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絲與鬼火混做了一團。
天地間風雲色變。
一炷香後,所有的動靜都平息下來。吳聆依舊坐在那兒,手裏轉著那冰涼的杯盞。
結束了。
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來,千山皆亮,人間大白。
清陽觀伏魔陣,曾鎮壓過三十萬怨靈,而今萬盞燈燭刹那間熄滅。
一道道日光像是利箭似的射在千山之上,陰火化作的道人在魂線中瞬間灰飛煙滅,一萬餘魂魄,清陽觀四千年的香火,至於今日,終於絕盡。女觀主望著那一幕,親眼看著清陽觀的諸位先祖消失在了光中,從燃起希望到陷入絕望,不過轉瞬而已。她似乎不敢相信。
“你!”她扭過頭,似乎想對著吳聆說一句什麽,細線一下子拆開她的魂魄,那身形旋即消失光中,一堆模糊血肉摔了下來,將她未說完的話永遠地封存了。
吳聆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從今日起,世上再無姑射山清陽觀。
吳聆坐在那春戲台下,看著那漫山遍野的滾滾金光,一切塵埃落定。
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忽然想起什麽似的,抬手捏訣,他回憶著孟長青教他的幻術,掌中泛出金色的光,那光騰空而起,在半空中一下子散開。
金光所到之處,一個個身影幻化成形。
一旁的椅子上有金光聚集起來,細線一閃,那女觀主又端正地坐在了原地。
吳聆看著在幻術中恢複原狀的姑射山,終於起身往外走。
他推門走進了一間大殿,看著昏睡的孟長青,他將人從地上扶起來,伸手在他眉心點了下,一絲細線被抽出來。
孟長青醒過來的時候,看見吳聆時反應了一下,他刷得坐了起來,“我怎麽在這兒?”
吳聆伸出手摸了下他額頭,“沒事吧?”
“沒事。”孟長青陷入了回憶中,忽然問道:“陶澤呢?!”
吳聆伸手將孟長青從地上扶起來,“找找吧。”
正殿中,所有的燈都滅了,一點光亮都沒有,陶澤躺在地上,緩緩地睜開了眼,他眨了下,慢慢地從地上爬了起來。一看見那摔在地上的燈,他一懵,記憶一下子回來了,他忙衝過去瞧,腦子還懵著,撿破爛似的把地上的摔爛的燈一把攬,重新擺了回去。
他還試著點了下火,那燈絲毫不起反應。
孟長青等人找到正殿的時候,陶澤剛好從那殿中走出來,有些鬼鬼祟祟的,孟長青一嗓子喊了過去,“陶澤!”
陶澤差點腳下一個踩空摔下台階,一抬頭看見是孟長青和吳聆,他猛地鬆了一大口氣,示意他們別出聲。
孟長青瞧那他那副做賊心虛的樣子,道:“你幹什麽去了?”
陶澤四下看了眼,那大殿旁有零星幾個女修在打掃庭院,他一看過去,那幾個女修都望向她,其中一個正好是前兩日陶澤勾搭的那小道姑,麵上沒有表情,一雙眼直勾勾地盯著他,陶澤忙收回視線,不敢再瞧,快走兩步下了台階,逃似的。
孟長青昨晚被那清陽觀女弟子莫名其妙地喊到了偏殿被關了一夜,今早怎麽想怎麽覺得不對勁。
這清陽觀到處透著古怪,絕不是久留之地。他連去質問那女觀主為何關他一夜的心思都沒了,隻想著找著陶澤,三人趕緊離開這是非之地。
他已經打定主意,不管陶澤說什麽,他今日一定要拉著陶澤離開,結果,他還沒開口說話,陶澤搶白道:“我們什麽時候走?馬上走行不行?!”
孟長青噎住了。
陶澤見他那副樣子,一把拉起他的胳膊,往山下走,道:“走走走!趕緊走!”
孟長青忽然疑惑道:“你是不是犯什麽事兒了?”
陶澤矢口否認,速度快得驚人,“沒有!這個沒有!我能什麽事兒我敢嗎我?走!我們趕緊回去。”他連去道一句別的心思都沒有,一把拉著孟長青,直接就往山下走。
孟長青不明所以,下意識看了眼吳聆,他被陶澤這反應弄得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事原則,孟長青也沒說別的,三人一起下了山,陶澤甚至連包袱都沒回去拿。
孟長青差不多是被陶澤推出山門的,出去之前,孟長青鬼使神差地又回頭看了眼那清陽觀。
日頭下,清陽觀依舊是尋常的模樣,有穿著道服的普通弟子在門口掃地灑水除塵,女修把著雪白柔軟的拂塵從那山前走過,隱隱約約有交談聲傳來。孟長青莫名就多看了一眼,直到陶澤喊道“看上她了?”,孟長青一下子回頭看陶澤,“你別胡說,人家姑娘聽見了!”陶澤道“走吧走吧!趕緊走!”說著,孟長青被陶澤一把抓著胳膊往下走。
那姑射山下的河水依舊湍急,誰也沒有留意那船舫上的少年消失了,三人過了河。
吳聆走在孟長青與陶澤身後,走出這地界前,他頓了下腳步,回頭輕飄飄地望了眼那隔著湍急大河的姑射山,山前那塊“天地為爐”的巨碑還矗立著,猶如一柄倒豎的斷劍。
清陽觀的道經中曾記載:天地為爐,陰陽為炭,芸芸眾生爐中煮,說的是一個苦字。
古往今來四千年,所有的道門宗派求道都是為了解脫得道,唯獨南蜀清陽觀,弟子求道隻為殉道。道門是再無這樣的宗派了,唯獨當年的平珈佛宗與之有些相似,不過道宗與佛宗總歸是有些差別,平珈佛經中記載的又是另外一番話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過了片刻,孟長青收回思緒,回過頭,繼續往前走。
日光下,水雲一色,隔絕了人世的千年道觀前,所有的幻像消失不見,掃地吃除塵的小道姑不見了,把著拂塵的女修不見了,那坐在春戲台前的女觀主消失在原地,一盞白瓷蓮花杯靜靜地擺在桌案上。
在無人注意的大殿中,那燭火熄滅的高壇忽然出現了一道葉脈似的裂痕,那裂痕越來越大,呈現五行八卦排列的九大殿各處均發出這如螞行似的聲響。
原本被鎮壓在那高壇之下的東西,一點點從縫隙中滲出來,不知過了多久,失去了鎮守者的高壇轟一聲震塌下去。
有一團又一團碎魂似的東西冒出來,飛蝗似的穿過鋪天蓋地的銀色細線,最終與那些細線混成一團,白茫茫的一片。遠遠看去,就像是雪落了滿山。
在孟長青他們離開後不久,那塊“天地為爐”的巨碑轟然倒塌。
*
孟長青一行人禦劍離開了姑射山後,傍晚時分在傍水而居的一個村落中歇腳。在野店中休息的時候,孟長青還在想昨夜清陽觀發生的事,清陽觀是比玄武還要嚴苛的避世大宗,門中弟子幾乎不下山,也不許外人擅入。和玄武一樣,那是一個出來容易進去很難的地方,之前他們三人進去時,若非有那女觀主帶路,他們一行人怕是連路都找不到。
此次離開,孟長青心知,此生怕是再也沒什麽機會再與清陽觀打交道了。
這些話他與陶澤聊天時說了,陶澤當時莫名鬆了一大口氣,孟長青總覺得陶澤是幹了什麽虧心事。不過他一問,陶澤要麽罵罵咧咧說一句“我能幹什麽虧心事?瞎猜!”,要麽幹脆就不搭理他,自己晃開了去找吳聆。孟長青於是也懶得繼續問了。
接下來的幾日,風平浪靜,孟長青漸漸地也將那些事拋諸腦後了。
如今諸事皆了,便到了分離的時刻。
孟長青與陶澤要回玄武,吳聆則是要回春南完成師門交代的另外任務。這麽久的日子處下來,說句實話,大家都有些舍不得。孟長青與吳聆平時不說這些,陶澤則要敞亮得多,一直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時能再見,還要拉吳聆去喝酒,說是有幸結識這樣的朋友,這一趟下山值當了!陶澤顯然很欣賞吳聆。
三個人幹脆又同行了一程。南華姑射山位於北蜀,三人一路走過茫茫山林,到了北蜀與吳地接壤的吳江一帶。禦劍過於耗費精神氣,如果不是著急趕路的情況,修士們更願意徒步。而到了吳地,除了徒步外,還有更為簡便的方式,乘船。三江五湖幾乎都在吳地,那是個漂在水上的地界,從地圖上看去,吳地像是一葉停泊在北蜀的扁舟。
然而那一葉扁舟其實是東南最大的一塊地界,體量遠勝於東臨與春南,比蜀地大了一圈,唯有那無盡風雪人煙稀少的北境能與之相提並論。孟長青他們乘船下了寒江,一路南下,到了吳地北,再往前就是吳地四大城之一的西洲城,在那裏就必須分開了。
陶澤道:“吳師兄,臨別之前,去西洲喝酒啊?”
孟長青看了眼吳聆,吳聆道:“好啊。”
陶澤聽了挺樂嗬的。
三人打算明日啟程去往西洲,也不打算待多久,待個兩三日,然後雙方分道揚鑣,吳聆回長白,孟長青與陶澤則是回玄武。
這一夜,三人在距離西洲還有一段距離的小鎮歇腳。這小鎮比鄰寒江,居民全部傍水而居,入夜後,小鎮靜悄悄地不聞一點聲響,隻有江上飄著星星點點的漁火。三人雇了艘船,打算明日盛船去西洲。
夜晚,天上不知何時下起了雨,打在河中泛出一圈圈的漣漪。
傍水的客棧,孟長青坐在那屋簷下,看著那窗外夜雨中的流水,他今夜本來都打算睡了,卻忽然沒了睡意,翻身出了屋子,坐在木板上,望著腳下一江流水,解下白露劍用幹淨的布一點點擦拭著。
一隻手搭上的他肩,孟長青手中的動作一停,回頭看去,“師兄?”
吳聆站在屋簷下望著他,“怎麽不睡?”
孟長青收了白露劍,道,“很快就回去睡了。第一次見屋子築在河邊,以前沒見過,出來看看。師兄為何也沒睡?”
“睡不著出來走走。”吳聆看著那夜雨中的寒江,道:“吳地常常下雨,一下就是許多日,我從前往來春南與蜀地,每一回路過此地,它都在下雨,日薄西山,漁舟唱晚,在這裏多待兩日,許多事情都忘記了。”
有漁舟撐著竹竿,緩緩停泊在了岸邊,滅了燈。
孟長青終於道:“此地一別,也不知道他日何時能再見。”
吳聆在他身邊坐下了,看那雨打著浮萍,“總能再見的。”他看向孟長青,“你們東臨有句話,人生何處不相逢,說的是人行於世,各人與各人之間的緣分。”
孟長青道:“別的不多說了。師兄,他日你若是來玄武,隻要你開口,無論是什麽事,我一定盡力。”
“好。”
“這一路上多謝師兄照顧。”
吳聆這一次倒是沒接話,他望向那雨中的大河,然後他伸出手握住了孟長青抓著擦劍的手,一點點握緊了。
孟長青先是沒反應過來,反應過來後,他愣住了,看向吳聆,卻發現吳聆的視線一直落在那寒江之上。他順著吳聆的視線望去,大雨中什麽也瞧不清楚,一河的雲霧與漁火。
吳聆沒有鬆開他的手,不知過了多久,他感覺到孟長青緩緩地反握住了他的手,有些猶豫,有些不可置信,又有些興許連孟長青自己都察覺不到的緊張。
吳聆看那雨中的浮萍,終於回過頭,他一把將孟長青拽了過來,低下頭吻了上去。
雨用力地洗刷著浮萍,大河之水奔流不息。
*
陶澤做了個噩夢。
他夢見他回到了清陽觀,他打翻的那些燭火全部化作了妖魔,他站在那殿中,四麵八方全是那些陰火魔物,他渾身都燒了起來。
他一下子從夢中驚醒,一摸腦門,全是冷汗,連滾帶爬地下床去喝水。
灌了大半壺之後,他才緩過來些,不知為何,自打離開清陽觀後,他老是做這樣的噩夢。他總覺得自己好像漸漸地忘記了什麽事情,關於清陽觀,關於那座山,關於那山上的許多人,一切都逐漸地模糊起來。冥冥之中,就連“清陽觀”這三個字都透出一股不祥的意味。
陶澤坐在那桌子前看著那一縷燭火,窗外的雨一直在下,他莫名地就這樣坐了一夜。
遙遠的北蜀,南華姑射山。
一個披紅袍的男人站在那早已經化為廢墟的仙門之中,望著那些蜉蝣似的銀色絲線與遊魂,黑雲遮天蔽日,清陽觀正殿,那塊刻著“南華”二字的匾額不知何時早已經摔落在地,裂紋縱橫。
無人涉足的山海,早已毀去的仙門。
那披著紅袍的人就孤身站在這無數的魂魄與銀線之中,仰著頭看著這一幕,他的瞳仁中忽然有著飄動的火光,倒映出無數的人影與畫麵,過去、未來一一從他的眼中劃過去,最終,他找到了,瞳中的火光慢慢地變成了千裏外的一幕場景。
吳地傍水的小鎮,漁火在雨中明滅著,有一個年輕的道門修士坐在雲水間,身後負著霜雪似的一柄長劍。他的雙眼清澈如碧空,明亮如星海。
*
孟長青三人在吳地遇到了些麻煩,打亂了他們的行程安排。這兩日暴雨,不知道為何把這河裏的幾具浮屍衝上了案,那浮屍怨氣頗重,在沿河的鎮子裏鬧出了些事情。孟長青一行人幫著料理了下,雖然不是什麽厲害的魑魅魍魎,卻很麻煩,三人於是又在這地方耽擱了許多日。
陶澤最終還是做了縮頭烏龜,沒跑回清陽觀,他心裏知道清陽觀是正道是一回事,那女魔頭陰森恐怖又是另一回事,他想的是,真出事了,那女魔頭早派人來弄他了,如今一點動靜也沒有,說明也沒什麽大事嘛!他自我安慰了一番,慫了,沒回去。
等孟長青這邊徹底將浮屍之事收拾完,他們已經在寒江一帶耽擱了小一個月了。終於,諸事皆了,他們啟程前往西洲了。
如吳聆所說,這吳地多雨,而且到了季節後時常暴雨,江水漲潮,一連可以下好幾個月。
眾人都在船上待著,船外下著雨,陶澤是個坐不住的,他從沒坐過烏篷船,覺得很新鮮,於是鑽出了船篷,和船夫去請教如何撐船了,那船夫六十多歲,被他一口一個“老哥”喊得有些不好意思,真的開始手把手教他。
船篷中隻剩下了孟長青與吳聆。
孟長青坐在那兒,手隨意地撐著膝蓋,一雙眼打量著吳聆。
吳聆先是沒反應過來,發現孟長青在打量他,不自覺地攥了下手,他別開視線地看向船篷外,過了許久,他回過頭,發現孟長青還在盯著他,一雙眼黑漆漆的。
明明剛剛坐三個人都還算寬敞的地方,一下子好像連兩個人都坐不下了。
一時之間,船篷中靜得雙方能清楚地互相聽見的呼吸聲。
孟長青就想,屏氣凝神,對於道門子弟而言這是門正兒八經的學問,他上學那會兒總是學不好,被先生拎出來批評了好幾次,直至現在他仍是控製不好自己的氣息,可吳聆這麽一個在長白宗學道多年也早已成名多年的仙門修士,為何也會控製不住自己的氣息?
孟長青繼續打量著對麵的人。
吳聆抬頭對上了他的視線,“怎麽了?”
孟長青終於忍不住笑了一下,扭頭看向船篷外,他隨手地打了個響指。
吳聆順著他的視線看去,沒瞧見什麽,略疑惑地回過頭,嚇了一跳,一個和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吳聆”坐在他身旁,那“吳聆”瞧著很是局促不安的樣子,那樣子和剛剛的他如出一轍。
吳聆詫異地看向孟長青。
孟長青道:“幻術,我回去練了一下,這回像了。”
吳聆看著孟長青許久,這一次反應過來了,低聲道:“所以你這一路一直看著我……就是在觀察?”
孟長青點了下頭。
吳聆不知道是個什麽心情,半晌才道:“你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不會這麽亂來,他們會說,扶象真人的弟子為何如此不端莊穩重,有辱身份。”
孟長青聽他這麽說,沒有說話,又輕輕地打了個響指,那一旁的“吳聆”回頭對著吳聆道:“你別說出去不就行了?”
吳聆終於低聲道:“胡鬧。”他似乎是在斥責,臉上卻掛著很容易察覺出來的笑容,他別開了視線看向船篷外。
孟長青沒說什麽,瞧了他一會兒,吳聆似乎不敢回頭看他,他笑了起來,順著吳聆的視線看去。
這場雨下得真是大,三步之外便看不清東西了,陶澤站在船頭幫那船夫撐船,也不知道出了什麽岔子,急得在跳腳。
過了許久,孟長青又回過頭打量著吳聆,一雙眼黑漆漆的,他也不說話,就看看。
吳聆一回頭就看見孟長青的眼神,那樣子像是捕蛇鷹。他沒有想到孟長青會有這種眼神,他知道孟長青膽子小,怕事,懦弱,吃虧是福,習慣遷就別人,和師兄弟在一塊孟長青永遠是老好人和事佬,別人要什麽他給什麽,他沒想到孟長青也會這樣的眼神。
吳聆覺得,孟長青像是在打量著一樣獨獨屬於他的東西,這東西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隻是他一個人的,不用讓出去,不用和誰搶,更不用去討,就這樣忽然掉到了他手上,他從來沒得到過像這樣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一時之間隻知道盯著瞧,瞧這究竟是個什麽。
吳聆望著孟長青,終於伸出手去,輕輕握住了他的手。
孟長青沒有將手抽回去,吳聆緩緩地又抓緊了些,他沒有說話,半晌才找了個話題,問道:“你一直用的是白露劍?”孟長青的手有些涼,不像是體質原因,應該是經常握劍所致。
孟長青點了下頭,“是啊,怎麽了?”
吳聆道:“怎麽想到拿著你師父的劍出門?你如今的修為不適合用白露劍。”他看向孟長青,“是怕下山會遇上對付不了的事?”
“沒想這麽多,我師父把白露劍送我了,我就一直用著,你不知道,如今已經好多了,剛到手那一陣子這劍凍得我根本抓不住。”孟長青想起自己拔劍那堆傻事,道:“前兩個月我都是練半個時辰歇一個時辰,那陣子根本不敢見我師父,就躲著他練。他問我用的怎麽樣,我就說行,還行。”
吳聆聽完這話後似乎有些意外。道門確實有傳劍的古俗,但大多是在徒弟出師時才傳,絕不會在師徒修為差距如此之大的時候就傳劍。他原本以為孟長青帶著李道玄的劍下山是因為李道玄怕徒弟在山下遇著麻煩,把自己的佩劍給孟長青傍身,卻沒想到李道玄竟是直接把劍送了孟長青。
“換把劍吧。”
孟長青有些詫異,道:“為何?”
吳聆道:“你如今用白露劍不太合適,這劍自古就是真人法器,從來沒有落入尋常修士之手,你用久了可能會傷著根骨。”
“我沒覺得有什麽問題啊。”這劍除了涼了些,他用著沒什麽問題,從未覺得根骨出了岔子。
吳聆側過頭,看了一會兒那雪色的劍穗,低聲道:“是劍穗的緣故。”
孟長青聞聲側頭看去,那劍穗垂在他肩上,他平時打理得很好,那劍穗和新的沒什麽差別。
吳聆看著那劍穗,道:“你師父很看重你。”孟長青年紀輕不懂這些,吳聆卻能一眼看出來,那劍穗上有李道玄的修為,這東西應該是李道玄親手編的,編的時候把修為渡了進去,否則孟長青絕用不了這劍,吳聆看向孟長青,“你師父為你考慮得很周全。”
孟長青也看著那劍穗,想到李道玄,聞聲難得沉默了一會兒,他對著吳聆道:“其實我小時候一直在琢磨,我今後一定要成為道門第一,那樣我師父就是道門第一的師父,他絕不會後悔收我為徒。”孟長青說到這兒頓了下,道:“那時候比較蠢,以為我師父是因為打不過別人所以才會一直躲在山上,心裏就會想,以後長大了一定要混出名堂,然後拉著他風風光光地出門,一招手大家都過來拜他。每次練劍練不下去了,都會想到這件事。”
吳聆聞聲笑道,“所以長大後覺得這事沒希望了?”
孟長青道:“長大後發現整個道門根本沒人能打得過我師父,當時就被震驚了。說真的,我從來沒見過我師父出手,我一直以為他是因為輩份高才成為真人,翻到道典的時候,我還回去和他說,師父,書上麵的人和你叫一樣的名字,我師父那時候估計看我是個傻子。”
“所以現在你怎麽想的?”
“眼光放長遠點,立誌做道門第二吧。”孟長青看著吳聆,“目前同輩來說,贏了你就行了。”
吳聆看著他許久,終於點了下頭,“行,你多練練應該能做到的,你師父不會失望的。”
孟長青沒忍住笑了,他真的被吳聆這話逗著了。他自己多少斤兩他自己還是有數的。修道這事其實遠比其他事殘酷,勤能補拙這句話擺在天賦的鴻溝麵前沒什麽作用,謝仲春嘴裏一直對他們說天道酬勤,但其實大家心裏明白,修道是真的看天賦。除非走旁門左道,否則天賦的差距根本無法忽視。
孟長青懂這道理很久了。不過在一群同樣資質的人中,“天道酬勤”就是一句金玉良言了,而大部分情況下,修道的人資質其實都差不多。所以孟長青小時候為了給李道玄長臉,他還是很玩命的,也確實很有用。這種努力放在吳聆麵前,就談不上什麽作用了,孟長青心裏知道吳聆在哄他,但他還是覺得挺高興的。
吳聆望著孟長青,過了許久,他緩緩地握緊了孟長青的手。
遠遠的,陶澤看見了寧城城門外的旗幟。
他回過頭對著船篷中的人喊道:“喂!你們倆聊什麽呢?到了!出來瞧瞧!”
孟長青與吳聆這才起身往外走。
天地間風雲色變。
一炷香後,所有的動靜都平息下來。吳聆依舊坐在那兒,手裏轉著那冰涼的杯盞。
結束了。
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來,千山皆亮,人間大白。
清陽觀伏魔陣,曾鎮壓過三十萬怨靈,而今萬盞燈燭刹那間熄滅。
一道道日光像是利箭似的射在千山之上,陰火化作的道人在魂線中瞬間灰飛煙滅,一萬餘魂魄,清陽觀四千年的香火,至於今日,終於絕盡。女觀主望著那一幕,親眼看著清陽觀的諸位先祖消失在了光中,從燃起希望到陷入絕望,不過轉瞬而已。她似乎不敢相信。
“你!”她扭過頭,似乎想對著吳聆說一句什麽,細線一下子拆開她的魂魄,那身形旋即消失光中,一堆模糊血肉摔了下來,將她未說完的話永遠地封存了。
吳聆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從今日起,世上再無姑射山清陽觀。
吳聆坐在那春戲台下,看著那漫山遍野的滾滾金光,一切塵埃落定。
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忽然想起什麽似的,抬手捏訣,他回憶著孟長青教他的幻術,掌中泛出金色的光,那光騰空而起,在半空中一下子散開。
金光所到之處,一個個身影幻化成形。
一旁的椅子上有金光聚集起來,細線一閃,那女觀主又端正地坐在了原地。
吳聆看著在幻術中恢複原狀的姑射山,終於起身往外走。
他推門走進了一間大殿,看著昏睡的孟長青,他將人從地上扶起來,伸手在他眉心點了下,一絲細線被抽出來。
孟長青醒過來的時候,看見吳聆時反應了一下,他刷得坐了起來,“我怎麽在這兒?”
吳聆伸出手摸了下他額頭,“沒事吧?”
“沒事。”孟長青陷入了回憶中,忽然問道:“陶澤呢?!”
吳聆伸手將孟長青從地上扶起來,“找找吧。”
正殿中,所有的燈都滅了,一點光亮都沒有,陶澤躺在地上,緩緩地睜開了眼,他眨了下,慢慢地從地上爬了起來。一看見那摔在地上的燈,他一懵,記憶一下子回來了,他忙衝過去瞧,腦子還懵著,撿破爛似的把地上的摔爛的燈一把攬,重新擺了回去。
他還試著點了下火,那燈絲毫不起反應。
孟長青等人找到正殿的時候,陶澤剛好從那殿中走出來,有些鬼鬼祟祟的,孟長青一嗓子喊了過去,“陶澤!”
陶澤差點腳下一個踩空摔下台階,一抬頭看見是孟長青和吳聆,他猛地鬆了一大口氣,示意他們別出聲。
孟長青瞧那他那副做賊心虛的樣子,道:“你幹什麽去了?”
陶澤四下看了眼,那大殿旁有零星幾個女修在打掃庭院,他一看過去,那幾個女修都望向她,其中一個正好是前兩日陶澤勾搭的那小道姑,麵上沒有表情,一雙眼直勾勾地盯著他,陶澤忙收回視線,不敢再瞧,快走兩步下了台階,逃似的。
孟長青昨晚被那清陽觀女弟子莫名其妙地喊到了偏殿被關了一夜,今早怎麽想怎麽覺得不對勁。
這清陽觀到處透著古怪,絕不是久留之地。他連去質問那女觀主為何關他一夜的心思都沒了,隻想著找著陶澤,三人趕緊離開這是非之地。
他已經打定主意,不管陶澤說什麽,他今日一定要拉著陶澤離開,結果,他還沒開口說話,陶澤搶白道:“我們什麽時候走?馬上走行不行?!”
孟長青噎住了。
陶澤見他那副樣子,一把拉起他的胳膊,往山下走,道:“走走走!趕緊走!”
孟長青忽然疑惑道:“你是不是犯什麽事兒了?”
陶澤矢口否認,速度快得驚人,“沒有!這個沒有!我能什麽事兒我敢嗎我?走!我們趕緊回去。”他連去道一句別的心思都沒有,一把拉著孟長青,直接就往山下走。
孟長青不明所以,下意識看了眼吳聆,他被陶澤這反應弄得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事原則,孟長青也沒說別的,三人一起下了山,陶澤甚至連包袱都沒回去拿。
孟長青差不多是被陶澤推出山門的,出去之前,孟長青鬼使神差地又回頭看了眼那清陽觀。
日頭下,清陽觀依舊是尋常的模樣,有穿著道服的普通弟子在門口掃地灑水除塵,女修把著雪白柔軟的拂塵從那山前走過,隱隱約約有交談聲傳來。孟長青莫名就多看了一眼,直到陶澤喊道“看上她了?”,孟長青一下子回頭看陶澤,“你別胡說,人家姑娘聽見了!”陶澤道“走吧走吧!趕緊走!”說著,孟長青被陶澤一把抓著胳膊往下走。
那姑射山下的河水依舊湍急,誰也沒有留意那船舫上的少年消失了,三人過了河。
吳聆走在孟長青與陶澤身後,走出這地界前,他頓了下腳步,回頭輕飄飄地望了眼那隔著湍急大河的姑射山,山前那塊“天地為爐”的巨碑還矗立著,猶如一柄倒豎的斷劍。
清陽觀的道經中曾記載:天地為爐,陰陽為炭,芸芸眾生爐中煮,說的是一個苦字。
古往今來四千年,所有的道門宗派求道都是為了解脫得道,唯獨南蜀清陽觀,弟子求道隻為殉道。道門是再無這樣的宗派了,唯獨當年的平珈佛宗與之有些相似,不過道宗與佛宗總歸是有些差別,平珈佛經中記載的又是另外一番話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過了片刻,孟長青收回思緒,回過頭,繼續往前走。
日光下,水雲一色,隔絕了人世的千年道觀前,所有的幻像消失不見,掃地吃除塵的小道姑不見了,把著拂塵的女修不見了,那坐在春戲台前的女觀主消失在原地,一盞白瓷蓮花杯靜靜地擺在桌案上。
在無人注意的大殿中,那燭火熄滅的高壇忽然出現了一道葉脈似的裂痕,那裂痕越來越大,呈現五行八卦排列的九大殿各處均發出這如螞行似的聲響。
原本被鎮壓在那高壇之下的東西,一點點從縫隙中滲出來,不知過了多久,失去了鎮守者的高壇轟一聲震塌下去。
有一團又一團碎魂似的東西冒出來,飛蝗似的穿過鋪天蓋地的銀色細線,最終與那些細線混成一團,白茫茫的一片。遠遠看去,就像是雪落了滿山。
在孟長青他們離開後不久,那塊“天地為爐”的巨碑轟然倒塌。
*
孟長青一行人禦劍離開了姑射山後,傍晚時分在傍水而居的一個村落中歇腳。在野店中休息的時候,孟長青還在想昨夜清陽觀發生的事,清陽觀是比玄武還要嚴苛的避世大宗,門中弟子幾乎不下山,也不許外人擅入。和玄武一樣,那是一個出來容易進去很難的地方,之前他們三人進去時,若非有那女觀主帶路,他們一行人怕是連路都找不到。
此次離開,孟長青心知,此生怕是再也沒什麽機會再與清陽觀打交道了。
這些話他與陶澤聊天時說了,陶澤當時莫名鬆了一大口氣,孟長青總覺得陶澤是幹了什麽虧心事。不過他一問,陶澤要麽罵罵咧咧說一句“我能幹什麽虧心事?瞎猜!”,要麽幹脆就不搭理他,自己晃開了去找吳聆。孟長青於是也懶得繼續問了。
接下來的幾日,風平浪靜,孟長青漸漸地也將那些事拋諸腦後了。
如今諸事皆了,便到了分離的時刻。
孟長青與陶澤要回玄武,吳聆則是要回春南完成師門交代的另外任務。這麽久的日子處下來,說句實話,大家都有些舍不得。孟長青與吳聆平時不說這些,陶澤則要敞亮得多,一直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時能再見,還要拉吳聆去喝酒,說是有幸結識這樣的朋友,這一趟下山值當了!陶澤顯然很欣賞吳聆。
三個人幹脆又同行了一程。南華姑射山位於北蜀,三人一路走過茫茫山林,到了北蜀與吳地接壤的吳江一帶。禦劍過於耗費精神氣,如果不是著急趕路的情況,修士們更願意徒步。而到了吳地,除了徒步外,還有更為簡便的方式,乘船。三江五湖幾乎都在吳地,那是個漂在水上的地界,從地圖上看去,吳地像是一葉停泊在北蜀的扁舟。
然而那一葉扁舟其實是東南最大的一塊地界,體量遠勝於東臨與春南,比蜀地大了一圈,唯有那無盡風雪人煙稀少的北境能與之相提並論。孟長青他們乘船下了寒江,一路南下,到了吳地北,再往前就是吳地四大城之一的西洲城,在那裏就必須分開了。
陶澤道:“吳師兄,臨別之前,去西洲喝酒啊?”
孟長青看了眼吳聆,吳聆道:“好啊。”
陶澤聽了挺樂嗬的。
三人打算明日啟程去往西洲,也不打算待多久,待個兩三日,然後雙方分道揚鑣,吳聆回長白,孟長青與陶澤則是回玄武。
這一夜,三人在距離西洲還有一段距離的小鎮歇腳。這小鎮比鄰寒江,居民全部傍水而居,入夜後,小鎮靜悄悄地不聞一點聲響,隻有江上飄著星星點點的漁火。三人雇了艘船,打算明日盛船去西洲。
夜晚,天上不知何時下起了雨,打在河中泛出一圈圈的漣漪。
傍水的客棧,孟長青坐在那屋簷下,看著那窗外夜雨中的流水,他今夜本來都打算睡了,卻忽然沒了睡意,翻身出了屋子,坐在木板上,望著腳下一江流水,解下白露劍用幹淨的布一點點擦拭著。
一隻手搭上的他肩,孟長青手中的動作一停,回頭看去,“師兄?”
吳聆站在屋簷下望著他,“怎麽不睡?”
孟長青收了白露劍,道,“很快就回去睡了。第一次見屋子築在河邊,以前沒見過,出來看看。師兄為何也沒睡?”
“睡不著出來走走。”吳聆看著那夜雨中的寒江,道:“吳地常常下雨,一下就是許多日,我從前往來春南與蜀地,每一回路過此地,它都在下雨,日薄西山,漁舟唱晚,在這裏多待兩日,許多事情都忘記了。”
有漁舟撐著竹竿,緩緩停泊在了岸邊,滅了燈。
孟長青終於道:“此地一別,也不知道他日何時能再見。”
吳聆在他身邊坐下了,看那雨打著浮萍,“總能再見的。”他看向孟長青,“你們東臨有句話,人生何處不相逢,說的是人行於世,各人與各人之間的緣分。”
孟長青道:“別的不多說了。師兄,他日你若是來玄武,隻要你開口,無論是什麽事,我一定盡力。”
“好。”
“這一路上多謝師兄照顧。”
吳聆這一次倒是沒接話,他望向那雨中的大河,然後他伸出手握住了孟長青抓著擦劍的手,一點點握緊了。
孟長青先是沒反應過來,反應過來後,他愣住了,看向吳聆,卻發現吳聆的視線一直落在那寒江之上。他順著吳聆的視線望去,大雨中什麽也瞧不清楚,一河的雲霧與漁火。
吳聆沒有鬆開他的手,不知過了多久,他感覺到孟長青緩緩地反握住了他的手,有些猶豫,有些不可置信,又有些興許連孟長青自己都察覺不到的緊張。
吳聆看那雨中的浮萍,終於回過頭,他一把將孟長青拽了過來,低下頭吻了上去。
雨用力地洗刷著浮萍,大河之水奔流不息。
*
陶澤做了個噩夢。
他夢見他回到了清陽觀,他打翻的那些燭火全部化作了妖魔,他站在那殿中,四麵八方全是那些陰火魔物,他渾身都燒了起來。
他一下子從夢中驚醒,一摸腦門,全是冷汗,連滾帶爬地下床去喝水。
灌了大半壺之後,他才緩過來些,不知為何,自打離開清陽觀後,他老是做這樣的噩夢。他總覺得自己好像漸漸地忘記了什麽事情,關於清陽觀,關於那座山,關於那山上的許多人,一切都逐漸地模糊起來。冥冥之中,就連“清陽觀”這三個字都透出一股不祥的意味。
陶澤坐在那桌子前看著那一縷燭火,窗外的雨一直在下,他莫名地就這樣坐了一夜。
遙遠的北蜀,南華姑射山。
一個披紅袍的男人站在那早已經化為廢墟的仙門之中,望著那些蜉蝣似的銀色絲線與遊魂,黑雲遮天蔽日,清陽觀正殿,那塊刻著“南華”二字的匾額不知何時早已經摔落在地,裂紋縱橫。
無人涉足的山海,早已毀去的仙門。
那披著紅袍的人就孤身站在這無數的魂魄與銀線之中,仰著頭看著這一幕,他的瞳仁中忽然有著飄動的火光,倒映出無數的人影與畫麵,過去、未來一一從他的眼中劃過去,最終,他找到了,瞳中的火光慢慢地變成了千裏外的一幕場景。
吳地傍水的小鎮,漁火在雨中明滅著,有一個年輕的道門修士坐在雲水間,身後負著霜雪似的一柄長劍。他的雙眼清澈如碧空,明亮如星海。
*
孟長青三人在吳地遇到了些麻煩,打亂了他們的行程安排。這兩日暴雨,不知道為何把這河裏的幾具浮屍衝上了案,那浮屍怨氣頗重,在沿河的鎮子裏鬧出了些事情。孟長青一行人幫著料理了下,雖然不是什麽厲害的魑魅魍魎,卻很麻煩,三人於是又在這地方耽擱了許多日。
陶澤最終還是做了縮頭烏龜,沒跑回清陽觀,他心裏知道清陽觀是正道是一回事,那女魔頭陰森恐怖又是另一回事,他想的是,真出事了,那女魔頭早派人來弄他了,如今一點動靜也沒有,說明也沒什麽大事嘛!他自我安慰了一番,慫了,沒回去。
等孟長青這邊徹底將浮屍之事收拾完,他們已經在寒江一帶耽擱了小一個月了。終於,諸事皆了,他們啟程前往西洲了。
如吳聆所說,這吳地多雨,而且到了季節後時常暴雨,江水漲潮,一連可以下好幾個月。
眾人都在船上待著,船外下著雨,陶澤是個坐不住的,他從沒坐過烏篷船,覺得很新鮮,於是鑽出了船篷,和船夫去請教如何撐船了,那船夫六十多歲,被他一口一個“老哥”喊得有些不好意思,真的開始手把手教他。
船篷中隻剩下了孟長青與吳聆。
孟長青坐在那兒,手隨意地撐著膝蓋,一雙眼打量著吳聆。
吳聆先是沒反應過來,發現孟長青在打量他,不自覺地攥了下手,他別開視線地看向船篷外,過了許久,他回過頭,發現孟長青還在盯著他,一雙眼黑漆漆的。
明明剛剛坐三個人都還算寬敞的地方,一下子好像連兩個人都坐不下了。
一時之間,船篷中靜得雙方能清楚地互相聽見的呼吸聲。
孟長青就想,屏氣凝神,對於道門子弟而言這是門正兒八經的學問,他上學那會兒總是學不好,被先生拎出來批評了好幾次,直至現在他仍是控製不好自己的氣息,可吳聆這麽一個在長白宗學道多年也早已成名多年的仙門修士,為何也會控製不住自己的氣息?
孟長青繼續打量著對麵的人。
吳聆抬頭對上了他的視線,“怎麽了?”
孟長青終於忍不住笑了一下,扭頭看向船篷外,他隨手地打了個響指。
吳聆順著他的視線看去,沒瞧見什麽,略疑惑地回過頭,嚇了一跳,一個和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吳聆”坐在他身旁,那“吳聆”瞧著很是局促不安的樣子,那樣子和剛剛的他如出一轍。
吳聆詫異地看向孟長青。
孟長青道:“幻術,我回去練了一下,這回像了。”
吳聆看著孟長青許久,這一次反應過來了,低聲道:“所以你這一路一直看著我……就是在觀察?”
孟長青點了下頭。
吳聆不知道是個什麽心情,半晌才道:“你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不會這麽亂來,他們會說,扶象真人的弟子為何如此不端莊穩重,有辱身份。”
孟長青聽他這麽說,沒有說話,又輕輕地打了個響指,那一旁的“吳聆”回頭對著吳聆道:“你別說出去不就行了?”
吳聆終於低聲道:“胡鬧。”他似乎是在斥責,臉上卻掛著很容易察覺出來的笑容,他別開了視線看向船篷外。
孟長青沒說什麽,瞧了他一會兒,吳聆似乎不敢回頭看他,他笑了起來,順著吳聆的視線看去。
這場雨下得真是大,三步之外便看不清東西了,陶澤站在船頭幫那船夫撐船,也不知道出了什麽岔子,急得在跳腳。
過了許久,孟長青又回過頭打量著吳聆,一雙眼黑漆漆的,他也不說話,就看看。
吳聆一回頭就看見孟長青的眼神,那樣子像是捕蛇鷹。他沒有想到孟長青會有這種眼神,他知道孟長青膽子小,怕事,懦弱,吃虧是福,習慣遷就別人,和師兄弟在一塊孟長青永遠是老好人和事佬,別人要什麽他給什麽,他沒想到孟長青也會這樣的眼神。
吳聆覺得,孟長青像是在打量著一樣獨獨屬於他的東西,這東西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隻是他一個人的,不用讓出去,不用和誰搶,更不用去討,就這樣忽然掉到了他手上,他從來沒得到過像這樣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一時之間隻知道盯著瞧,瞧這究竟是個什麽。
吳聆望著孟長青,終於伸出手去,輕輕握住了他的手。
孟長青沒有將手抽回去,吳聆緩緩地又抓緊了些,他沒有說話,半晌才找了個話題,問道:“你一直用的是白露劍?”孟長青的手有些涼,不像是體質原因,應該是經常握劍所致。
孟長青點了下頭,“是啊,怎麽了?”
吳聆道:“怎麽想到拿著你師父的劍出門?你如今的修為不適合用白露劍。”他看向孟長青,“是怕下山會遇上對付不了的事?”
“沒想這麽多,我師父把白露劍送我了,我就一直用著,你不知道,如今已經好多了,剛到手那一陣子這劍凍得我根本抓不住。”孟長青想起自己拔劍那堆傻事,道:“前兩個月我都是練半個時辰歇一個時辰,那陣子根本不敢見我師父,就躲著他練。他問我用的怎麽樣,我就說行,還行。”
吳聆聽完這話後似乎有些意外。道門確實有傳劍的古俗,但大多是在徒弟出師時才傳,絕不會在師徒修為差距如此之大的時候就傳劍。他原本以為孟長青帶著李道玄的劍下山是因為李道玄怕徒弟在山下遇著麻煩,把自己的佩劍給孟長青傍身,卻沒想到李道玄竟是直接把劍送了孟長青。
“換把劍吧。”
孟長青有些詫異,道:“為何?”
吳聆道:“你如今用白露劍不太合適,這劍自古就是真人法器,從來沒有落入尋常修士之手,你用久了可能會傷著根骨。”
“我沒覺得有什麽問題啊。”這劍除了涼了些,他用著沒什麽問題,從未覺得根骨出了岔子。
吳聆側過頭,看了一會兒那雪色的劍穗,低聲道:“是劍穗的緣故。”
孟長青聞聲側頭看去,那劍穗垂在他肩上,他平時打理得很好,那劍穗和新的沒什麽差別。
吳聆看著那劍穗,道:“你師父很看重你。”孟長青年紀輕不懂這些,吳聆卻能一眼看出來,那劍穗上有李道玄的修為,這東西應該是李道玄親手編的,編的時候把修為渡了進去,否則孟長青絕用不了這劍,吳聆看向孟長青,“你師父為你考慮得很周全。”
孟長青也看著那劍穗,想到李道玄,聞聲難得沉默了一會兒,他對著吳聆道:“其實我小時候一直在琢磨,我今後一定要成為道門第一,那樣我師父就是道門第一的師父,他絕不會後悔收我為徒。”孟長青說到這兒頓了下,道:“那時候比較蠢,以為我師父是因為打不過別人所以才會一直躲在山上,心裏就會想,以後長大了一定要混出名堂,然後拉著他風風光光地出門,一招手大家都過來拜他。每次練劍練不下去了,都會想到這件事。”
吳聆聞聲笑道,“所以長大後覺得這事沒希望了?”
孟長青道:“長大後發現整個道門根本沒人能打得過我師父,當時就被震驚了。說真的,我從來沒見過我師父出手,我一直以為他是因為輩份高才成為真人,翻到道典的時候,我還回去和他說,師父,書上麵的人和你叫一樣的名字,我師父那時候估計看我是個傻子。”
“所以現在你怎麽想的?”
“眼光放長遠點,立誌做道門第二吧。”孟長青看著吳聆,“目前同輩來說,贏了你就行了。”
吳聆看著他許久,終於點了下頭,“行,你多練練應該能做到的,你師父不會失望的。”
孟長青沒忍住笑了,他真的被吳聆這話逗著了。他自己多少斤兩他自己還是有數的。修道這事其實遠比其他事殘酷,勤能補拙這句話擺在天賦的鴻溝麵前沒什麽作用,謝仲春嘴裏一直對他們說天道酬勤,但其實大家心裏明白,修道是真的看天賦。除非走旁門左道,否則天賦的差距根本無法忽視。
孟長青懂這道理很久了。不過在一群同樣資質的人中,“天道酬勤”就是一句金玉良言了,而大部分情況下,修道的人資質其實都差不多。所以孟長青小時候為了給李道玄長臉,他還是很玩命的,也確實很有用。這種努力放在吳聆麵前,就談不上什麽作用了,孟長青心裏知道吳聆在哄他,但他還是覺得挺高興的。
吳聆望著孟長青,過了許久,他緩緩地握緊了孟長青的手。
遠遠的,陶澤看見了寧城城門外的旗幟。
他回過頭對著船篷中的人喊道:“喂!你們倆聊什麽呢?到了!出來瞧瞧!”
孟長青與吳聆這才起身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