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地處中原,距洛陽不過幾百裏的路程,如果董卓忽然清醒過來想幹些什麽,洛陽潁川便首當其衝。


    普通百姓或許還好,對於荀氏這種潁川大族,一旦董卓將注意力放到潁川,幾個世族都沒有好下場。


    汝穎一帶世族林立,而世族們在政治上的一向表態都是心向漢室,所以別看現在董卓還沒有任何想要對周邊地區下手的意思,一旦想起來,潁川絕對逃不過一場滅頂之災。


    在這個年代,世代為官的家族才能稱之為世族,而這樣的家族無一例外都家資頗豐,畢竟沒有家產也養不起來私兵。


    隻要將潁川這些世族處理了,不但能使敵對方麵元氣大傷,他們自己軍隊的軍餉也能順便得到補充。


    顯然,想到這一點的人不少,至少荀諶不放心再讓家裏幾個看上去都文文弱弱的兄弟接著留在潁川。


    大兄在讀書作著之上很有經驗,遇上不講理的士兵還真沒什麽好辦法,而他們家小弟,隻看那仿佛一陣風就能吹走的身形也知道絕對好不到哪兒去。


    六叔那邊已經有所準備,萬一董卓老賊不敢動六叔便直接拿尚在潁川的荀氏子弟出氣,到時候他們到哪兒哭去。


    在這方麵荀彧和荀諶想的差不多,為了以防萬一,他們家大哥還是先出去避避為好。


    隻不過他原本想的是荀悅離開他自己留下,但是這個想法在剛提出來的時候便被幾個兄長一起駁回了,雖然他有足夠的自信在這裏不受傷,但是耐不住家裏人不相信啊。


    所以,荀彧這次過來說到底還是來道別的,隻不過並不是前往曹操那邊,而是和他們家大哥一起去冀州。


    在荀彧說出要去冀州避上一陣的時候戲誌才和郭嘉便想到了其中緣由,看著弱不禁風的好友,再想想董卓手底下兵士殘暴的行徑,二人對荀家四哥的擔憂感同身受。


    “如此也好,有友若在也不會出什麽事兒。”點了點頭,戲誌才表示自己早有猜測,但是他自己卻沒有一同去冀州的打算。


    看了一眼明顯和他一個打算的郭嘉,戲誌才起身走到荀彧身邊,“忠欲前往徐州,待文若歸來,吾必攜厚禮相迎。”


    眼底閃過一抹暗芒,再次抬眼,戲誌才眼中便隻剩下與好友約定的堅定光芒。


    明顯愣了一下,荀彧沒想到戲誌才要去的會是徐州,以他的猜測,這人要麽留在豫州要麽前去兗州,無論如何他也沒想到會是徐州。


    如今四方皆在籌劃起兵,徐州暫時是安穩,但是戲誌才不是為了安穩便什麽也不做的人,所以,思緒轉了一圈荀彧也沒有想到戲誌才此舉究竟何意。


    皺著眉頭靠在亭柱上,荀彧將垂到臉頰兩旁的頭發攏到耳邊直接開口問道,“誌才此去意在徐州陶恭祖?”


    神態自若的搖了搖頭,戲誌才絲毫沒覺得自己說出的話對身旁的好友帶來了什麽樣的衝擊,“並非,到時文若自會知曉。”


    白了一眼又背著他下什麽約定的兩個人,郭嘉懶得起身,就這麽抱著酒壇子在那兒看著。


    莫名其妙還是感覺自己是多餘的......


    荀彧荀悅很快離開了潁川,戲誌才在這之後也很快動身了,此後不久,羌族便發兵攻打進了三輔地區。


    北宮伯玉邊章等人本就不安分,在張角發動起義之時便發動了叛亂,不過那時候被董卓打回去了,畢竟當時的涼州大部分還都是董卓的地盤。


    現在天下都在討董,好不容易安分下來的涼州羌胡自然也按捺不住,扛著“討伐董賊”的大旗便再次卷土重來了。


    說來也好笑,當年董卓和他們打的時候名義便是“討伐逆賊”,如今不過短短幾年,兩方立場便截然相反了。


    京中,終於反應過來的董卓忽然發現他並沒有招攬到呂布,但是討伐他的聯盟還是如同演義中那般成立了起來,大怒之下的董太師直接將李肅這個欺騙了他的家夥拖出去砍了。


    如今沒有呂布守在身邊,總不能讓他親自上戰場和人打仗吧?


    慌亂了一陣之後,念叨著自己還擁有主角光環的董仲穎勉強平靜了下來,然後立即召集手下人馬共同商討如何應對現在這個局麵。


    丁原未死,呂布未來,他現在麵臨著比史上董卓更為嚴峻的局麵。


    到底知道現在不是玩樂的時候,拚命回想該如何擺脫現在困境的董卓終於想了起來,演義中王允聯合呂布置他於死地的地方不是洛陽,而是長安。


    也是,他來之前這具身體和隴西外族交好,到那邊後沒有後顧無憂他也能專心對付這些不知道怎麽回事兒又聚集起來的盟軍。


    小皇帝是個沒有主意的人,隻要他董仲穎提出來他也不敢不同意,這麽一來,隻要和手下人商量好就行了。


    於是,在還沒有正麵交鋒的時候,董太師便已經想到了該如何撤退,待親信來的差不多了,坐在首位的董卓便說出了他的想法。


    “如今賊子亂起,諸位以為遷都長安如何?”


    此話一出,席見瞬間大亂,董卓自以為提出了一個好主意,看著交頭接耳的武將和謀臣,難得什麽也沒有說隻是看著。


    謀士一方以李儒為首,他們倒是沒什麽意見,舍了洛陽對他們有利無害,遷都雖然麻煩,但是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最安全的一個做法。


    如今太師的兵馬大多在西涼還未到洛陽,明顯敵強我弱的形勢,洛陽雖然有虎牢關,但是卻並不是打持久戰的好地方。


    東都人口眾多,一旦打起來,隻糧草便不好解決,雖然有敖倉能撐上一段時間,但是一旦關東軍準備在這兒耗著,洛陽遲早要破。


    而且論起險要程度,洛陽比之長安也略遜一籌,隻要太師還在,他們就能依舊高高在上,何樂而不為?


    當然,這隻是少數幾個謀士的想法,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遷都之後帶來的嚴重後果,畢竟城中不隻有士兵,更多的還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


    一旦城中沒有軍隊鎮壓,隨便來個蠻族便能輕鬆屠城,雖然周邊還有關東軍聯盟,但是一旦被蠻族靠近洛陽,那些軍隊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董卓手底下的將領對視了一眼,皆看出了對方眼中的不可置信。


    以前的太師雖然脾氣不好,但是絕對不會不戰而退,更何況現在還沒到走投無路的時候,東都如此重要的位置,怎麽能輕易就丟掉?


    雖然現在他們兵馬不多而關東軍又來勢洶洶,但是也不是沒有一戰的實力,對方雖然人馬眾多,但是人心不齊啊。


    武將們都知道文人心眼多,十幾路人馬聚在一起那麽多謀士能擰成一股繩才奇了怪了,逐個擊破的話他們並不是沒有勝算。


    而且,隻要轉圜得當,他們足以撐到大部人馬前來救援,好不容易打到了洛陽掌握了小皇帝,眼看著就能打天下了,遷到長安是個什麽事兒?


    他們是武將,武將是幹什麽的?


    那是用來打仗的。不是天天待在家裏吃幹飯的!


    “太師,吾等手下兵馬雖少,但是城中尚有幾萬守軍,何必遷都?”


    “正是如此,袁氏雖然聲勢浩大,但是卻人心不齊,吾等拚死一戰,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原以為手下人會對他的想法非常讚同,然後在上朝的時候和小皇帝說一聲他們就能直接遷都了,董卓沒想到,接下來底下竟然是反對意見更多。


    怎麽可能?


    遷都在當時可是由李儒這個頂級謀士提出來的主意,當時也確實帶來了許多好處,肯定是這些武將腦子一根筋根本想不到遷都帶來的好處。


    看著李儒是同意他的想法並且將遷都的好處一條條說出來試圖說服旁邊的人,董卓稍稍鬆了一口氣,隻要這個頂級謀士讚同,那就沒有什麽問題。


    並不知道史上董卓遷都是被孫堅等人打的實在撐不住了才不得已為之,董卓沉著臉看著手下還在吵吵的武將們,捏著拳頭一句話也不說。


    底下人這麽強烈的反應也是情有可原,畢竟以前的董卓帶兵打仗這麽多年,從來都是擼起袖子衝上去,如今還沒開始打就直接開始撤退實在不符合他以往的性格。


    被底下的吵鬧弄的不耐煩了,董卓拍著桌子皺著眉頭道,“今日到此為止,遷都一事吾主意一定,待和陛下商議之後便立即啟程。”


    說完,董卓也不管底下人的反應,甩了袖子便直接離開了議事廳。


    主事人離開,下麵就是想吵也吵不起來了,不屑的看著隻知道抬扛的武將還有氣的臉紅脖子粗的謀士,李儒也轉身施施然離去。


    一群蠢貨,太師既然將遷都一事說出來那便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還輪得到你們在這兒唧唧歪歪反對嗎?


    直接從被董卓從書堆裏扒出來提拔為貼身謀士,最開始的李儒在董卓麾下的人緣算不上好,但也不是沒有緩和的餘地。


    但是,偏偏這人還一直一副太師近臣的嘴臉,不管在什麽地方都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時間一長,不光被搶了風頭的謀士,連武將也不怎麽看得下去了。


    被李儒的反應氣的不行,在心裏使勁罵了一番,不多時,議事廳的人也散的差不多了。


    李文優真一代奸臣,若非如此,太師怎會如此畏畏縮縮不戰而退?


    走到大道上的徐榮看著略顯破敗的洛陽城,歎了口氣帶著衛兵離開了太師府。


    沒想到真讓那人猜準了,既然董太師不顧百姓死活,他便給那人一個準信,天下之大,在哪兒打仗不是打?


    後麵,一廣袖寬襟搖著羽扇的文士看著徐榮的反應,再想想前幾天出入軍營的人,搖頭笑笑什麽也沒說隻是朝著相反的方向走去。


    董太師?


    嗬嗬!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好,我是短短的孿生姐姐,我叫長長~


    (皮這一下很開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歌荀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ana洛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ana洛川並收藏清歌荀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