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放麵對張友士,他麵前擺著一本《血防手冊》,一把黃花蒿。賈放說,正是這兩樣東西,害了張友士。
張友士瞬間漲紅了臉,羞愧無比。確實是如此啊,這兩件東西都是賈放所賜,並不是張友士自己得來的學識,但是他卻因此而生了名利之心,起了鑽營之念。回想最近這幾個月,自從解決了血疫之後,他於醫術上便再無寸進,原地踏步了大半年,虧他還有臉去武元縣吹噓自己的成就……
誰知賈放又拿了一件東西出來,圓圓的,厚鼓鼓的一枚鏡片,中間厚,周圍薄,還帶了一隻手柄,他緊接著又拿出一隻水晶材質的小缽,裏麵盛著一些水,似乎還有些水草之類在其中。
張友士認得那帶手柄的厚鏡子:“放大鏡!”
“對,這是高倍的,你自己看——”賈放直接把放大鏡塞到了張友士手裏。
張友士借著放大鏡看了半天,突然顫聲道:“是蟲——”還會動!
賈放點點頭:“是的,這是從生長著釘螺的水域裏,找到的血吸蟲尾蚴。這些尾蚴沿皮膚進入人體,便成為人體的寄生蟲。”
“這釘螺又出現了?”張友士立即警覺起來。
賈放點頭:“一切都大意不得,前些時候剛剛山崩,青坊河下遊堵出了一個青坊湖。我讓人去青坊湖裏檢查了,便找到這些。證明上遊水係裏釘螺還有,血吸蟲還在。”
他又把黃花蒿向張友士麵前一推,道:“說實話,此前你用這黃花蒿熬製湯藥,對我來說,也實在不值得一提。藥效太慢了。”
“餘江過來的人,最危重的已經不在人世,你接手的都是輕至中度的病症。饒是如此,你也耗費了月餘,才看見他們的病症有起色。”
“我可以告訴你,這是因為黃花蒿之中的有效成分隻有一種,就是青蒿素。湯藥中的含量太低,所以才藥效極慢。”
“你如果隻是發現黃花蒿有用,那著實隻是剛剛開了個頭,邁出第一步。在我看來,根本不算什麽。”賈放說這話的時候,表情頗為冷酷,讓張友士的心涼了半截。
不過張友士也知道,賈放說的都是真的,他確實……並沒有做出多少實質的貢獻。到了今時今日,張友士終於拋卻了名利之心,誠心誠意地向賈放請教:“請賈大人指點。”
賈放將那一束黃花蒿扔給他,道:“有這麽幾條路,你可以考慮一下。”
“第一條,將黃花蒿裏的成分提純,製出高效的藥物,能夠快速治療血症和瘧症。將來興許還可以人工合成這樣的藥物,藥效可能會比從天然成分裏提取的更好。”
張友士聽見這個已經驚呆了:自神農嚐百草始,人們服用草藥已有千年,從來沒有提過還可以人工合成草藥的成分,做成更好的藥物。
“第二條,我們當初發現黃花蒿的時候,僅僅因為草藥的名字,就險些鬧出大笑話,耽誤了不少給鄉親們治病的時光。現下《神農本草經》一書曆代注解謬誤甚多,重名異名者不計其數,醫者都可能會混淆,更不用說尋常百姓。你若能重新整理本草,並且研究一下藥物的命名與分類,並附帶功效與常見藥方,這絕對是功德一件。”
這是賈放自己的私心:上次因為青蒿和黃花蒿鬧了個大烏龍,他心裏便想,為何不能以中文的角度搞一套植物分類及命名學出來?瑞典植物學家林奈當年做過的事,為啥咱不能做?再加上本時空尚未出現《本草綱目》,張友士本人又熟悉這一套,賈放便竭力鼓動,力推張友士來做這件事。
張友士聽著額頭上的汗水涔涔而下,的確如此,世人於醫藥一道上,還有無數可做可挖掘的,因何他剛剛開了個頭就止步,竟還偏偏沾沾自喜。
“第三條,”賈放冷冷地注視張友士,道,“你還記得當日我們見過兩個腹水嚴重的鼓脹病人嗎?”
張友士聽到這裏,心頭劇烈地顫動,他當日聽見時就萬分震驚,到現在更加無法忘懷。
“您是說,抽出腹水,切除髒器,為病患斷除病根?”
張友士當日曾以為,賈放說的,無異於,活死人,肉白骨。
但是賈放說話時的那態度,卻充滿了肯定,一點兒也不像猜測,就像是他親眼見過一般。
賈放依舊盯著他,不放過他麵上的每一點反應,“對!那才是醫者的極致,救不可救之人。你若選擇這個方向,恐怕確實需要過一段極其艱苦的日子,會麵對無數次挫敗,遭受連番的打擊。”
“可待到你成功之時,你會受萬民景仰愛戴,後世之人奉你為祖師,無數人讀過你的經曆,都感歎一句:天下竟有如此癡迷執著之人,偏又有如此的勇氣——”
張友士聽得低下頭,渾身顫抖,不止為賈放口頭描繪的那一幅前景,更是為了自己此前的淺薄所羞愧。賈放所說的每一條路,都通向個人成就的頂峰,如果真的成功,他張友士,豈止能流芳百世,將來人們讀到醫書藥典,說起醫術的演進,必定繞不開他的名字。
他卻將大好的時光,憑空耗費在那些無聊的客套往來上,強迫自己奴顏婢膝地討好他人……
“賈大人,學生……我,真是慚愧欲死……”
賈放看看火候差不多了,登時單刀直入地問:“現在,你願意回瀟湘書院了嗎?”
張友士登時推桌起立,在賈放麵前一提衣袍的前襟,當即跪下,鄭重對賈放說:“學生聽從賈大人的教誨,萬死不辭。”
賈放頓時笑了:“我才不要你‘萬死’,我隻是要你在瀟湘書院當一個研究員而已啊!”
*
在這之後,瀟湘書院多出了三名正式職位的研究員,老邵、張友士和桂遐學,老邵是農學院,張友士是醫學院,桂遐學則是理學院研究員。他們每個人帶一個“學院”,聽起來好唬人,但其實都是光杆司令。
這瀟湘書院的架構便基本上定下來了。賈放榮任書院的名譽“山長”,陶村長任行政“山長”(主要由於瀟湘書院的地點在桃源村村口,由陶村長管理起來比較方便),薑夫子任教學部主任,三名研究員則每人帶一個學院。
截至目前,瀟湘書院已經形成了比較成型的義務教育體係,主要由幼童部、小學部和成人部三個部分組成。
幼童部相當於托兒所,年滿三歲的幼童即可入學,如有雙親皆在桃源寨已注冊的正式“企業”中工作,或者家中田畝種植較多,農活較重的,一歲半以上就可以進入托兒所,但要求父母每天接送以及一天兩次入園探視照顧。
托兒所的存在,解放了一大群桃源寨鄉民的日常活動,主要是解放了育齡婦女和祖輩,也就是爺爺奶奶輩的這些人,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參與到生產生活中來。
小學部是最早成立的部門,但是在成立之初(桃源村時期),確實曾經存在過一些爭議,也就是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的問題。但後來靠著老邵開設的“農學課”,贏得了桃源村村民的心,這小學部便堅持辦了下來。
後來餘江來的新移民入住桃源寨,麵對瀟湘書院同樣有過疑慮。但是他們之中很多成年人都在參加“識字班”,爭取考出“基礎文化教育文憑”,以便有資格獲取心儀的職位。他們聽說在小學部完成學業,就自然而然地能獲得這個“文憑”。
為了讓下一代有機會“吃皇糧”,能夠進入寨子裏的重要部門“謀個好前程”,也是為了讓孩子們以後學起來不像自己這麽吃力,新餘諸村的村民大多選擇將孩子們送進了書院。
除了各種與日常生產勞動有關的課程之外,小學部在每年農忙時會組織生產實踐,給鄉親們搭把手。再加上瀟湘書院提供一餐免費午餐,這小學部對鄉民們的誘惑力不小。賈放派人統計過一次,全寨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在75%以上,男孩的入學率比女孩高,基本上達到了100%。
這樣哪行?
於是賈放又發動了寨子裏的婦人們挨家挨戶地動員,苦口婆心地勸說,終於也說動了不少父母,將女孩也送入書院讀書。
小學部的教員主要由薑夫子擔綱,除此之外,金融部的老金和老塗,招商部的小餘,以及公共事業部的一部分已經通過了“文憑”考試的人員,都在書院裏有所任職。
目前小學部以上還沒有中學部,上麵直接就是成人部和研究部——這主要是因為賈放到此的時間還太短,接受小學教育的孩子們還來不及完成這部分學業。而再年長一些的,一般都選擇直接參加成人部。
賈放估計,三四年以後,應該就會有第一批上“中學”的孩子了。
至於成人部,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夜校,即識字班和文憑考核部;另一部分就是三個“光杆研究員”的研究部。
三個研究員各自都承擔了一部分教學任務,除了桂遐學以外,其餘人都對這些日常工作非常熟悉。此外,他們還有一半的時間,從事手中的各項研究:老邵在研究雜交水稻,張友士在搗鼓黃花蒿和釘螺,桂遐學則就各種自然現象什麽有趣研究什麽,賈放則盡力要給桂遐學這匹“野馬”套上龍頭,讓他有個大致的研究方向。
研究員們也可以從學院的學員中發現好苗子,召入自己的“學院”一起做研究與實驗;賈放承諾了他們,這些研究員也將領取一部分津貼,特別優秀有傑出貢獻的也將獲得初級研究員的職稱。
賈放鬆了一口氣:教育與研究,桃源寨的架子總算搭起來了。
有了這個框架,他就可以將現有的模式向外拓展。但是周邊縣鎮的情況桃源寨不同,投入資源的力度也不一樣。
現階段賈放不打算把桃源寨的模式強推出去,但他正在考慮邀請南方各州縣的學官到桃源寨參觀學習,看看桃源寨的經驗有沒有、有多少值得推廣到他們地頭的可能。
*
將張友士和桂遐學安頓好,賈放就準備回大觀園去了。誰知這時田友明匆匆跑來找賈放:“賈三爺,有空嗎?”
賈放見到田友明,先向他賀喜:“恭喜啊,聽說你已經準備去領證了。”
田友明摸著後腦憨厚地笑,說:“多謝賈三爺,我已經和鞠家的姑娘扯證了。我家小妹和趙隊長扯證了。”
近來相親大會成果豐碩,寨子裏的年輕人喜結連理的相當多,他們大多先去戶籍檔案辦公室領個證,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先把“名分”先定下了,然後再談其他。
“扯證”之後的青年男女,便能夠大大方方地成雙入對,也有經常到對方家裏幫一幫忙,搭把手的。縱使親密,旁人也笑話不得——畢竟賈三爺都說過,領了證就是夫妻。
但寨子裏這些年輕人都還沒有直接一道生活,畢竟婚姻大事,大家都挺重視,誰都想有個值得銘記的儀式。
賈放一拍後腦:“你提醒我了,集體婚禮得趕緊辦了。”
田友明的臉“咕嘟”一聲立刻就紅了,努力轉移話題,說:“今天來是記得賈三爺提過一回,說是等我那製糖作坊搭出一個樣子之後,請您過去看一看的。”
賈放點點頭,說:“可是建好了?”
田友明歡然點頭:“最近也收了好些甘蔗,剛好可以開始製糖。”
說來也巧,桃源寨附近很多村寨都種甘蔗,平日裏這些甘蔗都是銷往武元縣一帶。前些日子“太行與王屋”山崩,這些村寨便不怎麽再敢武元去,聽說桃源寨收,就一起都賣到桃源寨來。
賈放便隨田友明去看新的糖廠作坊。
兩人一麵過青坊橋,田友明一麵感謝賈放:“多謝賈三爺為我們安排的那一口沼氣井。”
田友明開始建請作坊的時候,賈放就幫他規劃了一座沼氣池。田友明製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料都可以填充到這沼氣池裏,產生的沼氣則剛好可以作為供製糖作坊熬糖的燃料。
“小事一樁!”賈放隨口答應,反正建沼氣池的開支也是從田家申請的創業貸款裏扣去的,他一點兒也不肉疼。
“俺爹已經試用了那沼氣的火力,果然好用,文火武火還能調節。”田友明喜滋滋地說,“回想以前燒柴那日子,真是辛苦。”
賈放登時開起了玩笑:“現在不用燒柴了,你那位使柴刀的朋友會不會怪你?”
田友明:“您說米三刀呀,他才不會,他現在忙著養蜂,根本顧不上砍柴了。再說,將來家家都能用上沼氣,誰還要費那事到山裏去砍柴呀?”
前一陣子米三刀受賈放所托,開始嚐試養蜂,他除了當日分蜂分出的兩隻蜂箱之外,又去野外采了好幾隻野蜂巢,帶回來分蜂群盛入蜂箱中養殖,算來不久就可以收第一茬蜜了。
賈放笑道:“我找米三刀也有事,不過,先去看你的,看過你的糖坊再說。”
兩人越過青坊橋,來到“右岸”。田家的糖坊已經建起來了,看外頭像是一座二進的小院子。走進第一進,賈放就見到一個二十不到,身形瘦弱的姑娘,正在持刀削甘蔗皮。那些以往被當做廢棄物丟掉的甘蔗皮,現在也被盛在一個竹筐裏,等積攢多了,會被當做填料填到沼氣池裏去。
“賈三爺,這是拙荊。”田友明紅著臉介紹。
賈放便知這就是鞠三娘了。他點頭向對方示意——鞠三娘和田友明的故事他當然曉得,正是因為了解了這一家的實際情況,賈放才很幹脆地提出了廢除高額彩禮之事。
現在看到鞠三娘,賈放唯一的感慨便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鞠三娘低著頭站起來,向賈放問好之後,紅著臉站在田友明身邊一聲不吭。田友明則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媳婦的小手。
賈放瞅瞅這倆,點點頭說:“好了,曉得你們這間是糖坊了——還是讓我看看你們的製糖工藝吧!”
田友明趕緊放開鞠三娘,就從這處理甘蔗開始,將主要的工序與流程一項一項地向賈放介紹。
賈放一邊聽一邊想,說:“我瞅著你們這工藝,似乎還可以改一改。”
田友明便皺起眉頭:“我爹說過,這是古法工藝,隻有遵循古法,製出來的糖,才是頂頂好的糖。”
賈放“嗤”的一聲就笑了,望著田友明不說話。鞠三娘依舊紅著臉,卻小聲小聲地對田友明說了幾句,田友明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忙不迭地向賈放賠罪,“賈三爺什麽都還沒說,我便急著申辯,這真是太不知好歹了……罪過罪過,賈三爺請恕罪。”
他誠心誠意地道:“今日把賈三爺請來,就是請您指點的。您請盡管說。”
張友士瞬間漲紅了臉,羞愧無比。確實是如此啊,這兩件東西都是賈放所賜,並不是張友士自己得來的學識,但是他卻因此而生了名利之心,起了鑽營之念。回想最近這幾個月,自從解決了血疫之後,他於醫術上便再無寸進,原地踏步了大半年,虧他還有臉去武元縣吹噓自己的成就……
誰知賈放又拿了一件東西出來,圓圓的,厚鼓鼓的一枚鏡片,中間厚,周圍薄,還帶了一隻手柄,他緊接著又拿出一隻水晶材質的小缽,裏麵盛著一些水,似乎還有些水草之類在其中。
張友士認得那帶手柄的厚鏡子:“放大鏡!”
“對,這是高倍的,你自己看——”賈放直接把放大鏡塞到了張友士手裏。
張友士借著放大鏡看了半天,突然顫聲道:“是蟲——”還會動!
賈放點點頭:“是的,這是從生長著釘螺的水域裏,找到的血吸蟲尾蚴。這些尾蚴沿皮膚進入人體,便成為人體的寄生蟲。”
“這釘螺又出現了?”張友士立即警覺起來。
賈放點頭:“一切都大意不得,前些時候剛剛山崩,青坊河下遊堵出了一個青坊湖。我讓人去青坊湖裏檢查了,便找到這些。證明上遊水係裏釘螺還有,血吸蟲還在。”
他又把黃花蒿向張友士麵前一推,道:“說實話,此前你用這黃花蒿熬製湯藥,對我來說,也實在不值得一提。藥效太慢了。”
“餘江過來的人,最危重的已經不在人世,你接手的都是輕至中度的病症。饒是如此,你也耗費了月餘,才看見他們的病症有起色。”
“我可以告訴你,這是因為黃花蒿之中的有效成分隻有一種,就是青蒿素。湯藥中的含量太低,所以才藥效極慢。”
“你如果隻是發現黃花蒿有用,那著實隻是剛剛開了個頭,邁出第一步。在我看來,根本不算什麽。”賈放說這話的時候,表情頗為冷酷,讓張友士的心涼了半截。
不過張友士也知道,賈放說的都是真的,他確實……並沒有做出多少實質的貢獻。到了今時今日,張友士終於拋卻了名利之心,誠心誠意地向賈放請教:“請賈大人指點。”
賈放將那一束黃花蒿扔給他,道:“有這麽幾條路,你可以考慮一下。”
“第一條,將黃花蒿裏的成分提純,製出高效的藥物,能夠快速治療血症和瘧症。將來興許還可以人工合成這樣的藥物,藥效可能會比從天然成分裏提取的更好。”
張友士聽見這個已經驚呆了:自神農嚐百草始,人們服用草藥已有千年,從來沒有提過還可以人工合成草藥的成分,做成更好的藥物。
“第二條,我們當初發現黃花蒿的時候,僅僅因為草藥的名字,就險些鬧出大笑話,耽誤了不少給鄉親們治病的時光。現下《神農本草經》一書曆代注解謬誤甚多,重名異名者不計其數,醫者都可能會混淆,更不用說尋常百姓。你若能重新整理本草,並且研究一下藥物的命名與分類,並附帶功效與常見藥方,這絕對是功德一件。”
這是賈放自己的私心:上次因為青蒿和黃花蒿鬧了個大烏龍,他心裏便想,為何不能以中文的角度搞一套植物分類及命名學出來?瑞典植物學家林奈當年做過的事,為啥咱不能做?再加上本時空尚未出現《本草綱目》,張友士本人又熟悉這一套,賈放便竭力鼓動,力推張友士來做這件事。
張友士聽著額頭上的汗水涔涔而下,的確如此,世人於醫藥一道上,還有無數可做可挖掘的,因何他剛剛開了個頭就止步,竟還偏偏沾沾自喜。
“第三條,”賈放冷冷地注視張友士,道,“你還記得當日我們見過兩個腹水嚴重的鼓脹病人嗎?”
張友士聽到這裏,心頭劇烈地顫動,他當日聽見時就萬分震驚,到現在更加無法忘懷。
“您是說,抽出腹水,切除髒器,為病患斷除病根?”
張友士當日曾以為,賈放說的,無異於,活死人,肉白骨。
但是賈放說話時的那態度,卻充滿了肯定,一點兒也不像猜測,就像是他親眼見過一般。
賈放依舊盯著他,不放過他麵上的每一點反應,“對!那才是醫者的極致,救不可救之人。你若選擇這個方向,恐怕確實需要過一段極其艱苦的日子,會麵對無數次挫敗,遭受連番的打擊。”
“可待到你成功之時,你會受萬民景仰愛戴,後世之人奉你為祖師,無數人讀過你的經曆,都感歎一句:天下竟有如此癡迷執著之人,偏又有如此的勇氣——”
張友士聽得低下頭,渾身顫抖,不止為賈放口頭描繪的那一幅前景,更是為了自己此前的淺薄所羞愧。賈放所說的每一條路,都通向個人成就的頂峰,如果真的成功,他張友士,豈止能流芳百世,將來人們讀到醫書藥典,說起醫術的演進,必定繞不開他的名字。
他卻將大好的時光,憑空耗費在那些無聊的客套往來上,強迫自己奴顏婢膝地討好他人……
“賈大人,學生……我,真是慚愧欲死……”
賈放看看火候差不多了,登時單刀直入地問:“現在,你願意回瀟湘書院了嗎?”
張友士登時推桌起立,在賈放麵前一提衣袍的前襟,當即跪下,鄭重對賈放說:“學生聽從賈大人的教誨,萬死不辭。”
賈放頓時笑了:“我才不要你‘萬死’,我隻是要你在瀟湘書院當一個研究員而已啊!”
*
在這之後,瀟湘書院多出了三名正式職位的研究員,老邵、張友士和桂遐學,老邵是農學院,張友士是醫學院,桂遐學則是理學院研究員。他們每個人帶一個“學院”,聽起來好唬人,但其實都是光杆司令。
這瀟湘書院的架構便基本上定下來了。賈放榮任書院的名譽“山長”,陶村長任行政“山長”(主要由於瀟湘書院的地點在桃源村村口,由陶村長管理起來比較方便),薑夫子任教學部主任,三名研究員則每人帶一個學院。
截至目前,瀟湘書院已經形成了比較成型的義務教育體係,主要由幼童部、小學部和成人部三個部分組成。
幼童部相當於托兒所,年滿三歲的幼童即可入學,如有雙親皆在桃源寨已注冊的正式“企業”中工作,或者家中田畝種植較多,農活較重的,一歲半以上就可以進入托兒所,但要求父母每天接送以及一天兩次入園探視照顧。
托兒所的存在,解放了一大群桃源寨鄉民的日常活動,主要是解放了育齡婦女和祖輩,也就是爺爺奶奶輩的這些人,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參與到生產生活中來。
小學部是最早成立的部門,但是在成立之初(桃源村時期),確實曾經存在過一些爭議,也就是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的問題。但後來靠著老邵開設的“農學課”,贏得了桃源村村民的心,這小學部便堅持辦了下來。
後來餘江來的新移民入住桃源寨,麵對瀟湘書院同樣有過疑慮。但是他們之中很多成年人都在參加“識字班”,爭取考出“基礎文化教育文憑”,以便有資格獲取心儀的職位。他們聽說在小學部完成學業,就自然而然地能獲得這個“文憑”。
為了讓下一代有機會“吃皇糧”,能夠進入寨子裏的重要部門“謀個好前程”,也是為了讓孩子們以後學起來不像自己這麽吃力,新餘諸村的村民大多選擇將孩子們送進了書院。
除了各種與日常生產勞動有關的課程之外,小學部在每年農忙時會組織生產實踐,給鄉親們搭把手。再加上瀟湘書院提供一餐免費午餐,這小學部對鄉民們的誘惑力不小。賈放派人統計過一次,全寨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在75%以上,男孩的入學率比女孩高,基本上達到了100%。
這樣哪行?
於是賈放又發動了寨子裏的婦人們挨家挨戶地動員,苦口婆心地勸說,終於也說動了不少父母,將女孩也送入書院讀書。
小學部的教員主要由薑夫子擔綱,除此之外,金融部的老金和老塗,招商部的小餘,以及公共事業部的一部分已經通過了“文憑”考試的人員,都在書院裏有所任職。
目前小學部以上還沒有中學部,上麵直接就是成人部和研究部——這主要是因為賈放到此的時間還太短,接受小學教育的孩子們還來不及完成這部分學業。而再年長一些的,一般都選擇直接參加成人部。
賈放估計,三四年以後,應該就會有第一批上“中學”的孩子了。
至於成人部,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夜校,即識字班和文憑考核部;另一部分就是三個“光杆研究員”的研究部。
三個研究員各自都承擔了一部分教學任務,除了桂遐學以外,其餘人都對這些日常工作非常熟悉。此外,他們還有一半的時間,從事手中的各項研究:老邵在研究雜交水稻,張友士在搗鼓黃花蒿和釘螺,桂遐學則就各種自然現象什麽有趣研究什麽,賈放則盡力要給桂遐學這匹“野馬”套上龍頭,讓他有個大致的研究方向。
研究員們也可以從學院的學員中發現好苗子,召入自己的“學院”一起做研究與實驗;賈放承諾了他們,這些研究員也將領取一部分津貼,特別優秀有傑出貢獻的也將獲得初級研究員的職稱。
賈放鬆了一口氣:教育與研究,桃源寨的架子總算搭起來了。
有了這個框架,他就可以將現有的模式向外拓展。但是周邊縣鎮的情況桃源寨不同,投入資源的力度也不一樣。
現階段賈放不打算把桃源寨的模式強推出去,但他正在考慮邀請南方各州縣的學官到桃源寨參觀學習,看看桃源寨的經驗有沒有、有多少值得推廣到他們地頭的可能。
*
將張友士和桂遐學安頓好,賈放就準備回大觀園去了。誰知這時田友明匆匆跑來找賈放:“賈三爺,有空嗎?”
賈放見到田友明,先向他賀喜:“恭喜啊,聽說你已經準備去領證了。”
田友明摸著後腦憨厚地笑,說:“多謝賈三爺,我已經和鞠家的姑娘扯證了。我家小妹和趙隊長扯證了。”
近來相親大會成果豐碩,寨子裏的年輕人喜結連理的相當多,他們大多先去戶籍檔案辦公室領個證,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先把“名分”先定下了,然後再談其他。
“扯證”之後的青年男女,便能夠大大方方地成雙入對,也有經常到對方家裏幫一幫忙,搭把手的。縱使親密,旁人也笑話不得——畢竟賈三爺都說過,領了證就是夫妻。
但寨子裏這些年輕人都還沒有直接一道生活,畢竟婚姻大事,大家都挺重視,誰都想有個值得銘記的儀式。
賈放一拍後腦:“你提醒我了,集體婚禮得趕緊辦了。”
田友明的臉“咕嘟”一聲立刻就紅了,努力轉移話題,說:“今天來是記得賈三爺提過一回,說是等我那製糖作坊搭出一個樣子之後,請您過去看一看的。”
賈放點點頭,說:“可是建好了?”
田友明歡然點頭:“最近也收了好些甘蔗,剛好可以開始製糖。”
說來也巧,桃源寨附近很多村寨都種甘蔗,平日裏這些甘蔗都是銷往武元縣一帶。前些日子“太行與王屋”山崩,這些村寨便不怎麽再敢武元去,聽說桃源寨收,就一起都賣到桃源寨來。
賈放便隨田友明去看新的糖廠作坊。
兩人一麵過青坊橋,田友明一麵感謝賈放:“多謝賈三爺為我們安排的那一口沼氣井。”
田友明開始建請作坊的時候,賈放就幫他規劃了一座沼氣池。田友明製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料都可以填充到這沼氣池裏,產生的沼氣則剛好可以作為供製糖作坊熬糖的燃料。
“小事一樁!”賈放隨口答應,反正建沼氣池的開支也是從田家申請的創業貸款裏扣去的,他一點兒也不肉疼。
“俺爹已經試用了那沼氣的火力,果然好用,文火武火還能調節。”田友明喜滋滋地說,“回想以前燒柴那日子,真是辛苦。”
賈放登時開起了玩笑:“現在不用燒柴了,你那位使柴刀的朋友會不會怪你?”
田友明:“您說米三刀呀,他才不會,他現在忙著養蜂,根本顧不上砍柴了。再說,將來家家都能用上沼氣,誰還要費那事到山裏去砍柴呀?”
前一陣子米三刀受賈放所托,開始嚐試養蜂,他除了當日分蜂分出的兩隻蜂箱之外,又去野外采了好幾隻野蜂巢,帶回來分蜂群盛入蜂箱中養殖,算來不久就可以收第一茬蜜了。
賈放笑道:“我找米三刀也有事,不過,先去看你的,看過你的糖坊再說。”
兩人越過青坊橋,來到“右岸”。田家的糖坊已經建起來了,看外頭像是一座二進的小院子。走進第一進,賈放就見到一個二十不到,身形瘦弱的姑娘,正在持刀削甘蔗皮。那些以往被當做廢棄物丟掉的甘蔗皮,現在也被盛在一個竹筐裏,等積攢多了,會被當做填料填到沼氣池裏去。
“賈三爺,這是拙荊。”田友明紅著臉介紹。
賈放便知這就是鞠三娘了。他點頭向對方示意——鞠三娘和田友明的故事他當然曉得,正是因為了解了這一家的實際情況,賈放才很幹脆地提出了廢除高額彩禮之事。
現在看到鞠三娘,賈放唯一的感慨便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鞠三娘低著頭站起來,向賈放問好之後,紅著臉站在田友明身邊一聲不吭。田友明則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媳婦的小手。
賈放瞅瞅這倆,點點頭說:“好了,曉得你們這間是糖坊了——還是讓我看看你們的製糖工藝吧!”
田友明趕緊放開鞠三娘,就從這處理甘蔗開始,將主要的工序與流程一項一項地向賈放介紹。
賈放一邊聽一邊想,說:“我瞅著你們這工藝,似乎還可以改一改。”
田友明便皺起眉頭:“我爹說過,這是古法工藝,隻有遵循古法,製出來的糖,才是頂頂好的糖。”
賈放“嗤”的一聲就笑了,望著田友明不說話。鞠三娘依舊紅著臉,卻小聲小聲地對田友明說了幾句,田友明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忙不迭地向賈放賠罪,“賈三爺什麽都還沒說,我便急著申辯,這真是太不知好歹了……罪過罪過,賈三爺請恕罪。”
他誠心誠意地道:“今日把賈三爺請來,就是請您指點的。您請盡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