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省身本人出身世家,少年時亦是一等一的才學,雖然後來被向奉壹蓋過一頭去,但他身為太子太傅,教導幾個皇子,又領著禮部,主持多年的科考,學識之淵博,朝中從未有任何一人敢於質疑。
可是這人從來沒有長時間出京外放過,因此也從來不知道各地方的情形。因此,麵前的白卷讓他大開眼界。
老太傅吹胡子瞪眼睛地看了下去,將一疊試卷翻完,才愕然問袁化:“袁大人——”
袁化衝老太傅道:“夏大人,下官在此為官,這些情形多少知道些,但是從來不知道竟如此嚴重……下官與太傅此刻是同樣的驚訝。”
他這麽一說,夏省身心裏登時好受了一點,但再想想又覺得一點兒也好受不起來。他可從來沒有想過,國家取士,每年隻取兩百餘人,派到各個地方上,便都是像袁化這樣的地方大員。
然而再往下,在縣衙之中辦差與執法的人物,竟然還有這麽一群目不識丁的?
那麽,那些百姓是不是更是如此,要在地方上倡導推行聖人教化,是不是更加困難?
夏省身登時有點兒心煩意亂——他好像也不能否認此前袁化說過的話:如果能認得這些常用字,讀懂那些聖人的道理來至少能更容易一點。
兩人正站在堂中討論,忽然縣衙外頭走來一個人,見到袁化便大聲招呼:“袁大人,好久不見,想死學生啦!”
袁化登時啐了一口:“見麵就這麽死啊活啊的!”
這個年輕人,自然是昔日武元縣衙的活寶,見誰都自來熟的桂遐學桂書辦。此刻他見到袁化,嬉皮笑臉地請他幫忙介紹夏省身。一聽說了對方的來頭,桂遐學登時肅然起敬,向老大人行禮,卻又繼續笑嘻嘻地起身,問夏省身的身體可曾安好了。
“賈大人關懷夏大人的健康,曾托付學生問候來著。”桂遐學歎道,“可算是見到了。”
夏省身這時聽了賈放托人傳達的問候,不免有些悵惘,也有一些疑惑,心想這少年也真是出奇,明明之前衣不解帶夜不合眼地悉心照料了,偏偏自己好起來,對方卻辟易遠避,似乎根本就不需要自己的感謝。
不過想想人家的身份其實是個皇子,為啥還需要自己一個臣子的感謝。這真是……唉!
“另外,袁大人,您真的給縣衙上上下下都考那文憑考試啦?”桂遐學歡然拍手道,“你上次向賈大人要那試題,賈大人就猜到了。”
袁化:……
這真是,什麽都逃不過賈放那雙法眼。
“不過,賈大人托我問問您,這些交白卷的,”桂遐學伸手指著試卷最上麵一張摁著手印兒的白卷,“您是不是打算辭退了。”
袁化其實正為了此事而舉棋不定。他願意是想要把那些目不識丁的家夥全都開掉的,但問題是,這些吏員與衙役,都是在此地定居數代的當地人,擁有錯綜複雜的宗族關係,有些家族的勢力是他袁化一介縣太爺也不願開罪的。
再者,如果貿貿然開掉了,這麽多事誰來做。
但是,考試都考過了,如果還不把這些交白卷的家夥開掉,他這個縣尊的麵子又往哪兒擱?
於是袁化“嗯”了一聲,偏又沒有什麽底氣,聲音幹癟癟的,連夏省身在旁聽見了,都皺起了眉頭。
“賈大人的意思是,您不妨設置一個時限,比如兩個月內,能夠通過這‘文憑’考試,就可以留任。”桂遐學詭笑著,把賈放提出的法子說了出來。
袁化一聽,突然一拍腿,道:“這個法子好。”
從他的立場上而言,畢竟用這些吏員和衙役乃是本縣一直承襲的慣例,他隻考了一次試就現在就開掉那些不識字的衙役定然得罪人——旁人完全可以說他,以前縣太爺也這麽著用人,從來沒說過什麽。
但是如果寬限一個日期,到時候還沒有進益,那自然可以任由他處置。
桂遐學似乎知道自己的上司一定會喜歡這個主意,登時笑道:“我就說嘛,往後那縣塾指定要熱鬧起來了。大人完全可以辦個考前補習班什麽的,然後再收點兒費用,許是這一回下來,縣塾那排舊房子就能修一修了。”
桂遐學這麽一說,袁化才想起早先賈放問他武元縣塾的事——說不定那是賈放已經預料到他會給自己的縣吏考試,並且要“清洗”那些不合格的人了。
誰知桂遐學繼續說:“我知道大人還在煩惱什麽。”
袁化:又來了!
“如果兩個月之後,這些人還是無法通過考試,大人不妨網開一麵,命他們薦一名同宗、同姓,能夠通過文憑考試的,一樣可以錄入衙中。”桂遐學建議。
袁化愣在原地,半晌才“哦”了一聲——他剛開始沒反應過來:原本以為賈放是想把他縣衙裏依靠裙帶上位,通過背後的宗族勢力擠進來混上一個位置的胥吏用此借口都趕出去,誰知賈放依舊允許那些宗族換一枚棋子,重新把人塞回縣衙來,前提必須是有才能的棋子。
袁化愣怔了一會兒才大概想明白賈放的意思:網開一麵,不至於引起縣裏宗族大戶的大規模反彈。那些在縣裏差事幹得久了的老人突然被換出去,換上從未接觸過縣務的新手,這中間交接的時間也足夠他這個縣尊全麵接盤,控製縣務了。
誰知桂遐學的建議還沒完,這家夥笑了笑又說:“大人說了,兩個月之後,他可以把文憑考試的算術卷也借給您。”
兩個月之後,將會是,語文和數學,一起考。
真正想要借縣衙這碗飯糊口的,就必須削尖了腦袋,奮力苦學。才可能在兩個月之後,拿到和桃源寨一樣的文憑。
而那些隻是靠著家族蔭庇到衙門混碗飯,甚至專門為了家族利益而被塞進來的,萬萬沒希望通過下一次考試。
袁化全都想明白之後,又看了一眼桂遐學,似乎在問:你說完了嗎?
桂遐學笑嘻嘻地道:“最後還有一句,到時若是員額有空缺,您盡可以從縣裏百姓中挑人再考一次,通過的錄取成為縣吏。此後縣吏名額一旦有空缺,縣尊大人隻要辦補習班,考文憑考試就行了。”
到此,桂遐學才把賈放的全部意思傳達給袁化——他就是要袁化在武元縣內開新風氣,所有的縣吏與衙役,達到一定的文化標準才能上崗,借此機會為縣衙小規模地換血,清出一批不合格的,並削弱當地宗族對縣衙吏治的影響。
桂遐學說完,突然轉向夏省身,向這位老大人鄭重行了一禮,道:“夏大人,賈大人還有一句話托學生轉告給夏大人。他說學習是一個終身的過程。聖人的道理不是一時學盡了就可以拋在腦後的。”
“但是也隻有掌握了那一千個常用字,才掌握了文字這個工具,人才能通過這個工具不斷自我學習。”
這話發人深省,夏省身和袁化一時都聽住了。
“賈大人還說,自從倉頡造字,上天將這個工具賜給人類,如果不是人人都能掌握,便是不公平的。”
“同樣還有數算之類的學識,如果無法學得前人已經研究出的成果,下一代便無法站在前人的肩上,繼續向上攀登。”
“這就是為什麽他要推行——義務教育。”
桂遐學的“一句話”竟然說了這麽久,但是將“義務教育”這個概念拋出去之後,他就不再解釋,拱手向兩位告辭,然後轉身往外走。
夏省身與袁化兩人卻都震住了待在原地,這兩位,一個領著禮部,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另一個混跡官場,從一個縣衙轉到另一個縣衙,這基層教育的弊端兩人不能說十分清楚,但都有所耳聞。
對於他們二人而言,最振聾發聵的,自然是那一句,倉頡造字乃是上天所賜,如果不是人人都能用,便是不公平。
可眼下的實情豈止是不公平?讀書識字是極少部分的人才擁有的權力,他們把這種權力壟斷在手中,以此來保證因此而來的利益能夠一代一代,穩健地傳承下去。無論是夏省身,還是袁化,他們都是這種傳承的受益者——隻不過夏省身生來便享有這種權力,而袁化是因為他那位偉大的母親,在了解了這權力的真相之後,以一生勞作為代價,為兒子交換來的權力。
現在看來,這種不公與失衡,在武元縣這樣遠離京師的南方鄉村裏,已經達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在縣衙中處理縣務的縣吏與衙役,竟然還有幾個人是完全不識字的。
從夏省身的角度來說,他如何指望聖人教化能夠阻止這些小吏們魚肉鄉裏;從袁化的角度而言,他又如何知道這些人不是在他的衙門裏憑空混口飯吃,啥事不幹?
夏省身到此刻,方覺皇帝陛下殿試的第二道試題十分切中要害。原本他一直想著科舉製度發展了千年,還有什麽值得改的,卻從沒想到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小縣城裏,看到的景象能顛覆他此前的認知。
袁化心裏也有數,他在武元縣邁出這一步之後,就相當於馬上把自己綁在了賈放這駕馬車上。一旦將縣內的鄉紳大族惹惱,他就沒有退路了,一定要抱著賈放的腿,借賈放之力在武元縣站穩腳跟,培植起自己的勢力。
桂遐學走了很久,夏省身才與袁化對視一眼,兩人同時開始苦笑。袁化道:“為何這賈大人如此年輕,卻有如此眼界與魄力?”
夏省身也幽幽歎道:“這便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剛說到這兒,他突然想起來向奉壹,然後又想起了京中的傳言,賈放其實是向奉壹的外孫,臉色頓時一變。
這位老大人想起這茬兒之後,立即又想起來了賈放在推行的,可能也是向奉壹理論的一部分,登時鬱悶不已,隻胡亂朝縣尊拱了拱手,低著頭趕緊回他的文廟裏去了。
*
武元縣中最大的宗族劉氏,今天聽說了縣衙裏發生的事之後,立即召集了家中的族老議事。
議事開始,便是由縣衙中的書辦劉名化向諸人介紹了今天所有縣吏與衙役參加“文憑”考試的全過程,以及縣尊大人之後的打算。
“族中幾個兒郎,文員應當全部都能考出這‘文憑’,畢竟隻是考常用字而已。但是衙役那裏估計都過不去了。”劉名化總結了族中子弟的情形。
縣衙的衙役,原本是“役”,乃是官府僉派老百姓來應役,完成縣衙之中的一應日常雜事,比如馬夫、門子、傘夫、吹手之類。但是在武元縣,這些應役之人但凡能撈到油水的,漸漸也被大族所把持,這些衙役的崗位,便也漸漸固定下來。
族長劉士翰便皺眉道:“這是什麽道理?什麽時候衙役也要識字了?”
“怕是因為本縣新來了學政。聽說那位學政是極有來頭的大官。”與劉士翰同輩的族老劉士昭便道。
夏省身老爺子如果聽說鄉裏把賈放的那些影響都“歸功於”自己身上,估計會氣傻。
“縣裏還說了,給兩個月時間補習,如果再考出來,就還和原先一樣當差。但是兩個月之後,不僅要考識字,還會考數算。”
劉家幾個族老登時都傻眼:要衙役識字也就算了,怎麽也要他們會算術?
“如果咱們的人兩個月依舊考不過,還有最後一條路,就是可以舉薦族裏同姓之人去考,如果能考過,就能補原先那人的位置,如果再考不出,這個名額,可就讓給外頭人了。”
聽到這裏,幾個族老齊齊籲了一口氣,道:“這便好。”
劉士翰也說:“傳話下去,讓他們都掂一掂自己的分量。考得過的,便拚了命也要把這一場考過去。覺得完全沒指望的,便趁早說,族裏各家趕緊推舉那些聰明靈秀的後生頂上。”
劉名化皺眉,對麵前幾個族老說:“族裏那些識文斷字的,上了好幾年學的。各位族叔不都打算安排去科考嗎?除去這些,就隻剩幾個旁支的,或是與本族不怎麽往來的。”
但凡大族,都有幾門族中不怎麽愛搭理的窮親戚,但是窮親戚裏也未必就沒有聰明識字的。
劉士翰想了想,隻得道:“好言好語地去說說看,能說通最好。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
“還有,縣裏說了,會辦補習班,專門幫忙準備那勞什子的‘文憑’考試,就是束脩貴些,二兩銀子一個人,不包過。”
幾個族老聽說兩個月不到的“補習”,竟然就要二兩銀子兩千文,紛紛大聲指責說這是縣尊搶錢。
但問題是,他們劉家,還不得不乖乖地把那錢和人都送到補習班裏去。
縣尊給他們留了後路,若是他們還不乖乖地隨著走,那便真是不識好歹了。
“無論如何,先緊著原來就在縣裏的那幾個小子去學,就算是不肯學也押著他們去學。此外再預備幾個旁支子弟,聰明些的,也送去考文憑,考出來有備無患。”
劉家族裏定下了這項決議之後,劉名化先行告辭,去處理這些人的安排。幾個族老卻都留下了。族長劉士翰扭頭望望自己的親弟弟劉士林,後者是個縣衙裏的老江湖,二十年前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刀筆吏,連來本地的縣官都要讓他三分。
劉士林這時才開口:“兩個月之後就要收今年的秋賦了吧?”
劉士翰聞言,臉色一變:“難道縣尊大人現在突然革新吏治,要縣吏和差役全都考那什麽勞什子的‘文憑’,是為了今年的秋賦?”
秋賦乃是武元縣一年一次的糧賦,秋天征收,因此被人叫做“秋賦”。征收秋賦乃是各縣頭一等大事,其中貓膩油水亦多,縣吏與衙役在這些貓膩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劉士林點點頭,拖長聲音道:“想必如此。”
劉家幾個族老,聞言一起都沉默了。
可是這人從來沒有長時間出京外放過,因此也從來不知道各地方的情形。因此,麵前的白卷讓他大開眼界。
老太傅吹胡子瞪眼睛地看了下去,將一疊試卷翻完,才愕然問袁化:“袁大人——”
袁化衝老太傅道:“夏大人,下官在此為官,這些情形多少知道些,但是從來不知道竟如此嚴重……下官與太傅此刻是同樣的驚訝。”
他這麽一說,夏省身心裏登時好受了一點,但再想想又覺得一點兒也好受不起來。他可從來沒有想過,國家取士,每年隻取兩百餘人,派到各個地方上,便都是像袁化這樣的地方大員。
然而再往下,在縣衙之中辦差與執法的人物,竟然還有這麽一群目不識丁的?
那麽,那些百姓是不是更是如此,要在地方上倡導推行聖人教化,是不是更加困難?
夏省身登時有點兒心煩意亂——他好像也不能否認此前袁化說過的話:如果能認得這些常用字,讀懂那些聖人的道理來至少能更容易一點。
兩人正站在堂中討論,忽然縣衙外頭走來一個人,見到袁化便大聲招呼:“袁大人,好久不見,想死學生啦!”
袁化登時啐了一口:“見麵就這麽死啊活啊的!”
這個年輕人,自然是昔日武元縣衙的活寶,見誰都自來熟的桂遐學桂書辦。此刻他見到袁化,嬉皮笑臉地請他幫忙介紹夏省身。一聽說了對方的來頭,桂遐學登時肅然起敬,向老大人行禮,卻又繼續笑嘻嘻地起身,問夏省身的身體可曾安好了。
“賈大人關懷夏大人的健康,曾托付學生問候來著。”桂遐學歎道,“可算是見到了。”
夏省身這時聽了賈放托人傳達的問候,不免有些悵惘,也有一些疑惑,心想這少年也真是出奇,明明之前衣不解帶夜不合眼地悉心照料了,偏偏自己好起來,對方卻辟易遠避,似乎根本就不需要自己的感謝。
不過想想人家的身份其實是個皇子,為啥還需要自己一個臣子的感謝。這真是……唉!
“另外,袁大人,您真的給縣衙上上下下都考那文憑考試啦?”桂遐學歡然拍手道,“你上次向賈大人要那試題,賈大人就猜到了。”
袁化:……
這真是,什麽都逃不過賈放那雙法眼。
“不過,賈大人托我問問您,這些交白卷的,”桂遐學伸手指著試卷最上麵一張摁著手印兒的白卷,“您是不是打算辭退了。”
袁化其實正為了此事而舉棋不定。他願意是想要把那些目不識丁的家夥全都開掉的,但問題是,這些吏員與衙役,都是在此地定居數代的當地人,擁有錯綜複雜的宗族關係,有些家族的勢力是他袁化一介縣太爺也不願開罪的。
再者,如果貿貿然開掉了,這麽多事誰來做。
但是,考試都考過了,如果還不把這些交白卷的家夥開掉,他這個縣尊的麵子又往哪兒擱?
於是袁化“嗯”了一聲,偏又沒有什麽底氣,聲音幹癟癟的,連夏省身在旁聽見了,都皺起了眉頭。
“賈大人的意思是,您不妨設置一個時限,比如兩個月內,能夠通過這‘文憑’考試,就可以留任。”桂遐學詭笑著,把賈放提出的法子說了出來。
袁化一聽,突然一拍腿,道:“這個法子好。”
從他的立場上而言,畢竟用這些吏員和衙役乃是本縣一直承襲的慣例,他隻考了一次試就現在就開掉那些不識字的衙役定然得罪人——旁人完全可以說他,以前縣太爺也這麽著用人,從來沒說過什麽。
但是如果寬限一個日期,到時候還沒有進益,那自然可以任由他處置。
桂遐學似乎知道自己的上司一定會喜歡這個主意,登時笑道:“我就說嘛,往後那縣塾指定要熱鬧起來了。大人完全可以辦個考前補習班什麽的,然後再收點兒費用,許是這一回下來,縣塾那排舊房子就能修一修了。”
桂遐學這麽一說,袁化才想起早先賈放問他武元縣塾的事——說不定那是賈放已經預料到他會給自己的縣吏考試,並且要“清洗”那些不合格的人了。
誰知桂遐學繼續說:“我知道大人還在煩惱什麽。”
袁化:又來了!
“如果兩個月之後,這些人還是無法通過考試,大人不妨網開一麵,命他們薦一名同宗、同姓,能夠通過文憑考試的,一樣可以錄入衙中。”桂遐學建議。
袁化愣在原地,半晌才“哦”了一聲——他剛開始沒反應過來:原本以為賈放是想把他縣衙裏依靠裙帶上位,通過背後的宗族勢力擠進來混上一個位置的胥吏用此借口都趕出去,誰知賈放依舊允許那些宗族換一枚棋子,重新把人塞回縣衙來,前提必須是有才能的棋子。
袁化愣怔了一會兒才大概想明白賈放的意思:網開一麵,不至於引起縣裏宗族大戶的大規模反彈。那些在縣裏差事幹得久了的老人突然被換出去,換上從未接觸過縣務的新手,這中間交接的時間也足夠他這個縣尊全麵接盤,控製縣務了。
誰知桂遐學的建議還沒完,這家夥笑了笑又說:“大人說了,兩個月之後,他可以把文憑考試的算術卷也借給您。”
兩個月之後,將會是,語文和數學,一起考。
真正想要借縣衙這碗飯糊口的,就必須削尖了腦袋,奮力苦學。才可能在兩個月之後,拿到和桃源寨一樣的文憑。
而那些隻是靠著家族蔭庇到衙門混碗飯,甚至專門為了家族利益而被塞進來的,萬萬沒希望通過下一次考試。
袁化全都想明白之後,又看了一眼桂遐學,似乎在問:你說完了嗎?
桂遐學笑嘻嘻地道:“最後還有一句,到時若是員額有空缺,您盡可以從縣裏百姓中挑人再考一次,通過的錄取成為縣吏。此後縣吏名額一旦有空缺,縣尊大人隻要辦補習班,考文憑考試就行了。”
到此,桂遐學才把賈放的全部意思傳達給袁化——他就是要袁化在武元縣內開新風氣,所有的縣吏與衙役,達到一定的文化標準才能上崗,借此機會為縣衙小規模地換血,清出一批不合格的,並削弱當地宗族對縣衙吏治的影響。
桂遐學說完,突然轉向夏省身,向這位老大人鄭重行了一禮,道:“夏大人,賈大人還有一句話托學生轉告給夏大人。他說學習是一個終身的過程。聖人的道理不是一時學盡了就可以拋在腦後的。”
“但是也隻有掌握了那一千個常用字,才掌握了文字這個工具,人才能通過這個工具不斷自我學習。”
這話發人深省,夏省身和袁化一時都聽住了。
“賈大人還說,自從倉頡造字,上天將這個工具賜給人類,如果不是人人都能掌握,便是不公平的。”
“同樣還有數算之類的學識,如果無法學得前人已經研究出的成果,下一代便無法站在前人的肩上,繼續向上攀登。”
“這就是為什麽他要推行——義務教育。”
桂遐學的“一句話”竟然說了這麽久,但是將“義務教育”這個概念拋出去之後,他就不再解釋,拱手向兩位告辭,然後轉身往外走。
夏省身與袁化兩人卻都震住了待在原地,這兩位,一個領著禮部,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另一個混跡官場,從一個縣衙轉到另一個縣衙,這基層教育的弊端兩人不能說十分清楚,但都有所耳聞。
對於他們二人而言,最振聾發聵的,自然是那一句,倉頡造字乃是上天所賜,如果不是人人都能用,便是不公平。
可眼下的實情豈止是不公平?讀書識字是極少部分的人才擁有的權力,他們把這種權力壟斷在手中,以此來保證因此而來的利益能夠一代一代,穩健地傳承下去。無論是夏省身,還是袁化,他們都是這種傳承的受益者——隻不過夏省身生來便享有這種權力,而袁化是因為他那位偉大的母親,在了解了這權力的真相之後,以一生勞作為代價,為兒子交換來的權力。
現在看來,這種不公與失衡,在武元縣這樣遠離京師的南方鄉村裏,已經達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在縣衙中處理縣務的縣吏與衙役,竟然還有幾個人是完全不識字的。
從夏省身的角度來說,他如何指望聖人教化能夠阻止這些小吏們魚肉鄉裏;從袁化的角度而言,他又如何知道這些人不是在他的衙門裏憑空混口飯吃,啥事不幹?
夏省身到此刻,方覺皇帝陛下殿試的第二道試題十分切中要害。原本他一直想著科舉製度發展了千年,還有什麽值得改的,卻從沒想到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小縣城裏,看到的景象能顛覆他此前的認知。
袁化心裏也有數,他在武元縣邁出這一步之後,就相當於馬上把自己綁在了賈放這駕馬車上。一旦將縣內的鄉紳大族惹惱,他就沒有退路了,一定要抱著賈放的腿,借賈放之力在武元縣站穩腳跟,培植起自己的勢力。
桂遐學走了很久,夏省身才與袁化對視一眼,兩人同時開始苦笑。袁化道:“為何這賈大人如此年輕,卻有如此眼界與魄力?”
夏省身也幽幽歎道:“這便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剛說到這兒,他突然想起來向奉壹,然後又想起了京中的傳言,賈放其實是向奉壹的外孫,臉色頓時一變。
這位老大人想起這茬兒之後,立即又想起來了賈放在推行的,可能也是向奉壹理論的一部分,登時鬱悶不已,隻胡亂朝縣尊拱了拱手,低著頭趕緊回他的文廟裏去了。
*
武元縣中最大的宗族劉氏,今天聽說了縣衙裏發生的事之後,立即召集了家中的族老議事。
議事開始,便是由縣衙中的書辦劉名化向諸人介紹了今天所有縣吏與衙役參加“文憑”考試的全過程,以及縣尊大人之後的打算。
“族中幾個兒郎,文員應當全部都能考出這‘文憑’,畢竟隻是考常用字而已。但是衙役那裏估計都過不去了。”劉名化總結了族中子弟的情形。
縣衙的衙役,原本是“役”,乃是官府僉派老百姓來應役,完成縣衙之中的一應日常雜事,比如馬夫、門子、傘夫、吹手之類。但是在武元縣,這些應役之人但凡能撈到油水的,漸漸也被大族所把持,這些衙役的崗位,便也漸漸固定下來。
族長劉士翰便皺眉道:“這是什麽道理?什麽時候衙役也要識字了?”
“怕是因為本縣新來了學政。聽說那位學政是極有來頭的大官。”與劉士翰同輩的族老劉士昭便道。
夏省身老爺子如果聽說鄉裏把賈放的那些影響都“歸功於”自己身上,估計會氣傻。
“縣裏還說了,給兩個月時間補習,如果再考出來,就還和原先一樣當差。但是兩個月之後,不僅要考識字,還會考數算。”
劉家幾個族老登時都傻眼:要衙役識字也就算了,怎麽也要他們會算術?
“如果咱們的人兩個月依舊考不過,還有最後一條路,就是可以舉薦族裏同姓之人去考,如果能考過,就能補原先那人的位置,如果再考不出,這個名額,可就讓給外頭人了。”
聽到這裏,幾個族老齊齊籲了一口氣,道:“這便好。”
劉士翰也說:“傳話下去,讓他們都掂一掂自己的分量。考得過的,便拚了命也要把這一場考過去。覺得完全沒指望的,便趁早說,族裏各家趕緊推舉那些聰明靈秀的後生頂上。”
劉名化皺眉,對麵前幾個族老說:“族裏那些識文斷字的,上了好幾年學的。各位族叔不都打算安排去科考嗎?除去這些,就隻剩幾個旁支的,或是與本族不怎麽往來的。”
但凡大族,都有幾門族中不怎麽愛搭理的窮親戚,但是窮親戚裏也未必就沒有聰明識字的。
劉士翰想了想,隻得道:“好言好語地去說說看,能說通最好。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
“還有,縣裏說了,會辦補習班,專門幫忙準備那勞什子的‘文憑’考試,就是束脩貴些,二兩銀子一個人,不包過。”
幾個族老聽說兩個月不到的“補習”,竟然就要二兩銀子兩千文,紛紛大聲指責說這是縣尊搶錢。
但問題是,他們劉家,還不得不乖乖地把那錢和人都送到補習班裏去。
縣尊給他們留了後路,若是他們還不乖乖地隨著走,那便真是不識好歹了。
“無論如何,先緊著原來就在縣裏的那幾個小子去學,就算是不肯學也押著他們去學。此外再預備幾個旁支子弟,聰明些的,也送去考文憑,考出來有備無患。”
劉家族裏定下了這項決議之後,劉名化先行告辭,去處理這些人的安排。幾個族老卻都留下了。族長劉士翰扭頭望望自己的親弟弟劉士林,後者是個縣衙裏的老江湖,二十年前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刀筆吏,連來本地的縣官都要讓他三分。
劉士林這時才開口:“兩個月之後就要收今年的秋賦了吧?”
劉士翰聞言,臉色一變:“難道縣尊大人現在突然革新吏治,要縣吏和差役全都考那什麽勞什子的‘文憑’,是為了今年的秋賦?”
秋賦乃是武元縣一年一次的糧賦,秋天征收,因此被人叫做“秋賦”。征收秋賦乃是各縣頭一等大事,其中貓膩油水亦多,縣吏與衙役在這些貓膩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劉士林點點頭,拖長聲音道:“想必如此。”
劉家幾個族老,聞言一起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