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統治者是鮮卑族拓跋部人。在東晉初年,拓跋部還是我國東北的一個遊牧部落,後來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經濟製度。公元386年,鮮卑貴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後,任用了一批漢族士人當他的謀士。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數崔浩。


    崔浩在北魏統一北方的戰爭中,立了很大功勞,受到北魏三代皇帝的信任。到魏太武帝即位以後,他擔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權,還派了幾十名漢族士人,擔任各地郡守。這樣,他和鮮卑統治者之間就發生了矛盾。


    魏太武帝派崔浩帶幾個文人編寫魏國的曆史。太武帝叮囑他們,寫國史一定要根據實錄。


    崔浩和他的同事按照這個要求,采集了魏國上代的資料,編寫了一本魏國的國史。當時,皇帝要編國史的目的,本來隻是留給皇室後代看的。但是崔浩手下有兩個文人,偏偏別出心裁,勸崔浩把國史刻在石碑上,讓百官看了,也可以提高崔浩的聲望。


    崔浩自以為功大官高,沒有什麽顧慮,真的花了大批人工和費用,把國史刻在石碑上,還把石碑豎在郊外祭天壇前的大路兩旁。


    國史裏記載的倒是史實,但是北魏的上代文化還十分落後,有些事情在當時看來,是不體麵的。過路的人看了石碑,就紛紛議論起來。


    北魏的鮮卑貴族認為這一來丟了皇族的麵子,就向魏太武帝告發,說崔浩一批人寫國史,是成心揭朝廷的醜事。


    魏太武帝本來已經嫌崔浩太自作主張,一聽這件事,就發了火,命令把寫國史的人統統抓起來查辦。


    參加編寫的著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師。太子得到這個消息,著急得不得了,把高允找到東宮(太子居住的宮),跟他說:“明天我陪你朝見皇上,如果皇上問你,你隻能照我的意思答話,別的什麽也別說。”


    高允不知道是怎麽回事。第二天就跟隨太子一起上朝。太子先上殿見了太武帝,說:“高允這個人向來小心謹慎,而且地位比較低。國史案件全是崔浩的事,請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


    太武帝召高允進去,問他說:“國史都是崔浩寫的嗎?”


    高允老老實實地回答說:“不,崔浩管的事多,隻抓個綱要。具體內容,都是我和別的著作郎寫的。”


    太武帝轉過頭對太子說:“你看,高允的罪比崔浩還嚴重,怎麽能饒恕呢?”


    太子又對魏太武帝說:“高允見了陛下,心裏害怕,就胡言亂語。我剛剛還問他來,他說是崔浩幹的。”


    太武帝又問高允:“是這樣的嗎?”


    高允說:“我犯了罪,怎麽還敢欺騙陛下。太子剛才這樣說,不過是為了想救我的命。其實太子並沒問過我,我也沒跟他說起過這些話。”


    魏太武帝看到高允這樣忠厚直率,心裏也有點感動,對太子說:“高允死到臨頭,還不說假話,這確是難能可貴的。


    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魏太武帝又派人把崔浩抓來審問。崔浩已經嚇得麵無人色,什麽也答不上來。太武帝大怒,要高允起草一道詔書,把崔浩滿門抄斬。


    高允回到官署,猶豫了半天,也沒有寫出半個字來。太武帝派人一再催問,高允說:“我要求再向皇上麵奏一次。”


    高允進宮對太武帝說:“我不知道崔浩還犯了什麽罪。如果僅僅是為了寫國史,觸犯朝廷,也不該判死罪。”


    魏太武帝認為高允太不識好歹,吆喝一聲,叫武士把他捆綁起來。後來太子再三懇求,太武帝氣消了,才把他放了。


    事後,太子埋怨高允說:“一個人應該見機行事。我替你告饒,你怎麽反而去觸怒皇上。我想起這件事,真有點害怕。”


    高允說:“崔浩做這件事私心重,是有錯誤的,但是,編寫曆史,記載帝王活動,朝政得失,這並沒有錯。再說,國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編寫的,出了事,怎能全推給他呢。殿下一我救心,我是十分感激的。但是要我為了活命說違背良心的話,我是不幹的。”


    魏太武帝到底沒有饒過崔浩,把崔浩和他的幾家親戚滿門抄斬。但是由於高允的直諫,沒有株連到更多的人。據太武帝自己說:要不是高允,他還會殺幾千個人呢。


    公元452年,魏太武帝被宦官殺死;過了一年,宋文帝的兒子劉駿即位,這就是宋孝武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曆史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