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紅香糖坊的糖,是從甘蔗中提取糖汁之後,熬成的黑糖。賈放到時,這田友明袖子裏已經裝了一小包樣品,先遞了給賈放看。
賈放看了看,確認是品質非常優秀的古法黑糖,送到口中嚐了一點點,入口除了甜味,還有一股淡淡的焦香,這證明黑糖熬製的過程中火候非常足,田家的“古法”確實很上道。
他再由田友明帶著,看了一遍製作黑糖的工藝。見田家作坊是用畜力驅動的榨汁設備將甘蔗中的蔗糖汁都榨出來,然後將甘蔗汁倒入一口大鍋中加溫,待溫度加到一定程度,鍋中甘蔗汁的雜質便自然而然地形成泡沫,浮上表麵,這時便用笊籬之類的工具將雜質濾去,剩下就是純淨的甘蔗糖汁。
這口大鍋裏的的糖汁便會送到兩排並行排列的“四聯鍋”跟前,開始熬糖。
這熬糖,其實就是去除糖汁中的水分,讓糖汁熬製成為極其粘稠的糖漿的過程。糖坊在灶上放置四個大鍋,鍋底下有火力不斷加熱。熬糖人則不斷地將糖汁從一口鍋移到另一口鍋,在這過程中促進水分的持續揮發。
待到糖漿熬製非常粘稠,這鍋裏的糖漿便會被舀到一個巨大的木桶裏,不斷攪動,讓糖漿自然冷卻並凝結。在糖漿凝結之前,這木桶裏的糖漿會倒入事先準備好的容器裏,讓糖漿凝結成型,之後再切割成一塊一塊的,便是賈放手上拿到的古法黑糖了。
按照田友明所說,田家現在熬糖的人是他的父親,田家爹在熬糖上有足夠的經驗和對火候的判斷。但田家爹年紀大了,這又是體力活,田友明遲早要把這活接過來的。
田友明聽賈放說“似乎可以改一改”,相當不解,畢竟這一套古法已經流傳了數百年,恐怕他的祖父出生時,這製糖法已經是這樣,從沒有人想過竟然要“改一改”。
好在他有個賢惠的妻子,在鞠三娘的提醒下,田友明才趕緊肅然向賈放行禮,請他明言。
賈放卻笑著說:“甭管成與不成,我先說出來,咱們慢慢探討。”
“頭一件,是這榨汁。”賈放指著榨汁的機器,“我建議你們可以考慮將榨汁之後的甘蔗渣浸水,將浸泡的水一起加入熬糖的糖汁裏一並熬製。這樣可以提高你們的出糖率。”
田友明漲紅了臉反駁:“我們的古法就是說,這水是一點都不能加的。”
賈放望著田友明那張臉,覺得這個年輕人真是執拗得可愛。賈放做出這判斷的依據是蔗糖可溶於水,而反正那些水分之後也是要蒸發掉的。
但是田友明卻擺出了一副兢兢業業的麵孔,表示為了質量計,他要堅持古法不能妥協,即便是麵對寨子裏地位如此之高的賈放,這個家夥也不肯絲毫讓步——很好!
賈放知道遇上了一個對自己要求極高,半點也不肯放鬆的年輕人。
他微笑著開口,絲毫也不願打消對方的堅持與熱情:“我隻是這樣一說,究竟是不是能提高出糖率,又或是會不會影響製糖的質量,你其實完全可以試一試再下結論。”
“比如你可以用同樣重量的甘蔗,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製糖,一種純粹榨汁,另一種加入浸泡甘蔗渣的水,熬製之後比較製出黑糖的重量和品質,然後得出你自己的結論。”
賈放誘導田友明嚐試一下“實驗”的樂趣。田友明覺得這倒可以接受,反正他是想要堅持古法的,但如果新的辦法比古法更好……那至少改一改也並不是全無依據的嘛!
“至於這背後的原理嘛,你可以做完實驗之後去請教一下‘理學院’的桂遐學桂教員。”
賈放笑著說,然後丟出一記重磅的誘餌:“另外就是想問你,你想不想做冰糖?”
還沒等田友明答話,另外一個聲音接口道:“冰糖?您是說冰糖?”
田家爹邁著大步走了進來,帶著滿臉的難以置信,大聲問賈放:“賈三爺,我沒聽錯您的話吧?你是說製冰糖?”
賈放點頭:“對,冰糖!”
糖在自然界能以各種各樣的形態存在,其中以大顆粒結晶的方式存在的,便是冰糖。
賈放很能理解田家爹的激動,畢竟這個時空裏工業製糖還沒有開始,世麵上最常見的就是紅糖和黑糖,而冰糖是可以入藥的。作為一種藥材,可想而知這冰糖的價值有多高。
賈放的這記誘餌拋出來,田友明還不怎麽地,先把田家爹給炸了出來。
“賈三爺,”田家爹先鄭重向賈放問好,“沒有想到您竟然也精通這製糖之術。”
賈放連忙謙虛,說他隻是看過一些閑書,上麵提到了這種技術,但是自己從來沒有嚐試過,屬於光說不練,隻有理論沒有實踐的那種人。
田家爹沉默了片刻,道:“小民還記得年紀小的時候,先祖父確實提過咱家的作坊做過冰糖。”
賈放頷首:冰糖的製法早有流傳,否則冰糖也不會成為一種藥物入藥。但是田家這樣的小糖坊,規模受限、材料受限,再加上製糖的方法都是父祖到兒孫之間的口口相傳,傳著傳著,這做法就丟了。
田友明瞅瞅自己爹,趕緊衝賈放就拜了下去,激動地大聲道:“請賈三爺賜教。”
冰糖的利潤,想想就讓人心熱啊——隻要他們糖坊能把這技術再找回來。
賈放卻鄭重提醒:“我醜話說在前頭,我能夠找到文字記述的冰糖製糖法,但是這製糖法究竟如何在桃源寨實現,還需要你們一家人齊心協力,好好研究,不斷嚐試,甚至可能需要失敗百次千次,才能實現形成一套可以用於實際生產的方案。”
“這裏風險甚大,甚至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間,你們的投入很大,回報卻沒有預想的那麽豐厚,你們可能會等上一季又一季,結果卻未必盡如人意……這樣,你們還願意嚐試嗎?”
田家爹登時轉過頭,與田友明相互看了看。父子兩人都是有點遲疑。
賈放見狀,表示很理解:“各位可以商量一回,等到有結論了再說。到時若是我不在寨子裏,幾位可以去找桂遐學研究員。”
說罷賈放就告辭要走,誰知田家爹把賈放叫住了,然後飛快地與田友明和鞠三娘商量了幾句,轉過身來衝賈放點頭道:“賈三爺,我們願意嚐試。”
“真的願意?再大的風險也不怕?”賈放問出口,也覺得自己有點矯情。
“不怕!”田家爹說了心裏話,“咱家從餘江過來的時候,根本就沒想到這輩子還能把糖坊再開起來。如今更加不該畏首畏尾,怕這怕那的。”
“再說了,咱家除了試製這冰糖以外,也依舊會按照古法做黑糖,自家營生還是會保留,出產會有一些,至少收支相抵應該還是能做到的。”
田家爹剛才已經暗自盤算過了投入糖坊的花費,畢竟賈放給的創業貸款利息極低,他們不用擔心利滾利的問題,這貸款便遲早能還上。
再說他也還計算著,除了糖坊以外,自家和即將要嫁出去的小妹家裏,房前屋後多種些辣椒、番茄、各種蔬菜,都是能賺錢的,不愁撐不過這最初不怎麽賺錢的幾年。
“非常好!”賈放對田家爹的魄力感到非常滿意,並且與田家父子媳婦一道約定了時間,討論製冰糖的技術,然後找了米三刀,去取了他要的東西,便匆匆回大觀園去了。
回去的路上,賈放越想越滿意:大觀園這頭,紅香圃已經基本上大功告成,除了敞廳已經完全修複完畢之外,滿圃的芍藥已經快開了;而桃源寨裏,養蜂場和紅香糖坊也漸漸都有了頭緒。
對紅香糖坊的安排,主要源自之前對食糖市場的考察。
早先南方的糖源源不斷地自水路運到,甚至導致京裏的糖價都降了。賈放便留心市麵上的糖都是什麽樣,發現主要是紅糖,此外還另有一種叫做“雪花洋糖”的,聽名字就知道是舶來品。
賈放早先認為紅香糖坊的定位應當立足於桃源寨,他立誌讓桃源寨的孩子都能有機會嚐到蜜和糖,但是現在想想,南方原材料豐富,這糖坊的產出,總有一天會需要與別的糖坊競爭,這種競爭他應當早早就規劃好,而不是等到最後一刻再臨時考慮自己到底應該是個什麽策略。
目前糖坊的實力還不足以支持工業製糖,長期走的恐怕還是作坊式的半手工製糖方式。所以他為紅香糖坊選擇的發展途徑是做手工糖與高檔糖,也就是古法黑糖和將來要做的冰糖。
田友明堅持古法與質量,這令賈放非常滿意。這樣一來,田家糖坊隻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探索冰糖的製作工藝即可。
這麽想著,賈放已經回到了稻香村裏。
他問雙文:“如何,昨天到今天,沒啥事吧?”
他昨夜夜不歸宿,是與雙文說好的,雙文則又想了個借口,瞞過了孫氏和福丫。此刻雙文搖搖頭,說:“沒事,隻是老爺那邊說有好多人遞了拜帖過來——”
自打賈放當了“官”,他立即變得熱門了,每日過來的拜帖都不少,很多人等著要見他。
賈放正歎著氣,卻聽雙文繼續說:“但老爺已經幫您都回絕了。”
賈放馬上明白了:賈代善這已經是在幫忙打掩護了,估計對外都已經說自己出門往南方公幹去了,隻要自己在京中謹慎行事,不出頭不冒泡,應該不會惹出什麽亂子來。
但他想了想,還是決定給水憲去一封信,信中解釋了自己為何不方便出門,不方便見他的原因,想了想,覺得信不能這麽寫,隻能將信紙揉成一團,另抽了一張,改寫成他最近不便相見,若有任何事,可由雙文或者李青鬆傳話——相信水憲能夠理解。
說老實話,他也不曉得為啥要向水憲交代行蹤,隻不過純粹覺得,就這麽讓別人找不著,可能不大好。
他寫了這張便箋,讓李青鬆送去百工坊,由任掌櫃轉交不提。
接下來便輪到賈放檢查綴錦樓的修繕情況。
這段時間裏,綴錦樓的大體結構已經經過修繕,紫菱洲附近的水域也已經清理,並且種植了各種水生植物,許是待到夏天的時候可以有自家出產的“水八仙”食用。
賈放檢查了綴錦樓的基礎結構,此前他的“偷梁換柱”策略還是相當成功。綴錦樓裏已經朽壞的結構都已經重新替換,但是樓的整體並沒有全部拆除重修,是相當“省錢”的一項工程。
賈放表彰了幾名主力工匠,便退在一旁,觀賞這座臨水的二層小樓。他心裏想的卻是:這綴錦樓,對應的是什麽基礎設施呢?
從字麵上看,綴、錦,都與紡織品有關,他猜想桃源寨可能會出現一座與紡織品有關的建築。
說到桃源寨的衣食住行,衣這一項,早先是相當麻煩的。
還記得賈放頭一次來桃源村,遇上賴大扣留了給桃源村送去的銅錢,就為了這點子銅錢,大姑娘出嫁都沒錢裁花布。可見,這桃源寨的紡織品大部分依賴外部供給。
後來賈放給桃源寨帶去銅錢之後,大家才有足夠的錢買布了。
在新餘諸村的移民沒來之前,桃源村村人穿衣,全靠買買買。等到新移民入住,因為有人把紡線織布的工具帶了來,所以開始有人嚐試自己紡織,用織出的布匹裁衣。但是紡織的原材料,棉、麻、絲,絕大部分還是從外界采購的,這些商品,在每一次集上都是相當緊俏的物資。
賈放在桃源集上看見過鄉民收購一大筐一大筐壓得緊實的皮棉,回去自己紡線;他也見過鄉民們自己從林間找到用來製作麻衣的苧麻和亞麻,用水燙、泡、壓……漚麻,一番折騰之後取出麻纖維,然後再慢慢地織成麻布。
隻是,與其費這一番功夫,桃源寨的鄉民們完全可以去做點別的什麽營生,比如去食堂掌勺、開小吃鋪、種辣椒與番茄之類,賺到的錢比從外頭買麻布的錢可能還要多些。因此從新餘過來的新移民中,有好多人即使在最初登記基本技能時登記了“紡紗”、“織布”,現在也還沒有多少人真正從事這一行。
賈放隔天再去桃源寨的時候,去了一趟招商辦,卻發現桂遐學正在那裏,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大群婦人也在那裏。大家一道坐在四麵通透的辦公室裏,大眼瞪小眼。
桂遐學見到賈放,歡天喜地地起身,打聲招呼:“賈三爺,您終於來了呀!”
賈放看這家夥的表情,就已經猜想到他應當是感到無法招架了。賈放曾經吩咐過招商辦的人,如果桃源寨的鄉民提什麽特殊的技術改造要求,就聯係瀟湘書院的研究員們。而瀟湘書院那裏,老邵和張友士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忙自己的研究和教學,招商辦多數時候隻能去找最年輕的桂遐學,反正他是“理”學院的,自然什麽都得理。
坐在桂遐學對麵的是一群婦人,都是餘江來的新移民。她們見到賈放到來,頓時也群情聳動,露出些興奮不已的模樣。
“是這樣的,賈三爺,這事兒我們已經思量了好久了,想辦!”領頭的婦人娘家姓秋,旁人都管她叫秋姐。
秋姐應當是已經與招商辦的人和桂遐學商量過了,直接把要求提了出來:“我們瞅著寨子裏人人都要穿衣,卻沒有人紡紗織布,沒有人做這營生。我們幾個都是熟手,想來想去,覺得有門兒,所以想跟寨子裏貸一點款子,想領一塊地方,建座作坊,紡紗、織布,給寨子裏的人供應布匹。”
這秋姐顯見得是個爽利的,說話直來直往,一點兒都不繞彎。她說:“但是我們聽說辦作坊能請招商辦的人來給看看,想點什麽新奇的法子,這作坊就能辦得又快又好,穩賺不虧。”
“我們問了這個武元縣來的‘小桂’,他啥也說不出來,沒法子,我們隻好問問賈三爺您了。”
這是想建作坊做生意,但是在動手之前,先直接來問怎樣能把作坊建好,生意做好。
賈放在心裏暗暗笑了:嘿嘿,這不就是綴錦樓……
他還有啥好說的?——也虧得這位看起來頗有魄力的婦人,要求提得直截了當,幹得漂亮!
賈放看了看,確認是品質非常優秀的古法黑糖,送到口中嚐了一點點,入口除了甜味,還有一股淡淡的焦香,這證明黑糖熬製的過程中火候非常足,田家的“古法”確實很上道。
他再由田友明帶著,看了一遍製作黑糖的工藝。見田家作坊是用畜力驅動的榨汁設備將甘蔗中的蔗糖汁都榨出來,然後將甘蔗汁倒入一口大鍋中加溫,待溫度加到一定程度,鍋中甘蔗汁的雜質便自然而然地形成泡沫,浮上表麵,這時便用笊籬之類的工具將雜質濾去,剩下就是純淨的甘蔗糖汁。
這口大鍋裏的的糖汁便會送到兩排並行排列的“四聯鍋”跟前,開始熬糖。
這熬糖,其實就是去除糖汁中的水分,讓糖汁熬製成為極其粘稠的糖漿的過程。糖坊在灶上放置四個大鍋,鍋底下有火力不斷加熱。熬糖人則不斷地將糖汁從一口鍋移到另一口鍋,在這過程中促進水分的持續揮發。
待到糖漿熬製非常粘稠,這鍋裏的糖漿便會被舀到一個巨大的木桶裏,不斷攪動,讓糖漿自然冷卻並凝結。在糖漿凝結之前,這木桶裏的糖漿會倒入事先準備好的容器裏,讓糖漿凝結成型,之後再切割成一塊一塊的,便是賈放手上拿到的古法黑糖了。
按照田友明所說,田家現在熬糖的人是他的父親,田家爹在熬糖上有足夠的經驗和對火候的判斷。但田家爹年紀大了,這又是體力活,田友明遲早要把這活接過來的。
田友明聽賈放說“似乎可以改一改”,相當不解,畢竟這一套古法已經流傳了數百年,恐怕他的祖父出生時,這製糖法已經是這樣,從沒有人想過竟然要“改一改”。
好在他有個賢惠的妻子,在鞠三娘的提醒下,田友明才趕緊肅然向賈放行禮,請他明言。
賈放卻笑著說:“甭管成與不成,我先說出來,咱們慢慢探討。”
“頭一件,是這榨汁。”賈放指著榨汁的機器,“我建議你們可以考慮將榨汁之後的甘蔗渣浸水,將浸泡的水一起加入熬糖的糖汁裏一並熬製。這樣可以提高你們的出糖率。”
田友明漲紅了臉反駁:“我們的古法就是說,這水是一點都不能加的。”
賈放望著田友明那張臉,覺得這個年輕人真是執拗得可愛。賈放做出這判斷的依據是蔗糖可溶於水,而反正那些水分之後也是要蒸發掉的。
但是田友明卻擺出了一副兢兢業業的麵孔,表示為了質量計,他要堅持古法不能妥協,即便是麵對寨子裏地位如此之高的賈放,這個家夥也不肯絲毫讓步——很好!
賈放知道遇上了一個對自己要求極高,半點也不肯放鬆的年輕人。
他微笑著開口,絲毫也不願打消對方的堅持與熱情:“我隻是這樣一說,究竟是不是能提高出糖率,又或是會不會影響製糖的質量,你其實完全可以試一試再下結論。”
“比如你可以用同樣重量的甘蔗,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製糖,一種純粹榨汁,另一種加入浸泡甘蔗渣的水,熬製之後比較製出黑糖的重量和品質,然後得出你自己的結論。”
賈放誘導田友明嚐試一下“實驗”的樂趣。田友明覺得這倒可以接受,反正他是想要堅持古法的,但如果新的辦法比古法更好……那至少改一改也並不是全無依據的嘛!
“至於這背後的原理嘛,你可以做完實驗之後去請教一下‘理學院’的桂遐學桂教員。”
賈放笑著說,然後丟出一記重磅的誘餌:“另外就是想問你,你想不想做冰糖?”
還沒等田友明答話,另外一個聲音接口道:“冰糖?您是說冰糖?”
田家爹邁著大步走了進來,帶著滿臉的難以置信,大聲問賈放:“賈三爺,我沒聽錯您的話吧?你是說製冰糖?”
賈放點頭:“對,冰糖!”
糖在自然界能以各種各樣的形態存在,其中以大顆粒結晶的方式存在的,便是冰糖。
賈放很能理解田家爹的激動,畢竟這個時空裏工業製糖還沒有開始,世麵上最常見的就是紅糖和黑糖,而冰糖是可以入藥的。作為一種藥材,可想而知這冰糖的價值有多高。
賈放的這記誘餌拋出來,田友明還不怎麽地,先把田家爹給炸了出來。
“賈三爺,”田家爹先鄭重向賈放問好,“沒有想到您竟然也精通這製糖之術。”
賈放連忙謙虛,說他隻是看過一些閑書,上麵提到了這種技術,但是自己從來沒有嚐試過,屬於光說不練,隻有理論沒有實踐的那種人。
田家爹沉默了片刻,道:“小民還記得年紀小的時候,先祖父確實提過咱家的作坊做過冰糖。”
賈放頷首:冰糖的製法早有流傳,否則冰糖也不會成為一種藥物入藥。但是田家這樣的小糖坊,規模受限、材料受限,再加上製糖的方法都是父祖到兒孫之間的口口相傳,傳著傳著,這做法就丟了。
田友明瞅瞅自己爹,趕緊衝賈放就拜了下去,激動地大聲道:“請賈三爺賜教。”
冰糖的利潤,想想就讓人心熱啊——隻要他們糖坊能把這技術再找回來。
賈放卻鄭重提醒:“我醜話說在前頭,我能夠找到文字記述的冰糖製糖法,但是這製糖法究竟如何在桃源寨實現,還需要你們一家人齊心協力,好好研究,不斷嚐試,甚至可能需要失敗百次千次,才能實現形成一套可以用於實際生產的方案。”
“這裏風險甚大,甚至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間,你們的投入很大,回報卻沒有預想的那麽豐厚,你們可能會等上一季又一季,結果卻未必盡如人意……這樣,你們還願意嚐試嗎?”
田家爹登時轉過頭,與田友明相互看了看。父子兩人都是有點遲疑。
賈放見狀,表示很理解:“各位可以商量一回,等到有結論了再說。到時若是我不在寨子裏,幾位可以去找桂遐學研究員。”
說罷賈放就告辭要走,誰知田家爹把賈放叫住了,然後飛快地與田友明和鞠三娘商量了幾句,轉過身來衝賈放點頭道:“賈三爺,我們願意嚐試。”
“真的願意?再大的風險也不怕?”賈放問出口,也覺得自己有點矯情。
“不怕!”田家爹說了心裏話,“咱家從餘江過來的時候,根本就沒想到這輩子還能把糖坊再開起來。如今更加不該畏首畏尾,怕這怕那的。”
“再說了,咱家除了試製這冰糖以外,也依舊會按照古法做黑糖,自家營生還是會保留,出產會有一些,至少收支相抵應該還是能做到的。”
田家爹剛才已經暗自盤算過了投入糖坊的花費,畢竟賈放給的創業貸款利息極低,他們不用擔心利滾利的問題,這貸款便遲早能還上。
再說他也還計算著,除了糖坊以外,自家和即將要嫁出去的小妹家裏,房前屋後多種些辣椒、番茄、各種蔬菜,都是能賺錢的,不愁撐不過這最初不怎麽賺錢的幾年。
“非常好!”賈放對田家爹的魄力感到非常滿意,並且與田家父子媳婦一道約定了時間,討論製冰糖的技術,然後找了米三刀,去取了他要的東西,便匆匆回大觀園去了。
回去的路上,賈放越想越滿意:大觀園這頭,紅香圃已經基本上大功告成,除了敞廳已經完全修複完畢之外,滿圃的芍藥已經快開了;而桃源寨裏,養蜂場和紅香糖坊也漸漸都有了頭緒。
對紅香糖坊的安排,主要源自之前對食糖市場的考察。
早先南方的糖源源不斷地自水路運到,甚至導致京裏的糖價都降了。賈放便留心市麵上的糖都是什麽樣,發現主要是紅糖,此外還另有一種叫做“雪花洋糖”的,聽名字就知道是舶來品。
賈放早先認為紅香糖坊的定位應當立足於桃源寨,他立誌讓桃源寨的孩子都能有機會嚐到蜜和糖,但是現在想想,南方原材料豐富,這糖坊的產出,總有一天會需要與別的糖坊競爭,這種競爭他應當早早就規劃好,而不是等到最後一刻再臨時考慮自己到底應該是個什麽策略。
目前糖坊的實力還不足以支持工業製糖,長期走的恐怕還是作坊式的半手工製糖方式。所以他為紅香糖坊選擇的發展途徑是做手工糖與高檔糖,也就是古法黑糖和將來要做的冰糖。
田友明堅持古法與質量,這令賈放非常滿意。這樣一來,田家糖坊隻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探索冰糖的製作工藝即可。
這麽想著,賈放已經回到了稻香村裏。
他問雙文:“如何,昨天到今天,沒啥事吧?”
他昨夜夜不歸宿,是與雙文說好的,雙文則又想了個借口,瞞過了孫氏和福丫。此刻雙文搖搖頭,說:“沒事,隻是老爺那邊說有好多人遞了拜帖過來——”
自打賈放當了“官”,他立即變得熱門了,每日過來的拜帖都不少,很多人等著要見他。
賈放正歎著氣,卻聽雙文繼續說:“但老爺已經幫您都回絕了。”
賈放馬上明白了:賈代善這已經是在幫忙打掩護了,估計對外都已經說自己出門往南方公幹去了,隻要自己在京中謹慎行事,不出頭不冒泡,應該不會惹出什麽亂子來。
但他想了想,還是決定給水憲去一封信,信中解釋了自己為何不方便出門,不方便見他的原因,想了想,覺得信不能這麽寫,隻能將信紙揉成一團,另抽了一張,改寫成他最近不便相見,若有任何事,可由雙文或者李青鬆傳話——相信水憲能夠理解。
說老實話,他也不曉得為啥要向水憲交代行蹤,隻不過純粹覺得,就這麽讓別人找不著,可能不大好。
他寫了這張便箋,讓李青鬆送去百工坊,由任掌櫃轉交不提。
接下來便輪到賈放檢查綴錦樓的修繕情況。
這段時間裏,綴錦樓的大體結構已經經過修繕,紫菱洲附近的水域也已經清理,並且種植了各種水生植物,許是待到夏天的時候可以有自家出產的“水八仙”食用。
賈放檢查了綴錦樓的基礎結構,此前他的“偷梁換柱”策略還是相當成功。綴錦樓裏已經朽壞的結構都已經重新替換,但是樓的整體並沒有全部拆除重修,是相當“省錢”的一項工程。
賈放表彰了幾名主力工匠,便退在一旁,觀賞這座臨水的二層小樓。他心裏想的卻是:這綴錦樓,對應的是什麽基礎設施呢?
從字麵上看,綴、錦,都與紡織品有關,他猜想桃源寨可能會出現一座與紡織品有關的建築。
說到桃源寨的衣食住行,衣這一項,早先是相當麻煩的。
還記得賈放頭一次來桃源村,遇上賴大扣留了給桃源村送去的銅錢,就為了這點子銅錢,大姑娘出嫁都沒錢裁花布。可見,這桃源寨的紡織品大部分依賴外部供給。
後來賈放給桃源寨帶去銅錢之後,大家才有足夠的錢買布了。
在新餘諸村的移民沒來之前,桃源村村人穿衣,全靠買買買。等到新移民入住,因為有人把紡線織布的工具帶了來,所以開始有人嚐試自己紡織,用織出的布匹裁衣。但是紡織的原材料,棉、麻、絲,絕大部分還是從外界采購的,這些商品,在每一次集上都是相當緊俏的物資。
賈放在桃源集上看見過鄉民收購一大筐一大筐壓得緊實的皮棉,回去自己紡線;他也見過鄉民們自己從林間找到用來製作麻衣的苧麻和亞麻,用水燙、泡、壓……漚麻,一番折騰之後取出麻纖維,然後再慢慢地織成麻布。
隻是,與其費這一番功夫,桃源寨的鄉民們完全可以去做點別的什麽營生,比如去食堂掌勺、開小吃鋪、種辣椒與番茄之類,賺到的錢比從外頭買麻布的錢可能還要多些。因此從新餘過來的新移民中,有好多人即使在最初登記基本技能時登記了“紡紗”、“織布”,現在也還沒有多少人真正從事這一行。
賈放隔天再去桃源寨的時候,去了一趟招商辦,卻發現桂遐學正在那裏,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大群婦人也在那裏。大家一道坐在四麵通透的辦公室裏,大眼瞪小眼。
桂遐學見到賈放,歡天喜地地起身,打聲招呼:“賈三爺,您終於來了呀!”
賈放看這家夥的表情,就已經猜想到他應當是感到無法招架了。賈放曾經吩咐過招商辦的人,如果桃源寨的鄉民提什麽特殊的技術改造要求,就聯係瀟湘書院的研究員們。而瀟湘書院那裏,老邵和張友士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忙自己的研究和教學,招商辦多數時候隻能去找最年輕的桂遐學,反正他是“理”學院的,自然什麽都得理。
坐在桂遐學對麵的是一群婦人,都是餘江來的新移民。她們見到賈放到來,頓時也群情聳動,露出些興奮不已的模樣。
“是這樣的,賈三爺,這事兒我們已經思量了好久了,想辦!”領頭的婦人娘家姓秋,旁人都管她叫秋姐。
秋姐應當是已經與招商辦的人和桂遐學商量過了,直接把要求提了出來:“我們瞅著寨子裏人人都要穿衣,卻沒有人紡紗織布,沒有人做這營生。我們幾個都是熟手,想來想去,覺得有門兒,所以想跟寨子裏貸一點款子,想領一塊地方,建座作坊,紡紗、織布,給寨子裏的人供應布匹。”
這秋姐顯見得是個爽利的,說話直來直往,一點兒都不繞彎。她說:“但是我們聽說辦作坊能請招商辦的人來給看看,想點什麽新奇的法子,這作坊就能辦得又快又好,穩賺不虧。”
“我們問了這個武元縣來的‘小桂’,他啥也說不出來,沒法子,我們隻好問問賈三爺您了。”
這是想建作坊做生意,但是在動手之前,先直接來問怎樣能把作坊建好,生意做好。
賈放在心裏暗暗笑了:嘿嘿,這不就是綴錦樓……
他還有啥好說的?——也虧得這位看起來頗有魄力的婦人,要求提得直截了當,幹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