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瀟攻到李青的身側,這一次反倒不像之前的那幾次一樣,大開大合,反而先是幾道轉掌化解了李青的連續拳,然後腰馬一橫,衝著李青撞擊過去。


    少林武僧貞緒大師曰:


    “八板拳法勇難擋,功力無敵似金剛。


    練到柔時軟如棉,練到硬時豎如剛。


    剛柔相濟成一體,強敵一見必心慌。


    橫豎衝殺無人擋,群敵逢之回鄉。


    葉瀟如今的功力遠遠還未能達到能夠練剛化柔的境界,但是他卻能利用自己身體的強健優勢,將八極拳的“剛猛”提升的更高一籌!


    從總體上看八極拳,其功夫層次可分為三層,即上層、中層、下層三個層次。各層次之間有著緊密的聯係,又有明顯的界限。第一個層次是第二個層次的基本,而第二個層次又是第一個層次的發展必然。


    所以,八極拳的練功,需要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去練。跨越功夫層次的練功,急於求成的練功,都是不行的,這樣的結果隻能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到頭來隻有“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需要循序漸進地練功。這樣,進入或達到了第一個功夫層次,就為進入第二個功夫層次作好了準備,進入或達到了第二個功夫層次,也就為進入第三個功夫層次作好了準備。


    宇宙是無限的,八極拳功夫層次雖說隻有三個層次,但其功夫深度也是無止境的。


    葉瀟的八級傳授自九龍城寨的韓老頭,作為北方八極拳曾經的名宿,韓老頭的功夫自然是八級正統,但是真正的境界反而不高,原因便就是他的身體底子不夠好,拳怕少壯,並非空穴來風。


    葉瀟再度格擋住李青的一擊寸拳,憑借著自己耐打的身軀硬撐不退。然後身體向左後轉,重心落於右腿,左腳尖點地成虛步;同時,右拳變掌向上、向左落下,掌心向下,左拳在腰間變掌。


    葉瀟腳步移動不停。右腳向後扒地蜷腿,隨即右腳繼續上步,腳尖稍內扣跺腳落地,左腳貼地跟進成四六步;同時,右掌擊出,左掌拉回腰間;目視右掌擊出方向。


    八極拳.迎麵掌。


    李青眼睛一亮,旋即變招。


    “這招迎麵掌可以啊。”


    “那再看看我的。”


    詠春.不動肘。


    世人皆知詠春的寸拳和小念頭,卻不知不動肘才是詠春之基。


    不動肘練好了,四門皆能夠防守,完全不怕迎麵掌。


    詠春拳“四門”之說,最常見的是在李小龍的武學論著之中。若在人體中間畫一條垂直線,而在劍凸(俗稱“雞心”)的位置打橫再畫另一條水平線。那麽,人體便被平分為四大部分。若將左手放在身體的中間位置,向前微伸,指與腕便觸碰著剛才提及的垂直線。以左手為中心點,將那被平分的四大部分,稱作“高外側門”(outside high gate).“高內側門”(inside high gate),“低外側門”(outsi


    de low gate),“低內側門”(insidelow rate),而四者合稱“擋法之四門”(four corners)。當手肘放了在身體的中間,成為“不動肘”。隻要將前臂略為移動,便已掌管四門。


    四手相交,互有攻守,於是四門兼及。看守好四門,是手的基本任務。標手、上徑、下徑、外捆、內捆等看守四門的手法出現的次數愈多,詠春的墓本功就愈練得好。


    四門之範圍與“不動肘”原理的範圍相同,在此四方形之麵積內,加以區分為四塊均等麵積的區域作為各種擋法之依據。例如前手的上半側為“高外側門”,任何攻向此門之攻擊,可以由前手擋至外側,而打向“高內側門”的攻擊,將由後手擋至內側,四門內的每一門又可由側麵加以區分為前、後兩部分,任何攻向前門部分的攻擊可由前手來防禦,而攻向後門部分之攻擊可由後手來防禦。


    李青以爐火純青的不動肘擋下葉瀟開合的迎麵掌,然而葉瀟卻一點也都不曾灰心喪氣,原因便是葉瀟早已明白區區一道迎麵掌無法對李青造成太多的威脅。


    葉瀟拉開距離,右臂攉打,左拳變掌收回立於腹前;左腳起動戳右腳,腳尖向上,震右腿、上左腿,右轉體,雙腳滑動成馬步;左臂上挑屈肘前頂,左拳置於左肩胛骨上側,手心向上;右臂反擺伸直,略低於肩.拳眼向下。


    一氣嗬成!


    八極拳.攉打頂肘


    李青怡然不懼,顯出他極為身後的水磨工夫。


    內扣馬,不動肘,任你風吹運用,我自巍然不動。


    詠春拳的“高四平”馬要求膝蓋內彎,兩隻腳掌朝裏,形成中文的“八”字狀。這是二字羊馬的特質,簡單來說,其整體特質就是“內扣”。然而,考其名稱,又著實有不明所以之處.“二字羊’,又會寫作“二字陽”,“內扣”的動作固然可以“陽”,將下陰遮擋起來,但“二字”何來?卻又難以解釋。有其他詠春拳流派將馬步稱作“二樹羊”,即是兩棵樹卡著羊角,令羊兒進退不得之意.“樹”字的讀音跟“字’字的方言讀法相近,廣東南、番、順將“字”讀成“住”,“住”和“樹”為一音之轉。不管馬步的正名為何,其中一個關鍵字是沒有差異的,那就是一個“,字,“”,就是“內扣”。


    這裏麵當然也有一個極為有嚼頭的說法,便是詠春的馬步為何要內扣才好。


    <a href="https://m.tsxsw.la" id="wzsy">tsxsw.la</a>


    “內扣”馬好處多,可以攔截下路從中線打來的攻擊,可以令自己成幾何形狀,站立穩固,更可以作為踢腿的後座基礎。太極拳有“螞炸腿”,用以比喻腿部屈伸力大,柔韌性高,猶如螞炸的彈跳力一般。屈曲了的“內扣”腳,肯定可以增加搬移身體的動力。


    “內扣”馬的腳掌當扭擺多少,成多少角度?也著重腿勁的太極拳,在馬步的角度上亦見講究。太極弓步的後腳尖一般指向45度角,開張的步幅則可稍大於45度,但不得超越90度。二字柑羊馬的腳掌亦然,打小念頭站立不動,可多至45度,尋橋、標指等會移動的套路,動起來可以大於45度,但不得超越90度,令兩腳呈外八字形。同一道理,手是腳步要活動的練習


    ,步幅的變化與差距,當較尋橋、標指為大,因此,不能硬性規定45度是極為實際和合理的;可以說,手時,腳掌的斜度維持在45至90度間,已非常誰確,合於法度。


    腳掌的角度沒有絕對,與之相輔而行的膝蓋內扣動作,按理也當一樣,沒有絕對的屈曲度。前後移動時,馬步會較高,腿會較直。後退站穩腳步,又或是標馬衝拳,動作完成的一刹那,馬步應該鎖緊,屈曲程度應該較多。換句話說,在整個手過程中,腳不一定要維持若固定的屈曲狀,穩與靈巧,需要取得平行,二者得兼。


    事實上,當練習詠春拳術日子有功,開始做到全身意氣相通的狀態時,打套拳時馬步可以升高,近乎直立般.但也不失穩固、不失彈力.手時亦然,隻要發現自己意氣相通,可以知到自己內部的動態,也知道對手每一關節的情形時,馬步是否“內扣”,已不太重要了。然而,站立高了,中線便扣不住了,在物理角度上看是不能“陽”的.但因為練習者已技法圓融,敵我雙方的意欲已渾然一體,對手的動與靜完全為我所知,那麽,當對方出腳,我已洞察先機,他的腳還未踢出,已給我令他失去重心。這光景,膝蓋扣與不扣,腳掌是否45度,已無關重要了。


    葉瀟嗬嗬一笑,那邊看你能不動如山到幾時,這一招不信你還能擋的這麽雲淡風輕。


    葉瀟右腳向前方一步震腳,落地為軸,左腳尖外旋,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右捶隨勢扳擊於右側方,拳高與肩平,拳心向前,拳眼向上;左臂屈肘左拳收護於腰間前側,拳心向內,拳眼向上,一擊而出!


    八極拳. 進步扳捶


    一擊過後,葉瀟得勢不饒人。


    然而李青卻不吃這一套,兩手極為刁鑽的拳路探出,不僅封死了葉瀟的進攻路線,還順勢反攻過來。


    隻見葉瀟右腳後移震腳下落,左腳前上一步左腿屈膝,右腿蹬直,兩腿成左弓步,同時,兩臂屈肘兩掌收回兩肋前,然後迅速向前後兩側推出。


    順勢擔山!


    而後抬右腳莊左腳前方震腳下落,右腿直立支律,左腿屈膝提起,成獨立勢,同時屈肘兩掌抱於胸前,掌心向內,掌指屆卷相對,一剪而去。


    剪手抱月。


    葉瀟連續兩式擋住李青刁鑽無比的探手,緊接著反擊便到了。


    隻見葉瀟兩腳地,體右轉半個身子,兩腿成右弓步,同時,左拳由後向前斜挑扣擊而出,如同一把鐵鐧橫擊而去。


    這一招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秦王趕山!


    拳譜曰:


    當年秦朝一帝王,趕山填海把鞭揚。


    單臂一抖力量大,敢移高山進海洋。


    強敵縱有千般勇,校場敗陣受重傷。


    橫掃斜挑連帶扣,成名高士難躲藏。


    足見這一拳的威力如何。


    雙方經過了最開始的試探,終於開始互放殺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世四萬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水雲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水雲濤並收藏末世四萬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