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辰時,位於國子監附近的茶樓中就已是賓客滿座,這裏離著國子監很近,便是步行也不過盞茶的工夫,而國子監一牆之隔東側便是京師的文廟,裏頭供著孔聖孟聖的雕塑牌位。
因此開在這裏的茶樓不僅國子監的監生經常光顧,其餘的讀書人更是樂意來此,沒別的,就是想跟聖人他老人家挨得近點。
而這裏的茶樓和尋常茶樓酒肆不同,不僅不顯得喧囂吵鬧,便連裏頭的茶博士都是識文斷字之人,迎客之時也不會掛著一張市儈的笑臉,反而很是淡然的問明了要什麽糕點,喝什麽茶,便自顧自的轉身前去準備。
讀書人還就吃這套,若是太過熱情,反而還遭他們看不起,淡然些,他們反倒覺得你挺有風骨。
茶肆之內,相熟的人坐在一起互相品茗聊天,但卻都時不時的把目光往樓梯口瞧一眼。
直到文廟那邊響起三道鍾聲,便有人知曉已是辰時三刻,又過了片刻,有個十來歲的少年上來,腰間斜挎著一個大布口袋,上來便脆生生的喊道:“新鮮出爐的人民報,本期是吏部尚書,太子太傅王恕王部堂的文章。六文錢一份,要買的請快,先到先得。”
這少年沒叫嚷之前,便已有不少人開始從懷裏掏銅板,等這番話喊完,幾乎所有人都掏出了銅板放到了桌上。
這報紙若是去京師那幾個鋪子裏買,隻要五文,但如果像現在這樣,等著人挎著報紙過來叫賣,那就要貴一文錢。
左右不過一文而已,倒也沒人在意。
買了報紙的迫不及待的就開始瞧,前頭的三期是劉閣老,李閣老,謝閣老的文章。
如今又是吏部天官王恕的文章。
不少人在心裏咋舌,暗暗揣測這報紙很可能是朝廷辦的,不然如何能弄來這些朝中大佬們的文章。
倒是沒有人去懷疑這文章的真偽,這印製報紙的人膽子再大也大不到這個份上,隨隨便便不知從哪兒弄了份文章,就冠上朝中公卿的名字。
若是讓他們知道,皮都給你剝了。
如今這都賣到了第四期,還沒見那些大佬們要剝誰的皮,那很明顯,這文章是真的。
何況,三位閣老那都是當過會試主考官的,每逢會試前夕,他們的文章那都是被所有考生爭相收購。
市井坊間不少人都讀過。
前頭三期,光憑文風上看,定是閣老們所寫的無疑。
報紙一份五頁,是用一張大紙折疊起來的,前頭的頭版乃是一份要推行郵票的事情,有的人去閱讀這推行郵票的事情,還有的人直接將此先行略過,翻頁先去讀那篇王恕文章。
很快,便有人稱頌道:“王部堂不愧為三原學派的大儒,盡心知性,當以此為真義。”
有人抬眸看一眼,旋即又把目光收回來,暗暗撇嘴,廢話一套一套的,三原學派本就推崇盡心知性,王恕又是三原學派的代表人物,你不以他的文章為真義,以誰的?
但這話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又有一人出聲道:“朝廷要發行郵票,這郵票又是何物?”
“上麵寫的這般明了,乃是用於寄信之物,方便百姓以解相思之情,百姓們買了這郵票,再貼於信件之上,便可投寄於驛站的郵局。”
“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這郵票和郵局怕是以此而得名,如今朝廷開設此事,倒也不失為仁政。”
有一書生冷哼著接言道:“仁政倒是仁政,但驛站可是這般用的嗎?太祖高皇帝早有成法,驛站乃傳遞軍國大事而設立,其餘不得私用,如今國朝卻壞了祖宗成法,這是國朝之福嗎?”
“還有這什麽存貨票,住宿票,竟是麵向商賈而開,驛館本為朝中官員宿居之地,如今卻讓商賈能在國朝驛館住宿存貨,這是何道理?”
“不錯,國朝驛館本為官員之用,卻為商賈大開方便之門,浸染一居銅臭。”
“國朝臉麵何在,體統何在?”
聽到如此一說,在場的讀書人不少人開始附和,且不說壞了祖宗之法,就這驛站用於商賈,便讓人覺得尤為難受,有種自個兒媳婦讓別人給睡了的難受。
驛站那是什麽地方,那是朝中官員外出辦差時的留宿之所,是官員所睡的地方,是他們這些讀書人未來要睡的地方,如今竟讓商賈也能睡。
這不像話這個。
有人憤恨道:“也不知是何人向陛下,向朝廷諫此提議,無恥之尤,這樣的人也配身居廟堂嗎!”
“還有前些日子的國朝修路之事,本是切切實實的仁政善政,可卻交由商賈為之,什麽時候我大明朝的國事,連商賈也可參與,這必是朝中出了奸佞,向君父進了讒言。”
眾人議論紛紛,前些日子關於修路的不滿又爆發了出來,那方才說話的書生更是熱血上湧,一拍桌子喝道:“若我知曉此二人是誰,必為國朝除賊!”
“哼,此二則新政皆與商賈有關,如出一轍,難保不是同一人為之。”
聞言,有人身軀一震,“若當真是同一人為之,那此人端是可恨,這樣的人高居廟堂,也是百姓的福氣嗎?”
“好端端的仁政善政,偏偏要和商賈予以勾連,實在是美玉生垢。”
“可恨未曾身處廟堂,不然必要向君父諫言,便是死諫,也要阻攔此事。”
一眾讀書人又群情激憤起來,其實這樣的場景,在大明朝實在是太過常見,論謀略治國,統兵安邦這幫人可能沒一個中用的,但若是噴人,那還真沒怕過誰。
茶樓裏的茶博士,還有掌櫃小二完全都沒當回事,就當是瞧熱鬧,這幫人無非就是過過嘴癮罷了,讀書人都這德行。
前些日子這等場景剛上演過一回,等罵上一陣就消停了,然後又跟什麽事沒發生一樣。
就在群情洶湧,一個個麵紅耳赤之際,那個書生踩著凳子爬到桌上,一張臉早已漲的通紅,梗著脖子道:“諸位,且聽我一言!”
聽到有人喊話,在場眾人都消停下來,統統轉頭去望向他,
“諸位,如今國朝出了奸佞,朝中的袞袞諸公竟對此熟視無睹,在下身為國子監的監生,受國朝厚恩,朝中諸公未能諫言,但在下豈能冷眼觀之?在下要去請陛見,諸位若是願意去的,便隨同一道去,若是不願,在下絕不強求。”
“.”
這番話說罷,空氣好似都沉悶了一下,旋即有人站起身喊道:“好,請陛見!”
“不錯,請陛見!”
“請陛見!”
登時,請陛見三個字一浪蓋過一浪,在這種氣氛下,遭到了所有人的同意。
然後這茶樓內的數十人拿上報紙,烏泱泱的往外湧。
(本章完)
因此開在這裏的茶樓不僅國子監的監生經常光顧,其餘的讀書人更是樂意來此,沒別的,就是想跟聖人他老人家挨得近點。
而這裏的茶樓和尋常茶樓酒肆不同,不僅不顯得喧囂吵鬧,便連裏頭的茶博士都是識文斷字之人,迎客之時也不會掛著一張市儈的笑臉,反而很是淡然的問明了要什麽糕點,喝什麽茶,便自顧自的轉身前去準備。
讀書人還就吃這套,若是太過熱情,反而還遭他們看不起,淡然些,他們反倒覺得你挺有風骨。
茶肆之內,相熟的人坐在一起互相品茗聊天,但卻都時不時的把目光往樓梯口瞧一眼。
直到文廟那邊響起三道鍾聲,便有人知曉已是辰時三刻,又過了片刻,有個十來歲的少年上來,腰間斜挎著一個大布口袋,上來便脆生生的喊道:“新鮮出爐的人民報,本期是吏部尚書,太子太傅王恕王部堂的文章。六文錢一份,要買的請快,先到先得。”
這少年沒叫嚷之前,便已有不少人開始從懷裏掏銅板,等這番話喊完,幾乎所有人都掏出了銅板放到了桌上。
這報紙若是去京師那幾個鋪子裏買,隻要五文,但如果像現在這樣,等著人挎著報紙過來叫賣,那就要貴一文錢。
左右不過一文而已,倒也沒人在意。
買了報紙的迫不及待的就開始瞧,前頭的三期是劉閣老,李閣老,謝閣老的文章。
如今又是吏部天官王恕的文章。
不少人在心裏咋舌,暗暗揣測這報紙很可能是朝廷辦的,不然如何能弄來這些朝中大佬們的文章。
倒是沒有人去懷疑這文章的真偽,這印製報紙的人膽子再大也大不到這個份上,隨隨便便不知從哪兒弄了份文章,就冠上朝中公卿的名字。
若是讓他們知道,皮都給你剝了。
如今這都賣到了第四期,還沒見那些大佬們要剝誰的皮,那很明顯,這文章是真的。
何況,三位閣老那都是當過會試主考官的,每逢會試前夕,他們的文章那都是被所有考生爭相收購。
市井坊間不少人都讀過。
前頭三期,光憑文風上看,定是閣老們所寫的無疑。
報紙一份五頁,是用一張大紙折疊起來的,前頭的頭版乃是一份要推行郵票的事情,有的人去閱讀這推行郵票的事情,還有的人直接將此先行略過,翻頁先去讀那篇王恕文章。
很快,便有人稱頌道:“王部堂不愧為三原學派的大儒,盡心知性,當以此為真義。”
有人抬眸看一眼,旋即又把目光收回來,暗暗撇嘴,廢話一套一套的,三原學派本就推崇盡心知性,王恕又是三原學派的代表人物,你不以他的文章為真義,以誰的?
但這話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又有一人出聲道:“朝廷要發行郵票,這郵票又是何物?”
“上麵寫的這般明了,乃是用於寄信之物,方便百姓以解相思之情,百姓們買了這郵票,再貼於信件之上,便可投寄於驛站的郵局。”
“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這郵票和郵局怕是以此而得名,如今朝廷開設此事,倒也不失為仁政。”
有一書生冷哼著接言道:“仁政倒是仁政,但驛站可是這般用的嗎?太祖高皇帝早有成法,驛站乃傳遞軍國大事而設立,其餘不得私用,如今國朝卻壞了祖宗成法,這是國朝之福嗎?”
“還有這什麽存貨票,住宿票,竟是麵向商賈而開,驛館本為朝中官員宿居之地,如今卻讓商賈能在國朝驛館住宿存貨,這是何道理?”
“不錯,國朝驛館本為官員之用,卻為商賈大開方便之門,浸染一居銅臭。”
“國朝臉麵何在,體統何在?”
聽到如此一說,在場的讀書人不少人開始附和,且不說壞了祖宗之法,就這驛站用於商賈,便讓人覺得尤為難受,有種自個兒媳婦讓別人給睡了的難受。
驛站那是什麽地方,那是朝中官員外出辦差時的留宿之所,是官員所睡的地方,是他們這些讀書人未來要睡的地方,如今竟讓商賈也能睡。
這不像話這個。
有人憤恨道:“也不知是何人向陛下,向朝廷諫此提議,無恥之尤,這樣的人也配身居廟堂嗎!”
“還有前些日子的國朝修路之事,本是切切實實的仁政善政,可卻交由商賈為之,什麽時候我大明朝的國事,連商賈也可參與,這必是朝中出了奸佞,向君父進了讒言。”
眾人議論紛紛,前些日子關於修路的不滿又爆發了出來,那方才說話的書生更是熱血上湧,一拍桌子喝道:“若我知曉此二人是誰,必為國朝除賊!”
“哼,此二則新政皆與商賈有關,如出一轍,難保不是同一人為之。”
聞言,有人身軀一震,“若當真是同一人為之,那此人端是可恨,這樣的人高居廟堂,也是百姓的福氣嗎?”
“好端端的仁政善政,偏偏要和商賈予以勾連,實在是美玉生垢。”
“可恨未曾身處廟堂,不然必要向君父諫言,便是死諫,也要阻攔此事。”
一眾讀書人又群情激憤起來,其實這樣的場景,在大明朝實在是太過常見,論謀略治國,統兵安邦這幫人可能沒一個中用的,但若是噴人,那還真沒怕過誰。
茶樓裏的茶博士,還有掌櫃小二完全都沒當回事,就當是瞧熱鬧,這幫人無非就是過過嘴癮罷了,讀書人都這德行。
前些日子這等場景剛上演過一回,等罵上一陣就消停了,然後又跟什麽事沒發生一樣。
就在群情洶湧,一個個麵紅耳赤之際,那個書生踩著凳子爬到桌上,一張臉早已漲的通紅,梗著脖子道:“諸位,且聽我一言!”
聽到有人喊話,在場眾人都消停下來,統統轉頭去望向他,
“諸位,如今國朝出了奸佞,朝中的袞袞諸公竟對此熟視無睹,在下身為國子監的監生,受國朝厚恩,朝中諸公未能諫言,但在下豈能冷眼觀之?在下要去請陛見,諸位若是願意去的,便隨同一道去,若是不願,在下絕不強求。”
“.”
這番話說罷,空氣好似都沉悶了一下,旋即有人站起身喊道:“好,請陛見!”
“不錯,請陛見!”
“請陛見!”
登時,請陛見三個字一浪蓋過一浪,在這種氣氛下,遭到了所有人的同意。
然後這茶樓內的數十人拿上報紙,烏泱泱的往外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