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緒試圖勸阻,晉祁卻根本沒有聽他話的意思,他意已決,絕不會因為林緒幾句話就輕易改變心意,況且此事他也早已經想清楚。
與其讓林緒承受所有壓力,不如他來背負這個罪名,況且就如同他所說,他是皇上,就算眾人再不滿,又能拿他如何?
晉祁萬分堅決,林緒本想阻止,但最終卻並未如此,況且謠言早已經傳遍整個朝廷,就算他想做些什麽也已經來不及。
晉祁如今已經二十好幾十近三十,就算算上鄰國,加起來他這個年紀還未曾納妃的也絕對屈指可數,就算他說服晉祁澄清之前的話,估計會相信的人也沒有幾個。
晉祁那一席話說出口後,先是朝中大臣,然後便是百官,沒多久,就連京中普通百姓間也有了流言蜚語。
無法阻止,林緒與便在暗中試圖引導流言方向,可這事情帶給百姓與百官的震撼太大,即使林緒有意引導,效果也甚微。
眼見著流言蜚語越傳越離譜,林緒和許瀾兩人都不由有些擔憂起來,晉祁卻是老神在在,每日都在宮中逗弄那孩子,當真當成了個寶。
秋季過去,冬天很快來臨,又是一年新年伊始,晉祁帶著那不離身的小娃娃窩在丞相府正偷閑,邊關卻傳來急報,夏國大舉進犯,鬼麵將軍調動整個邊關兵力,已經迎戰。
夏國與他們早已經摩擦多年,邊關戰事連連不休,晉祁和林緒兩人也早已經預料到遲早會有一場大戰,卻未曾想來的這麽快。
年初幾,年假還未修完,晉祁就下旨召集了所有相關官員,在朝中緊急儀事。而邊關那邊,戰報也不斷的傳回京中,讓朝中眾人都有些應接不暇。
戰報傳回,朝中不少人都還以為隻不過和以往一樣,也不過是風聲大雨點小,沒多久便會結束,但這一場仗卻與以往不同,自正月開始,一打便打了將近一年。
起初還隻是他們大榆和夏國的戰事,沒想後麵甚至還牽扯到附近兩國,從原本的對戰變成一場大混戰,又是一年秋末時節時,邊關之地早已經一片荒蕪混亂。
持續近一年的戰事,讓大榆一國庫再次逐漸被耗空,臨近冬日,朝中為是否征稅爭論不休時,邊關那邊再次傳來捷報,鬼麵將軍追著敗落的夏國士兵直進百裏,讓夏國丟了好幾座城池。
邊關捷報頻傳,朝中氣氛也截然一變,從原本的爭論不休變成人人都喊打,大家都想借著這機會徹底消耗夏國,讓這已經持續近時年的摩擦戰鬥徹底結束。
晉祁本也有此意,他和林緒早已經蓄謀已久,各地地方駐軍開荒屯糧的效果也隨之展現,夏國已經因為這場大戰而兵盡糧缺時,他們卻還有存餘。
這場戰事讓朝中百官都忙碌起來,也讓林緒暗中鬆了口氣,因為戰事突發的原因,之前關於晉祁的那些流言蜚語也都被壓了下去。
甚至就連百姓間也變得無人關注,畢竟比起關心晉祁到底是否有斷袖之癖,事關生死的戰鬥顯然更加引人注目。
時值年尾,邊關再次傳來捷報,鬼麵將軍帶大軍把夏國大軍逼得縮回夏國國都後方。
夏國本就不如大榆寬廣,兵力方麵自然也遠遠不如,這一場大戰直接讓夏國消耗得幾乎無所存,也讓夏國百姓痛苦不堪,士兵更是如此。
眼見著大榆若是繼續進軍,再有一年恐怕便能把夏國拿下,鬼麵將軍卻在如今大軍所在的位置安營紮寨,不準備再繼續進攻。
這事情鬼麵將軍並未提前與晉祁說過,所以消息傳回朝中時,朝中頓時如同水滴進油鍋般炸開了鍋。
眼見著勝利在望,鬼麵將軍卻停軍不發,讓蘇凡毅所在的一脈主戰派不滿到了極點。
再加上之前一直捷報連連,甚至不少原本的主和派都跟著幫腔起來,讓朝中的聲音幾乎向著一邊倒,全都偏向譴責鬼麵將軍讚同繼續出兵。
朝中不少官員的不滿與譴責也傳到邊關,鬼麵將軍那邊的回應卻是一紙請餉書。
邊關七八十萬大軍需要養,不開戰時就已經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如今大戰一年,糧餉和兵器補給的支出早已經超出國庫的負擔。
如果要再戰,接下去所需要的遠不止之前消耗的那些。況且夏國已經被逼到極限,接下去除非能說服夏國投降歸順於他們,否則必然會有一場死戰。
比起之前的戰鬥,已經毫無退路的夏國臨死之前的反擊,恐怕就算大榆能贏,也必定會死傷無數。
他們現在本就已經占據優勢,也已經打得夏國沒有個幾十年恐怕都難以振作起來,若繼續開戰,收複夏國的可能性不小,但也會讓大榆士兵死傷無數遍地白骨。
麵對如此情況,鬼麵將軍下的判斷是停戰,重新拉開防線。
對此,朝中不少人不滿,晉祁卻並不理會,他亦下旨,讓鬼麵將軍就地駐紮。
此事自然引來朝中不少人不滿,林緒和許瀾知道後兩人對視一眼,卻是紛紛搖頭笑了起來。
特別是林緒,眼中是抹不去的笑意。
身為一國主,恐怕就算是晉祁也有擴張疆土稱霸一方的野心,如今眼見機會就在眼前,晉祁還能刹住車為百姓考慮以大局為重,著實不容易。
比起擴張國土留名千古,百姓自然更期待安居樂業與身在軍中的家人平安歸來,晉祁也選擇了後者。
秋去春來,又是一年洪災多發時,大榆卻不似以往那般烏雲密布。
邊關戰線拉開穩定後,朝中頒布了退兵的聖旨,夏國已不足為懼,邊關七八十萬大軍居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除了必要的守衛外,部分老兵被允許卸甲回家。
此事一公布,坊間便熱鬧起來。眾人爭相相告,那架勢,甚至連過年都沒有那麽熱鬧。
百姓歡喜,朝中情況並非如此,晉祁不戰還退兵還民,讓朝中原本主戰的官員一個個的即使嘴上不敢言心中卻是萬分到了極點。
退兵的指令頒布下去後,朝中更是氣氛壓抑烏雲密布,百官嘴上麵上不敢如何,但當初被眾人遺忘的事情,卻又被有心人挑起。
晉祁乃一國之主,當品行端正以振國威,他卻不愛紅顏偏行歪道,令人不齒。
此事再一次爆發,流言蜚語難聽程度更勝之前,雖然此事已經是舊聞不再新鮮,但還是讓不少人都再次議論譴責起來。
不隻是晉祁,此次事情是被人故意挑起,甚至還故意牽扯到支持晉祁的一眾官員,傳有人故意以色侍人,其中自然少不了一直深受晉祁信賴的林緒。
事關林緒,坊間的流言蜚語也變得越發不可收拾,畢竟林緒少年成名,這麽多年來一直是不少莘莘學子心中的標榜,如今突然傳出他可能是以色侍人才有如今的身份地位,衝擊力可想而知。
朝中官員心中不滿陰陽怪氣,百姓議論紛紛編排出無數個版本,氣氛逐漸怪異扭曲,最終爆發。
百官明裏暗裏譴責,希望晉祁給個說法,否則無法服眾,也無法讓民眾滿意閉嘴。
那些人中早就已經有不少人不滿林緒,除去林緒平日的作風手段得罪之人之外,自然也少不了不少不服林緒年紀輕輕卻壓眾人一籌之人,嫌事情不夠大的也在其中。
事情逐漸不可控製,眾人不敢對晉祁如何,對林緒卻不那麽客氣。
與夏國的戰事結束後,不到半年,林緒便在重壓之下辭官
而去。
把箭頭指向林緒原本不過是眾人不服林緒有意為之,竟然未曾想竟是歪打正著,也更未想到晉祁會發那麽大的火。
林緒留下朝服於丞相府辭官而去後,知情後當天早朝時晉祁便怒火大發,鋪天蓋地的殺氣讓眾人冷汗淋漓不說,更是壓得眾人喘不過氣來。
當天的早朝晉祁一臉殺意甩袖而去,跪在殿裏殿外的百官不敢輕舉妄動,直到第二天淩晨時,眾人才總算得以起身回家。
然晉祁的怒氣並未就此散去,得知林緒留下朝服與一紙辭官書信就消失不見後,晉祁便瘋了一樣開始到處找人。
京城、林緒老家,但凡是林緒可能去的地方他都派人去找,禁衛軍人手不足,晉祁便下旨調動地方駐軍,勢要找到人才罷休。
隻是林緒身手了得又去意已決,量是晉祁瘋了似的派數萬人封城設卡挨家挨戶尋找,也根本找不到人。
晉祁找不到人,便越發是瘋了似的加派人手四處尋找,朝堂上亦是如此,原本一片祥和的朝堂少了林緒便再也無人能牽製晉祁的怒火與殺意,這讓整個朝堂都變得水深火熱。
晉祁本就不是什麽溫柔仁慈之人,不是什麽好人,當年他血洗朝堂也不見任何遲疑。近些年來他手段逐漸溫和,並不是因為他已經改了性子,隻是林緒並不喜歡他那套心狠手辣事事見血的作風,所以他才收斂。
如今林緒被眾人逼辭官而去,晉祁又正在怒頭上,殺意正甚,朝中官員的日子可想而知,日日提心吊膽不說連退朝後也都懷揣不安,生怕晉祁一怒之下禍從天降。
與其讓林緒承受所有壓力,不如他來背負這個罪名,況且就如同他所說,他是皇上,就算眾人再不滿,又能拿他如何?
晉祁萬分堅決,林緒本想阻止,但最終卻並未如此,況且謠言早已經傳遍整個朝廷,就算他想做些什麽也已經來不及。
晉祁如今已經二十好幾十近三十,就算算上鄰國,加起來他這個年紀還未曾納妃的也絕對屈指可數,就算他說服晉祁澄清之前的話,估計會相信的人也沒有幾個。
晉祁那一席話說出口後,先是朝中大臣,然後便是百官,沒多久,就連京中普通百姓間也有了流言蜚語。
無法阻止,林緒與便在暗中試圖引導流言方向,可這事情帶給百姓與百官的震撼太大,即使林緒有意引導,效果也甚微。
眼見著流言蜚語越傳越離譜,林緒和許瀾兩人都不由有些擔憂起來,晉祁卻是老神在在,每日都在宮中逗弄那孩子,當真當成了個寶。
秋季過去,冬天很快來臨,又是一年新年伊始,晉祁帶著那不離身的小娃娃窩在丞相府正偷閑,邊關卻傳來急報,夏國大舉進犯,鬼麵將軍調動整個邊關兵力,已經迎戰。
夏國與他們早已經摩擦多年,邊關戰事連連不休,晉祁和林緒兩人也早已經預料到遲早會有一場大戰,卻未曾想來的這麽快。
年初幾,年假還未修完,晉祁就下旨召集了所有相關官員,在朝中緊急儀事。而邊關那邊,戰報也不斷的傳回京中,讓朝中眾人都有些應接不暇。
戰報傳回,朝中不少人都還以為隻不過和以往一樣,也不過是風聲大雨點小,沒多久便會結束,但這一場仗卻與以往不同,自正月開始,一打便打了將近一年。
起初還隻是他們大榆和夏國的戰事,沒想後麵甚至還牽扯到附近兩國,從原本的對戰變成一場大混戰,又是一年秋末時節時,邊關之地早已經一片荒蕪混亂。
持續近一年的戰事,讓大榆一國庫再次逐漸被耗空,臨近冬日,朝中為是否征稅爭論不休時,邊關那邊再次傳來捷報,鬼麵將軍追著敗落的夏國士兵直進百裏,讓夏國丟了好幾座城池。
邊關捷報頻傳,朝中氣氛也截然一變,從原本的爭論不休變成人人都喊打,大家都想借著這機會徹底消耗夏國,讓這已經持續近時年的摩擦戰鬥徹底結束。
晉祁本也有此意,他和林緒早已經蓄謀已久,各地地方駐軍開荒屯糧的效果也隨之展現,夏國已經因為這場大戰而兵盡糧缺時,他們卻還有存餘。
這場戰事讓朝中百官都忙碌起來,也讓林緒暗中鬆了口氣,因為戰事突發的原因,之前關於晉祁的那些流言蜚語也都被壓了下去。
甚至就連百姓間也變得無人關注,畢竟比起關心晉祁到底是否有斷袖之癖,事關生死的戰鬥顯然更加引人注目。
時值年尾,邊關再次傳來捷報,鬼麵將軍帶大軍把夏國大軍逼得縮回夏國國都後方。
夏國本就不如大榆寬廣,兵力方麵自然也遠遠不如,這一場大戰直接讓夏國消耗得幾乎無所存,也讓夏國百姓痛苦不堪,士兵更是如此。
眼見著大榆若是繼續進軍,再有一年恐怕便能把夏國拿下,鬼麵將軍卻在如今大軍所在的位置安營紮寨,不準備再繼續進攻。
這事情鬼麵將軍並未提前與晉祁說過,所以消息傳回朝中時,朝中頓時如同水滴進油鍋般炸開了鍋。
眼見著勝利在望,鬼麵將軍卻停軍不發,讓蘇凡毅所在的一脈主戰派不滿到了極點。
再加上之前一直捷報連連,甚至不少原本的主和派都跟著幫腔起來,讓朝中的聲音幾乎向著一邊倒,全都偏向譴責鬼麵將軍讚同繼續出兵。
朝中不少官員的不滿與譴責也傳到邊關,鬼麵將軍那邊的回應卻是一紙請餉書。
邊關七八十萬大軍需要養,不開戰時就已經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如今大戰一年,糧餉和兵器補給的支出早已經超出國庫的負擔。
如果要再戰,接下去所需要的遠不止之前消耗的那些。況且夏國已經被逼到極限,接下去除非能說服夏國投降歸順於他們,否則必然會有一場死戰。
比起之前的戰鬥,已經毫無退路的夏國臨死之前的反擊,恐怕就算大榆能贏,也必定會死傷無數。
他們現在本就已經占據優勢,也已經打得夏國沒有個幾十年恐怕都難以振作起來,若繼續開戰,收複夏國的可能性不小,但也會讓大榆士兵死傷無數遍地白骨。
麵對如此情況,鬼麵將軍下的判斷是停戰,重新拉開防線。
對此,朝中不少人不滿,晉祁卻並不理會,他亦下旨,讓鬼麵將軍就地駐紮。
此事自然引來朝中不少人不滿,林緒和許瀾知道後兩人對視一眼,卻是紛紛搖頭笑了起來。
特別是林緒,眼中是抹不去的笑意。
身為一國主,恐怕就算是晉祁也有擴張疆土稱霸一方的野心,如今眼見機會就在眼前,晉祁還能刹住車為百姓考慮以大局為重,著實不容易。
比起擴張國土留名千古,百姓自然更期待安居樂業與身在軍中的家人平安歸來,晉祁也選擇了後者。
秋去春來,又是一年洪災多發時,大榆卻不似以往那般烏雲密布。
邊關戰線拉開穩定後,朝中頒布了退兵的聖旨,夏國已不足為懼,邊關七八十萬大軍居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除了必要的守衛外,部分老兵被允許卸甲回家。
此事一公布,坊間便熱鬧起來。眾人爭相相告,那架勢,甚至連過年都沒有那麽熱鬧。
百姓歡喜,朝中情況並非如此,晉祁不戰還退兵還民,讓朝中原本主戰的官員一個個的即使嘴上不敢言心中卻是萬分到了極點。
退兵的指令頒布下去後,朝中更是氣氛壓抑烏雲密布,百官嘴上麵上不敢如何,但當初被眾人遺忘的事情,卻又被有心人挑起。
晉祁乃一國之主,當品行端正以振國威,他卻不愛紅顏偏行歪道,令人不齒。
此事再一次爆發,流言蜚語難聽程度更勝之前,雖然此事已經是舊聞不再新鮮,但還是讓不少人都再次議論譴責起來。
不隻是晉祁,此次事情是被人故意挑起,甚至還故意牽扯到支持晉祁的一眾官員,傳有人故意以色侍人,其中自然少不了一直深受晉祁信賴的林緒。
事關林緒,坊間的流言蜚語也變得越發不可收拾,畢竟林緒少年成名,這麽多年來一直是不少莘莘學子心中的標榜,如今突然傳出他可能是以色侍人才有如今的身份地位,衝擊力可想而知。
朝中官員心中不滿陰陽怪氣,百姓議論紛紛編排出無數個版本,氣氛逐漸怪異扭曲,最終爆發。
百官明裏暗裏譴責,希望晉祁給個說法,否則無法服眾,也無法讓民眾滿意閉嘴。
那些人中早就已經有不少人不滿林緒,除去林緒平日的作風手段得罪之人之外,自然也少不了不少不服林緒年紀輕輕卻壓眾人一籌之人,嫌事情不夠大的也在其中。
事情逐漸不可控製,眾人不敢對晉祁如何,對林緒卻不那麽客氣。
與夏國的戰事結束後,不到半年,林緒便在重壓之下辭官
而去。
把箭頭指向林緒原本不過是眾人不服林緒有意為之,竟然未曾想竟是歪打正著,也更未想到晉祁會發那麽大的火。
林緒留下朝服於丞相府辭官而去後,知情後當天早朝時晉祁便怒火大發,鋪天蓋地的殺氣讓眾人冷汗淋漓不說,更是壓得眾人喘不過氣來。
當天的早朝晉祁一臉殺意甩袖而去,跪在殿裏殿外的百官不敢輕舉妄動,直到第二天淩晨時,眾人才總算得以起身回家。
然晉祁的怒氣並未就此散去,得知林緒留下朝服與一紙辭官書信就消失不見後,晉祁便瘋了一樣開始到處找人。
京城、林緒老家,但凡是林緒可能去的地方他都派人去找,禁衛軍人手不足,晉祁便下旨調動地方駐軍,勢要找到人才罷休。
隻是林緒身手了得又去意已決,量是晉祁瘋了似的派數萬人封城設卡挨家挨戶尋找,也根本找不到人。
晉祁找不到人,便越發是瘋了似的加派人手四處尋找,朝堂上亦是如此,原本一片祥和的朝堂少了林緒便再也無人能牽製晉祁的怒火與殺意,這讓整個朝堂都變得水深火熱。
晉祁本就不是什麽溫柔仁慈之人,不是什麽好人,當年他血洗朝堂也不見任何遲疑。近些年來他手段逐漸溫和,並不是因為他已經改了性子,隻是林緒並不喜歡他那套心狠手辣事事見血的作風,所以他才收斂。
如今林緒被眾人逼辭官而去,晉祁又正在怒頭上,殺意正甚,朝中官員的日子可想而知,日日提心吊膽不說連退朝後也都懷揣不安,生怕晉祁一怒之下禍從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