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一下,在當年我們老祖宗們有著多麽出神入化的絕高畫工。


    絹本畫是用生絲織成,不需精練。他的布局細密表麵光潔、專供書畫、裱糊扇麵、紮製彩燈之用。古代常用絹謄寫詩賦、繪畫、記載文獻、書寫經文等。


    他的保存年限也非常的久遠。


    像這樣的紙絹畫作能保留到今天,實在是太難得了。在神州,除了在博物館裏麵的之外,民間這些東西幾乎尋覓不到一件。


    第一件金錯銀戰國銅鏡,第二件紅白芙蓉圖,如果不出所料,第三件東西一定是特一級的鎮國之寶沒得跑。


    果然不出所料,當第三件物品打開的那一霎那,金鋒的心都停止了跳動。


    “二謝帖!”


    “得示帖!”


    “《喪亂帖》!!!”


    唐版臨摹王羲之喪亂帖,最無上接近與王羲之手跡的臨本。


    絕世唯一!


    畫卷緩緩打開的那一刻,一股曆史的厚重直撲金鋒眼瞳。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筆法精妙令人入勝。


    初略一看便自被那雄渾巍峨氣勢所震懾,再細看,便自身不由己的陷了進去。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複,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簡簡單單的話語中流淌出王羲之本人在當時困苦時局下的惶恐和悲哀。


    先墓就是王羲之的祖墳,在南北朝亂世那些年,無數墳墓被猖,上到帝王下到士族。無非就一個,為了糧餉。


    在東晉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作為東晉門閥大士族的王家祖墳被猖了一次又一次,而身為子孫的王羲之卻是無法回去探望。


    這種痛,王羲之跟溥儀都感同身受。


    喪亂帖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出爐,也從另一麵看見了王羲之超絕書法的深厚功底。


    一千多年的手劄,筆墨都開始稀疏,白麻紙上都能清楚的看得見絲絲的紋痕。


    喪亂帖這幅手劄是鑒真和尚東渡時候帶過來的,也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唐版臨本。也是被譽為最接近王獻之原版的臨本。


    王羲之的真跡真本現在根本沒有,就算有,也沒有誰能鑒定出來。


    除非把王羲之的墓給挖出來,裏麵如果有,那就是百分白的真跡。你要是把王獻之的挖出來都不作數。


    另外還有一個地方不定也有王羲之的真跡,也就是那神品蘭亭序。在武則天的乾陵。


    東晉時期,王羲之的真跡遍及鄉野士族手中。南北朝亂世殺了那麽多年,這些紙質物品也就少了。


    梁元帝蕭繹在位的時候有幸收集到七百多卷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那時候市麵上仿寫的還少,真品占了九成以上。


    可惜這個被老婆綠了的皇帝在西魏大軍兵臨城下之際,把自己收藏的所有珍貴書籍盡付一旦。


    “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


    王羲之的真跡大部分也就在那時候變成了灰灰。


    再經過隋朝那麽一亂,到了唐朝,整個國家都在臨摹王羲之的書帖,因為在那時候,王羲之的真跡已經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唐朝一完蛋五代十國再亂了七十年,到了宋朝太宗皇帝所收王羲之手書,連真帶假一共統計也不過一百六十餘帖。


    北宋末期的宣和二年,皇宮所藏王字被記錄在《宣和書譜》中,有二百四十三帖。


    後來金人過來,靖康之亂再來,這些東西不管是真跡還是臨本都沒了。


    金鋒在埋葬宋徽宗的天聖銅人裏清理出來的東西裏,也同樣沒有王羲之的書帖。隻有一幅王獻之的手劄,還在修複當中。


    喪亂帖右端鈐有東瀛桓武皇帝延曆敕定三個印章,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名家戳印。


    桓武皇帝是所在時期相當於唐德宗和順宗時代。


    這個時間段正是鑒真東渡的時期。


    跟喪亂帖合在一起的還有二謝帖和得示帖,二謝帖和得示帖同樣也是唐版臨本,三貼合一也不知道東瀛國處於什麽樣的考慮。


    但這三幅書劄,卻是彌足珍貴。


    特一級國寶當之無愧!


    反手扯起這幅絕世重寶平鋪在桌上,金鋒的手臨在半空,手指不住的比劃,整個人都沉了進去。


    三幅唐版王羲之臨本連接在一塊,看一眼都是奢侈,摸一下都是罪過。


    要知道一千多年前的白麻紙存放到現在有多麽的脆弱,就連不過才五百年的蒙娜麗莎現在已經是脆弱得不像話,就在金鋒的恒溫寶庫裏根本不敢挪動一下。


    這三幅連一體的神貼就放在東瀛國的皇宮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中。平時這幅書帖是不對任何人展出的。一般人根本看不到。


    就跟神州的千裏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一般,要看一次就得等十年或者二十年。


    其餘時間全都放在恒溫箱裏放著,盡最大可能延長這些絕世重寶的壽命。


    噓……


    也不知道過了多少時候,神遊太虛的金鋒長長久久的歎了一口氣,微微一笑露出無限神往。


    “金桑君閣下,您對貴國的喪亂三帖有何評價?”


    金鋒微閉著眼半昂著頭輕聲說道:“如果時間可以穿越,我一定會回到1892年,將楊守敬千刀萬剮。”


    聽到這話,德川閬人一愣之下又複噝了一聲,隨即嗬嗬笑起來。


    楊守敬這個人是清末的一個大書法家。同時也兼著大收藏家。後人還冠之為一代鴻儒。


    也就是這個人,當年在東瀛做使節隨員的時候,把這幅喪亂帖從眾多古籍古物中翻了出來並做了認定,繼而讓他成為史上第一神貼!


    金鋒說這話肯定是氣話。當年喪亂帖就被東瀛皇宮一直收藏,楊守敬根本沒那機會做些什麽。


    “德川先生閣下,可以請問你一個問題嗎?”


    “不敢。金桑君閣下您但說無妨。”


    “我有個疑問,為什麽當年星洲鬥寶時候,李聖尊沒有管你們借這神貼?”


    這個問題金鋒曾經也問過李牧瞳,李牧瞳自己並不知道這事。


    這唐版臨本三合一的神貼隻要一現身,金鋒那是必輸無疑的存在。除非金鋒能拿出王羲之的真跡。


    德川閬人眼神有些躲閃,但很快有了決斷,如實回答了金鋒的疑問。


    實際上,李聖尊和李獅王訪問東瀛拜訪國王的時候,確實提出來要借這神貼。畢竟這是東瀛國王室的私藏,隻要談得攏,沒什麽借不到的。


    除了借喪亂帖,李家還提出借水龍劍和五弦螺鈿琵琶以及矅變天目碗。


    但後來雙方沒談攏,具體原因說出來令金鋒都有些震駭。


    “李家向國王提親。李聖尊娶佳子公主?”


    “老國王沒同意,這事黃了?”


    德川閬人輕然頷首低聲說出一番話。


    那一年老國王還沒退位,新國王上位登基,佳子公主還沒滿十八歲。李家這樣失禮和帶著企圖性的提親讓老國王很不滿。


    但礙於麵子,王室並沒有拒絕李家的借東西的要求,而是隻說了一句。


    “四件東西,隻能借一件。”


    李聖尊和李獅王當時本是要選擇喪亂帖的,但龍耀卻認為書法的評價和爭論較大,還不如選另一件神州有不起的唐刀。


    一擊絕殺!


    於是乎,李家就選擇了水龍劍。


    時隔三點多,聽到這些密辛往事,金鋒忍不住嘿嘿笑了兩聲。


    “徳川先生,時間也不早了,正仁親王閣下想來是怕了我不敢與我見麵。我也不再打擾你的清休。”


    “告辭!”


    不按常理出牌的金鋒作勢起身就要走,德川閬人怔了怔趕緊叫著金鋒稍等。


    “哦?還要看?”


    “改天吧。今天連著欣賞了三件重器重寶,足夠我消化好幾個月了。”


    “來日方長,歡迎到神州來做客。”


    “金先生。請看了這件再走。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撿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元寶本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元寶本尊並收藏撿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