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t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鍛造這一工序,隻是賦予了刀劍形體上的外貌,此時刀劍尚未得到靈魂,刀劍的靈魂將在最後一道工序中得到灌注,那就是“淬火”。


    淬火和研磨:鍛造完成後刀匠才能開始對刀劍進行淬火和研磨,根據1825年駐敘利亞北部地區總領事巴克先生在《兵器製造、研磨及武器出售手記》中記述了大馬士革地區刀劍的淬火和研磨技術。


    他在當地買到了兩把烏茲鋼刀劍,但是由於刀身上有些地方已經上鏽,所以巴克先生雇來當地刀匠對刀劍從新研磨。借這這一機會,西方人目睹了烏茲鋼刀劍的淬火和研磨過程:


    根據刀匠師傅的要求,從新淬火和研磨的過程在太陽升起前的黎明時分開始,因為如果陽光過於強烈則會影響刀劍加熱後的輻射火色,首先刀匠師傅在地上用石頭圍起的範圍內燃起與刀劍等長的一堆鬆木炭火,用扇子不斷的扇風助燃,直到炭火全部燃燒起來為止;


    然後刀劍師傅用鐵鉗夾住刀劍的刀莖部分,將刀劍埋入木炭中,接著用扇子在刀劍腰部附近的炭火上扇風助燃,直到刀匠師傅認為,刀劍達到了淬火所需要的溫度為止(這一時間全靠刀匠師傅的經驗掌握),等刀劍的輻射火色變成草莓的豔紅色時,迅速將刀劍抽出炭火放入一個長140cm左右充滿淬火溶液的木槽內,木槽內的淬火溶液是由芝麻油、綿羊油、純臘和瀝青等混合而成的,近似於現代工業使用的淬火油(使用油淬是因為烏茲鋼含炭量過高用水淬火可能會斷裂)。


    熾熱的刀劍浸入淬火液的時候劈啪作響,同時油煙蒸騰,刀刃迅速硬化,刀匠師傅讓刀劍在淬火油中冷卻數十秒之後將刀劍提出木槽,在未完全冷卻的炭火上快速擦過,以去除殘餘的油脂,同時刀劍得到了回火從而更不易折斷。


    接著就是研磨師傅的工作了,研磨師傅會用一塊木頭蘸著油和鋼石粉末不斷的摩擦刀劍全身,然後用赤鐵礦粉將刀劍精細拋光,用石灰和草灰水去除刀劍身上的油跡,最後用沙格礦溶液(zagh應該是一種鉛酸鹽化物,溶液顯弱酸性,據說用檸檬汁亦可。)塗抹刀劍,在弱酸的腐蝕作用下烏茲鋼獨有的黑白或灰白相間的花紋出現了,拋光完成將刀劍擦拭幹淨、上油即可。


    烏茲鋼花紋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


    1、雪花紋,2、發絲紋或波浪紋,3、網狀,


    4、最著名的烏茲鋼花紋:天梯紋,在刀劍的身麵上橫亙數道波浪形花紋,使得整把刀劍就像一道登天的天梯一般。


    由於烏茲鋼花紋的繁複華麗,所以有人將烏茲鋼刀劍愛稱為“鋼鐵的絲綢”、“大馬士革的星空”。


    烏茲鋼刀劍的使用範圍很廣,在地域上包含了北非、埃及尼羅河流域、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黑海沿岸、伊朗高原、高加索山脈、中亞沙漠和印度次大陸等地區,即幾乎整個伊斯蘭教流傳的地區,民族成分更為複雜,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刀劍形製和文化實在是難以盡述,其中最為人們銘記和稱道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伊朗波斯帝國薩非王朝、印度莫臥爾帝國鍛造的烏茲鋼刀劍,流傳至今者多是16~19世紀鍛造,16世紀以前所鍛造的刀劍十分罕見,流傳至今者可以稱得上是至寶了。


    (古代烏茲鋼刀劍多是直刃,13世紀蒙古西征時期左右才出現了大反的彎刀),到了16~19世紀刀劍種類:


    一、土耳其帝國長刀


    1、基利基利彎刀


    2、帕拉:這兩種長刀都為弧曲形狀長約80~100cm左右,厚0。6~1cm左右,重在1。5~2。5kg上下,相對來說帕拉較基利為短也較輕,刀身全長四分之三近尖處特別加寬,在這個加寬麵刀背上一般有反刃,刀麵上則施加血槽,護手做十字形,刀柄柄頭多下彎成圓球形,可以防止在砍劈中脫手,比較其他民族得烏茲鋼彎刀土耳其人所用得彎刀大都較重,兼有戰斧的作用;


    3、亞特坎:這種彎刀為奧斯曼土耳其人獨有,全刀相對較短,隻有60~70cm左右,3~5cm寬,重量較輕刀形向刀刃方向弧曲,砍劈時重心靠前,斬切力極大,攜帶使時多收在刀鞘中橫插在腰間。


    伊朗薩非王朝長刀:1、舍施爾:阿拉伯語獅子尾巴之意),此種彎刀久負盛名,大多長1米左右,刀形大曲形如彎弓或新月,刀麵寬度較土耳其彎刀小,大約寬3~4cm上下。大多無血槽,刀柄頭部不大也不做圓球形,隻是下彎成直角,護手亦做十字形。


    烏茲鋼流傳地區通用之短劍坎查,此類短劍極為銳利,劍形近於古羅馬短劍,長度大多不超過50cm。


    另外阿拉伯半島和尼羅河流域信奉伊斯蘭教的部落民族所用之短劍、小刀也多使用烏茲鋼鍛造,其種類甚為繁雜故不贅述。


    其實在現代製造工藝的衝擊下,烏茲鋼錠的製作工藝已經失傳,現代的大馬士革花紋鋼是現代工藝的產物,應該說,真正的大馬士革刀已經失傳了,烏茲鋼從冶煉到鍛造對溫度的要求都很苛刻,冶煉時溫度不得高於一千度,鍛造時必須低溫(即中國的所謂“冷鍛”),鋼鐵在高溫下可塑性較好,一般製作刀劍都在高溫下將刀劍敲打成型。


    但烏茲鋼如果高溫鍛造,碳會大量流失,碳結晶也會被破壞,因此鍛打時溫度不能太高(自然也不能太低),很難掌握,所需的技術,經驗,勞力能比其他鋼鐵要多,成品率卻低得多。


    烏茲鋼刀的製作技術隻流轉於印度,波斯和阿拉伯。歐洲人早在維京時代就通過“瓦蘭吉亞到希臘之路”進口烏茲鋼,但都是大體成型的鋼條,對於鋼錠如何加工成刀條歐洲人並不了解。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曾劫掠過,一艘滿載烏茲鋼錠的印度商船,運回歐洲出售,大多賣給了裏斯本和馬德裏的高級刀工,這些刀工用這些鋼錠製造精致的匕首等物,發現成品沒有花紋(說明碳晶體已完全破壞),性能也平平,顯然歐洲人用的是自己的傳統鍛造工藝。


    大馬士革鋼分為鑄造型和焊接型。古代名刀都是鑄造型性能優異卓越,武鬆的雪花镔鐵雙刀就是大馬士革鋼刀。鑄造大馬士革鋼、接焊大馬士革鋼,前者不是用含碳量不同的鐵碳合金鍛合而成,而是用熟鐵滲碳法,或者直接冶煉法在坩堝中冶煉得到的。


    這坩堝鋼俗稱烏茲鋼,它在冶煉過程中並未完全達到液態,而是一種膠融態,冶煉產品本身就是一種組織和成分即不均勻的鋼鐵集合體,就具有了花紋,一般古代烏茲鋼都是這類型,由於其切金斷玉的性能,可謂價值連城。後者則完全是用接焊方式,把不同含碳量的鐵碳合金一塊一塊地焊接成的。


    鑄造大馬士革鋼亦可通過增加折疊鍛打次數的方式使花紋變得更加細膩均稱;接焊大馬士革鋼花紋則完全是人為的,顯得比較呆板,為工廠大批量生產,基本沒有什麽價值,現代的小刀為花紋而花紋多為嘩人耳目而已,性能和價值跟古代鑄造型烏茲鋼都相差幾個數量級。總之,大馬士革已經成為傳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墓蒼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將軍開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將軍開印並收藏大墓蒼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