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不已的阮相國當即命人將阮鬱帶回家中,阮鬱不得已要和心上人分別。
臨行前,他對蘇小小承諾,自己一定會入仕為官及早擺脫父親的掌控,等自己獨當一麵之時,就是迎娶蘇小小之日。
蘇小小含淚應下,就此拜別情郎。可最終癡等情郎,卻魂斷西泠。
阮鬱這一走音訊全無,蘇小小日思夜想之下越發憔悴。賈姨看不下去,勸說她出門散散心。
那天,蘇小小沒有乘坐自己的油壁香車,而是獨自一人沿著湖濱散步。在湖濱之畔,她看到一個模樣清秀的書生,輪廓遠遠看去像極了阮鬱。
蘇小小幾乎就要驚叫出聲,但書生轉過身來,卻是一張和阮鬱有著幾分相似但氣質完全不同的臉。
這名書生衣著樸素,周身氣質清冷,和阮鬱通身的富貴公子做派截然不同。
他喚作鮑仁,是一名讀書人,但因為囊中羞澀難以繼續自己的學業。
蘇小小聽聞後慷慨解囊,即使她自己也是個在底層掙紮求生的人,但她果斷將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資助鮑仁繼續讀書。
蘇小小覺得,鮑仁還有著大好的前途,不可埋沒於此。而自己,隻是一個苦等情郎不歸的可憐人罷了。
回到閣樓後,蘇小小再也沒有出門散心的心思,她整日裏坐在閣樓的床前,凝視著遠方的風景暗自出神。
不過時隔一年,在第二年的時候,蘇小小便因病離世,此時的阮鬱仍然沒有半分消息傳來。
一代名妓蘇小小,就此香消玉殞,可謂時也命也,她至死也沒有等來情郎....蘇小小臨終遺願,希望能埋於西冷,她是真的酷愛這西湖山水,還是魂等情郎?恐怕,隻有她自己知道。
後世之人提及蘇小小,無不感歎一句多情佳人空薄命。她零落塵泥卻不隨波逐流,雖然賣藝維生但也有情有義,隻可惜一腔癡情錯付了良人,隻留下紅顏薄命的傳說。
思緒至此,隻聽耳邊輕柔的“額”聲嬌媚,我滌然睜眼,隻見那股怨念已經消失,女魅的身影也已經形散,全都被我吸入了體內。
天台上風平浪靜....仿佛一切都歸於了平淡。我不禁稍有感慨,回望蘇小小那個年代,她一介女流滿腹才華,報國無門,卻也恪守忠貞。卻毀在了世俗三教九流之見。
縱觀古往今年的一代名妓,誰不是深情之人,卻終被枉負!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殊不知青樓名妓也有深情人,隻恨一晌貪歡之餘,床上密語忠腸負佳人。
我把納蘭柔弱的定身咒取下,也將昏迷不醒的胖子背回了旅館,對於當晚發生的事,我含糊其辭。
更多的是聊起了女魅的生平,也就是蘇小小的事跡,對於納蘭柔弱這個年紀,最喜歡聽得就是這些淒美的傳說。
當她聽完,沒有第一時間問起我當晚是怎麽平事的,而是更在意:“世人,為什麽說可惜蘇小小錯付了良人?”
我也好奇,隨即第二天就和納蘭柔弱,去了錢塘蘇小小的墓前...那裏曆經一千五百多年。已經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一個極為眼熟的大爺,周邊圍滿了遊客,聽他繪聲繪色的說起蘇小小的故事。
“江辰哥,”納蘭柔弱拉著我:“你快看,是哪天給你塗藥膏的好心大爺!”
沒錯,是他!我當即和蘇小小一起走了過去,此刻恰好聽他說起:“蘇小小在臨死之前.......”
其賈姨娘見小小病情沉重,心中十分著急,含著淚水對小:“你年紀輕輕,有如此大名,正好快活受用。奈何上天不仁,降此重疾!”
小:“姨娘不要錯怪了天,這不是上天不仁,而正是上天仁慈周全我。姨娘想想看,甥女一個弱女子,之所以能夠與鴻儒巨卿詼諧談笑,得此大名,不過是因為有少年美色罷了。人的顏貌,妙在青春,青春一過,便免不了逐漸衰敗,衰敗則遭人厭棄。一旦遭人厭棄,以前的芳名也就隨之掃地。對我來說,青春也不過再有五年十年而已。
五年十年,轉眼即逝。不如趁此青春尚存,眾人垂誕刮目之時,萎芳香於一旦,謝塵世於片時,使灼灼紅顏,不至出白頭之醜,累累黃土,尚動人青鬢之思。所謂失者片時,得者千古。所以,姨娘應當為甥女高興,而不應當為甥女悲傷啊。”
賈姨娘哭道:“說是這樣說,算是這樣算,但人生難得,就是饑寒交迫也要苟延生命,何況你是錦繡中人。一旦捐棄,讓人怎麽能夠割舍?甥女還需保重才是。”
小小似聽非聽,不再言語。
過了幾天,賈姨娘見她的病情日益嚴重,便問道:“你交廣情多,可有什麽未了而需要致意的?後事從豐從儉,也望告知。”
小小聽罷,勉強說道:“交若浮雲,情如流水;隨有隨無,忽生忽滅。有什麽不了而需要致意的呢?至於後事,蓋棺以後,我即物化形消,豐儉又有什麽關係呢?但我生於西泠,死於西泠,若能埋骨於西泠,則不負我蘇小小的山水之癖了。”
說罷,奄然而逝。賈姨娘痛哭了一場,將小小收殮後停於中堂。小小留下許多銀錢,賈姨娘想用在她的後事上,又恐怕人家說妓家無靠,哪來的這許多銀子,惹人是非,因此猶豫不決。
就在這天,三四個青衣公差飛馬前來,問道:“蘇姑娘在家嗎?若在家,可稍等半天;若不在家,可快快請回。我們滑州刺史鮑相公,立刻要來拜見。”
賈姨娘聽了,不禁哭了起來,說:“蘇姑娘倒是在家,隻可惜死了,不能接待。若是這位鮑相公要來追歡買笑,就叫他不要來了吧。”
公差們聽說,都吃了一驚,問道“聽說蘇姑娘還未滿二十,怎麽就死了呢?是真的嗎?”
賈姨娘說:“靈樞還停在中堂怎麽會有假呢?”
公差聽賈姨娘這樣說,便飛身上馬而去。過了不久,隻見那鮑刺史換了白衣白帽,也不乘轎,而是騎馬而來。到了西橋邊,翻身下馬,步行到門,便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
臨行前,他對蘇小小承諾,自己一定會入仕為官及早擺脫父親的掌控,等自己獨當一麵之時,就是迎娶蘇小小之日。
蘇小小含淚應下,就此拜別情郎。可最終癡等情郎,卻魂斷西泠。
阮鬱這一走音訊全無,蘇小小日思夜想之下越發憔悴。賈姨看不下去,勸說她出門散散心。
那天,蘇小小沒有乘坐自己的油壁香車,而是獨自一人沿著湖濱散步。在湖濱之畔,她看到一個模樣清秀的書生,輪廓遠遠看去像極了阮鬱。
蘇小小幾乎就要驚叫出聲,但書生轉過身來,卻是一張和阮鬱有著幾分相似但氣質完全不同的臉。
這名書生衣著樸素,周身氣質清冷,和阮鬱通身的富貴公子做派截然不同。
他喚作鮑仁,是一名讀書人,但因為囊中羞澀難以繼續自己的學業。
蘇小小聽聞後慷慨解囊,即使她自己也是個在底層掙紮求生的人,但她果斷將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資助鮑仁繼續讀書。
蘇小小覺得,鮑仁還有著大好的前途,不可埋沒於此。而自己,隻是一個苦等情郎不歸的可憐人罷了。
回到閣樓後,蘇小小再也沒有出門散心的心思,她整日裏坐在閣樓的床前,凝視著遠方的風景暗自出神。
不過時隔一年,在第二年的時候,蘇小小便因病離世,此時的阮鬱仍然沒有半分消息傳來。
一代名妓蘇小小,就此香消玉殞,可謂時也命也,她至死也沒有等來情郎....蘇小小臨終遺願,希望能埋於西冷,她是真的酷愛這西湖山水,還是魂等情郎?恐怕,隻有她自己知道。
後世之人提及蘇小小,無不感歎一句多情佳人空薄命。她零落塵泥卻不隨波逐流,雖然賣藝維生但也有情有義,隻可惜一腔癡情錯付了良人,隻留下紅顏薄命的傳說。
思緒至此,隻聽耳邊輕柔的“額”聲嬌媚,我滌然睜眼,隻見那股怨念已經消失,女魅的身影也已經形散,全都被我吸入了體內。
天台上風平浪靜....仿佛一切都歸於了平淡。我不禁稍有感慨,回望蘇小小那個年代,她一介女流滿腹才華,報國無門,卻也恪守忠貞。卻毀在了世俗三教九流之見。
縱觀古往今年的一代名妓,誰不是深情之人,卻終被枉負!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殊不知青樓名妓也有深情人,隻恨一晌貪歡之餘,床上密語忠腸負佳人。
我把納蘭柔弱的定身咒取下,也將昏迷不醒的胖子背回了旅館,對於當晚發生的事,我含糊其辭。
更多的是聊起了女魅的生平,也就是蘇小小的事跡,對於納蘭柔弱這個年紀,最喜歡聽得就是這些淒美的傳說。
當她聽完,沒有第一時間問起我當晚是怎麽平事的,而是更在意:“世人,為什麽說可惜蘇小小錯付了良人?”
我也好奇,隨即第二天就和納蘭柔弱,去了錢塘蘇小小的墓前...那裏曆經一千五百多年。已經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一個極為眼熟的大爺,周邊圍滿了遊客,聽他繪聲繪色的說起蘇小小的故事。
“江辰哥,”納蘭柔弱拉著我:“你快看,是哪天給你塗藥膏的好心大爺!”
沒錯,是他!我當即和蘇小小一起走了過去,此刻恰好聽他說起:“蘇小小在臨死之前.......”
其賈姨娘見小小病情沉重,心中十分著急,含著淚水對小:“你年紀輕輕,有如此大名,正好快活受用。奈何上天不仁,降此重疾!”
小:“姨娘不要錯怪了天,這不是上天不仁,而正是上天仁慈周全我。姨娘想想看,甥女一個弱女子,之所以能夠與鴻儒巨卿詼諧談笑,得此大名,不過是因為有少年美色罷了。人的顏貌,妙在青春,青春一過,便免不了逐漸衰敗,衰敗則遭人厭棄。一旦遭人厭棄,以前的芳名也就隨之掃地。對我來說,青春也不過再有五年十年而已。
五年十年,轉眼即逝。不如趁此青春尚存,眾人垂誕刮目之時,萎芳香於一旦,謝塵世於片時,使灼灼紅顏,不至出白頭之醜,累累黃土,尚動人青鬢之思。所謂失者片時,得者千古。所以,姨娘應當為甥女高興,而不應當為甥女悲傷啊。”
賈姨娘哭道:“說是這樣說,算是這樣算,但人生難得,就是饑寒交迫也要苟延生命,何況你是錦繡中人。一旦捐棄,讓人怎麽能夠割舍?甥女還需保重才是。”
小小似聽非聽,不再言語。
過了幾天,賈姨娘見她的病情日益嚴重,便問道:“你交廣情多,可有什麽未了而需要致意的?後事從豐從儉,也望告知。”
小小聽罷,勉強說道:“交若浮雲,情如流水;隨有隨無,忽生忽滅。有什麽不了而需要致意的呢?至於後事,蓋棺以後,我即物化形消,豐儉又有什麽關係呢?但我生於西泠,死於西泠,若能埋骨於西泠,則不負我蘇小小的山水之癖了。”
說罷,奄然而逝。賈姨娘痛哭了一場,將小小收殮後停於中堂。小小留下許多銀錢,賈姨娘想用在她的後事上,又恐怕人家說妓家無靠,哪來的這許多銀子,惹人是非,因此猶豫不決。
就在這天,三四個青衣公差飛馬前來,問道:“蘇姑娘在家嗎?若在家,可稍等半天;若不在家,可快快請回。我們滑州刺史鮑相公,立刻要來拜見。”
賈姨娘聽了,不禁哭了起來,說:“蘇姑娘倒是在家,隻可惜死了,不能接待。若是這位鮑相公要來追歡買笑,就叫他不要來了吧。”
公差們聽說,都吃了一驚,問道“聽說蘇姑娘還未滿二十,怎麽就死了呢?是真的嗎?”
賈姨娘說:“靈樞還停在中堂怎麽會有假呢?”
公差聽賈姨娘這樣說,便飛身上馬而去。過了不久,隻見那鮑刺史換了白衣白帽,也不乘轎,而是騎馬而來。到了西橋邊,翻身下馬,步行到門,便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