷市易,重置南方十二路發運司,新法的危害已經沒有開始那麽大了。
其實這些看似零零碎碎的,正是章惇前來的用意。
在這裏好溝通啊,到了朝堂,一個在中書,一個在門下,又當著大夥的麵,如何能溝通之?
至於重要的大臣最好不要在私下場合聚會,則見鬼去吧。
王巨已經說了,隻要六年,並且京城隻有三年,還要避諱嗎?
王巨卻搖了搖頭。
該廢的還要廢,該調整的還要調整。
不狠心,又隻有三年時間,如何能讓國家迅速升平?
他又說道:“看來,還是要與官家商議一番。”
商議什麽?
想辦法弄出更多金銀。
實際發行絹交,國家某種意義上也是在“賺錢”,王巨估算了一下,如果發行一億貫絹交,放在彼岸則能盈餘三千餘萬貫,放在宋朝,浪費可能多一點,但最少能盈餘兩千五百萬貫以上。
但有一個首要的前提,這些絹交能得到百姓認可。
所以王巨用如此複雜的手段與材料做為新交,而且麵額是如此之小,就是讓大家認可。讓一些不法宵小不易偽造。
可想得到大家認可,光憑這手段還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幾乎相待的金銀做本金,那麽兩個手段合在一起。所有人都認可了。
眼下彼岸的,與趙頊攢下來的金銀合在一起是兩百十多萬兩金子,一千三百兩銀子。
王巨又承諾,以後六年每年會從彼岸帶來一些金銀,湊成三百萬兩金子。兩千萬兩銀子,如果加上朝廷的這批金銀,則是三百六十多萬兩金,兩千四百多萬兩銀,以此為本金,能發行一億五千萬貫以上的絹交了。
看似龐大,但還是滿足不了宋朝貨幣流通的需要。
王巨也等不到六年後了。
然而又不能拚命地擠壓彼岸,難道彼岸就不要發展了?
所以還隻有從宋朝內部著手。
但這個有點難。
因為經濟繁榮,貨幣不足,所以貨幣越來越緊張。銅幣緊張,金銀更緊張。
這才出現史上宋末時,一兩銀價值四千文以上,一兩金能價值三萬到四萬文。
還有一個懸案,有人用明朝銀子與宋朝銀子相比,說是明朝經濟更繁榮,或者說宋朝物價更高。這說法大錯特錯了,明朝銀子能與宋朝相比嗎。性價比平均起來相差了五倍以上,最高峰能達到十二倍!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從百姓手中弄出一些金銀。就要用一些手段了。
“可是百姓也需要金銀哪?”
“子厚兄,是如此,不過我聽說,已經有人開始用祖陽的那種織機改造成新式紡機。紡織棉布了。”
“是有此事,那個祖陽也仁厚,今年春天將專利所得的四萬多貫錢,全部捐給慶州官府,讓他們撫恤烈士家屬。不過這些織機看樣子,還遠不如子安所推出來的織機。”
那能一樣嗎?
不過王巨也很感謝祖陽。實際祖陽的新式織機,能織毛線與毛料布匹,奧秘就是在他發明了一種原始的飛梭,王巨派人花三萬貫錢買了其專利,但派去的人沒有透露是王巨買的。也就是祖陽捐出去的四萬多貫錢,一大半以上是來自王巨的。
至於王巨所說的專利保護,這兩年許多人就當成笑話了。
但王巨指的不是這個,他繼續說道:“子厚兄,有此織機,並且今年我臨回來前,又派了一支船隊去了彼岸的彼岸,開始擴大幾個定居點的建設開墾。還囑咐了他們,到明年借助這幾個定居點,派兩支敢死隊,進一步深入,一支去南方那片大陸的深處,尋找一種神獸。”
“神獸?”
“很萌很有價值的神獸(指羊駱,又名為草泥馬神獸,嗬嗬),它比羊大,比駱駝小,但與毛羊一樣,長著厚厚的絨毛,其毛質比毛羊更佳。另一支則是進入到北大陸的深處,尋找一種新的木棉,它雖仍不及大食棉,但比我朝的木棉棉絨更纖細。”
更纖細就意味著更容易紡成棉線,更容易織成布。
“彼岸為了研發上乘的琉璃(玻璃),已經花費了許多錢帛,一旦成功,大食那邊還有什麽貨物向我朝暢銷?玉石香料嗎,那能帶來多少貿易?”
“金銀回流?”
“正是。”
其實自從王巨大規模向那邊暢銷先進的冷兵器後,大食金銀已經回流了,不過不是向宋朝回流,而是向彼岸回流。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
前世的天朝,每年都會產生巨大的貿易差,有人叫冤,是有貿易差,可這中間得有多少是外資企業啊。
這說法是錯誤的,是有不少是外資企業產生的,但這些商品是在天朝生產的,那麽就會為天朝百姓帶來許多就業機會,帶來許多稅收。況且這些商品會讓多少下遊企業得以生存?這樣連帶下去,所帶出的產業與隱形收入是驚人的。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做為一個國家,應當鼓勵百姓敢於對外大量貿易。當然,將稀土當成大白菜賣掉,那就不能算了。
彼岸出現的時間並不長,而且過去的百姓幾乎是一無所有,為何短短時間內,迅速變得繁榮起來,也是這個原因。特別象是豐市與溫市,即便放在宋朝,也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了,然不同的是,這兩個城市開始出現了粗步的工業……
“不僅是金銀回流,雖然六年後,彼岸不用再向朝廷捐助了,直到三十幾年後才重新捐助,然而彼岸人口終是很少的,需要那麽多金銀嗎?那麽必然用金銀來購買大量商物,帶回彼岸。那麽彼岸的金銀,包括從倭國那邊得到的銀子,也會流向我朝。子厚兄,還擔心民用金銀不足嗎?”
“如果到明年兩方麵結合,能湊集到相當於一億貫的金銀,就能發行一億兩千萬貫絹交,可以替我朝無形中謀得三千萬貫利潤。雖然不能這樣算賬,比如這些金銀為本金,這麽多金銀,一年就會產生一千萬貫的利息,不過它們多是來自彼岸捐助,所以不會有人太在意了。”
“是啊……”章惇也醒悟過來。
不說國家發行絹交是盈利的,這些金銀儲存在哪裏,每年都會產生利息差的。
當然了,比放在國庫內庫沒有任何收益,還派人保管的強。
這個新經濟的什麽,章惇搞不懂。
但他知道一點,如果在這一年半時間內,能多出三千萬貫收入,足夠王巨做很多事了。
“子安,可是讓百姓自發地交出金銀,難度不小啊。”
“是啊,我們共同合計一下吧。”
兩人在合計著,如何從百姓手中弄出更多的金銀,外麵已經轟動了。
“少保回來了。”
“那個少保。”
“就是延州的那個少保。”
“是真還是假的?”
“真的,並且似乎替官家帶回來幾樣重禮,官家這才帶著大臣們去了五丈河畔,為了觀禮,還將周邊的一些百姓驅逐了。”
“那太好了。”
王巨在京城的優勢不大,不過自從他廢除了市易法後,一下子贏得許多京城普通百姓的支持。
況且他以前勝得那麽光榮,他走後,宋朝又敗得那麽慘。
一時間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議論這件事。
有百姓雀躍之,有百姓哭泣之。
為何哭泣?
死了六十萬軍民,主要是陝西的百姓與各式民兵,不過京城禁兵也死了不少。
如果王巨不被文彥博孫固等人弄走,那來的這兩場慘敗,自家的兒子(丈夫)怎麽會戰死?
因此越想越淒慘,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氣憤,有人就忍不住號淘大哭了。
但大多數人還是很開心的,正好這一天晚上天氣晴朗,月光明媚,居然有許多百姓都認為今天晚上的月光是如此的燦爛動人。不過好在王巨的新宅子已經位於“貴人區”,否則這時,說不定會有許多百姓圍過來詢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