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畢沒理我,繼續說:“咱們烏蘇裏江吧,第一是山好水好,山清水秀,沒人鬧騰,魚蝦才長得肥;第二就是咱們這邊天冷,魚在江底下熬了一冬天,基本上不吃也不動,肚子裏很幹淨;第三就是咱們這裏燉魚,是用江水直接燉,‘江水煮江魚’,講究吃個原汁原味;第四嘛,就是魚的種類多,號稱三花、五羅、七十二雜魚,那可是大大的有名氣!”
莫托聽得癡了,崇拜地說:“畢老師,這三花五羅是個啥玩意!你給俺們說道說道唄!”
畢老師來了精神,讓我讓出火炕首席的位置,自己端坐炕頭,給我們上了一課。
老畢這個人,打了大半輩子光棍,平時成天笑嘻嘻的,除了尋找他師傅外,別的啥興趣沒有,就是好吃。
就這個好吃的習慣,也是跟他那個瘋瘋癲癲的師傅學習的。
說來也挺神,老畢那個師傅,領著一個半大小孩,牽著一隻小猴,走南闖北,浪跡天涯,一路憋寶盜墓,過手的銀錢無數,也都隨手花掉了,日子雖然落魄,卻也灑脫,唯獨在吃上非常講究。
據說,老人家不僅會吃,愛吃,還特別講究吃時令美食,每年都要掐算著時間,到了美食下來的日子,就天南海北地趕過去,絕不會誤了那一口。
他吃東西可有講究,開春去成都時鮮筍紅燒肉,清明去江陰揚中吃河豚,盛夏在蘇州吃糟鵝、在杭州吃西湖醋魚、喝黃酒,中秋去陽澄湖蓮花島吃最肥美的大閘蟹,去汕頭吃對蝦,去呼倫貝爾吃手抓羊肉(這羊肉隻煮十五分鍾,一刀下去,還往外流血,肥嫩無比),等天開始下雪,就去大興安嶺吃麅子(他吃麅子隻吃麅子筋,說那才是天下至尊的美味),去哈爾濱吃殺豬菜,去福州吃佛跳牆!
用老頭子的話說,人生不過百,何必瞎折騰,年輕人,想開點兒,大山大水多看看,山珍海味多嚐嚐,人生在世,別想不開,不要留啥遺憾!
據老畢說,他師傅就是有一次來烏蘇裏江吃開江魚,給他露了一手貼大餅子熬小魚的絕活,給他吃得心服口服,才服服帖帖跟他走的。
他當年就問過師父,為啥這烏蘇裏江的開江魚那麽好吃,老頭子就給他講了一番,重點就是這魚。
大家都知道,咱們烏蘇裏江號稱“三花、五羅、七十二雜魚”,其實這些魚到底是啥玩意,你就是問水產專家,都不一定能知道。
這三花,就是鼇花、鯿花、鯽花。鼇花,就是鱖魚,這魚不僅味美,而且有名氣。唐朝有一句古詩,叫做“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說的就是它。
說起鼇花,要數咱們東北的最出名。南方也有,不過都長不大,二三斤算大個的,咱們東北這邊都要長到十斤以上。這玩意一般是清蒸,也有跟鬆籽一起弄的,山珍加江鮮,叫“鬆籽鼇花”,也是鼎鼎的大名。
鯿花有點象武昌魚,扁扁的,這魚長不大,也就一斤左右,看著小,其實這魚最肥,不過吃著不膩。那鯿花燉湯最下奶,比老母雞湯還管用。
鯽花其實就是咱們說的鯽瓜子,哪裏都有,不過咱們這裏是江鯽魚,又肥又大,白亮亮的,跟銀子一樣,而且比一般鯽魚要大得多。鯽魚是越大越好吃,也越貴,鯽花能長到五斤重,肉鮮湯清,清燉、紅燒、燒湯都行!
咱們再說說這個五羅。五羅分別是“哲羅”、“法羅”、“雅羅”、“胡羅”、“銅羅”。
五羅裏哲羅最大,這玩意能長到五六十斤,上百斤,愛吃魚,性子猛。據說新疆也有這種魚,比咱們這邊要大得多,能長到二十米,一口能吞下去一匹馬!
這種魚大是大,魚肉卻細,以前咱們黑龍江這邊,就喜歡用哲羅肉包餃子,比鮁魚餡還好吃!燴魚片、燒魚塊,汆丸子,也不錯。
發羅也算大型魚,不過哲羅小,十來斤的樣子。這發羅和鯿花差不多,肉肥,適合吊湯,咱們一般做成酸辣口,喝多了後喝一碗,養胃又鮮美,好醒酒。
“雅羅”、“胡羅”、“銅羅”都不大,一兩斤重吧,做醬燜、香酥都好,這三種魚外地吃不倒,隻能在咱們黑龍江、烏蘇裏江邊上才能吃到。
聽他這麽一說,我也對這開江魚更加向往了,莫托更是聽得隻咽口水。
我問:“那十八子又是啥魚?大魚的十八個兒子?”
老畢瞥了我一眼:“啥魚能生出來十八個不同的兒子?!那龍才有幾個不同的兒子!”
他說,這十八子,隻能說是傳說了,就是江裏的小雜魚,個頭都不大。也有人說,不止十八中,還有其他種類的。反正說啥的都有,沒有一個定論。
這十八子,包括咱們經常吃的柳根子(拉氏鰻)、船丁子(蛇鮈)、島子、鯉拐子(小鯉魚)、草根棒子(小青魚)、七裏浮子、(鱘魚)、牛尾巴子(烏蘇裏鮠)、嘎牙子(黃魚桑)、鯰魚球子(咱們東北有句話,叫做鯰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鰱子(白鰱)。
老畢最後說:“咱們烏蘇裏江的魚多啊!除了咱們常說的三花五羅十八子,還有好多名貴魚種,像鰉魚,大馬哈魚,還有重唇魚,懷頭,都是一頂一的好魚,在古代都是要進貢給皇帝吃的!”
他砸吧著嘴,眯著眼回味著:“以前跟著師傅,那好東西真是吃的沒數!那冰河一開,師傅就指揮著我去捉魚,那魚在水底下都悶瘋了,啥也不怕,跟噴泉一樣往外噴,人隻要用網往撈就行,撈出來就倒在冰上,天冷,小魚蹦躂不了幾下,就全凍上了。
“趁著新鮮,趕緊給魚開膛破肚,在江水裏洗淨了,油鹽都不用放,就在河邊整點兒野花椒放裏麵,整一鍋江水,再在鐵鍋上貼上一層玉米麵餅子,用那鬆木燉開嘍!那味道,哎呀呀,能給你吃哭嘍!”
莫托聽得癡了,崇拜地說:“畢老師,這三花五羅是個啥玩意!你給俺們說道說道唄!”
畢老師來了精神,讓我讓出火炕首席的位置,自己端坐炕頭,給我們上了一課。
老畢這個人,打了大半輩子光棍,平時成天笑嘻嘻的,除了尋找他師傅外,別的啥興趣沒有,就是好吃。
就這個好吃的習慣,也是跟他那個瘋瘋癲癲的師傅學習的。
說來也挺神,老畢那個師傅,領著一個半大小孩,牽著一隻小猴,走南闖北,浪跡天涯,一路憋寶盜墓,過手的銀錢無數,也都隨手花掉了,日子雖然落魄,卻也灑脫,唯獨在吃上非常講究。
據說,老人家不僅會吃,愛吃,還特別講究吃時令美食,每年都要掐算著時間,到了美食下來的日子,就天南海北地趕過去,絕不會誤了那一口。
他吃東西可有講究,開春去成都時鮮筍紅燒肉,清明去江陰揚中吃河豚,盛夏在蘇州吃糟鵝、在杭州吃西湖醋魚、喝黃酒,中秋去陽澄湖蓮花島吃最肥美的大閘蟹,去汕頭吃對蝦,去呼倫貝爾吃手抓羊肉(這羊肉隻煮十五分鍾,一刀下去,還往外流血,肥嫩無比),等天開始下雪,就去大興安嶺吃麅子(他吃麅子隻吃麅子筋,說那才是天下至尊的美味),去哈爾濱吃殺豬菜,去福州吃佛跳牆!
用老頭子的話說,人生不過百,何必瞎折騰,年輕人,想開點兒,大山大水多看看,山珍海味多嚐嚐,人生在世,別想不開,不要留啥遺憾!
據老畢說,他師傅就是有一次來烏蘇裏江吃開江魚,給他露了一手貼大餅子熬小魚的絕活,給他吃得心服口服,才服服帖帖跟他走的。
他當年就問過師父,為啥這烏蘇裏江的開江魚那麽好吃,老頭子就給他講了一番,重點就是這魚。
大家都知道,咱們烏蘇裏江號稱“三花、五羅、七十二雜魚”,其實這些魚到底是啥玩意,你就是問水產專家,都不一定能知道。
這三花,就是鼇花、鯿花、鯽花。鼇花,就是鱖魚,這魚不僅味美,而且有名氣。唐朝有一句古詩,叫做“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說的就是它。
說起鼇花,要數咱們東北的最出名。南方也有,不過都長不大,二三斤算大個的,咱們東北這邊都要長到十斤以上。這玩意一般是清蒸,也有跟鬆籽一起弄的,山珍加江鮮,叫“鬆籽鼇花”,也是鼎鼎的大名。
鯿花有點象武昌魚,扁扁的,這魚長不大,也就一斤左右,看著小,其實這魚最肥,不過吃著不膩。那鯿花燉湯最下奶,比老母雞湯還管用。
鯽花其實就是咱們說的鯽瓜子,哪裏都有,不過咱們這裏是江鯽魚,又肥又大,白亮亮的,跟銀子一樣,而且比一般鯽魚要大得多。鯽魚是越大越好吃,也越貴,鯽花能長到五斤重,肉鮮湯清,清燉、紅燒、燒湯都行!
咱們再說說這個五羅。五羅分別是“哲羅”、“法羅”、“雅羅”、“胡羅”、“銅羅”。
五羅裏哲羅最大,這玩意能長到五六十斤,上百斤,愛吃魚,性子猛。據說新疆也有這種魚,比咱們這邊要大得多,能長到二十米,一口能吞下去一匹馬!
這種魚大是大,魚肉卻細,以前咱們黑龍江這邊,就喜歡用哲羅肉包餃子,比鮁魚餡還好吃!燴魚片、燒魚塊,汆丸子,也不錯。
發羅也算大型魚,不過哲羅小,十來斤的樣子。這發羅和鯿花差不多,肉肥,適合吊湯,咱們一般做成酸辣口,喝多了後喝一碗,養胃又鮮美,好醒酒。
“雅羅”、“胡羅”、“銅羅”都不大,一兩斤重吧,做醬燜、香酥都好,這三種魚外地吃不倒,隻能在咱們黑龍江、烏蘇裏江邊上才能吃到。
聽他這麽一說,我也對這開江魚更加向往了,莫托更是聽得隻咽口水。
我問:“那十八子又是啥魚?大魚的十八個兒子?”
老畢瞥了我一眼:“啥魚能生出來十八個不同的兒子?!那龍才有幾個不同的兒子!”
他說,這十八子,隻能說是傳說了,就是江裏的小雜魚,個頭都不大。也有人說,不止十八中,還有其他種類的。反正說啥的都有,沒有一個定論。
這十八子,包括咱們經常吃的柳根子(拉氏鰻)、船丁子(蛇鮈)、島子、鯉拐子(小鯉魚)、草根棒子(小青魚)、七裏浮子、(鱘魚)、牛尾巴子(烏蘇裏鮠)、嘎牙子(黃魚桑)、鯰魚球子(咱們東北有句話,叫做鯰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鰱子(白鰱)。
老畢最後說:“咱們烏蘇裏江的魚多啊!除了咱們常說的三花五羅十八子,還有好多名貴魚種,像鰉魚,大馬哈魚,還有重唇魚,懷頭,都是一頂一的好魚,在古代都是要進貢給皇帝吃的!”
他砸吧著嘴,眯著眼回味著:“以前跟著師傅,那好東西真是吃的沒數!那冰河一開,師傅就指揮著我去捉魚,那魚在水底下都悶瘋了,啥也不怕,跟噴泉一樣往外噴,人隻要用網往撈就行,撈出來就倒在冰上,天冷,小魚蹦躂不了幾下,就全凍上了。
“趁著新鮮,趕緊給魚開膛破肚,在江水裏洗淨了,油鹽都不用放,就在河邊整點兒野花椒放裏麵,整一鍋江水,再在鐵鍋上貼上一層玉米麵餅子,用那鬆木燉開嘍!那味道,哎呀呀,能給你吃哭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