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將今日新認的幾個字讀了一遍,顧清霜在沈h額頭上輕輕一吻:“h兒真聰明,吃些東西吧!”


    “嗯!”沈h笑吟吟地點頭,接著就下意識地往門口張望,找尋送點心的宮人。這一望自就望見了靜立在門口的皇帝,歪頭看一看,又仰起臉來,奶聲奶氣地問顧清霜,“柔嬪娘子,那是誰呀?”


    顧清霜的視線原還在那幾頁教她識字的紙上,聽言“嗯?”了一聲才回神抬眼。


    短暫地怔了一瞬,她連忙起身,深福見禮:“皇上萬安。”


    宮中禮數沈h也是學過的,知道了來者是誰,也像模像樣地拜了下去。


    眼前的情境讓蕭致忽而覺得壓在心頭數日的陰霾散了一點,他笑了笑,踱過去,邊扶顧清霜邊問:“誰家的孩子?”


    顧清霜起身前沒忘拉沈h一把,待沈h站穩了,她才笑道:“沈太醫的小侄女。他念臣妾救了他一命,帶她一道進來謝恩,臣妾看著實在喜歡,就央他將人留了下來。”


    說著她睃了眼阿詩,阿詩即刻會意,上前帶沈h出去。沈h乖巧地又朝皇帝福了福才走,蕭致眼中多了些複雜的情緒,沉默了會兒,歎氣溫聲說:“宮裏也有一位公主兩位皇子。你若心裏不暢快,可去看看他們。”


    “哪有什麽不暢快的。”她好似被看穿心事,窘迫地呢喃了句。抬眸再看看他,眼底生出幾分心疼,“皇上清減了。”


    這話倒不虛。他身形原本英挺,這些時日沒見,看著倒有些偏瘦了。臉色也略微發白,神情比先前黯淡了些,可見打擊不小。


    聽她這樣說,他露出苦笑,搖頭落座:“是朕糊塗。”


    “不能這樣講。”她坐到他身邊,雙手攥住他的手,“誠心相待又為情所傷,不過是遇人不淑罷了。合該是騙人那一方的錯處,怎能怪到心誠的這一方頭上。”


    這樣設身處地又想得通透的措辭,聽來便像她是經曆過這樣的事。他不必多想,也就懂了:“觀文侯對你……”顧清霜低一低眼簾,毫無隱瞞之色:“是,皇上今日所受的傷,臣妾也嚐過。與他斷了瓜葛,便當是割去了一塊腐肉,疼是疼的,卻是對自己好。再說……路總是要往前走的,臣妾若一直為那等不值得的人掛著心,遇到值得的人的時候,怕是倒要錯過了。”


    說到“值得的人”的時候,她雙頰紅起來,一直紅到耳際。


    蕭致眉頭微挑,睇著她忽而笑出聲,將她一環,箍在懷裏:“小尼姑說幾句好聽的話還這樣含蓄,大大方方誇朕幾句又不少塊肉。”


    “皇上……”她局促地推他,猛一使力,從他懷裏閃開。


    她趁機立起身,死死低著頭說了句:“臣妾給皇上煲了湯,先去端來,皇上嚐嚐看!”


    說罷她就跑了,舉動裏大有幾分數日不見帶來的生分,又酸中帶甜,莫名愜意。


    更要緊的是,她著實不知他今日會來。煲湯之事他隻消細想一分,就會知道她怕是日日都為他備了湯的,隻是他不曾來喝過,個中情愫盡可細品。


    她也的的確確是每日都為他燉了一道湯的。真情雖沒有,添點假意卻不難,練練廚藝打發時間也挺好。再說,他不來,那湯也並不浪費。阿詩、沈h、衛稟、小祿子,她賞給誰誰都高興。


    之後的大半日,擷秀閣裏一片柔情。他看奏章,她就在旁邊給他研墨,自己也抄些經文。等他忙完了,她的經還差一小段,他閑來無事就剝了個橘子,一片片喂給她吃。


    這樣的愜意她曾經真心享受過。那時賀清晏嚐嚐賴在她房裏,兩個人就算無事可做,隻看著對方也能看一下午。


    那些往事,一回首就痛。放在回憶裏,倒還不如現下這樣徹頭徹尾的虛情假意來得美好。


    待得那一小段經抄完,他手裏的橘子也隻剩了最後一片,送進她口中,她被甜得一笑:“這個好甜。”


    “新送進來的貢橘。”他也含著笑,“你若喜歡,讓人多送些過來。”


    說著他便喚了袁江,吩咐他讓尚食局每日送貢橘過來給她。她欣然謝恩,好似沒注意到他眼底一閃而過的黯淡,自也不會多提那抹黯淡背後的緣故。


    .


    宮外的宅院裏,思蓮將橘子細致剝好、盡量除了白絲,才盛在碟子裏端進屋。


    南宮敏坐在榻桌邊坐著繡活,掃了眼橘子,臉上沒什麽意趣:“擱著吧。”“……娘子。”思蓮聲音輕輕的,好像唯恐傷了什麽,小心勸她,“您嚐嚐吧,太妃說是您愛吃的貢橘。”


    南宮敏眼底稍稍一顫,手上的針線也停了一息,接著,卻又繼續繡了下去。


    思蓮後悔了,覺得那句話還不如不說。


    她知道,打從南宮敏來大恒的那一年起,就愛吃這貢橘。皇帝心裏有數,每年送來的貢橘裏都有大半給她留著。


    今年她受封進宮,皇帝更是早早地就記掛起了這事,還專門差人出去問過,就為讓這些橘子能早些送進來。


    如今,橘子是送來了,她卻落到了今日這步,自不免睹物思人。


    思蓮恨自己說錯了話,再看看她,又實在不想她這樣日複一日隻盯著針線過活,略作思忖,還是再尋了話:“娘子,盈蘭探親回來了。”


    南宮敏忽而眼睛一亮,看了她一眼,就將繡活放下了:“叫她來。”


    她身邊的幾個有頭臉的大宮女,都是她去千福寺那年莊太妃撥給她的。其中思蘭最會理事,便成了掌事宮女,另幾個也都隨著她改了名字。


    但其實思蘭還有個親妹妹,便是盈蘭。盈蘭原本也是要指給她的,但她那時滿心都是致哥哥,便嫌盈蘭生得太美,怕惹出事來,尋了個由頭沒有帶走。


    直至在宮裏頭出了事,她在珍容殿裏孤立無援,才突然覺得自己真該帶上這樣一個幫手。


    不過片刻,盈蘭便跟著思蓮進了屋來。她已聽說了思蘭殞命的事,進來時眼眶紅紅的。


    南宮敏沒等她下拜見禮,就一把攥住了她的雙手:“是我不好,我沒護住你姐姐……”說話間一聲嗚咽出喉,主仆兩個就哭成了一團。


    .


    九月末,天又更冷了一層。金黃的葉子鋪天蓋地地落下來,鋪在宮道上,與紅牆綠瓦相映成趣。


    這些日子,貴妃存在過的痕跡愈發淡去,宮裏頭顯得更“正常”了些。


    從前就曾寵冠六宮的晴妃再度成了頭一號得寵的人物,顧清霜其實也能與她打個平手,隻是算上資曆與位份,就遜色了兩分。


    這樣的風光,晴妃實在是已失去很久了。如今失而複得,倒比從前覺得更讓人心曠神怡。


    午後無事的時候,晴妃倚在貴妃榻上小歇,殿裏淡雅的熏香繚繞,靈巧的侍婢跪在床邊給她按著腿。


    明嬪坐在幾步開外的椅子上看著她這享受的樣子,掩唇笑說:“論風光,還是姐姐風光。柔嬪左不過是一時合了皇上的意,跟南宮氏一路貨色,比表姐差得遠呢。”


    驀地聽到“柔嬪”兩個字,晴妃禁不住地蹙了下眉頭,嫌她煞風景。


    明嬪卻沒看見她的神情,自顧自地還在說:“說起來,柔嬪也是臉皮夠厚。早些時候憑著南宮氏進宮,一口一個表姐叫得比什麽都親近。如今南宮氏都不成了,她倒還有臉在這兒坐享榮華,也不記得她那表姐了。”


    “這種話就不必說了。”晴妃緊鎖著眉,“南宮氏害了她的孩子,翻臉也是自然的事,什麽姐妹情分能比皇嗣安穩更要緊麽?”


    “這倒也是。”明嬪輕嘖一聲,晴妃實在不願聽她再多說這些,撐身坐起來:“有些日子沒去向太後問安了,我去頤寧宮一趟,你去不去?”


    明嬪實是剛從太後那裏問安回來,聞言自然不想再跑一趟,就起身施禮:“臣妾再剛去過,先告退了。”


    晴妃點點頭,搭著宮女的手,慵懶地坐到妝台前去梳妝,待得梳妝妥當,就當真往頤寧宮那邊去了。


    她近來都對太後格外敬重,問安問得殷勤,有時還要在頤寧宮裏侍奉上一兩個時辰。但這其實為的不是太後,而是去太後的頤寧宮便要經過太妃們所住寧壽宮,有兩位皇子養在裏頭呢。


    晴妃知道,皇上對皇子們的去處很是謹慎,也不願有人打這些算盤。她從前亦不願去想這些,左右她還年輕,何必去圖謀別人的孩子?還是等來自己的孩子才最好。


    但今年,眼看著南宮氏與柔嬪顧氏先後有孕、又先後失了孩子,她有些急了,也有些怕了。哪怕後來得知南宮氏的孩子是假的,也並沒有什麽影響,那些日子她總歸是明裏暗裏地瞧見了,宮裏有多少人不願她們的孩子平安降生,她自己甚至也是其中之一。


    宮裏頭,永遠都是越得寵越招人恨。和、寧兩位容華能平安誕育皇長子與皇次子,一是因皇上一早就說了皇子要交給太妃去帶,二也是因皇上眼裏根本沒她們這兩號人。


    想清楚這些,晴妃突然就不盼著自己有孩子了。以她今時今日的身份與寵愛,懷上孩子多半也凶險難免,還不如攬一個現成的到膝下,就算不能攬到膝下,能與她親近也很好。


    若打這個算盤,那便宜早不宜遲了。長子好過次子,次子好過更往後的。


    是以顧清霜從頤寧宮退出來時,便正好看見晴妃邁進寧壽宮宮門,她不自覺地看了眼阿詩,阿詩小聲說:“常見的事,宮裏誰不盼著膝下有個皇子呢?”


    顧清霜點點頭:“我知道。”


    宮裏頭,自是膝下有子的更可一爭高位。不說聖眷正濃的晴妃,就是一貫避世的嵐妃也知曉個中厲害。前些日子皇帝說她若心裏難過,可常來看看皇長子與皇次子,她一次都沒來過,嵐妃還有些替她著急。


    但她,的的確確是不想多碰皇長子與皇次子的。皇帝明顯不想讓人圖謀這兩個孩子,她就寧可不碰,否則且不說事情到了有心之人口中會變成什麽樣,單是皇長子和皇次子若突然出了什麽閃失,她也說不清楚。


    顧清霜便無意多理會這些,徑自上了步輦,回歲朝宮去。


    待得她離開,另一道身影出現在了側邊宮道的陰影裏,遙遙看著寧壽宮的方向。


    是和容華,皇長子的生母。


    自皇長子降生,她就沒見過他幾麵。她知道自己出身低微,寧可這孩子對她沒情分,也不願因為自己的緣故阻礙了這孩子的前程。


    可現下,似是有人打上她孩子的算盤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宮闕有佳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荔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荔簫並收藏宮闕有佳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