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縣令眼下最靠譜的策略是派人和白虎堂媾和談判。但是,他麵臨著一個看似矛盾的抉擇——如果使用雷霆手段,去的人帶著兵器,雖然會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震懾,他的意圖能夠得逞,但是,即使嚴肅能夠被安全的救出,也會導致其陷於危險之境地;如果去的人不帶兵器,不啻於向對方示弱,但是能夠保障嚴肅的安全。
就在龜縣令舉棋不定的時候,冒英奴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
麵對這個嚴肅的宿敵的請纓,龜縣令不易令人察覺地苦笑了一聲,心中歎道,難道天不留嚴肅?要讓嚴肅麵臨這樣一個絕地之境?
龜縣令心裏非常清楚,一旦冒領了命和白虎堂談判,必定不將嚴肅的性命放在心上,甚至如果他在和白虎堂交兵的混亂之中趁機取嚴肅的性命,也讓人指摘不了什麽。這就正好遂了他的意。
冒英奴作出一副渴望替領導分憂的神色,絲毫看不出在這副嘴臉下麵他迫切趁機除掉嚴肅的心機。這是一張久經官場的不露波瀾的臉,仿佛他隻是一副耿耿的衷心,能去更好,不讓他去他也無所謂。
對付狡猾的老狐狸,還是要聰明的獵手。龜縣令思慮片刻,突然心生一計,便吩咐讓另一個衙役上來。
“你們的任務就是把嚴肅救出來,有權力便宜行事。但是,冒英奴必須聽命於馬勝庭的指揮。”
“嗻!遵命!”
“若是賊人作亂開槍,你們可以反擊,但是應該盡量克製,不要率先開槍。朝廷的旨意是招安他們為我們效力。”
“嗻!”
馬勝庭和冒英奴答道。
按照龜縣令的吩咐,兩人點了數十名衙役,放下手中處理的其他雜務,領取了刀叉弓箭以及數量有限的幾杆鐵銃,浩浩蕩蕩向白虎堂進發。
白虎堂裏麵的匪徒,分為幾個大隊,一個大隊分為幾個小隊。匪徒畢竟是草莽暴戾之人,平時一言不合都會拔刀相向,所以白虎堂的大隊長和小隊長都對他們嚴加約束。這個管虎,也非一般之人。他讀過私塾,稍通文墨,常以禮義廉恥訓示手下,對一般的老百姓秋毫不犯,凡是下山作案,均不以奪人性命為手段。所以,整個白虎堂在他的轄製之下,倒呈現出紀律嚴明、秩序井然的麵貌。
管虎之所以上山為匪,一方麵是窮困潦倒使然,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對朝廷官員腐敗不公的失望。他曾經短暫地在清朝軍隊裏吃過軍餉,但是,在一個階層固化、受祖上蒙蔭之輩可以公然合法地像坐火箭似地被提拔、官官相護的體製內,他向上走的美好夢想化為齏粉。他膂力過人、學習新的武器操作十分快,在同僚和同袍之中口碑和人緣也非常好。但是,他還是被官僚機製中的任人唯親和腐敗阻擋了上升的通道。
對官員腐敗導致平民窮困潦倒痛恨還是不夠的。要上升到對國器、體製的認識才可以。
因為,如果把百姓窮困歸咎到官員腐敗上麵,那麽,如果百姓生活提高了,但是腐敗仍然橫行,就可以了嗎?
腐敗不僅是導致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而且其本身是一個嚴重損害了官員行為的“廉潔性”的行為。我們應該從“功用主義”的角度,上升到對腐敗行為本質的認識,即,腐敗行為本身是無恥的、侵犯社會“純潔性”的行為。
從人的角度說,它傷害了人的感受;從宗教的角度說,它傷害了神的感受。
管虎的幾個大隊長中,就有和他一起從軍隊裏麵退出跟隨他的。其中他最信任的一個心腹,叫做盧嘉正。這個人和他一樣懷著報國報民的抱負而無法施展,對於朝廷的種種,有著無以言表的失望和唾棄。
偽善的上流人物,和無德暴戾的底層人物,哪一個更該死,那個更應該消失?誰也沒有權力審判。
但是,上流人物和底層人物中,都有品德馨香、有操守之人。
結論是,認為精英統治更為適宜的人,以及認為朝代應當時不時推翻、更替的人,他們似乎都沒有錯,但是似乎都錯了。
關鍵是要有一個一以貫之的賞善罰惡的體製。一個官員進退有據、人人有平等的資格和機會進入精英階層的體製。
盧的槍法極準。如果在現代,他是一個妥妥的出色狙擊手。這也是他能夠擔任大隊長的另一個原因。
對於嚴肅如何被扣押,以及冒英奴如何盤剝他們白虎堂又在璦琿城內經營哪些見不得人的汙穢的營生,盧都很清楚。
他更清楚的是,嚴肅是如何救了璦琿城數量眾多的瘧疾病人(這其中包括了他的親屬),如何為冤案平反,如何沒有把他們一眾土匪看作是社會渣滓、一群該死之人。
冒英奴是何等人?
他的命運已經注定。他以為是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於混亂之中取嚴肅的性命。沒想到,這一次是他命運的終點。
如果以他不死來換他痛改前非,他會嗎?
也許會,但是不能。因為他一切的惡行,都是有慣性的。一輛飛速前行的車輛,沒有動能足夠相當的反作用力,是無法停止的。
馬勝庭和冒英奴一行人來到白虎堂所在的山下。早已有探子報上白虎堂。他們抵達的時候,早已有一群土匪持械站立在通往山頂的窄路上等候。
馬勝庭雖然被任命為這次行動的指揮,但是在言辭方麵,還是冒英奴更勝一籌。
土匪按照管虎的吩咐,喊話讓他們先把武器放下。
冒英奴距離他們還有幾十步遠,這是一個雙方都認為比較安全的距離。
冒英奴假惺惺地讓他們先把嚴肅交出來,然後他們再把武器放下。
“我們要確保嚴肅先生安然無恙,不然,我們不會放下武器。”
一個土匪馬上走到山頂報告管虎。不一會兒,這個報信的回到山腳,回答道:
“我們大當家的說了,我們沒有動嚴肅先生的一根毫毛。你們先把武器放下,我們再把嚴肅先生交給你們。”
冒英奴和馬勝庭低聲私語了一會兒。
“我們要見你們的大當家的。”
冒英奴露出一副猙獰的模樣,他已經失去了耐性,按捺不住了:
“今天見不著嚴肅先生,我們就不撤兵。”
“你們大當家的再不露麵,我們就開始往山上進攻了,我們會踏平白虎堂。”
報信的又跑到山上把他的話傳給了管虎。
一會兒,管虎帶著嚴肅從山上走下來。嚴肅也沒有被任何繩索捆綁,二人神色輕鬆地站到離冒英奴幾十步遠的地方。
管虎不怒自威地說道:
“叫你們的龜縣令來。把你們給我們的武器送過來。否則,你們說的都不作數。”
冒英奴喊道:
“我們的老爺是你說見就見的?你有沒有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一幫匪徒還敢和我們的老爺討價還價?”
管虎料到冒英奴會出言不遜,沒有感到意外。
“跟你們的老爺說清楚,招安我們是癡心妄想!老子這麽多杆槍,輕輕鬆鬆地就踏平你們璦琿縣衙!”
冒英奴見“時機”已到,嚴肅正在自己的火力範圍內,而管虎說的狠話正好是自己動手的絕佳理由。
衙門裏也不是沒有鐵銃的,雖然數量少,但是在幾十步的距離,槍法好一點還是有致命的威脅的。
冒英奴大聲朝後麵的衙役喊了一聲:“給我打!”
衙役的鐵銃和弓箭立即朝對方射擊,但是,由於這些衙役平時缺乏指導和有效的訓練,準頭十分地差,一時鐵銃和弓箭都打偏了。
嚴肅和管虎立即朝身後的樹林跑去躲開衙門的射擊。
正在雙方交換火力的當口,隻聽一聲與其他的槍響都不同的怪異的槍聲,“啪!”隻見冒英奴大喊一聲,撲倒在地。
子彈正中冒英奴的額頭,地上馬上就留出了汩汩的血水。身邊的人探了探他的鼻息,已經斷氣了。
身後的衙役一看帶頭的衙役都死掉了,就留下幾具屍體,抬著幾個受傷的人,驚慌失措地撤出了白虎堂。
不要相信他們說的“忠於朝廷”,忠於某某人。誰也不是傻子。他們都慣常生活在一個假大空的教訓和實在的生活之間兩層皮的空間中。在保命和忠於朝廷之間,他們肯定會選擇前者。
這極準的準頭,不用說就知道是盧嘉正的傑作。
原來,管虎下山之前,早已布置好了盧嘉正躲在樹林裏麵的一個隱蔽射擊位置。一旦開火,就首先幹掉冒英奴。
第二節嚴肅和合同法的故事
冒英奴一死,想置嚴肅於死地的人不存在了,嚴肅很快就被“釋放”了出來。
招安的談判無論在白虎堂或者在縣衙門舉行,都不太妥當。為了顯示雙方都有談判的誠意,雙方約定龜縣令和管虎在約莫距離衙門和白虎堂中間點的一個位置單刀赴會。不帶隨從,也不帶武器。
雙方對彼此都知根知底,這不能不歸功於白虎堂和龜縣令在民間信譽和人品的風聲。換做是一個吃拿卡要、強占民田、做事不公的縣令,或者換做是一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白虎堂大當家的,就談不上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存在任何信任。
有的時候,個人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似乎被低估了。在封建朝代的農民起義當中,雖然農民拋家舍業提著腦袋追隨起事的人,但是若說誰精神上的壓力更大、誰在運籌帷幄的時候更糾結,那肯定是起事的人莫屬。所謂“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背後,是更強大的腦神經,承擔一旦失敗官府會對他們施加滅門甚至族滅的後果。“戚家軍”、“嶽家軍”、“曹軍”,之所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是因為別人是看在你的威猛和盛譽的名義上才加入你的軍隊的。
而群眾並沒有切實、具體的籌劃。他們像一盤散沙。籠絡聚合天下人心的,才是主謀者的任務。即使把群眾加在一起,稱他們為“人民”,也僅僅指的是抽象的“人群”概念,主謀者的意誌,才是他們的意誌,主謀者的路線,才是他們的路線。從單個個人而言,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反映了抽象的“人民”這一概念的群體的意誌。
讓抽象的“人民”承受“創造曆史的動力”這一盛讚,多少有些過於美譽。我們做一個數學題:領導者的意誌等同於抽象的“人民”的意誌;“人民”是創造曆史的動力;那麽領導者就等同於“創造曆史的動力”。說來說去,就是強調某些順應曆史趨勢的個人,才是改變曆史的“功臣”。
龜縣令和管虎因為身邊沒有別人,說話開誠布公,敞開地談。尤其是他們心知肚明,冒英奴是危害一方的惡勢力,現在他和他被鏟除了,他們身邊就不存在他們的眼線擾亂,白虎堂的招安就不會橫生枝節。在加上龜縣令亮出上級官府的諭令,管虎就不必前怕狼後怕虎,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雙方的會晤非常順利,各自答應回去之後吩咐手下辦理好交接等細節。
俄羅斯軍隊對江東的騷擾一如以往。看見這缺吃少裝備的一群俄羅斯年輕人,在他們的軍官的驅使之下,到處翻箱倒櫃找吃的和值錢的東西,嚴肅內心有一些惻隱之心。但是,他們和冒英奴還不一樣。他們不是一個族類。也許他們殺了中國人,心裏就不會有那麽強烈的惻隱之心。而遙遠在天邊的俄羅斯法律,也不會將他們繩之以法,最多可能就是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給他們一點點懲罰了事。
當然他們不會沒頭腦地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所有中國人視為敵人。一部分臣服了他們的“黃俄羅斯人”,他們會施以恩惠籠絡之,一部分他們恩威並重,對於那些敢於反抗他們的人,他們會施加最殘忍的手段。
嚴肅回到大車店,又接到了一波合同法的案件。
其中一個案件是這樣,經營一家服裝麵料店的老板,於這年端午節前後向他的幾個接受他供貨的裁縫店老板許諾說,如果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家店,在端午節前一天,把欠他的貨款提前支付,他將給予他們貨款打折的優惠。
幾家裁縫店老板隻有一家老徐,在端午節前幾天從他的朋友處借了錢,準備在端午節前一天交給麵料店的老板。
結果在端午節前一天,老徐接到了大量的顧客訂單,而他如果把借來的錢給麵料店老板送過去的話,他手裏的餘錢無法承擔采購麵料的費用。但是,他在端午節前兩天已經把錢交到一個仆人手中,準備到時候給麵料店送過去。
這樣,由於老徐疏忽,忘了交代仆人不再把錢送給麵料店毛板,導致第二天仆人把錢送到了麵料店。
老徐親自到了麵料店,把錢給要了回來。
現在提起訴訟的人是麵料店老板老宋,其要求老徐把錢返回給他,並且要求他賠償損失。
清末,國庫空虛,政府也開辦了一些博彩業,甚至老百姓可以以科舉結果作為賭注。“呂宋票”就是源於菲律賓的彩票,隨著菲律賓被西班牙占領,西班牙殖民者把“呂宋票”帶到了中國。
清政府把發行彩票看作是“籌款”行為,而非賭博行為,親自下場發行了政府彩票。
各類民辦企業以及外資公司紛紛開始效仿清政府,一時間形成了各種博彩滿天飛的景象。各個階層蠢蠢欲動,十分踴躍地投資購彩,導致在全國各處,可以目睹在街道上的行人、在店鋪茶鋪的人都在談論博彩和博彩結果的景象。
老宋是一個標準的博彩迷。他購買的是政府發行的一種彩票。而就在前不久,一個測字算命的算命師告訴他,端午節前後他將迎來一次大轉運,如果他購買彩票,運氣將非常好,掙來的錢可以夠他再置買一間兩間店鋪的。
老宋是一個很迷信的人。他聽信了算命師傅的話,就對這幾家欠他貨款的裁縫店許下了上述承諾。
事實比較怪異,算命師傅還真說中了,他本來想用裁縫店還的錢押的數字押對了。
所以,在這個民事訴訟中,他還提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訴訟請求:要求他賠償假如他收到了款項他本可以投資彩票能夠掙到的錢。大概有銀元200元左右。
嚴肅接手這個案件之後,真是感到老宋的腦洞“奇妙”無比。
如果是照著正常的經營項目的話,因為老徐的款項沒有到位,導致他工期延長、停工停產或者遭受其他損失,這種損失是可以看做是可得利益的“間接損失”。但是這種近乎於無厘頭的損失,應該算是正當的“間接損失”嗎?
還有,老宋和老徐之間的合同成立了嗎?
雖然中國的法律接納了“要約”、“承諾”(合同法中規定)、“對價”(民法典中規定),但是,縱觀中國法律發展曆史,盡管此時比彼時“馬錫五審判法”的粗糙審判方式已經先進了很多,有長足的進步,某些法律的發條仍然是圍繞著“概念”、“原則”打轉轉。嫁接國外法律(“法律移植”)的時候,被嫁接的法律和我國法律仍然是兩層皮,被嫁接的法律的養分沒有充分地被我國法律吸收。至少,在很多細枝末節上,是無端遭到忽略的。
要判斷老宋和老徐之間的合同是否已經成立,就要判斷要約和承諾的流程是否完全滿足。
我國的合同法把offe
a
depta
ce稱為“要約和承諾”。但是,事實上,合同是一個相互交換“p
omise”(承諾)的過程。除了當場達成合同的情境以外,我們需要考察這兩個“p
omise”是否是有效交換的,是否存在co
side
atio
(對價)。
首先發出承諾的是老宋。他答應如果他的要求得到滿足,他將給與裁縫店老板一個折扣優惠。
但是,老徐沒有做出相對應的“epta
ce”。
這就涉及到,在沒有通過言語做出“p
omise”的情況下,履行行為也可以構成“p
omise”的情況。而且,這是一個“det
ime
tally
elia
ce”的行為。換句話說,之所以做出這個履行行為,是因為他相信和依賴對方的許諾,從而做出了讓他利益受損的行為——借款。
但是,如果要構成“epta
ce”,他必須已經開始履行。在這個案件中,他隻是借了錢,但是還沒有真正的意圖開始讓自己的仆人把錢送到老宋那裏。雖然,他的仆人已經送了錢,但是,這是一個epta
ce傳達過程中的“錯誤”,而如果老宋後來被告知是老徐搞錯了,那麽老宋知道了這是一個“錯誤”,所以這個epta
ce就是無效的,法律應該保護老徐的權利。所以,履行行為還沒有真正開始,因此,他沒有作出“epta
ce”。所以,合同也沒有達成。
既然是沒有達成的合同,那麽老宋就無權追究老徐的“違約責任”(違反合同約定的責任)。
那麽老宋追究的間接損失應當怎麽看待呢?
合同雙方交換的是“p
omise”,之所以作出“p
omise”是因為對某種利益存在某種期待。也可以簡單地講雙方交換的是一種利益期待。
但是,法律隻保護“正常的期待”。
這種憑借“運氣”具有“射幸”之意味的期待,不是正常人的期待。
倚靠算命師傅的“預言”,也無法作為判定他即將獲利存在合理性的基礎。
嚴肅又在拒絕對方賠償請求的基礎上,對對方提出了“反索賠”——由於老宋為了履行他的義務而從朋友處借款,導致他蒙受了一定的損失,所以這種損失是“信賴損害”(det
ime
tal
elia
ce)(中文譯文無法準確傳達這個詞的意思),是可以要求賠償的。
嚴肅把案件的答辯詞寫完,又看了另一起案件。
這個案件也是涉及裁縫店的。裁縫店老板老張接到了一個大訂單,要求縫製五十套準備參加結婚典禮的中式禮服。為了這個訂單,老張加班加點,而且花錢新雇了幾個徒弟,幫忙縫製好了這五十套禮服。但是,到了最後,顧客卻聲稱婚禮因為某種意外原因被取消了,所以他不會付款。
照著現代的合同法理論,這是一個合同可以終止的情況——合同目的落空。
原因是——雖然顧客仍然可以接受這五十套禮服,但是,合同存在的目的——參加婚禮——已經不複存在了。
這種情況屬於“履行不能(impossibility)”嗎?
不同,這與在紀念端午節的花車遊行所在的街道兩邊的旅店訂房間而最後花車遊行因故取消的情況不一樣。
當然,政府取消花車遊行與雙方父母決定取消婚禮,哪個更屬於“(履行不可能)impossibility”的因素,實在難以分辨,一個是屬於政府行為,另一個屬於個人行為。
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合同目的是落空了。即,繼續履行對當事方已經沒有“意義”了。禮服可以照價付款,但是收了這些禮服,有什麽用呢?
顧客就抓住這一點不放,對自己的不付款行為進行萬般抵賴。
而衙門的意思也站了他們的立場。
裁縫店表示不服。
嚴肅仔細搜索了自己頭腦中的那點合同法知識,突然發現,“合同目的落空”理論項下也並非豁免了所有的繼續履行行為。
因為,根據該理論,如果合同目的確實落空,但不是“不可履行”的(比如支付款項的行為),而且,接受賣方的貨物對買方而言仍然是“具有價值”的,那麽,合同就應該繼續履行,不必解除或終止。
雖然這些禮服暫時對顧客沒有用,但是,這些禮服仍然是可以在平時穿的(並非設計成非節慶日穿不可的奢華樣式或者是穿不出去的土樣式),並且,如果雙方父母恢複了他們的婚約,或者以後有其他人舉辦婚禮,這些禮服仍然是可以穿的。
另外,按照“要約-承諾”的理論,裁縫店已經作出了“依賴”(
elia
ce)的行為,即,依賴對方為這五十套禮服付款,而加班加點並且另外雇傭了幾個徒弟,這種行為仍然是屬於信賴損害(det
ime
tal
elia
ce)。他們付出的努力,應當得到補償/賠償。
嚴肅不願意將這些不誠信、賴賬的人進行詆毀。而且,這種生意上的恩恩怨怨,是很常見的。
我們在dna裏麵就存在著一個先天的缺陷,雖然這看起來與我們的直覺相反——對善的冷漠、不追求,對惡的不敏感。
我們天生對惡沒有強烈的負疚感,對行善天生的遲鈍。
如果我們被放到惡人的位置、場合、時機,我們是很有可能跟他們有一樣的行為。
把一個已經不能轉的微波爐,賣給了一個收廢品的人,這在絕大多數的人眼裏是一個“小惡”,對一個我們恨惡的人,心裏麵把他/她殺了千百次,這對很多人來說根本算不上“惡”。
我們的心中常常有著這樣的、隱隱的惡的衝動,而且還對作惡有著某種得意忘形的快感。
但是,這個收廢品的人回去之後,有可能遭到他的妻子的嘲笑,讓他們之間的感情裂縫更惡化,或者在回來和你理論的路上遭到電動車的撞擊而必須去醫院,花了幾百或幾千,你就知道,微不足道的“惡”的後果可能如何。
我們大多數時候預見不到惡的結果,或者隻預見到惡的抽象結果而預見不到惡的具體結果,而我們的內心對這種惡沒有足夠的警惕、足夠的敏感。
這也是為什麽我們需要道德律,需要他人對我們進行道德的訓誡、法律的約束。
而如果法律不存在了,那麽道德律隻會對“君子”有用,對壞人無用。
所以,嚴肅一致秉持著法律超越一切,也應該超越一切的理念。
對於這個顧客,他認為,就應該懲罰他的惡意。
在合同法中,隻要是存在惡意(比如欺詐),就應該加大懲罰的力度,要求其賠償間接損失(至少是部分間接損失)、懲罰性的損害賠償金。
嚴肅接了這兩個案件之後,突然某一天又遇到了謝廖夫。二人進行了一番長談。
第三節“宰白鵝”案件的審理;嚴肅和謝廖沙的暢談
在嚴肅處理妥當兩個合同法案件之後,龜縣令有意讓他署理璦琿司法事務,但是按朝廷規矩,雖然典史是“不入流”的官吏,但是需要經過吏部銓選,由皇帝簽批才能任命。所以龜縣令隻可暫時讓他以代理典史之名,行典史責任之實。為了避免他在江東和璦琿城之間疲於奔波,在璦琿城裏給他物色了一間幹淨樸素的住處,房租由縣衙支付。由此,嚴肅蛻變為“公家的人”。他不再是孤勇者,他有一群有相投的誌趣、甚至可以聽他調遣驅使的一個集體。一個音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其他音符的映襯和烘托之下,這個音符變得適得其所、優美動聽、富有節律。
在璦琿郊區發生了一起持槍殺人案。衙門的審問結果是,一個男子因為自己家裏的田被一個富商侵占,遂在該富商在璦琿縣內的卡倫山遊獵的時候躲在一個山洞裏麵欲以一杆連珠火銃行凶,但是因為他射擊準頭差了一些,連發的幾槍均未命中,而是擊中了他身旁采蘑菇的一個鄉民。鄉民無辜遭難,傷重不治而死。證據確鑿,且該男子供認不諱。
嚴肅在接手這個案件的時候,也沒有貿然就對案件審問結果提出質疑。屬下盡職了,就不要給臉色打板子。也許嚴肅屬於那種和顏悅色的領導類型。但是,嚴肅有嚴肅的原則。因貪贓而扭曲司法裁判或者不恪盡職守、對自己的分內之事虛與委蛇,都是嚴肅絕對不可容忍的。
但是當嚴肅第一次在台前看到這個“嫌疑犯”時,不禁吃了一驚。這個“嫌疑犯”居然是一個十二三歲模樣安靜、身體孱弱、眼神怯懦躲閃的小男孩,也沒有那種殺人泄憤的凶手那種堅決的、得償所願的神情。
嚴肅心裏知道手下人沒有完全說實話。這很可能是一個冤案。
在清朝,流行有錢有勢的人在犯事之後花錢找無業流民或者貧困家庭的孩子代替他們受刑甚至是受死的行為。這種尋找替罪羊的行為稱為“宰白鵝”。這種司法流弊,據說驚動了道光皇帝,但是他身為皇帝,卻無法徹底消除。據說道光皇帝因為宰白鵝亂象幾乎被氣死了,而慈禧太後因為河南鎮平縣的一起宰白鵝案件雷霆震怒,讓替罪羊無罪釋放,鎮平縣令被革職並發配邊疆,卻讓凶手逍遙法外。
為了戳穿這個把戲,嚴肅決定到小男孩家中和案件現場進行案件勘察。
小男孩家的房子是下端用石頭壘砌上端用土坯砌成的土房。這種房子的特點是一到下大雨的時候,雨水就能將房子的皮侵蝕、剝去一大片。時值夏日,雖然家中有一種寒意,但是這種寒意不是冬暖夏涼的寒意,而是一種潮濕、陰冷的寒意。小男孩的母親聽到有客人來,就從照顧他癱瘓丈夫的床邊來到門外迎接。就聽裏麵的房間裏麵一個中年男子一陣接一陣地咳嗽、吐痰的聲音。嚴肅快步踏入門內,看中年男人躺臥的床。這張床極端陳舊,漆皮幾乎全部抹去露出一塊一塊的斑駁之色。這也許是小男孩爺爺或者爺爺的爺爺曾經躺臥過的床。
在他們臥室旁邊,是幾塊木製的擋板,把臥室和一個豬圈隔開。豬很瘦,看得出主人沒有精力打理,豬圈的地上是水、泥和豬糞便混合的一攤液體。在客廳正堂貼著“天地君親師”的一行字,下麵貼著財神。
女人是駝背,看得出經年的勞累讓她再也直不起腰來。她慌忙從廚房用吃飯的碗裝了一碗開水,從客廳裏不知道什麽地方淅淅索索地掏出一小把茶葉,放在碗裏,給嚴肅端了過來。女人的手指甲都是泥。
嚴肅沒有嫌棄,接過這碗茶。就跟這個女人說起她孩子的案子。
這個女人守口如瓶,對“宰白鵝”的事情以及誰給了他們銀兩的事情不吐一字。
嚴肅就把案件的利害跟她挑明——如果她不把實情說出來,那麽她的孩子很可能要被判死刑。
可是,這個女人眼神中透出堅定,好像涉及到的不是她的孩子的命運,而是別人家的孩子的命運。
嚴肅手下的幾個人,因為收到了案犯的銀子,又見這個女人能夠守口如瓶,都露出得意的微笑。
嚴肅必須拿出一點有說服力的東西出來,好讓他們無法自圓其說,從而對案件進行突破。
他回到璦琿衙門,以利害曉諭這個小男孩,但是始終無法突破他的防線。
但是,嚴肅在和他說話的時候,發現他聽別人說話時反應遲鈍,就問他耳朵是不是很好。小男孩說自己耳朵正常,就是視力不太好。近視眼的人不戴眼鏡的時候,聽力也不是很好。大概因為正常人聽人說話是需要看別人口型的。
嚴肅看苦勸無果,就讓衙役把他帶回監牢。他不明白為什麽這個孩子對用自己性命換取三兩銀兩的行為這麽堅定,對自己的勸說這麽無動於衷。就尾隨著他來到監牢。
嚴肅看著他回到自己的臥鋪。臥鋪是磚石切成的台階,床鋪上墊著草席,幾個人在狹小的空間擠著睡覺、躺臥。
嚴肅發現小男孩把每個人床鋪下麵擺放的鞋子都擺放整齊,每雙鞋的鞋尖都對著大門的方向,看著鞋子都擺放整齊,小男孩才放心地上床鋪躺臥。
這是典型的強迫症症狀。嚴肅就招呼一個看守監牢的衙役過來,詢問小男孩有沒有其他的行為異常。衙役就告訴他,這個小男孩每天都要站到牢室門口,抓住大門的柱子叫喊感到難受,讓衙役放他出去。
依據現代的醫學理論,強迫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種,而人一旦患有精神疾病,就不是單單一種或兩種症狀。患有強迫症的,很有可能也有抑鬱症、焦慮症或者幽閉空間恐懼症。
嚴肅相信與其說精神疾病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不如說它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因為神經內分泌功能異常,導致讓人高興的激素分泌減少,從而引起患者無法表現出正常的情緒。這和其他肢體、器官的生理上的疾病,並無二致。而抗抑鬱藥可以激發激素的分泌,讓人至少可以有愉悅心情的“假象”。所以,治療抑鬱症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害怕去看醫生(看精神科醫生其實比看感冒的流程還簡單),還有就是要吃藥!吃藥!吃藥!
嚴肅可以斷定小男孩還患有幽閉空間恐懼症。他不太可能躲在一個狹窄的山洞裏麵開槍的。
為了確認他的判斷,嚴肅又來到案發地點的山洞。
這個山洞的狹窄程度堪比“一線天”。首先,洞口和穿過山洞的通道的寬度大致是一樣的。正常人爬進去,真會擔心會走不出來。如果躲在洞口的位置,絕對不可能有一個舒服的姿勢。
這樣的洞口對於患有幽閉空間恐懼症的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踏足的。
綜合上述證據,嚴肅斷定,即使小男孩行刺,也不會找這個一個洞口行刺。即使他要行刺,因為他患有近視眼,也會找一個更為接近受害者的樹叢或其他地點。另外,從小男孩的手掌和手指來看,也沒有常見的玩火銃的人受傷的那種典型的火藥傷,甚至沒有任何的老繭。他家也並不是打獵之人,說他用火銃傷人更是無稽之談。
嚴肅沒有猶豫,把手下幾個疑似收了行凶之人的錢財的衙役招呼過來,把他斷定的幾個案情疑點一一給他們說明,並要求他們供出真相。
嚴肅的處理方法,可以說是直截了當的。沒有任何彎彎繞。
有很多人對有心機權謀的人心生尊敬,對活得通透、處事不苟、不徇私情的人,卻心生鄙視。嚴肅就是第二種人。他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他不需要在這種決策上尋求“民主”。當然,他絕不相信民主是多數的暴政,但是,他相信對“民主”抱有保留態度是明智之舉。
在儒家(孔子強烈反對殉葬製度)出現之前,民主就是“殉葬是合理的”;在清朝覆滅之前,民主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合理的”。如果多數人甚至大多數人是愚昧的、是需要被教化的對象,那麽民主實行的結果,確實可能導致可怕的後果。
這幾個拿人好處的衙役,在嚴肅的一番“政策”攻勢和證據的壓力之下,終於承認了這個案件是“宰白鵝”之實。
嚴肅沒收了他們收取的賄賂,並且對他們進行了一番訓斥。把小男孩無罪開釋,把行凶者收監待審。
案件的真實情況是這樣——行凶者姓曹,是一個富商,受害者是他的商業對手,因為讓他在經商方麵吃了很多虧,他才躲避在山洞裏麵,欲對他行凶,但是因為準頭差,擊中了另外一個人。
如果要定罪,這個凶手應當定什麽罪?
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的行為事實上可以分割為兩個行為:一個是殺人未遂,一個是過失致人死亡。
按照中國法律和司法實踐,這屬於“想象競合犯”。應該擇(兩種法定刑中的)一重罪論處。
按照其他國家的法律,這屬於“數罪並合”。但是,如果一個是殺人,一個是侵犯財產,兩種不同類型的犯罪行為,就不能進行“合並”。而本案這個行為的兩個結果都是攻擊他人的行為所致,所以屬於“數罪並合”。
在法律理論上,國內存在各種學說,比如“實質一罪說”、“實質數罪說”以及“折衷說”。
之所以要研究這個問題,是因為它是一個行為,引發的數罪,應當與一個行為一種罪,以及數個行為數個罪不同,所以在量刑上也應當有所不同。
一個行為引發的數罪,當然比一個行為一個罪要嚴重,所以要“擇一重罪處罰”。
當然了,按照某些國家的刑法,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故意(i
te
t)轉移”。即當事人的犯罪意圖,從原來的受害者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刑法,追究的是“犯意”(i
te
t,犯罪故意),而不是“行為”本身或者“犯罪構成要件”。
不管怎麽說,從刑罰的結果上來看,這些理論導致的處罰結果大致是相當的。按照“擇一重罪處罰”,與“數罪並合”(joi
de
ofoffe
ses),處罰都比一罪要嚴重。
在嚴肅在璦琿城裏落腳之後,他也常常回到大車店歇歇腳,和以前一起的老板和夥計們閑聊,渡過半日閑的時光。馬老板已經找到替換他賬房職位的人,但是為了讓嚴肅能夠時不時回來有地方歇腳,還是保留了原來給他的一個單間。
謝廖沙又一次帶人來到江東。他特意來到了大車店。這一次謝廖沙和嚴肅進行了一番長談。
嚴肅從廚房取了點鹵牛肉、花生米,還有一點東北的老白幹,悉數擺在嚴肅單間的一個小桌上。
謝廖沙不是典型的嗜酒如命的俄羅斯人,但是也能喝點白酒。他們喝酒都不需要多少的下酒菜,吃菜反而會衝淡了酒的醇香。所以,照東北話講,他喝酒就是“幹拉(lá)”。
嚴肅從大堂裏拉了兩把椅子,二人落座後,嚴肅首先用英語提出問題:
“為什麽相信進化論的人有很多?你覺得進化論合理嗎?”
謝廖沙答道:
“上帝造的萬事萬物都是恰好這樣的。
如果一切都是大自然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錯”而‘進化’出正確的生物出來,那麽那些作為試錯的代價被淘汰出局的生物,我們怎麽沒有看到它們大量的化石?
如果進化論正確,我們可以在地下發掘長著十八條腿、眼睛長在屁股上、沒有牙齒、尾巴長在下巴上的牛的化石,沒有眼睛也不會像蝙蝠一樣通過超聲波探路的蒼蠅的化石,不長眼睛和耳朵悲慘和短暫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類的化石。
您看,一切都是恰好這樣的。
假如進化論是真實的,那麽大自然具有超自然的能力。把眼睛生長在嘴巴上麵,動物吃東西就可以看得清楚,牛和馬的蹄子是朝前生長的,跑起來就不會像海豹一樣趔趔趄趄。牙齒分為切牙和磨牙,才能滿足切斷食物和咀嚼食物的功能。
如果出現偏差,我們不可能設想大自然會說,‘不行,慢著,牙齒和排泄器官之間似乎還需要消化器官才能保證營養被吸收,你們這批進化的動物不行,要淘汰掉。再進化一億年吧,好讓消化器官能長出來。’
大自然也不可能說,‘且慢,人類和動物沒有眼睛和耳朵,要在黑暗裏麵互相亂碰亂撞了,也無法互相進行溝通,所以,你們這一批淘汰掉,等我想辦法給人類和動物造出眼睛和耳朵來。’
您看,人類學家有沒有在地底下發掘到任何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沒有消化器官的那一撥人類化石?
一切都是恰好這樣的。
我非常喜歡羅馬書1章20節說的,‘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我們對萬物的完美程度習以為常,但是,當我們仔細鑒賞這個宇宙和生物界,就知道它們美妙得令人驚歎!”
嚴肅見他說得非常好,連連點頭表示讚許。
他又提出一個問題:
“既然上帝是真實的,那麽他為什麽不向人類顯現出來,讓我們看到他,就相信他呢?”
謝廖沙似乎已經精準地預見到他會問這一個問題,露出有一些“得意”的神色。
“首先,上帝不會背離他自己創造的世界的律。
如果他要改變這個世界運行的律,比如萬有引律,比如光合作用,那麽一定需在特別的理由和動機。其次,上帝不是從來沒有向人類顯示過。
meiste
eckha
dt(埃克哈特)說過,‘上帝好像一個人,在隱匿時,清一清喉嚨,遂泄露了他的行蹤。’
上帝大張旗鼓地引導過以色列人過紅海,從天上降下來食物給他們吃,在荒漠擊打磐石出水給他們喝,和以色列人中的亞伯拉罕、摩西都說過話,好像是他們的朋友一樣。
但是結果是什麽?以色列人還是背叛了上帝。他們埋怨摩西、埋怨上帝,並且自己用金子造了一頭牛犢,說它是神。”
謝廖沙臉上浮現出對以色列這群悖逆之輩的不忠誠的惋惜和憤怒。
他接著說:
“上帝借著他手所造的種類繁盛的萬事萬物已經顯明了他自己——他是全能的、豐富的、富有慈愛的,他希望人類在他的樂園裏快樂地生活。
如果我們求他顯示和施行神跡,就是要求上帝第二次地向我們顯示他自己。我們沒有強求上帝這樣做的資格。
也許您還不知道,上帝似乎是一個自隱和內斂的神。
上帝讓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430年,帶他們出埃及之後又讓他們在曠野漂流40年。您看,他不是一個做事切哩哢嚓幹脆的神。
雖然我們有人說,當你向上帝禱告的一刹那,上帝已經開始工作。但是,令我們疑惑的是——為什麽上帝做事遲緩?
答案可能是——上帝是全能、自有永有的神,時間對他沒有意義,時間也不能限製他。
太陽光來到地球需要8分鍾。如果您從8分鍾之後陽光已經抵達地球的角度看8分鍾之前陽光剛剛出發的問題,您就明白為什麽說上帝是不受時間限製的。
同樣,這430年和40年,對上帝而言,連‘一瞬’都算不上。
這樣看,他還是最終答應了我們的祈求。
上帝有的是耐心,而我們需要的是信心。
這就像一個人,父母已經賦予孩子成家立業、出門闖蕩的自由,他們就不會動輒幹涉他的選擇,限定他的道路。
同樣,一個高調進入人類曆史的上帝,並不會讓所有人喜歡,就像背叛的以色列人一樣;也不會改變所有人。
如果上帝現在在你我麵前顯現,也許你的煙癮照舊,我喝酒的習慣也照舊。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他們見到神隻是恐懼,但是他們依然會我行我素。
這就像一個有修養的紳士,他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強的氣場,但是他可能隻是靜悄悄地站在你身邊,而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壓迫感。”
嚴肅連連點頭:
“您說的非常有道理。
那麽神為什麽不消滅世界上的苦難呢?他不是愛他的子民嗎?”
謝廖沙答道:
“這是因為人的罪(si
),si
原意是‘不順從’。受造的服從造他的,難道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您會問,上帝因為人類的一次si
,就定了所有人的罪。這合理嗎?
上帝有權這麽做。這並不能證明上帝是殘忍的、粗暴的。
因為,如果您看到上帝把自己親生的兒子差遣到世界上,讓他被一波假裝忠實於上帝的以色列人文士、長老和群眾、羅馬士兵嘲弄、吐唾沫和釘在十字架上,您就看出,向一個急切拯救自己犯錯的兒女一樣,上帝是何等的迫切地為自己的兒女著想,又是何等地不惜一切代價!
沒有犧牲的愛,就沒有說服力。
有著名的作家說,‘苦難,是這個世界唯一值得探討的問題。’
沒錯,但是,您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結論,‘救贖,是這個世界唯一值得探討的問題。’
《約伯記》中的約伯,本來是一個虔誠人。牛羊千萬,子女成群。但是,在遭難之後,牛羊都死去,家人也一個個死去,他還用瓦片刮身上的毒瘡。
但是,為什麽他在最後能夠高聲讚美神,說,
‘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
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我從前風聞有你,
現在親眼看見你。’
是因為他恢複了牛羊的財產,又恢複了自己的家室嗎?
不是,是他知道自己在上帝麵前連蟲豸都不是,而那位上帝有權力做他一切願意做的。我們隻能承認我們“不明白”、“不知道”。上帝對於萬事萬物,有他自己的超然智慧。
他對待苦難,也是如此。
保羅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難,為要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當我們相信這個世界有一個超自然的存在之後,我們當然會探問他是一個“好的”神嗎?
我們可以肯定,這位上帝是慈愛的上帝。就像愛護關心我們的父母。
就因為這樣,他會像父母一樣時而為我們感到失望,時而為我們感到鼓舞,時而為我們感到驕傲。
以色列人的曆史,就是這樣。以色列人遭難的時候,就是他們悖逆上帝的時候;什麽時候他們悔改,上帝就後悔給他們的懲罰過重,讓他們再次複興起來。
現在的以色列人,已經不像《舊約》裏的以色列人了,他們已經不再會背叛上帝。他們吸取了教訓。
所以,上帝並非高坐在天上,對我們的苦難隻做一個旁觀者。他會介入。但是,這種介入,是“內斂”的,不是雷霆萬鈞的。
最重要的,他差遣了基督為我們承受了“不順從”帶來的苦難。
不是說上帝不能親身體驗我們的苦痛,他能。但是,基督以人的肉身形式來到世間,似乎更能體驗作為人類的苦痛、悲哀、傷痛和絕望。
中年失業、身患疾病、失去自己的親人、背負債務,不管如何,他都能體會到我們的感受。
以前高高在上的、威嚴的上帝,那時成為了一個軟弱的、肉體和精神容易受到傷害的“人”。
上帝改變了他的策略。也可以說,這是上帝在造人時就已經預料到他必須采取的策略。因為他是全知全能的。
沒有犧牲的愛,是沒有說服力的。
現在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死,我們就成為了自由人。
如果說人類希望上帝顯現是為了確認上帝的存在,那麽上帝借著他的兒子為世人顯現,是為了吸引世人愛他。
但是,上帝做一切的事情,都沒有強迫——就像我剛才說的。他希望感召人、吸引人來愛他。他不希望通過威脅、恐嚇、讓人恐懼、強迫的手段,讓人來順從他。
所以,上帝是愛。
這個愛在基督身上的彰顯達到了人類曆史的最高峰。”
嚴肅從謝廖沙學到了很多。也向他作了自己如何從感性上認識上帝到理智上決定信仰上帝的見證。二人進行了很好的溝通。
但是,當嚴肅話鋒一轉,提到俄羅斯軍隊對江東的騷擾和威脅的時候,謝廖沙突然噤聲不言,站起身來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第四節“是的,卻還不如聽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
謝廖沙突然的、詭譎的靜默好像一台轟隆隆的紡織機突然停車,好一會兒,他回望帶著渴望答案的眼神看向他的嚴肅,深深地歎息:
“如果要了解俄羅斯,你就要了解俄羅斯這個民族的秉性和品格以及它矛盾的文化。
俄羅斯的東正教,是外來的、強加給俄羅斯人民的。原來的多神教,信仰山、雷、火、畜、太陽、森林甚至魔鬼的多神教,卻在俄羅斯人的骨子裏麵紮了根。無論東正教多麽強勢和正統,俄羅斯人都保留著對自然的敬畏——或者說迷信,甚至敬畏魔鬼和它的一切妖魔鬼怪。
這種混亂的信仰,可以在俄羅斯人對權力和統治者的敬畏上尋找到它的痕跡。對於善的神,他們可以敬畏,對於惡的魔鬼,他們會施以賄賂,以免得罪它們。
俄羅斯人還對基督教信仰存在著令人匪夷所思的迷信。這與他們多多少少把對多神教的習慣和儀式移植和摻雜到基督教信仰中有關係。教會為了甘心做統治者的鷹犬、工具,也為了籠絡人民,創造了對聖徒、幹屍和聖像的崇拜。並且自認為是繼羅馬教廷之外的正統。
我們知道神是一個靈,拜他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我們也知道主在世上的時候,在醫治病人之外,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傳道。他要我們知道為了成為一個合格的基督徒,我們的道德標準是什麽,我們應該怎麽做。相較於醫治病人而言,他似乎更為看重醫治人們的靈魂的憂傷和疾病,並且給他們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準則。
一個把他的父親看作是阿拉丁神燈一樣有求必應、父親不答應他的物質需求他就不開心的孩子,不會讓父親高興和欣賞。神也一樣,他最看重的是我們如何聽他的話,照著去行。
很多普通的人,他們可能設想的基督徒生活是這樣——今生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來生有更大的榮華富貴等著他;或者今生過著困苦的生活,來生有榮華富貴來補償他。他們不關心神是什麽樣的神,也不關心神跟我們說些過什麽、對我們有什麽樣的要求。俄羅斯人的寓言故事中很多有一個“伊萬”這個角色,而他的主要特點就是懶惰、狡猾、搗亂、希望不勞而獲獲得財富。這大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
但是,認識神是我們最大的福分,也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東正教的迷信,迎合了人心,卻讓神遭受恥辱。”
謝廖沙喝了一口嚴肅泡的很釅的茶,休息了一會,又開始說:
“東正教就像是一個政府認證的宣傳機構。他們做的一切,就是讓民眾相信他們的把戲,讓民眾走進教堂給他們捐款。
為了這個,他們強調應該通過美輪美奐的聖像、雕刻、能擊中靈魂讓人暫時感動的詩歌和慷慨激昂、大聲的講道,來抓住人的靈魂,讓他們醍醐灌頂,暈暈乎成為他們靈魂上的奴隸。
但是,人均米開朗基羅、人均貝多芬又能怎麽樣?這也不應該取代神他自己的地位。
他們這樣做,好像是人遮住眼睛的翳子和白內障,把神自己的偉大、慈愛和能力遮蔽了,換作他們自己引以為驕傲的一堆石頭、一串音符和一堆話語。
吸引我們歸向神的隻有神他自己。
我不是說我們不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敬拜神,但是,神更願意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愛世界上的人、醫治疾病、憐憫窮人、消除社會上的不公。
而俄羅斯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經曆了世界上最黑暗的專製、最嚴重的饑饉、最殘酷的壓迫、最不公平的社會等級。
於我個人而言,我本來應該在升職上要快於其他的軍官。但是因為其他軍官家人托了跟將軍的關係甚至是在沙皇近臣處的關係,卻比我升職要快。
俄羅斯的人身依附,部分可以歸結於他們不明白在上帝麵前人人的靈魂平等。又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經曆過西方的啟蒙思想的洗禮。
他們信仰權力、信仰鬼神、敬畏一切比他們力量更大的東西。他們把人當做神,為了巴結有權力的人無所不用其極,極為卑微、可恥。卻把神吩咐我們做的事情忘記到九霄雲外。契科夫的小說裏麵一個小公務員因為坐在後排打噴嚏口水濺到前排的一個將軍身上,而惴惴不安,最後被嚇死。這說明在專製的俄羅斯社會,神不會讓人死,而人卻可能讓人死。
提到你們的新教,它不是為了創造一個新的基督教,而是恢複基督教的原樣。假如我是馬丁路德或者加爾文,我會首先到最黑暗的俄羅斯去。”
謝廖沙不顧嚴肅因為聽到他驚世駭俗的言論而驚愕的表情,又接著說道:
“我是一個俄羅斯人,一個俄羅斯軍官,對於你們同胞現在遭受的苦難,我也是手足無措。但是,我真心希望你們能夠逃離這樣的悲劇。”
嚴肅非常理解謝廖沙的處境。謝廖沙已經和他坦承相告。但是最重要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如果嚴肅通過一定的途徑能夠得到一些比較先進的槍炮,他們就可以在戰場上和俄羅斯軍隊一較高低。
謝廖沙似乎窺探到了嚴肅的心思。但是他不可能有什麽作為。
這時,謝廖沙一個舉動讓嚴肅感到很奇怪。謝廖沙居然問他喝完了酒需不需要外出方便。如果他自己要出去方便問便所在哪裏還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麽他要問嚴肅要不要方便呢?
出於對謝廖沙的信任——他似乎要幹點什麽事出來,但是肯定不會對嚴肅不利——所以他便出門,來到便所。
等他回來,謝廖沙仍然坐在椅子上,手裏指著嚴肅枕頭邊放置洗漱用品的地方,讓後把食指放在嘴唇上輕輕“噓”了一聲。那裏放著一個洗臉盆的木架子,在木架子旁邊,放著剃須刀、肥皂、木梳。
嚴肅從謝廖沙露出神秘神色的臉上看出他並沒有不露好意,出於對他的信任,他立即判斷似乎謝廖沙秘密地在告訴他什麽。
嚴肅和謝廖沙繼續閑聊,聊到俄羅斯境內的局勢、即將發生的革命,直到外麵一個俄羅斯士兵提醒謝廖沙該離開江東了。謝廖沙莊重地和嚴肅握手告別,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傷感,因為下一次見到嚴肅,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站在持槍握戈對立的兩隻軍隊裏麵。
嚴肅回到璦琿城就收到了一個民事案件的狀子(起訴狀)和被告的狀子(答辯狀)。
案件涉及一個常年在外的遊醫,正值酷暑難耐的夏天,在一個地主民房的施工現場,有一個人中暑倒地。遊醫正好在現場,就利用身邊攜帶的中醫工具,並且在工地現場一個放學的學生的協助下,讓中暑者躺平,通過針灸和按摩特定穴位,把中暑者救了回來。但是,由於中暑者是由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加上遊醫大汗淋漓,見中暑者被救了回來,就暫時找陰涼地方避暑,結果導致中暑者因為心腦血管疾病再次暈倒。等到遊醫再次回來詢問情況,在處於昏迷狀態的中暑者帶到他在璦琿城的診所,花了不少的醫藥費。
現在原告即遊醫和那個幫忙的學生提起訴訟,要求中暑者支付醫療費若幹。
此案並非前文所述的侵權,也非合同,而是一個“準合同”(按照國內民法理論)或者“不當得利”。按照我國現行民法典,“不當得利”的定義是“沒有法律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了利益”。
當然,這裏嚴肅又要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問題。以普遍施行的國外法的視角來評鑒國內法,並且進行采納或揚棄,能夠不失偏頗甚至能得到更好的判決結果。
不是個人攻擊——國內前二十幾年左右,某學術界知名大咖曾發出關於發掘法律“本土資源”的號召。聽到這話,我如果是“本土資源”,估計會嚇了一跳,羞赧地說,“我們連法治1.0版都算不上。你們就是把我們敲骨吸髓,也發掘不到什麽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我們這些古舊的法律,配得上窮苦、不公、專製和不平等的社會。”
不是說國外的法律一定比我們的先進。但是,用專製社會和農業社會的法律適用於市民社會和工業社會,肯定是不適宜的。工業消費品和近代體育運動、飛機輪船等運輸工具帶來的侵權行為威脅、現代醫療活動帶來的侵權隱患,我們會遇到,但是它們肯定比我們早遇到,也早就通過成熟的判例法和成文法(成文法有很多也是在判例法的基礎上做的總結)解決了。
如果說我們不能抵擋進入現代工業社會的趨勢,那麽我們也不能抵擋工業社會中發生的票據、合同、侵權的法律問題的趨勢。我們曾經有幾百年的欠賬,而且別人還在這個網絡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不斷地、一騎絕塵地向前發展。你想到的他們早都想到了,你沒有想到的他們也想到了。
就從這個定義來看,“損失”的存在根本是不必要的要件。
從“不當得利”的名稱來看,就能看出這個法律概念的初衷是為了將“得利”(而不是損失)追回。於是就有了西方的“歸還”(不當得利)之訴,也產生了國內法和大陸法上的準債權(即,得利者是債務人,其應返還的不當得利就是債務)。所以,損失是否存在,根本不是提起“歸還”之訴的基本要件。這不同於合同之訴中的“損害賠償”(damages)。
另外,舉例而言——如果一個侵犯了另一家公司的公司的版權或專利的公司,有更強的營銷隊伍/植入該專利的應用程序產品讓用戶更有好感,因此實現了較之於被侵犯知識產權的公司本可以取得的盈利更高的盈利,那麽,這高出原本能實現的盈利的部分,按照“不當得利”理論,是不是也應該返還呢?但是,注意這是“盈利”,而不是被侵權公司的“損失”。簡言之,如果讓他們自己在某個市場搞銷售,或者把專利植入他們自己的產品,還不一定能有什麽效果呢。
還是同一個例子,在舉證責任方麵,計算“損失”和計算“盈利”的難度方麵存在天壤之別。如果計算“損失”,需要考慮銷售額的減少、市場份額的流失、商譽受損等等。這很難辦。但是,如果計算“盈利”,則很方便。直接計算被告實現了多少的銷售收入減去成本就行了。
所以,就這個定義而言,完全沒有必要把一方得利一方“受損”看作是一個要件。
再者,在法律條款中非要列出一個抽象的“定義”,就會像一個網洞很大的漁網,讓很多“例外”情況成漏網之魚。大概有些人認為與其從細節之處入手戰戰兢兢地詳細考證、像排雷一樣排除各種例外情況,不如簡單地籠而統之。
“沒有法律的依據”也可以進一步商榷。
舉例而言,如果a請b給他粉刷一間房子,而b卻因為錯誤粉刷了c的房子。這裏確實沒有法律的依據,隻有事實上的“錯誤”。但是如果c本沒有裝修打算,又拿不出錢返還給a,那麽法律還強迫c這樣做嗎?因此,這裏就不算“不當得利”。民法典第985條第(1)款規定的“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也不符合這種情況。
回到本案案情,中暑者因為昏迷,無法對遊醫表示的進行醫治的意圖(要約)表示“同意”(承諾),所以這裏沒有合同關係。
另外,這裏也不屬於好心路人醫生在施行救治之後未能成功或者導致傷害的侵權行為的情況。(我國民法典第184條也有類似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所以,不存在侵權關係。
那就隻能是“不當得利”。中暑者對醫治的行為應該支付報酬。
但是,這裏一個是以獲取報酬為目的而以遊醫為職業的醫生,一個是沒有獲得報酬的期待的學生,兩者應區別對待。前者應當獲得報酬,後者則無。
當然,這裏遊醫中途暫停了治療,這是違背“自願緊急救助”行為的宗旨的。按照某些國外法的規定,他至少應該等待比他技術更熟練的醫生來進行處置。比如在這裏,處置中暑者的心血管疾病。
因此,由於他的部分過失,應當從他的報酬中扣除與他的過失對應的部分。
嚴肅在起訴狀上闡釋了他的立場。並且通過簡單的庭審和調解,讓中暑者承擔了部分費用。
就在龜縣令舉棋不定的時候,冒英奴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
麵對這個嚴肅的宿敵的請纓,龜縣令不易令人察覺地苦笑了一聲,心中歎道,難道天不留嚴肅?要讓嚴肅麵臨這樣一個絕地之境?
龜縣令心裏非常清楚,一旦冒領了命和白虎堂談判,必定不將嚴肅的性命放在心上,甚至如果他在和白虎堂交兵的混亂之中趁機取嚴肅的性命,也讓人指摘不了什麽。這就正好遂了他的意。
冒英奴作出一副渴望替領導分憂的神色,絲毫看不出在這副嘴臉下麵他迫切趁機除掉嚴肅的心機。這是一張久經官場的不露波瀾的臉,仿佛他隻是一副耿耿的衷心,能去更好,不讓他去他也無所謂。
對付狡猾的老狐狸,還是要聰明的獵手。龜縣令思慮片刻,突然心生一計,便吩咐讓另一個衙役上來。
“你們的任務就是把嚴肅救出來,有權力便宜行事。但是,冒英奴必須聽命於馬勝庭的指揮。”
“嗻!遵命!”
“若是賊人作亂開槍,你們可以反擊,但是應該盡量克製,不要率先開槍。朝廷的旨意是招安他們為我們效力。”
“嗻!”
馬勝庭和冒英奴答道。
按照龜縣令的吩咐,兩人點了數十名衙役,放下手中處理的其他雜務,領取了刀叉弓箭以及數量有限的幾杆鐵銃,浩浩蕩蕩向白虎堂進發。
白虎堂裏麵的匪徒,分為幾個大隊,一個大隊分為幾個小隊。匪徒畢竟是草莽暴戾之人,平時一言不合都會拔刀相向,所以白虎堂的大隊長和小隊長都對他們嚴加約束。這個管虎,也非一般之人。他讀過私塾,稍通文墨,常以禮義廉恥訓示手下,對一般的老百姓秋毫不犯,凡是下山作案,均不以奪人性命為手段。所以,整個白虎堂在他的轄製之下,倒呈現出紀律嚴明、秩序井然的麵貌。
管虎之所以上山為匪,一方麵是窮困潦倒使然,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對朝廷官員腐敗不公的失望。他曾經短暫地在清朝軍隊裏吃過軍餉,但是,在一個階層固化、受祖上蒙蔭之輩可以公然合法地像坐火箭似地被提拔、官官相護的體製內,他向上走的美好夢想化為齏粉。他膂力過人、學習新的武器操作十分快,在同僚和同袍之中口碑和人緣也非常好。但是,他還是被官僚機製中的任人唯親和腐敗阻擋了上升的通道。
對官員腐敗導致平民窮困潦倒痛恨還是不夠的。要上升到對國器、體製的認識才可以。
因為,如果把百姓窮困歸咎到官員腐敗上麵,那麽,如果百姓生活提高了,但是腐敗仍然橫行,就可以了嗎?
腐敗不僅是導致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而且其本身是一個嚴重損害了官員行為的“廉潔性”的行為。我們應該從“功用主義”的角度,上升到對腐敗行為本質的認識,即,腐敗行為本身是無恥的、侵犯社會“純潔性”的行為。
從人的角度說,它傷害了人的感受;從宗教的角度說,它傷害了神的感受。
管虎的幾個大隊長中,就有和他一起從軍隊裏麵退出跟隨他的。其中他最信任的一個心腹,叫做盧嘉正。這個人和他一樣懷著報國報民的抱負而無法施展,對於朝廷的種種,有著無以言表的失望和唾棄。
偽善的上流人物,和無德暴戾的底層人物,哪一個更該死,那個更應該消失?誰也沒有權力審判。
但是,上流人物和底層人物中,都有品德馨香、有操守之人。
結論是,認為精英統治更為適宜的人,以及認為朝代應當時不時推翻、更替的人,他們似乎都沒有錯,但是似乎都錯了。
關鍵是要有一個一以貫之的賞善罰惡的體製。一個官員進退有據、人人有平等的資格和機會進入精英階層的體製。
盧的槍法極準。如果在現代,他是一個妥妥的出色狙擊手。這也是他能夠擔任大隊長的另一個原因。
對於嚴肅如何被扣押,以及冒英奴如何盤剝他們白虎堂又在璦琿城內經營哪些見不得人的汙穢的營生,盧都很清楚。
他更清楚的是,嚴肅是如何救了璦琿城數量眾多的瘧疾病人(這其中包括了他的親屬),如何為冤案平反,如何沒有把他們一眾土匪看作是社會渣滓、一群該死之人。
冒英奴是何等人?
他的命運已經注定。他以為是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於混亂之中取嚴肅的性命。沒想到,這一次是他命運的終點。
如果以他不死來換他痛改前非,他會嗎?
也許會,但是不能。因為他一切的惡行,都是有慣性的。一輛飛速前行的車輛,沒有動能足夠相當的反作用力,是無法停止的。
馬勝庭和冒英奴一行人來到白虎堂所在的山下。早已有探子報上白虎堂。他們抵達的時候,早已有一群土匪持械站立在通往山頂的窄路上等候。
馬勝庭雖然被任命為這次行動的指揮,但是在言辭方麵,還是冒英奴更勝一籌。
土匪按照管虎的吩咐,喊話讓他們先把武器放下。
冒英奴距離他們還有幾十步遠,這是一個雙方都認為比較安全的距離。
冒英奴假惺惺地讓他們先把嚴肅交出來,然後他們再把武器放下。
“我們要確保嚴肅先生安然無恙,不然,我們不會放下武器。”
一個土匪馬上走到山頂報告管虎。不一會兒,這個報信的回到山腳,回答道:
“我們大當家的說了,我們沒有動嚴肅先生的一根毫毛。你們先把武器放下,我們再把嚴肅先生交給你們。”
冒英奴和馬勝庭低聲私語了一會兒。
“我們要見你們的大當家的。”
冒英奴露出一副猙獰的模樣,他已經失去了耐性,按捺不住了:
“今天見不著嚴肅先生,我們就不撤兵。”
“你們大當家的再不露麵,我們就開始往山上進攻了,我們會踏平白虎堂。”
報信的又跑到山上把他的話傳給了管虎。
一會兒,管虎帶著嚴肅從山上走下來。嚴肅也沒有被任何繩索捆綁,二人神色輕鬆地站到離冒英奴幾十步遠的地方。
管虎不怒自威地說道:
“叫你們的龜縣令來。把你們給我們的武器送過來。否則,你們說的都不作數。”
冒英奴喊道:
“我們的老爺是你說見就見的?你有沒有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一幫匪徒還敢和我們的老爺討價還價?”
管虎料到冒英奴會出言不遜,沒有感到意外。
“跟你們的老爺說清楚,招安我們是癡心妄想!老子這麽多杆槍,輕輕鬆鬆地就踏平你們璦琿縣衙!”
冒英奴見“時機”已到,嚴肅正在自己的火力範圍內,而管虎說的狠話正好是自己動手的絕佳理由。
衙門裏也不是沒有鐵銃的,雖然數量少,但是在幾十步的距離,槍法好一點還是有致命的威脅的。
冒英奴大聲朝後麵的衙役喊了一聲:“給我打!”
衙役的鐵銃和弓箭立即朝對方射擊,但是,由於這些衙役平時缺乏指導和有效的訓練,準頭十分地差,一時鐵銃和弓箭都打偏了。
嚴肅和管虎立即朝身後的樹林跑去躲開衙門的射擊。
正在雙方交換火力的當口,隻聽一聲與其他的槍響都不同的怪異的槍聲,“啪!”隻見冒英奴大喊一聲,撲倒在地。
子彈正中冒英奴的額頭,地上馬上就留出了汩汩的血水。身邊的人探了探他的鼻息,已經斷氣了。
身後的衙役一看帶頭的衙役都死掉了,就留下幾具屍體,抬著幾個受傷的人,驚慌失措地撤出了白虎堂。
不要相信他們說的“忠於朝廷”,忠於某某人。誰也不是傻子。他們都慣常生活在一個假大空的教訓和實在的生活之間兩層皮的空間中。在保命和忠於朝廷之間,他們肯定會選擇前者。
這極準的準頭,不用說就知道是盧嘉正的傑作。
原來,管虎下山之前,早已布置好了盧嘉正躲在樹林裏麵的一個隱蔽射擊位置。一旦開火,就首先幹掉冒英奴。
第二節嚴肅和合同法的故事
冒英奴一死,想置嚴肅於死地的人不存在了,嚴肅很快就被“釋放”了出來。
招安的談判無論在白虎堂或者在縣衙門舉行,都不太妥當。為了顯示雙方都有談判的誠意,雙方約定龜縣令和管虎在約莫距離衙門和白虎堂中間點的一個位置單刀赴會。不帶隨從,也不帶武器。
雙方對彼此都知根知底,這不能不歸功於白虎堂和龜縣令在民間信譽和人品的風聲。換做是一個吃拿卡要、強占民田、做事不公的縣令,或者換做是一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白虎堂大當家的,就談不上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存在任何信任。
有的時候,個人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似乎被低估了。在封建朝代的農民起義當中,雖然農民拋家舍業提著腦袋追隨起事的人,但是若說誰精神上的壓力更大、誰在運籌帷幄的時候更糾結,那肯定是起事的人莫屬。所謂“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背後,是更強大的腦神經,承擔一旦失敗官府會對他們施加滅門甚至族滅的後果。“戚家軍”、“嶽家軍”、“曹軍”,之所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是因為別人是看在你的威猛和盛譽的名義上才加入你的軍隊的。
而群眾並沒有切實、具體的籌劃。他們像一盤散沙。籠絡聚合天下人心的,才是主謀者的任務。即使把群眾加在一起,稱他們為“人民”,也僅僅指的是抽象的“人群”概念,主謀者的意誌,才是他們的意誌,主謀者的路線,才是他們的路線。從單個個人而言,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反映了抽象的“人民”這一概念的群體的意誌。
讓抽象的“人民”承受“創造曆史的動力”這一盛讚,多少有些過於美譽。我們做一個數學題:領導者的意誌等同於抽象的“人民”的意誌;“人民”是創造曆史的動力;那麽領導者就等同於“創造曆史的動力”。說來說去,就是強調某些順應曆史趨勢的個人,才是改變曆史的“功臣”。
龜縣令和管虎因為身邊沒有別人,說話開誠布公,敞開地談。尤其是他們心知肚明,冒英奴是危害一方的惡勢力,現在他和他被鏟除了,他們身邊就不存在他們的眼線擾亂,白虎堂的招安就不會橫生枝節。在加上龜縣令亮出上級官府的諭令,管虎就不必前怕狼後怕虎,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雙方的會晤非常順利,各自答應回去之後吩咐手下辦理好交接等細節。
俄羅斯軍隊對江東的騷擾一如以往。看見這缺吃少裝備的一群俄羅斯年輕人,在他們的軍官的驅使之下,到處翻箱倒櫃找吃的和值錢的東西,嚴肅內心有一些惻隱之心。但是,他們和冒英奴還不一樣。他們不是一個族類。也許他們殺了中國人,心裏就不會有那麽強烈的惻隱之心。而遙遠在天邊的俄羅斯法律,也不會將他們繩之以法,最多可能就是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給他們一點點懲罰了事。
當然他們不會沒頭腦地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所有中國人視為敵人。一部分臣服了他們的“黃俄羅斯人”,他們會施以恩惠籠絡之,一部分他們恩威並重,對於那些敢於反抗他們的人,他們會施加最殘忍的手段。
嚴肅回到大車店,又接到了一波合同法的案件。
其中一個案件是這樣,經營一家服裝麵料店的老板,於這年端午節前後向他的幾個接受他供貨的裁縫店老板許諾說,如果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家店,在端午節前一天,把欠他的貨款提前支付,他將給予他們貨款打折的優惠。
幾家裁縫店老板隻有一家老徐,在端午節前幾天從他的朋友處借了錢,準備在端午節前一天交給麵料店的老板。
結果在端午節前一天,老徐接到了大量的顧客訂單,而他如果把借來的錢給麵料店老板送過去的話,他手裏的餘錢無法承擔采購麵料的費用。但是,他在端午節前兩天已經把錢交到一個仆人手中,準備到時候給麵料店送過去。
這樣,由於老徐疏忽,忘了交代仆人不再把錢送給麵料店毛板,導致第二天仆人把錢送到了麵料店。
老徐親自到了麵料店,把錢給要了回來。
現在提起訴訟的人是麵料店老板老宋,其要求老徐把錢返回給他,並且要求他賠償損失。
清末,國庫空虛,政府也開辦了一些博彩業,甚至老百姓可以以科舉結果作為賭注。“呂宋票”就是源於菲律賓的彩票,隨著菲律賓被西班牙占領,西班牙殖民者把“呂宋票”帶到了中國。
清政府把發行彩票看作是“籌款”行為,而非賭博行為,親自下場發行了政府彩票。
各類民辦企業以及外資公司紛紛開始效仿清政府,一時間形成了各種博彩滿天飛的景象。各個階層蠢蠢欲動,十分踴躍地投資購彩,導致在全國各處,可以目睹在街道上的行人、在店鋪茶鋪的人都在談論博彩和博彩結果的景象。
老宋是一個標準的博彩迷。他購買的是政府發行的一種彩票。而就在前不久,一個測字算命的算命師告訴他,端午節前後他將迎來一次大轉運,如果他購買彩票,運氣將非常好,掙來的錢可以夠他再置買一間兩間店鋪的。
老宋是一個很迷信的人。他聽信了算命師傅的話,就對這幾家欠他貨款的裁縫店許下了上述承諾。
事實比較怪異,算命師傅還真說中了,他本來想用裁縫店還的錢押的數字押對了。
所以,在這個民事訴訟中,他還提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訴訟請求:要求他賠償假如他收到了款項他本可以投資彩票能夠掙到的錢。大概有銀元200元左右。
嚴肅接手這個案件之後,真是感到老宋的腦洞“奇妙”無比。
如果是照著正常的經營項目的話,因為老徐的款項沒有到位,導致他工期延長、停工停產或者遭受其他損失,這種損失是可以看做是可得利益的“間接損失”。但是這種近乎於無厘頭的損失,應該算是正當的“間接損失”嗎?
還有,老宋和老徐之間的合同成立了嗎?
雖然中國的法律接納了“要約”、“承諾”(合同法中規定)、“對價”(民法典中規定),但是,縱觀中國法律發展曆史,盡管此時比彼時“馬錫五審判法”的粗糙審判方式已經先進了很多,有長足的進步,某些法律的發條仍然是圍繞著“概念”、“原則”打轉轉。嫁接國外法律(“法律移植”)的時候,被嫁接的法律和我國法律仍然是兩層皮,被嫁接的法律的養分沒有充分地被我國法律吸收。至少,在很多細枝末節上,是無端遭到忽略的。
要判斷老宋和老徐之間的合同是否已經成立,就要判斷要約和承諾的流程是否完全滿足。
我國的合同法把offe
a
depta
ce稱為“要約和承諾”。但是,事實上,合同是一個相互交換“p
omise”(承諾)的過程。除了當場達成合同的情境以外,我們需要考察這兩個“p
omise”是否是有效交換的,是否存在co
side
atio
(對價)。
首先發出承諾的是老宋。他答應如果他的要求得到滿足,他將給與裁縫店老板一個折扣優惠。
但是,老徐沒有做出相對應的“epta
ce”。
這就涉及到,在沒有通過言語做出“p
omise”的情況下,履行行為也可以構成“p
omise”的情況。而且,這是一個“det
ime
tally
elia
ce”的行為。換句話說,之所以做出這個履行行為,是因為他相信和依賴對方的許諾,從而做出了讓他利益受損的行為——借款。
但是,如果要構成“epta
ce”,他必須已經開始履行。在這個案件中,他隻是借了錢,但是還沒有真正的意圖開始讓自己的仆人把錢送到老宋那裏。雖然,他的仆人已經送了錢,但是,這是一個epta
ce傳達過程中的“錯誤”,而如果老宋後來被告知是老徐搞錯了,那麽老宋知道了這是一個“錯誤”,所以這個epta
ce就是無效的,法律應該保護老徐的權利。所以,履行行為還沒有真正開始,因此,他沒有作出“epta
ce”。所以,合同也沒有達成。
既然是沒有達成的合同,那麽老宋就無權追究老徐的“違約責任”(違反合同約定的責任)。
那麽老宋追究的間接損失應當怎麽看待呢?
合同雙方交換的是“p
omise”,之所以作出“p
omise”是因為對某種利益存在某種期待。也可以簡單地講雙方交換的是一種利益期待。
但是,法律隻保護“正常的期待”。
這種憑借“運氣”具有“射幸”之意味的期待,不是正常人的期待。
倚靠算命師傅的“預言”,也無法作為判定他即將獲利存在合理性的基礎。
嚴肅又在拒絕對方賠償請求的基礎上,對對方提出了“反索賠”——由於老宋為了履行他的義務而從朋友處借款,導致他蒙受了一定的損失,所以這種損失是“信賴損害”(det
ime
tal
elia
ce)(中文譯文無法準確傳達這個詞的意思),是可以要求賠償的。
嚴肅把案件的答辯詞寫完,又看了另一起案件。
這個案件也是涉及裁縫店的。裁縫店老板老張接到了一個大訂單,要求縫製五十套準備參加結婚典禮的中式禮服。為了這個訂單,老張加班加點,而且花錢新雇了幾個徒弟,幫忙縫製好了這五十套禮服。但是,到了最後,顧客卻聲稱婚禮因為某種意外原因被取消了,所以他不會付款。
照著現代的合同法理論,這是一個合同可以終止的情況——合同目的落空。
原因是——雖然顧客仍然可以接受這五十套禮服,但是,合同存在的目的——參加婚禮——已經不複存在了。
這種情況屬於“履行不能(impossibility)”嗎?
不同,這與在紀念端午節的花車遊行所在的街道兩邊的旅店訂房間而最後花車遊行因故取消的情況不一樣。
當然,政府取消花車遊行與雙方父母決定取消婚禮,哪個更屬於“(履行不可能)impossibility”的因素,實在難以分辨,一個是屬於政府行為,另一個屬於個人行為。
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合同目的是落空了。即,繼續履行對當事方已經沒有“意義”了。禮服可以照價付款,但是收了這些禮服,有什麽用呢?
顧客就抓住這一點不放,對自己的不付款行為進行萬般抵賴。
而衙門的意思也站了他們的立場。
裁縫店表示不服。
嚴肅仔細搜索了自己頭腦中的那點合同法知識,突然發現,“合同目的落空”理論項下也並非豁免了所有的繼續履行行為。
因為,根據該理論,如果合同目的確實落空,但不是“不可履行”的(比如支付款項的行為),而且,接受賣方的貨物對買方而言仍然是“具有價值”的,那麽,合同就應該繼續履行,不必解除或終止。
雖然這些禮服暫時對顧客沒有用,但是,這些禮服仍然是可以在平時穿的(並非設計成非節慶日穿不可的奢華樣式或者是穿不出去的土樣式),並且,如果雙方父母恢複了他們的婚約,或者以後有其他人舉辦婚禮,這些禮服仍然是可以穿的。
另外,按照“要約-承諾”的理論,裁縫店已經作出了“依賴”(
elia
ce)的行為,即,依賴對方為這五十套禮服付款,而加班加點並且另外雇傭了幾個徒弟,這種行為仍然是屬於信賴損害(det
ime
tal
elia
ce)。他們付出的努力,應當得到補償/賠償。
嚴肅不願意將這些不誠信、賴賬的人進行詆毀。而且,這種生意上的恩恩怨怨,是很常見的。
我們在dna裏麵就存在著一個先天的缺陷,雖然這看起來與我們的直覺相反——對善的冷漠、不追求,對惡的不敏感。
我們天生對惡沒有強烈的負疚感,對行善天生的遲鈍。
如果我們被放到惡人的位置、場合、時機,我們是很有可能跟他們有一樣的行為。
把一個已經不能轉的微波爐,賣給了一個收廢品的人,這在絕大多數的人眼裏是一個“小惡”,對一個我們恨惡的人,心裏麵把他/她殺了千百次,這對很多人來說根本算不上“惡”。
我們的心中常常有著這樣的、隱隱的惡的衝動,而且還對作惡有著某種得意忘形的快感。
但是,這個收廢品的人回去之後,有可能遭到他的妻子的嘲笑,讓他們之間的感情裂縫更惡化,或者在回來和你理論的路上遭到電動車的撞擊而必須去醫院,花了幾百或幾千,你就知道,微不足道的“惡”的後果可能如何。
我們大多數時候預見不到惡的結果,或者隻預見到惡的抽象結果而預見不到惡的具體結果,而我們的內心對這種惡沒有足夠的警惕、足夠的敏感。
這也是為什麽我們需要道德律,需要他人對我們進行道德的訓誡、法律的約束。
而如果法律不存在了,那麽道德律隻會對“君子”有用,對壞人無用。
所以,嚴肅一致秉持著法律超越一切,也應該超越一切的理念。
對於這個顧客,他認為,就應該懲罰他的惡意。
在合同法中,隻要是存在惡意(比如欺詐),就應該加大懲罰的力度,要求其賠償間接損失(至少是部分間接損失)、懲罰性的損害賠償金。
嚴肅接了這兩個案件之後,突然某一天又遇到了謝廖夫。二人進行了一番長談。
第三節“宰白鵝”案件的審理;嚴肅和謝廖沙的暢談
在嚴肅處理妥當兩個合同法案件之後,龜縣令有意讓他署理璦琿司法事務,但是按朝廷規矩,雖然典史是“不入流”的官吏,但是需要經過吏部銓選,由皇帝簽批才能任命。所以龜縣令隻可暫時讓他以代理典史之名,行典史責任之實。為了避免他在江東和璦琿城之間疲於奔波,在璦琿城裏給他物色了一間幹淨樸素的住處,房租由縣衙支付。由此,嚴肅蛻變為“公家的人”。他不再是孤勇者,他有一群有相投的誌趣、甚至可以聽他調遣驅使的一個集體。一個音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其他音符的映襯和烘托之下,這個音符變得適得其所、優美動聽、富有節律。
在璦琿郊區發生了一起持槍殺人案。衙門的審問結果是,一個男子因為自己家裏的田被一個富商侵占,遂在該富商在璦琿縣內的卡倫山遊獵的時候躲在一個山洞裏麵欲以一杆連珠火銃行凶,但是因為他射擊準頭差了一些,連發的幾槍均未命中,而是擊中了他身旁采蘑菇的一個鄉民。鄉民無辜遭難,傷重不治而死。證據確鑿,且該男子供認不諱。
嚴肅在接手這個案件的時候,也沒有貿然就對案件審問結果提出質疑。屬下盡職了,就不要給臉色打板子。也許嚴肅屬於那種和顏悅色的領導類型。但是,嚴肅有嚴肅的原則。因貪贓而扭曲司法裁判或者不恪盡職守、對自己的分內之事虛與委蛇,都是嚴肅絕對不可容忍的。
但是當嚴肅第一次在台前看到這個“嫌疑犯”時,不禁吃了一驚。這個“嫌疑犯”居然是一個十二三歲模樣安靜、身體孱弱、眼神怯懦躲閃的小男孩,也沒有那種殺人泄憤的凶手那種堅決的、得償所願的神情。
嚴肅心裏知道手下人沒有完全說實話。這很可能是一個冤案。
在清朝,流行有錢有勢的人在犯事之後花錢找無業流民或者貧困家庭的孩子代替他們受刑甚至是受死的行為。這種尋找替罪羊的行為稱為“宰白鵝”。這種司法流弊,據說驚動了道光皇帝,但是他身為皇帝,卻無法徹底消除。據說道光皇帝因為宰白鵝亂象幾乎被氣死了,而慈禧太後因為河南鎮平縣的一起宰白鵝案件雷霆震怒,讓替罪羊無罪釋放,鎮平縣令被革職並發配邊疆,卻讓凶手逍遙法外。
為了戳穿這個把戲,嚴肅決定到小男孩家中和案件現場進行案件勘察。
小男孩家的房子是下端用石頭壘砌上端用土坯砌成的土房。這種房子的特點是一到下大雨的時候,雨水就能將房子的皮侵蝕、剝去一大片。時值夏日,雖然家中有一種寒意,但是這種寒意不是冬暖夏涼的寒意,而是一種潮濕、陰冷的寒意。小男孩的母親聽到有客人來,就從照顧他癱瘓丈夫的床邊來到門外迎接。就聽裏麵的房間裏麵一個中年男子一陣接一陣地咳嗽、吐痰的聲音。嚴肅快步踏入門內,看中年男人躺臥的床。這張床極端陳舊,漆皮幾乎全部抹去露出一塊一塊的斑駁之色。這也許是小男孩爺爺或者爺爺的爺爺曾經躺臥過的床。
在他們臥室旁邊,是幾塊木製的擋板,把臥室和一個豬圈隔開。豬很瘦,看得出主人沒有精力打理,豬圈的地上是水、泥和豬糞便混合的一攤液體。在客廳正堂貼著“天地君親師”的一行字,下麵貼著財神。
女人是駝背,看得出經年的勞累讓她再也直不起腰來。她慌忙從廚房用吃飯的碗裝了一碗開水,從客廳裏不知道什麽地方淅淅索索地掏出一小把茶葉,放在碗裏,給嚴肅端了過來。女人的手指甲都是泥。
嚴肅沒有嫌棄,接過這碗茶。就跟這個女人說起她孩子的案子。
這個女人守口如瓶,對“宰白鵝”的事情以及誰給了他們銀兩的事情不吐一字。
嚴肅就把案件的利害跟她挑明——如果她不把實情說出來,那麽她的孩子很可能要被判死刑。
可是,這個女人眼神中透出堅定,好像涉及到的不是她的孩子的命運,而是別人家的孩子的命運。
嚴肅手下的幾個人,因為收到了案犯的銀子,又見這個女人能夠守口如瓶,都露出得意的微笑。
嚴肅必須拿出一點有說服力的東西出來,好讓他們無法自圓其說,從而對案件進行突破。
他回到璦琿衙門,以利害曉諭這個小男孩,但是始終無法突破他的防線。
但是,嚴肅在和他說話的時候,發現他聽別人說話時反應遲鈍,就問他耳朵是不是很好。小男孩說自己耳朵正常,就是視力不太好。近視眼的人不戴眼鏡的時候,聽力也不是很好。大概因為正常人聽人說話是需要看別人口型的。
嚴肅看苦勸無果,就讓衙役把他帶回監牢。他不明白為什麽這個孩子對用自己性命換取三兩銀兩的行為這麽堅定,對自己的勸說這麽無動於衷。就尾隨著他來到監牢。
嚴肅看著他回到自己的臥鋪。臥鋪是磚石切成的台階,床鋪上墊著草席,幾個人在狹小的空間擠著睡覺、躺臥。
嚴肅發現小男孩把每個人床鋪下麵擺放的鞋子都擺放整齊,每雙鞋的鞋尖都對著大門的方向,看著鞋子都擺放整齊,小男孩才放心地上床鋪躺臥。
這是典型的強迫症症狀。嚴肅就招呼一個看守監牢的衙役過來,詢問小男孩有沒有其他的行為異常。衙役就告訴他,這個小男孩每天都要站到牢室門口,抓住大門的柱子叫喊感到難受,讓衙役放他出去。
依據現代的醫學理論,強迫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種,而人一旦患有精神疾病,就不是單單一種或兩種症狀。患有強迫症的,很有可能也有抑鬱症、焦慮症或者幽閉空間恐懼症。
嚴肅相信與其說精神疾病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不如說它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因為神經內分泌功能異常,導致讓人高興的激素分泌減少,從而引起患者無法表現出正常的情緒。這和其他肢體、器官的生理上的疾病,並無二致。而抗抑鬱藥可以激發激素的分泌,讓人至少可以有愉悅心情的“假象”。所以,治療抑鬱症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害怕去看醫生(看精神科醫生其實比看感冒的流程還簡單),還有就是要吃藥!吃藥!吃藥!
嚴肅可以斷定小男孩還患有幽閉空間恐懼症。他不太可能躲在一個狹窄的山洞裏麵開槍的。
為了確認他的判斷,嚴肅又來到案發地點的山洞。
這個山洞的狹窄程度堪比“一線天”。首先,洞口和穿過山洞的通道的寬度大致是一樣的。正常人爬進去,真會擔心會走不出來。如果躲在洞口的位置,絕對不可能有一個舒服的姿勢。
這樣的洞口對於患有幽閉空間恐懼症的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踏足的。
綜合上述證據,嚴肅斷定,即使小男孩行刺,也不會找這個一個洞口行刺。即使他要行刺,因為他患有近視眼,也會找一個更為接近受害者的樹叢或其他地點。另外,從小男孩的手掌和手指來看,也沒有常見的玩火銃的人受傷的那種典型的火藥傷,甚至沒有任何的老繭。他家也並不是打獵之人,說他用火銃傷人更是無稽之談。
嚴肅沒有猶豫,把手下幾個疑似收了行凶之人的錢財的衙役招呼過來,把他斷定的幾個案情疑點一一給他們說明,並要求他們供出真相。
嚴肅的處理方法,可以說是直截了當的。沒有任何彎彎繞。
有很多人對有心機權謀的人心生尊敬,對活得通透、處事不苟、不徇私情的人,卻心生鄙視。嚴肅就是第二種人。他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他不需要在這種決策上尋求“民主”。當然,他絕不相信民主是多數的暴政,但是,他相信對“民主”抱有保留態度是明智之舉。
在儒家(孔子強烈反對殉葬製度)出現之前,民主就是“殉葬是合理的”;在清朝覆滅之前,民主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合理的”。如果多數人甚至大多數人是愚昧的、是需要被教化的對象,那麽民主實行的結果,確實可能導致可怕的後果。
這幾個拿人好處的衙役,在嚴肅的一番“政策”攻勢和證據的壓力之下,終於承認了這個案件是“宰白鵝”之實。
嚴肅沒收了他們收取的賄賂,並且對他們進行了一番訓斥。把小男孩無罪開釋,把行凶者收監待審。
案件的真實情況是這樣——行凶者姓曹,是一個富商,受害者是他的商業對手,因為讓他在經商方麵吃了很多虧,他才躲避在山洞裏麵,欲對他行凶,但是因為準頭差,擊中了另外一個人。
如果要定罪,這個凶手應當定什麽罪?
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的行為事實上可以分割為兩個行為:一個是殺人未遂,一個是過失致人死亡。
按照中國法律和司法實踐,這屬於“想象競合犯”。應該擇(兩種法定刑中的)一重罪論處。
按照其他國家的法律,這屬於“數罪並合”。但是,如果一個是殺人,一個是侵犯財產,兩種不同類型的犯罪行為,就不能進行“合並”。而本案這個行為的兩個結果都是攻擊他人的行為所致,所以屬於“數罪並合”。
在法律理論上,國內存在各種學說,比如“實質一罪說”、“實質數罪說”以及“折衷說”。
之所以要研究這個問題,是因為它是一個行為,引發的數罪,應當與一個行為一種罪,以及數個行為數個罪不同,所以在量刑上也應當有所不同。
一個行為引發的數罪,當然比一個行為一個罪要嚴重,所以要“擇一重罪處罰”。
當然了,按照某些國家的刑法,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故意(i
te
t)轉移”。即當事人的犯罪意圖,從原來的受害者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刑法,追究的是“犯意”(i
te
t,犯罪故意),而不是“行為”本身或者“犯罪構成要件”。
不管怎麽說,從刑罰的結果上來看,這些理論導致的處罰結果大致是相當的。按照“擇一重罪處罰”,與“數罪並合”(joi
de
ofoffe
ses),處罰都比一罪要嚴重。
在嚴肅在璦琿城裏落腳之後,他也常常回到大車店歇歇腳,和以前一起的老板和夥計們閑聊,渡過半日閑的時光。馬老板已經找到替換他賬房職位的人,但是為了讓嚴肅能夠時不時回來有地方歇腳,還是保留了原來給他的一個單間。
謝廖沙又一次帶人來到江東。他特意來到了大車店。這一次謝廖沙和嚴肅進行了一番長談。
嚴肅從廚房取了點鹵牛肉、花生米,還有一點東北的老白幹,悉數擺在嚴肅單間的一個小桌上。
謝廖沙不是典型的嗜酒如命的俄羅斯人,但是也能喝點白酒。他們喝酒都不需要多少的下酒菜,吃菜反而會衝淡了酒的醇香。所以,照東北話講,他喝酒就是“幹拉(lá)”。
嚴肅從大堂裏拉了兩把椅子,二人落座後,嚴肅首先用英語提出問題:
“為什麽相信進化論的人有很多?你覺得進化論合理嗎?”
謝廖沙答道:
“上帝造的萬事萬物都是恰好這樣的。
如果一切都是大自然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錯”而‘進化’出正確的生物出來,那麽那些作為試錯的代價被淘汰出局的生物,我們怎麽沒有看到它們大量的化石?
如果進化論正確,我們可以在地下發掘長著十八條腿、眼睛長在屁股上、沒有牙齒、尾巴長在下巴上的牛的化石,沒有眼睛也不會像蝙蝠一樣通過超聲波探路的蒼蠅的化石,不長眼睛和耳朵悲慘和短暫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類的化石。
您看,一切都是恰好這樣的。
假如進化論是真實的,那麽大自然具有超自然的能力。把眼睛生長在嘴巴上麵,動物吃東西就可以看得清楚,牛和馬的蹄子是朝前生長的,跑起來就不會像海豹一樣趔趔趄趄。牙齒分為切牙和磨牙,才能滿足切斷食物和咀嚼食物的功能。
如果出現偏差,我們不可能設想大自然會說,‘不行,慢著,牙齒和排泄器官之間似乎還需要消化器官才能保證營養被吸收,你們這批進化的動物不行,要淘汰掉。再進化一億年吧,好讓消化器官能長出來。’
大自然也不可能說,‘且慢,人類和動物沒有眼睛和耳朵,要在黑暗裏麵互相亂碰亂撞了,也無法互相進行溝通,所以,你們這一批淘汰掉,等我想辦法給人類和動物造出眼睛和耳朵來。’
您看,人類學家有沒有在地底下發掘到任何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沒有消化器官的那一撥人類化石?
一切都是恰好這樣的。
我非常喜歡羅馬書1章20節說的,‘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我們對萬物的完美程度習以為常,但是,當我們仔細鑒賞這個宇宙和生物界,就知道它們美妙得令人驚歎!”
嚴肅見他說得非常好,連連點頭表示讚許。
他又提出一個問題:
“既然上帝是真實的,那麽他為什麽不向人類顯現出來,讓我們看到他,就相信他呢?”
謝廖沙似乎已經精準地預見到他會問這一個問題,露出有一些“得意”的神色。
“首先,上帝不會背離他自己創造的世界的律。
如果他要改變這個世界運行的律,比如萬有引律,比如光合作用,那麽一定需在特別的理由和動機。其次,上帝不是從來沒有向人類顯示過。
meiste
eckha
dt(埃克哈特)說過,‘上帝好像一個人,在隱匿時,清一清喉嚨,遂泄露了他的行蹤。’
上帝大張旗鼓地引導過以色列人過紅海,從天上降下來食物給他們吃,在荒漠擊打磐石出水給他們喝,和以色列人中的亞伯拉罕、摩西都說過話,好像是他們的朋友一樣。
但是結果是什麽?以色列人還是背叛了上帝。他們埋怨摩西、埋怨上帝,並且自己用金子造了一頭牛犢,說它是神。”
謝廖沙臉上浮現出對以色列這群悖逆之輩的不忠誠的惋惜和憤怒。
他接著說:
“上帝借著他手所造的種類繁盛的萬事萬物已經顯明了他自己——他是全能的、豐富的、富有慈愛的,他希望人類在他的樂園裏快樂地生活。
如果我們求他顯示和施行神跡,就是要求上帝第二次地向我們顯示他自己。我們沒有強求上帝這樣做的資格。
也許您還不知道,上帝似乎是一個自隱和內斂的神。
上帝讓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430年,帶他們出埃及之後又讓他們在曠野漂流40年。您看,他不是一個做事切哩哢嚓幹脆的神。
雖然我們有人說,當你向上帝禱告的一刹那,上帝已經開始工作。但是,令我們疑惑的是——為什麽上帝做事遲緩?
答案可能是——上帝是全能、自有永有的神,時間對他沒有意義,時間也不能限製他。
太陽光來到地球需要8分鍾。如果您從8分鍾之後陽光已經抵達地球的角度看8分鍾之前陽光剛剛出發的問題,您就明白為什麽說上帝是不受時間限製的。
同樣,這430年和40年,對上帝而言,連‘一瞬’都算不上。
這樣看,他還是最終答應了我們的祈求。
上帝有的是耐心,而我們需要的是信心。
這就像一個人,父母已經賦予孩子成家立業、出門闖蕩的自由,他們就不會動輒幹涉他的選擇,限定他的道路。
同樣,一個高調進入人類曆史的上帝,並不會讓所有人喜歡,就像背叛的以色列人一樣;也不會改變所有人。
如果上帝現在在你我麵前顯現,也許你的煙癮照舊,我喝酒的習慣也照舊。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他們見到神隻是恐懼,但是他們依然會我行我素。
這就像一個有修養的紳士,他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強的氣場,但是他可能隻是靜悄悄地站在你身邊,而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壓迫感。”
嚴肅連連點頭:
“您說的非常有道理。
那麽神為什麽不消滅世界上的苦難呢?他不是愛他的子民嗎?”
謝廖沙答道:
“這是因為人的罪(si
),si
原意是‘不順從’。受造的服從造他的,難道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您會問,上帝因為人類的一次si
,就定了所有人的罪。這合理嗎?
上帝有權這麽做。這並不能證明上帝是殘忍的、粗暴的。
因為,如果您看到上帝把自己親生的兒子差遣到世界上,讓他被一波假裝忠實於上帝的以色列人文士、長老和群眾、羅馬士兵嘲弄、吐唾沫和釘在十字架上,您就看出,向一個急切拯救自己犯錯的兒女一樣,上帝是何等的迫切地為自己的兒女著想,又是何等地不惜一切代價!
沒有犧牲的愛,就沒有說服力。
有著名的作家說,‘苦難,是這個世界唯一值得探討的問題。’
沒錯,但是,您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結論,‘救贖,是這個世界唯一值得探討的問題。’
《約伯記》中的約伯,本來是一個虔誠人。牛羊千萬,子女成群。但是,在遭難之後,牛羊都死去,家人也一個個死去,他還用瓦片刮身上的毒瘡。
但是,為什麽他在最後能夠高聲讚美神,說,
‘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
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我從前風聞有你,
現在親眼看見你。’
是因為他恢複了牛羊的財產,又恢複了自己的家室嗎?
不是,是他知道自己在上帝麵前連蟲豸都不是,而那位上帝有權力做他一切願意做的。我們隻能承認我們“不明白”、“不知道”。上帝對於萬事萬物,有他自己的超然智慧。
他對待苦難,也是如此。
保羅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難,為要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當我們相信這個世界有一個超自然的存在之後,我們當然會探問他是一個“好的”神嗎?
我們可以肯定,這位上帝是慈愛的上帝。就像愛護關心我們的父母。
就因為這樣,他會像父母一樣時而為我們感到失望,時而為我們感到鼓舞,時而為我們感到驕傲。
以色列人的曆史,就是這樣。以色列人遭難的時候,就是他們悖逆上帝的時候;什麽時候他們悔改,上帝就後悔給他們的懲罰過重,讓他們再次複興起來。
現在的以色列人,已經不像《舊約》裏的以色列人了,他們已經不再會背叛上帝。他們吸取了教訓。
所以,上帝並非高坐在天上,對我們的苦難隻做一個旁觀者。他會介入。但是,這種介入,是“內斂”的,不是雷霆萬鈞的。
最重要的,他差遣了基督為我們承受了“不順從”帶來的苦難。
不是說上帝不能親身體驗我們的苦痛,他能。但是,基督以人的肉身形式來到世間,似乎更能體驗作為人類的苦痛、悲哀、傷痛和絕望。
中年失業、身患疾病、失去自己的親人、背負債務,不管如何,他都能體會到我們的感受。
以前高高在上的、威嚴的上帝,那時成為了一個軟弱的、肉體和精神容易受到傷害的“人”。
上帝改變了他的策略。也可以說,這是上帝在造人時就已經預料到他必須采取的策略。因為他是全知全能的。
沒有犧牲的愛,是沒有說服力的。
現在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死,我們就成為了自由人。
如果說人類希望上帝顯現是為了確認上帝的存在,那麽上帝借著他的兒子為世人顯現,是為了吸引世人愛他。
但是,上帝做一切的事情,都沒有強迫——就像我剛才說的。他希望感召人、吸引人來愛他。他不希望通過威脅、恐嚇、讓人恐懼、強迫的手段,讓人來順從他。
所以,上帝是愛。
這個愛在基督身上的彰顯達到了人類曆史的最高峰。”
嚴肅從謝廖沙學到了很多。也向他作了自己如何從感性上認識上帝到理智上決定信仰上帝的見證。二人進行了很好的溝通。
但是,當嚴肅話鋒一轉,提到俄羅斯軍隊對江東的騷擾和威脅的時候,謝廖沙突然噤聲不言,站起身來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第四節“是的,卻還不如聽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
謝廖沙突然的、詭譎的靜默好像一台轟隆隆的紡織機突然停車,好一會兒,他回望帶著渴望答案的眼神看向他的嚴肅,深深地歎息:
“如果要了解俄羅斯,你就要了解俄羅斯這個民族的秉性和品格以及它矛盾的文化。
俄羅斯的東正教,是外來的、強加給俄羅斯人民的。原來的多神教,信仰山、雷、火、畜、太陽、森林甚至魔鬼的多神教,卻在俄羅斯人的骨子裏麵紮了根。無論東正教多麽強勢和正統,俄羅斯人都保留著對自然的敬畏——或者說迷信,甚至敬畏魔鬼和它的一切妖魔鬼怪。
這種混亂的信仰,可以在俄羅斯人對權力和統治者的敬畏上尋找到它的痕跡。對於善的神,他們可以敬畏,對於惡的魔鬼,他們會施以賄賂,以免得罪它們。
俄羅斯人還對基督教信仰存在著令人匪夷所思的迷信。這與他們多多少少把對多神教的習慣和儀式移植和摻雜到基督教信仰中有關係。教會為了甘心做統治者的鷹犬、工具,也為了籠絡人民,創造了對聖徒、幹屍和聖像的崇拜。並且自認為是繼羅馬教廷之外的正統。
我們知道神是一個靈,拜他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我們也知道主在世上的時候,在醫治病人之外,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傳道。他要我們知道為了成為一個合格的基督徒,我們的道德標準是什麽,我們應該怎麽做。相較於醫治病人而言,他似乎更為看重醫治人們的靈魂的憂傷和疾病,並且給他們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準則。
一個把他的父親看作是阿拉丁神燈一樣有求必應、父親不答應他的物質需求他就不開心的孩子,不會讓父親高興和欣賞。神也一樣,他最看重的是我們如何聽他的話,照著去行。
很多普通的人,他們可能設想的基督徒生活是這樣——今生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來生有更大的榮華富貴等著他;或者今生過著困苦的生活,來生有榮華富貴來補償他。他們不關心神是什麽樣的神,也不關心神跟我們說些過什麽、對我們有什麽樣的要求。俄羅斯人的寓言故事中很多有一個“伊萬”這個角色,而他的主要特點就是懶惰、狡猾、搗亂、希望不勞而獲獲得財富。這大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
但是,認識神是我們最大的福分,也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東正教的迷信,迎合了人心,卻讓神遭受恥辱。”
謝廖沙喝了一口嚴肅泡的很釅的茶,休息了一會,又開始說:
“東正教就像是一個政府認證的宣傳機構。他們做的一切,就是讓民眾相信他們的把戲,讓民眾走進教堂給他們捐款。
為了這個,他們強調應該通過美輪美奐的聖像、雕刻、能擊中靈魂讓人暫時感動的詩歌和慷慨激昂、大聲的講道,來抓住人的靈魂,讓他們醍醐灌頂,暈暈乎成為他們靈魂上的奴隸。
但是,人均米開朗基羅、人均貝多芬又能怎麽樣?這也不應該取代神他自己的地位。
他們這樣做,好像是人遮住眼睛的翳子和白內障,把神自己的偉大、慈愛和能力遮蔽了,換作他們自己引以為驕傲的一堆石頭、一串音符和一堆話語。
吸引我們歸向神的隻有神他自己。
我不是說我們不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敬拜神,但是,神更願意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愛世界上的人、醫治疾病、憐憫窮人、消除社會上的不公。
而俄羅斯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經曆了世界上最黑暗的專製、最嚴重的饑饉、最殘酷的壓迫、最不公平的社會等級。
於我個人而言,我本來應該在升職上要快於其他的軍官。但是因為其他軍官家人托了跟將軍的關係甚至是在沙皇近臣處的關係,卻比我升職要快。
俄羅斯的人身依附,部分可以歸結於他們不明白在上帝麵前人人的靈魂平等。又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經曆過西方的啟蒙思想的洗禮。
他們信仰權力、信仰鬼神、敬畏一切比他們力量更大的東西。他們把人當做神,為了巴結有權力的人無所不用其極,極為卑微、可恥。卻把神吩咐我們做的事情忘記到九霄雲外。契科夫的小說裏麵一個小公務員因為坐在後排打噴嚏口水濺到前排的一個將軍身上,而惴惴不安,最後被嚇死。這說明在專製的俄羅斯社會,神不會讓人死,而人卻可能讓人死。
提到你們的新教,它不是為了創造一個新的基督教,而是恢複基督教的原樣。假如我是馬丁路德或者加爾文,我會首先到最黑暗的俄羅斯去。”
謝廖沙不顧嚴肅因為聽到他驚世駭俗的言論而驚愕的表情,又接著說道:
“我是一個俄羅斯人,一個俄羅斯軍官,對於你們同胞現在遭受的苦難,我也是手足無措。但是,我真心希望你們能夠逃離這樣的悲劇。”
嚴肅非常理解謝廖沙的處境。謝廖沙已經和他坦承相告。但是最重要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如果嚴肅通過一定的途徑能夠得到一些比較先進的槍炮,他們就可以在戰場上和俄羅斯軍隊一較高低。
謝廖沙似乎窺探到了嚴肅的心思。但是他不可能有什麽作為。
這時,謝廖沙一個舉動讓嚴肅感到很奇怪。謝廖沙居然問他喝完了酒需不需要外出方便。如果他自己要出去方便問便所在哪裏還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麽他要問嚴肅要不要方便呢?
出於對謝廖沙的信任——他似乎要幹點什麽事出來,但是肯定不會對嚴肅不利——所以他便出門,來到便所。
等他回來,謝廖沙仍然坐在椅子上,手裏指著嚴肅枕頭邊放置洗漱用品的地方,讓後把食指放在嘴唇上輕輕“噓”了一聲。那裏放著一個洗臉盆的木架子,在木架子旁邊,放著剃須刀、肥皂、木梳。
嚴肅從謝廖沙露出神秘神色的臉上看出他並沒有不露好意,出於對他的信任,他立即判斷似乎謝廖沙秘密地在告訴他什麽。
嚴肅和謝廖沙繼續閑聊,聊到俄羅斯境內的局勢、即將發生的革命,直到外麵一個俄羅斯士兵提醒謝廖沙該離開江東了。謝廖沙莊重地和嚴肅握手告別,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傷感,因為下一次見到嚴肅,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站在持槍握戈對立的兩隻軍隊裏麵。
嚴肅回到璦琿城就收到了一個民事案件的狀子(起訴狀)和被告的狀子(答辯狀)。
案件涉及一個常年在外的遊醫,正值酷暑難耐的夏天,在一個地主民房的施工現場,有一個人中暑倒地。遊醫正好在現場,就利用身邊攜帶的中醫工具,並且在工地現場一個放學的學生的協助下,讓中暑者躺平,通過針灸和按摩特定穴位,把中暑者救了回來。但是,由於中暑者是由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加上遊醫大汗淋漓,見中暑者被救了回來,就暫時找陰涼地方避暑,結果導致中暑者因為心腦血管疾病再次暈倒。等到遊醫再次回來詢問情況,在處於昏迷狀態的中暑者帶到他在璦琿城的診所,花了不少的醫藥費。
現在原告即遊醫和那個幫忙的學生提起訴訟,要求中暑者支付醫療費若幹。
此案並非前文所述的侵權,也非合同,而是一個“準合同”(按照國內民法理論)或者“不當得利”。按照我國現行民法典,“不當得利”的定義是“沒有法律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了利益”。
當然,這裏嚴肅又要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問題。以普遍施行的國外法的視角來評鑒國內法,並且進行采納或揚棄,能夠不失偏頗甚至能得到更好的判決結果。
不是個人攻擊——國內前二十幾年左右,某學術界知名大咖曾發出關於發掘法律“本土資源”的號召。聽到這話,我如果是“本土資源”,估計會嚇了一跳,羞赧地說,“我們連法治1.0版都算不上。你們就是把我們敲骨吸髓,也發掘不到什麽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我們這些古舊的法律,配得上窮苦、不公、專製和不平等的社會。”
不是說國外的法律一定比我們的先進。但是,用專製社會和農業社會的法律適用於市民社會和工業社會,肯定是不適宜的。工業消費品和近代體育運動、飛機輪船等運輸工具帶來的侵權行為威脅、現代醫療活動帶來的侵權隱患,我們會遇到,但是它們肯定比我們早遇到,也早就通過成熟的判例法和成文法(成文法有很多也是在判例法的基礎上做的總結)解決了。
如果說我們不能抵擋進入現代工業社會的趨勢,那麽我們也不能抵擋工業社會中發生的票據、合同、侵權的法律問題的趨勢。我們曾經有幾百年的欠賬,而且別人還在這個網絡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不斷地、一騎絕塵地向前發展。你想到的他們早都想到了,你沒有想到的他們也想到了。
就從這個定義來看,“損失”的存在根本是不必要的要件。
從“不當得利”的名稱來看,就能看出這個法律概念的初衷是為了將“得利”(而不是損失)追回。於是就有了西方的“歸還”(不當得利)之訴,也產生了國內法和大陸法上的準債權(即,得利者是債務人,其應返還的不當得利就是債務)。所以,損失是否存在,根本不是提起“歸還”之訴的基本要件。這不同於合同之訴中的“損害賠償”(damages)。
另外,舉例而言——如果一個侵犯了另一家公司的公司的版權或專利的公司,有更強的營銷隊伍/植入該專利的應用程序產品讓用戶更有好感,因此實現了較之於被侵犯知識產權的公司本可以取得的盈利更高的盈利,那麽,這高出原本能實現的盈利的部分,按照“不當得利”理論,是不是也應該返還呢?但是,注意這是“盈利”,而不是被侵權公司的“損失”。簡言之,如果讓他們自己在某個市場搞銷售,或者把專利植入他們自己的產品,還不一定能有什麽效果呢。
還是同一個例子,在舉證責任方麵,計算“損失”和計算“盈利”的難度方麵存在天壤之別。如果計算“損失”,需要考慮銷售額的減少、市場份額的流失、商譽受損等等。這很難辦。但是,如果計算“盈利”,則很方便。直接計算被告實現了多少的銷售收入減去成本就行了。
所以,就這個定義而言,完全沒有必要把一方得利一方“受損”看作是一個要件。
再者,在法律條款中非要列出一個抽象的“定義”,就會像一個網洞很大的漁網,讓很多“例外”情況成漏網之魚。大概有些人認為與其從細節之處入手戰戰兢兢地詳細考證、像排雷一樣排除各種例外情況,不如簡單地籠而統之。
“沒有法律的依據”也可以進一步商榷。
舉例而言,如果a請b給他粉刷一間房子,而b卻因為錯誤粉刷了c的房子。這裏確實沒有法律的依據,隻有事實上的“錯誤”。但是如果c本沒有裝修打算,又拿不出錢返還給a,那麽法律還強迫c這樣做嗎?因此,這裏就不算“不當得利”。民法典第985條第(1)款規定的“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也不符合這種情況。
回到本案案情,中暑者因為昏迷,無法對遊醫表示的進行醫治的意圖(要約)表示“同意”(承諾),所以這裏沒有合同關係。
另外,這裏也不屬於好心路人醫生在施行救治之後未能成功或者導致傷害的侵權行為的情況。(我國民法典第184條也有類似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所以,不存在侵權關係。
那就隻能是“不當得利”。中暑者對醫治的行為應該支付報酬。
但是,這裏一個是以獲取報酬為目的而以遊醫為職業的醫生,一個是沒有獲得報酬的期待的學生,兩者應區別對待。前者應當獲得報酬,後者則無。
當然,這裏遊醫中途暫停了治療,這是違背“自願緊急救助”行為的宗旨的。按照某些國外法的規定,他至少應該等待比他技術更熟練的醫生來進行處置。比如在這裏,處置中暑者的心血管疾病。
因此,由於他的部分過失,應當從他的報酬中扣除與他的過失對應的部分。
嚴肅在起訴狀上闡釋了他的立場。並且通過簡單的庭審和調解,讓中暑者承擔了部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