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二十年五月二十五日,吉安關被破,不等當官將領調集兵馬,戎族大軍揮馬而下,兵鋒兩路直攻上京。
安平二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到三十日,沒有設防的名配關、戒子關被衝而破,戎族兵馬下,上京再無關卡。
安平二十年六月日,安平帝攜上京五品上京官及所有宗室南狩。
安平二十年六月三日,上京不戰而破,戎族小王子先其兄步占領上京。
安平二十年六月八日,安平帝南狩豆滿,此時,各地護駕軍紛紛而起,從寬州、連州、柳州指向戎族兩路軍隊,同時,吉安關督率覃子豪親率十萬大軍組成防線,至此,戎族軍隊已陷入大珠朝的包圍圈中,護駕形式片大好。
安平二十年六月十日,戎族第四路軍前鋒趕至豆滿。
安平二十年六月十日,戎族第四路軍圍城,二十二日,戎族後軍驅使上萬珠人來到陣前,逼迫安平帝稱臣投降,豆滿告危!
在珠朝和戎族人做鄰居的這上百年間,吉安關並不是沒有被扣破過,這個關口號稱是大珠朝的天關,但在後世的曆史中,卻被戲稱說是紙糊的,這其中自然是有種種原因,不過在過去,戎族人就算衝破了吉安關,也隻是在利州境內的肆虐,搶掠劫殺番,他們就會退卻。
戎族人是暴虐的,但是他們並不是善於持久戰,而且人數有限,再加上各部落並不團結,所以雖然戎族是可怕的,但對於朝廷中央來說,也隻是癬疥之疾——這個民族隻是個胃口不大的強盜,他們會搶走些糧食金銀甚至人口,不過不會危及到大珠朝的統治,不會謀反,更不可能取而代之。
就和北宋對金,明對後金樣,大珠上下對戎族都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當戎族路疾馳而來,他們的反應是緩慢的,而內心深處也總有種僥幸的心理,在到達豆滿的時候,李思安看到的是各路效忠表態的急報,在六月九日這天,他甚至告訴安平帝,戎族這次是自己鑽到了包圍圈中:“自開朝以來,戎族來去如風,掠而去,我朝軍隊無法深入草原,此次他們大軍深入,正是舉拿下的最好時機!”
當然,他這話是有些誇大的,與其說他真這麽想,不如說他希望安平帝這麽想。
在這十多天裏,大珠朝調動的大軍不少,可是機動部隊並不多,除了覃子豪的那支隊伍外,其他的還是以步兵為主,不說他們能不能夠有默契的形成包圍,就算能夠,恐怕也抵擋不住戎族騎兵的衝鋒。
不過他必須這麽說,他要讓安平帝樹立起足夠的信心,自從離開上京,安平帝的精神就每況愈下,不是說些不靠譜的話——雖然他過去也總是不靠譜,但總不像現在這麽死氣沉沉,就是長時間的沉默,而且飯量也急劇下降。
前幾日在途中也就罷了,路簡陋,也做不來什麽精細的吃食,但來到豆滿後,吃食雖還是無法和宮中相比,些常用的燕窩魚翅也是有的,可是安平帝卻不過是動動筷子。
那雙漆黑的眼睛越發的黑,黑的令他覺得害怕,他很害怕。
他受不了。
是的,他早就知道,這個孩子和他的父皇不同。他的父皇是天生的帝王,有雄心壯誌,有滿腔的抱負,有手段,有野心,而這個孩子,卻像是他的父皇的另麵,心軟、脆弱,這在鄭定輝的事件中最展露無遺。
什麽夢到了太祖,更多的,還是因為他的愧疚感。個十多代前的事情都能令他愧疚,更何況這次的事情了。善良慈悲也許是個好品德,但卻不是個帝王所需要的。
在聽到他這麽說的時候,安平帝那漆黑的眼睛終於有了點波瀾,他有點不信有點遲疑的道:“是嗎?”
“是的,陛下。陛下在此主持大局,看我大珠子民建不世功勳。”
安平帝低下頭,過了好會兒才慢慢的開口:“隻要不令祖宗蒙羞就好了。”
李思安正要再說什麽,就有個小太監慌慌忙忙的跑了過來,李思安瞪眼:“成何體統,點規矩都沒有了!”
那小太監驚,立刻認罪,邊磕頭邊道:“陛下大喜大喜,淑妃娘娘有喜了!”
安平帝還沒反應過來,李思安已經把抓住了他:“你說什麽?再說遍!”
“淑、淑妃娘娘有喜了,是太醫院的提點王大人親自驗的,說、說已經有三個月了……”
那小太監還要再說什麽,李思安已經不在意,他轉過身,對安平帝揖到底,連聲道:“陛下,雙喜臨門!雙喜臨門啊!淑妃娘娘在此刻有喜,正是祖宗保佑我大珠!娘娘此胎,必為皇子!”
他說的斬釘截鐵,副盡在掌握的姿態,那樣子仿佛比道門高人更善於預斷,安平帝眼中的顏色終於更多了。他子嗣艱難,不隻是沒有孩子,後宮上千人,也隻有過個貴妃有孕,此次淑妃有喜,無論男女對他來說都是件大喜事。
“賞,賞……”安平帝開口就要賞賜,突然想到現在還在逃亡途中,下麵的話就說不出來了,他頓了頓,解下腰間的個玉佩,“將此玉佩賞給淑妃,囑她安心養胎,為我大珠立功。”
他這話說的有點不倫不類,但這時候哪有人給他計較,就算李思安雖覺得將那玉佩賞下去有些不太妥當,這刻也隻是含笑的看著。
這晚對於安平帝來說,算是喜悅的晚,漫無邊際的黑暗終於過去了,局麵終於能夠收拾了,而他,終於要有繼承人了。這晚,他留在淑妃的房間內,體會著即將當父親的喜悅,第二天還多喝了半碗粥,但是,在這天的中午,他就收到了戎族騎兵圍城的消息。
就和戎族路兵鋒指向上京時樣,在發現戎族人圍城的時候,大珠上下還是懷疑的——他們怎麽可能來的這麽快?他們不是還在上京肆虐嗎?上京那花花世界不是吸引了住了他們所有的目光嗎?
惶恐、不安,人們議論著,焦慮著,所有的糧食鋪子都不敢再開門,但即使這樣,還是有兩家被搶了,豆滿衙役在這個時候已經起不到作用,還是出動了軍隊才將局麵穩定住了,之後就是全城戒嚴,沒有手令者,律不得走出自己所居住的街道。
這種情況令很多有心逃跑的宗室都暗暗著急,可在這個時候,他們也知道不能去觸安平帝的黴頭,沒見在離開上京的時候,有個二等侯爵不服調令,當時就被砍了頭,全家上下都被貶為庶民嗎?
麵對這種情況,劉文也沒有辦法,在鄭定輝向他問計的時候,他也隻能吐出兩個:“等吧。”
在這兩天,他們已經做好了能做的切準備,可是全城戒嚴,城門緊閉,他們也沒有辦法飛出去,現在隻有等待局勢的變化再隨機而動了,這個變化來的很快,六月十二日辰時,所有宗室被召集到臨時行宮,同時被召的,還有家中年滿十五歲的男子,按照這個規定,劉文是可去可不去的,不過他擔心鄭定輝,就也跟著到了臨時行宮。
這行宮是豆滿的個大家獻出來的家宅,規模格局自無法和皇宮相比,地方卻也說得上寬敞,上百名宗室站在大廳中雖有些擠,倒也勉強裝下了,劉家兄弟在這裏第次在離京後看到鄭鈞下,此時,他也是滿麵疲倦,看到鄭定輝劉文他隻來得及拱拱手,他身邊跟著的個少年,也向這邊拱了拱手。
“那少年該不會是他兒子吧。”
劉文有些驚訝,雖然這裏的人結婚早,可鄭鈞下怎麽也不到三十,他的兒子,應該還不到十五吧。
“好像是他的弟弟,據說是庶出的,也沒怎麽見過。”
鄭定輝因為和鄭鈞下往來更密切些,知道的也就更多點,兩人隻來得及說這麽句,那邊安平帝和幹重臣就到了,他們到,廳中頓時眉了聲音,而在看到安平帝的衣著後,劉文的心,頓時咯噔了下。
安平帝身穿袍式冕服,上身為玄色,繡日月星辰,金色五爪龍,腰係大帶,頭戴十二旒冕,隔著珠簾令人無法看到他的臉色,這是劉文第次見到如此正式的安平帝。
在他的印象中,這個皇帝直是蒼白的、不靠譜的,而在今天,這個皇帝在這個局促的空間內,卻展露出了他的威嚴。
“朕登基二十年,”他緩緩的開口,聲音並不大,但在此時,也傳到了每個人的耳中,“上有祖宗護佑,下有李相等重臣扶持,雖不敢說有何等功德,卻也能評個無功無過。朕自問,並非好大喜功暴虐殘酷之人,然天不假我,朕失德失察,終造成這令祖宗蒙羞,大珠受恥之局麵!戎族殘暴,以大珠子民相逼,朕豈能受此等要挾!”
他說著,站了起來:“朕要親上城頭,給天下子民個交代,給曆代祖宗個交代!爾等即為我大珠宗室,享宗室之榮華尊貴,即要在此刻與朕同往!”
他慢慢的走了下來,兩邊的人自動的給他分出了條路,李思安等重臣跟著,屋子宗室麵麵相覷,卻也隻能跟在後麵。
安平二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到三十日,沒有設防的名配關、戒子關被衝而破,戎族兵馬下,上京再無關卡。
安平二十年六月日,安平帝攜上京五品上京官及所有宗室南狩。
安平二十年六月三日,上京不戰而破,戎族小王子先其兄步占領上京。
安平二十年六月八日,安平帝南狩豆滿,此時,各地護駕軍紛紛而起,從寬州、連州、柳州指向戎族兩路軍隊,同時,吉安關督率覃子豪親率十萬大軍組成防線,至此,戎族軍隊已陷入大珠朝的包圍圈中,護駕形式片大好。
安平二十年六月十日,戎族第四路軍前鋒趕至豆滿。
安平二十年六月十日,戎族第四路軍圍城,二十二日,戎族後軍驅使上萬珠人來到陣前,逼迫安平帝稱臣投降,豆滿告危!
在珠朝和戎族人做鄰居的這上百年間,吉安關並不是沒有被扣破過,這個關口號稱是大珠朝的天關,但在後世的曆史中,卻被戲稱說是紙糊的,這其中自然是有種種原因,不過在過去,戎族人就算衝破了吉安關,也隻是在利州境內的肆虐,搶掠劫殺番,他們就會退卻。
戎族人是暴虐的,但是他們並不是善於持久戰,而且人數有限,再加上各部落並不團結,所以雖然戎族是可怕的,但對於朝廷中央來說,也隻是癬疥之疾——這個民族隻是個胃口不大的強盜,他們會搶走些糧食金銀甚至人口,不過不會危及到大珠朝的統治,不會謀反,更不可能取而代之。
就和北宋對金,明對後金樣,大珠上下對戎族都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當戎族路疾馳而來,他們的反應是緩慢的,而內心深處也總有種僥幸的心理,在到達豆滿的時候,李思安看到的是各路效忠表態的急報,在六月九日這天,他甚至告訴安平帝,戎族這次是自己鑽到了包圍圈中:“自開朝以來,戎族來去如風,掠而去,我朝軍隊無法深入草原,此次他們大軍深入,正是舉拿下的最好時機!”
當然,他這話是有些誇大的,與其說他真這麽想,不如說他希望安平帝這麽想。
在這十多天裏,大珠朝調動的大軍不少,可是機動部隊並不多,除了覃子豪的那支隊伍外,其他的還是以步兵為主,不說他們能不能夠有默契的形成包圍,就算能夠,恐怕也抵擋不住戎族騎兵的衝鋒。
不過他必須這麽說,他要讓安平帝樹立起足夠的信心,自從離開上京,安平帝的精神就每況愈下,不是說些不靠譜的話——雖然他過去也總是不靠譜,但總不像現在這麽死氣沉沉,就是長時間的沉默,而且飯量也急劇下降。
前幾日在途中也就罷了,路簡陋,也做不來什麽精細的吃食,但來到豆滿後,吃食雖還是無法和宮中相比,些常用的燕窩魚翅也是有的,可是安平帝卻不過是動動筷子。
那雙漆黑的眼睛越發的黑,黑的令他覺得害怕,他很害怕。
他受不了。
是的,他早就知道,這個孩子和他的父皇不同。他的父皇是天生的帝王,有雄心壯誌,有滿腔的抱負,有手段,有野心,而這個孩子,卻像是他的父皇的另麵,心軟、脆弱,這在鄭定輝的事件中最展露無遺。
什麽夢到了太祖,更多的,還是因為他的愧疚感。個十多代前的事情都能令他愧疚,更何況這次的事情了。善良慈悲也許是個好品德,但卻不是個帝王所需要的。
在聽到他這麽說的時候,安平帝那漆黑的眼睛終於有了點波瀾,他有點不信有點遲疑的道:“是嗎?”
“是的,陛下。陛下在此主持大局,看我大珠子民建不世功勳。”
安平帝低下頭,過了好會兒才慢慢的開口:“隻要不令祖宗蒙羞就好了。”
李思安正要再說什麽,就有個小太監慌慌忙忙的跑了過來,李思安瞪眼:“成何體統,點規矩都沒有了!”
那小太監驚,立刻認罪,邊磕頭邊道:“陛下大喜大喜,淑妃娘娘有喜了!”
安平帝還沒反應過來,李思安已經把抓住了他:“你說什麽?再說遍!”
“淑、淑妃娘娘有喜了,是太醫院的提點王大人親自驗的,說、說已經有三個月了……”
那小太監還要再說什麽,李思安已經不在意,他轉過身,對安平帝揖到底,連聲道:“陛下,雙喜臨門!雙喜臨門啊!淑妃娘娘在此刻有喜,正是祖宗保佑我大珠!娘娘此胎,必為皇子!”
他說的斬釘截鐵,副盡在掌握的姿態,那樣子仿佛比道門高人更善於預斷,安平帝眼中的顏色終於更多了。他子嗣艱難,不隻是沒有孩子,後宮上千人,也隻有過個貴妃有孕,此次淑妃有喜,無論男女對他來說都是件大喜事。
“賞,賞……”安平帝開口就要賞賜,突然想到現在還在逃亡途中,下麵的話就說不出來了,他頓了頓,解下腰間的個玉佩,“將此玉佩賞給淑妃,囑她安心養胎,為我大珠立功。”
他這話說的有點不倫不類,但這時候哪有人給他計較,就算李思安雖覺得將那玉佩賞下去有些不太妥當,這刻也隻是含笑的看著。
這晚對於安平帝來說,算是喜悅的晚,漫無邊際的黑暗終於過去了,局麵終於能夠收拾了,而他,終於要有繼承人了。這晚,他留在淑妃的房間內,體會著即將當父親的喜悅,第二天還多喝了半碗粥,但是,在這天的中午,他就收到了戎族騎兵圍城的消息。
就和戎族路兵鋒指向上京時樣,在發現戎族人圍城的時候,大珠上下還是懷疑的——他們怎麽可能來的這麽快?他們不是還在上京肆虐嗎?上京那花花世界不是吸引了住了他們所有的目光嗎?
惶恐、不安,人們議論著,焦慮著,所有的糧食鋪子都不敢再開門,但即使這樣,還是有兩家被搶了,豆滿衙役在這個時候已經起不到作用,還是出動了軍隊才將局麵穩定住了,之後就是全城戒嚴,沒有手令者,律不得走出自己所居住的街道。
這種情況令很多有心逃跑的宗室都暗暗著急,可在這個時候,他們也知道不能去觸安平帝的黴頭,沒見在離開上京的時候,有個二等侯爵不服調令,當時就被砍了頭,全家上下都被貶為庶民嗎?
麵對這種情況,劉文也沒有辦法,在鄭定輝向他問計的時候,他也隻能吐出兩個:“等吧。”
在這兩天,他們已經做好了能做的切準備,可是全城戒嚴,城門緊閉,他們也沒有辦法飛出去,現在隻有等待局勢的變化再隨機而動了,這個變化來的很快,六月十二日辰時,所有宗室被召集到臨時行宮,同時被召的,還有家中年滿十五歲的男子,按照這個規定,劉文是可去可不去的,不過他擔心鄭定輝,就也跟著到了臨時行宮。
這行宮是豆滿的個大家獻出來的家宅,規模格局自無法和皇宮相比,地方卻也說得上寬敞,上百名宗室站在大廳中雖有些擠,倒也勉強裝下了,劉家兄弟在這裏第次在離京後看到鄭鈞下,此時,他也是滿麵疲倦,看到鄭定輝劉文他隻來得及拱拱手,他身邊跟著的個少年,也向這邊拱了拱手。
“那少年該不會是他兒子吧。”
劉文有些驚訝,雖然這裏的人結婚早,可鄭鈞下怎麽也不到三十,他的兒子,應該還不到十五吧。
“好像是他的弟弟,據說是庶出的,也沒怎麽見過。”
鄭定輝因為和鄭鈞下往來更密切些,知道的也就更多點,兩人隻來得及說這麽句,那邊安平帝和幹重臣就到了,他們到,廳中頓時眉了聲音,而在看到安平帝的衣著後,劉文的心,頓時咯噔了下。
安平帝身穿袍式冕服,上身為玄色,繡日月星辰,金色五爪龍,腰係大帶,頭戴十二旒冕,隔著珠簾令人無法看到他的臉色,這是劉文第次見到如此正式的安平帝。
在他的印象中,這個皇帝直是蒼白的、不靠譜的,而在今天,這個皇帝在這個局促的空間內,卻展露出了他的威嚴。
“朕登基二十年,”他緩緩的開口,聲音並不大,但在此時,也傳到了每個人的耳中,“上有祖宗護佑,下有李相等重臣扶持,雖不敢說有何等功德,卻也能評個無功無過。朕自問,並非好大喜功暴虐殘酷之人,然天不假我,朕失德失察,終造成這令祖宗蒙羞,大珠受恥之局麵!戎族殘暴,以大珠子民相逼,朕豈能受此等要挾!”
他說著,站了起來:“朕要親上城頭,給天下子民個交代,給曆代祖宗個交代!爾等即為我大珠宗室,享宗室之榮華尊貴,即要在此刻與朕同往!”
他慢慢的走了下來,兩邊的人自動的給他分出了條路,李思安等重臣跟著,屋子宗室麵麵相覷,卻也隻能跟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