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銅環三六一人在縣衙的大牢裏如何痛哭流涕地悔過往事,武元縣裏的百姓,都恨透了這些山匪,每日恨不得把“銅環三六”這個名字罵上千百遍,求佛祖保佑,千萬讓他不得好死。


    眾人恨這銅環三六的原因很簡單,武元縣鬧了這一次山匪,幾乎一代人攢起來的這點家底一下子虧光了。武元縣馬上麵臨的就是民生凋敝、經濟一蹶不振的一係列問題。


    武元縣原本也是糧食大縣,今年的秋賦繳上去也有將近萬石。秋賦是劉家聯合了幾戶大糧戶先行代繳的。之後劉家事發,還沒來得及從縣裏各家各戶裏將今年的秋賦收上來,糧食大多由各家儲著——在這節骨眼兒上鬧了山匪。


    糧食是鄉裏人的命。官軍在武元縣城下大破山匪之後,百姓們雖然振奮,但原本家在城外各村的鄉民回家一看,便是哭聲四起。許多人加的房舍被燒成了白地,值錢的東西被一搶而空,原本藏在地窖裏的糧食也被搶被燒了,連家養的豬羊雞鴨之類,也早就做了山匪們腹中的冤魂,被打了牙祭。


    城裏的百姓也不比城外的農戶好多少。他們原本都是做小本生意的,或是依附縣衙為生。這次武元縣一旦被圍,他們的營生立刻都沒了,隨之家裏的存糧也在這一次圍城期間耗了個精光。


    武元之圍剛解的時候,大家都開心得要命,熱烈歡慶好不容易失而複得的安寧,但是一旦麵對冷酷的現實,再樂觀的人也笑不出來——距離明年糧食收成還有大約半年,這半年的日子,究竟該怎麽過?


    隻能靠隔壁桃源寨救援了——大家夥兒都這麽想。畢竟桃源寨在匪患來襲時損失並不大。


    但無論是城裏鄉民還是城外來的,大家都是身無分文家徒四壁,用什麽來換桃源寨提供的米糧?


    但要人家白白送米糧過來,武元縣的百姓自己也覺得不妥——桃源縣的糧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那邊也是辛辛苦苦栽種出來的,更何況桃源寨自己也有那麽多張嘴,誰不要吃糧食?


    正惶惶不可終日之際,武元縣縣衙向縣中百姓發了第一批從桃源寨調來的糧食。每一戶百姓以戶為單位,到縣中領取十天的口糧,領取的同時,必須在縣衙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登記戶口的詳細情形。


    縣衙原本就有全套戶籍記錄,記錄了武元縣本縣居民的生卒年月,作何營生,是否嫁娶等等,並能與魚鱗冊相對應。


    但這一次,武元縣百姓在領糧食的時候,除了必須對戶籍記錄中的內容加以確認之外,還需要如實申報很多補充內容,比如識字程度,健康狀況,是否擁有一技之長等等。


    “大娘,您再想想,您還有什麽會的,織布會嗎?紡紗會嗎?繡花呢?養殖呢?……養殖的意思就是家養豬羊雞鴨之類。”


    “這位大爺,您說您會木工,那麽以下這些工具,哪些不是木工的常用工具?”


    縣衙的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詢問前來領取口糧的百姓們確認他們申報的內容。剛開始百姓們都很著急:畢竟家裏這都斷炊了,如果一戶一戶地回答問題,這排隊得排到猴年馬月去。


    誰知武元縣衙一看進度較慢,就去縣塾和文廟裏搬了一大堆課桌板凳出來,在縣衙跟前的長街上一字排開。上百名工作人員一起上陣,幫助百姓們申報戶口信息。


    這些工作人員並不隻是武元縣的縣吏,還有好些年輕人,有男有女,口音聽起來也不全像是本地的。


    武元縣頓時有百姓猜出來了:“細伢,你們是餘江來的吧?”


    對麵的年輕工作人員笑著回答:“我們是桃源寨來的。受武元縣袁大人之托,暫時借調到武元縣來幫助工作。”


    在這一群年輕且耐心的桃源寨青年的幫助之下,原本武元縣的百姓都覺得一天搞不完這事兒的,結果到了傍晚夕陽落山的時候,各家各戶都已經領到了口糧。


    武元縣的百姓覺得這次的“申報”頂頂新鮮,但是桃源寨來到青年們卻都一臉淡然——這種申報對他們來說,早已司空見慣,是老黃曆了。


    按人頭領口糧的好處是,這樣縣裏不會再有隱匿人口的現象——瞞報人口就等於吃虧,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得。


    但也出現過一兩次虛報人口,比如說家有八十老母,行走不便,不能趕來縣衙處申報;又或是家裏給娶了一房媳婦,以前從沒聲張,但是現在媳婦快要生了,實在是沒法兒一起來申報雲雲。


    麵對這些申報,工作人員都很淡定:“這位老鄉,提醒您一句,今天您這隻是申報,暫時還不涉及核實。但是核實工作往後是一定會展開的,到時候如果核實結果與您的申報內容不符,將會影響您的信用等級。”


    “啥叫信用等級?”申報的人傻了。


    “信用等級就是你這個人說話到底有幾分靠譜。”旁邊有明白的老鄉提醒那人,“你要是說了一次謊,信用就差一點兒,再說一次再差一點兒,等你說夠了謊話,再說出來就沒人信了。”


    工作人員點頭:“正解。如果你家中並未娶妻,卻非要申報有一名孕妻的話,日後見不著人,會告你殺妻滅子,一屍兩命也說不準。”


    “不不不不……”剛才還滿口胡話的人嚇傻了,搖著手說,“沒有這種事!我……我隻是餓怕了,一時腦子不好使,想多申領一份口糧……”


    “這次先不把這事記在你檔案裏,但是下次再犯,一定扣你的信用等級。”工作人員沒工夫和這樣的家夥胡攪蠻纏,繼續道,“下一個!”


    想多申領一份口糧的人不在少數——從縣裏領到的糧食隻有十天口糧,這意味著縣裏可能會隻救濟十天,之後就要大家自己想辦法了。便有急切的去問那些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卻都很有把握地回答:“放心,這幾天縣裏就會有新政策出台。各位就請等著吧!”


    果然,過了幾天之後,縣裏貼出告示,讓轄內所有各戶,以每一裏為單位,依次到縣裏來領取“代金券”。


    “啥叫‘代金券’?”消息一出,武元縣的百姓們都迷糊了。


    “我知道我知道,”有著急搶答的,“桃源寨一直有人使‘流通券’,不會就是用的那個吧?”


    在鬧匪之前,桃源寨與武元縣有很密切的往來,不少武元縣的商戶會去桃源寨集上采買,也有把桃源寨需要的物資送去販賣的,對流通券一點兒都不陌生。甚至還有人存了好些流通券,這次鬧匪逃難之前,就都把券當成細軟帶到了武元縣城,算是保留了一筆小小的財富。


    “不是,代金券是代金券,流通券是流通券,到時候各位見到就知道了。”告示旁邊幫忙解說的工作人員代為向大家解釋。


    沒過多久,這代金券就都發到了各家各戶的手裏。大家一瞅,果真與那流通券不同——流通券上印著桃花,那是桃源寨的標誌,一朵桃花代表五文錢。而代金券上印著金元寶,五個金元寶疊在一起,形成一朵小花的形狀,代表五文錢。


    代金券的發放與每戶的人口掛鉤,但是如果某戶百姓家中的勞動力特別少,負擔特別重的,就會適當多發一些。


    每戶應得的代金券是事先由縣吏們計算好的,並且向每一裏的百姓公布。這樣就算是負責發券的衙役或是裏長想要給某一戶多發一點,也做不到——這樣會讓券的總數對不上。


    百姓們拿到這代金券的時候尚且不明白這些券到底是用來做什麽的,但很快,武元縣縣衙又貼出告示,會在武元縣城外辦一次大集,市集一擺就是五天。百姓們到時可以用手中的“代金券”在市集上買東西。


    武元縣縣衙也同時溫馨提示:代金券這東西不記名,所以務必妥善保管,如果被盜或是遺失,縣衙是不會再次提供的。


    百姓們總算是明白了:敢情是縣衙給了大家這個券,讓大家去買東西——這不等於是給大家發錢嗎?為啥不直接發錢?


    但有桃源寨的“流通券”珠玉在前,武元百姓對於紙做的貨幣並不特別抗拒,既然縣太爺發下來了,他們就用著試試看。


    很快,武元大集籌備完畢。市集就擺在武元縣的南門外,綿延了一兩裏開外。


    市集上的商戶,大部分來自桃源寨,也有一小部分來自於永安州的。這些商戶提供的絕大多數是生活必須品:糧食、鹽、油、茶、棉麻布匹,還有各種各樣的其他緊俏物資,比如最緊要的稻種,種雞、種豬、各種辣椒、番茄、甘蔗、除蟲菊的種子。


    武元縣的百姓原本一進了這集市就直撲糧食攤位而去的,在看到其他物資商品之後醒悟過來:可不能把代金券都花在買糧食和必需品上。糧食吃著吃著就吃完了,但是日子還得接著過,山匪過後那些拋荒的田地還是得趕緊耕起來,房前屋後自該再種些蔬菜,養雞養豬不費多少糧食,將來好歹能有個產出……


    桃源寨擺出來的光稻種就有好幾種,早稻、中早稻、中晚稻、晚稻。一位曬得麵孔黝黑的老人家隻要一聽農戶們說起地裏的土質,就能給配出稻種,還留下了瀟湘書院農學院的地址,說是會定期開課講授種稻的門道,可以免費旁聽,提供售後。


    出售其餘種子的商戶大多也是如此,留下地址,表示所有收獲的辣椒和番茄,都會按照市價收購,如果百姓們不放心,簽契紙也可以。


    最有趣是那一戶出售甘蔗種子的人家,更是拍胸脯保證了,將來產出甘蔗,桃源寨會上門去收。這一家還不斷提示,如果在山裏發現成片的野甘蔗,隻要甜度高的,也可以都送來桃源寨的糖坊,有多少糖坊收多少。


    除了這些必需品和種子之外,還有不少從永安州來的銅匠和鐵匠,按照百姓的要求,現場打製鐵器與銅器,製作各種農具和生活用品。


    所有的攤位,都接受三樣貨幣:代金券、流通券和銅錢。


    在商戶的攤位之外,還有一塊打著“金融發展局”旗號的攤位,負責幫人兌換貨幣。各家商戶收到了代金券之後,就可以到“金融發展局”把代金券換成流通券或者是銅錢。


    但如果有人要求反過來,用流通券或者銅錢換代金券,就不可以了——“對不起,這次縣衙發放的代金券,隻能一次性使用,一旦回收,就再也不進行流通了。所以沒辦法換回去。不過您可以繼續使用流通券或者銅錢交易。”


    武元縣的百姓過來,想直接將手裏的代金券換成銅錢,也同樣被禮貌地拒絕。


    “代金券的兌換隻麵向在市集裏擺攤的商戶。”金融發展局的人禮貌地拒絕了一上來就想先把代金券換成銅錢的百姓。


    這就意味著,所有武元縣百姓手裏拿到的代金券,隻能在這連辦五天的武元大集上花掉,那些商戶的手,回籠到“金融發展局”的手裏。


    有百姓好奇地問發展局工作人員:“您這頭的銅錢和流通券都是從哪裏來的?怎麽就樂意給我們換代金券的呢?”


    工作人員回答:“是平南節度使賈放賈大人提供的。也就是說,賈大人自掏腰包,提供了武元縣闔縣百姓這五日在集上花用的現錢。你們該感謝賈大人才是。”


    武元縣的百姓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賈大人體恤我們。”


    但賈放實際上並沒有提供特別多的現款——這集上絕大多數商戶都來自桃源寨,因此他們選擇將代金券統統換成了流通券。隻有一些來自永安州的商戶,選擇了兌換銅錢。


    手中捏著代金券的武元百姓,在這集上卻突然發現自個兒不會花錢了。原本隻打算買點口糧回去混日子的,突然發現必須為明天好好籌劃籌劃了。


    於是,這市集裏到處可見一家人聚在一起,頭湊著頭,商議手頭那點兒代金券到底應該怎麽花。眼下活下去很重要,將來能活得好更加重要。一時便有無數人家起了爭論,到底應該買多少口糧,又應該買多少種子,將來的生活該如何安排……


    這大約是武元縣的百姓生平最艱難的一次趕集。


    但就在這些百姓們異常糾結,不知道該怎麽決定的時候,金融發展局向他們伸出了援手:


    “代金券不知道該怎麽花?沒關係,先滿足生活需要,為將來考慮要買種子買農具,甚至買機械辦廠,都可以考慮金融發展局提供的小額低息貸款。”


    金融發展局,其實就是桃源寨的金融辦和招商辦,兩個機構到了武元縣合二為一,並成了一個。


    當然小額低息貸款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貸的,首先,貸款人的未來計劃必須與在縣衙登記的申報信息相一致。比如打算務農的,就必須有侍弄田地的經驗;想經商的,必須至少做過商行的掌櫃;頭一熱就想著做這做那的,自然會被勸退。


    此外,貸款人必須沒有案底,並且有裏長作保,或者至少在縣裏登記過地契的,有一定實力,方能從金融發展局借貸。


    這兩個條件不算是特別苛刻,武元縣有不少人都有資格,但是有一個條件讓他們頗為猶豫——如果金融發展局批下了貸款,將以一半銅錢和一半流通券的形式發放。


    也就是說,他們借了款子,隻能拿到一半的現錢,另一半則是桃源寨用的那種花花綠綠的花紙。


    有些人便慌了,不敢貸。


    也有些人去請教桃源寨的老鄉。結果桃源寨的人說:“這個呀,根本不用在意。流通券隻有比銅錢好使,你用慣了流通券,就恨不得把銅錢都換回來呢!”


    “不過如果你真的介意,等一拿到貸款,就可以找金融辦,把手裏的流通券立即換成銅錢。金融辦承諾了隨時兌換,如果它不給你兌,整個桃源寨都要著慌的,所以他萬萬不敢。但我奉勸你還是把流通券留在手中,這玩意真的好用。”


    桃源寨的老鄉告誡武元縣的老鄉。武元縣的老鄉在問清了“金融辦”其實就是“金融發展局”之後,漸漸也放了心。


    身著便服的賈放和大皇子兩人一道穿過武元大集。賈放對這次辦集的結果非常滿意,大皇子卻看得一頭霧水:“這究竟是在搞什麽?又是代金券,又是放貸的?”


    賈放腰板一直,得意地道:“這是重振武元和桃源寨經濟的‘馬歇爾計劃’!”


    “‘賈歇兒計劃’?”大皇子自然不可能曉得另一個時空裏世界大戰之後的經濟刺激計劃的名字,他甚至連這名字都聽錯了。“你姓賈是沒錯,可是,歇兒……這名字聽著不大吉利呀!”


    賈放頓時無語:“沒事,就當我沒說,總之這就是個刺激兩處經濟發展,幫助百姓們度過難關的計劃。”


    “賈子放,這些我都不管,你上次答應我的,整頓平南大營的計劃,到底想好了沒有。”大皇子一點兒都不客氣地說,“本王有個缺點,就是耐心不怎麽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基建高手在紅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靜的九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靜的九喬並收藏基建高手在紅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