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燕趙歌寫得很慢,一寫就寫了一個月。
一直寫到河東事情安排妥當,準備收拾東西回京了。
當然,回京的隻是她和虎賁營,如今河東局勢穩定,自然不需要近兩千的兵馬在這裏鎮著,有羽林衛給趙國侯世子坐鎮,底下的人也不敢玩花樣。
從翰林院和各衙門觀政來了一批願意為吏的士子,有許多都是自請來的,或許有沽名釣譽之輩,卻也有才高八鬥的。但無論是出於什麽原因,這批士子自降身份來當小吏,朝廷自然不會忘了他們,天家更不會。等他們爬上去,這一份不同尋常的履曆看在天家眼裏,自然就會想起這些人主動為君王分憂的事來。
二十四縣的縣令縣尉縣丞也都各有安排,不同於這些主動請纓的士子們,這些封路千石位列正七品的位置都被長安的勳貴子弟占去了。
一封又一封的書信從長安寄到河東來,開頭皆是燕侯敬啟,落款各有不同,有開國銜的就有十幾位,某某侍郎,某某侯爵在其中都是位卑的,宗室的封君郡王,甚至連當朝左相都委婉地問了一句河東是否還有空缺。
這很好理解,大晉立國以前,想要為官走的是舉孝廉的路子,要養名望,由當地的官吏一層一層推薦上去,最終到朝廷手裏再授官。但從高祖皇帝開始,規矩就改了,改為舉孝廉和考科舉並行,一開始還有士子走舉孝廉的路子,也有官吏為了利益而推舉人上去,但這之後的舉孝廉可是有連帶責任的,一旦被推舉的人被發現了德行有虧,那推舉他的人也沒有好果子吃。出現了幾次這樣的事情之後,幾乎就沒有再舉孝廉的了。
等到了世祖皇帝之後,雖然沒有廢掉舉孝廉,但也和不廢沒有區別了。但世家勳貴子弟考科舉很少有能考過寒門子弟的,一是不如人家刻苦,二是皇帝治理天下,必然要給寒門一個上來的機會,所以這也導致了一甲進士裏幾乎都是寒門出身。
燕趙歌這個探花郎是禦賜的,不算在內,秦峰那個狀元卻是因為要動征西將軍府,所以先將秦峰架了上去,結果卻因為北地戰事而不得不擱置。
出身優渥,科舉卻隻拿了個二甲,說出去著實不好聽。但如今舉孝廉是不行了,可不考科舉你憑什麽做官呢?蒙蔭是可以,但哪家沒有數個子弟的,又不可能各個都蒙蔭。連宗親都隻能得個爵位,想要入仕就憑真本事,這是朝野上下都認可了的。
這也就導致了,許多自認為有真才實學卻沒有辦法出來做官的。
不管是真的有才學而未出仕的,還是另有所圖,燕趙歌在仔細甄別了之後,幾乎是一概而受,除了實在是歪瓜裂棗的被她婉言拒絕了。
事實上,這些人能來河東二十四縣擔任主要官職,要比由那些從下頭爬上來的所謂的寒門士子,更合燕趙歌心意。因為這樣的話,朝廷諸公就不好互相交換利益之後再遣一些不知道能做什麽的官員來了,來的若是一些不知所謂的,打亂了燕趙歌在河東的布置,那她這次殺的人可就白殺了。
河東遭了水患,朝廷肯定要減稅減賦,之後的幾年內都要以修生養息為主。豪強地主又都被除去了,諸多百姓都重新得到了田地和牲畜,有了自己的田肯定那個會更努力地活,各方麵都是蒸蒸日上的,河東本身又有良田無數,除非遭了蝗災,不然幾乎每年都是豐收。明明遭了災卻還豐收,這幾乎是白撿來的政績,隻要不自以為是的話,比如前些年就有一個腦子不好使的官吏妄圖教導農民該怎麽種田,但他本身又不懂農田之事,瞎指揮的結果就是那一年的收成隻有往年的七成。
這些勳貴子弟人能被自己的家族推出來撈功績,證明都不是蠢貨,就算有腦子不好使的,他家裏人也會告訴他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如今的局勢下,沒有人會願意去得罪炙手可熱的燕侯,得罪了燕侯就相當於得罪了長公主。臨原侯那樣的傻子畢竟少數,隻能說老臨原侯教子無方。
隻要他們不自作主張,燕趙歌的布置就不會亂,他們隻要吃吃喝喝,當幾年雕塑,就有滿手的政績可以拿,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燕趙歌也不止是為了河東,這些年國庫虧空的不是一星半點,歸根結底還是世祖皇帝封了太多有封地的世爵出去,甚至還封了兩位實權藩王,蜀王和秦王,蜀國封五郡,秦國封四郡。代宗皇帝為了防止幾代之後這天下就不姓司了,拚了命地找由頭削爵,才鞏固下司姓的江山。但這也導致了勳貴們,尤其是開國勳貴,對天家的抵製。
如今長公主攝政,表麵上風平浪靜,陰暗處不知有多少人等著抓她的錯。燕趙歌也是想著用這個手段賣這些勳貴一個人情,這樣的話在之後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上,他們就會將屁股挪得離長公主那一方近一點,離另一方遠一點。
隻要他們在河東撈的政績足夠,就不愁他們不肯承情。
更妙的是,這些人撈了政績就會走,他們的根永遠都是在長安的,而不會在河東紮下來,一定程度上抑製了地主的產生。他們走之後的後來人不會冒著得罪其身後家族的風險而改動他們留下來的東西,但這些勳貴子弟為了不得罪燕趙歌,也不會改動燕趙歌定好的東西,而燕趙歌製定下的又都是符合朝廷和天家利益的。
環環相扣。
河東就此收入囊中。
燕趙歌走時河東又下了一場雨,雨勢不小,施工的各處也都停了,一是防止出現意外,二是免得染了風寒。一路上沒有幾個人影,自然也沒有萬民歡送的場景。
她倒是想象過這種樣子,至少前世她死的時候北地十萬軍民以淚送她。如今河東百姓具是不知道她回京的事,也沒有來送她,免了災禍讓燕趙歌鬆了口氣,可也讓她不免心生落寞。但轉而一想,其實她也沒有做什麽,不過是殺人一些人罷了,實際上的事情都是趙國侯世子出麵做得,也怨不得百姓不知曉。
再者說了,她也不是為了萬民歡送才走這一遭,若是因為這種事就心生哀怨,反而落了下乘。
河東上上下下皆是走了燕趙歌的門路,自然少不了相送。燕趙歌勸了又勸,許下待來日回京必定大宴賓客,才將人勸回去,卻仍有一人頂著大雨披著蓑衣來送她。
是這安邑縣的縣令,年歲比燕趙歌大了些許,卻也年輕得很,下巴上的胡須才剛剛蓄起來。
能謀得郡治安邑縣縣令的差事,這人身份自然不一般,乃是故秦王的嫡係曾長孫,二代秦國公的嫡長子,司傳紀。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他是親國公府的承爵人,按規定親王嫡子及嫡長孫定名與皇家齊,之後隻有承爵人才能同皇家定名。雖然現在還不是世子,但想來撈了功績之後,秦國公就會和朝廷請封了。
“多謝燕兄相助。”司傳紀對著她拱手道。
秦王係子孫都是不出仕的,然而安邑縣這個職位卻是秦國公主動給燕趙歌寫信為司傳紀求來的,信裏寫得十分誠懇。秦王一係主動示好,燕趙歌也不會拒絕人家,自然就同意了。
“司兄客氣。”
司傳紀身上書卷氣息重,比起宗室子弟更像個書生,難以讓人心生惡感,笑起來也很溫和。他道:“宗室子弟皆姓司,如此稱呼多有不便,若是不介意,我托大稱燕兄表字詠月,燕兄若是不介意也可稱我表字伯綱。”
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燕趙歌對他沒有絲毫惡感,秦王係在宗室裏的名聲也是最好的,她從善如流道:“伯綱兄。”
“我叔祖父自打見了詠月之後,一直念念不忘,說詠月多有燕地先輩風範。他喝醉酒之後還曾說了大不敬的話,不該嫁入宗室,平白埋沒了詠月才華雲雲。”
燕趙歌想了一下,才想起來司傳紀說的叔祖父是哪一個,故秦王的幼子,放聘之日來的那位溪南君。
“謬讚了。當不得溪南君如此誇讚。”
“非也。”司傳紀道,“我此番並非僅僅是為了功績而來,以我這一係宗室現狀,功績唾手可得,詠月應當也是知曉的。”
燕趙歌點了頭,認可這話。的確,若是能讓秦王係坐到長安一邊來,給點功績算什麽,再封一個秦王出去都不在話下,當然封地肯定是比不過故秦王的,親王封爵如今邊疆最多一個郡,關內最多一個縣,這是不可破的規矩。
“叔祖父說,詠月當得我這一輩第一人。我雖不曾出仕,卻也在家讀書習武,自蒙學以來不曾荒廢。叔祖父都不曾如此誇讚我,我如何甘心,便主動請纓,來河東一觀。”司傳紀語氣不急不緩的,卻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道在裏麵。“來之前,家父已經說了如今局勢,也和我言明家中選擇,決定向長公主靠攏。但我畢竟是未來的世子,詠月從我名字中也能看出,秦國公府注定要交到我手裏,我若是不肯,我父親所做的一切都會付諸東流。所以他同意我來了河東。”
燕趙歌安靜地聽著,等他說完了,問道:“伯綱兄在河東看到了什麽?”
“國泰民安,安堵樂業,歌舞升平,河清海晏。”司傳紀說完微微一笑,道:“你是不是以為我要這麽說?”
燕趙歌默然。
“不是的,我看到的不是這個。我看到的是,百姓沒有房子住但是神情很平和,沒有人借著安置災民而侵吞他人財產,沒有孩童在路邊餓死,沒有百姓在夜裏凍死受寒,沒有妻兒被賣掉為奴。論為政手段,宗室子弟裏年輕一輩當屬第一。”司傳絡長長歎了口氣,接著道:“若隻是如此,我還不會心服口服。可你殺了河東二十三家勳貴,二十三家的血仇都在你身上,回京之後必然會遭到攻訐,不隻是你,你在河東所做出的一切無論為何,都會被有心人反對,他們會窮追猛打,連一個字都不肯放過。”
“你基如此,所以每一條政令都出自趙國侯世子之口,趙國侯乃是當朝國舅,攻訐他的世子就相當於攻訐先帝,攻訐太皇太後,沒有人敢這麽做,如此一來,河東安穩無憂。趙國侯世子有此功績,無論進退皆有路,最少最少河東太守能落到他手上,這可比有名無實的中郎將強多了。從頭至尾,擔了風險的就隻有你,就隻有大開殺戒的燕侯。”
“我才疏學淺,不敢貿然評定燕侯殺二十三家勳貴之行對或是錯,盡管此舉的確過於激進,且有傷天合。但,再恰當不過。天下之事,所不能決者,一殺字足以破之。燕侯教導,我銘記於心。”
“燕侯,謝你為大晉天下,為我司姓天下,背此罵名。”司傳紀對著她深深鞠了一躬。“我自愧不如。”
燕趙歌怔了怔,想說什麽又說不出口。
“剛剛是以我秦國公長子身份謝你。現在以我私人身份,謝你如此輔佐長公主。我年幼時,曹王照料我頗多,他青年早逝,我礙於長輩意願,不能助長公主,心裏著實過意不去。”
曹王指的是長公主的長兄,被封為曹王。皇子降生之後先封國公,再封親王,若是太子則再立太子,這是規矩,曹王卻沒有等到立太子那一天就病逝了。礙於種種原因,仁宗皇帝也沒有為曹王追封太子。
“第三,權當我托大,我以兄長的身份,謝你如此心悅我妹妹,謝你如此看重我妹妹。她婚事不順,又成了仁宗皇帝的籌碼,我不敢非議仁宗皇帝,卻也為她感到心痛。”
“兩甲子前,大晉幸而有一位燕莊毅王,兩甲子後,大晉幸而有一位燕侯。”
燕莊毅王乃是燕家先祖,馬革裹屍後被當時苟活於江南的大晉朝廷贈諡號莊毅。她何德何能,可以和先祖相提並論?
燕趙歌沉默許久,才啞然失笑,她隻是道:“莫要誇讚我,我所作所為隻是為了長公主。”
司傳紀看著她,用帶著些許遺憾的語氣道:“詠月於河東的種種措施,隻一條就足以揚名立萬,名垂青史。你做了這麽多,卻能為大局,為百姓隱居幕後,心性了得,非我能比。”
燕趙歌知道他是在表達善意,但這一通誇讚下來,她實在是不知道怎麽接話,琢磨了半天,就隻能幹巴巴地說一句:“伯綱兄謬讚了。”
“詠月此次回京定要小心,宵小無處不在,莫要被人尋了機會。河東無須擔心,我在河東一日,便不會被宵小窺伺。”
司傳紀叮囑起來的模樣像極了她爹,燕趙歌一肚子話說不出口,又被誇的暈頭轉向,懷著不明所以的心情走了。
司傳鑠和司傳紀關係比較陌生,隻能算是互相知道對方的名字,對著他點了點頭,算是問過好了,追著燕趙歌而去。
司傳紀在雨裏看著虎賁營護著燕趙歌走遠,幽幽一歎,才回了安邑縣衙。
天下衙門都是一個布局,前院是辦公處理事務的,後院就是居住的地方。司傳紀繞過前院去了後院,在門廊脫了蓑衣,但因為雨勢太大,他的外衫還是不免變得濕漉漉的了,腳上也是一腳一個泥印,他剛一進屋子,沒等說話,就被蓋了一臉毛巾。
“快點擦擦!若是病了可怎麽辦?”體型嬌小的女子凶巴巴地吼著。
司傳紀臉上的笑意加深了不少,他本就不是好爭的性子,也沒必要和對方爭,依言用毛巾擦幹了臉頰上的水漬,才湊過去在對上的唇上親了一口。
對方霎時紅了臉,囁嚅著嘴唇,半天才擠出一句蚊子聲音大小的話來。
“還、還沒成親……”
“快了。”司傳紀在她身邊蹲下來,握著她的手,情真意切地道:“燕詠月可以為了心悅的人入贅皇家,我有什麽理由不能為了你和我父親爭上一爭?我不要別人,你就是我的妻,隻有你可以是。”
他頭發濕漉漉的,一身狼狽,如此做派有些好笑,被他握住手的女子卻笑不出來。
他們是青梅竹馬,自小一起長大,又是表親,她的姑母就是司傳紀的母親,情投意合之下喜結連理簡直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早年她兄長犯了事,連累父親丟了爵位。這種情況下,別說是正妻了,連妾都不能奢望了。可她眼前這個人為了娶她,抗住了秦國公府所有人給予的壓力,硬生生咬著牙不鬆口,甚至揚言府裏敢給他議親,他就敢帶著人私奔,讓秦國公府成為長安的笑料。
秦國公恨得不行,卻又不願意妥協,事情便拖到現在,不然司傳紀如何會年近三十還沒有娶親。也因為這個,他的世子之位到現在都沒有請封。
“真的,你信我。”司傳紀笑著看她,道:“我都想好了,我先和燕詠月攀交情,等我在河東做出一番功績來,就去求長公主為我們賜婚,有燕詠月為我們說和,又有當年我和曹王的情誼在,這事一定能辦妥,我父親就算再不願意也要依了我們。你長兄的罪名我也想好了,又不是害人性命奪人錢財的罪名,以金贖罪便是了。不過是不小心衝撞皇陵罷了,還是南狩皇帝的皇陵,哪裏能壓人一輩子。”
“我盡快請長公主同意我們定親,好不好?你等等我。”
“……好。”
女子眼裏的淚落了下來。
司傳紀笑著笑著,眼底也有了淚。
從年少熬到幾近而立,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燕趙歌一路上走走停停,也沒明白司傳紀到底什麽意思,想表達秦王係屁股坐到長安這邊了?可那一大通誇獎和感謝莫名其妙的,讓人摸不著頭腦。
不過她對司傳紀這個人感官不壞,給她的感覺不像是秦峰那種假裝文雅的做派,秦峰對她說的第一句話就讓她心裏不適。司傳紀說話卻和風細雨,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感覺。
而且很誠懇,每一句話都很誠懇。
她想了又想,還是想不明白,眼看著長安到了身前了,幹脆將這個問題放下,總歸司傳紀是沒有什麽壞心思的,想不通就算了。
燕趙歌先去宮裏述職,長公主在禦書房裏等她,見她一身雨水地回來了,先是一愣,接著笑了起來。
“先去洗一洗,換身衣服。”
洗澡隻能在晉陽殿裏洗,晉陽殿之外的地方都有暴露身份的風險。
燕趙歌泡在熱水裏,緩解疲勞,感覺渾身骨頭都請了二兩。
“更換的衣服放在這裏了。”
她趴在浴桶上,懶洋洋地應了一聲,抬眼隻看見一片裙角,似乎材料不俗。
咦?
材料不俗?
能讓她覺得材料不俗的還有誰的衣服?
所以剛才是長公主進來給她放的衣服嗎?!
燕趙歌呼吸一窒,本就被熱氣熏熱了的臉又燙了幾分,她矮下身子,將腦袋沉浸水裏,咕嚕嚕地吐著泡泡,好一會兒才又冒出頭來。
莫慌莫慌。
燕趙歌冷靜了一會兒,擦幹身上的水,換上長公主給她準備的衣物,一身白色的長袍。
她擦著頭發,赤著腳從屏風後走出來,長公主正在榻上坐著,笑盈盈地看著她。
“怎地了?”她坐過去,貼著對方的肩。
“清瘦了不少。”
燕趙歌輕哼了一聲,語氣裏頗有些得意的意味,道:“那是自然,畢竟我在河東做出了不少事情來。”
長公主凝視著她,眼神溫柔得醉人,像是最濃烈的酒,讓人沉溺其中。
燕趙歌不自覺地放下了手中的帕子,湊了過去,她的心砰砰地跳,有大朵大朵的煙花炸開,躁動著,蠱惑著,催促著。
她輕輕吻住長公主的唇,朦朧之間,全然不知道是什麽滋味,隻曉得像是打翻了蜜一樣的甜,又很軟。
長公主伸手捉住她的衣袖,複又握住她還有些濕潤的手,微涼的指尖從手腕慢慢蹭下去,劃過掌心,插入指縫中,最後十指相扣。
兩人交換了一個長長的吻。
燕趙歌看她臉頰緋紅又有些喘息的模樣,隻靠在她肩上笑,末了又要湊過去,被人用指腹抵在唇上。
燕趙歌順勢親了親她的指尖。
長公主嗔怒地看了她一眼。
“不知羞。”
一直寫到河東事情安排妥當,準備收拾東西回京了。
當然,回京的隻是她和虎賁營,如今河東局勢穩定,自然不需要近兩千的兵馬在這裏鎮著,有羽林衛給趙國侯世子坐鎮,底下的人也不敢玩花樣。
從翰林院和各衙門觀政來了一批願意為吏的士子,有許多都是自請來的,或許有沽名釣譽之輩,卻也有才高八鬥的。但無論是出於什麽原因,這批士子自降身份來當小吏,朝廷自然不會忘了他們,天家更不會。等他們爬上去,這一份不同尋常的履曆看在天家眼裏,自然就會想起這些人主動為君王分憂的事來。
二十四縣的縣令縣尉縣丞也都各有安排,不同於這些主動請纓的士子們,這些封路千石位列正七品的位置都被長安的勳貴子弟占去了。
一封又一封的書信從長安寄到河東來,開頭皆是燕侯敬啟,落款各有不同,有開國銜的就有十幾位,某某侍郎,某某侯爵在其中都是位卑的,宗室的封君郡王,甚至連當朝左相都委婉地問了一句河東是否還有空缺。
這很好理解,大晉立國以前,想要為官走的是舉孝廉的路子,要養名望,由當地的官吏一層一層推薦上去,最終到朝廷手裏再授官。但從高祖皇帝開始,規矩就改了,改為舉孝廉和考科舉並行,一開始還有士子走舉孝廉的路子,也有官吏為了利益而推舉人上去,但這之後的舉孝廉可是有連帶責任的,一旦被推舉的人被發現了德行有虧,那推舉他的人也沒有好果子吃。出現了幾次這樣的事情之後,幾乎就沒有再舉孝廉的了。
等到了世祖皇帝之後,雖然沒有廢掉舉孝廉,但也和不廢沒有區別了。但世家勳貴子弟考科舉很少有能考過寒門子弟的,一是不如人家刻苦,二是皇帝治理天下,必然要給寒門一個上來的機會,所以這也導致了一甲進士裏幾乎都是寒門出身。
燕趙歌這個探花郎是禦賜的,不算在內,秦峰那個狀元卻是因為要動征西將軍府,所以先將秦峰架了上去,結果卻因為北地戰事而不得不擱置。
出身優渥,科舉卻隻拿了個二甲,說出去著實不好聽。但如今舉孝廉是不行了,可不考科舉你憑什麽做官呢?蒙蔭是可以,但哪家沒有數個子弟的,又不可能各個都蒙蔭。連宗親都隻能得個爵位,想要入仕就憑真本事,這是朝野上下都認可了的。
這也就導致了,許多自認為有真才實學卻沒有辦法出來做官的。
不管是真的有才學而未出仕的,還是另有所圖,燕趙歌在仔細甄別了之後,幾乎是一概而受,除了實在是歪瓜裂棗的被她婉言拒絕了。
事實上,這些人能來河東二十四縣擔任主要官職,要比由那些從下頭爬上來的所謂的寒門士子,更合燕趙歌心意。因為這樣的話,朝廷諸公就不好互相交換利益之後再遣一些不知道能做什麽的官員來了,來的若是一些不知所謂的,打亂了燕趙歌在河東的布置,那她這次殺的人可就白殺了。
河東遭了水患,朝廷肯定要減稅減賦,之後的幾年內都要以修生養息為主。豪強地主又都被除去了,諸多百姓都重新得到了田地和牲畜,有了自己的田肯定那個會更努力地活,各方麵都是蒸蒸日上的,河東本身又有良田無數,除非遭了蝗災,不然幾乎每年都是豐收。明明遭了災卻還豐收,這幾乎是白撿來的政績,隻要不自以為是的話,比如前些年就有一個腦子不好使的官吏妄圖教導農民該怎麽種田,但他本身又不懂農田之事,瞎指揮的結果就是那一年的收成隻有往年的七成。
這些勳貴子弟人能被自己的家族推出來撈功績,證明都不是蠢貨,就算有腦子不好使的,他家裏人也會告訴他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如今的局勢下,沒有人會願意去得罪炙手可熱的燕侯,得罪了燕侯就相當於得罪了長公主。臨原侯那樣的傻子畢竟少數,隻能說老臨原侯教子無方。
隻要他們不自作主張,燕趙歌的布置就不會亂,他們隻要吃吃喝喝,當幾年雕塑,就有滿手的政績可以拿,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燕趙歌也不止是為了河東,這些年國庫虧空的不是一星半點,歸根結底還是世祖皇帝封了太多有封地的世爵出去,甚至還封了兩位實權藩王,蜀王和秦王,蜀國封五郡,秦國封四郡。代宗皇帝為了防止幾代之後這天下就不姓司了,拚了命地找由頭削爵,才鞏固下司姓的江山。但這也導致了勳貴們,尤其是開國勳貴,對天家的抵製。
如今長公主攝政,表麵上風平浪靜,陰暗處不知有多少人等著抓她的錯。燕趙歌也是想著用這個手段賣這些勳貴一個人情,這樣的話在之後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上,他們就會將屁股挪得離長公主那一方近一點,離另一方遠一點。
隻要他們在河東撈的政績足夠,就不愁他們不肯承情。
更妙的是,這些人撈了政績就會走,他們的根永遠都是在長安的,而不會在河東紮下來,一定程度上抑製了地主的產生。他們走之後的後來人不會冒著得罪其身後家族的風險而改動他們留下來的東西,但這些勳貴子弟為了不得罪燕趙歌,也不會改動燕趙歌定好的東西,而燕趙歌製定下的又都是符合朝廷和天家利益的。
環環相扣。
河東就此收入囊中。
燕趙歌走時河東又下了一場雨,雨勢不小,施工的各處也都停了,一是防止出現意外,二是免得染了風寒。一路上沒有幾個人影,自然也沒有萬民歡送的場景。
她倒是想象過這種樣子,至少前世她死的時候北地十萬軍民以淚送她。如今河東百姓具是不知道她回京的事,也沒有來送她,免了災禍讓燕趙歌鬆了口氣,可也讓她不免心生落寞。但轉而一想,其實她也沒有做什麽,不過是殺人一些人罷了,實際上的事情都是趙國侯世子出麵做得,也怨不得百姓不知曉。
再者說了,她也不是為了萬民歡送才走這一遭,若是因為這種事就心生哀怨,反而落了下乘。
河東上上下下皆是走了燕趙歌的門路,自然少不了相送。燕趙歌勸了又勸,許下待來日回京必定大宴賓客,才將人勸回去,卻仍有一人頂著大雨披著蓑衣來送她。
是這安邑縣的縣令,年歲比燕趙歌大了些許,卻也年輕得很,下巴上的胡須才剛剛蓄起來。
能謀得郡治安邑縣縣令的差事,這人身份自然不一般,乃是故秦王的嫡係曾長孫,二代秦國公的嫡長子,司傳紀。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他是親國公府的承爵人,按規定親王嫡子及嫡長孫定名與皇家齊,之後隻有承爵人才能同皇家定名。雖然現在還不是世子,但想來撈了功績之後,秦國公就會和朝廷請封了。
“多謝燕兄相助。”司傳紀對著她拱手道。
秦王係子孫都是不出仕的,然而安邑縣這個職位卻是秦國公主動給燕趙歌寫信為司傳紀求來的,信裏寫得十分誠懇。秦王一係主動示好,燕趙歌也不會拒絕人家,自然就同意了。
“司兄客氣。”
司傳紀身上書卷氣息重,比起宗室子弟更像個書生,難以讓人心生惡感,笑起來也很溫和。他道:“宗室子弟皆姓司,如此稱呼多有不便,若是不介意,我托大稱燕兄表字詠月,燕兄若是不介意也可稱我表字伯綱。”
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燕趙歌對他沒有絲毫惡感,秦王係在宗室裏的名聲也是最好的,她從善如流道:“伯綱兄。”
“我叔祖父自打見了詠月之後,一直念念不忘,說詠月多有燕地先輩風範。他喝醉酒之後還曾說了大不敬的話,不該嫁入宗室,平白埋沒了詠月才華雲雲。”
燕趙歌想了一下,才想起來司傳紀說的叔祖父是哪一個,故秦王的幼子,放聘之日來的那位溪南君。
“謬讚了。當不得溪南君如此誇讚。”
“非也。”司傳紀道,“我此番並非僅僅是為了功績而來,以我這一係宗室現狀,功績唾手可得,詠月應當也是知曉的。”
燕趙歌點了頭,認可這話。的確,若是能讓秦王係坐到長安一邊來,給點功績算什麽,再封一個秦王出去都不在話下,當然封地肯定是比不過故秦王的,親王封爵如今邊疆最多一個郡,關內最多一個縣,這是不可破的規矩。
“叔祖父說,詠月當得我這一輩第一人。我雖不曾出仕,卻也在家讀書習武,自蒙學以來不曾荒廢。叔祖父都不曾如此誇讚我,我如何甘心,便主動請纓,來河東一觀。”司傳紀語氣不急不緩的,卻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道在裏麵。“來之前,家父已經說了如今局勢,也和我言明家中選擇,決定向長公主靠攏。但我畢竟是未來的世子,詠月從我名字中也能看出,秦國公府注定要交到我手裏,我若是不肯,我父親所做的一切都會付諸東流。所以他同意我來了河東。”
燕趙歌安靜地聽著,等他說完了,問道:“伯綱兄在河東看到了什麽?”
“國泰民安,安堵樂業,歌舞升平,河清海晏。”司傳紀說完微微一笑,道:“你是不是以為我要這麽說?”
燕趙歌默然。
“不是的,我看到的不是這個。我看到的是,百姓沒有房子住但是神情很平和,沒有人借著安置災民而侵吞他人財產,沒有孩童在路邊餓死,沒有百姓在夜裏凍死受寒,沒有妻兒被賣掉為奴。論為政手段,宗室子弟裏年輕一輩當屬第一。”司傳絡長長歎了口氣,接著道:“若隻是如此,我還不會心服口服。可你殺了河東二十三家勳貴,二十三家的血仇都在你身上,回京之後必然會遭到攻訐,不隻是你,你在河東所做出的一切無論為何,都會被有心人反對,他們會窮追猛打,連一個字都不肯放過。”
“你基如此,所以每一條政令都出自趙國侯世子之口,趙國侯乃是當朝國舅,攻訐他的世子就相當於攻訐先帝,攻訐太皇太後,沒有人敢這麽做,如此一來,河東安穩無憂。趙國侯世子有此功績,無論進退皆有路,最少最少河東太守能落到他手上,這可比有名無實的中郎將強多了。從頭至尾,擔了風險的就隻有你,就隻有大開殺戒的燕侯。”
“我才疏學淺,不敢貿然評定燕侯殺二十三家勳貴之行對或是錯,盡管此舉的確過於激進,且有傷天合。但,再恰當不過。天下之事,所不能決者,一殺字足以破之。燕侯教導,我銘記於心。”
“燕侯,謝你為大晉天下,為我司姓天下,背此罵名。”司傳紀對著她深深鞠了一躬。“我自愧不如。”
燕趙歌怔了怔,想說什麽又說不出口。
“剛剛是以我秦國公長子身份謝你。現在以我私人身份,謝你如此輔佐長公主。我年幼時,曹王照料我頗多,他青年早逝,我礙於長輩意願,不能助長公主,心裏著實過意不去。”
曹王指的是長公主的長兄,被封為曹王。皇子降生之後先封國公,再封親王,若是太子則再立太子,這是規矩,曹王卻沒有等到立太子那一天就病逝了。礙於種種原因,仁宗皇帝也沒有為曹王追封太子。
“第三,權當我托大,我以兄長的身份,謝你如此心悅我妹妹,謝你如此看重我妹妹。她婚事不順,又成了仁宗皇帝的籌碼,我不敢非議仁宗皇帝,卻也為她感到心痛。”
“兩甲子前,大晉幸而有一位燕莊毅王,兩甲子後,大晉幸而有一位燕侯。”
燕莊毅王乃是燕家先祖,馬革裹屍後被當時苟活於江南的大晉朝廷贈諡號莊毅。她何德何能,可以和先祖相提並論?
燕趙歌沉默許久,才啞然失笑,她隻是道:“莫要誇讚我,我所作所為隻是為了長公主。”
司傳紀看著她,用帶著些許遺憾的語氣道:“詠月於河東的種種措施,隻一條就足以揚名立萬,名垂青史。你做了這麽多,卻能為大局,為百姓隱居幕後,心性了得,非我能比。”
燕趙歌知道他是在表達善意,但這一通誇讚下來,她實在是不知道怎麽接話,琢磨了半天,就隻能幹巴巴地說一句:“伯綱兄謬讚了。”
“詠月此次回京定要小心,宵小無處不在,莫要被人尋了機會。河東無須擔心,我在河東一日,便不會被宵小窺伺。”
司傳紀叮囑起來的模樣像極了她爹,燕趙歌一肚子話說不出口,又被誇的暈頭轉向,懷著不明所以的心情走了。
司傳鑠和司傳紀關係比較陌生,隻能算是互相知道對方的名字,對著他點了點頭,算是問過好了,追著燕趙歌而去。
司傳紀在雨裏看著虎賁營護著燕趙歌走遠,幽幽一歎,才回了安邑縣衙。
天下衙門都是一個布局,前院是辦公處理事務的,後院就是居住的地方。司傳紀繞過前院去了後院,在門廊脫了蓑衣,但因為雨勢太大,他的外衫還是不免變得濕漉漉的了,腳上也是一腳一個泥印,他剛一進屋子,沒等說話,就被蓋了一臉毛巾。
“快點擦擦!若是病了可怎麽辦?”體型嬌小的女子凶巴巴地吼著。
司傳紀臉上的笑意加深了不少,他本就不是好爭的性子,也沒必要和對方爭,依言用毛巾擦幹了臉頰上的水漬,才湊過去在對上的唇上親了一口。
對方霎時紅了臉,囁嚅著嘴唇,半天才擠出一句蚊子聲音大小的話來。
“還、還沒成親……”
“快了。”司傳紀在她身邊蹲下來,握著她的手,情真意切地道:“燕詠月可以為了心悅的人入贅皇家,我有什麽理由不能為了你和我父親爭上一爭?我不要別人,你就是我的妻,隻有你可以是。”
他頭發濕漉漉的,一身狼狽,如此做派有些好笑,被他握住手的女子卻笑不出來。
他們是青梅竹馬,自小一起長大,又是表親,她的姑母就是司傳紀的母親,情投意合之下喜結連理簡直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早年她兄長犯了事,連累父親丟了爵位。這種情況下,別說是正妻了,連妾都不能奢望了。可她眼前這個人為了娶她,抗住了秦國公府所有人給予的壓力,硬生生咬著牙不鬆口,甚至揚言府裏敢給他議親,他就敢帶著人私奔,讓秦國公府成為長安的笑料。
秦國公恨得不行,卻又不願意妥協,事情便拖到現在,不然司傳紀如何會年近三十還沒有娶親。也因為這個,他的世子之位到現在都沒有請封。
“真的,你信我。”司傳紀笑著看她,道:“我都想好了,我先和燕詠月攀交情,等我在河東做出一番功績來,就去求長公主為我們賜婚,有燕詠月為我們說和,又有當年我和曹王的情誼在,這事一定能辦妥,我父親就算再不願意也要依了我們。你長兄的罪名我也想好了,又不是害人性命奪人錢財的罪名,以金贖罪便是了。不過是不小心衝撞皇陵罷了,還是南狩皇帝的皇陵,哪裏能壓人一輩子。”
“我盡快請長公主同意我們定親,好不好?你等等我。”
“……好。”
女子眼裏的淚落了下來。
司傳紀笑著笑著,眼底也有了淚。
從年少熬到幾近而立,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燕趙歌一路上走走停停,也沒明白司傳紀到底什麽意思,想表達秦王係屁股坐到長安這邊了?可那一大通誇獎和感謝莫名其妙的,讓人摸不著頭腦。
不過她對司傳紀這個人感官不壞,給她的感覺不像是秦峰那種假裝文雅的做派,秦峰對她說的第一句話就讓她心裏不適。司傳紀說話卻和風細雨,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感覺。
而且很誠懇,每一句話都很誠懇。
她想了又想,還是想不明白,眼看著長安到了身前了,幹脆將這個問題放下,總歸司傳紀是沒有什麽壞心思的,想不通就算了。
燕趙歌先去宮裏述職,長公主在禦書房裏等她,見她一身雨水地回來了,先是一愣,接著笑了起來。
“先去洗一洗,換身衣服。”
洗澡隻能在晉陽殿裏洗,晉陽殿之外的地方都有暴露身份的風險。
燕趙歌泡在熱水裏,緩解疲勞,感覺渾身骨頭都請了二兩。
“更換的衣服放在這裏了。”
她趴在浴桶上,懶洋洋地應了一聲,抬眼隻看見一片裙角,似乎材料不俗。
咦?
材料不俗?
能讓她覺得材料不俗的還有誰的衣服?
所以剛才是長公主進來給她放的衣服嗎?!
燕趙歌呼吸一窒,本就被熱氣熏熱了的臉又燙了幾分,她矮下身子,將腦袋沉浸水裏,咕嚕嚕地吐著泡泡,好一會兒才又冒出頭來。
莫慌莫慌。
燕趙歌冷靜了一會兒,擦幹身上的水,換上長公主給她準備的衣物,一身白色的長袍。
她擦著頭發,赤著腳從屏風後走出來,長公主正在榻上坐著,笑盈盈地看著她。
“怎地了?”她坐過去,貼著對方的肩。
“清瘦了不少。”
燕趙歌輕哼了一聲,語氣裏頗有些得意的意味,道:“那是自然,畢竟我在河東做出了不少事情來。”
長公主凝視著她,眼神溫柔得醉人,像是最濃烈的酒,讓人沉溺其中。
燕趙歌不自覺地放下了手中的帕子,湊了過去,她的心砰砰地跳,有大朵大朵的煙花炸開,躁動著,蠱惑著,催促著。
她輕輕吻住長公主的唇,朦朧之間,全然不知道是什麽滋味,隻曉得像是打翻了蜜一樣的甜,又很軟。
長公主伸手捉住她的衣袖,複又握住她還有些濕潤的手,微涼的指尖從手腕慢慢蹭下去,劃過掌心,插入指縫中,最後十指相扣。
兩人交換了一個長長的吻。
燕趙歌看她臉頰緋紅又有些喘息的模樣,隻靠在她肩上笑,末了又要湊過去,被人用指腹抵在唇上。
燕趙歌順勢親了親她的指尖。
長公主嗔怒地看了她一眼。
“不知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