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論大觀園和桃源村是不是真的鏡像世界,在修建“軌道”這件事上,桃源村的進度還真不比大觀園裏慢多少。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村民們在村中拉開架勢,將通過水路運輸送來的鐵杉晾曬、去皮、修整、刨成粗細一致的“軌道”。賈放則帶著另外一群村民選址、測量、堆地基、鋪木軌……忙得不亦樂乎。
令賈放沒想到的是,用鐵杉修建軌道,相比起京中用青銅鑄造銅軌,另有一番好處:鐵杉質地堅硬,同時也具備一定的韌性,用鐵杉製作的木軌,很容易適合各種地表地貌,而且容易拆卸,如果其中一段壞掉,修修補補很快就能繼續用,比修理銅軌要方便許多。
壞處自然是木軌沒有銅軌持久。按照桃源村每年夏秋季會經曆雨季來算,用鐵杉建造的軌道,恐怕每年需要更換一次——但饒是如此,計算下來的成本也遠遠不及同等長度的銅軌。
除了鐵杉製作的木軌以外,桃源村還需要配適適合在木軌上行駛的運輸車輛。村裏原有的木車輪這時被證明強度不夠,在木軌上行駛,沒多遠便磨損了。於是賈放從大觀園裏帶來了事先打好的銅皮,將銅皮蒙在木車輪上使用,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車輪的損耗率。
這天賈放和老村長站在賢良祠附近,一麵閑聊,一麵觀看村中初見規模的木軌道。
這些木軌連接著剛剛加寬的河道、桃源村,和坐落在桃源村外側的賢良祠。新修的木軌穿村而過,一群村裏的半大孩子偷了大人的車駕出來,你拉我,我拉你,沿著軌道玩耍。
“陶老丈,我近日晚間都在這賢良祠中忙著……讀書,不希望旁人打擾。若是有人問起,還要煩請您代為向大夥兒解釋。”
村長姓陶,這是賈放發現桃源村之後兩三日才聽說的。村裏一千餘口,以陶、李、趙、朱四姓居多。村中時有與外村通婚的,但是近十四年來,還沒有外姓新戶遷入。
陶村長趕緊說:“不敢,不敢!”
村長回答的時候,賈放盯著對方的雙眼,想看清楚對方的反應——他知道自己在桃源村裏的活動軌跡是反常的。最近這些日子裏,他都是早晚住在賈府,白天的時候在桃源村,每天兩頭跑。
像賈放這樣,說是在桃源村暫住,卻每天早晚都獨自“待在”賢良祠裏,不與人見麵——久而久之,真的沒人起疑嗎?
陶村長的反應卻很了然:“三爺是貴人,自然比不得我們這些隻曉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莊稼漢。再說了,近來您每晚在賢良祠後麵的小屋子裏挑燈苦讀,那燈光騙不得人,村裏人人都是瞧得見的。”
“三爺別單隻顧念我們,三爺更要顧念自己的身子骨才是。”老村長話說得很誠懇。
原來如此!
原來他每天晚上通過賢良祠返回大觀園,祠後的小屋裏竟是有燈光的。
賈放忍不住想起他第一次來稻香村時候見到的燈光,感情這燈光在賢良祠也一樣會出現——而且還替兩邊交替出現的賈放打了掩護,讓全體村民都以為他實際上就住在賢良祠的後麵。
賈放的心情登時大為舒暢。
他深吸一口氣,望著眼前桃源村的景致。這季節已是仲春,桃源村一帶地氣溫暖,遠處山巒上野生的杜鵑已經開了個漫山遍野。夕陽西下的時候,遠山上火紅的一片又一片。
但在賈放眼裏:木軌已經將青坊河、桃源村和他身後的賢良祠聯係起來,形成了對外交通的初步基礎。桃源村很快就將擺脫原本出產單一、幾乎與世隔絕的過去,開始……走上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賈放在陶村長麵前也用上了這樣的說辭,隻不曉得對方是否能夠明白他的意思。
“從今以後,桃源村對外往來交通就會便宜得多。村裏需要什麽,盡管去外頭采買便是,如果買不到的,就跟我說,我來想辦法。”
“村裏頭有好的出產也可以考慮著與村外頭交換。我看那風幹的稻花魚就很不錯,等販鹽的行腳商人來了,你們就用我這次給你們帶來的銅錢多買點,回頭多醃些稻花魚,爭取販到外村去,村裏婦人們需用的針頭線腦什麽的,這錢不就都有了?”
“除了稻米之外,你們自己捕的魚,喂的豬,養的雞,就都是你們自己的,是自己吃還是販到外頭去,我一概都不過問。”
賈放一個勁兒地鼓舞桃源村“發展副業”:糧食產量高是個非常棒的基礎,再發展些副業指定能錦上添花。
他給陶村長描繪了一副動人的畫卷,饒是陶村長當了多年的村長,這時也為了這前景激動不已。
“陶老丈,接下來一段時間裏,我會著手安排,將村裏的糧食運出去,希望能將這糧食用在刀刃上。這是大家夥兒辛苦多年的成果,回頭我會給大家相應的補償,不會讓你們白白勞作的。”
賈放說完,就向陶村長告辭,自己返回賢良祠去。
陶村長望著眼前的美景,暢想著賈放為他描繪的美好畫卷,竟忍不住手舞足蹈,一麵大笑,一麵縱聲高呼:“鄉親們,有賈三爺在,我們桃源村這是……有,福,了!”
高興了半天,陶村長才咂摸過來賈放跟他說起的,要把村裏的糧食運出去。
“唉喲我的好三爺,”老村長重重一拍後腦,猛地轉身,“我忘了跟您說了,村裏的存糧,它有個毛病……”
賈放早已不在,賢良祠裏,則隱隱約約亮起了燈光。
老村長愣了半天,才意識到賈放已經離開了——他懊惱地撓著頭,嘴裏嘟噥著:“瞧我這記性,怎麽總想不起來在三爺跟前說這話?”
“等明兒三爺來,沒準我又都給忘了。”
*
原榮國公的長隨賴大,在離開桃源村之後,日夜兼程返回京城。
他原本是榮國公賈代善派去桃源村的,任務是將榮府撥下的銅錢帶去,並將桃源村的人口變動登記造冊。同時榮國公還交代了,要讓賴大替賈放在桃源村事先打點。賴大猜測榮國公那意思,應當是把桃源村這幾百頃的土地和一千多口人口都給了賈放。而且賈放不日就會親自前往桃源村,接手這些產業。
賴大哪兒把賈放放在心上——畢竟對方是個十幾歲的少年,又是公府的少爺。賈放要從京城到桃源村,那可不得前呼後擁,遊山玩水,從北到南要走個半年?
誰知賴大前腳剛到桃源村,賈放後腳就到了,還當眾繳了他掌管的冊子,在村民們麵前駁了他的權威,將他一腳踏進泥裏,狠狠地踩……
但這些賴大都不怕,他知道自己的根基在賈府裏:隻要能趕回榮國府,趕到榮國公身邊,將賈放賈三爺的跋扈表現添油加醋地這麽一說——
不就是個庶子嗎?有啥可怕的?
所以這一路上賴大完全沒敢耽擱,緊趕慢趕,生怕重蹈覆轍,賈放腳程比他更快,回到榮國公跟前先告狀。
等他趕回京城,就聽說了榮國公賈代善早就奉旨巡視北方旱災的災情去了,不在京中。
賴大多少舒了一口氣——榮國公不在,單憑賈放一個,在府裏是沒辦法處罰他的。實在不行,他還有在史夫人跟前最說得上話的老娘呢。
可是賴大和賴氏一通氣,便覺出不對。
賴氏:“哪個說三爺出遠門去了?人不是好好地在府裏嗎?”
賴大:……?
賴氏:“人家還承攬了什麽修園子的工程,我看那銀子就跟流水似的花出去。太太都成天在嘀咕,不曉得老爺私下裏給了三爺多少私房銀子。”
賴大:“那……我難道是見鬼了?”
賴氏一聽,登時啐了兒子一口,說:“這大白天的說這些,怪瘮得慌。”
賴大又去別的管事那裏打聽,得到的答複也都完全一樣。
別人都沒當回事,但賴大越想越不對勁。他回憶起在桃源村見到的賈放,活脫脫就是府裏的賈三爺,他絕沒得失心瘋,更不是白日裏做夢。
待打聽到賈放每天都在寧府的大觀園裏主持修園子,賴大鼓足勇氣,打算親眼去見上一見——是真是假,是人是鬼,見了麵就知道了。
賴大來到大觀園,還沒來得及向賈放打招呼,賈放已經抬眼看見了他,笑容可掬地打招呼:“賴管事,好久不見,你這是……辦完差事回京啦!”
賴大呆在原地,根本挪不動窩。
——敢情他真是見鬼了?
這一來,連賴大自己都沒辦法確定,自己當初在桃源村遇上的那個,和眼前這個態度溫和的年輕公子是不是同一個人了。
難不成他在南方做了個噩夢?
可為這個噩夢就逃回京來,這可不像是他賴大。他賴大一向是主子們麵前伏低做小,離了主子們遠遠的才作威作福的。
這一次,他連“威”和“福”都沒作過,怎麽就自己把自己給“嚇”回京了呢?
還沒等賴大醒過神,賈放已經輕飄飄地遞出一封用火漆封著的信:“賴管事,有一件事要麻煩你親自跑一趟。”
“這封信,煩請你送去河北我父親那裏,請管事親自交到他老人家手裏。”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村民們在村中拉開架勢,將通過水路運輸送來的鐵杉晾曬、去皮、修整、刨成粗細一致的“軌道”。賈放則帶著另外一群村民選址、測量、堆地基、鋪木軌……忙得不亦樂乎。
令賈放沒想到的是,用鐵杉修建軌道,相比起京中用青銅鑄造銅軌,另有一番好處:鐵杉質地堅硬,同時也具備一定的韌性,用鐵杉製作的木軌,很容易適合各種地表地貌,而且容易拆卸,如果其中一段壞掉,修修補補很快就能繼續用,比修理銅軌要方便許多。
壞處自然是木軌沒有銅軌持久。按照桃源村每年夏秋季會經曆雨季來算,用鐵杉建造的軌道,恐怕每年需要更換一次——但饒是如此,計算下來的成本也遠遠不及同等長度的銅軌。
除了鐵杉製作的木軌以外,桃源村還需要配適適合在木軌上行駛的運輸車輛。村裏原有的木車輪這時被證明強度不夠,在木軌上行駛,沒多遠便磨損了。於是賈放從大觀園裏帶來了事先打好的銅皮,將銅皮蒙在木車輪上使用,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車輪的損耗率。
這天賈放和老村長站在賢良祠附近,一麵閑聊,一麵觀看村中初見規模的木軌道。
這些木軌連接著剛剛加寬的河道、桃源村,和坐落在桃源村外側的賢良祠。新修的木軌穿村而過,一群村裏的半大孩子偷了大人的車駕出來,你拉我,我拉你,沿著軌道玩耍。
“陶老丈,我近日晚間都在這賢良祠中忙著……讀書,不希望旁人打擾。若是有人問起,還要煩請您代為向大夥兒解釋。”
村長姓陶,這是賈放發現桃源村之後兩三日才聽說的。村裏一千餘口,以陶、李、趙、朱四姓居多。村中時有與外村通婚的,但是近十四年來,還沒有外姓新戶遷入。
陶村長趕緊說:“不敢,不敢!”
村長回答的時候,賈放盯著對方的雙眼,想看清楚對方的反應——他知道自己在桃源村裏的活動軌跡是反常的。最近這些日子裏,他都是早晚住在賈府,白天的時候在桃源村,每天兩頭跑。
像賈放這樣,說是在桃源村暫住,卻每天早晚都獨自“待在”賢良祠裏,不與人見麵——久而久之,真的沒人起疑嗎?
陶村長的反應卻很了然:“三爺是貴人,自然比不得我們這些隻曉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莊稼漢。再說了,近來您每晚在賢良祠後麵的小屋子裏挑燈苦讀,那燈光騙不得人,村裏人人都是瞧得見的。”
“三爺別單隻顧念我們,三爺更要顧念自己的身子骨才是。”老村長話說得很誠懇。
原來如此!
原來他每天晚上通過賢良祠返回大觀園,祠後的小屋裏竟是有燈光的。
賈放忍不住想起他第一次來稻香村時候見到的燈光,感情這燈光在賢良祠也一樣會出現——而且還替兩邊交替出現的賈放打了掩護,讓全體村民都以為他實際上就住在賢良祠的後麵。
賈放的心情登時大為舒暢。
他深吸一口氣,望著眼前桃源村的景致。這季節已是仲春,桃源村一帶地氣溫暖,遠處山巒上野生的杜鵑已經開了個漫山遍野。夕陽西下的時候,遠山上火紅的一片又一片。
但在賈放眼裏:木軌已經將青坊河、桃源村和他身後的賢良祠聯係起來,形成了對外交通的初步基礎。桃源村很快就將擺脫原本出產單一、幾乎與世隔絕的過去,開始……走上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賈放在陶村長麵前也用上了這樣的說辭,隻不曉得對方是否能夠明白他的意思。
“從今以後,桃源村對外往來交通就會便宜得多。村裏需要什麽,盡管去外頭采買便是,如果買不到的,就跟我說,我來想辦法。”
“村裏頭有好的出產也可以考慮著與村外頭交換。我看那風幹的稻花魚就很不錯,等販鹽的行腳商人來了,你們就用我這次給你們帶來的銅錢多買點,回頭多醃些稻花魚,爭取販到外村去,村裏婦人們需用的針頭線腦什麽的,這錢不就都有了?”
“除了稻米之外,你們自己捕的魚,喂的豬,養的雞,就都是你們自己的,是自己吃還是販到外頭去,我一概都不過問。”
賈放一個勁兒地鼓舞桃源村“發展副業”:糧食產量高是個非常棒的基礎,再發展些副業指定能錦上添花。
他給陶村長描繪了一副動人的畫卷,饒是陶村長當了多年的村長,這時也為了這前景激動不已。
“陶老丈,接下來一段時間裏,我會著手安排,將村裏的糧食運出去,希望能將這糧食用在刀刃上。這是大家夥兒辛苦多年的成果,回頭我會給大家相應的補償,不會讓你們白白勞作的。”
賈放說完,就向陶村長告辭,自己返回賢良祠去。
陶村長望著眼前的美景,暢想著賈放為他描繪的美好畫卷,竟忍不住手舞足蹈,一麵大笑,一麵縱聲高呼:“鄉親們,有賈三爺在,我們桃源村這是……有,福,了!”
高興了半天,陶村長才咂摸過來賈放跟他說起的,要把村裏的糧食運出去。
“唉喲我的好三爺,”老村長重重一拍後腦,猛地轉身,“我忘了跟您說了,村裏的存糧,它有個毛病……”
賈放早已不在,賢良祠裏,則隱隱約約亮起了燈光。
老村長愣了半天,才意識到賈放已經離開了——他懊惱地撓著頭,嘴裏嘟噥著:“瞧我這記性,怎麽總想不起來在三爺跟前說這話?”
“等明兒三爺來,沒準我又都給忘了。”
*
原榮國公的長隨賴大,在離開桃源村之後,日夜兼程返回京城。
他原本是榮國公賈代善派去桃源村的,任務是將榮府撥下的銅錢帶去,並將桃源村的人口變動登記造冊。同時榮國公還交代了,要讓賴大替賈放在桃源村事先打點。賴大猜測榮國公那意思,應當是把桃源村這幾百頃的土地和一千多口人口都給了賈放。而且賈放不日就會親自前往桃源村,接手這些產業。
賴大哪兒把賈放放在心上——畢竟對方是個十幾歲的少年,又是公府的少爺。賈放要從京城到桃源村,那可不得前呼後擁,遊山玩水,從北到南要走個半年?
誰知賴大前腳剛到桃源村,賈放後腳就到了,還當眾繳了他掌管的冊子,在村民們麵前駁了他的權威,將他一腳踏進泥裏,狠狠地踩……
但這些賴大都不怕,他知道自己的根基在賈府裏:隻要能趕回榮國府,趕到榮國公身邊,將賈放賈三爺的跋扈表現添油加醋地這麽一說——
不就是個庶子嗎?有啥可怕的?
所以這一路上賴大完全沒敢耽擱,緊趕慢趕,生怕重蹈覆轍,賈放腳程比他更快,回到榮國公跟前先告狀。
等他趕回京城,就聽說了榮國公賈代善早就奉旨巡視北方旱災的災情去了,不在京中。
賴大多少舒了一口氣——榮國公不在,單憑賈放一個,在府裏是沒辦法處罰他的。實在不行,他還有在史夫人跟前最說得上話的老娘呢。
可是賴大和賴氏一通氣,便覺出不對。
賴氏:“哪個說三爺出遠門去了?人不是好好地在府裏嗎?”
賴大:……?
賴氏:“人家還承攬了什麽修園子的工程,我看那銀子就跟流水似的花出去。太太都成天在嘀咕,不曉得老爺私下裏給了三爺多少私房銀子。”
賴大:“那……我難道是見鬼了?”
賴氏一聽,登時啐了兒子一口,說:“這大白天的說這些,怪瘮得慌。”
賴大又去別的管事那裏打聽,得到的答複也都完全一樣。
別人都沒當回事,但賴大越想越不對勁。他回憶起在桃源村見到的賈放,活脫脫就是府裏的賈三爺,他絕沒得失心瘋,更不是白日裏做夢。
待打聽到賈放每天都在寧府的大觀園裏主持修園子,賴大鼓足勇氣,打算親眼去見上一見——是真是假,是人是鬼,見了麵就知道了。
賴大來到大觀園,還沒來得及向賈放打招呼,賈放已經抬眼看見了他,笑容可掬地打招呼:“賴管事,好久不見,你這是……辦完差事回京啦!”
賴大呆在原地,根本挪不動窩。
——敢情他真是見鬼了?
這一來,連賴大自己都沒辦法確定,自己當初在桃源村遇上的那個,和眼前這個態度溫和的年輕公子是不是同一個人了。
難不成他在南方做了個噩夢?
可為這個噩夢就逃回京來,這可不像是他賴大。他賴大一向是主子們麵前伏低做小,離了主子們遠遠的才作威作福的。
這一次,他連“威”和“福”都沒作過,怎麽就自己把自己給“嚇”回京了呢?
還沒等賴大醒過神,賈放已經輕飄飄地遞出一封用火漆封著的信:“賴管事,有一件事要麻煩你親自跑一趟。”
“這封信,煩請你送去河北我父親那裏,請管事親自交到他老人家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