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詳說。”趙頊端坐道。


    包括這次他與王巨僅談了三次,可每一次王巨都給他帶來了反思,以及驚喜。某些方麵在趙頊潛意識裏已經將王巨當成了半師半友。


    不過他父親才三十幾歲了,也不敢想得太多。


    “臣就拿這個竹紙來做一個比喻,明年一生產,將請七八百工匠來做活,這就意味著七八百戶人家衣食無憂了,不僅如此呢,它還需要采購大量嫩竹,沒有做工的人可以上山伐竹,那麽最少上千戶,甚至兩千戶三千戶百姓生活得以改善。”


    “這有些道理……”


    “還有呢,生活改善了,他們就可以置一些衣飾,以及生活用品,又會無形中養活很多人。捐出了一萬貫紙,許多學子就有紙可用了。而且朝廷又可以得到大量商稅。這就是無工不富。”


    趙頊在沉思,他還覺得哪裏不對勁。


    “生產出來得賣掉,不然一起虧本,作坊倒掉了,什麽也沒有了。因此今年請文公與蘇子由與章子厚寫文寫詩寫賦,再來散發。這就是無商不活。”


    “不對,你們那個作坊起來了,其他作坊卻倒掉了。”趙頊終於想起來。


    “表麵上是如此,其實不是,比如徽州的宣紙,除了貢紙外,因為產量小,能銷出去數量很少,它走的是高檔路線,與竹紙沒有關係。因此高檔的紙依然不會受影響。不過普通的紙張必然受到衝擊。”


    “就是這麽一個理兒。”


    “但殿下,臣再問一句,唐朝巔峰時國家收入不足三千萬,我朝斂出一億多,為何百姓生活要稍好於唐朝?”


    趙頊又糊塗了。


    “其實原因簡單,還用這個紙來比喻,普通紙會受到衝擊,一部分作坊會倒下。但沒有竹紙,那一年不是有許多作坊興起,許多作坊倒下。這逼得他們研發,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那麽紙會越來越便宜,用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銷量就會激增了。就象硯一樣,端硯還是端硯,普通人隻能用普通的石硯,磚瓦硯,泥硯。這就是工與商的作用。”


    “膨脹……?”


    “做大。”


    但宋朝商業更不規範,就象竹紙想要生存下去,還沒有投產,先將高家的高士清拉上,不然以後還不知得出多少妖蛾子。


    可王巨就不敢說了,這個要直指封建統治的核心,官本位思想!


    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第一個過程得遵守規則。剛起步時,不遵守規則那就死定了。大多數官員都是如此。


    然後到利用規則,利用好規則便能上位,便能為自己獲利,便能實施一些政治變革。如呂夷簡。


    龐籍從第一步象第二步邁進,後趙禎時代,隻能說是龐籍最有作為了,可是他缺少呂夷簡的堅忍與手段,還沒有完成這個脫變過程,就讓大家夥弄下去。


    第三步便是踐踏規則,如鄧公……


    他是史上那麽幾個最成功者之一,幾乎能用手指頭數過來的。


    王安石也在向這一步邁進,可沒有脫變成功。


    為什麽說要踐踏規則,想要改革,就得必須打破許多舊有的框架,說是改革,實際就是一場政治革命。


    何為革命?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不是作文章


    不是繪畫繡花


    不能那樣雅致


    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


    那樣溫良恭儉讓


    革命是暴動


    是一個階級


    推翻一個階級暴力的行動


    這個暴動不一定要指戰爭,而是一種殘酷的清洗手段,將許多得益者清洗出權利圈。


    不然,要麽學習宋真宗鹹平之治那樣吧,在大家能承受的範圍內,進行一次調節,弊病仍然存在,不過各方麵問題得到緩和,至少延遲了危機的發作。實際中期趙禎同樣是用這個辦法在主政的,不過動靜更小,時間更慢。雖然安靜了,效果不顯著。因此一到晚年身體不大好了,危機一起突出來。到了趙曙手中,進一步深化。


    趙頊還在沉思,最後說道:“原來如此,我朝的工商業比唐朝發達。”


    “正是,所以國家收入激增,而百姓未必比唐朝的差。一個國家也象一個人一樣,有的是毛發,有的是四肢,有的是眼耳鼻舌,有的是五髒六腑,有的是瘡瘤,可能極少數群體少掉沒關係,就象人掉了一根頭發一樣,甚至那些瘡瘤及時割掉還是一件好事。但大多數人都不能缺少,都要同樣愛惜,包括商人。不過殿下也要切記,隻能在暗中誘導,不能公開說,畢竟是士農工商,隻要公開了,那引起的風波同樣小不了。”


    “我有些想明白了。”


    王巨心中一笑,想明白,那有那麽簡單。


    而且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宋朝的內治何嚐不是在外患逼迫下才出現的?


    可若沒有外患了,又怎麽辦?說不定就象東漢那樣,迅速土崩瓦解。畢竟那麽多人口,這個不處理好,也是危機。


    但這個就沒必要說了。


    誰能將宋朝的外患解決,那不僅是西夏,還有遼國,未來的女真人,元蒙人。


    想象東漢那樣,隻有西陲幾個羌人在蹦達,那是不大可能了。


    “王巨,你一定要好好考。”趙頊說道。


    這也是規則,就是張齊賢那樣的奇人,也是考中進士後,趙匡義才能重用的。不然還繼續在家裏麵呆著。


    “盡量吧,這次主考官是誰?”王巨輕描淡寫地在後麵問了一句。


    “由翰林學士馮京知貢舉,翰林侍讀學士範鎮、知製誥邵必並權同知貢舉。”趙頊隨意答道。


    現在朝堂這個決定還沒有頒發露布(張帖出去的公文),不過早晚也要公布出去的,不是保密消息。


    但他也沒有想到,這條消息對王巨卻是很重要的。


    三人又說了一會兒話,各自離去。


    即便是趙頊,也不能隨便出來溜達,他同樣有著功課,還有著一些無形的製約。


    但在回去的路上,趙頊喜不自勝:“姑姑,本王終於明白太祖接見張齊賢,漢高祖重視張良之緣故了。”


    “頊兒,你可不能亂說啊,會害了他的。”


    “那是,他還小嘛,繼續在成長中,不能撥苗助長。”其實若無王巨隱晦的提醒,他都能向父親推薦王巨了。


    可他立即不解地說:“這小子才華橫溢,我還聽說了,他去了蘇洵府上,與蘇洵僅交談了一會功夫,蘇洵便請下人立即上茶,還用了請上茶三個字。”


    趙念奴又樂,笑著說:“張載還不是如此,原先不想收他為門生,結果王巨闖了進去,僅是六拜,張載乖乖地收下。”


    趙頊同樣也大笑起來,又說:“他不過是在那個山旮旯裏,這些學問是怎麽學來的。”


    “父皇送了他很多書,況且也不是沒有過前例,薑子牙遇周文王以前還不是很落魄。”


    “也是,”然後趙頊盯著趙念奴。


    “你不要看我,難道本公主還能與人爭夫君不成。”趙念奴嗔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暗黑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暗黑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