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性子不僅壞,還愈發不講理,政事通透,遇到小事就極為任性,元喬懶得同她計較,十六七歲的孩子,她也不知如何安撫。
好在元莞勤勉,於朝政沒有疏忽,春日裏兩件大事,一是科舉,二是皇帝的生辰。
科考並非是小事,貪汙舞弊,幾乎是常有的事,皇帝登基後的第二次科舉,不容疏忽。朝堂上下都為之重視,大宋朝臣除去科考外還有蔭封,但寒門子弟唯有科考,侯爵府邸的也可走蔭封。
也並非是所有的侯爵子弟都可以蔭封,庶出子弟的還是要腳踏實地。
蘇聞舉薦翰林杜學士,元喬不知此事,詢問皇帝的意思,想令皇帝自己做決定,畢竟此番是選拔良才之際,必然還是要皇帝自己欽點的為好。
皇帝初次經曆此事,拿不定注意,選來擇去都沒有更好的人選,元喬一問,就當她有人選,反問她的意思。
元喬不肯說,言道:“陛下該有自己的人選才是,臣沒有擬定人選。”
她為的是皇帝自立,並沒有私心,與蘇聞大為不同,元莞頷首,元喬又道:“蘇相可舉薦了?”
私下裏的事,元喬哪裏會知曉,但同朝為臣,她心裏有些底細,蘇聞於此事上極為關注,且近日來蘇聞於朝堂上並沒有出聲,可見不尋常。
元喬心思細膩,察覺到異常,又不確定,才問問皇帝。
殿內僅二人,元喬誠心問,元莞做不出欺騙,點頭道:“蘇相舉薦杜宿。”
元喬恍然大悟,也不多言,隻說:“二人相識多年了。”
蘇聞私心,亦為自己籌謀,元喬見皇帝舉棋不定,笑了笑,“不若就杜宿,陛下出試題即可。”
“朕?”元莞不自信,知曉元喬的意思,蘇相既然私下推薦,勢在必得。她眼下皇位不穩,不能得罪重臣,杜宿也並非是很差的人選,不若就定他,天子出試題,也一定的將杜宿權力奪來一半。
皇帝並非是張揚之色,對自己缺些信心,許是初次遇到這些事,元喬在側就需安慰她:“陛下可試試,與杜宿請教一番,先帝也曾親出試題,並非是罕見之事。”
且皇帝擇良才,還需看是否合心,這樣一來,學子的想法在答題上就會體現出來。
皇帝答應下來,麵色多了絲凝重,元喬起身要退下了,她又想起一事,問元喬:“藩王回京一事,大長公主如何想的?”
去歲以藩王封地不平為由而拒絕,後去查探,並無大事發生,今年太後被困慈安殿,無權無勢,掀不起風浪。
且皇帝手中握有豫王命家臣入京招攬重臣的證據,她並不懼怕豫王有所動作,且觀元喬之色,她也並不希望藩王回京。
元喬猶豫,難得在皇帝麵前露出猶豫不定的神色來。她一為難,元莞就心疼,忙道:“藩王終歸要回京,今歲與明年也無不同,不如就今歲。”
皇帝焦躁的眼神映入元喬幽深不可見低的眸子,她默然歎息,確實避不過一世,且這麽多年來,豫王一直未曾死心,不如趁此機會,令豫王死了這番心思,安心做一藩王。
德惠太後令她不可接近豫王,也不能見豫王一脈就此凋零,都是她的兒子,文宗與老豫王之間,她選擇文宗,再到豫王這裏,她必然希望子嗣昌盛。
德惠太後的話令她極難做人,皇帝與豫王之間,她保的必然是豫王,到時若失去平衡,她必然是對不起德惠太後。德惠太後當初拚死救下她不易,她也不願違背她的遺願。
“那便聽陛下的。”元喬道。
元莞不知她為何為難,太後之勢難起,奉養於慈安殿是最好的去處,她殺不得,但能囚,榮華富貴不缺。
她想了想,還是選擇問出口:“大長公主似有為難事,說與朕試試。”
她喜歡元喬,話出真心,憑借她二人如今之勢,豫王不足為懼,她想令元喬開心。
皇帝眸色炙熱,一片真心,元喬再不通情.事也能感應出來,不覺一笑,坦然道:“陛下對臣如此關心,臣很感激,或許陛下該將這番心思對小郎君才是。”
話說出口,她又有些後悔。陛下喜歡她,才對她這麽關心,若以後喜歡小郎君,小郎君借此欺負她,又如何是好?
元莞看著強勢,可若心中有人,就會軟下心來。這些時日皇帝往公主府送了許多精致的珍品,她拒絕不得,令人好生收入庫房裏擺著,可想而知,陛下一旦喜歡,就會掏心。
她隱隱擔憂,欲勸諫,又不知怎麽勸說。
說來可笑,她竟覺得杞人憂天了,對上皇帝擔憂又生氣的神色,她忙改口:“臣擔不起陛下的喜歡。”
阿兄若知曉她帶壞了元莞,定會生氣。
元莞不明她的心思:“為何擔不起?喜歡還分什麽貴賤嗎?”
元喬搖首,淡然一笑,道:“陛下該知臣的身份,你我二人不會有結果的。”光是姑母這層身份,就逃脫不開。
兩人初次坦然麵對,令元莞恍如隔世,她心中忐忑又激動,觀察元喬平淡的神色,目光幾無波瀾。元喬美貌來自文宗賢妃,光是一眼就可令人心動。
或許元喬居高位,氣勢奪人,令人一眼都不敢看,故而旁人都不知她的美,元莞自登基後,每每早朝之際,抬眼就可看見。
日久生情,大概就是這樣,元喬的美與常人不同,不僅在表皮,骨子裏的神韻都是旁人比不上的。
元莞見識過元喬動情之色,也唯有她一人見過,那夜所有的人都被趕出去,她自認不僅喜歡元喬的身子,也喜歡她的人,還有她的一切。
她穩住心神,從禦座上走下來,凝眸望著她:“朕對你並無褻瀆的心思,那夜是無奈之舉,縱如此,也未曾欺辱你。”
皇帝身形修長,一走近,麵前光色就黯淡許多,元喬起身,欲開口,陡然發現陛下長高了,比她還要長之兩寸。
或許,陛下不再是孩子了。她不該再以對待孩子的態度來對待陛下,這樣與陛下而言不公。
元喬並非是狠心之人,就看她對皇帝的態度,就可知剛中帶柔,她的性子亦是如此。皇帝似有同感,她羨慕元喬喜怒不形於色的從容,也惱恨元喬對待諸事的平淡,連對她表達出的喜歡也是不在意。
人怎地可以冷情如此,可細細一想,都是她的一廂情願,元喬並沒有做錯,相反輔助她親政,得了霸道的聲名,至今都未曾成親,旁人都不敢接近她。
兩人心思各異,一人擔憂與懊惱,一人卻是心疼。
元喬望著她強裝鎮定之色,心中就軟了下來,眸色添了幾分從未有過的寵溺:“陛下的心思很正,臣未曾看錯人,既然如此,為何不從一而終?”
從一而終?元莞急道:“如何從一而終,自始至終,朕都未曾喜歡過旁人。”
元喬勸道:“那夜陛下擺正心思,今後何不繼續?”
“朕後悔了,後悔那夜做一君子。”元莞嘟囔一句,話裏帶著委屈也不甘,仿佛在埋怨元喬不理解她的心。
本又是一句調.戲的話,元喬卻不生氣了,或許被小皇帝調戲慣了,習以為常。陛下就隻在嘴上亂說罷了,過過嘴癮,除去福寧殿內故意氣她外,也沒有再動手動腳。
她歎息道:“陛下莫要說傻話了。”
元莞破罐子破摔,直言道:“朕、我哪裏不好嗎?”
元喬幽深的眸子裏漾過一抹暖風,內心掙紮許久,連對視皇帝的勇氣都沒有,垂眸道:“陛下哪裏都好,長得也好,隻是臣對你無男女之情,強求不得。”
元莞沮喪,凝視她平靜間又生漣漪的眸色,“那你喜歡旁人?”
旁人?元喬頓住,說來可笑,她見過無數人,俊秀也好、有權勢也罷,都從未有過這樣男女之情,她不知如何回答,就停頓下來。
她極是為難,就像是一稚子遇到分叉的路,不知歸去的方向在哪裏,還需人指引。
元莞甘於做那引路人,指引她:“沒有,對嗎?”
元喬不答。她又道:“大長公主沒有就沒有,朕又不會勉強你,你且放心就是了,朕不亂來,不會對你下.藥,就算做不得夫妻,做君臣也可。”
小皇帝語氣綿軟,讓緊張不安的元喬鬆懈下來,抬眸間,小皇帝彎唇淺笑,清純昳麗,就像是清晨的露珠,經過一夜沉澱後,最為澄澈。
她不知該說什麽好,唯有後退一步,匆忙離開。
自從福寧殿後,她對皇帝的喜歡並沒有厭惡,從那樣惡心的事情過後,已沒有什麽事再比得上了。
故此,她在麵對皇帝的喜歡後,並沒有滔天的怒氣,而是平淡的拒絕。
遭到拒絕的小皇帝並沒有沮喪,元喬對她沒有動心,對旁人亦是如此,可見是元喬的性子清冷,不是針對她。
不過能與元喬坦誠,而沒有惹她生氣,可見也是一大進步。
孤鶩入內稟事,就見到皇帝時而歎氣時而展顏,似是遇到棘手的事,將人折磨傻了。他擔憂道:“陛下可是不舒服?”
“無事。”元莞擺手,示意他莫要慌張,心中鬱悶之氣不得出,被心愛的人拒絕,也並非是一件好受的事。
拒絕便罷,她還有機會的,且她還小,有時間去等元喬動心,她想了想,問孤鶩:“你可知大長公主有什麽喜好?”
“喜好?您要討好大長公主?”孤鶩一怔,這麽多年來大長公主性子清冷,對事物都表現出波瀾不驚之色,並沒有什麽喜好。
可皇帝既問,總得回話,想到大長公主近日的形勢,推測道:“大長公主親事不定,不如陛下替她考慮下,擇良才而選駙馬?”
沉浸於‘心上人喜歡什麽’的思想中的皇帝陡然一驚,厭惡地看著孤鶩:“你想挨板子了?”
哪裏有人給自己找麻煩事的,她恨不得將元喬圈在福寧殿內,日日麵對她一人才好。
皇帝又要打人,孤鶩作勢縮了縮脖子,唯恐惹怒這位陰晴不定的小皇帝,給自己辯解道:“大長公主位高,這麽多年來哪裏會缺什麽。”
缺來缺去,公主府內就缺位駙馬。
他沒有說錯話,大長公主今日的地位,比起皇帝都不差,怎會缺什麽。
皇帝沮喪,孤鶩的話也並沒有錯,元喬這般的權勢下,什麽樣的珍品沒有見過,哪裏還會缺什麽。她認真思忖一番,想到糾纏不休的豫王,瞬息來了精神,同孤鶩道:“著人盯著豫王,藩王回京,步步不離。”
孤鶩俯身稱是,忙下去安排,免得真被皇帝打板子。
****
得元喬從旁建議後,皇帝定下翰林院學士杜宿為考官,又定幾位朝臣從旁協助,開始今年的科考。
科考三月,而皇帝生辰在四月,恰好放榜之後,為皇帝賀壽。
元喬與皇帝之間關係和解,兩人大多時候在早朝見麵,皇帝注意自己的身份,不會過度去關注元喬,掃視群臣之際,會多看一眼,僅此而已。
皇帝表現得極為乖巧,大有明君之兆,令元喬很放心,漸漸大事都會問過皇帝的意思,待科舉後,朝堂上會注入新鮮的血液,於年幼的皇帝而言,也是幸事。
唯獨讓她頭疼的還是皇帝的手臂,從六幅四不像的小人圖中可看出皇帝的臂力依舊不如從前,她放心不下,頻繁召太醫來問話。
皇帝自己無所察覺,沉浸在‘我喜歡元喬,徐徐圖之,才能令元喬動心’的想法中。
休沐日,元喬建議皇帝去馬場騎馬,鍛煉臂力,皇帝無心於此,不願去,直接拒絕。事後元喬也是無奈,親自令人去安排,本想安排世家子弟陪同,但皇帝不喜接觸旁人,就沒敢安排,她自己親自去找皇帝。
皇帝見她而來,自然歡喜,不願去騎馬,拉著她去玩捶丸。
她既然肯動,元喬也不吝於騎馬還是捶丸,由著她去了。皇帝一向不愛這些遊戲,大多時候寧願在垂政殿內看書,也不肯挪動一步。
元喬對她心存愧疚,豫王家臣一事,皇帝無端妥協,都未曾獅子大開口,令她有些動容,也就不好計較太深。
宮裏就皇帝一人,做什麽都很自在。
園囿裏一應器具都擺好,皇帝站著院內,微風襲來,吹得裙擺搖曳,今日換了一身輕袍,袖口紮起來,腰間以玉帶係好,纖腰楚楚,身形纖細。
元喬觀她身形,肩際消瘦,臉頰也是如此,去歲高閣之後,每日不離湯藥,是藥三分毒,長此以往下去,鐵打的身體也熬不住。
元莞不大玩這些,回頭去看元喬:“大長公主會玩嗎?”
元喬在宮裏長大,玩過的遊戲數不勝數,幼年在德惠太後膝下,有宮人的陪伴,都是玩過的。她幾步上前,示意陛下握住手柄,“以腕力為主,蠻力不行。”
宮人都退得遠遠的,孤鶩遠遠地瞧著兩人的舉止,心中亦是不解,陛下對大長公主怎地多了股依賴。同樣,大長公主對陛下也多了幾分耐心。
皇帝與攝政公主日益和睦,按理應該是好事,可觀兩人動作,總覺得哪裏不對。他忍不住多看一眼,皇帝望著大長公主的眼神溫情,不似對姑母般尊敬。
風吹得眼睛疼,他揉揉眼睛,不敢去看,或許他看錯了,哪裏有什麽溫情脈脈,指不定陛下在討好大長公主,他旋即又站好,當作沒有看清。
元莞握著手柄的姿勢不對,動作也不對,元喬耐心好,手把手教她,知她手臂未曾恢複,不忘叮囑:“陛下用巧力就成,切勿直接甩出來,到時候失力,是會弄傷手臂。”
元喬雙手輕柔,落在元莞手腕處,以她的力氣去擺正元莞的手。
暖風拂麵,聲音和煦,元莞怔怔看著眼前晃動的手,手腕處傳來一陣酥麻,她呆了呆,元喬主動碰她了。
姿勢調整好後,元喬就鬆開她:“陛下試試。”
元莞失落,怎地不多摸會,她歎息,隻好順著臂力打出去,第一次都是會失敗的。
元喬也沒有不耐,複又教她第二次,時辰還早,她也不急。
許是皇帝沒有玩捶丸的心思,反複教了幾次後,依舊沒有進展。元莞不耐,將手裏的手柄塞到元喬手中:“大長公主試試。”
“陛下若覺得累了,便去休息。”元喬也不願玩,本就是讓小皇帝玩的,她也不需去動手的。
周遭有一亭子,內設茶水與點心果子,兩人入內而坐,元喬烹茶,皇帝坐在一側,屏息望著她。
元喬被她看得不耐,微微側身,避開她的視線,說起其他的事情轉換注意力:“陛下手臂最近恢複得如何?”
“好了很多。”元莞道,她對此事不大上心,不痛不癢,隻不過覺得不如以前靈活,握筆沒有大礙。
想起握筆,她笑了笑:“大長公主可將那盞紗燈丟了?”
小皇帝初次作弄人,心中好奇,事隔多日再提起,就想看看元喬的反應。她聚精會神,元喬卻凝神於爐火上,隨意道:“好生收著。”
元莞笑了,極其開心。
皇帝情緒不定,元喬不知該如何回話,索性就不回了,半晌不語,靜心烹茶。
元喬烹茶手藝好,得德惠太後相教,動作嫻熟,行雲流水姿態,讓元莞拋去綺念,望著水霧中的雙手,驚訝道:“大長公主竟會烹茶。”
“跟著德惠太後多年,耳濡目染。”元喬道。
德惠太後是元喬心中最敬仰之人,她亦是先帝的名師,對此二人影響很大,或許從二子被鳩殺後就換了心思,將精力放在先帝身上,在文宗去後,盡力幫先帝穩住朝臣,居功甚偉。
她去後,元喬才轉到先帝身旁,兩人感情甚好,但元喬從未將此當作理所當然,入朝堂後,也是盡力輔佐阿兄,從未有過其他想法。
元莞對德惠太後的印象不深,無端提及後,她一直有一事不解,當初為何殺父留子。以賢妃與老豫王的命換下繈褓中的嬰兒,到底是何意?
殺子留父,不是最好的辦法嗎?
她不懂德惠太後的想法,也不好問,不忍戳及元喬的短處,就不再言語。
皇帝戛然而止,令元喬詫異,按照皇帝多話的性子,肯定會多問幾遍,她抬眸去看,元莞眼中純澈,並無遐思。
她放下心來,將烹好的茶推給皇帝,從容道:“陛下對德惠太後無甚印象也是正常的事,她對你也不太喜歡。”
元莞聞言,指著自己的眼睛:“因為這個?”
元喬頷首,也不誆騙她,坦然道:“嗯,但她並無壞心,待你周歲之際,她便釋懷。令我好生照顧你,又道先帝政事繁忙,無暇顧及你。但太後將你看得太嚴,我便無法接觸你。”
當年的事,德惠太後也曾斷言,寵妃禍國,奈何先帝不聽。也並非是先帝不好,而是膝下隻有一女,寵著公主生母,也是常理。
兩人愈發心平氣和,元莞偶爾露出些溫情之色,盯著元喬看,元喬也不在意。她拒絕得越厲害,皇帝就會愈發惦記,不如順其自然,任由皇帝去看去想,待過些時日,覺得無趣,就會醒悟過來。
她與皇帝之間隔著權臣的關係,與尋常人不同,走錯一步,就會影響朝堂。
“陛下的心思不如放開些,臣不會拒絕您,亦不會答應您,您不如去看看旁人,或許就會明白臣不值得陛下惦記。”
元莞托腮,不應她,沉默不語,似是拒絕。
半晌不語,手中的茶就涼了,元喬無奈,耳畔響起匆匆的腳步聲,內侍來報:“陛下,豫王等人的車駕已入臨安城。”
元喬手中的杯盞顫了顫,茶水晃了出來,在白皙的手背上暈出綠色的茶漬,元莞伸手握住她的手腕,止住那陣發顫,從容道:“令蘇相去安排,著人跟著,留心他們舉止。”
內侍俯身稱是,匆忙退下。
元莞將元喬手中的茶盞取下,又從一側取了帕子擦淨元喬的手,而後正經的坐好,並無不端的舉止,笑說:“朕與豫王相比,大長公主覺得哪個好?”
元喬從驚愕中回神,意識到自己失態後,耳尖都跟著紅了,將皇帝擦過的手收入袖中,回道:“臣與豫王不過幾麵之緣。”
“那就是朕好?”小皇帝眯眼一笑,極為得意,湊到元喬麵前毛遂自薦:“他來煩你,朕替你解決,如何?”
元喬皺眉,皇帝不等她回複就道:“若妥善解決,你就試著接受朕,朕若哪裏不好,你大可再拒絕,朕又不會強令你入宮。”
不試試,她也不會放棄的。
年少人執著而熱誠,元喬也是無奈,她搖首不應:“豫王之事,臣會解決。”
元莞耐心道:“你要如何解決?”
好在元莞勤勉,於朝政沒有疏忽,春日裏兩件大事,一是科舉,二是皇帝的生辰。
科考並非是小事,貪汙舞弊,幾乎是常有的事,皇帝登基後的第二次科舉,不容疏忽。朝堂上下都為之重視,大宋朝臣除去科考外還有蔭封,但寒門子弟唯有科考,侯爵府邸的也可走蔭封。
也並非是所有的侯爵子弟都可以蔭封,庶出子弟的還是要腳踏實地。
蘇聞舉薦翰林杜學士,元喬不知此事,詢問皇帝的意思,想令皇帝自己做決定,畢竟此番是選拔良才之際,必然還是要皇帝自己欽點的為好。
皇帝初次經曆此事,拿不定注意,選來擇去都沒有更好的人選,元喬一問,就當她有人選,反問她的意思。
元喬不肯說,言道:“陛下該有自己的人選才是,臣沒有擬定人選。”
她為的是皇帝自立,並沒有私心,與蘇聞大為不同,元莞頷首,元喬又道:“蘇相可舉薦了?”
私下裏的事,元喬哪裏會知曉,但同朝為臣,她心裏有些底細,蘇聞於此事上極為關注,且近日來蘇聞於朝堂上並沒有出聲,可見不尋常。
元喬心思細膩,察覺到異常,又不確定,才問問皇帝。
殿內僅二人,元喬誠心問,元莞做不出欺騙,點頭道:“蘇相舉薦杜宿。”
元喬恍然大悟,也不多言,隻說:“二人相識多年了。”
蘇聞私心,亦為自己籌謀,元喬見皇帝舉棋不定,笑了笑,“不若就杜宿,陛下出試題即可。”
“朕?”元莞不自信,知曉元喬的意思,蘇相既然私下推薦,勢在必得。她眼下皇位不穩,不能得罪重臣,杜宿也並非是很差的人選,不若就定他,天子出試題,也一定的將杜宿權力奪來一半。
皇帝並非是張揚之色,對自己缺些信心,許是初次遇到這些事,元喬在側就需安慰她:“陛下可試試,與杜宿請教一番,先帝也曾親出試題,並非是罕見之事。”
且皇帝擇良才,還需看是否合心,這樣一來,學子的想法在答題上就會體現出來。
皇帝答應下來,麵色多了絲凝重,元喬起身要退下了,她又想起一事,問元喬:“藩王回京一事,大長公主如何想的?”
去歲以藩王封地不平為由而拒絕,後去查探,並無大事發生,今年太後被困慈安殿,無權無勢,掀不起風浪。
且皇帝手中握有豫王命家臣入京招攬重臣的證據,她並不懼怕豫王有所動作,且觀元喬之色,她也並不希望藩王回京。
元喬猶豫,難得在皇帝麵前露出猶豫不定的神色來。她一為難,元莞就心疼,忙道:“藩王終歸要回京,今歲與明年也無不同,不如就今歲。”
皇帝焦躁的眼神映入元喬幽深不可見低的眸子,她默然歎息,確實避不過一世,且這麽多年來,豫王一直未曾死心,不如趁此機會,令豫王死了這番心思,安心做一藩王。
德惠太後令她不可接近豫王,也不能見豫王一脈就此凋零,都是她的兒子,文宗與老豫王之間,她選擇文宗,再到豫王這裏,她必然希望子嗣昌盛。
德惠太後的話令她極難做人,皇帝與豫王之間,她保的必然是豫王,到時若失去平衡,她必然是對不起德惠太後。德惠太後當初拚死救下她不易,她也不願違背她的遺願。
“那便聽陛下的。”元喬道。
元莞不知她為何為難,太後之勢難起,奉養於慈安殿是最好的去處,她殺不得,但能囚,榮華富貴不缺。
她想了想,還是選擇問出口:“大長公主似有為難事,說與朕試試。”
她喜歡元喬,話出真心,憑借她二人如今之勢,豫王不足為懼,她想令元喬開心。
皇帝眸色炙熱,一片真心,元喬再不通情.事也能感應出來,不覺一笑,坦然道:“陛下對臣如此關心,臣很感激,或許陛下該將這番心思對小郎君才是。”
話說出口,她又有些後悔。陛下喜歡她,才對她這麽關心,若以後喜歡小郎君,小郎君借此欺負她,又如何是好?
元莞看著強勢,可若心中有人,就會軟下心來。這些時日皇帝往公主府送了許多精致的珍品,她拒絕不得,令人好生收入庫房裏擺著,可想而知,陛下一旦喜歡,就會掏心。
她隱隱擔憂,欲勸諫,又不知怎麽勸說。
說來可笑,她竟覺得杞人憂天了,對上皇帝擔憂又生氣的神色,她忙改口:“臣擔不起陛下的喜歡。”
阿兄若知曉她帶壞了元莞,定會生氣。
元莞不明她的心思:“為何擔不起?喜歡還分什麽貴賤嗎?”
元喬搖首,淡然一笑,道:“陛下該知臣的身份,你我二人不會有結果的。”光是姑母這層身份,就逃脫不開。
兩人初次坦然麵對,令元莞恍如隔世,她心中忐忑又激動,觀察元喬平淡的神色,目光幾無波瀾。元喬美貌來自文宗賢妃,光是一眼就可令人心動。
或許元喬居高位,氣勢奪人,令人一眼都不敢看,故而旁人都不知她的美,元莞自登基後,每每早朝之際,抬眼就可看見。
日久生情,大概就是這樣,元喬的美與常人不同,不僅在表皮,骨子裏的神韻都是旁人比不上的。
元莞見識過元喬動情之色,也唯有她一人見過,那夜所有的人都被趕出去,她自認不僅喜歡元喬的身子,也喜歡她的人,還有她的一切。
她穩住心神,從禦座上走下來,凝眸望著她:“朕對你並無褻瀆的心思,那夜是無奈之舉,縱如此,也未曾欺辱你。”
皇帝身形修長,一走近,麵前光色就黯淡許多,元喬起身,欲開口,陡然發現陛下長高了,比她還要長之兩寸。
或許,陛下不再是孩子了。她不該再以對待孩子的態度來對待陛下,這樣與陛下而言不公。
元喬並非是狠心之人,就看她對皇帝的態度,就可知剛中帶柔,她的性子亦是如此。皇帝似有同感,她羨慕元喬喜怒不形於色的從容,也惱恨元喬對待諸事的平淡,連對她表達出的喜歡也是不在意。
人怎地可以冷情如此,可細細一想,都是她的一廂情願,元喬並沒有做錯,相反輔助她親政,得了霸道的聲名,至今都未曾成親,旁人都不敢接近她。
兩人心思各異,一人擔憂與懊惱,一人卻是心疼。
元喬望著她強裝鎮定之色,心中就軟了下來,眸色添了幾分從未有過的寵溺:“陛下的心思很正,臣未曾看錯人,既然如此,為何不從一而終?”
從一而終?元莞急道:“如何從一而終,自始至終,朕都未曾喜歡過旁人。”
元喬勸道:“那夜陛下擺正心思,今後何不繼續?”
“朕後悔了,後悔那夜做一君子。”元莞嘟囔一句,話裏帶著委屈也不甘,仿佛在埋怨元喬不理解她的心。
本又是一句調.戲的話,元喬卻不生氣了,或許被小皇帝調戲慣了,習以為常。陛下就隻在嘴上亂說罷了,過過嘴癮,除去福寧殿內故意氣她外,也沒有再動手動腳。
她歎息道:“陛下莫要說傻話了。”
元莞破罐子破摔,直言道:“朕、我哪裏不好嗎?”
元喬幽深的眸子裏漾過一抹暖風,內心掙紮許久,連對視皇帝的勇氣都沒有,垂眸道:“陛下哪裏都好,長得也好,隻是臣對你無男女之情,強求不得。”
元莞沮喪,凝視她平靜間又生漣漪的眸色,“那你喜歡旁人?”
旁人?元喬頓住,說來可笑,她見過無數人,俊秀也好、有權勢也罷,都從未有過這樣男女之情,她不知如何回答,就停頓下來。
她極是為難,就像是一稚子遇到分叉的路,不知歸去的方向在哪裏,還需人指引。
元莞甘於做那引路人,指引她:“沒有,對嗎?”
元喬不答。她又道:“大長公主沒有就沒有,朕又不會勉強你,你且放心就是了,朕不亂來,不會對你下.藥,就算做不得夫妻,做君臣也可。”
小皇帝語氣綿軟,讓緊張不安的元喬鬆懈下來,抬眸間,小皇帝彎唇淺笑,清純昳麗,就像是清晨的露珠,經過一夜沉澱後,最為澄澈。
她不知該說什麽好,唯有後退一步,匆忙離開。
自從福寧殿後,她對皇帝的喜歡並沒有厭惡,從那樣惡心的事情過後,已沒有什麽事再比得上了。
故此,她在麵對皇帝的喜歡後,並沒有滔天的怒氣,而是平淡的拒絕。
遭到拒絕的小皇帝並沒有沮喪,元喬對她沒有動心,對旁人亦是如此,可見是元喬的性子清冷,不是針對她。
不過能與元喬坦誠,而沒有惹她生氣,可見也是一大進步。
孤鶩入內稟事,就見到皇帝時而歎氣時而展顏,似是遇到棘手的事,將人折磨傻了。他擔憂道:“陛下可是不舒服?”
“無事。”元莞擺手,示意他莫要慌張,心中鬱悶之氣不得出,被心愛的人拒絕,也並非是一件好受的事。
拒絕便罷,她還有機會的,且她還小,有時間去等元喬動心,她想了想,問孤鶩:“你可知大長公主有什麽喜好?”
“喜好?您要討好大長公主?”孤鶩一怔,這麽多年來大長公主性子清冷,對事物都表現出波瀾不驚之色,並沒有什麽喜好。
可皇帝既問,總得回話,想到大長公主近日的形勢,推測道:“大長公主親事不定,不如陛下替她考慮下,擇良才而選駙馬?”
沉浸於‘心上人喜歡什麽’的思想中的皇帝陡然一驚,厭惡地看著孤鶩:“你想挨板子了?”
哪裏有人給自己找麻煩事的,她恨不得將元喬圈在福寧殿內,日日麵對她一人才好。
皇帝又要打人,孤鶩作勢縮了縮脖子,唯恐惹怒這位陰晴不定的小皇帝,給自己辯解道:“大長公主位高,這麽多年來哪裏會缺什麽。”
缺來缺去,公主府內就缺位駙馬。
他沒有說錯話,大長公主今日的地位,比起皇帝都不差,怎會缺什麽。
皇帝沮喪,孤鶩的話也並沒有錯,元喬這般的權勢下,什麽樣的珍品沒有見過,哪裏還會缺什麽。她認真思忖一番,想到糾纏不休的豫王,瞬息來了精神,同孤鶩道:“著人盯著豫王,藩王回京,步步不離。”
孤鶩俯身稱是,忙下去安排,免得真被皇帝打板子。
****
得元喬從旁建議後,皇帝定下翰林院學士杜宿為考官,又定幾位朝臣從旁協助,開始今年的科考。
科考三月,而皇帝生辰在四月,恰好放榜之後,為皇帝賀壽。
元喬與皇帝之間關係和解,兩人大多時候在早朝見麵,皇帝注意自己的身份,不會過度去關注元喬,掃視群臣之際,會多看一眼,僅此而已。
皇帝表現得極為乖巧,大有明君之兆,令元喬很放心,漸漸大事都會問過皇帝的意思,待科舉後,朝堂上會注入新鮮的血液,於年幼的皇帝而言,也是幸事。
唯獨讓她頭疼的還是皇帝的手臂,從六幅四不像的小人圖中可看出皇帝的臂力依舊不如從前,她放心不下,頻繁召太醫來問話。
皇帝自己無所察覺,沉浸在‘我喜歡元喬,徐徐圖之,才能令元喬動心’的想法中。
休沐日,元喬建議皇帝去馬場騎馬,鍛煉臂力,皇帝無心於此,不願去,直接拒絕。事後元喬也是無奈,親自令人去安排,本想安排世家子弟陪同,但皇帝不喜接觸旁人,就沒敢安排,她自己親自去找皇帝。
皇帝見她而來,自然歡喜,不願去騎馬,拉著她去玩捶丸。
她既然肯動,元喬也不吝於騎馬還是捶丸,由著她去了。皇帝一向不愛這些遊戲,大多時候寧願在垂政殿內看書,也不肯挪動一步。
元喬對她心存愧疚,豫王家臣一事,皇帝無端妥協,都未曾獅子大開口,令她有些動容,也就不好計較太深。
宮裏就皇帝一人,做什麽都很自在。
園囿裏一應器具都擺好,皇帝站著院內,微風襲來,吹得裙擺搖曳,今日換了一身輕袍,袖口紮起來,腰間以玉帶係好,纖腰楚楚,身形纖細。
元喬觀她身形,肩際消瘦,臉頰也是如此,去歲高閣之後,每日不離湯藥,是藥三分毒,長此以往下去,鐵打的身體也熬不住。
元莞不大玩這些,回頭去看元喬:“大長公主會玩嗎?”
元喬在宮裏長大,玩過的遊戲數不勝數,幼年在德惠太後膝下,有宮人的陪伴,都是玩過的。她幾步上前,示意陛下握住手柄,“以腕力為主,蠻力不行。”
宮人都退得遠遠的,孤鶩遠遠地瞧著兩人的舉止,心中亦是不解,陛下對大長公主怎地多了股依賴。同樣,大長公主對陛下也多了幾分耐心。
皇帝與攝政公主日益和睦,按理應該是好事,可觀兩人動作,總覺得哪裏不對。他忍不住多看一眼,皇帝望著大長公主的眼神溫情,不似對姑母般尊敬。
風吹得眼睛疼,他揉揉眼睛,不敢去看,或許他看錯了,哪裏有什麽溫情脈脈,指不定陛下在討好大長公主,他旋即又站好,當作沒有看清。
元莞握著手柄的姿勢不對,動作也不對,元喬耐心好,手把手教她,知她手臂未曾恢複,不忘叮囑:“陛下用巧力就成,切勿直接甩出來,到時候失力,是會弄傷手臂。”
元喬雙手輕柔,落在元莞手腕處,以她的力氣去擺正元莞的手。
暖風拂麵,聲音和煦,元莞怔怔看著眼前晃動的手,手腕處傳來一陣酥麻,她呆了呆,元喬主動碰她了。
姿勢調整好後,元喬就鬆開她:“陛下試試。”
元莞失落,怎地不多摸會,她歎息,隻好順著臂力打出去,第一次都是會失敗的。
元喬也沒有不耐,複又教她第二次,時辰還早,她也不急。
許是皇帝沒有玩捶丸的心思,反複教了幾次後,依舊沒有進展。元莞不耐,將手裏的手柄塞到元喬手中:“大長公主試試。”
“陛下若覺得累了,便去休息。”元喬也不願玩,本就是讓小皇帝玩的,她也不需去動手的。
周遭有一亭子,內設茶水與點心果子,兩人入內而坐,元喬烹茶,皇帝坐在一側,屏息望著她。
元喬被她看得不耐,微微側身,避開她的視線,說起其他的事情轉換注意力:“陛下手臂最近恢複得如何?”
“好了很多。”元莞道,她對此事不大上心,不痛不癢,隻不過覺得不如以前靈活,握筆沒有大礙。
想起握筆,她笑了笑:“大長公主可將那盞紗燈丟了?”
小皇帝初次作弄人,心中好奇,事隔多日再提起,就想看看元喬的反應。她聚精會神,元喬卻凝神於爐火上,隨意道:“好生收著。”
元莞笑了,極其開心。
皇帝情緒不定,元喬不知該如何回話,索性就不回了,半晌不語,靜心烹茶。
元喬烹茶手藝好,得德惠太後相教,動作嫻熟,行雲流水姿態,讓元莞拋去綺念,望著水霧中的雙手,驚訝道:“大長公主竟會烹茶。”
“跟著德惠太後多年,耳濡目染。”元喬道。
德惠太後是元喬心中最敬仰之人,她亦是先帝的名師,對此二人影響很大,或許從二子被鳩殺後就換了心思,將精力放在先帝身上,在文宗去後,盡力幫先帝穩住朝臣,居功甚偉。
她去後,元喬才轉到先帝身旁,兩人感情甚好,但元喬從未將此當作理所當然,入朝堂後,也是盡力輔佐阿兄,從未有過其他想法。
元莞對德惠太後的印象不深,無端提及後,她一直有一事不解,當初為何殺父留子。以賢妃與老豫王的命換下繈褓中的嬰兒,到底是何意?
殺子留父,不是最好的辦法嗎?
她不懂德惠太後的想法,也不好問,不忍戳及元喬的短處,就不再言語。
皇帝戛然而止,令元喬詫異,按照皇帝多話的性子,肯定會多問幾遍,她抬眸去看,元莞眼中純澈,並無遐思。
她放下心來,將烹好的茶推給皇帝,從容道:“陛下對德惠太後無甚印象也是正常的事,她對你也不太喜歡。”
元莞聞言,指著自己的眼睛:“因為這個?”
元喬頷首,也不誆騙她,坦然道:“嗯,但她並無壞心,待你周歲之際,她便釋懷。令我好生照顧你,又道先帝政事繁忙,無暇顧及你。但太後將你看得太嚴,我便無法接觸你。”
當年的事,德惠太後也曾斷言,寵妃禍國,奈何先帝不聽。也並非是先帝不好,而是膝下隻有一女,寵著公主生母,也是常理。
兩人愈發心平氣和,元莞偶爾露出些溫情之色,盯著元喬看,元喬也不在意。她拒絕得越厲害,皇帝就會愈發惦記,不如順其自然,任由皇帝去看去想,待過些時日,覺得無趣,就會醒悟過來。
她與皇帝之間隔著權臣的關係,與尋常人不同,走錯一步,就會影響朝堂。
“陛下的心思不如放開些,臣不會拒絕您,亦不會答應您,您不如去看看旁人,或許就會明白臣不值得陛下惦記。”
元莞托腮,不應她,沉默不語,似是拒絕。
半晌不語,手中的茶就涼了,元喬無奈,耳畔響起匆匆的腳步聲,內侍來報:“陛下,豫王等人的車駕已入臨安城。”
元喬手中的杯盞顫了顫,茶水晃了出來,在白皙的手背上暈出綠色的茶漬,元莞伸手握住她的手腕,止住那陣發顫,從容道:“令蘇相去安排,著人跟著,留心他們舉止。”
內侍俯身稱是,匆忙退下。
元莞將元喬手中的茶盞取下,又從一側取了帕子擦淨元喬的手,而後正經的坐好,並無不端的舉止,笑說:“朕與豫王相比,大長公主覺得哪個好?”
元喬從驚愕中回神,意識到自己失態後,耳尖都跟著紅了,將皇帝擦過的手收入袖中,回道:“臣與豫王不過幾麵之緣。”
“那就是朕好?”小皇帝眯眼一笑,極為得意,湊到元喬麵前毛遂自薦:“他來煩你,朕替你解決,如何?”
元喬皺眉,皇帝不等她回複就道:“若妥善解決,你就試著接受朕,朕若哪裏不好,你大可再拒絕,朕又不會強令你入宮。”
不試試,她也不會放棄的。
年少人執著而熱誠,元喬也是無奈,她搖首不應:“豫王之事,臣會解決。”
元莞耐心道:“你要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