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氣的話,元喬並不在意,眼中笑意泛成漣漪:“若真如你所想,你可會留在我身旁?”
元莞被她問得一陣,眸色狐疑:“你若無法複明,那也並非是我之過,我為何要留下。”
“你也無處可去,留下也無不可。”元喬笑說,元莞並未太多的嫡出,想起陳硯所說的,她又正色道:“我有一事,不想同你虛與委蛇。”
元莞不說話,等著她。
元喬見她複又抵觸,不想同她有誤會,言道:“有內侍尋你,以你的名義招攬朝臣,欲行、替你複帝位之事。”
“陛下是何意?”元莞眼神陡然淩厲,看著元喬心中發慌,解釋道:“我隻想同你說罷了,那人並非是我指使,想必也不是你所為,正因為如此,才要查清楚,屆時免得事態嚴重。”
元喬所言,句句在理,不似試探,元莞不好冷言冷語,語氣略有緩和:“如何查?”
“想來你有辦法了?”元喬道,憑著元莞的手段必然有自保的能力,然而自保之際,也會誤會她,屆時她做什麽,都會是錯,就像廢帝一般,早前同她商量,或許就不會是眼前的境地。
元莞早非之前懵懂無知又整日惶恐不安的小皇帝了,經曆過廢帝一事,成熟很多,眉眼的稚氣也跟著退去,留下不一樣的風情。
元喬看著她,時常在想,若沒有廢帝,元莞是不是還堅持著原來的心意,可廢帝一事,勢在必行。
她的身世,終究是隱患,隨時都有可能被拉下皇位,且劉氏能答應下來,也可證明,往後亦會同旁人同盟。
元喬自認做事不當、方法不對,可於廢帝一事,並不後悔。
她的心思依舊留在廢帝之上,而元莞卻在認真思索她的好話。按理來說,今時今日的局勢來說,元喬設計試探,不符合她的性子。
元喬治下嚴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會耗費心神來試探,且那名內侍所為太過大膽,不知謹慎,更不是元喬的作風了。她想了想,才認真開口:“ 事出突然,我並非在意。我甚至連他名姓都不知曉,另外他隻一人找我,並不見其他人,可見籌謀不當,又或者故意暴露弊處,讓旁人察覺。”
可見他不見得是要幫助她,而是設套,拉她下水。
陳硯能查到的事,她的人也查到了,因此她才更加覺得此事有古怪。
元莞的話,與陳硯查到的相似,可見她並非是被動的。元喬也放下心來,“不若你自己去查?”
“你就這般放心?”元莞不確信道,此事牽連甚大,有朝臣,亦有禁軍。
元喬搖首道:“那些朝臣與禁軍於你而言,並不陌生,他們如何處置,不如你自己來定,我若插手,事情就變大了,且朝臣都盯著,我不願給你添麻煩。”
元莞動心了,那些朝臣與禁軍曾是她的人,雖說笨了些,可好歹有些忠心,她歎道:“我想查出是何人所為,自然按律法處置的。”
廢帝後,除去心腹外,幾乎不與朝臣接觸,就連蘇聞魏律都未曾見過一麵,可見她確實無攬權的心思,隻留自保的能力,但並不代表她就會任人踐踏。
且她並非軟弱的性子,欺上門來,總要還手的。
元喬則道:“我將陳硯給你。”
“陳硯給我?”元莞震驚,陳硯是她的心腹,這麽多年來辦事妥貼,雖說孤鶩在禦前當值,可遠比不上陳硯。
“他在宮外辦事,宮內的事知之甚少,反不如孤鶩。或許我信任孤鶩,是不當之舉。可我之前試探過孤鶩,他辦事認真,對你且有心,他居此職,我便信了。但我是皇帝,並非是癡傻之人,不會當真信到毫無保留。”元喬將內心話都說了出來,走到今日,太過出乎意料了。
元喬複又沉著冷靜,元莞冷漠道:“ 你信不信他,與我無關,孤鶩對我,不過是舊主之情,再者宮裏的人昨日和今日的主子都會不同,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
她在宮裏多年,見得太多,對孤鶩的變化也沒有驚訝,且她很欣慰,留著命在,計較旁的也沒有用處。
孤鶩或許說是兩頭草,可之前他在元喬手中辦過差,知曉元喬的性子,不會跟錯人。
“陳硯不會違背你的意思,你可放心。”元喬安慰她。
元莞並未再說什麽,答應道:“待查出後,陳硯就還你。”
元喬淡淡一笑,元莞很聰慧,知曉輕重緩急,不會因賭氣而拒絕她的好意。
她成熟很多。
****
皇帝因病罷朝多日,但朝臣求見,都會得到召見,兩府三司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轉,賑災一事安也在進行,臨安城內又恢複平靜,豫王也恢複往日行徑,宴飲、舞姬、納妾,都未曾遺漏一樣。
豫王無法誕下子嗣,旁人不知,妾室更是不知,品級低的朝臣都將家中女兒送進豫王府邸,久而久之,豫王府邸堪比後苑,甚至比皇帝更要自在。
元莞出宮,從豫王府邸門前過,府門前車馬如龍,她問陳硯:“每日都是如此嗎?”
陳硯側眸,回道:“日日如此。”
“禦史不彈劾?”元莞覺得有趣,那些禦史竟然放過豫王這了?
“彈劾,陛下案上的奏疏就未曾少過。雪災之際,豫王有所收斂,眼下又恢複本來麵目了。想必禦史又會開始彈劾了,陛下眼下尚可壓得住。”陳硯道。
待到壓不住的時候,就是收網之際。元莞冷笑,令馬車繼續前行,今日去莘國公主府看府邸。
陳硯一路跟著,保護她的安危。
元喬的喜好與元莞不同,元莞不願住在元喬曾經的庭院裏,重新選擇一院落,修繕一番也可。
除去此間庭院外,其他都沒有動,園囿裏的景色也是如此,不需再動,簡單看過後,她則回宮。
彼時周暨回臨安城了,賑災一事辦理得很好,在殿內複命。
朝臣議事,照舊隔著一道屏風,周暨沒有感到疑惑,拘謹地回話,好在見不到皇帝,膽子反而大了些。
元喬問清之後,就令她回府休息,出殿就遇到元莞。
她先行了一禮,而後左右看了一眼,緊張道:“你同陛下和好了?”
元莞皺眉:“沒有。”
“沒有、沒有、為何旁人說你頻繁出入垂拱殿月餘?”周暨滿是不解,外間傳聞不大好聽,有人將元莞說成佞臣之流。
元莞渾然不在意外間謠言,這些話早就聽過了,朝周暨道:“陛下病了,召我來的。”
“她病了?那召你來做什麽?有宮人、朝臣,你做什麽?”周暨滿腦子不解,總覺得元莞又開始偏向陛下了,扯了扯她的衣袖,張口勸道:“你是不是對陛下還有心,要不得的,陛下身邊、太、太危險了。”
周暨說話結結巴巴,總覺得背後議論陛下不大好,心虛之際朝左右看了一眼,見無人在意,這才放下心來。
元莞見她心虛又膽小的模樣,不覺樂了,道:“她欲調你去做江南東路安撫使,你這膽子,可不行。”
“別說我,先說說你自己,明哲保身,可曉得。你既然出入自由,不如出宮而去,免得被人詬病。”周暨故作成熟,說出來的話也很有道理。
元莞笑道:“怎地感覺你去賑災一趟,長大不少。”
“成親就會長大的,你也早些成親。”周暨眯眼一笑,極為得意。
元莞不明:“這話誰同你說的?”
“蘇英,她說的。”周暨笑了笑。
元莞恍惚明白什麽,以前提及蘇英,周暨都是一籌莫展之色,如今竟有笑顏,可見二人進展不錯,道:“成家立業,自然是大人,你且先回府,做些準備。”
“嗯,曉得。你離陛下遠些,我瞧著周遭都不是什麽好人。”周暨忐忑地說一句,才不舍與元莞分別。
元莞笑意直不起腰,出門一趟,就成熟不少,或許去了外間曆練,對她當真會有好處。
東風乍起,台階上的人一襲綠裳,眉眼彎作一團,笑意綿綿,似偷笑似壞笑,散去那份成熟與穩重,樂得如同孩子。元喬站於窗下,望著久久不語,好似很久沒有見到她這般笑了。
這些時日以來,元莞確實比為帝時更為沉著冷靜,處事不變。
元莞回來後,並未說起外間的事,元喬也沒有再問,相處如舊。
翌日魏律詢問考核一事,在殿內待了半日,元莞在側也聽了許久,等他走後,才看到考核的文書,細細去看,朝堂上的人發生不少變化了。
多了很多陌生的名字,元喬知她不解,順勢解釋:“朝堂上換了些人,總要些新人。”
新人與老臣不同,他們年輕,思路更為開闊,對朝堂上的見解也不同,元喬之意是廣開言路,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而並非一味循舊。
魏律蘇聞雖說是肱骨之臣,思想不如新人多變,元喬兩年來暗中扶持不少新人,明年科舉,隻怕又會新來一批學子。
元喬的心計沉,元莞早就見識過,雖說小事做的不好,在朝政之上,也是清明之主。
看過考核之後,她也沒有再問,將文書放下,道:“你這般大刀闊斧,就不怕蘇聞魏律兩黨心中不平?”
“眼下新臣勢弱,不會引起他們的察覺,且他們不會知曉是我所為,等到合適的時機,他們自然就會發現,隻是為時已晚,且他們都並非孤身一人,身後有家族、有黨羽,不會就此放棄高位。”
“屆時新舊之爭,是你樂見的?”元莞問道,新舊之爭,在於皇帝把持朝政了,不會出現老臣一味斂權,而新臣亦會從中起到追進的作用。
兩相平衡,皇帝手中的權力就會推向鼎峰,她不得不服氣,元喬此舉,利用人對權勢的追逐,達到皇權至高。
她為帝時,幾乎受到製衡,蘇魏二人作為權臣,雖說沒有謀逆之心,可是皇帝勢弱,無法發布自己的詔令,到了元喬這裏,都會慢慢在改變。
元喬不知她所想,則徐徐道:“平衡之策罷了,眼前蘇魏二人勢大,雖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可是不難保證日後不會出差錯。”
確實,日後的事情是看不到的,早做準備罷了。
元莞不說話了,而元喬繼續言道:“大宋無戰事,邊境尚可安穩,養兵一事就存在懈怠之意,而京內的兵至關重要。”
當年先帝去後,將殿前司給了劉家,而侍衛司被元喬掌控,皇城司則是各項勢力繁雜,多年來也是平衡。廢帝之後,這個平衡就打破了,禁軍三司都在元喬手中。
回到新帝時期的局勢了。
宮城外的兵馬就不受元喬控製。元莞明白過來,“你想要回宮外的兵?”
“嗯,有此意。”元喬沒有否認,這些年她一直在努力,隻是進展不大。
元莞不傻,臨安城內的兵若盡歸皇帝,元喬的帝位就無法撼動了。她當日裏隻一殿前司,無法與堅持廢帝的元喬抗衡,同樣,宮城外不寧,元喬的身世也有瑕疵,依舊有危險。
緘默下來,元莞凝視元喬:“你攝政七年,為帝兩年,近十年的時間,你可有所獲?”
“並無所獲。”元喬坦誠道,之前攝政,她不可過於攬權,就未曾出手,為帝後她忙於平衡各方勢力,難以抽出空閑的時間。
多年無戰,大宋處於病弱而經濟繁榮之兆,兵在於文臣眼中,就沒有那麽重要,相反武將低於文臣一等,此時出聲養兵,隻怕會遭到反對。
城內城防軍的守衛不如禁軍,甚至連地方軍都不如,元莞知曉弊處,卻不知元喬要做什麽,下意識道:“你有想法?”
“將城防軍拆散,送入地方軍,再從地方軍中挑選幹練的兵馬充作城防軍。”元喬道。
元莞震驚:“這般做來,極易引起兵變。”
元喬點頭:“眼下不是最好的時候,待明年科考之後。”
“你需一契機?”元莞從她篤定的神色中察覺出什麽,契機或許是自導自演的戲,她再次被元喬的心計折服,歎道:“想來你有計策了。”
“嗯,提前同你說。”元喬淡淡道,元莞麵色頹唐,不知在想什麽,兩人坐得極近,她抬了抬首,想去摸摸那張失色的臉頰,想到之前的抵觸,就隻好放下手來。
不知為何,元莞在她的身上又感受到了那股沉穩的氣息,於朝政而言,元喬確實很傑出。
心裏十分憋悶,她覺得殿內逼仄的氣息幾乎要將她壓製,她站起身來,往殿外走去,元喬忽而出聲:“我並不懼怕豫王,同樣也不擔心你要做什麽。”
做的這一切,不過是想令元莞更加安心罷了。
畢竟她為帝一日,元莞就會平安一日。
“陛下籌謀得當,比起先帝勝過而有餘,確實不用懼怕任何人。”元莞平靜道。
元喬認真道:“你若留下,便可無虞。”
聞言,元莞沒有生氣,亦沒有炸毛,更沒有回身,隻道:“陛下籌謀再多,與我無甚關係。”
元喬微微一笑,笑意極是勉強:“嗯。”
元莞抬腳出殿,站在廊下,極目遠眺,都是宮城內的壯闊之色,這麽多年來她首次感到壓抑和彷徨。宮城內冰冷的莊嚴,讓她幾乎麻木,可元喬方才所言,又將那股冰冷驅散,留下的隻有莊嚴。
她想不通透之際,陳硯查出些許線索。
那名內侍所為,終引得旁人察覺,至陳硯處告密,為顯穩妥,陳硯將那人看住,並不放行。
“臣想詢問,可要將那名內侍拿下?”
元莞思索道:“現在有些早了,我去試探一二,你命人將他拿住,送到福寧殿去。”
語氣不容置喙,陳硯沒有反駁,退出去行事。殿內的元莞,卻朝著元喬說話:“可要去聽戲?”
元喬看不見,就隻能去聽了。
“好。”元喬沒有拒絕,再入福寧殿,也是元莞邀請,並非是她擅入。
****
陳硯行事很快,翌日就將人悄悄拿了,而後秘密送到福寧殿。
內侍被蒙住眼睛,手腳被綁,嘴巴也被封住,殿內設一屏風,元喬坐在裏間,元莞則踱步走近,先道:“你好像不大聽話,讓你將名單送來,幾日都未曾送來。”
她擺擺手,示意陳硯送搜身,在他身上搜出一方玉令。
元莞知曉玉令必然是通信之物,就揮退陳硯,將內侍眼睛上黑布摘了,聽著咿咿呀呀的聲音,幽幽道:“你不認識我了?”
內侍拚命地點頭,眼睛赤紅,元莞摘除他口中的布巾:“我給你一次機會,說不好,我可以提前殺你,就算行事,也不需你招攬,我手中的人多如過江之鯽,不缺你一人。”
她故作自信,當真糊住了內侍。內侍臉色本被憋得通紅,聞言後遽然變白,慌張中向她證明自己的忠心:“臣這幾月來一直在暗中行事、且、且有人總是在暗中跟著、是以、是以、臣就未曾過來。陛下,臣對您可是一片忠心啊……”
元莞不覺掃了一眼屏風後,覺得那聲‘陛下’有些刺耳,但現在不是多想的時候,繼續問道:“名單呢?既然都是你一人行事的,不如將忠於我的朝臣名姓都寫出來,也好讓我看看行事能有幾分成功。”
內侍咽了咽口水,大膽地抬頭看著殿內,發覺這是福寧殿,就不覺鬆了口氣。
元莞的身影恰好攔住元喬,內侍也未曾發現,他諂媚道:“此事您就放心交給臣去辦,您不放心,臣也可口述那些大人的名姓,隻是不可留下名單,免得被旁人察覺,功虧一簣。”
元莞堅持道:“我被人背叛過,不大相信你這些話,你若不寫,我便不信,未免旁人察覺,隻有殺你滅口了。”
殺人滅口的事,很是尋常。元莞麵露陰狠,內侍咬咬牙,道:“臣給您寫。”
落霞送來筆墨,置於他麵前,擔憂地看了元莞一眼,又想起元喬在殿內,就安心地走出去。
陛下在,總不會出事的。
內侍咬牙,寫了十幾人的名姓,元莞皺眉:“就這麽些人?”
“其餘的都是些官微之人,臣記不大清了。”內侍搪塞道。
元莞也不再逼迫,將名單收好,換了一副深信不疑的神色來,寬慰內侍道:“既然如此,就勞煩你繼續去行事,我等著你的好消息。另外蘇相是我的帝師,再過些幾日,我去尋他試試。”
蘇聞手中權柄更大,紙上那些人都是些蝦兵蟹將,不足一提。內侍聞言更加心動,脊背挺直,保證道:“臣定不辱命。”
元莞將玉令還他,命人送他出福寧殿,借著筆墨,將方才的玉令畫了出來,讓陳硯去查查是哪府之物。
屏風內的元喬不置一詞,繞過屏風後,趁著元莞不在意之際,掃了一眼圖紙,眸色沉了沉,依舊沒有說話,吩咐陳硯退出去。
元莞不知這些細枝末節,坦誠道:“這人有些蠢,與豫王相似。就憑借著這些人,如何能做事?”
她將名單上的人給元喬讀過一遍,元喬道:“確實挺蠢的,靜觀其變,先查玉令。”
“嗯。”元莞沒有反駁。
沒過多久,元喬回垂拱殿而去,元莞留下,未曾跟著回去。
元喬回殿後,殿外等了許多朝臣,見她步履如常,麵色尚可,猜測已然病愈,紛紛又打起精神來。
元喬這幾日鮮少過問朝政,都是兩府宰執在處理大小事務,賑災的人陸續回來,免不得要賞賜。朝臣諫議不一,尤其是豫王,非要橫插一手,惹得元喬不悅。
元喬忽而想起內侍手中的玉令,在他腰際掃了一眼,借故道:“朕記得你父曾喜一圖案,刻於令上,是不是你腰間那枚?”
對於‘你父’二字,豫王不悅,沉著臉解開那枚玉佩,遞給她:“陛下莫要忘了,你我二人是同父。”
元喬沒有回話,看到同樣的花紋後,心中倒吸一口冷氣,將玉佩還給他,開口道:“你在京內是藩王,行事無度,終究不妥,懸崖勒馬,早日回封地。”
豫王嗤笑,他見不得元喬與他撇清關係,矯揉造作,冷笑道:“陛下蒙騙世人成習慣了,在我麵前就不需清高,你既無子,朝堂不穩,該過繼儲君才是。”
“眼下皇夫未立,豫王想得過早。”元喬直言反駁,起身又道:“我念在祖母德惠太後麵上,對豫王一脈多加隱忍。每日案牘彈劾你的奏疏數之不盡,你若再不知悔悟,朝臣彈劾,你覺得能護得住你?”
豫王篤定道:“你連廢帝都能護得住,我這一兄長無法護得住?再者你將那廢帝藏於宮中,又是看在誰的麵上?元喬,你將廢帝賜死,我便回封地?”
“豫王還是請回。”元喬懶於再說下去,命人請他出去。
豫王也是不遜,大步離開,至廊下時,又見廢帝站在廊下,容顏昳麗,欺霜賽雪,他挑逗道:“你若跟我,哪裏有這麽多委屈。”
元莞輕輕一笑:“我不喜歡男人。”
元莞被她問得一陣,眸色狐疑:“你若無法複明,那也並非是我之過,我為何要留下。”
“你也無處可去,留下也無不可。”元喬笑說,元莞並未太多的嫡出,想起陳硯所說的,她又正色道:“我有一事,不想同你虛與委蛇。”
元莞不說話,等著她。
元喬見她複又抵觸,不想同她有誤會,言道:“有內侍尋你,以你的名義招攬朝臣,欲行、替你複帝位之事。”
“陛下是何意?”元莞眼神陡然淩厲,看著元喬心中發慌,解釋道:“我隻想同你說罷了,那人並非是我指使,想必也不是你所為,正因為如此,才要查清楚,屆時免得事態嚴重。”
元喬所言,句句在理,不似試探,元莞不好冷言冷語,語氣略有緩和:“如何查?”
“想來你有辦法了?”元喬道,憑著元莞的手段必然有自保的能力,然而自保之際,也會誤會她,屆時她做什麽,都會是錯,就像廢帝一般,早前同她商量,或許就不會是眼前的境地。
元莞早非之前懵懂無知又整日惶恐不安的小皇帝了,經曆過廢帝一事,成熟很多,眉眼的稚氣也跟著退去,留下不一樣的風情。
元喬看著她,時常在想,若沒有廢帝,元莞是不是還堅持著原來的心意,可廢帝一事,勢在必行。
她的身世,終究是隱患,隨時都有可能被拉下皇位,且劉氏能答應下來,也可證明,往後亦會同旁人同盟。
元喬自認做事不當、方法不對,可於廢帝一事,並不後悔。
她的心思依舊留在廢帝之上,而元莞卻在認真思索她的好話。按理來說,今時今日的局勢來說,元喬設計試探,不符合她的性子。
元喬治下嚴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會耗費心神來試探,且那名內侍所為太過大膽,不知謹慎,更不是元喬的作風了。她想了想,才認真開口:“ 事出突然,我並非在意。我甚至連他名姓都不知曉,另外他隻一人找我,並不見其他人,可見籌謀不當,又或者故意暴露弊處,讓旁人察覺。”
可見他不見得是要幫助她,而是設套,拉她下水。
陳硯能查到的事,她的人也查到了,因此她才更加覺得此事有古怪。
元莞的話,與陳硯查到的相似,可見她並非是被動的。元喬也放下心來,“不若你自己去查?”
“你就這般放心?”元莞不確信道,此事牽連甚大,有朝臣,亦有禁軍。
元喬搖首道:“那些朝臣與禁軍於你而言,並不陌生,他們如何處置,不如你自己來定,我若插手,事情就變大了,且朝臣都盯著,我不願給你添麻煩。”
元莞動心了,那些朝臣與禁軍曾是她的人,雖說笨了些,可好歹有些忠心,她歎道:“我想查出是何人所為,自然按律法處置的。”
廢帝後,除去心腹外,幾乎不與朝臣接觸,就連蘇聞魏律都未曾見過一麵,可見她確實無攬權的心思,隻留自保的能力,但並不代表她就會任人踐踏。
且她並非軟弱的性子,欺上門來,總要還手的。
元喬則道:“我將陳硯給你。”
“陳硯給我?”元莞震驚,陳硯是她的心腹,這麽多年來辦事妥貼,雖說孤鶩在禦前當值,可遠比不上陳硯。
“他在宮外辦事,宮內的事知之甚少,反不如孤鶩。或許我信任孤鶩,是不當之舉。可我之前試探過孤鶩,他辦事認真,對你且有心,他居此職,我便信了。但我是皇帝,並非是癡傻之人,不會當真信到毫無保留。”元喬將內心話都說了出來,走到今日,太過出乎意料了。
元喬複又沉著冷靜,元莞冷漠道:“ 你信不信他,與我無關,孤鶩對我,不過是舊主之情,再者宮裏的人昨日和今日的主子都會不同,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
她在宮裏多年,見得太多,對孤鶩的變化也沒有驚訝,且她很欣慰,留著命在,計較旁的也沒有用處。
孤鶩或許說是兩頭草,可之前他在元喬手中辦過差,知曉元喬的性子,不會跟錯人。
“陳硯不會違背你的意思,你可放心。”元喬安慰她。
元莞並未再說什麽,答應道:“待查出後,陳硯就還你。”
元喬淡淡一笑,元莞很聰慧,知曉輕重緩急,不會因賭氣而拒絕她的好意。
她成熟很多。
****
皇帝因病罷朝多日,但朝臣求見,都會得到召見,兩府三司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轉,賑災一事安也在進行,臨安城內又恢複平靜,豫王也恢複往日行徑,宴飲、舞姬、納妾,都未曾遺漏一樣。
豫王無法誕下子嗣,旁人不知,妾室更是不知,品級低的朝臣都將家中女兒送進豫王府邸,久而久之,豫王府邸堪比後苑,甚至比皇帝更要自在。
元莞出宮,從豫王府邸門前過,府門前車馬如龍,她問陳硯:“每日都是如此嗎?”
陳硯側眸,回道:“日日如此。”
“禦史不彈劾?”元莞覺得有趣,那些禦史竟然放過豫王這了?
“彈劾,陛下案上的奏疏就未曾少過。雪災之際,豫王有所收斂,眼下又恢複本來麵目了。想必禦史又會開始彈劾了,陛下眼下尚可壓得住。”陳硯道。
待到壓不住的時候,就是收網之際。元莞冷笑,令馬車繼續前行,今日去莘國公主府看府邸。
陳硯一路跟著,保護她的安危。
元喬的喜好與元莞不同,元莞不願住在元喬曾經的庭院裏,重新選擇一院落,修繕一番也可。
除去此間庭院外,其他都沒有動,園囿裏的景色也是如此,不需再動,簡單看過後,她則回宮。
彼時周暨回臨安城了,賑災一事辦理得很好,在殿內複命。
朝臣議事,照舊隔著一道屏風,周暨沒有感到疑惑,拘謹地回話,好在見不到皇帝,膽子反而大了些。
元喬問清之後,就令她回府休息,出殿就遇到元莞。
她先行了一禮,而後左右看了一眼,緊張道:“你同陛下和好了?”
元莞皺眉:“沒有。”
“沒有、沒有、為何旁人說你頻繁出入垂拱殿月餘?”周暨滿是不解,外間傳聞不大好聽,有人將元莞說成佞臣之流。
元莞渾然不在意外間謠言,這些話早就聽過了,朝周暨道:“陛下病了,召我來的。”
“她病了?那召你來做什麽?有宮人、朝臣,你做什麽?”周暨滿腦子不解,總覺得元莞又開始偏向陛下了,扯了扯她的衣袖,張口勸道:“你是不是對陛下還有心,要不得的,陛下身邊、太、太危險了。”
周暨說話結結巴巴,總覺得背後議論陛下不大好,心虛之際朝左右看了一眼,見無人在意,這才放下心來。
元莞見她心虛又膽小的模樣,不覺樂了,道:“她欲調你去做江南東路安撫使,你這膽子,可不行。”
“別說我,先說說你自己,明哲保身,可曉得。你既然出入自由,不如出宮而去,免得被人詬病。”周暨故作成熟,說出來的話也很有道理。
元莞笑道:“怎地感覺你去賑災一趟,長大不少。”
“成親就會長大的,你也早些成親。”周暨眯眼一笑,極為得意。
元莞不明:“這話誰同你說的?”
“蘇英,她說的。”周暨笑了笑。
元莞恍惚明白什麽,以前提及蘇英,周暨都是一籌莫展之色,如今竟有笑顏,可見二人進展不錯,道:“成家立業,自然是大人,你且先回府,做些準備。”
“嗯,曉得。你離陛下遠些,我瞧著周遭都不是什麽好人。”周暨忐忑地說一句,才不舍與元莞分別。
元莞笑意直不起腰,出門一趟,就成熟不少,或許去了外間曆練,對她當真會有好處。
東風乍起,台階上的人一襲綠裳,眉眼彎作一團,笑意綿綿,似偷笑似壞笑,散去那份成熟與穩重,樂得如同孩子。元喬站於窗下,望著久久不語,好似很久沒有見到她這般笑了。
這些時日以來,元莞確實比為帝時更為沉著冷靜,處事不變。
元莞回來後,並未說起外間的事,元喬也沒有再問,相處如舊。
翌日魏律詢問考核一事,在殿內待了半日,元莞在側也聽了許久,等他走後,才看到考核的文書,細細去看,朝堂上的人發生不少變化了。
多了很多陌生的名字,元喬知她不解,順勢解釋:“朝堂上換了些人,總要些新人。”
新人與老臣不同,他們年輕,思路更為開闊,對朝堂上的見解也不同,元喬之意是廣開言路,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而並非一味循舊。
魏律蘇聞雖說是肱骨之臣,思想不如新人多變,元喬兩年來暗中扶持不少新人,明年科舉,隻怕又會新來一批學子。
元喬的心計沉,元莞早就見識過,雖說小事做的不好,在朝政之上,也是清明之主。
看過考核之後,她也沒有再問,將文書放下,道:“你這般大刀闊斧,就不怕蘇聞魏律兩黨心中不平?”
“眼下新臣勢弱,不會引起他們的察覺,且他們不會知曉是我所為,等到合適的時機,他們自然就會發現,隻是為時已晚,且他們都並非孤身一人,身後有家族、有黨羽,不會就此放棄高位。”
“屆時新舊之爭,是你樂見的?”元莞問道,新舊之爭,在於皇帝把持朝政了,不會出現老臣一味斂權,而新臣亦會從中起到追進的作用。
兩相平衡,皇帝手中的權力就會推向鼎峰,她不得不服氣,元喬此舉,利用人對權勢的追逐,達到皇權至高。
她為帝時,幾乎受到製衡,蘇魏二人作為權臣,雖說沒有謀逆之心,可是皇帝勢弱,無法發布自己的詔令,到了元喬這裏,都會慢慢在改變。
元喬不知她所想,則徐徐道:“平衡之策罷了,眼前蘇魏二人勢大,雖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可是不難保證日後不會出差錯。”
確實,日後的事情是看不到的,早做準備罷了。
元莞不說話了,而元喬繼續言道:“大宋無戰事,邊境尚可安穩,養兵一事就存在懈怠之意,而京內的兵至關重要。”
當年先帝去後,將殿前司給了劉家,而侍衛司被元喬掌控,皇城司則是各項勢力繁雜,多年來也是平衡。廢帝之後,這個平衡就打破了,禁軍三司都在元喬手中。
回到新帝時期的局勢了。
宮城外的兵馬就不受元喬控製。元莞明白過來,“你想要回宮外的兵?”
“嗯,有此意。”元喬沒有否認,這些年她一直在努力,隻是進展不大。
元莞不傻,臨安城內的兵若盡歸皇帝,元喬的帝位就無法撼動了。她當日裏隻一殿前司,無法與堅持廢帝的元喬抗衡,同樣,宮城外不寧,元喬的身世也有瑕疵,依舊有危險。
緘默下來,元莞凝視元喬:“你攝政七年,為帝兩年,近十年的時間,你可有所獲?”
“並無所獲。”元喬坦誠道,之前攝政,她不可過於攬權,就未曾出手,為帝後她忙於平衡各方勢力,難以抽出空閑的時間。
多年無戰,大宋處於病弱而經濟繁榮之兆,兵在於文臣眼中,就沒有那麽重要,相反武將低於文臣一等,此時出聲養兵,隻怕會遭到反對。
城內城防軍的守衛不如禁軍,甚至連地方軍都不如,元莞知曉弊處,卻不知元喬要做什麽,下意識道:“你有想法?”
“將城防軍拆散,送入地方軍,再從地方軍中挑選幹練的兵馬充作城防軍。”元喬道。
元莞震驚:“這般做來,極易引起兵變。”
元喬點頭:“眼下不是最好的時候,待明年科考之後。”
“你需一契機?”元莞從她篤定的神色中察覺出什麽,契機或許是自導自演的戲,她再次被元喬的心計折服,歎道:“想來你有計策了。”
“嗯,提前同你說。”元喬淡淡道,元莞麵色頹唐,不知在想什麽,兩人坐得極近,她抬了抬首,想去摸摸那張失色的臉頰,想到之前的抵觸,就隻好放下手來。
不知為何,元莞在她的身上又感受到了那股沉穩的氣息,於朝政而言,元喬確實很傑出。
心裏十分憋悶,她覺得殿內逼仄的氣息幾乎要將她壓製,她站起身來,往殿外走去,元喬忽而出聲:“我並不懼怕豫王,同樣也不擔心你要做什麽。”
做的這一切,不過是想令元莞更加安心罷了。
畢竟她為帝一日,元莞就會平安一日。
“陛下籌謀得當,比起先帝勝過而有餘,確實不用懼怕任何人。”元莞平靜道。
元喬認真道:“你若留下,便可無虞。”
聞言,元莞沒有生氣,亦沒有炸毛,更沒有回身,隻道:“陛下籌謀再多,與我無甚關係。”
元喬微微一笑,笑意極是勉強:“嗯。”
元莞抬腳出殿,站在廊下,極目遠眺,都是宮城內的壯闊之色,這麽多年來她首次感到壓抑和彷徨。宮城內冰冷的莊嚴,讓她幾乎麻木,可元喬方才所言,又將那股冰冷驅散,留下的隻有莊嚴。
她想不通透之際,陳硯查出些許線索。
那名內侍所為,終引得旁人察覺,至陳硯處告密,為顯穩妥,陳硯將那人看住,並不放行。
“臣想詢問,可要將那名內侍拿下?”
元莞思索道:“現在有些早了,我去試探一二,你命人將他拿住,送到福寧殿去。”
語氣不容置喙,陳硯沒有反駁,退出去行事。殿內的元莞,卻朝著元喬說話:“可要去聽戲?”
元喬看不見,就隻能去聽了。
“好。”元喬沒有拒絕,再入福寧殿,也是元莞邀請,並非是她擅入。
****
陳硯行事很快,翌日就將人悄悄拿了,而後秘密送到福寧殿。
內侍被蒙住眼睛,手腳被綁,嘴巴也被封住,殿內設一屏風,元喬坐在裏間,元莞則踱步走近,先道:“你好像不大聽話,讓你將名單送來,幾日都未曾送來。”
她擺擺手,示意陳硯送搜身,在他身上搜出一方玉令。
元莞知曉玉令必然是通信之物,就揮退陳硯,將內侍眼睛上黑布摘了,聽著咿咿呀呀的聲音,幽幽道:“你不認識我了?”
內侍拚命地點頭,眼睛赤紅,元莞摘除他口中的布巾:“我給你一次機會,說不好,我可以提前殺你,就算行事,也不需你招攬,我手中的人多如過江之鯽,不缺你一人。”
她故作自信,當真糊住了內侍。內侍臉色本被憋得通紅,聞言後遽然變白,慌張中向她證明自己的忠心:“臣這幾月來一直在暗中行事、且、且有人總是在暗中跟著、是以、是以、臣就未曾過來。陛下,臣對您可是一片忠心啊……”
元莞不覺掃了一眼屏風後,覺得那聲‘陛下’有些刺耳,但現在不是多想的時候,繼續問道:“名單呢?既然都是你一人行事的,不如將忠於我的朝臣名姓都寫出來,也好讓我看看行事能有幾分成功。”
內侍咽了咽口水,大膽地抬頭看著殿內,發覺這是福寧殿,就不覺鬆了口氣。
元莞的身影恰好攔住元喬,內侍也未曾發現,他諂媚道:“此事您就放心交給臣去辦,您不放心,臣也可口述那些大人的名姓,隻是不可留下名單,免得被旁人察覺,功虧一簣。”
元莞堅持道:“我被人背叛過,不大相信你這些話,你若不寫,我便不信,未免旁人察覺,隻有殺你滅口了。”
殺人滅口的事,很是尋常。元莞麵露陰狠,內侍咬咬牙,道:“臣給您寫。”
落霞送來筆墨,置於他麵前,擔憂地看了元莞一眼,又想起元喬在殿內,就安心地走出去。
陛下在,總不會出事的。
內侍咬牙,寫了十幾人的名姓,元莞皺眉:“就這麽些人?”
“其餘的都是些官微之人,臣記不大清了。”內侍搪塞道。
元莞也不再逼迫,將名單收好,換了一副深信不疑的神色來,寬慰內侍道:“既然如此,就勞煩你繼續去行事,我等著你的好消息。另外蘇相是我的帝師,再過些幾日,我去尋他試試。”
蘇聞手中權柄更大,紙上那些人都是些蝦兵蟹將,不足一提。內侍聞言更加心動,脊背挺直,保證道:“臣定不辱命。”
元莞將玉令還他,命人送他出福寧殿,借著筆墨,將方才的玉令畫了出來,讓陳硯去查查是哪府之物。
屏風內的元喬不置一詞,繞過屏風後,趁著元莞不在意之際,掃了一眼圖紙,眸色沉了沉,依舊沒有說話,吩咐陳硯退出去。
元莞不知這些細枝末節,坦誠道:“這人有些蠢,與豫王相似。就憑借著這些人,如何能做事?”
她將名單上的人給元喬讀過一遍,元喬道:“確實挺蠢的,靜觀其變,先查玉令。”
“嗯。”元莞沒有反駁。
沒過多久,元喬回垂拱殿而去,元莞留下,未曾跟著回去。
元喬回殿後,殿外等了許多朝臣,見她步履如常,麵色尚可,猜測已然病愈,紛紛又打起精神來。
元喬這幾日鮮少過問朝政,都是兩府宰執在處理大小事務,賑災的人陸續回來,免不得要賞賜。朝臣諫議不一,尤其是豫王,非要橫插一手,惹得元喬不悅。
元喬忽而想起內侍手中的玉令,在他腰際掃了一眼,借故道:“朕記得你父曾喜一圖案,刻於令上,是不是你腰間那枚?”
對於‘你父’二字,豫王不悅,沉著臉解開那枚玉佩,遞給她:“陛下莫要忘了,你我二人是同父。”
元喬沒有回話,看到同樣的花紋後,心中倒吸一口冷氣,將玉佩還給他,開口道:“你在京內是藩王,行事無度,終究不妥,懸崖勒馬,早日回封地。”
豫王嗤笑,他見不得元喬與他撇清關係,矯揉造作,冷笑道:“陛下蒙騙世人成習慣了,在我麵前就不需清高,你既無子,朝堂不穩,該過繼儲君才是。”
“眼下皇夫未立,豫王想得過早。”元喬直言反駁,起身又道:“我念在祖母德惠太後麵上,對豫王一脈多加隱忍。每日案牘彈劾你的奏疏數之不盡,你若再不知悔悟,朝臣彈劾,你覺得能護得住你?”
豫王篤定道:“你連廢帝都能護得住,我這一兄長無法護得住?再者你將那廢帝藏於宮中,又是看在誰的麵上?元喬,你將廢帝賜死,我便回封地?”
“豫王還是請回。”元喬懶於再說下去,命人請他出去。
豫王也是不遜,大步離開,至廊下時,又見廢帝站在廊下,容顏昳麗,欺霜賽雪,他挑逗道:“你若跟我,哪裏有這麽多委屈。”
元莞輕輕一笑:“我不喜歡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