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有戰報從北地傳來,等到六月底,一封八百裏加急的戰報從北地而來,一路上跑死了幾匹馬,等傳令兵到了長安,已經力竭,幾乎昏死過去。
是喜報,北地大勝。
自先帝時期丟了燕地以來,大晉已經許多年沒有此等大勝了,長公主一邊安排了傳令兵去休息,調太醫府的醫館日夜守候,另一邊派遣身強體壯能呼號的騎士騎馬在街上奔走,傳此捷報。
於是立刻就有數位精通騎術的羽林郎被選中,背插旌旗,頭戴翎羽,於人群中策馬而不傷人,高舉著絹書呼喊道:“捷報!捷報!北地大捷!護鮮卑校尉、持節使者常樂王殿下平定鮮卑之亂!殺匈奴首領!全殲匈奴入寇之兵馬!斬首騎兵近萬!俘獲六萬有餘!牛羊糧草不計其數!”
“北地大捷!”
人群被這突如其來的捷報砸中,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整個長安都陷入了歡呼之中。
“大晉萬年!天子萬年!”
無數稍微明白些許北地戰事的都感覺到十分不可思議,倒不是說常樂王到北地去是否真的參與了戰爭,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去就是去分潤戰功的,若真的由鎮北將軍自己吞了這份戰功,怕是又要封一個燕王出去,宮裏肯定是坐不住的,卸磨殺驢是遲早的事。
能有這種一句都沒提到鎮北將軍的捷報傳出來,證明鎮北將軍十分識時務,衝他這麽識趣,皇帝也會在別的方麵上補償他一二。
不可思議是因為,鎮北將軍怎麽能這麽識趣?
無數人捶胸頓足,若是不這麽識趣,等鎮北將軍落馬,不知有多少東西可以吞到肚子裏去,太可惜了。
傳令兵到了長安的第三日,才有帶著詳細戰報的將士從北地而來,身上的甲胄還帶著傷痕,被十數個宮衛簇擁而來,進了未央宮。
皇帝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上朝了,此番大捷讓他極其興奮,騎著馬在上林苑裏跑了一圈又一圈,等到又有將士到了長安,立刻換了衣服走出後宮,此等大事,必須要皇帝親自接見才行。
長公主無語至極。
“末將虎賁校尉所屬都尉拜見陛下,末將恭問吾皇聖安!願吾皇萬壽無疆,大晉萬年。”將士單膝而拜行禮道,從懷中取出好幾份印著不同官印的帛書和密封起來的戰報,雙手高高捧起:“末將奉持節使者、常樂王殿下之命,特來向陛下報捷!此乃報捷文書以及常樂王殿下的奏疏!還有鎮北將軍的奏疏,托末將一並帶來。”
“快快取來!”皇帝立刻就迫不及待的下令。
長公主在一旁看著,也不插言,皇帝偶爾能如此興奮,也是好事。
“護鮮卑校尉、常樂王、持節使者臣裕談昧死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托臣以鮮卑之事,授臣以臨機決斷之權,臣竊不勝犬馬心,暴骸中野無以報……鮮卑無礙,鮮卑侯病重,其子年幼,鮮卑五部皆有所動……臣謹遵聖命,以雷霆鎮撫鮮卑,然匈奴首領殘暴,頻頻傷我晉室北地軍民,及至臣至北地,竟悍然入寇,掠殺無數……幸賴陛下庇佑……臣以虎賁將軍為左右,隨鎮北將軍擊匈奴,斬殺匈奴首領劉延,殲滅匈奴入寇之萬騎,俘獲兵丁六萬有餘……期間趙地有亂,不得已持節斬趙地守將……北地諸事,唯陛下幸察。臣裕談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
“鎮北將軍、薊侯臣嵐昧死拜上疏皇帝陛下:……”
“好!”皇帝高聲喝道,“大勝!該賞!”
長公主瞪了他一眼,賞什麽賞,你以為這是戲班子嗎?
帛書裏提到戰事隻是寥寥幾句,詳細的戰報才是大頭,也不會有文縐縐的話,全部是以連不識字的平民百姓也聽得懂的話來寫的,生怕出了紕漏。
這本戰報是鎮北將軍所寫的,寫得格外詳細。
匈奴人一共出動了六個本部萬騎,算上仆從軍和民夫共計十萬有餘。其中兩個是匈奴首領直屬的精銳騎兵,編入八千騎兵,剩下四個則是其追隨者的部族,都隻有四千騎兵。因為提前有了準備,北地這次並沒有被打個措手不及,以有心對無心,匈奴人直接撞在了北地防線上,常樂王先控製住了趙地,又聯絡了鮮卑人,從背後狠狠捅了匈奴一刀,鮮卑撈了不少好處。本就和匈奴首領不睦的其他匈奴頭領見狀立刻撤兵,不僅撤兵,還斷了匈奴首領的後路,導致其麾下兵馬大亂,糧草短缺,十萬大軍幾天之內潰亂成一團。匈奴首領於亂軍中墜馬,被馬蹄踩踏而死,打掃戰場的民夫根據其刻著龍紋的頭盔找到了他半個腦袋,已經麵目全非無法辨認了。
錦衣衛這次在戰爭中立了大功,其他匈奴頭領能那麽果斷地抽身撤兵,就是因為錦衣衛下屬的兵馬化整為零,奇襲了匈奴的兩座城池,佯裝出北地兵馬已經攻入匈奴內部的假象,嚇得他們不得不撤軍回援。
此次大勝,除了俘獲的士兵和輜重之外,還有幾個匈奴貴族。
匈奴人自前朝覆滅,便自詡是前朝後裔,自稱劉漢皇帝,廣封諸王,除掉匈奴王城龍城,每一座城市便象征著一位匈奴的王。大晉卻是不認這匈奴皇帝之位的,隻叫其匈奴首領。此次除了匈奴首領之外,一同入寇的匈奴王共有五位,其中兩位被錦衣衛嚇得撤兵回援自己的城市,生擒兩位,斬殺一位。
被斬殺的匈奴王乃是死於此次前鋒將領,趙國侯二子之手。
……
戰報後麵附有粗略的戰功統計,更詳細的要等戰事結束之後,鎮北將軍回京述職才行。
但這也足夠令人興奮了。
這六萬俘虜可以用於治河,用於修長城,甚至賣出去給殷實人家當奴仆,有能征善戰的也可以讓其戴罪立功,以功贖身,免於被奴役,若是利用的好,說不準今年都不用征發徭役了。更別提那數不盡的牛羊,足以讓戶部吃得直打嗝。
長公主盯著戰報許久,提筆寫了張字條,疊起來交給宮人,命其送到燕姓侍中手裏去。
燕趙歌自北地第一封戰報發來,便整日地守在宮裏。皇帝知道她擔憂北地戰事,也擔憂鎮北將軍,便給了她這個便利。
但是!你們怎麽能用朕的人情來談情說愛!
皇帝還在一旁看著,見長公主如此大膽,頓時怒從心頭起。他道:“皇姐,捷報我也聽完了,剩下的都是要事了,左右沒有旁的事,我就先去看太子了?”
明明你才從皇後宮中來。長公主知道他的意圖,也不說破,點點頭,允了。
皇帝若無其事地走出殿內,立刻叫人將剛才送信的宮人截住,區區一張字條他還是看得的。等把字條截住,他仔細一看,卻發現並不是想象中的談情說愛的話語。
而是——匈奴首領已亡,侍中以為新首領為何人?
皇帝:“???”
你們天天送信來送信去,就聊這個?
我不信!
他恐嚇了送信的宮人一番,務必讓其相信隻要透露出去這件事就會全家死翹翹,嚇得對方差點失禁,才放人走了。
燕趙歌正在禦書房裏整理文書。
侍中是皇帝的隨從,理論上什麽都幹,但皇帝要是敢讓她去端虎子,長公主就能讓他吃不著好果子。皇帝也不願意讓燕趙歌幹這個,雖然每天都要怒罵一頓對方,但是平心而論他還是很欣賞燕趙歌的,端溺器這種事自有別的宮人來幹。但燕趙歌每日候在宮裏沒什麽事做,也不能天天來蹭吃蹭喝的,皇帝看她閑得很,幹脆就把她丟進禦書房裏整理一些不重要的文書了。
戰戰兢兢的宮人送來了長公主的字條,燕趙歌雖然疑惑,但也不會開口,宮裏的水深著呢,她擔任侍中至今能平安無事有少許原因是父親是鎮北將軍,更多的還是因為長公主的照看和皇帝的刻意為之,宮裏的那些個肮髒事兒才沾不到她身上,也沒有哪個宮人敢給她下套兒。
看了字條,燕趙歌會心一笑,這都是慣例了,她和長公主以前經常玩這種把戲,互相猜測對方的想法,本來是為了彼此印證,防止各方麵的推測出現漏洞,後來卻變成了心意上的互相試探,隻是可惜直到最後,誰也不肯讓步,什麽也沒試探出來。洋洋灑灑寫了一通,又交給這個宮人。
“勞駕,送回去罷。”
宮人又戰戰兢兢地走了。
在殿外守了半天的皇帝將回信拿過來,看完之後眉頭皺得簡直可以夾死蒼蠅。
——臣猜測是匈奴首領尚在繈褓中的幼子,匈奴各部頭領之間彼此並不信服,任誰上位也不能讓其他人安心接受統治,所以維持現有狀態是最好的選擇,選幼子則是因為便於操控,身後又沒有勢力可以依靠,不會有人願意效忠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孩子的。
你們真的在聊天下大勢?!
皇帝放走了傳信的宮人,感覺十分懷疑人生。
是喜報,北地大勝。
自先帝時期丟了燕地以來,大晉已經許多年沒有此等大勝了,長公主一邊安排了傳令兵去休息,調太醫府的醫館日夜守候,另一邊派遣身強體壯能呼號的騎士騎馬在街上奔走,傳此捷報。
於是立刻就有數位精通騎術的羽林郎被選中,背插旌旗,頭戴翎羽,於人群中策馬而不傷人,高舉著絹書呼喊道:“捷報!捷報!北地大捷!護鮮卑校尉、持節使者常樂王殿下平定鮮卑之亂!殺匈奴首領!全殲匈奴入寇之兵馬!斬首騎兵近萬!俘獲六萬有餘!牛羊糧草不計其數!”
“北地大捷!”
人群被這突如其來的捷報砸中,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整個長安都陷入了歡呼之中。
“大晉萬年!天子萬年!”
無數稍微明白些許北地戰事的都感覺到十分不可思議,倒不是說常樂王到北地去是否真的參與了戰爭,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去就是去分潤戰功的,若真的由鎮北將軍自己吞了這份戰功,怕是又要封一個燕王出去,宮裏肯定是坐不住的,卸磨殺驢是遲早的事。
能有這種一句都沒提到鎮北將軍的捷報傳出來,證明鎮北將軍十分識時務,衝他這麽識趣,皇帝也會在別的方麵上補償他一二。
不可思議是因為,鎮北將軍怎麽能這麽識趣?
無數人捶胸頓足,若是不這麽識趣,等鎮北將軍落馬,不知有多少東西可以吞到肚子裏去,太可惜了。
傳令兵到了長安的第三日,才有帶著詳細戰報的將士從北地而來,身上的甲胄還帶著傷痕,被十數個宮衛簇擁而來,進了未央宮。
皇帝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上朝了,此番大捷讓他極其興奮,騎著馬在上林苑裏跑了一圈又一圈,等到又有將士到了長安,立刻換了衣服走出後宮,此等大事,必須要皇帝親自接見才行。
長公主無語至極。
“末將虎賁校尉所屬都尉拜見陛下,末將恭問吾皇聖安!願吾皇萬壽無疆,大晉萬年。”將士單膝而拜行禮道,從懷中取出好幾份印著不同官印的帛書和密封起來的戰報,雙手高高捧起:“末將奉持節使者、常樂王殿下之命,特來向陛下報捷!此乃報捷文書以及常樂王殿下的奏疏!還有鎮北將軍的奏疏,托末將一並帶來。”
“快快取來!”皇帝立刻就迫不及待的下令。
長公主在一旁看著,也不插言,皇帝偶爾能如此興奮,也是好事。
“護鮮卑校尉、常樂王、持節使者臣裕談昧死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托臣以鮮卑之事,授臣以臨機決斷之權,臣竊不勝犬馬心,暴骸中野無以報……鮮卑無礙,鮮卑侯病重,其子年幼,鮮卑五部皆有所動……臣謹遵聖命,以雷霆鎮撫鮮卑,然匈奴首領殘暴,頻頻傷我晉室北地軍民,及至臣至北地,竟悍然入寇,掠殺無數……幸賴陛下庇佑……臣以虎賁將軍為左右,隨鎮北將軍擊匈奴,斬殺匈奴首領劉延,殲滅匈奴入寇之萬騎,俘獲兵丁六萬有餘……期間趙地有亂,不得已持節斬趙地守將……北地諸事,唯陛下幸察。臣裕談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
“鎮北將軍、薊侯臣嵐昧死拜上疏皇帝陛下:……”
“好!”皇帝高聲喝道,“大勝!該賞!”
長公主瞪了他一眼,賞什麽賞,你以為這是戲班子嗎?
帛書裏提到戰事隻是寥寥幾句,詳細的戰報才是大頭,也不會有文縐縐的話,全部是以連不識字的平民百姓也聽得懂的話來寫的,生怕出了紕漏。
這本戰報是鎮北將軍所寫的,寫得格外詳細。
匈奴人一共出動了六個本部萬騎,算上仆從軍和民夫共計十萬有餘。其中兩個是匈奴首領直屬的精銳騎兵,編入八千騎兵,剩下四個則是其追隨者的部族,都隻有四千騎兵。因為提前有了準備,北地這次並沒有被打個措手不及,以有心對無心,匈奴人直接撞在了北地防線上,常樂王先控製住了趙地,又聯絡了鮮卑人,從背後狠狠捅了匈奴一刀,鮮卑撈了不少好處。本就和匈奴首領不睦的其他匈奴頭領見狀立刻撤兵,不僅撤兵,還斷了匈奴首領的後路,導致其麾下兵馬大亂,糧草短缺,十萬大軍幾天之內潰亂成一團。匈奴首領於亂軍中墜馬,被馬蹄踩踏而死,打掃戰場的民夫根據其刻著龍紋的頭盔找到了他半個腦袋,已經麵目全非無法辨認了。
錦衣衛這次在戰爭中立了大功,其他匈奴頭領能那麽果斷地抽身撤兵,就是因為錦衣衛下屬的兵馬化整為零,奇襲了匈奴的兩座城池,佯裝出北地兵馬已經攻入匈奴內部的假象,嚇得他們不得不撤軍回援。
此次大勝,除了俘獲的士兵和輜重之外,還有幾個匈奴貴族。
匈奴人自前朝覆滅,便自詡是前朝後裔,自稱劉漢皇帝,廣封諸王,除掉匈奴王城龍城,每一座城市便象征著一位匈奴的王。大晉卻是不認這匈奴皇帝之位的,隻叫其匈奴首領。此次除了匈奴首領之外,一同入寇的匈奴王共有五位,其中兩位被錦衣衛嚇得撤兵回援自己的城市,生擒兩位,斬殺一位。
被斬殺的匈奴王乃是死於此次前鋒將領,趙國侯二子之手。
……
戰報後麵附有粗略的戰功統計,更詳細的要等戰事結束之後,鎮北將軍回京述職才行。
但這也足夠令人興奮了。
這六萬俘虜可以用於治河,用於修長城,甚至賣出去給殷實人家當奴仆,有能征善戰的也可以讓其戴罪立功,以功贖身,免於被奴役,若是利用的好,說不準今年都不用征發徭役了。更別提那數不盡的牛羊,足以讓戶部吃得直打嗝。
長公主盯著戰報許久,提筆寫了張字條,疊起來交給宮人,命其送到燕姓侍中手裏去。
燕趙歌自北地第一封戰報發來,便整日地守在宮裏。皇帝知道她擔憂北地戰事,也擔憂鎮北將軍,便給了她這個便利。
但是!你們怎麽能用朕的人情來談情說愛!
皇帝還在一旁看著,見長公主如此大膽,頓時怒從心頭起。他道:“皇姐,捷報我也聽完了,剩下的都是要事了,左右沒有旁的事,我就先去看太子了?”
明明你才從皇後宮中來。長公主知道他的意圖,也不說破,點點頭,允了。
皇帝若無其事地走出殿內,立刻叫人將剛才送信的宮人截住,區區一張字條他還是看得的。等把字條截住,他仔細一看,卻發現並不是想象中的談情說愛的話語。
而是——匈奴首領已亡,侍中以為新首領為何人?
皇帝:“???”
你們天天送信來送信去,就聊這個?
我不信!
他恐嚇了送信的宮人一番,務必讓其相信隻要透露出去這件事就會全家死翹翹,嚇得對方差點失禁,才放人走了。
燕趙歌正在禦書房裏整理文書。
侍中是皇帝的隨從,理論上什麽都幹,但皇帝要是敢讓她去端虎子,長公主就能讓他吃不著好果子。皇帝也不願意讓燕趙歌幹這個,雖然每天都要怒罵一頓對方,但是平心而論他還是很欣賞燕趙歌的,端溺器這種事自有別的宮人來幹。但燕趙歌每日候在宮裏沒什麽事做,也不能天天來蹭吃蹭喝的,皇帝看她閑得很,幹脆就把她丟進禦書房裏整理一些不重要的文書了。
戰戰兢兢的宮人送來了長公主的字條,燕趙歌雖然疑惑,但也不會開口,宮裏的水深著呢,她擔任侍中至今能平安無事有少許原因是父親是鎮北將軍,更多的還是因為長公主的照看和皇帝的刻意為之,宮裏的那些個肮髒事兒才沾不到她身上,也沒有哪個宮人敢給她下套兒。
看了字條,燕趙歌會心一笑,這都是慣例了,她和長公主以前經常玩這種把戲,互相猜測對方的想法,本來是為了彼此印證,防止各方麵的推測出現漏洞,後來卻變成了心意上的互相試探,隻是可惜直到最後,誰也不肯讓步,什麽也沒試探出來。洋洋灑灑寫了一通,又交給這個宮人。
“勞駕,送回去罷。”
宮人又戰戰兢兢地走了。
在殿外守了半天的皇帝將回信拿過來,看完之後眉頭皺得簡直可以夾死蒼蠅。
——臣猜測是匈奴首領尚在繈褓中的幼子,匈奴各部頭領之間彼此並不信服,任誰上位也不能讓其他人安心接受統治,所以維持現有狀態是最好的選擇,選幼子則是因為便於操控,身後又沒有勢力可以依靠,不會有人願意效忠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孩子的。
你們真的在聊天下大勢?!
皇帝放走了傳信的宮人,感覺十分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