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冊重新編製完成之後,武元縣今年的秋賦已經堆放在了縣衙的庫房裏。


    事實上,武元縣中因為今年鋪開了“丈田”的工作,田賦計算的稅基並未完全確定,因此劉家事實上還未向縣中那些種糧的小戶收上一粒糧。但劉家作為“包征”的責任人,必須要在指定日期之間,將糧賦裝到縣衙的庫房裏。


    劉名化表情嚴肅,目睹縣衙的幾個庫夫一斛一斛地將未脫殼的稻穀裝入庫房。這些納入庫房的稻穀之中,還包括了一成五的糧耗——這些糧耗不會送入永安州,而是會留在武元縣,作為這些縣吏的俸祿糧米。


    偏生在這劉名化麵前,一群年輕的縣吏還在嘻嘻哈哈地“踢斛”。他們顯然不是專業人士,有時甚至能將斛踢倒,將米灑了一地,隻能重新來過。


    劉名化看得心裏暗暗搖頭,心想天下怎會有這麽幼稚的人,竟這麽好哄——縣太爺明明隻是把原本就屬於你們的東西倒了一倒手,然後說是朝廷給你們的而已。


    然而他卻不知道,在這些年輕縣吏們心裏,朝廷給的和自己暗暗伸手拿的,還是有很大分別,不可同日而語。


    隻不過這些糧,其實是劉家和武元縣一些種糧的大戶提前“墊付”的。按照“包征”約定俗成的規矩,劉家往縣衙裏送了多少糧賦,也就會從民間再收多少糧賦上來。到時候這些“糧耗”和“淋尖踢斛”之類的把戲,劉家也將全套在百姓麵前演一遍。


    到時還不是一樣?——劉名化暗暗地想。


    也不知耗了多久,這邊秋賦全部入庫,將於九月十八啟運,送往永安州,九月廿八之前必須運到,否則縣令當年的考評會受到影響。十月初一,整個永安州的糧賦就會一並運送上京,如果這時日誤了,知州今年的考評也會受到影響。地方官由上至下,沒有一個人敢輕視這征糧之事。


    劉名化檢查了縣庫,然後在庫房賬上簽押。這武元縣的秋賦就算是得了。


    之後則是劉家按照新得的魚鱗冊上記載著的各家田畝,重新計算各農戶需要繳糧的數量,然後從各處把這些糧食再收上來,填回劉家自己的庫房。


    他剛剛離開縣庫,就看到劉立興一路小跑過來,湊近了告訴他一個消息:“叔爺爺,我見賈放賈大人命袁老爺準備了大量的空白地契,現在都放在府衙裏。”


    劉立興自從上次將母親與妹妹接走之後,其他方麵的表現還比正常,令劉名化挑不出來什麽毛病,隻能把這個侄子當了左膀右臂,帶他一點點熟悉縣裏的錢糧事務。


    這時劉名化聽了侄孫的傳訊,覺得對方實在是大驚小怪,搖搖頭說:“這太尋常了。要知道,咱們這才剛剛丈過田!縣裏按照新丈的田產發放地契,再正常不過。”


    劉立興頓時流露出一副“那我放心了”的表情,向叔祖告辭,又去幫忙準備地契去了。


    劉名化又轉去縣衙那邊,見到賈放、袁縣令、李師爺等人都在花廳之中說話,見到劉名化,這幾個人一起站起來,向他拱手道:“劉書吏,辛苦,辛苦!”


    賈放看起來是最為興奮的,笑著說:“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全縣丈田,劉家的效率真是縣中首屈一指啊!”


    劉名化馬上一臉的惶惑:“這……原是分內之事,有何功勞可言?”他眼一瞄,就瞄見花廳正中擱著自家新編出來的那本魚鱗冊,心裏得意:到頭來還不是得用我家編的魚鱗冊。


    誇完劉名化,賈放就再也不看他,自顧自與袁化商議:“縣尊大人看看如何?就按這魚鱗冊上畫著的土地畝數和方圓四至,再發一輪地契?”


    這地契也有些講究,民間自行買賣的地契叫做白契,買賣在官府處備案過的叫紅契,紅契在官府處存檔,作為官府手中留存的依據。


    但是時日一久,百姓有不少買賣、抵押、典當的交易沒有經過官府,百姓手中的白契和官府的留檔就對不上了。


    通常在進行過詳細的丈田之後,官府再發一輪地契,便是讓官府的檔案與民間的檔案再次核對一致,回到同一起跑線上來。


    正如劉名化所說的,這是常見做法。


    誰知袁化點頭應下之後,賈放又說:“讓每一戶糧戶確認一次魚鱗冊上的土地邊界和畝數是否屬實,屬實之後,再讓他們畫押拿契。”


    劉名化猛地抬頭:“賈大人!”


    他被賈放這出人意料的一招徹底震住了:劉家在武元縣多年,熬過了好多任官員,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官員這樣,主動與那些刁民確認田產的。刁民的話誰敢信?


    賈放“嗯”了一聲,問:“什麽事?”


    劉名化登時道:“賈大人莫不是信不過我劉名化,信不過我劉家人這兩月來夜以繼日,做了旁人要兩年才能完成的丈田結果,信不過您眼前這份魚鱗冊。”


    賈放坐在上頭,身體向後一靠,雙眼漸漸眯起來,默默地盯著劉名化。


    他身旁,袁化和李有為登時做出一副齜牙咧嘴的表情,似乎在說:怎麽可以這樣跟大人說話?


    劉名化不由得暗暗後悔,醒悟過來:眼前這個少年可不是他的侄孫,人家平時看著平易近人,事實上卻是正二品的大員,而且還暗搓搓地頂著個皇子的身份。人家的決定,自己怎麽能說質疑就質疑?


    隻見賈放很不高興地冒出來一句:“信不過你又怎麽樣?誰說本官非得信得過你一個書吏的?”


    劉名化隻能低頭挨訓,袁化和李有為兩人,各自坐在賈放左右手邊,連聲勸:“大人,莫要與那小人一般置氣。”


    賈放卻一拍桌子:“原本本官隻是這麽一說,現在本官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這魚鱗冊定有不實之處,傳令下去,將本縣所有的書吏,都叫來這縣衙裏,大家把各村各寨分一份,將這冊子上各村各寨的魚鱗圖抄寫去,明日就帶著空白地契,找百姓確證。”


    “百姓若是確認無疑,就讓百姓畫押按手印兒領地契,以後就按著這個納糧。若是百姓說是不對,那對不住,重新去丈量地麵,以實際量的為準,先發地契,再更新魚鱗冊。”


    賈放說完,還不忘嗆劉名化一句:“本官也不想如此麻煩,但是旁人問起,本官就會說,是被你劉書吏激的。”他說完,將雙臂舉起,扣在脖子後麵,擺出一個舒舒服服的姿勢,躺在椅子上,兩眼向天,哼了一聲道,“好好的非要跟本官對著幹……”


    劉名化委屈萬分:他什麽時候想要和二品大員對著幹來著?


    這邊袁化勸賈放:“賈大人,這不是就耽誤了秋糧征收的進度了嗎?”


    賈放依舊很無賴地躺在椅子上,說:“秋糧這不都收進庫房了嗎?再說,征糧又不是本官的職責。”


    十六七歲的少年,說出這等氣話來,再正常不過了。


    卻將劉名化在底下氣了個倒仰,感情正是他劉家的“包征”,才給了節度使大人如此“折騰”的機會。


    袁化卻和李有為一起,拚命朝劉名化使眼色,示意他趕緊離開,免得再惹大人生氣。


    劉名化隻得悻悻地離開,全然忘記了他第一步踏進這花廳的時候聽到的可全都是誇獎。但直到此刻,他還是不大相信節度使大人會逐一和那些小民們確認土地的多寡。


    這豈不就幾乎意味著要將縣裏的所有田地都重新丈量一遍?一開始丈田時縣裏就嫌麻煩,全都兜給了劉家,怎麽現在反而又有這精神頭,肯花功夫去丈田了呢?


    要將魚鱗冊交於各糧戶確認,劉名化也不是很擔心,無論是“隱田”還是“詭寄”,都是已經和戶主串通好了的,拿過去他們肯定認。


    唯有一樣,就是“飛灑”,將田地賦稅化整為零,分灑到其他農戶的田地上。核對魚鱗冊的時候,農戶能看見自家的田地多出來一塊,實際沒有這樣的規模。若是有農戶不肯認,要求與官府交涉,事情就會糟糕。


    劉名化一邊走,一邊飛快地回憶“飛灑”究竟用在那幾戶的田地上了,回到家就飛快地把這些戶名全部默寫出來,自己立即開始寫信,要求這幾戶自己留心,彈壓他們附近的農戶,理應是他們自己的事。


    劉名化把信匆匆寫完,封皮寫好,封上火漆,然後隨手遞給自家的小廝,讓馬上出城,將信遞到這幾戶手裏。


    劉家的小廝一算路程,曉得晚間一準回不來,忍不住心裏暗暗罵娘。


    偏巧小廝出門的時候,小廝的對門鄰居出來,問他要去幹嘛,小廝一說,立即被人嘲笑了,說:“現在誰家還自己跑去寄信啊?!”登時三言兩語,將郵政局的事一說。


    那小廝心裏一動,表麵上愁眉苦臉地說:“我們老爺說了,不準——必須得親自送!”


    但實際上,這小廝將地址最遠的兩處信件,偷偷送到了郵政局,托人遞了出去。其他幾家最近的他親自去了,天黑之前回來,就偷偷摸去了武元縣唯一一間窯子,在窯姐兒那裏混了半宿,到第二天天亮了才做出一副剛剛回來的樣子,回去交了差。


    劉名化對此也並不在意——畢竟“飛灑”的這幾處都需要那幾戶自己彈壓,若是爭不過他們周圍的這些平頭百姓,那還“飛灑”個啥呀!


    *


    第二日開始,武元縣就真的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魚鱗冊核對工作。縣衙的書吏,包括劉名化本人在內,全都派到了鄉裏。


    他們的工作變得極其複雜:一邊核對田地,一邊征收秋糧,一邊填寫地契。


    劉名化在武元縣下轄的武功鄉見到了此前專程到縣城拜望過他的胡老爺。這位胡老爺是個擁有大片大片隱田的鄉紳——他的田是早年間武元縣第一次丈田之後才開出來的,瞞著鄉裏,也從未去縣裏呈報過,後來遇到了劉家的錢糧高手劉士林,一眼就看出武功鄉的田有問題。


    因此胡老爺的田,就全都登記在了劉家手上的那本魚鱗冊裏,並且直接標記為“隱田”。


    這一次丈田,胡老爺沒有坐等,而是一收到消息就直接去了劉家擺放,承諾給劉家相當的好處,才換來他家的這些隱田依舊是“隱田”。此外,武元縣庫房裏那些即將要運到永安州去的“秋賦”裏,也有胡家幫忙墊付的一部分。


    見到劉名化,胡老爺與他心照不宣,隨即去了其他縣吏那裏直接確認了魚鱗冊的內容,並且領了地契。


    而劉名化則忙於和十幾戶農戶打起口頭官司——那十幾戶農戶都是因為臨近的一戶大糧戶“飛灑”的,每一戶的魚鱗冊上都多加了兩畝幾分的地。明明沒有這地,還要按這交糧賦,農戶們誰也不幹,把那大糧戶揪了出來,要他當麵說清楚,要麽就真的把這兩畝幾分的地交出來,馬上寫地契;要麽就修改魚鱗冊,按真實的來。


    劉名化默默搖頭,心想這些玩“飛灑”的大糧戶,明明自己已經提醒了,卻不知道在這些農戶身上下功夫,如今遇上這麻煩也活該。


    這武功鄉的魚鱗冊確認和新地契發放工作推行得十分艱難,劉名化在此耗了四個整天,好不容易每一家都肯畫押按手印兒了,縣裏下來的工作人員紛紛整理手中各項文書、新的魚鱗冊和地契的存檔,準備回去。


    誰知這時候有快馬過來,說是尋這鄉所有的裏長。


    劉名化有些預感,隱隱約約覺得事情不大對。當下做出決定,沒有隨其他同僚們一道離開,而是留在武功,聽縣裏對這秋賦與丈田的事,到底還有什麽安排。


    “縣尊大人說了,武功這裏各處田畝丈量與確認的都很順利,感謝各位的配合!”來傳訊的縣吏大聲說。


    劉名化卻越發覺得不對了,日常將“順利”“配合”這樣的詞句掛在嘴邊的,並不是縣令袁化,而是那個從天而降,突然就到他們縣橫插一手的平南節度使賈放。


    “但是,縣尊大人卻覺得武功本地,田地利用與開墾的比率卻不高,恐怕田地有所荒廢,因此特許本縣農戶,但凡找到無主的田地,可以直接占上,本縣馬上頒發佃契,無須代價,這田地就可以佃給你們種。”


    劉名化震驚了,他自己邁上了一步,問:“什麽?”


    “你說什麽?這怎麽可以,這是賈大人的主意嗎?他怎麽能……?”


    萬萬沒想到啊!——這人出手怎麽這麽狠,這麽不講理?明明看著是個很和藹可親的少年,相貌偏又那麽俊……可是他竟然,竟然——


    竟然下令,直接征用登記在所有魚鱗冊之外的所有“隱田”,並且交給同鄉的所有農戶去耕種?


    這是什麽道理?!


    縣裏來人一邊說,一邊將一副重新繪製的武功鄉魚鱗圖貼在了裏長家門邊的牆上。“喏,這就是武功鄉現在已經有主的所有土地。節度使賈大人已經說了,他會拿下這所有無主土地的產權,並且免費佃給本鄉的農戶耕種,無須佃銀,隻要每年繳一次糧賦……”


    聽到此刻,劉名化耳中嗡嗡直響:是賈放,真的是賈放……


    而且最狠的是,他沒有直接把土地交給其他農戶,而是先把這些土地掠在自己名下,然後再放手讓農戶們去種。


    縣吏似乎聽見了底下的議論,登時大聲說:“你們不信,你們難道沒有聽說過桃源寨嗎?那整個桃源寨都是賈大人的領地,一樣都免費佃給寨子裏的鄉民種了——人家是什麽身份,想要什麽土地要不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懂不懂?”


    “我說,我這圖都貼出來了,你們竟然還不趕緊去占地方?”快馬趕來的縣吏大聲說,“直接帶著界石去,先到先得,把地方占上了,再大家好好商量商量,這一夜的功夫,你們該能商量出個結果了吧?”


    “等明兒個早上,縣裏就來人給你們簽佃契!”


    來人一聲令下,好些農戶登時發一聲喊,連奔帶跑地回家,叫上家人子弟,點起火把,抄起家夥,抱著界石,就往胡家的隱田裏衝。


    誰也不是個傻子,除了早先那些“飛灑”的事被鬧出來之外,胡老爺家那麽多的隱田,誰不看著眼熱?再說了,不要佃銀,不要掏錢買地,這地自己就能種——那還等什麽?


    現在既然上頭發話了讓他們去占,這些農戶難道有便宜不占是王八嗎?


    *


    眼看著同鄉的農戶們趁著夜色,帶著人,扛著農具,牽著狗,就往自己家的隱田裏衝過去了,胡老爺抖著胡子快要哭出來了。他連忙來找劉名化:“劉大爺,劉大爺,您給說句話,給說句話……”


    劉名化還有什麽能說的?


    此時此刻,他不斷磨著後槽牙,不停地說:“好你個賈放,好你個賈放……”


    他劉家機關算盡,以為自家占了武元縣的大便宜,結果給賈放陰了這麽一刀。


    他們此前做的一切,此刻證明,全是白搭。付出的人力和精力全都打了水漂,收的那些好處少不得要與人一一地都退回去。


    這叫什麽?這叫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叫為他人作嫁衣裳,為他賈放,辛辛苦苦地做了嫁衣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基建高手在紅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靜的九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靜的九喬並收藏基建高手在紅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