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汽油的味道……


    多麽好聞。


    和他前世天天聞到的味道一樣**,瞬間令人憶起過去那些出門就能開車,上了馬路就堵得走不動的日子。


    他仍舊遵循著扇聞的守則,深深吸了幾口充滿熟悉的化工汙染的美妙氣味,也給桓淩扇了點兒聞聞,特別自豪地說:“怎麽樣,好聞不?我小時候可愛聞排氣管後麵的汽油味兒了,這就是大馬力電機的味道、大工業的味道……別聞多了,有毒。”


    桓淩也是習慣性地他給什麽就聞什麽,聽到“有毒”二字,才想起這些石油產品都是有毒的,苦笑一聲,無奈地說道:“你明知道有毒,方才怎麽還聞了這麽久?”


    不過他看教材裏也沒寫聞到汽油後有什麽疾患,宋時能將瓶子遞到他眼前,自然也是毒性不大。


    他還是教訓了宋時兩句,盯著他把汽油倒進玻璃瓶裏存放,自己又埋頭盯著下一步煤油的分餾。


    煤油的味道有點甜,有點膩,不如汽油那麽讓人上癮。宋時不愛聞這味道,直接倒進玻璃瓶裏,旋上磨砂玻璃蓋,摸著下巴說:“回頭叫玻璃廠做個煤油燈,這燈可比一般油燈亮,咱們家掛上幾個,晚上照明可比一般蠟燭強多了。”


    就是容易有煤煙,不過不要緊,勤換壁紙就是了。


    反正平常家裏照明用的也是油燈、蠟燭,點起來煙熏火燎,過一陣子照樣是得換一回紙的,用煤油燈也添不了多少麻煩。


    燒瓶裏還剩下許多濃稠的黑色液體,若再加熱到四百度以上,還能再萃取出柴油。不過高二化學《石油的分餾》實驗流程裏就隻加工到煤油,他們也怕後麵再加熱控製不好溫度,石油暴沸,看看溫度計已到頂,索性就在這一步結束了實驗。


    剩下的瀝青先存起來,回頭製出更耐高溫的雙金屬溫度計再做深加工。


    這是高二化學的一小步,卻是漢中府工業騰飛的一大步。


    宋時晃眼間仿佛見到了一座現代化城市在眼前拔地而起,閉上眼再睜開,眼前還是古色古香的傳統梁柱結構磚木房屋,屋裏點的是紅油燭,連煤氣燈都還沒用上。


    先定一個小目標——讓周王府和他們漢中府衙門都能用上煤油燈,然後試著提取出杜仲膠吧。


    就算不能成功將它做成軟質橡膠,能把它當成塑料,用來絕緣、防水也是好的。


    對了,這膠能做鞋底嗎?


    =============


    過了十月,新糧已轉運入京,聖壽節的賀禮也隨船附了上去,這一年的大事便都算了結了。府裏湊得齊糧食、稅銀,還能補補前幾任的積欠;下頭各縣不說處處豐收,至少也都有大戶包得起稅,官麵上的成績都頗過得去,可以不必擔心考績不合格。


    百姓們繳了糧稅、賣了餘糧,有富裕的糧食便把來釀酒;秋下新收的菜蔬或漬酸菜、或醃醬菜、或切了曬成菜幹;廚下養的雞鴨下了蛋,也不用都攢著跟貨郎換針頭線腦,也舍得自家吃幾個;春日捉的小豬也有百十斤了,再養兩個月,恰可殺豬過年……


    這一年漢中府官民百姓最好的日子到了。


    學生除外。


    略陽縣令及屬官除外。


    糧食運轉大計完成之後,宋知府就在南鄭(示範)縣內推廣了全民掃盲班。在城外各裏、各鄉、城中各街、各坊請童生講課,每月支給二升米的報酬,一人發下《新編漢中農事蒙學》一套,黑板一塊、白色、彩色粉筆各一,給本鄉裏不識字的成年人開蒙。


    各處裏長、鄉約按本街本裏人數,各領一張草紙印的生字表、九九乘法表,每天安排半個時辰的識字課程,兼學基本的加減乘除,爭取盡快降低文盲率。


    每天教半個時辰書,就能換來一般廩生該得的米糧,對於一些久試不第、以教書為生的貧寒蒙生來已算不少了。也有些讀書人不缺錢糧,隻為求一份宋三元親手編的《農事蒙書》,便寧可犧牲讀書備考的工夫,接下掃盲班的差使。


    這些掃盲班的新學生享不得高床暖枕,睡到日上三竿的好日子;不第的蒙童、童生們每日也多了件事做,少了與朋友作文會、賞秋景的工夫。


    他們的日子過得忙累,在他們之上的生員們也不得清閑。


    桓老師如今既已研究到了高二化學,自己做石油分餾實驗之餘,也開始帶著學生們做此類實驗。


    石油分離出直餾汽油,汽油經三十度以上低溫分餾,再深加工出石油醚……


    從研究生班到職業班,年長沉穩的學生都帶了一遍,一麵教授這些實驗,一麵略微傳授化學知識。但不像課本上一樣從元素、化學鍵之類難以驗證的知識教起,暫時也不提元素周期表,隻從初中化學實驗做起,慢慢展示給學生們不同元素的性質。


    他以一己之力挑起了家裏的教學大業,宋時抽出身來,寫信給略陽縣,教他安排在秦嶺山腳處多栽杜仲。


    杜仲本就是漢中特產,但他們南鄭縣已經被他規化為工農業示範縣城了,土地優先建工廠、開農田,沒地方種這些藥材。而且略陽正是杜仲原產之地,秦嶺山間更適合大麵積栽種杜仲。


    之前因有大量流民到漢中伐木墾荒之故,略陽一帶山林日疏,杜仲這樣的藥材都被采伐了許多。如今有許多流民都在略陽縣自己興建的鐵廠、石灰廠、磷礦加工廠等地做工,也該是退耕還林,建起略陽縣杜仲基地的時候了。


    雖說杜仲幼苗也能取膠,不過還是多長上幾年才能多取些膠。明年植樹節種下半山杜仲苗,等將來他們研究出在工廠裏分餾石油的全套技術,不管在哪兒建起石油化工廠,立刻就能取膠萃膠了。


    萃取出的杜仲膠雖然不夠柔軟,做不成橡膠鞋底,但質地類似塑料,可以代替樹脂材料做成牙刷、杯盤、文具、防水盒之類小件日常器物。


    隻是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耐高溫,加熱到六十度以上就會軟化變形,不像塑料一樣能盛熱水熱食。除非硫化之後性質變得跟普通橡膠一樣好用,他一時也想不到不知該拿它做什麽好。


    可若連他都說不出其好處,又怎能讓略陽縣死心塌地覺得煉杜仲膠有前途,願意給他栽杜仲樹,而非開山種田。


    他仔細思忖了一陣,忽然想起杜仲膠這加熱變軟的特性實非缺險——它既可防水,又能在高溫下隨意變形,不正適合做成水管嗎?


    如今田間灌溉還是粗獷的溝渠灌溉為主,這杜仲膠可以製成水管,用滴灌、噴灌的方式澆水。若要更改澆灌方向、位置,都不用接閥門和新水管,隻消加熱舊管,稍稍擰動角度不就成了?


    也不必考慮成本高低,隻要先引進這種灌溉概念,將來石化工業做起來,還愁沒有便宜的塑料管可用?


    他立刻給略陽縣寫信,派人問略陽知縣能否退耕還林,在山間建藥材基地,明年先種起一片杜仲林。


    除了杜仲,秦巴山區一帶的水土也適合栽種其他許多種藥材,若能套種些黨參、天麻、黃精之類本地特產的良藥,又能給略陽縣官民添一份收入。


    他如今才正在摸索杜仲膠萃取技術,水管尚未做出來,就先不在書信中提起,隻問略陽知縣肯不肯改種藥材,自己這裏有用得到杜仲的地方。


    信送到略陽,很快便有回應。略陽縣一絲折扣沒打地答應了多栽杜仲之事,並十分緊張地在回信末尾附上了一句自己的猜測:“可是大人得親友傳信,聞知朝廷欲加杜仲、天麻之貢?”


    現在還不是,不過再過些年杜仲膠肯定要成為貢品,進貢量定是要加大的。且先把樹種上,以備日後供應原料吧。他輕輕搖頭,提筆回複,安慰了略陽縣幾句:“朝廷尚未加藥材之貢,隻是本官欲用其幹葉、籽、皮煉膠,以供農事之用,不挑剔品相。”


    作者有話要說:這幾天感冒了,今天有點加重,先休息一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做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做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