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歌預料的沒錯,果然有大批的流民從關中地區而來,他們湧入北地,試圖尋得一絲生機。
“怎麽會有這麽多流民?難不成蜀國公在長安大開殺戒了嗎?”
司傳紹難以置信,蜀國公要殺也是殺不肯從他的勳貴和朝臣,殺平頭百姓做什麽?平頭百姓一年的口糧甚至不夠那些富庶的勳貴一頓飯的花費。
“不對頭。這些流民的口音不僅僅是三輔的,有魯地的口音,還有南邊的,怕是別的地方也出示了。”燕趙歌皺著眉頭道:“季鈞。”
“末將在。”一身戎裝的季鈞應聲道。因為長公主試圖在北地重建一個有模有樣的小朝廷,北地的人手便捉襟見肘了,季鈞和季崢順理成章地被燕趙歌塞進了軍中。
“傳令下去,讓底下各郡縣封閉城門,不得放任何一個流民進城。”
季鈞一怔。
季鈞反對不得,但司傳紹敢反對,她道:“這麽多流民在外,你一個都不肯收攏進來?倘若出了亂子怎麽辦?”
“我若是放他們進來,才會出亂子。”燕趙歌沉聲道:“現在流民的數量未定,到底有多少流民你知曉嗎?隻是一二萬倒也還好,可萬一有個十萬八萬的,北地有多少糧食夠他們吃?又有多少活計能讓他們做?到那時你要怎麽辦?如果裏麵有意圖不軌者,妄圖進城來煽動人心,你又要怎麽辦?你還能夠對流民下手嗎?”
司傳紹啞口無言,但這,這都是活生生的百姓,如何能夠看他們去死呢?
“便是一部分也不行?”
“哪一部分配進城,哪一部分不配進城?誰能決定?你能還是我能?”
司傳紹不說話了。
季鈞見狀,點頭應下,便出去做事了。
“為了一些人,而放棄另一些可以被放棄的人,這是你教我的。”燕趙歌道:“我不能因為憐憫流民,就置北地百姓於不顧。”
司傳紹欲言又止。
但你又如何能決定,哪些人是可以被放棄的呢?
她那一巴掌是不是打錯了?
可是到如今,再論對錯也已經晚了。
隻是希望燕趙歌不至於,將所有的人都按照可不可以放棄來衡量。
隨著流民一同湧入北地的,還有一些僥幸從長安裏逃出來的大臣,他們結伴上路,喬裝打扮,又在路上不知死了幾個,最終灰頭土臉地到了北地。
如今的北地朝廷缺的就是能撐起朝廷的文臣,武將是不缺的,這些人的到來可謂是解了長公主的燃眉之急。終於能將六部的架子搭起來了。
六部尚書各有其人,以仁宗皇帝時的傅丞相之子傅致學為丞相,太尉則由燕趙歌兼任,禦史令、宗正府、內務府、錦衣衛皆空缺。
北地朝廷終於有了,也就可以著手太子登基一事了。
如今不比往昔,一切從簡,太子登基也顯得十分簡陋了,隻祭拜了祖宗牌位,又祭拜了天地,這儀式便結束了。
年號仍舊沿用興平年號,這是司傳紹決定的,她打算等收複長安之後再改年號。朝臣們都沒有什麽意見,如今的大晉都成了這般模樣,年號到底是叫興平還是什麽,根本無關緊要。
北地朝廷的第一次朝會,小皇帝因為起不來沒有參加。
上朝的隻有六部尚書、丞相傅致學,太尉燕趙歌,和暫代皇帝職責的司傳紹。
大家大眼瞪小眼,發現好像沒什麽可商議的事情。
需要決定的事情都被燕趙歌一人處理好了,這不合規矩,可偏偏因為燕趙歌處理得當,無論是將流民拒之城外還是太子登基的事,舉措都十分妥當,挑刺也挑不出來。
可這不合規矩啊!
文不管軍武不涉政這是祖訓啊!
傅致學目光落在了司傳紹身上。
司傳紹若無其事地移開視線。
得,這位根本靠不住。還得他來想辦法怎麽從太尉手裏將朝堂政事的決策權拿回來。
司傳紹心裏苦,她哪裏是靠不住?她那是無能為力。
來北地之前她真的沒有想到燕趙歌在北地如此地受到擁護,他們一進城便被北地的將領簇擁著到了鎮北將軍府,去見廣南侯,廣南侯臨終前托付北地虎符可沒說托付給誰,按理來說她接過來才是最恰當的,但周圍圍著的親兵和北地將領都目光灼灼地盯著燕趙歌,她如何能開口索要虎符?
除此之外,的確是大晉對不起燕家。趙國分崩離析的時候大晉是出兵接走了一部分願意去長安的趙國宗室的,但燕國覆滅的時候大晉卻一個兵丁也沒有出動,不僅如此,燕國覆滅本身就是她父皇的手筆,事情隻要做過,就一定會留下痕跡,雁過不留痕是根本不可能的。
再者,當年踏上去長安的路的燕國宗室不在少數,可最後活下來的隻剩薊侯府的祖孫三人了,這其中要說是沒有她父皇的影子,她自己都不信。
也因此,北地軍民對鎮守北地一百年一直身先士卒的燕國王室,是又敬重又愛戴,對於燕趙歌這個最後的嫡係子孫,更是十分憐愛。她若是想在北地站穩腳跟,就必須要借助燕趙歌的身份,不然還在記恨大晉皇室的北地軍民隻會陽奉陰違。她隻能將想要做的事情托付給燕趙歌,讓燕趙歌去做。
結果就變成了如今的這副模樣,軍政大權皆在其手中。
司傳紹倒是想拿回來,可她拿不回來。
燕趙歌將傅致學的目光看在眼裏,卻半點聲色不露。她本身就是想要軍權政事都抓在手裏,如今北地軍民如此愛戴她簡直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她更不可能因為所謂的祖訓就將大權拱手相讓了,長安都沒了還給她講什麽祖訓呢?不到萬不得已她是不會交權的,就算真到了那個時候,也休想讓她輕而易舉地交出去。
畢竟有失才有得。
“目前可以得知的是,南邊幾郡亂了,魯地的濟南王府整府都被亂民殺了,隻有故魯王長孫活命,這一位已經在魯地豎起魯王旗幟,暫時是按兵不動的架勢。隴西西涼侯府的兩兄弟還在互相抗衡,姑且可以不去理會。除此之外,還有匈奴鮮卑蠢蠢欲動。”燕趙歌將地圖在桌子上鋪開,手指從南方幾郡劃過,一直落到正上方的匈奴地域。“鮮卑人可拉一打一,他們暫時還沒有打我們的能耐,僅剩的問題是匈奴人,拉攏,還是打?”
在場的朝臣都沉默了下來。
燕趙歌主動破除文不管軍武不問政的祖訓,目前來看是好壞各半,好處是他們也能在軍事上說一兩句話,壞處是這給後來人開了一個壞的開端,一旦大晉皇權再次旁落,一定會有權臣涉軍,或者大將幹政。隻是如今的狀況,也沒有閑暇再去理會那麽多了,太子到底能不能拿回皇帝的位置還是兩說,一旦失敗,北地朝廷的人都隻有死路一條。
不過再者說來,就算朝臣能管軍也沒有用處,因為在場的朝臣,沒有一個知軍。
“拉攏的話,沒有糧食,打的話,也沒有糧食。”戶部尚書做了個兩手空空的手勢。
“這個我來想辦法,你們隻說,是打還是拉攏?”
“既然糧食無憂,那自然是打。”傅致學道:“若是以為大晉如今狀況有機可乘,匈奴可就大錯特錯了。”
司傳紹也點了頭,道:“如今大義在我們,便是沒有糧食也要打。大晉和匈奴打了這麽些年,北伐死了那麽多人世祖皇帝都沒有退過,如果僅僅因為現在的局勢便和匈奴妥協,世人隻會覺得我們心虛。”
“既然諸位都同意,那就打。”燕趙歌喚來季鈞,給了他一個地址,道:“你帶人去這一處地方,往下挖兩丈左右,能挖到一個石室,將裏麵的東西都搬出來,小心著些。”
季鈞應下了。
待季鈞走了,燕趙歌解釋道:“這是舊年燕國國庫裏的東西,燕國覆滅之前我伯父為防被匈奴人掠去而將東西埋到地底下了。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燕國享國一百餘年,國庫還算充盈,燕姓子弟既不希望這些東西被世仇的匈奴人拿走,也不希望被暗下黑手的大晉天家拿走,便埋在了地底下,以期望後人有朝一日能重新得封北地的爵位,重振先人榮光。
傅致學神色複雜,如今政事軍事皆要靠著這位薊侯,軍中的糧餉也盡是薊侯所出,這朝廷,真的還是大晉的朝廷嗎?這北地的皇帝,到底姓什麽呢?
被埋在地底下的東西不少,季鈞帶著人分批取出來,花了小半個月,才讓這些東西重見天日。
錢財,珠寶,玉器,字畫,數十箱整整齊齊地碼著,看得人滿眼金光。
“用這些從那些糧商手裏買糧食,我允許他們坐地起價。”燕趙歌道:“季崢,你帶著人去買糧食,一家一家地敲開門,每石糧食多少錢,一筆一筆都給我記下來。”
這分明就是打算到時候清算的意思。
“末將領命。”
傅致學暗暗歎了一口氣。
這樣完全就插不上手啊。
他又看向司傳紹,以期望對方能有點什麽反應。
司傳紹像是會意了一般,伸手攔住了季崢,對著燕趙歌道:“這樣不行。”
燕趙歌挑了下眉頭,問:“哪裏不行?”
“一家一家地上門威脅性不夠,他們互相之間必然會傳遞消息,況且我們主動上門就失了先手。應當將那些小的糧商請過來,將糧價壓下去,但給他們一些好處,再請規模稍微大一些的,最後再請大糧商。與其時候清算落人口舌,不如現在就算個明白,坐地起價的那一批通通殺了。”司傳紹說完,不動聲色地看了傅致學一眼。
傅致學要暈了。
他不是這個意思啊!
……
和匈奴的戰事很快就打了起來。
這場戰事並不輕鬆,大晉前一年剛大敗了一場,雖然之後廣南侯接任鎮北將軍勉強挽回了局勢,但之前的損失卻是確確實實的,無論兵丁還是戰馬,北地都比興平三年之前差了不止一籌。如今又因為蜀國公篡位,導致北地得不到長安的援助,兵丁戰馬等東西更是十分稀缺的。
但匈奴卻不然,匈奴從來都不是一個固定的民族,或者王朝,其下是由無數個大大小小的部落所組成的,不僅有匈奴人,還有鮮卑人,有漢人,有戎人後裔,還有羌人。匈奴王庭和匈奴的十三王是貴族,底下所有的小部落都是賤民,匈奴可以用這些他們眼中的賤民來當做炮灰,來消耗北地的力量,但北地不行。
北地的每一條性命,都很重要。
於是這場戰爭打成了消耗戰,隻看在冬天來臨之前,是北地先無人守城,還是匈奴彈盡糧絕。
先前燕趙歌不肯接納流民的壞處終於在此處顯露了出來。
這些世世代代為大晉的百姓,說了一輩子漢話的百姓,被迫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百姓,為了一口飯吃,作為匈奴的兵丁踏上了戰場。
這些流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手無寸鐵的,他們手裏甚至連一根木棍都沒有,穿著一身淡薄的衣服直挺挺地撞上北地軍士手裏的刀。
這不是打仗,這是赴死,這是屠殺。
最先崩潰的就是北地的軍士,他們哭著質問自己的長官,他們到底在做什麽,他們難道不是在守護大晉,守護北地嗎?可為什麽要和大晉的百姓廝殺?為什麽大晉的百姓能夠作為匈奴人踏上戰場,為什麽沒有人憐憫這些人?為什麽沒有城池能夠接納他們?
這些疑問一層一層向上,最終化為一柄鋒利的刀,直至燕趙歌的咽喉。
“殺。”她說。
“他們既然先動屠刀,就不配再做大晉的百姓,他們是匈奴人。”她說。
“你們每殺一個匈奴人,你們的家人,你們身後的百姓,就會少受一份傷害。”她說。
北地的軍士將這幾乎話銘記於心,奮力地揮出手中的刀,劈向前方的敵人。
刀上,手上,身上,心上,盡是鮮紅的血。
“季鈞!我們走得太偏了!”
季鈞聞言,費力地將捅進一個匈奴人胸口的長槍收回來,他喘著氣環顧四周,發現周圍北地人少,而匈奴人多。這一處角落戰場上的平衡已經向著匈奴一方傾斜了
“得往回撤。”
季崢看著季鈞摸了一把額上的血,正想要說些什麽,箭雨從天而降。
一支箭從季鈞胸口穿了過去,箭羽還在顫抖著,季鈞的身子晃了晃,仰麵倒了下去。
“季鈞!”季崢目眥欲裂,他抬手要去拽住季鈞,可□□的馬兒受了箭雨的驚嚇,神情不安地刨動著蹄子,哪裏還肯聽他韁繩的指示。
季崢跟著從馬上摔了下去。
“怎麽會有這麽多流民?難不成蜀國公在長安大開殺戒了嗎?”
司傳紹難以置信,蜀國公要殺也是殺不肯從他的勳貴和朝臣,殺平頭百姓做什麽?平頭百姓一年的口糧甚至不夠那些富庶的勳貴一頓飯的花費。
“不對頭。這些流民的口音不僅僅是三輔的,有魯地的口音,還有南邊的,怕是別的地方也出示了。”燕趙歌皺著眉頭道:“季鈞。”
“末將在。”一身戎裝的季鈞應聲道。因為長公主試圖在北地重建一個有模有樣的小朝廷,北地的人手便捉襟見肘了,季鈞和季崢順理成章地被燕趙歌塞進了軍中。
“傳令下去,讓底下各郡縣封閉城門,不得放任何一個流民進城。”
季鈞一怔。
季鈞反對不得,但司傳紹敢反對,她道:“這麽多流民在外,你一個都不肯收攏進來?倘若出了亂子怎麽辦?”
“我若是放他們進來,才會出亂子。”燕趙歌沉聲道:“現在流民的數量未定,到底有多少流民你知曉嗎?隻是一二萬倒也還好,可萬一有個十萬八萬的,北地有多少糧食夠他們吃?又有多少活計能讓他們做?到那時你要怎麽辦?如果裏麵有意圖不軌者,妄圖進城來煽動人心,你又要怎麽辦?你還能夠對流民下手嗎?”
司傳紹啞口無言,但這,這都是活生生的百姓,如何能夠看他們去死呢?
“便是一部分也不行?”
“哪一部分配進城,哪一部分不配進城?誰能決定?你能還是我能?”
司傳紹不說話了。
季鈞見狀,點頭應下,便出去做事了。
“為了一些人,而放棄另一些可以被放棄的人,這是你教我的。”燕趙歌道:“我不能因為憐憫流民,就置北地百姓於不顧。”
司傳紹欲言又止。
但你又如何能決定,哪些人是可以被放棄的呢?
她那一巴掌是不是打錯了?
可是到如今,再論對錯也已經晚了。
隻是希望燕趙歌不至於,將所有的人都按照可不可以放棄來衡量。
隨著流民一同湧入北地的,還有一些僥幸從長安裏逃出來的大臣,他們結伴上路,喬裝打扮,又在路上不知死了幾個,最終灰頭土臉地到了北地。
如今的北地朝廷缺的就是能撐起朝廷的文臣,武將是不缺的,這些人的到來可謂是解了長公主的燃眉之急。終於能將六部的架子搭起來了。
六部尚書各有其人,以仁宗皇帝時的傅丞相之子傅致學為丞相,太尉則由燕趙歌兼任,禦史令、宗正府、內務府、錦衣衛皆空缺。
北地朝廷終於有了,也就可以著手太子登基一事了。
如今不比往昔,一切從簡,太子登基也顯得十分簡陋了,隻祭拜了祖宗牌位,又祭拜了天地,這儀式便結束了。
年號仍舊沿用興平年號,這是司傳紹決定的,她打算等收複長安之後再改年號。朝臣們都沒有什麽意見,如今的大晉都成了這般模樣,年號到底是叫興平還是什麽,根本無關緊要。
北地朝廷的第一次朝會,小皇帝因為起不來沒有參加。
上朝的隻有六部尚書、丞相傅致學,太尉燕趙歌,和暫代皇帝職責的司傳紹。
大家大眼瞪小眼,發現好像沒什麽可商議的事情。
需要決定的事情都被燕趙歌一人處理好了,這不合規矩,可偏偏因為燕趙歌處理得當,無論是將流民拒之城外還是太子登基的事,舉措都十分妥當,挑刺也挑不出來。
可這不合規矩啊!
文不管軍武不涉政這是祖訓啊!
傅致學目光落在了司傳紹身上。
司傳紹若無其事地移開視線。
得,這位根本靠不住。還得他來想辦法怎麽從太尉手裏將朝堂政事的決策權拿回來。
司傳紹心裏苦,她哪裏是靠不住?她那是無能為力。
來北地之前她真的沒有想到燕趙歌在北地如此地受到擁護,他們一進城便被北地的將領簇擁著到了鎮北將軍府,去見廣南侯,廣南侯臨終前托付北地虎符可沒說托付給誰,按理來說她接過來才是最恰當的,但周圍圍著的親兵和北地將領都目光灼灼地盯著燕趙歌,她如何能開口索要虎符?
除此之外,的確是大晉對不起燕家。趙國分崩離析的時候大晉是出兵接走了一部分願意去長安的趙國宗室的,但燕國覆滅的時候大晉卻一個兵丁也沒有出動,不僅如此,燕國覆滅本身就是她父皇的手筆,事情隻要做過,就一定會留下痕跡,雁過不留痕是根本不可能的。
再者,當年踏上去長安的路的燕國宗室不在少數,可最後活下來的隻剩薊侯府的祖孫三人了,這其中要說是沒有她父皇的影子,她自己都不信。
也因此,北地軍民對鎮守北地一百年一直身先士卒的燕國王室,是又敬重又愛戴,對於燕趙歌這個最後的嫡係子孫,更是十分憐愛。她若是想在北地站穩腳跟,就必須要借助燕趙歌的身份,不然還在記恨大晉皇室的北地軍民隻會陽奉陰違。她隻能將想要做的事情托付給燕趙歌,讓燕趙歌去做。
結果就變成了如今的這副模樣,軍政大權皆在其手中。
司傳紹倒是想拿回來,可她拿不回來。
燕趙歌將傅致學的目光看在眼裏,卻半點聲色不露。她本身就是想要軍權政事都抓在手裏,如今北地軍民如此愛戴她簡直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她更不可能因為所謂的祖訓就將大權拱手相讓了,長安都沒了還給她講什麽祖訓呢?不到萬不得已她是不會交權的,就算真到了那個時候,也休想讓她輕而易舉地交出去。
畢竟有失才有得。
“目前可以得知的是,南邊幾郡亂了,魯地的濟南王府整府都被亂民殺了,隻有故魯王長孫活命,這一位已經在魯地豎起魯王旗幟,暫時是按兵不動的架勢。隴西西涼侯府的兩兄弟還在互相抗衡,姑且可以不去理會。除此之外,還有匈奴鮮卑蠢蠢欲動。”燕趙歌將地圖在桌子上鋪開,手指從南方幾郡劃過,一直落到正上方的匈奴地域。“鮮卑人可拉一打一,他們暫時還沒有打我們的能耐,僅剩的問題是匈奴人,拉攏,還是打?”
在場的朝臣都沉默了下來。
燕趙歌主動破除文不管軍武不問政的祖訓,目前來看是好壞各半,好處是他們也能在軍事上說一兩句話,壞處是這給後來人開了一個壞的開端,一旦大晉皇權再次旁落,一定會有權臣涉軍,或者大將幹政。隻是如今的狀況,也沒有閑暇再去理會那麽多了,太子到底能不能拿回皇帝的位置還是兩說,一旦失敗,北地朝廷的人都隻有死路一條。
不過再者說來,就算朝臣能管軍也沒有用處,因為在場的朝臣,沒有一個知軍。
“拉攏的話,沒有糧食,打的話,也沒有糧食。”戶部尚書做了個兩手空空的手勢。
“這個我來想辦法,你們隻說,是打還是拉攏?”
“既然糧食無憂,那自然是打。”傅致學道:“若是以為大晉如今狀況有機可乘,匈奴可就大錯特錯了。”
司傳紹也點了頭,道:“如今大義在我們,便是沒有糧食也要打。大晉和匈奴打了這麽些年,北伐死了那麽多人世祖皇帝都沒有退過,如果僅僅因為現在的局勢便和匈奴妥協,世人隻會覺得我們心虛。”
“既然諸位都同意,那就打。”燕趙歌喚來季鈞,給了他一個地址,道:“你帶人去這一處地方,往下挖兩丈左右,能挖到一個石室,將裏麵的東西都搬出來,小心著些。”
季鈞應下了。
待季鈞走了,燕趙歌解釋道:“這是舊年燕國國庫裏的東西,燕國覆滅之前我伯父為防被匈奴人掠去而將東西埋到地底下了。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燕國享國一百餘年,國庫還算充盈,燕姓子弟既不希望這些東西被世仇的匈奴人拿走,也不希望被暗下黑手的大晉天家拿走,便埋在了地底下,以期望後人有朝一日能重新得封北地的爵位,重振先人榮光。
傅致學神色複雜,如今政事軍事皆要靠著這位薊侯,軍中的糧餉也盡是薊侯所出,這朝廷,真的還是大晉的朝廷嗎?這北地的皇帝,到底姓什麽呢?
被埋在地底下的東西不少,季鈞帶著人分批取出來,花了小半個月,才讓這些東西重見天日。
錢財,珠寶,玉器,字畫,數十箱整整齊齊地碼著,看得人滿眼金光。
“用這些從那些糧商手裏買糧食,我允許他們坐地起價。”燕趙歌道:“季崢,你帶著人去買糧食,一家一家地敲開門,每石糧食多少錢,一筆一筆都給我記下來。”
這分明就是打算到時候清算的意思。
“末將領命。”
傅致學暗暗歎了一口氣。
這樣完全就插不上手啊。
他又看向司傳紹,以期望對方能有點什麽反應。
司傳紹像是會意了一般,伸手攔住了季崢,對著燕趙歌道:“這樣不行。”
燕趙歌挑了下眉頭,問:“哪裏不行?”
“一家一家地上門威脅性不夠,他們互相之間必然會傳遞消息,況且我們主動上門就失了先手。應當將那些小的糧商請過來,將糧價壓下去,但給他們一些好處,再請規模稍微大一些的,最後再請大糧商。與其時候清算落人口舌,不如現在就算個明白,坐地起價的那一批通通殺了。”司傳紹說完,不動聲色地看了傅致學一眼。
傅致學要暈了。
他不是這個意思啊!
……
和匈奴的戰事很快就打了起來。
這場戰事並不輕鬆,大晉前一年剛大敗了一場,雖然之後廣南侯接任鎮北將軍勉強挽回了局勢,但之前的損失卻是確確實實的,無論兵丁還是戰馬,北地都比興平三年之前差了不止一籌。如今又因為蜀國公篡位,導致北地得不到長安的援助,兵丁戰馬等東西更是十分稀缺的。
但匈奴卻不然,匈奴從來都不是一個固定的民族,或者王朝,其下是由無數個大大小小的部落所組成的,不僅有匈奴人,還有鮮卑人,有漢人,有戎人後裔,還有羌人。匈奴王庭和匈奴的十三王是貴族,底下所有的小部落都是賤民,匈奴可以用這些他們眼中的賤民來當做炮灰,來消耗北地的力量,但北地不行。
北地的每一條性命,都很重要。
於是這場戰爭打成了消耗戰,隻看在冬天來臨之前,是北地先無人守城,還是匈奴彈盡糧絕。
先前燕趙歌不肯接納流民的壞處終於在此處顯露了出來。
這些世世代代為大晉的百姓,說了一輩子漢話的百姓,被迫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百姓,為了一口飯吃,作為匈奴的兵丁踏上了戰場。
這些流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手無寸鐵的,他們手裏甚至連一根木棍都沒有,穿著一身淡薄的衣服直挺挺地撞上北地軍士手裏的刀。
這不是打仗,這是赴死,這是屠殺。
最先崩潰的就是北地的軍士,他們哭著質問自己的長官,他們到底在做什麽,他們難道不是在守護大晉,守護北地嗎?可為什麽要和大晉的百姓廝殺?為什麽大晉的百姓能夠作為匈奴人踏上戰場,為什麽沒有人憐憫這些人?為什麽沒有城池能夠接納他們?
這些疑問一層一層向上,最終化為一柄鋒利的刀,直至燕趙歌的咽喉。
“殺。”她說。
“他們既然先動屠刀,就不配再做大晉的百姓,他們是匈奴人。”她說。
“你們每殺一個匈奴人,你們的家人,你們身後的百姓,就會少受一份傷害。”她說。
北地的軍士將這幾乎話銘記於心,奮力地揮出手中的刀,劈向前方的敵人。
刀上,手上,身上,心上,盡是鮮紅的血。
“季鈞!我們走得太偏了!”
季鈞聞言,費力地將捅進一個匈奴人胸口的長槍收回來,他喘著氣環顧四周,發現周圍北地人少,而匈奴人多。這一處角落戰場上的平衡已經向著匈奴一方傾斜了
“得往回撤。”
季崢看著季鈞摸了一把額上的血,正想要說些什麽,箭雨從天而降。
一支箭從季鈞胸口穿了過去,箭羽還在顫抖著,季鈞的身子晃了晃,仰麵倒了下去。
“季鈞!”季崢目眥欲裂,他抬手要去拽住季鈞,可□□的馬兒受了箭雨的驚嚇,神情不安地刨動著蹄子,哪裏還肯聽他韁繩的指示。
季崢跟著從馬上摔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