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舊友
陛下每天都在作死[穿書] 作者:竹蓀蝦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武年間,朝廷在畢節設置衛所,隸屬貴州都指揮使司。畢節雖在西南一隅,但因為是黔川滇三省的交通樞紐,一向是南北客商川流不息,貿易繁榮,商鋪林立,會館寺廟,不一而足。
霍硯來之前,還以為畢節衛是什麽鳥不生蛋的荒山野嶺,到了近前一看,才見其興旺繁榮之象。城中景色,也是秀麗別致,鑿開了三條道引水入城,不知道的人見了,還以為是江南水鄉。
見此他來了興致,便叫仆從拿了行李,先去衛所,自己信步走在青石板道上,看著滿街做各色民族打扮的百姓,還有他們不同於官話的叫賣聲。從京裏帶來的一股鬱結之氣,終於消散了些。
霍硯家在四川,這裏的天氣讓他覺得十分親切。一路走過去,沿街的人們便都悄悄打量著他,不知這樣一個相貌絕佳、氣度非凡的小郎君,為何出現在此地。
等他到了衛所在地,畢節衛的經曆、知事和吏目早已在大門外候著了,還有一幹千戶,跟在後邊,一齊給他行禮。霍硯卻看出來,這些人眼中,隱隱露出不屑之色,恐怕是暗自譏笑朝廷怎麽派了這麽個年輕後生來。
霍硯心中便有些不忿,暗道,且待我好好與你們磨一磨。
在畢節城外,還分散駐紮著一些千戶、百戶、總旗和小旗,拱衛著鎮撫使所在地,謂之“以武衛文”。霍硯聽人說了,又拿來地圖記載,仔細翻看,其餘人互相使了個眼色,看來新的鎮撫使大人,並不好對付。
霍硯到了這裏,便是一衛的最高長官,既管軍事,又管行政。人家擺明了給他下馬威,自然不會讓他輕鬆,才來第二天,就有吏目來報,說因為歉收,軍戶的屯糧交不上來,也就沒法發餉。
霍硯也不著急,領著一幹官吏,把這衛所裏三年的賬冊往來,糧餉明細,用整整五天,把每個千戶的數目都列了出來。如此誰該繳納,誰已結清,再無爭辯。
這些伎倆,他在大理寺,複核全國要案,見得多了。畢節衛裏的,畢竟是武官粗人,手段並不複雜。
這些地頭蛇們,想不到長官如此麵嫩,幹起活兒來卻一點兒都不含糊,便收了一些輕慢之心。
霍硯才收拾好這邊,卻發現還有更大的考驗等在前麵。
畢節衛的居民,聽說來了新的鎮撫使大人,便一擁而上,有為自己喊冤的,有向霍硯反映生活困難的。結了仇的要調解,傷了人的要判罰。還有少伯樓的老板,來推銷自家的酒席飯菜,更有甚者,打聽起他成婚不曾,竟然是要做媒。
霍硯不怕查案,蛛絲馬跡,總有可循,應聲而去,綱舉目張,以往他做這些事,很得趣味。
如今卻要被這一攬子雞毛蒜皮,天天吵到腦殼疼。
真想罷官不做,回家還當自己的詩酒少爺。
可是這樣一來,謝靖的陰謀就得逞了!
哼,他不就是因為,被自己撞破了他和皇上的那點事,才挾私報複,把自己貶到這遠離京城的山溝溝裏來。
“謝靖啊謝靖,如此說來,那些人罵你,果真沒有罵錯,”霍硯心中,十分後悔,當時沒有和他們一起,多罵謝靖幾句。
日複一日,他在行轅之中,麵目是清冷自持,其實心中,早就隱隱地要崩潰了。
等其他人都走了,他才塌著肩膀走出來,日頭晃眼,前邊看不清,卻見一個人坐在衙門外的石墩子上,穿著打扮,與農夫無異,霍硯心道,莫非又是誰家的水田給人挖了口子,上這告狀來了?
那“農夫”一回身,看到霍硯,露齒一笑。
霍硯驚喜地叫出聲,“謝臻,你怎麽來了?”
來人正是謝臻,他前些日子,剛剛升了昭通知府,又得知霍硯到了畢節。昭通和畢節,雖然分屬雲南和貴州兩個承宣布政使司,但其實在地理上,還算離得近。
甚至有一塊地方,連著黔川滇三地,一聲雞啼,這三地都可以聽到。
於是謝臻,也不帶親信隨從,而是扮作農人模樣,在這群山之間,攀爬了八、九天,終於來到這裏。
霍硯到此地一月有餘,得見舊友,是最高興的事兒。於是拉著謝臻,去少伯樓一敘。兩人吃著喝著,說些京中往事,又把這裏的菜色,與太白邀月樓做了一番比較。
回到寓所,兩人都有些醉意,索性在院裏坐下,對著山間一輪明月,又對酌起來。
霍硯就說,“謝大人……就是看我不順眼,”謝臻打了個酒嗝,“五叔看我,也是一樣,小時候他老說我笨,”霍硯接著說,“他和皇上那些事……”謝臻說,“我在京中時……你不是早就知道了麽。”霍硯點點頭,“你不怕?”謝臻說,“我怕什麽,五叔他一定早有打算。”
霍硯又絮叨了一頓,謝靖為了報複,才把他趕到這裏來,謝臻就說,“昔時蘇東坡,到黃州方知風吹菊花落,王半山所言非虛,五叔讓你來,未必不是想栽培你。”
霍硯一聽,更生氣了,便把這一月以來,各種瑣碎,全都一股腦兒倒了出來,他說著說著,謝臻漸漸眉開眼笑,霍硯見狀,幾乎是怒不可遏。
“這你也能說他是好心?”
“清池,清池,我來問你,”謝臻說,“你可知龍袍多少錢一件,要浙江幾個織工繡娘花費多少時日完成?”
霍硯便一愣。
謝臻又問他,“你可知雲南一地,至今出過幾個進士?”
霍硯想了想,雲南在中榜,教育水平最低,他對這個,還真的不了解。
謝臻笑了笑,“你在大理寺,胥吏那些掙錢的手段,還有火耗冰敬那些,你都十分清楚,我剛才問的,是外頭的事,你不明白,也是自然。”
“可要是將來治理天下,這便不夠了。”
霍硯一想,似乎有點道理。他到了這邊,才短短一個月,以往在京中和官吏人犯們打交道的本事,全都用上,竟也筋疲力盡。不說遠的,但是他治下的百姓,就千奇百怪。
有人誠,有人狡,有人急公好義,有人小肚雞腸,更多的是無法定義的各種人物,麵對官府的敕令,隨隨便便就生出許多是非來。
“治理一州一縣,也並不比京城那些大人少費工夫啊。”謝臻由衷地感歎道。
霍硯深有同感,衛城附近,有些梯田,以水壩涵了水,臨近的軍戶,卻常常為了誰多澆一些,吵鬧不休;在大街上賣山貨的小娘子,雖總是含羞帶怯,其實會以次充好,並不含糊;愛告狀說子孫不孝的老翁,其實在家中,最愛欺壓兒子媳婦。
可是再看幾天,就知道斤斤計較的軍戶,是當年平叛的英雄;做生意不老實的小娘子,供養著一整個大家族;顛倒黑白的老翁,年輕時徒步千裏,去告當時任上的貪官汙吏。
謝臻說,“你以為他們是什麽人。”
霍硯心頭一震,這些人,便是百姓。
境況不同,要求各異,難以定義,在每個人的生活裏,各自沉浮。
偏要叫他們,聽官府約束,又不能讓人,太過委屈。還要叫他們,生出興頭,越過越有滋味。
這才能叫做,一地的父母官。
他霍硯在大理寺,叫人生死容易,如今想叫這麽多人,勤奮上進不惹事,可就太難了。
“若要治下安寧和睦,少不得要讓這些人,都有一個盼頭。”謝臻娓娓道來,是他擔任地方官多年的心得。
“活下去,餓不死,有書讀,”
說著謝臻笑起來,“家中若有子弟得了官身,便可以不受欺負,此為其一。”
“再一個,若真受了欺負,有地方可以伸冤。”
謝臻離京多年,語言都變得樸素直白了,他說的意思,霍硯明白,一是滿足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二是要用法律手段給予保障和安全感。
皇帝治理國家,也要遵循這個目標,可真正能夠達成這一點的,卻要靠全國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吏。
謝臻說,“五叔當年,便有此誌向,走遍全國疆域,遍訪州府道縣,他說若不能知道百姓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即便做到首輔的位子,拿出來的旨意,也不頂用。”
霍硯聽了就笑,“他這麽說,也不見他來,卻隻誆得你來了。”
謝臻也笑,“他倒是想來。”
謝靖十九歲中狀元,二十歲得先帝青眼,到了二十一歲,便成了顧命大臣。
他原本想著,黃遇那些老人頂在前麵,事事有人拿主意,並不會用得著自己多少。要報答先帝,自有更好的辦法,便先和老師徐程說好,等大禮過後,就離開京城,去做一個地方官。
誰知那天被人叫住,還是個孩子呢,不及他腰高,眸光輕閃,咬了咬下唇,喊出一句,“謝卿。”
隻當是一時絆住,不日便可脫身。那孩子要牽他的手,還得踮起腳來,謝靖便對著他,微微彎下腰。
“謝卿,”皇帝自睡夢中,忽然叫了他一聲。
“臣在,”謝靖低聲答道,雖未睜眼,卻知道往哪兒,去握皇帝的手。
適才他也是,一場短夢,似是回到當年杏榜,少年意氣,有人笑著聽他說,要踏遍萬裏山河。
舊遊舊遊今在否,泥下雪,天外鳥,孤影殘舟。
方知一念,便是一生。
他暗自感懷,皇帝的一雙胳膊,忽從睡夢裏抬起來,摟著他的脖子,剛起的那一點惆悵,便煙消雲散了。
縱馬關山,權傾天下,少年幻夢中的種種,從此隻管收束起來。
人總不能什麽都要。
謝靖睜開眼,望著皇帝寧靜的睡顏,輕輕翕動的長睫,仿佛一雙柔軟的翅膀。
他側著臉,在那睫毛上親了親。
這世上,有一個人如意就好。
霍硯來之前,還以為畢節衛是什麽鳥不生蛋的荒山野嶺,到了近前一看,才見其興旺繁榮之象。城中景色,也是秀麗別致,鑿開了三條道引水入城,不知道的人見了,還以為是江南水鄉。
見此他來了興致,便叫仆從拿了行李,先去衛所,自己信步走在青石板道上,看著滿街做各色民族打扮的百姓,還有他們不同於官話的叫賣聲。從京裏帶來的一股鬱結之氣,終於消散了些。
霍硯家在四川,這裏的天氣讓他覺得十分親切。一路走過去,沿街的人們便都悄悄打量著他,不知這樣一個相貌絕佳、氣度非凡的小郎君,為何出現在此地。
等他到了衛所在地,畢節衛的經曆、知事和吏目早已在大門外候著了,還有一幹千戶,跟在後邊,一齊給他行禮。霍硯卻看出來,這些人眼中,隱隱露出不屑之色,恐怕是暗自譏笑朝廷怎麽派了這麽個年輕後生來。
霍硯心中便有些不忿,暗道,且待我好好與你們磨一磨。
在畢節城外,還分散駐紮著一些千戶、百戶、總旗和小旗,拱衛著鎮撫使所在地,謂之“以武衛文”。霍硯聽人說了,又拿來地圖記載,仔細翻看,其餘人互相使了個眼色,看來新的鎮撫使大人,並不好對付。
霍硯到了這裏,便是一衛的最高長官,既管軍事,又管行政。人家擺明了給他下馬威,自然不會讓他輕鬆,才來第二天,就有吏目來報,說因為歉收,軍戶的屯糧交不上來,也就沒法發餉。
霍硯也不著急,領著一幹官吏,把這衛所裏三年的賬冊往來,糧餉明細,用整整五天,把每個千戶的數目都列了出來。如此誰該繳納,誰已結清,再無爭辯。
這些伎倆,他在大理寺,複核全國要案,見得多了。畢節衛裏的,畢竟是武官粗人,手段並不複雜。
這些地頭蛇們,想不到長官如此麵嫩,幹起活兒來卻一點兒都不含糊,便收了一些輕慢之心。
霍硯才收拾好這邊,卻發現還有更大的考驗等在前麵。
畢節衛的居民,聽說來了新的鎮撫使大人,便一擁而上,有為自己喊冤的,有向霍硯反映生活困難的。結了仇的要調解,傷了人的要判罰。還有少伯樓的老板,來推銷自家的酒席飯菜,更有甚者,打聽起他成婚不曾,竟然是要做媒。
霍硯不怕查案,蛛絲馬跡,總有可循,應聲而去,綱舉目張,以往他做這些事,很得趣味。
如今卻要被這一攬子雞毛蒜皮,天天吵到腦殼疼。
真想罷官不做,回家還當自己的詩酒少爺。
可是這樣一來,謝靖的陰謀就得逞了!
哼,他不就是因為,被自己撞破了他和皇上的那點事,才挾私報複,把自己貶到這遠離京城的山溝溝裏來。
“謝靖啊謝靖,如此說來,那些人罵你,果真沒有罵錯,”霍硯心中,十分後悔,當時沒有和他們一起,多罵謝靖幾句。
日複一日,他在行轅之中,麵目是清冷自持,其實心中,早就隱隱地要崩潰了。
等其他人都走了,他才塌著肩膀走出來,日頭晃眼,前邊看不清,卻見一個人坐在衙門外的石墩子上,穿著打扮,與農夫無異,霍硯心道,莫非又是誰家的水田給人挖了口子,上這告狀來了?
那“農夫”一回身,看到霍硯,露齒一笑。
霍硯驚喜地叫出聲,“謝臻,你怎麽來了?”
來人正是謝臻,他前些日子,剛剛升了昭通知府,又得知霍硯到了畢節。昭通和畢節,雖然分屬雲南和貴州兩個承宣布政使司,但其實在地理上,還算離得近。
甚至有一塊地方,連著黔川滇三地,一聲雞啼,這三地都可以聽到。
於是謝臻,也不帶親信隨從,而是扮作農人模樣,在這群山之間,攀爬了八、九天,終於來到這裏。
霍硯到此地一月有餘,得見舊友,是最高興的事兒。於是拉著謝臻,去少伯樓一敘。兩人吃著喝著,說些京中往事,又把這裏的菜色,與太白邀月樓做了一番比較。
回到寓所,兩人都有些醉意,索性在院裏坐下,對著山間一輪明月,又對酌起來。
霍硯就說,“謝大人……就是看我不順眼,”謝臻打了個酒嗝,“五叔看我,也是一樣,小時候他老說我笨,”霍硯接著說,“他和皇上那些事……”謝臻說,“我在京中時……你不是早就知道了麽。”霍硯點點頭,“你不怕?”謝臻說,“我怕什麽,五叔他一定早有打算。”
霍硯又絮叨了一頓,謝靖為了報複,才把他趕到這裏來,謝臻就說,“昔時蘇東坡,到黃州方知風吹菊花落,王半山所言非虛,五叔讓你來,未必不是想栽培你。”
霍硯一聽,更生氣了,便把這一月以來,各種瑣碎,全都一股腦兒倒了出來,他說著說著,謝臻漸漸眉開眼笑,霍硯見狀,幾乎是怒不可遏。
“這你也能說他是好心?”
“清池,清池,我來問你,”謝臻說,“你可知龍袍多少錢一件,要浙江幾個織工繡娘花費多少時日完成?”
霍硯便一愣。
謝臻又問他,“你可知雲南一地,至今出過幾個進士?”
霍硯想了想,雲南在中榜,教育水平最低,他對這個,還真的不了解。
謝臻笑了笑,“你在大理寺,胥吏那些掙錢的手段,還有火耗冰敬那些,你都十分清楚,我剛才問的,是外頭的事,你不明白,也是自然。”
“可要是將來治理天下,這便不夠了。”
霍硯一想,似乎有點道理。他到了這邊,才短短一個月,以往在京中和官吏人犯們打交道的本事,全都用上,竟也筋疲力盡。不說遠的,但是他治下的百姓,就千奇百怪。
有人誠,有人狡,有人急公好義,有人小肚雞腸,更多的是無法定義的各種人物,麵對官府的敕令,隨隨便便就生出許多是非來。
“治理一州一縣,也並不比京城那些大人少費工夫啊。”謝臻由衷地感歎道。
霍硯深有同感,衛城附近,有些梯田,以水壩涵了水,臨近的軍戶,卻常常為了誰多澆一些,吵鬧不休;在大街上賣山貨的小娘子,雖總是含羞帶怯,其實會以次充好,並不含糊;愛告狀說子孫不孝的老翁,其實在家中,最愛欺壓兒子媳婦。
可是再看幾天,就知道斤斤計較的軍戶,是當年平叛的英雄;做生意不老實的小娘子,供養著一整個大家族;顛倒黑白的老翁,年輕時徒步千裏,去告當時任上的貪官汙吏。
謝臻說,“你以為他們是什麽人。”
霍硯心頭一震,這些人,便是百姓。
境況不同,要求各異,難以定義,在每個人的生活裏,各自沉浮。
偏要叫他們,聽官府約束,又不能讓人,太過委屈。還要叫他們,生出興頭,越過越有滋味。
這才能叫做,一地的父母官。
他霍硯在大理寺,叫人生死容易,如今想叫這麽多人,勤奮上進不惹事,可就太難了。
“若要治下安寧和睦,少不得要讓這些人,都有一個盼頭。”謝臻娓娓道來,是他擔任地方官多年的心得。
“活下去,餓不死,有書讀,”
說著謝臻笑起來,“家中若有子弟得了官身,便可以不受欺負,此為其一。”
“再一個,若真受了欺負,有地方可以伸冤。”
謝臻離京多年,語言都變得樸素直白了,他說的意思,霍硯明白,一是滿足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二是要用法律手段給予保障和安全感。
皇帝治理國家,也要遵循這個目標,可真正能夠達成這一點的,卻要靠全國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吏。
謝臻說,“五叔當年,便有此誌向,走遍全國疆域,遍訪州府道縣,他說若不能知道百姓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即便做到首輔的位子,拿出來的旨意,也不頂用。”
霍硯聽了就笑,“他這麽說,也不見他來,卻隻誆得你來了。”
謝臻也笑,“他倒是想來。”
謝靖十九歲中狀元,二十歲得先帝青眼,到了二十一歲,便成了顧命大臣。
他原本想著,黃遇那些老人頂在前麵,事事有人拿主意,並不會用得著自己多少。要報答先帝,自有更好的辦法,便先和老師徐程說好,等大禮過後,就離開京城,去做一個地方官。
誰知那天被人叫住,還是個孩子呢,不及他腰高,眸光輕閃,咬了咬下唇,喊出一句,“謝卿。”
隻當是一時絆住,不日便可脫身。那孩子要牽他的手,還得踮起腳來,謝靖便對著他,微微彎下腰。
“謝卿,”皇帝自睡夢中,忽然叫了他一聲。
“臣在,”謝靖低聲答道,雖未睜眼,卻知道往哪兒,去握皇帝的手。
適才他也是,一場短夢,似是回到當年杏榜,少年意氣,有人笑著聽他說,要踏遍萬裏山河。
舊遊舊遊今在否,泥下雪,天外鳥,孤影殘舟。
方知一念,便是一生。
他暗自感懷,皇帝的一雙胳膊,忽從睡夢裏抬起來,摟著他的脖子,剛起的那一點惆悵,便煙消雲散了。
縱馬關山,權傾天下,少年幻夢中的種種,從此隻管收束起來。
人總不能什麽都要。
謝靖睜開眼,望著皇帝寧靜的睡顏,輕輕翕動的長睫,仿佛一雙柔軟的翅膀。
他側著臉,在那睫毛上親了親。
這世上,有一個人如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