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步崩拳,源自一代形意拳巨擘郭雲深。
“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譽,也絕對不是誇誇其談。
【半步崩拳之半步,即前足前行一步,後足緊跟一步,後足不得超過前足,相對於常人走路後足超過前足之一步來說是半步;崩拳乃形意五拳之一,崩拳從中盤胸腹處發出(沒有炮拳那麽高,炮拳從上盤發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故曰“崩拳”。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崩拳運用時是前手勾掛敵手,後手發力穿崩,因郭老功力深厚,再加時機恰當、步伐迅速、經驗老到,故武林高手與之對壘往往不堪一擊,瞬間即被崩拳擊中,力透胸背,心驚膽顫。】
葉瀟猝不及防,竟是硬生生承受了李青的一擊半步崩拳!
李青的“勁”雖說比不上堪稱半步武聖的郭雲深,但是對於同樣被法則束縛的葉瀟殺傷力是巨大無比的。
形意拳名宿宋鐵麟先生談及半步崩拳的步法奧妙時,宋先生說:“崩拳的步法,全在一趟一蹬,前腳進時,似鐵牛耕地。不偏不倚,要中直,搶占對方中門;後腳蹬時,要快迅、猛烈,如箭出弦;意一動,身一抖,便進身,不能有絲毫遲疑之感。”正如拳經所說的“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和“崩拳如射箭,打倒還嫌慢”。重在一個“狠”字!
如果說之前李青的招式之間還略微有那麽一點點匠氣的話,那麽現在的招式就是純粹的殺人技了,招招奪命。
“可不是就你手上有人命啊。”李青心中獰笑道,如同出鞘血刀,不在壓抑自己骨子裏的嗜血氣息。
一招半步崩拳,真正的讓葉瀟受到了不輕的創傷,索性葉瀟的體力足夠,皮厚肉糙,才沒有被李青一擊打殘。
葉瀟抹去嘴角的一絲鮮血,由衷佩服道:“想不到四萬年以前那個天下承平的年代,也能出這麽了不起的武者,剛才那一擊可謂是倒山覆海。”
半步崩拳,那可不是誰都能練就出來的拳術。
詠春小念頭,八級鐵山靠,倒還有不少現代宗師得意練就的爐火純青,然而那號稱打天下的半步崩拳,卻鮮有人能領會得到其中深意。
原因便是半步崩拳要想用的老到,用的深邃,就必須掌握好四個核心的要素。
步法,手法,角度,勁力。
步法:半步崩拳的步法用“半步”,即前腳進,後腳跟,兩腳互不交換。前腳進時,應先將腳提起(離地約寸餘),然後再向前趟出,不管前方有沒有東西,前腳像鐵鏟一樣,直向前鏟去,突出一個“趟”字;後腳跟時,應著重在一個‘蹬”字。這個“蹬”字,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彈”字。拿彈簧舉例講,彈簧頂端向前突發伸出,必定要有彈簧未端的推(彈)力;反之彈簧隻是個“靜止的物體”而彈簧頂端向前實發伸凶的速度之快慢,往往取決於彈簧未端的推(彈)力之大小。把這個例子拿到半步崩拳中來講,左腳就是彈簧頂端,右腳就是彈簧末端了。
2.手法:崩拳所走的路線,許多人認為是一條直線,是一個直拳動作,其實這種看法是帶有片麵性的。從崩拳的技術動作來分析,它並非走直線,而是在它的運動過程中,
包含著一定的弧線。第二拳出拳時,後拳沿著前手小臂,向前打出,裏麵暗含著向下壓的勁,拳麵又有前頂之勁,在發勁的一刹間,拳麵又有向下壓或向上挑的力。崩拳動作在實戰中,是講究打破,而不是破打。它是利用出拳的前臂挫壓對方而進擊,是打中帶破,並不是破了對方的防線之後,再打對方。
3.角度:任何拳術能不能把應有的勁力發揮出來,而發揮出來的勁力是否能使對方受到傷害,正確的運用角度是其關鍵。崩拳的身法,謂陰陽身,即通常所說的“半側身”,它要求身體之正麵與前進方向的直線成45度角,目不斜視。其特點是轉換自如,在實戰中減少受力麵積。在打崩拳時,無論是順步崩拳或拗步崩拳,其心胸部位必須隨拳的出入而轉換成45度角,使手、足、鼻三尖相照,隻有符合了這個規矩,全身的力量才能內外合一,通過前腳的淌、後腳的淌迅速而充分地發揮出來。
4.勁力:崩拳的勁力在身體內部是陰陽一氣循環往來之運動,它除崩勁之外,還要壓勁、裹勁、撲勁、抖勁、踏勁等,常要求一勁之中又須含有頂、擰、磨、翻、蹬、猛、順、透八種混合勁,而這些混合勁須一種種、一層層單獨練起來,有些勁力則非經名家高手的口授身教而不能得,故形意拳前輩常有“練拳容易,找勁難”之說。崩拳的勁力,最大的特點,就是崩勁。它是采用先蓄而後發,先鬆而後緊,當接近對方寸餘距離時,猝然發出的一種最猛、最凶、最狠的勁力。
李青這一擊半步崩拳的狠辣,便在剛剛那一下中便體現的淋漓精致。
葉瀟調整好狀態,重新擺起了拳架。
吃了虧,得認。然後立馬找回場子來。
李青活動了一下手腕笑道:“你的體魄比一般的練家子好了太多啊,怎麽練的。”
葉瀟笑了笑:“都是刀頭上滾出來的莊稼把式,比不上你剛才的宗師氣度。”
李青哈哈笑道:“屁的宗師氣度,再好的功夫,殺不了人也都是花架子,說實話,跟你這種真正見過血,還是見過不少血的武夫鬥戰,比跟那些溫室的花朵切磋來的有意思多了。”
葉瀟扭了扭脖子道:“那接下來你可要小心了,我得把場子找回來。”
“盡管放馬過來。”
葉瀟立馬橫刀,欺身到李青的深身前,拳勁帶著風壓朝著李青砸了過去。
怪異的是,葉瀟這一拳,明明是擊在李青的中門,卻讓李青的整個上半身都感受到了非凡的壓迫感。
八極拳十字勁。
在九龍城寨打完擂台戰之後,哪一位八極拳的老師傅將平生所悟盡數傳給了葉瀟,葉瀟本就是數次大生大死之間走過的鬥士,領悟的自然也快。
所以這一次技擊之間的較量,葉瀟倒並沒有就怕了李青。
要說四萬年後屍山血海滾出來的戰士幹不過四萬年前天下承平的武人,而且這種事情還發生在葉瀟身上,葉瀟那是一萬個不答應的。
不給李青任何喘息的機會,既然葉瀟已經強攻,就進攻到底。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這個乾坤究竟是怎麽個定法,葉瀟今天便要讓李青好好看一看。
民國武術家李書文八極拳譜曰:夫人之生也,萬事勞其形,百感困其誌,無時無刻不處於天地萬物困擾之中。先天所賦有限,苟非後天以補先天俾獲得堅強之體魄,方能戰勝世物之困擾,禦侮以圖存。八極拳者正為此而作也。此拳將健身與技擊熔為一爐,順會先天自然之能,對人之精神與肉體並練,內髒與外軀兼修,使全軀內部循環、神經、消化、排泄、呼吸諸係統及軀幹筋骨,經過鍛煉更加堅強於協調一致,不獨為技術,亦是眾生其延年益壽之良方也。
拳名八極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腳無所不用其極也。行拳心內存八意,外具八形,勁發八麵。八意者,即警、慌、狠、毒、猛、烈、神、急也。八形者,即龍、虎、熊、猴、燕、犬、鷹、鶉也。八麵者,八方也。內存八意方可先機製勝,外具八形始堪進退。應敵身體中正,勁發八麵,不偏一隅,方能穩重厚實建立而博人。八意、八形、勁發八麵均以“極”字為宗旨,此拳名之所由來也。本拳又名開門子拳者,蓋取應敵進招均不離硬開之意也。
人之全身內外乃完整之體,體內動必形於外,體動必發於內,意動形隨,氣動血行,骨順筋直,氣到力發,怒形於色,喜形於麵。呼氣則胸縮,吸氣則胸張,一肢動百骸隨,一處形百處靜,一極動百極響應。五髒動於內,四肢全軀必形於外,此自然之理也。故八極拳每一出手起腳,必將八極治為一氣,形神合一,以意使氣,以氣活血,論呼吸講含胸拔背、鬆肩鬆胯、氣貫丹田者,均為求內外協調也。此不僅為技擊之需要,亦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練習此拳必須明主寄辦三節,知根葉,通勁路,曉三催。心為元帥,本全軀動作之主宰;眼為先鋒,乃通觀四路所必需;腳是戰馬,專主運行;手是兵車,為技擊之主將。要眼領意動,步隨手準。上節不明,手多強硬;下節不明,足多盤跌;中節不明,渾身是空。頭為葉,身為枝,足為根。八極拳者乃一步拳也,全在騎馬一步,無馬步則身為虛,故練拳則先自站騎馬樁始,所以先固腿也。上身肩為根,肘為枝,拳為葉。勁由肩發,經手達於手指。下身腿為根,膝為枝,勁自腿(胯)催出,經膝達於腳趾。腰為囊專主變化,以腰帶動四肢,以下盤穩固為主。雙足要落實,尾閻要中正,鬆肩下氣,氣貫丹田是穩固下盤之要旨。足踏偏為實,身側為定,下盤不固,則步伐虛浮,上重下輕,發招無力,勢必偏重,一動則跌。三催者即手催、身催、步催也。
力必出於自然又貴於沉實厚重,活潑虛靈,如是方能運使自然,得心應手。忌用強力僵力,所謂自然之力者,並非全不用力,乃一順先天自然之能,循序漸進,以求各部之協調一致也。要以氣為主,氣順則靈,氣逆則滯, 故氣順為發自然力之第一要義。氣有呼有吸,力有吞有吐,形有屈有伸。吸為吞為含蓄為屈,呼為吐。為鬆放為伸。吞吐是否中式外於形,內存於氣,用氣要內七外三,下貫丹。田。胸腹鬆靜則力足,肩胯鬆放則力強。吸過深則緩,呼過度則蓄遲。善呼吸方能有吞有吐,有含蓄有鬆放方能伸屈自如。吞若吸鐵不見形而勁已含蓄,吐似放箭勢已止而力仍前貫。掌如瓦擾而力注掌根,出手要運使腋力,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步促、身要通、胯要催、肩要鬆、氣要下,掌法歌曰:氣自丹田出,全力注掌心,要按實始用力,吐氣需開聲,椎宜朝上起,緊逼短馬鐙,三字沾、按、吐、全憑十天星。
“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譽,也絕對不是誇誇其談。
【半步崩拳之半步,即前足前行一步,後足緊跟一步,後足不得超過前足,相對於常人走路後足超過前足之一步來說是半步;崩拳乃形意五拳之一,崩拳從中盤胸腹處發出(沒有炮拳那麽高,炮拳從上盤發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故曰“崩拳”。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崩拳運用時是前手勾掛敵手,後手發力穿崩,因郭老功力深厚,再加時機恰當、步伐迅速、經驗老到,故武林高手與之對壘往往不堪一擊,瞬間即被崩拳擊中,力透胸背,心驚膽顫。】
葉瀟猝不及防,竟是硬生生承受了李青的一擊半步崩拳!
李青的“勁”雖說比不上堪稱半步武聖的郭雲深,但是對於同樣被法則束縛的葉瀟殺傷力是巨大無比的。
形意拳名宿宋鐵麟先生談及半步崩拳的步法奧妙時,宋先生說:“崩拳的步法,全在一趟一蹬,前腳進時,似鐵牛耕地。不偏不倚,要中直,搶占對方中門;後腳蹬時,要快迅、猛烈,如箭出弦;意一動,身一抖,便進身,不能有絲毫遲疑之感。”正如拳經所說的“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和“崩拳如射箭,打倒還嫌慢”。重在一個“狠”字!
如果說之前李青的招式之間還略微有那麽一點點匠氣的話,那麽現在的招式就是純粹的殺人技了,招招奪命。
“可不是就你手上有人命啊。”李青心中獰笑道,如同出鞘血刀,不在壓抑自己骨子裏的嗜血氣息。
一招半步崩拳,真正的讓葉瀟受到了不輕的創傷,索性葉瀟的體力足夠,皮厚肉糙,才沒有被李青一擊打殘。
葉瀟抹去嘴角的一絲鮮血,由衷佩服道:“想不到四萬年以前那個天下承平的年代,也能出這麽了不起的武者,剛才那一擊可謂是倒山覆海。”
半步崩拳,那可不是誰都能練就出來的拳術。
詠春小念頭,八級鐵山靠,倒還有不少現代宗師得意練就的爐火純青,然而那號稱打天下的半步崩拳,卻鮮有人能領會得到其中深意。
原因便是半步崩拳要想用的老到,用的深邃,就必須掌握好四個核心的要素。
步法,手法,角度,勁力。
步法:半步崩拳的步法用“半步”,即前腳進,後腳跟,兩腳互不交換。前腳進時,應先將腳提起(離地約寸餘),然後再向前趟出,不管前方有沒有東西,前腳像鐵鏟一樣,直向前鏟去,突出一個“趟”字;後腳跟時,應著重在一個‘蹬”字。這個“蹬”字,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彈”字。拿彈簧舉例講,彈簧頂端向前突發伸出,必定要有彈簧未端的推(彈)力;反之彈簧隻是個“靜止的物體”而彈簧頂端向前實發伸凶的速度之快慢,往往取決於彈簧未端的推(彈)力之大小。把這個例子拿到半步崩拳中來講,左腳就是彈簧頂端,右腳就是彈簧末端了。
2.手法:崩拳所走的路線,許多人認為是一條直線,是一個直拳動作,其實這種看法是帶有片麵性的。從崩拳的技術動作來分析,它並非走直線,而是在它的運動過程中,
包含著一定的弧線。第二拳出拳時,後拳沿著前手小臂,向前打出,裏麵暗含著向下壓的勁,拳麵又有前頂之勁,在發勁的一刹間,拳麵又有向下壓或向上挑的力。崩拳動作在實戰中,是講究打破,而不是破打。它是利用出拳的前臂挫壓對方而進擊,是打中帶破,並不是破了對方的防線之後,再打對方。
3.角度:任何拳術能不能把應有的勁力發揮出來,而發揮出來的勁力是否能使對方受到傷害,正確的運用角度是其關鍵。崩拳的身法,謂陰陽身,即通常所說的“半側身”,它要求身體之正麵與前進方向的直線成45度角,目不斜視。其特點是轉換自如,在實戰中減少受力麵積。在打崩拳時,無論是順步崩拳或拗步崩拳,其心胸部位必須隨拳的出入而轉換成45度角,使手、足、鼻三尖相照,隻有符合了這個規矩,全身的力量才能內外合一,通過前腳的淌、後腳的淌迅速而充分地發揮出來。
4.勁力:崩拳的勁力在身體內部是陰陽一氣循環往來之運動,它除崩勁之外,還要壓勁、裹勁、撲勁、抖勁、踏勁等,常要求一勁之中又須含有頂、擰、磨、翻、蹬、猛、順、透八種混合勁,而這些混合勁須一種種、一層層單獨練起來,有些勁力則非經名家高手的口授身教而不能得,故形意拳前輩常有“練拳容易,找勁難”之說。崩拳的勁力,最大的特點,就是崩勁。它是采用先蓄而後發,先鬆而後緊,當接近對方寸餘距離時,猝然發出的一種最猛、最凶、最狠的勁力。
李青這一擊半步崩拳的狠辣,便在剛剛那一下中便體現的淋漓精致。
葉瀟調整好狀態,重新擺起了拳架。
吃了虧,得認。然後立馬找回場子來。
李青活動了一下手腕笑道:“你的體魄比一般的練家子好了太多啊,怎麽練的。”
葉瀟笑了笑:“都是刀頭上滾出來的莊稼把式,比不上你剛才的宗師氣度。”
李青哈哈笑道:“屁的宗師氣度,再好的功夫,殺不了人也都是花架子,說實話,跟你這種真正見過血,還是見過不少血的武夫鬥戰,比跟那些溫室的花朵切磋來的有意思多了。”
葉瀟扭了扭脖子道:“那接下來你可要小心了,我得把場子找回來。”
“盡管放馬過來。”
葉瀟立馬橫刀,欺身到李青的深身前,拳勁帶著風壓朝著李青砸了過去。
怪異的是,葉瀟這一拳,明明是擊在李青的中門,卻讓李青的整個上半身都感受到了非凡的壓迫感。
八極拳十字勁。
在九龍城寨打完擂台戰之後,哪一位八極拳的老師傅將平生所悟盡數傳給了葉瀟,葉瀟本就是數次大生大死之間走過的鬥士,領悟的自然也快。
所以這一次技擊之間的較量,葉瀟倒並沒有就怕了李青。
要說四萬年後屍山血海滾出來的戰士幹不過四萬年前天下承平的武人,而且這種事情還發生在葉瀟身上,葉瀟那是一萬個不答應的。
不給李青任何喘息的機會,既然葉瀟已經強攻,就進攻到底。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這個乾坤究竟是怎麽個定法,葉瀟今天便要讓李青好好看一看。
民國武術家李書文八極拳譜曰:夫人之生也,萬事勞其形,百感困其誌,無時無刻不處於天地萬物困擾之中。先天所賦有限,苟非後天以補先天俾獲得堅強之體魄,方能戰勝世物之困擾,禦侮以圖存。八極拳者正為此而作也。此拳將健身與技擊熔為一爐,順會先天自然之能,對人之精神與肉體並練,內髒與外軀兼修,使全軀內部循環、神經、消化、排泄、呼吸諸係統及軀幹筋骨,經過鍛煉更加堅強於協調一致,不獨為技術,亦是眾生其延年益壽之良方也。
拳名八極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腳無所不用其極也。行拳心內存八意,外具八形,勁發八麵。八意者,即警、慌、狠、毒、猛、烈、神、急也。八形者,即龍、虎、熊、猴、燕、犬、鷹、鶉也。八麵者,八方也。內存八意方可先機製勝,外具八形始堪進退。應敵身體中正,勁發八麵,不偏一隅,方能穩重厚實建立而博人。八意、八形、勁發八麵均以“極”字為宗旨,此拳名之所由來也。本拳又名開門子拳者,蓋取應敵進招均不離硬開之意也。
人之全身內外乃完整之體,體內動必形於外,體動必發於內,意動形隨,氣動血行,骨順筋直,氣到力發,怒形於色,喜形於麵。呼氣則胸縮,吸氣則胸張,一肢動百骸隨,一處形百處靜,一極動百極響應。五髒動於內,四肢全軀必形於外,此自然之理也。故八極拳每一出手起腳,必將八極治為一氣,形神合一,以意使氣,以氣活血,論呼吸講含胸拔背、鬆肩鬆胯、氣貫丹田者,均為求內外協調也。此不僅為技擊之需要,亦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練習此拳必須明主寄辦三節,知根葉,通勁路,曉三催。心為元帥,本全軀動作之主宰;眼為先鋒,乃通觀四路所必需;腳是戰馬,專主運行;手是兵車,為技擊之主將。要眼領意動,步隨手準。上節不明,手多強硬;下節不明,足多盤跌;中節不明,渾身是空。頭為葉,身為枝,足為根。八極拳者乃一步拳也,全在騎馬一步,無馬步則身為虛,故練拳則先自站騎馬樁始,所以先固腿也。上身肩為根,肘為枝,拳為葉。勁由肩發,經手達於手指。下身腿為根,膝為枝,勁自腿(胯)催出,經膝達於腳趾。腰為囊專主變化,以腰帶動四肢,以下盤穩固為主。雙足要落實,尾閻要中正,鬆肩下氣,氣貫丹田是穩固下盤之要旨。足踏偏為實,身側為定,下盤不固,則步伐虛浮,上重下輕,發招無力,勢必偏重,一動則跌。三催者即手催、身催、步催也。
力必出於自然又貴於沉實厚重,活潑虛靈,如是方能運使自然,得心應手。忌用強力僵力,所謂自然之力者,並非全不用力,乃一順先天自然之能,循序漸進,以求各部之協調一致也。要以氣為主,氣順則靈,氣逆則滯, 故氣順為發自然力之第一要義。氣有呼有吸,力有吞有吐,形有屈有伸。吸為吞為含蓄為屈,呼為吐。為鬆放為伸。吞吐是否中式外於形,內存於氣,用氣要內七外三,下貫丹。田。胸腹鬆靜則力足,肩胯鬆放則力強。吸過深則緩,呼過度則蓄遲。善呼吸方能有吞有吐,有含蓄有鬆放方能伸屈自如。吞若吸鐵不見形而勁已含蓄,吐似放箭勢已止而力仍前貫。掌如瓦擾而力注掌根,出手要運使腋力,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步促、身要通、胯要催、肩要鬆、氣要下,掌法歌曰:氣自丹田出,全力注掌心,要按實始用力,吐氣需開聲,椎宜朝上起,緊逼短馬鐙,三字沾、按、吐、全憑十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