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放自然不是按照“都選c”的標準選了嘉蔭堂。他的主要出發點是猜測這嘉蔭堂是公共行政管理部門所在的建築,而他的桃源寨,新成立的各個部門,辦公室總不能一直這麽在簡易活動房裏將就著。
除此之外的其他幾個選項:怡紅院他聽見就頭大,娛樂業可還行,如果真是風俗業那他就真的要抓狂了;櫳翠庵麽,他作為一個曾經的唯物主義者,對於求神拜佛這種事不是特別感興趣,如果真要拜,他不如拜拜這幅卷軸好了。
最後一個選項秋爽齋,他也對此毫無概念,隻知道那是原書中賈探春的住處,院裏另有一座曉翠堂,空曠敞亮,賈母曾經在那裏擺過宴席。
因此嘉蔭堂成了賈放最靠譜的選擇。
但是賈放話音剛落,卷軸立即有了反應:原本在留白處的最後一項選項“d,秋爽齋”不見了,出現了“嘉蔭堂蜂腰橋滴翠亭”九個字。而卷軸上的圖樣也換成了早先c選項出現時的那座官樣建築的樣貌,連帶那一橋一亭,水墨畫著,格外清晰。
賈放:哇哦……嘉蔭堂在紅樓原書裏幾乎沒有姓名,但這附贈的一橋一亭,都是名場麵的發生地,“蜂腰橋設言傳心事”“滴翠亭楊妃戲彩蝶”1,都比嘉蔭堂有名。
他搓搓手,回頭望望雙文,隻見後者依舊如在雲裏霧裏——剛才那出四選一,以及abcd這四個拉丁字母,著實把這位姑娘給整暈了。
賈放至此隻單刀直入地把卷軸交給雙文,說:“這三處的效果圖,都交給你了,絕沒問題的。”
雙文這才醒悟,問:“三爺,剛才那奇形怪狀的,都是什麽?”
賈放便解釋:“是洋人的文字。我剛巧見過一些。”
雙文點了點頭,道:“怪道我覺得好像見過的。和那些洋人傳教士寫出來的文字有點像。”
“你見過洋人傳教士?”賈放好奇地問。
雙文點頭:“我見過的,教坊司原來在牛羊市附近,那裏有洋人建了一座小禮拜堂。司裏有姐妹請洋人過來做禱告,我就去看了一眼他的禱告書——那裏麵畫的畫都很特別。”
賈放點頭,心想不愧是雙文,無論看什麽,第一個注意到的都是畫法。於是他鼓勵雙文:“那就是用透視畫法畫出來的,你可以嚐試一下,一定能畫得比他們更好。”
雙文登時笑了,點頭道:“三爺放心,在和洋人比賽畫畫之前,這嘉蔭堂的效果圖,我會盡快趕出來的。”
*
桃源寨這邊,很快聽說了要建“辦公樓”的消息。寨子裏的人都很高興:水泥廠從老板到股東都很開心,水泥和磚瓦又有銷路了;有一把力氣,慣於建房的工人們也相當滿意,原本他們都以為寨子裏的房子修得差不多了,誰想到又來了大工程。
然而最高興的莫過於各個辦公室的職員,他們奔走相告:“各位,各位,桃源寨要修衙門了!”
賈放:……
他暗暗地想:還是等建出來大家再高興吧!
他設計中的桃源寨辦公大樓,自然不是大觀園中那座莊嚴偉麗大氣的古典中式建築。這座辦公大樓主要采用吊腳樓的式樣,依山而建,建在桃源村與新餘諸村之間,方便各處的居民往來。
辦公大樓之所以采用吊腳樓式樣,主要是賈放看中了吊腳樓是同時具備開放和私密的建築空間。
他以前借用桃源村陶村長家做辦公室的時候,就覺得很方便,坐在二樓接待來見他的各色人等,和村長鄉民們開會,都是坦坦蕩蕩不避於人,這一定程度上也是他剛來桃源寨時,在極短時間之內就得到全部民心的原因之一——凡事無不可對人言。
因此他希望在這桃源寨中,其他辦公人員也和他有一樣的處事方式,能夠公開、敞亮地處理與鄉民有關的一切事物,也本著公平地態度為所有鄉民服務。因此這吊腳樓的二樓,就像大多數桃源村土著的吊腳樓一樣,設計成敞開式的幹欄式結構,安裝懸空走廊和曲欄靠椅。鄉民們站在辦公樓外,樓上有哪些辦公人員,在和什麽人說話,哪些人正坐在一起開會,全都一覽無遺。
但賈放也考慮到,很多時候辦公人員也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獨自思考問題,因此這吊腳樓的第三層就設計為一個個獨立的小辦公室,裏麵隻有一張桌子,最多兩張座椅,供辦公人員使用。
至於吊腳樓的一樓,那完全是一片空曠的草坪。在這裏辦公人員可以偶爾下來活動活動,跑跑步打打拳,做做八段錦什麽的,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努力保持身體健康。
此外,這座辦公大樓設計的另一項要點,就是這座辦公樓是綿延不斷、沿著山坡修建出長長的一段,而不像中原庭院那樣,每座房屋各有主次。
這樣各辦公室之間就再也分不出個尊卑高下了,大家都是平齊著待在同一層,不存在尋常官署那樣,誰待在正房、誰待在廂房、誰擁有陽麵、誰擠在背陰裏……所有的部門,所有的辦公人員,大家都是一樣的,談不上誰最受寵,也談不上誰最委屈。總之這一碗水是端平了——這也是必須事先考慮到的,畢竟人多了容易生出小摩擦。
除此之外,賈放還發了話,說是等這辦公大樓修好了各部門入駐之後,但凡還有空位,歡迎鄉民們使用,可以租用二樓的會議區或者是三樓的小會議室,尋常企業要開個會什麽的,直接過來向樓層管理員報備一下就行。
桃源寨這邊開建“辦公大樓”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武元縣。
武元縣縣令袁化那裏,問清楚了“辦公大樓”的規製與形式,便又忍不住搓手,心想:這桃源寨都為那些公門眾人蓋樓了。而去過一次桃源寨的縣令袁化,深知賈放想在武元縣見到什麽樣的改變,他搓了半天的手,終於叫人將李師爺叫來。
“有為,本官今天叫你來,是要問一下本縣吏員的事。”自從袁化參觀過桃源寨之後,越看本縣的衙役,就越覺得不順眼。
“本縣……究竟有多少吏員和衙役是識字的?”
袁縣令問了李師爺,李師爺搖搖頭,表示他也不知道。
“為啥連這個都不知道?本官上任的時候不是讓你挨個兒都問過一次嗎?”
李師爺歎了一口氣道:“大人,這要看您想聽真話,還是隻想要明麵兒上的答話?”
袁化的口氣立即有點兒硬:“……本官隻想知道為什麽。”
李師爺急道:“大人,你剛上任那時統計胥吏的履曆,你認為那些履曆會是真的?”
袁化登時無語。他當初上任時,見過底下幾個要緊的吏員,見一個個都能說會道的,但是還真的不知道他們的底細。他隻知道,這些個吏員多半出自武元縣裏的幾個大家族,這些家族相互之間,聯絡有親,縣衙裏、商路上,多半由這幾家把持。他這個縣太爺更多的時候就像是一個吉祥物。
比如桂遐學這麽個年輕人,就是當地一個大族桂家給強塞到縣衙裏來的,說是極有才學。袁化帶著他兩年,承認小家夥確實是有才學,隻不過人也不想在這縣衙裏幹就是了。
袁化不是個初出茅廬、初混官場的新人,他已經任過好幾處的縣令了,當然知道各地都是這樣。縣官一任隻有區區幾年,不比那些胥吏,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把持當地的商政兩界甚至有幾代人之多。縣官日常諸事都要儀仗這些人去執行,對這些下屬豈不是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此刻袁化背著手,在堂上來回踱了幾步,轉頭對李師爺說:“再去問一次。”
師爺李有為登時大驚,他隨袁化去桃源寨看過,自然猜得出縣尊大人現在心裏在想什麽。
可問題是,為什麽,為什麽是他武元縣?
節度使大人在自己的封地上搞什麽勞什子的新政,為啥武元縣也想要照搬?要知道——武元可不比桃源寨,武元縣是一個算上四方轄地,總共有將近十萬百姓的大地方啊!
所有要前往各處鄉鎮去征收賦稅、維持治安、宣讀告示、甚至捉拿逃犯……這一係列大小事,全都要靠這些吏員與衙役去做,總不能讓他李師爺去吧。
“如果再問一次,他們還全都聲稱自己識文斷字,那麽兩天之後,舉辦考試,讓一個個現原形。”袁化丟下這一句,便回內堂去了,留下慌了手腳的李師爺。
袁化自從桃源寨回來的路上,就將這些事想了一路。他確實是被在桃源寨看到的景象所感動了,可是感動不能當飯吃,他很清楚武元與桃源,區別在哪裏。
桃源寨在賈放和鄉民們之間,少了鄉紳這麽個階層。
他袁化上次去桃源寨慶賀青坊橋的落成,一去就傻乎乎地問:功德碑在哪裏,這橋為啥不叫“濟民橋”,這是因為他習慣了鄉紳這階層的存在,鄉裏的一切事務,對他們說就行,根本不必理會那些草民。
而武元的鄉紳們也習慣了,自己的地盤上怎麽折騰都可以,把縣尊大人伺候好了就行。甭管多大的事,趁醉給縣尊大人的後院塞一房小妾。如果一房小妾還不行,那就送兩房。
袁化對這種鄉裏的現狀已經都習慣了。
但是在桃源寨,袁化有幸直接麵對那些最質樸的鄉民們,親眼目睹他們的勤勞與創造力,看見他們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造就的改變。
袁化被深深地打動了?——並不!
這位縣尊大人心裏非常清楚,賈放這麽年輕,就被皇帝陛下奉了那麽高的官銜,直接放到這邊封地上來,不可能沒有野心,必然想要做點政績出來。自己不幸身為最近一處縣署的長官,必然也需要做點什麽,迎合上意——如果他頭頂上這頂烏紗還想再戴得久一點的話。
看到了桃源寨的現狀,袁化頭一個想到的,就是拿“公門中人”開刀,先除去那些謊報履曆,被豪門大戶托了關係塞在縣衙內的吏員和衙役。
按照他的估計,這些人當中有一半是不怎麽合格的,因此他不可能一下子得罪所有的鄉紳大戶,相反,這是一種提醒,告訴地方上,此地要有新政了,你們別怪我,我也是身不由己,有更大的人物在上頭呢!
這樣,當地的大戶非但不會與縣署交惡,反而還會承他的情。
縣尊大人這麽吩咐,辦事兢兢業業的李師爺立即就全都安排了下去。第二日,全部履曆就又交了上來,照舊吹得天花亂墜,人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沒有去金鑾殿參加殿試著實可惜。
於是袁化宣布:考試!
他手下容情:雖然使用了桃源寨的“基礎文化教育文憑”考試試卷,但是隻用了識字卷,沒有用算術卷,隻考常用字的識字情況。
當天上午,縣衙所有的胥吏都被叫到了大堂之中,點過名,發現全員到齊。
袁化麵無表情地拿出了試卷:“這是附近桃源寨錄用公門中人所用的識字卷。本縣也想看一看各位的水平。話不多說,一個時辰交卷,不得交頭接耳,不得代他人答卷,如有違者,逐出公門,永不錄用。”
這下有一半吏員與衙役徹底慌了,撲通撲通地跪在袁化麵前,紛紛道:“大人饒命!”
袁化微笑:“自己的姓名好歹會寫吧,寫上去,也不至於交張白卷對不對?不交白卷總是有辦法的。”
登時有三分之二的人抖抖索索地占了起來,另外還有三分之一跪在地麵上。
袁化登時氣結:“連名字都不會寫?你們當初是怎麽被錄用的?”
這個問題他顯然是得不到答案了,因為這些人都不是他在任上錄用的。最終袁化隻能氣道:“實在不行,往卷子上按個手印兒。”
於是最後那三分之一也都站了起來。
袁縣令便轉向李師爺:“有為,你也把這卷子做了。”
李師爺驚得睜圓了眼,蹬著上司,就差張口問了:我也要做?
袁縣令點點頭:“本官一視同仁。”話說這也是他從桃源寨學來的要旨。也免得將來有人揪著這個說事。
李師爺登時委委屈屈地取了卷子,去做這常用字識字考試。
袁縣令則親自監考,在縣衙大堂內來回踱步,看有沒有交頭接耳,互相抄卷子的情況。饒是他親自這樣盯著,兀自有人在互相使眼色,示意這事兒之後得趕緊跟家裏頭說。
終於,大堂上各人都稀裏嘩啦地交了卷。外頭卻走來一人,遠遠地向袁縣令抱拳,道:“袁大人好興致,在這兒考自己縣的吏員。”
袁化定睛一看,趕緊上前行禮。來人滿頭白雪,身形瘦弱,臉色卻尚好——這位不是旁人,正是被貶黜到南方當學政的太子太傅,夏省身。
他在節度使府署眾人齊心合力地照顧之下,已經漸漸複原,不再打擺子,精力與胃口都一日好似一日,便終於再坐不住了,從文廟那裏一路逛到了縣衙跟前,正好遇見袁化主持了這麽一場“識字考試”。
“想不到,袁大人也采用了桃源寨識字班結業的試卷。”夏省身進縣衙之後,望著袁化手中收攏的試卷淡淡地道,“桃源寨所謂的識字班,隻求那些鄉民能識字,不求其他,在極短的時間裏教他們認識這些常用字。袁大人難道覺得此舉可行?”
袁化一聽就聽出了這弦外之音,明白了夏省身與賈放之間的不對付。
“讀書先要明理,約束公門中人行事要靠聖人教化,”夏省身口氣不善地問,“難道袁大人覺得這些常用字的識字卷,就能讓吏員衙役們清正廉潔嗎?”
袁化一聽,也不知從哪裏生出來的急智,馬上向夏省身拱手道:“夏大人說的當然有道理。但是下官也認為……要明白聖人教化之理,他們首先得認識字對吧?”
袁縣令頓時將那些隻摁上了手印的白卷推到夏省身麵前,立即用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把對麵這位剛剛病愈的老大人給糊弄暈了。
除此之外的其他幾個選項:怡紅院他聽見就頭大,娛樂業可還行,如果真是風俗業那他就真的要抓狂了;櫳翠庵麽,他作為一個曾經的唯物主義者,對於求神拜佛這種事不是特別感興趣,如果真要拜,他不如拜拜這幅卷軸好了。
最後一個選項秋爽齋,他也對此毫無概念,隻知道那是原書中賈探春的住處,院裏另有一座曉翠堂,空曠敞亮,賈母曾經在那裏擺過宴席。
因此嘉蔭堂成了賈放最靠譜的選擇。
但是賈放話音剛落,卷軸立即有了反應:原本在留白處的最後一項選項“d,秋爽齋”不見了,出現了“嘉蔭堂蜂腰橋滴翠亭”九個字。而卷軸上的圖樣也換成了早先c選項出現時的那座官樣建築的樣貌,連帶那一橋一亭,水墨畫著,格外清晰。
賈放:哇哦……嘉蔭堂在紅樓原書裏幾乎沒有姓名,但這附贈的一橋一亭,都是名場麵的發生地,“蜂腰橋設言傳心事”“滴翠亭楊妃戲彩蝶”1,都比嘉蔭堂有名。
他搓搓手,回頭望望雙文,隻見後者依舊如在雲裏霧裏——剛才那出四選一,以及abcd這四個拉丁字母,著實把這位姑娘給整暈了。
賈放至此隻單刀直入地把卷軸交給雙文,說:“這三處的效果圖,都交給你了,絕沒問題的。”
雙文這才醒悟,問:“三爺,剛才那奇形怪狀的,都是什麽?”
賈放便解釋:“是洋人的文字。我剛巧見過一些。”
雙文點了點頭,道:“怪道我覺得好像見過的。和那些洋人傳教士寫出來的文字有點像。”
“你見過洋人傳教士?”賈放好奇地問。
雙文點頭:“我見過的,教坊司原來在牛羊市附近,那裏有洋人建了一座小禮拜堂。司裏有姐妹請洋人過來做禱告,我就去看了一眼他的禱告書——那裏麵畫的畫都很特別。”
賈放點頭,心想不愧是雙文,無論看什麽,第一個注意到的都是畫法。於是他鼓勵雙文:“那就是用透視畫法畫出來的,你可以嚐試一下,一定能畫得比他們更好。”
雙文登時笑了,點頭道:“三爺放心,在和洋人比賽畫畫之前,這嘉蔭堂的效果圖,我會盡快趕出來的。”
*
桃源寨這邊,很快聽說了要建“辦公樓”的消息。寨子裏的人都很高興:水泥廠從老板到股東都很開心,水泥和磚瓦又有銷路了;有一把力氣,慣於建房的工人們也相當滿意,原本他們都以為寨子裏的房子修得差不多了,誰想到又來了大工程。
然而最高興的莫過於各個辦公室的職員,他們奔走相告:“各位,各位,桃源寨要修衙門了!”
賈放:……
他暗暗地想:還是等建出來大家再高興吧!
他設計中的桃源寨辦公大樓,自然不是大觀園中那座莊嚴偉麗大氣的古典中式建築。這座辦公大樓主要采用吊腳樓的式樣,依山而建,建在桃源村與新餘諸村之間,方便各處的居民往來。
辦公大樓之所以采用吊腳樓式樣,主要是賈放看中了吊腳樓是同時具備開放和私密的建築空間。
他以前借用桃源村陶村長家做辦公室的時候,就覺得很方便,坐在二樓接待來見他的各色人等,和村長鄉民們開會,都是坦坦蕩蕩不避於人,這一定程度上也是他剛來桃源寨時,在極短時間之內就得到全部民心的原因之一——凡事無不可對人言。
因此他希望在這桃源寨中,其他辦公人員也和他有一樣的處事方式,能夠公開、敞亮地處理與鄉民有關的一切事物,也本著公平地態度為所有鄉民服務。因此這吊腳樓的二樓,就像大多數桃源村土著的吊腳樓一樣,設計成敞開式的幹欄式結構,安裝懸空走廊和曲欄靠椅。鄉民們站在辦公樓外,樓上有哪些辦公人員,在和什麽人說話,哪些人正坐在一起開會,全都一覽無遺。
但賈放也考慮到,很多時候辦公人員也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獨自思考問題,因此這吊腳樓的第三層就設計為一個個獨立的小辦公室,裏麵隻有一張桌子,最多兩張座椅,供辦公人員使用。
至於吊腳樓的一樓,那完全是一片空曠的草坪。在這裏辦公人員可以偶爾下來活動活動,跑跑步打打拳,做做八段錦什麽的,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努力保持身體健康。
此外,這座辦公大樓設計的另一項要點,就是這座辦公樓是綿延不斷、沿著山坡修建出長長的一段,而不像中原庭院那樣,每座房屋各有主次。
這樣各辦公室之間就再也分不出個尊卑高下了,大家都是平齊著待在同一層,不存在尋常官署那樣,誰待在正房、誰待在廂房、誰擁有陽麵、誰擠在背陰裏……所有的部門,所有的辦公人員,大家都是一樣的,談不上誰最受寵,也談不上誰最委屈。總之這一碗水是端平了——這也是必須事先考慮到的,畢竟人多了容易生出小摩擦。
除此之外,賈放還發了話,說是等這辦公大樓修好了各部門入駐之後,但凡還有空位,歡迎鄉民們使用,可以租用二樓的會議區或者是三樓的小會議室,尋常企業要開個會什麽的,直接過來向樓層管理員報備一下就行。
桃源寨這邊開建“辦公大樓”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武元縣。
武元縣縣令袁化那裏,問清楚了“辦公大樓”的規製與形式,便又忍不住搓手,心想:這桃源寨都為那些公門眾人蓋樓了。而去過一次桃源寨的縣令袁化,深知賈放想在武元縣見到什麽樣的改變,他搓了半天的手,終於叫人將李師爺叫來。
“有為,本官今天叫你來,是要問一下本縣吏員的事。”自從袁化參觀過桃源寨之後,越看本縣的衙役,就越覺得不順眼。
“本縣……究竟有多少吏員和衙役是識字的?”
袁縣令問了李師爺,李師爺搖搖頭,表示他也不知道。
“為啥連這個都不知道?本官上任的時候不是讓你挨個兒都問過一次嗎?”
李師爺歎了一口氣道:“大人,這要看您想聽真話,還是隻想要明麵兒上的答話?”
袁化的口氣立即有點兒硬:“……本官隻想知道為什麽。”
李師爺急道:“大人,你剛上任那時統計胥吏的履曆,你認為那些履曆會是真的?”
袁化登時無語。他當初上任時,見過底下幾個要緊的吏員,見一個個都能說會道的,但是還真的不知道他們的底細。他隻知道,這些個吏員多半出自武元縣裏的幾個大家族,這些家族相互之間,聯絡有親,縣衙裏、商路上,多半由這幾家把持。他這個縣太爺更多的時候就像是一個吉祥物。
比如桂遐學這麽個年輕人,就是當地一個大族桂家給強塞到縣衙裏來的,說是極有才學。袁化帶著他兩年,承認小家夥確實是有才學,隻不過人也不想在這縣衙裏幹就是了。
袁化不是個初出茅廬、初混官場的新人,他已經任過好幾處的縣令了,當然知道各地都是這樣。縣官一任隻有區區幾年,不比那些胥吏,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把持當地的商政兩界甚至有幾代人之多。縣官日常諸事都要儀仗這些人去執行,對這些下屬豈不是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此刻袁化背著手,在堂上來回踱了幾步,轉頭對李師爺說:“再去問一次。”
師爺李有為登時大驚,他隨袁化去桃源寨看過,自然猜得出縣尊大人現在心裏在想什麽。
可問題是,為什麽,為什麽是他武元縣?
節度使大人在自己的封地上搞什麽勞什子的新政,為啥武元縣也想要照搬?要知道——武元可不比桃源寨,武元縣是一個算上四方轄地,總共有將近十萬百姓的大地方啊!
所有要前往各處鄉鎮去征收賦稅、維持治安、宣讀告示、甚至捉拿逃犯……這一係列大小事,全都要靠這些吏員與衙役去做,總不能讓他李師爺去吧。
“如果再問一次,他們還全都聲稱自己識文斷字,那麽兩天之後,舉辦考試,讓一個個現原形。”袁化丟下這一句,便回內堂去了,留下慌了手腳的李師爺。
袁化自從桃源寨回來的路上,就將這些事想了一路。他確實是被在桃源寨看到的景象所感動了,可是感動不能當飯吃,他很清楚武元與桃源,區別在哪裏。
桃源寨在賈放和鄉民們之間,少了鄉紳這麽個階層。
他袁化上次去桃源寨慶賀青坊橋的落成,一去就傻乎乎地問:功德碑在哪裏,這橋為啥不叫“濟民橋”,這是因為他習慣了鄉紳這階層的存在,鄉裏的一切事務,對他們說就行,根本不必理會那些草民。
而武元的鄉紳們也習慣了,自己的地盤上怎麽折騰都可以,把縣尊大人伺候好了就行。甭管多大的事,趁醉給縣尊大人的後院塞一房小妾。如果一房小妾還不行,那就送兩房。
袁化對這種鄉裏的現狀已經都習慣了。
但是在桃源寨,袁化有幸直接麵對那些最質樸的鄉民們,親眼目睹他們的勤勞與創造力,看見他們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造就的改變。
袁化被深深地打動了?——並不!
這位縣尊大人心裏非常清楚,賈放這麽年輕,就被皇帝陛下奉了那麽高的官銜,直接放到這邊封地上來,不可能沒有野心,必然想要做點政績出來。自己不幸身為最近一處縣署的長官,必然也需要做點什麽,迎合上意——如果他頭頂上這頂烏紗還想再戴得久一點的話。
看到了桃源寨的現狀,袁化頭一個想到的,就是拿“公門中人”開刀,先除去那些謊報履曆,被豪門大戶托了關係塞在縣衙內的吏員和衙役。
按照他的估計,這些人當中有一半是不怎麽合格的,因此他不可能一下子得罪所有的鄉紳大戶,相反,這是一種提醒,告訴地方上,此地要有新政了,你們別怪我,我也是身不由己,有更大的人物在上頭呢!
這樣,當地的大戶非但不會與縣署交惡,反而還會承他的情。
縣尊大人這麽吩咐,辦事兢兢業業的李師爺立即就全都安排了下去。第二日,全部履曆就又交了上來,照舊吹得天花亂墜,人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沒有去金鑾殿參加殿試著實可惜。
於是袁化宣布:考試!
他手下容情:雖然使用了桃源寨的“基礎文化教育文憑”考試試卷,但是隻用了識字卷,沒有用算術卷,隻考常用字的識字情況。
當天上午,縣衙所有的胥吏都被叫到了大堂之中,點過名,發現全員到齊。
袁化麵無表情地拿出了試卷:“這是附近桃源寨錄用公門中人所用的識字卷。本縣也想看一看各位的水平。話不多說,一個時辰交卷,不得交頭接耳,不得代他人答卷,如有違者,逐出公門,永不錄用。”
這下有一半吏員與衙役徹底慌了,撲通撲通地跪在袁化麵前,紛紛道:“大人饒命!”
袁化微笑:“自己的姓名好歹會寫吧,寫上去,也不至於交張白卷對不對?不交白卷總是有辦法的。”
登時有三分之二的人抖抖索索地占了起來,另外還有三分之一跪在地麵上。
袁化登時氣結:“連名字都不會寫?你們當初是怎麽被錄用的?”
這個問題他顯然是得不到答案了,因為這些人都不是他在任上錄用的。最終袁化隻能氣道:“實在不行,往卷子上按個手印兒。”
於是最後那三分之一也都站了起來。
袁縣令便轉向李師爺:“有為,你也把這卷子做了。”
李師爺驚得睜圓了眼,蹬著上司,就差張口問了:我也要做?
袁縣令點點頭:“本官一視同仁。”話說這也是他從桃源寨學來的要旨。也免得將來有人揪著這個說事。
李師爺登時委委屈屈地取了卷子,去做這常用字識字考試。
袁縣令則親自監考,在縣衙大堂內來回踱步,看有沒有交頭接耳,互相抄卷子的情況。饒是他親自這樣盯著,兀自有人在互相使眼色,示意這事兒之後得趕緊跟家裏頭說。
終於,大堂上各人都稀裏嘩啦地交了卷。外頭卻走來一人,遠遠地向袁縣令抱拳,道:“袁大人好興致,在這兒考自己縣的吏員。”
袁化定睛一看,趕緊上前行禮。來人滿頭白雪,身形瘦弱,臉色卻尚好——這位不是旁人,正是被貶黜到南方當學政的太子太傅,夏省身。
他在節度使府署眾人齊心合力地照顧之下,已經漸漸複原,不再打擺子,精力與胃口都一日好似一日,便終於再坐不住了,從文廟那裏一路逛到了縣衙跟前,正好遇見袁化主持了這麽一場“識字考試”。
“想不到,袁大人也采用了桃源寨識字班結業的試卷。”夏省身進縣衙之後,望著袁化手中收攏的試卷淡淡地道,“桃源寨所謂的識字班,隻求那些鄉民能識字,不求其他,在極短的時間裏教他們認識這些常用字。袁大人難道覺得此舉可行?”
袁化一聽就聽出了這弦外之音,明白了夏省身與賈放之間的不對付。
“讀書先要明理,約束公門中人行事要靠聖人教化,”夏省身口氣不善地問,“難道袁大人覺得這些常用字的識字卷,就能讓吏員衙役們清正廉潔嗎?”
袁化一聽,也不知從哪裏生出來的急智,馬上向夏省身拱手道:“夏大人說的當然有道理。但是下官也認為……要明白聖人教化之理,他們首先得認識字對吧?”
袁縣令頓時將那些隻摁上了手印的白卷推到夏省身麵前,立即用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把對麵這位剛剛病愈的老大人給糊弄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