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傾城:王爺要休妃(大結局) 番外_分節閱讀_226
非我傾城:王爺要休妃(大結局) 番外 作者:墨舞碧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豐低頭隻道“奴才有罪”。
莊敏的事,皇帝自是不可能公開,扣押也是暗中進行,皇帝對莫存豐有所保留,並非事事讓他知曉,但上官驚鴻進宮前夕,曾派人通知他暗中保護莊妃和小皇子,並告知他皇帝離宮後可暗中隨寧王離宮。
是以,皇帝離開當晚,上官驚鴻雖不知莊敏因逆倫一事被扣,莫存豐亦不知具體,但他在宮中人脈極廣,卻知道莊敏被囚了。
他是老狐.狸了,猜想必將有大事發生,他和曹昭南相鬥數十年,自是不可能去投靠太子,他既將身家性.命都押在上官驚鴻身上,這時準備一搏到底。他想上官驚鴻既重莊敏,便設法將莊敏救下。
他是皇帝貼身大太監,伺候皇帝多年,誰會想有他,這假口諭一傳,果湊了效。
皇帝見上官驚鴻心係莊敏,苦笑道:“你當真喜歡這女人?”
上官驚鴻不置可否,旁側郎霖鈴黯然一笑,沈清苓緩緩垂下眼眸。
左兵是銳警之人,早在夏海冰回來之際,便派人下山打探情況,這時,有兩名暗衛回來,都是一臉急色,“報,我們的人抵擋不住,太子即將殺上峰來。”
皇帝氣血上翻,緊緊握著左兵的手,他極目而眺,隻見山下稍遠之處火光透亮,然林木遮天蔽地,又是夜黑如濤,人馬在林中娑影穿梭,看不清戰況,但那不斷迫近的廝殺之聲,仿佛敲打在心上。
山中不同別處,方圓是連綿的空曠,可納人可戰鬥,是以上官驚灝能調兵遣將到這裏。
出發前為防意外,在上官驚灝的懇求下,他寫下詔書。如今,上官驚灝隻要將他們盡數誅殺,便可登基為王!
夏海冰道:“皇上,卑職率兵死守此處,左兵護你和八爺從另一側下山。”
“這行不通。”宗璞卻打斷了他,“義父以為太子為何事先便有所防範?翹妃之死,受益最大的人是太子,八爺後憑此斷其是凶手並非武斷。常妃殿舊襖無故失蹤,必是凶徒所為,然秘密既在翹妃身上,則襖中必定無物,八爺突讓皇上到舊居來,太子心思慎密,念及空襖,怎會沒有所慮?他既有所思慮,必早已做準備,調遣了足夠的人馬,這另一側的路,我們來時無阻,如今隻怕難了,太子必已派人在那邊堵截。”
“但兩兩相比,仍是小路安全,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隻要朕能回到朝歌,就可頒召除亂。”
皇帝此時也顯出國君的威嚴來,沉聲說道。
他話口方落,卻聽得有禁軍驚聲叫道:“他們已殺到山腳了。”
靠近山腳處林木漸少,視線可及,眾人看去,果見太子的兵馬已將禁軍逼殺到山坳處。
眾人大驚,不管是皇帝的人,還是睿王府眾人。這時皇帝也顧不上其他,伸手便來拉上官驚鴻,“此時不是你與朕慪氣的時候,你我先離去,小徑縱然設伏,但太子的主力在來路上,我們仍從小路殺下去……”
上官驚鴻身影一動,卻向來路走去。
那是送死所為!
但睿王府眾人一聲不響隨了過去,皇帝一咬牙,與左夏二人領兵掩護。
山腳下,這一場廝殺很是激.烈,到最後,上官驚灝領兵竟將皇帝的禁軍和暗衛殺個七八。
即便以芳菲為脅,上官驚灝亦臉色不改,令兵士撲殺。皇帝等人負隅頑抗,男子身上,人人都已負傷,情勢險峻。
————————————————————————
416
便在這種情況下,上官驚鴻亦沒下殺手,隻將近身的敵軍砍傷打翻,護衛著每一個人。.
他似乎沒有揭穿芳菲的喜樂,亦沒有戰況危殆的悲傷來。
他隻是舍命一般護著每一個人,從睿王府的人到榮瑞到這邊的小兵。
每個人心頭都染上一股悲傷。
為這即將罹難的苦痛,又似乎隻為這個男人。
上官驚灝在不遠處,被軍士護圍著,輕輕的在笑。
此時,上官驚鴻正在抵禦數十個兵士,上官驚灝眼眸一暗,抓起馬腹上的弓箭,緩緩將弓拉滿。
嗖的一聲,劃破夜色茛。
皇帝等人各在打鬥,卻有泰半的人看到了向著上官驚鴻疾飛而去的箭。
眾人俱驚,卻誰都有敵在前,不可相救。
突然,林間一聲厲嘯,一人躍到半空,橫刀一斬,將羽箭砍成兩截。
一隊軍馬呼嘯而出,為首兵卒,高舉軍旗。
“八爺,幸虧你等在大路之上,此處燈火通明,微臣方能及時循光趕到。”
火光照耀,上官驚灝臉色一凝,隻見旗上,一個“郎”字飄揚奪目。
……
榮瑞二十八年秋,江南一夜伊始,東陵爆發建國數百年以來最厲害的內戰,其後數十場戰爭,史統稱奪嫡之戰。
這場戰爭在東陵史上留下了最重要的一筆,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那戰況戰果往往出人意料。
首先,江南一役,睿王將敗,遠在變觀的大將——郎延平領數萬兵士如天兵降,敗太子於野。
可郎將軍亦無法一舉拿下太子。
在追趕太子時,為東陵另一員大將領兵阻於江南郊。
那員將領卻是秦將軍,一直為寧王馬首是瞻的秦家。
原來,太子早在圍場狩獵,已與秦家大小姐秋雨交好,秦家也在之後暗中改投太子。
後世在研究這段曆史時,認為秦將軍所以叛寧王,隻因寧王獨寵正妃不肯與秦家結親,且其相助睿王,即便睿王登基,秦家得記大功,終疏兩層。於太子而言,秦將軍卻是國丈,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兩位皇子同樣遠慮,早便致信秦、郎二將。秦將軍接信即赴邊關,將自己部分兵馬調出趕來。郎將軍亦然。
包括太子在內,各人都是小規模調兵,開始之初,並不想引起大轟動,一切秘密進行,似乎誰都認為可以不動聲色將對方擊垮,卻誰又都旗鼓相當。
郎將軍相助睿王一事也多為後人道。
實際上,此事看似古怪,實則不然。
郎家與睿王鬧翻並非虛假,但與睿王決裂的是郎相,郎將軍實則暗中一直支持睿王。到最後一刻,這位將軍成為睿王最強的後盾。
據史學家研究,睿王雖深寵側妃翹楚,但與郎家決裂之始,已於一深夜遣家仆老鐵派人送信至邊關。
後來,年月久遠,信的內容已不考究,隻能從郎將軍的手記窺得一二。
史學家普遍認為,睿王打動郎將軍的原因有二。
一,睿王的親筆信在決裂之初已送到郎將軍手上。睿王是有誠意的,且這誠意落在郎將軍身上,這讓郎將軍感到欣慰,認為睿王比賢王更懂得,真正掌握郎家命脈的是誰——兵權在郎將軍手中,而非郎相。
當然,並非說郎將軍忌諱自己的父親,但上官驚鴻對戰將的看重,讓他認為,上官驚鴻對戰爭的把握比賢王深厚許多,且上官驚鴻本身便有實戰經驗,這樣的皇子更可能取得天下,護住江山。
郎家需要傳世,這是郎相選擇賢王的原因,郎相認為上官驚鴻不愛郎霖鈴,日後必定怠慢郎家,但這位老相爺在緊要關頭裏卻倒置了本末,郎家要傳世,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在爭鬥中脫穎而出又肯提拔郎家的君主。
對郎家再好的人,沒有戰和守的能力,也是枉然。
二,信中睿王言明自己所愛是誰,但必不負郎家。
這不欺瞞不卑亢,闡明相互倚侍利害幹係,反比任何奢華承諾來得實誠。
後太子整頓兵馬率先回到朝歌,並用兵符調出邊關剩餘九萬兵馬,將朝歌約三萬禁軍入編,秦將軍亦將自己十萬兵馬調出。二十三萬大軍封鎖朝歌並皇城,太子請出金鑾殿上詔書,詔告天下,言皇帝被睿王所擒,以清君側為由討伐睿王。
另一邊,軍力稍在秦將軍之上的郎將軍,十五萬大軍擁皇帝和睿王於朝歌毗鄰都城鄴。
而讓這場奪嫡之戰更添上一抹色彩的是——另外兩名親王的加入。
其一是賢王,郎相擁賢王於南,南燕翔國世子燕紫熙請兵十二萬為賢王押陣,以太子詔書乃假偽,皇帝為睿王所囚等為由,輔助長子一登大統。
最讓人意外的是,割據於西北靠近邊境的夏王。
太子回到朝歌之後,曾派人抄了夏府,卻發現王府中昏迷的夏王是假夏王。
一招金蟬脫殼,瞞過所有人,上官驚驄不知什麽時候竟已帶著夏總管和銀屏離開了朝歌,並以半邊兵符調出邊關十萬兵士。
至此,邊關防守澄空。
賢王和夏王一直很安靜,割據一方,而在入秋的一個多月內,上官驚驄和上官驚鴻卻進行了十多場戰爭。
二人用兵皆極為小心謹慎,是以死傷不多,互有勝敗。
當然,上官驚灝以人勢之優,勝多。
實際上,僅以戰略位置而言,朝歌亦是大利。
它位於東陵最東,前靠鄴城,後臨山脈。東曉郡為界,將鄴城和朝歌分開。東曉既為朝歌外邑——保護朝歌和皇城最重要的關卡,城牆堅厚連綿,多個城門,城門堅固難摧,可攻可守。
上官驚鴻數次發動攻城,亦無法拿下此郡,更莫說進入皇城。
——————————————————
417
p.s.上節筆誤:而在入秋的一個多月內,上官驚驄和上官驚鴻卻進行了十多場戰爭。.
上官驚驄應為“上官驚灝”。
—————————————————————————————————————來—
當然,朝歌地理亦有它的弊處。
它前部既有敵駐守,背腹又是遼闊連綿的山脈,在拿下鄴城之前,一旦糧草將盡,上官驚灝軍隊外出買糧極難。
往背後走,需攀繞重重山脈方可有路徑折返東陵南北方城郡,軍需大,又是至關重要之事,必須派出重軍達數萬,然而,這一來路途極遠,疲軍不說,更說不準上官驚鴻會否亦遠行軍,設伏於山峰出口之處。即便上官驚灝派探子探測山地出口處無敵軍影蹤,亦不會輕易派兵出去,慎防中計。
而若想從前方鄴城出,除非徹底滅掉上官驚鴻軍隊。
兩路皆不通。
然而,這弊端至於上官驚灝卻似乎無礙——據郎將軍當日從邊關撤走的兵士報,曾見幾乎同時撤走的秦軍士兵駕了無數糧車離開。秦將軍接太子報,似早便做好準備,除朝廷配備的軍糧外,暗中向邊關各城郡的糧商購足了糧食茛。
上官驚灝糧草充足,可維持一段時間,是以他似乎並不急於主動攻擊,這看起來竟有讓長途跋涉過來的兵士養精蓄銳之意,以期發動一次大規模殲滅之戰,一舉拿下鄴城。這樣,便可保兵力對付賢夏二王。
以致上官驚鴻這一方雖駐鄴城,可隨意後撤、向其他城郡購買糧食,卻反處於一種被動狀態。
而未幾,分據四處的四名男子都接到信報,西夏屯兵三十萬於西北邊境。
這消息讓所有人心頭都蒙上一層陰影。
皇帝於鄴城詔告天下,盼四子先釋前怨,以國為重,一致對敵。但這則告詔如石沉大海,四王並不回應,便是同在鄴城之內的上官驚鴻亦不說不問,皇帝希望促成的秘密會晤落空。人心自.私,東陵浩浩大國,卻終於落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困險之境中去。
隨後,上官驚鴻密見鄴城官吏,環鄴城行走數趟,又仔細將東陵各郡地圖仔細研看了一宿,在幾次小規模攻城失敗後,竟下令大舉出兵攻城。
所有人都不讚成。
這種時候誰不急?誰也都知道上官驚鴻急,但急歸急,決計不能亂。亦誰都知道上官驚鴻智謀,但對於這次進攻,無不心驚。
拿不到兵力分布的情報,進攻就好比一場賭博。
東曉城郭綿長,城門極多,根本不可能知道上官驚灝每一輪戰役怎麽安排各門守兵,哪處輕,哪處重。
隻攻一個城門,對方可迅速從其它城門調出兵馬過去支援。
分散攻擊,以少數之兵攻擊有重兵防守之門,必折損兵將;遇多數之兵攻擊弱兵防守之門,亦不必驚喜,不管這城門的防衛相較其它城門有多薄弱,實際布兵必定不少——兵馬數目上,上官驚灝較上官驚鴻有絕對優勢。再者,灝軍本便居高臨下,投石器,羽箭,一輪抵擋下來,其他重兵駐守的城門,裏間士兵已然殲敵,可趕來支援,到最後,仍是上官驚鴻失利。
但上官驚鴻仿佛發了狠,他研製了一些新武器,命工匠趕製出來。
這一仗,他對各個城門均衡用兵,七萬大軍分用到七處城門上,隻在一個他於地圖上標識為“角”的城門下了重兵,揮軍八萬攻打。
十五萬大軍盡數而出。他親領兵將,對角門發動最淩厲
莊敏的事,皇帝自是不可能公開,扣押也是暗中進行,皇帝對莫存豐有所保留,並非事事讓他知曉,但上官驚鴻進宮前夕,曾派人通知他暗中保護莊妃和小皇子,並告知他皇帝離宮後可暗中隨寧王離宮。
是以,皇帝離開當晚,上官驚鴻雖不知莊敏因逆倫一事被扣,莫存豐亦不知具體,但他在宮中人脈極廣,卻知道莊敏被囚了。
他是老狐.狸了,猜想必將有大事發生,他和曹昭南相鬥數十年,自是不可能去投靠太子,他既將身家性.命都押在上官驚鴻身上,這時準備一搏到底。他想上官驚鴻既重莊敏,便設法將莊敏救下。
他是皇帝貼身大太監,伺候皇帝多年,誰會想有他,這假口諭一傳,果湊了效。
皇帝見上官驚鴻心係莊敏,苦笑道:“你當真喜歡這女人?”
上官驚鴻不置可否,旁側郎霖鈴黯然一笑,沈清苓緩緩垂下眼眸。
左兵是銳警之人,早在夏海冰回來之際,便派人下山打探情況,這時,有兩名暗衛回來,都是一臉急色,“報,我們的人抵擋不住,太子即將殺上峰來。”
皇帝氣血上翻,緊緊握著左兵的手,他極目而眺,隻見山下稍遠之處火光透亮,然林木遮天蔽地,又是夜黑如濤,人馬在林中娑影穿梭,看不清戰況,但那不斷迫近的廝殺之聲,仿佛敲打在心上。
山中不同別處,方圓是連綿的空曠,可納人可戰鬥,是以上官驚灝能調兵遣將到這裏。
出發前為防意外,在上官驚灝的懇求下,他寫下詔書。如今,上官驚灝隻要將他們盡數誅殺,便可登基為王!
夏海冰道:“皇上,卑職率兵死守此處,左兵護你和八爺從另一側下山。”
“這行不通。”宗璞卻打斷了他,“義父以為太子為何事先便有所防範?翹妃之死,受益最大的人是太子,八爺後憑此斷其是凶手並非武斷。常妃殿舊襖無故失蹤,必是凶徒所為,然秘密既在翹妃身上,則襖中必定無物,八爺突讓皇上到舊居來,太子心思慎密,念及空襖,怎會沒有所慮?他既有所思慮,必早已做準備,調遣了足夠的人馬,這另一側的路,我們來時無阻,如今隻怕難了,太子必已派人在那邊堵截。”
“但兩兩相比,仍是小路安全,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隻要朕能回到朝歌,就可頒召除亂。”
皇帝此時也顯出國君的威嚴來,沉聲說道。
他話口方落,卻聽得有禁軍驚聲叫道:“他們已殺到山腳了。”
靠近山腳處林木漸少,視線可及,眾人看去,果見太子的兵馬已將禁軍逼殺到山坳處。
眾人大驚,不管是皇帝的人,還是睿王府眾人。這時皇帝也顧不上其他,伸手便來拉上官驚鴻,“此時不是你與朕慪氣的時候,你我先離去,小徑縱然設伏,但太子的主力在來路上,我們仍從小路殺下去……”
上官驚鴻身影一動,卻向來路走去。
那是送死所為!
但睿王府眾人一聲不響隨了過去,皇帝一咬牙,與左夏二人領兵掩護。
山腳下,這一場廝殺很是激.烈,到最後,上官驚灝領兵竟將皇帝的禁軍和暗衛殺個七八。
即便以芳菲為脅,上官驚灝亦臉色不改,令兵士撲殺。皇帝等人負隅頑抗,男子身上,人人都已負傷,情勢險峻。
————————————————————————
416
便在這種情況下,上官驚鴻亦沒下殺手,隻將近身的敵軍砍傷打翻,護衛著每一個人。.
他似乎沒有揭穿芳菲的喜樂,亦沒有戰況危殆的悲傷來。
他隻是舍命一般護著每一個人,從睿王府的人到榮瑞到這邊的小兵。
每個人心頭都染上一股悲傷。
為這即將罹難的苦痛,又似乎隻為這個男人。
上官驚灝在不遠處,被軍士護圍著,輕輕的在笑。
此時,上官驚鴻正在抵禦數十個兵士,上官驚灝眼眸一暗,抓起馬腹上的弓箭,緩緩將弓拉滿。
嗖的一聲,劃破夜色茛。
皇帝等人各在打鬥,卻有泰半的人看到了向著上官驚鴻疾飛而去的箭。
眾人俱驚,卻誰都有敵在前,不可相救。
突然,林間一聲厲嘯,一人躍到半空,橫刀一斬,將羽箭砍成兩截。
一隊軍馬呼嘯而出,為首兵卒,高舉軍旗。
“八爺,幸虧你等在大路之上,此處燈火通明,微臣方能及時循光趕到。”
火光照耀,上官驚灝臉色一凝,隻見旗上,一個“郎”字飄揚奪目。
……
榮瑞二十八年秋,江南一夜伊始,東陵爆發建國數百年以來最厲害的內戰,其後數十場戰爭,史統稱奪嫡之戰。
這場戰爭在東陵史上留下了最重要的一筆,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那戰況戰果往往出人意料。
首先,江南一役,睿王將敗,遠在變觀的大將——郎延平領數萬兵士如天兵降,敗太子於野。
可郎將軍亦無法一舉拿下太子。
在追趕太子時,為東陵另一員大將領兵阻於江南郊。
那員將領卻是秦將軍,一直為寧王馬首是瞻的秦家。
原來,太子早在圍場狩獵,已與秦家大小姐秋雨交好,秦家也在之後暗中改投太子。
後世在研究這段曆史時,認為秦將軍所以叛寧王,隻因寧王獨寵正妃不肯與秦家結親,且其相助睿王,即便睿王登基,秦家得記大功,終疏兩層。於太子而言,秦將軍卻是國丈,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兩位皇子同樣遠慮,早便致信秦、郎二將。秦將軍接信即赴邊關,將自己部分兵馬調出趕來。郎將軍亦然。
包括太子在內,各人都是小規模調兵,開始之初,並不想引起大轟動,一切秘密進行,似乎誰都認為可以不動聲色將對方擊垮,卻誰又都旗鼓相當。
郎將軍相助睿王一事也多為後人道。
實際上,此事看似古怪,實則不然。
郎家與睿王鬧翻並非虛假,但與睿王決裂的是郎相,郎將軍實則暗中一直支持睿王。到最後一刻,這位將軍成為睿王最強的後盾。
據史學家研究,睿王雖深寵側妃翹楚,但與郎家決裂之始,已於一深夜遣家仆老鐵派人送信至邊關。
後來,年月久遠,信的內容已不考究,隻能從郎將軍的手記窺得一二。
史學家普遍認為,睿王打動郎將軍的原因有二。
一,睿王的親筆信在決裂之初已送到郎將軍手上。睿王是有誠意的,且這誠意落在郎將軍身上,這讓郎將軍感到欣慰,認為睿王比賢王更懂得,真正掌握郎家命脈的是誰——兵權在郎將軍手中,而非郎相。
當然,並非說郎將軍忌諱自己的父親,但上官驚鴻對戰將的看重,讓他認為,上官驚鴻對戰爭的把握比賢王深厚許多,且上官驚鴻本身便有實戰經驗,這樣的皇子更可能取得天下,護住江山。
郎家需要傳世,這是郎相選擇賢王的原因,郎相認為上官驚鴻不愛郎霖鈴,日後必定怠慢郎家,但這位老相爺在緊要關頭裏卻倒置了本末,郎家要傳世,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在爭鬥中脫穎而出又肯提拔郎家的君主。
對郎家再好的人,沒有戰和守的能力,也是枉然。
二,信中睿王言明自己所愛是誰,但必不負郎家。
這不欺瞞不卑亢,闡明相互倚侍利害幹係,反比任何奢華承諾來得實誠。
後太子整頓兵馬率先回到朝歌,並用兵符調出邊關剩餘九萬兵馬,將朝歌約三萬禁軍入編,秦將軍亦將自己十萬兵馬調出。二十三萬大軍封鎖朝歌並皇城,太子請出金鑾殿上詔書,詔告天下,言皇帝被睿王所擒,以清君側為由討伐睿王。
另一邊,軍力稍在秦將軍之上的郎將軍,十五萬大軍擁皇帝和睿王於朝歌毗鄰都城鄴。
而讓這場奪嫡之戰更添上一抹色彩的是——另外兩名親王的加入。
其一是賢王,郎相擁賢王於南,南燕翔國世子燕紫熙請兵十二萬為賢王押陣,以太子詔書乃假偽,皇帝為睿王所囚等為由,輔助長子一登大統。
最讓人意外的是,割據於西北靠近邊境的夏王。
太子回到朝歌之後,曾派人抄了夏府,卻發現王府中昏迷的夏王是假夏王。
一招金蟬脫殼,瞞過所有人,上官驚驄不知什麽時候竟已帶著夏總管和銀屏離開了朝歌,並以半邊兵符調出邊關十萬兵士。
至此,邊關防守澄空。
賢王和夏王一直很安靜,割據一方,而在入秋的一個多月內,上官驚驄和上官驚鴻卻進行了十多場戰爭。
二人用兵皆極為小心謹慎,是以死傷不多,互有勝敗。
當然,上官驚灝以人勢之優,勝多。
實際上,僅以戰略位置而言,朝歌亦是大利。
它位於東陵最東,前靠鄴城,後臨山脈。東曉郡為界,將鄴城和朝歌分開。東曉既為朝歌外邑——保護朝歌和皇城最重要的關卡,城牆堅厚連綿,多個城門,城門堅固難摧,可攻可守。
上官驚鴻數次發動攻城,亦無法拿下此郡,更莫說進入皇城。
——————————————————
417
p.s.上節筆誤:而在入秋的一個多月內,上官驚驄和上官驚鴻卻進行了十多場戰爭。.
上官驚驄應為“上官驚灝”。
—————————————————————————————————————來—
當然,朝歌地理亦有它的弊處。
它前部既有敵駐守,背腹又是遼闊連綿的山脈,在拿下鄴城之前,一旦糧草將盡,上官驚灝軍隊外出買糧極難。
往背後走,需攀繞重重山脈方可有路徑折返東陵南北方城郡,軍需大,又是至關重要之事,必須派出重軍達數萬,然而,這一來路途極遠,疲軍不說,更說不準上官驚鴻會否亦遠行軍,設伏於山峰出口之處。即便上官驚灝派探子探測山地出口處無敵軍影蹤,亦不會輕易派兵出去,慎防中計。
而若想從前方鄴城出,除非徹底滅掉上官驚鴻軍隊。
兩路皆不通。
然而,這弊端至於上官驚灝卻似乎無礙——據郎將軍當日從邊關撤走的兵士報,曾見幾乎同時撤走的秦軍士兵駕了無數糧車離開。秦將軍接太子報,似早便做好準備,除朝廷配備的軍糧外,暗中向邊關各城郡的糧商購足了糧食茛。
上官驚灝糧草充足,可維持一段時間,是以他似乎並不急於主動攻擊,這看起來竟有讓長途跋涉過來的兵士養精蓄銳之意,以期發動一次大規模殲滅之戰,一舉拿下鄴城。這樣,便可保兵力對付賢夏二王。
以致上官驚鴻這一方雖駐鄴城,可隨意後撤、向其他城郡購買糧食,卻反處於一種被動狀態。
而未幾,分據四處的四名男子都接到信報,西夏屯兵三十萬於西北邊境。
這消息讓所有人心頭都蒙上一層陰影。
皇帝於鄴城詔告天下,盼四子先釋前怨,以國為重,一致對敵。但這則告詔如石沉大海,四王並不回應,便是同在鄴城之內的上官驚鴻亦不說不問,皇帝希望促成的秘密會晤落空。人心自.私,東陵浩浩大國,卻終於落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困險之境中去。
隨後,上官驚鴻密見鄴城官吏,環鄴城行走數趟,又仔細將東陵各郡地圖仔細研看了一宿,在幾次小規模攻城失敗後,竟下令大舉出兵攻城。
所有人都不讚成。
這種時候誰不急?誰也都知道上官驚鴻急,但急歸急,決計不能亂。亦誰都知道上官驚鴻智謀,但對於這次進攻,無不心驚。
拿不到兵力分布的情報,進攻就好比一場賭博。
東曉城郭綿長,城門極多,根本不可能知道上官驚灝每一輪戰役怎麽安排各門守兵,哪處輕,哪處重。
隻攻一個城門,對方可迅速從其它城門調出兵馬過去支援。
分散攻擊,以少數之兵攻擊有重兵防守之門,必折損兵將;遇多數之兵攻擊弱兵防守之門,亦不必驚喜,不管這城門的防衛相較其它城門有多薄弱,實際布兵必定不少——兵馬數目上,上官驚灝較上官驚鴻有絕對優勢。再者,灝軍本便居高臨下,投石器,羽箭,一輪抵擋下來,其他重兵駐守的城門,裏間士兵已然殲敵,可趕來支援,到最後,仍是上官驚鴻失利。
但上官驚鴻仿佛發了狠,他研製了一些新武器,命工匠趕製出來。
這一仗,他對各個城門均衡用兵,七萬大軍分用到七處城門上,隻在一個他於地圖上標識為“角”的城門下了重兵,揮軍八萬攻打。
十五萬大軍盡數而出。他親領兵將,對角門發動最淩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