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省身養病期間,賈放確實是在為了瘧症的事四處奔走,主業是宣傳瘧症的危害以及滅蚊的重要性,副業是推銷一係列滅蚊產品。


    桃源寨因為這些產品,又一次在南方地界出了名。那用麻織成的窗紗門紗,價格便宜量又大,用起來也簡便,塗點漿糊粘在窗格子門框上就能用,買不起棉紗蚊帳的百姓,一時全都看上了這個。主顧們蜂擁而至,甚至各縣還派出了采購團,集體給“錦花”下了大量的訂單。


    “錦花”那架水車便晝夜不歇,婦人們分了兩班倒,一刻也不停地紡紗織窗紗。


    別地也有看著眼熱,想要仿製,但是無論他們怎麽仿製,即便能做出一模一樣的,但是投入的工本不小,就怎麽也做不到“錦花”這麽便宜。


    除了窗紗門紗以外,另一樣暢銷的,就是蚊香。


    桂遐學已經完全把這門技術交了出去,現在也是桃源寨裏的一群婦人在做。田小妹是一個帶頭的。她娘家人都忙著糖坊的生意,她嫁給趙五光之後卻總過著清閑的日子,實在是閑不住了,便出來領著幾個年紀相仿的年輕婦人,從桂遐學那裏接了製作蚊香的手藝。


    田小妹的這團隊裏分好了工,有人負責挨家挨戶地收除蟲菊的花朵,有人負責曬幹,有人負責研磨,其他人負責製香曬香包裝——本就不算太難,婦人們做起來,反而比桂遐學做得更快更好,連桂遐學本人都說看了就嫉妒。


    桃源寨出產的蚊香,分成了兩個檔次:麵向富戶的高檔貨,和最便宜的普通貨。


    這兩種蚊香在除蟲菊成分的含量上來說是完全一樣的,驅蚊的效果也完全一樣。但是區別在於高檔貨裏加入了安息香。這些安息香不是本地產的,而是通過一家商行從暹羅采購而來的,加入蚊香之後,不僅聞起來香味清新淡雅,格調也有所不同——除了驅蚊之外,還能保你一夜好眠。


    武元等地的大戶都覺得這些高檔貨才配得上自己,而普通百姓則覺得最便宜的蚊香就可以了,經濟又實惠,點起一盤,一夜都不見蚊蟲的蹤影。


    因此田小妹那裏也一樣積壓了大量的蚊香訂單。


    但桃源寨出品蚊香到其他村子時,會奉送除蟲菊的種子,並且寫明了種法和注意事項,甚至把處理除蟲菊和做蚊香的配料與方法也都寫在上麵。


    外鄉的百姓們大多疑惑:這桃源寨是不想賺錢了嗎?哪有一邊賣東西,還一邊送材料教人做法的?


    就連田小妹自己的團隊裏也有這些意見。


    但是田小妹搬出了賈放做擋箭牌。她大大方方地說:“我們家那口子去問了賈大人的意思。他說這是祛病救命的東西,咱們沒理由拿這個發昧良心的財。”


    一聽小妹這麽說,婦人們便都沒話說了,紛紛點頭,畢竟這是能為子孫後代積德的好事。


    “咱們把做法都教了出去,把除蟲菊的種子都散了出去,將來也未必旁人就不來買咱們的東西——隻要咱們的東西好,旁人依舊會來咱們這裏訂貨。”田小妹說起來很有自信,“就像咱們那用了安息香的蚊香,香料是咱們的好,而香料和藥品的比例也隻有咱們最清楚,將來何愁那些富戶不願上咱們這兒當主顧?”


    “對,小妹說的對!”其他婦人也紛紛應和。


    “將種子散出去也是應當——真的,桃源寨就這麽點地方,咱們房前屋後那叫種的滿滿當當的,到處都是辣椒、番茄,現在再加上除蟲菊,著實是種不下了。將種子散出去也好,以後咱們去別處收幹花回來,不是一樣可以做蚊香了?”


    “是這個道理,辣椒和番茄種子咱們不也總賣到旁的地方去?”


    當下一群年輕婦人們便製定了自己的“發展方針”,隻不過田小妹她們可能永遠也不會明白為什麽:她們桃源寨種下的那些除蟲菊,開花永遠比旁人後來種的開花開得多,開得快。


    此乃後話。


    *


    賈放雖在百忙之中,依舊抽空回了一趟桃源寨。畢竟這裏是他的領地,這裏出產最好吃的稻花魚和酸湯,房梁上的臘肉取下來一蒸就是一頓好菜;這裏產的二荊條磨成碎,然後用熱油一澆,就是一大碗香味撲鼻的辣子。就這口味而論,賈放幾乎離不開桃源寨。


    賈放在這裏的居民麵前也能無拘無束,不必事事講求禮節。鄉民們口口聲聲叫他“賈大人”“賈三爺”,可是那態度都跟當自家親人似的。


    桃源寨裏另有一樁好處,就是賈放說的話大家都信,他提醒滅蚊,鄉裏鄉親的就都一起滅蚊;他說留意寨子裏的人生病“打擺子”,那一家人馬上就報了上來,張友士立馬就給治,沒治兩天就好。


    這一切都比別處要順利太多了——為了這瘧症的事,賈放在南方各州縣轉了一圈,發現這武元縣的袁老爺已經是相當出色熱情的“能吏”了。其餘州縣大多當他的麵熱情,之後敷衍了事,官府與這瘧症上不怎麽上心。


    賈放:我終於了解這“節製”各州縣是什麽意思了,感情就是拎著州縣的官員耳提麵命,具體的事務卻一件也不能插手呀!


    鄭伯宜:誰說不是呢?


    好在官員雖然懈怠,各州縣的百姓卻大多比較惜命,賈放隻略加宣傳了一下桃源寨,便立即有人來桃源寨買窗紗、買蚊香,求到張友士門前求醫問藥的也漸漸多了起來。


    桃源寨比以往更熱鬧了。


    雖然賈放“下屬”各州縣的官員對防瘧症的事不買賬,但是他們一聽說太子太傅夏省身已經到了武元縣,住進了節度使官署,倒立刻都變得買賬了,紛紛表示要拜見夏大人。


    待聽說夏大人得了瘧疾,官員們立馬被嚇退,誰也不敢再說拜見的事了;但過了一陣子,他們又聽說夏省身被節度使賈大人妥善照料,已經漸漸恢複,那瘧症已經好得差不多了,官員們終於才開始蠢蠢欲動,打算等夏省身好得“更加好”一點的時候,再上武元拜訪也不遲。


    賈放見這些官員們對夏省身的“興趣”大過對自己的興趣,也不在意——這樣也有一個好處:隻要他能把夏省身拉到自己的陣營,很快就會一呼百應,他在南方大展拳腳就更容易。


    他見夏省身漸漸複原,便隻管往返於大觀園和桃源寨之間,忙他自己的事。


    這日養蜂場的米三刀一大清早就等候在賢良祠外,賈放一出現就被他攔了個正著。


    米三刀趕上來問:“賈三爺,上回小人求您的事,現在有點眉目了嗎?”


    賈放微笑:“瞧你猴急的這副模樣。”


    他一麵快速朝招商辦的辦公室去,一麵說:“不過我還就真的做出來了。”


    米三刀一聽,立即滿臉喜色,緊跟在賈放身後。兩人一起到了辦公室裏,賈放邀米三刀坐下,然後從隨身佩戴的荷包裏拿出一枚小小的銅管,大約兩寸長,一指粗細。


    “你把它打開,然後輕輕旋轉,看看裏麵是什麽。”賈放笑道。


    米三刀聽聞,依言小心地打開了這枚銅管,往裏瞅瞅,隨即麵露驚異。然後他輕輕地旋動這銅管的底座,裏麵一枚細細的朱紅色膏體便從中出現,慢慢上升。


    米三刀看著這一枚會自動上升的紅色膏體,頭一反應是嚇得差點把手裏的東西丟出去。他忍住了這種衝動,再將那底座反向旋轉,那紅色的膏體便又轉了回去。


    “奇特奇特!”米三刀習慣了這東西之後便不再害怕,反而覺得十分新奇。


    他再次將那紅色膏體旋出來,拿在手裏,愣愣地看著。賈放便教他將這東西在自己手背上劃一劃。米三刀照做了,他的手背上登時出現一道朱紅色的印記,顏色潤澤。米三刀又用手搓一搓,覺得這紅膏塗出來的色澤一點兒也不油膩,並不僅僅浮在皮膚表麵,而是像被皮膚吸收了一樣,要使勁兒搓一搓,顏色才會洇開。


    他抬頭看看賈放,賈放便抬手做了一個將這銅管抹在唇上的動作。


    米三刀一見便喜笑顏開,道:“多謝賈三爺,明兒是我媳婦的生辰,我這總算可以在媳婦跟前交差了。”


    他站起身,向賈放行了一個禮,轉身就要跑。賈放連忙把他叫住:“別跑啊!”


    米三刀一拍後腦,道:“小人這真是歡喜傻了,賈三爺,做這個……這個……”


    賈放麵無表情地提示:“口紅!”


    米三刀馬上學會了這個名詞:“口紅。三爺教教我,該怎麽做。”


    這米三刀原本是餘江新移民之中的一個“獨戶”,孑然一身,獨來獨往。但到得這桃源寨,卻得了桃源村一名土著女孩兒的青眼,並且在桃源寨的集體婚禮上成了婚。兩人成親之後,一樣是好得蜜裏調油,沒事便在鄉親麵前膩歪著。這件口紅便是他打算送給媳婦的生辰厚禮。


    此外,米三刀還向賈放表達過意願,如果他的蜂場能在產蜂蜜之外,再出產一些其他副產品,最好是他媳婦喜歡的產品,米三刀也樂意去嚐試嚐試。


    當日在青坊河對岸發現了蜂巢,賈放想找人養蜂,米三刀就自告奮勇地頂上。他的蜂場從剛開始的兩箱,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幾十箱蜂了,最早飼養的蜂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地產蜜——除了蜜以外,米三刀飼養的這些勤勤懇懇的小生靈,還同時出產另一項很重要的原材料:蜂蠟。


    而賈放今次帶來的口紅,便是用蜂蠟和紅藍花所做的固體管狀口紅。


    他在開始動手做這種口紅之前,先請教了一下雙文,做了一下市場調查,想看看這個時空裏是否已經出現了他那邊二十世紀初才逐漸出現的管狀口紅。


    雙文因為她以前在教坊司的經曆,對市麵上的化妝品非常熟悉,便給賈放一一介紹:


    時下女子確然都時興畫唇妝,光唇妝樣式就有十幾種。畫唇妝多用胭脂——最常見的胭脂是膏狀胭脂,盛在一隻小小的瓷盒裏,要用的時候用細簪子挑一點點出來,抹在手上,用手指沾了,小心地抹在唇上,剩下在手心裏的就化開了打在頰腮上。


    除了這種胭脂以外,還有一種薄片胭脂,是用紙片或者金箔浸染了紅藍花汁做成的,攜帶比膏狀胭脂要方便,但缺點是上色的效果未必特別好,畢竟使用的時候女子們隻是將唇在那紙片般的胭脂上抿一抿,固然能沾上顏色,但是卻難以起到膏狀胭脂那種特別潤澤護唇的效果。


    因此最為風靡且常用的,就是那些膏狀胭脂。


    但是作為一個現代人,賈放當然知道這種胭脂有一種致命的缺陷——有毒。


    胭脂的成分是辰砂,《齊民要術》中曾經記述過胭脂的做法,就是將丁香、藿香這兩種香料卷入新收的棉花裏,浸到熱酒中,夏日浸一晝夜,春秋兩晝夜,冬季三晝夜,等酒吸足了香氣,就把牛油放到這種香酒裏,用大火滾沸,幾滾以後,改小火煎,同時慢慢地放進磨得細細的辰砂粉末,再加清油攪拌,最後滅火冷卻,這些油膏便做成香滑豔麗的紅膏了。


    紅樓原著中也曾借寶玉之口,提過大戶人家在外麵市賣胭脂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大致是將市賣的上好胭脂擰出汁子,淘澄淨渣滓,配上花露蒸疊而成1——但實質上胭脂的原材料不變,那就還是使用丹砂的胭脂。


    辰砂中含有汞這種重金屬,將辰砂使用在唇妝中恐會縮短使用者的壽命。賈放以為,這個時空的女性就算是再愛美,甚至願意為美妝折損壽命——但她們也一定不會拒絕接受一種同樣美豔、使用便捷,同時還安全無毒的健康化妝品。


    因此賈放花了點時間,研究了一下口紅的配方,最終選擇了紅藍花、蜂蠟、蓖麻子油,以及少量香料。


    具體做法則是將蜂蠟用小火慢慢融化,然後加入浸過紅藍花和香料的蓖麻子油,徹底混合均勻之後,將材料離火入模,等到完全冷卻之後再脫模,裝入事先準備好的銅製口紅管,就做成了。


    蜂蠟是米三刀蜂場的出產、蓖麻子油是“錦花紡織廠”收集原材料時收集到的副產品,紅藍花及香料需要從外地購入,但是這兩樣的用量都不算巨大。賈放還想過,可以考慮發動群眾,在桃源寨附近的大山裏搜尋一下胭脂蟲的蹤跡,萬一真能找到,還可以考慮胭脂蟲養殖,那麽口紅的各種原材料就都能由桃源寨自給自足了。


    望著眼前米三刀認認真真地將口紅的材料與做法一項一項地記下來,賈放很滿意。


    他之所以會主動支持米三刀進軍美妝行業,一方麵確實是看他心誠,另一方麵也是覺得:桃源寨可以考慮發展一些附加值高的奢侈品商品了。


    這個道理和他鼓勵“紅香糖坊”的田友明父子做手工黑糖和高端冰糖是一樣的道理。商品的附加值高,容易加速財富的回流。


    另外他自己也想在京裏找個法子多賺點真金白銀——早先他在桃源寨發行“流通券”,承諾了有充足的準備金,但實際上他手上的全部資產都來自於水憲當初給他的八萬兩白銀。其中這八萬兩還要供應大觀園這麽個無底洞的建設。


    如今,“流通券”已經有了向周邊鄉鎮流通的趨勢,這些看起來花花俏俏,但是攜帶使用非常方便的小麵額紙幣,已經不再隻是供應四五千人的一個小經濟體,而是漸漸正向幾萬人、幾十萬人的使用規模拓展。


    金融辦的老塗也曾經提過,現在來金融辦兌換流通券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紙幣在使用過程中有損耗,現在金融辦對新印紙幣的需要量越來越大,保證金也時常需要填充。


    因此,賈放的打算是,鼓勵米三刀多做、做好管狀口紅,然後他送到京裏去發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基建高手在紅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靜的九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靜的九喬並收藏基建高手在紅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