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絕黛無雙[同人]_分節閱讀_74
紅樓之絕黛無雙[同人] 作者:青梅如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祥那副樣子,雖不指著瑾兒能開解他,多說說話還是可以的。
見他點頭,瑾兒笑眯眯地夾了一筷子菜放到了黛玉的碗裏,然後自己才吃了。
胤禛皺著眉看要說話,卻見黛玉吃得香甜,忍了忍,到底冷冷地掃了瑾兒一眼才罷。
第 86 章
康熙五十二年很快到來了,這一年,乃是康熙六十萬壽,舉國同慶。
三月十八,乃是康熙家宴。黛玉早早起來,身著親王福晉禮服,隨著胤禛進宮叩拜。
一路之上,見京中匠人已經用紅綢等物將京城裝扮的富麗堂皇,煥然一新。彩坊接連不斷,連綴著彩牆,燈廊燈棚無數。
雪雁在車裏看的眼睛都直了,拍手笑道:“真是好看,咱們在京裏時候也不短了,竟是今日才算開了眼界呢。”
黛玉瞧著她那副樣子,掩口笑道:“能不好看麽?這是皇上甲子萬壽,自然與往年不同的。原就是要隆重的多了。”
秋雁聽二人如此說,也忍不住將簾子撩起了一條細縫兒看了看,回過頭來讚歎不已。
黛玉瞧著外頭熱鬧喜慶,心裏卻不免有些個歎息。
如今胤禛管著戶部,這幾年天災頻發,國庫本就不充盈。自去年起,經由康熙同意,胤禛開始著手追繳國庫欠銀,雖然有了些成效,然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去。
這次萬壽節,黛玉眼見著他為了銀子等事情焦頭爛額。雖有內務府承擔了一部分用度,戶部仍是出了大頭兒的。再加上萬壽節上事情繁瑣,一樁一件兒都不能有絲毫差子。
年前,有人奏稱,今年乃是康熙六十之壽,虛歲卻是六十一歲,生肖中天幹地支重合,乃是“犯太歲之年”。天子犯太歲,恐這一年將有天亂。
為化解這一災難,康熙急命戶部戶部鑄“羅漢錢”,趕在萬壽節前送往各地寺廟,請高僧開光持咒,散與善男信女。
此事未完,正月裏頭又有各地耄老之人感念康熙仁政,使得“四海奠安、民生富庶”,紛紛來京,為康熙賀壽。
康熙見到這種情形,自然為自己深得民心感到欣慰。八貝勒胤禩等人抓住時機,奏請康熙舉行“千叟宴“,以示恩隆禮洽,與民同樂之意。
於是,康熙決定在萬壽慶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宴賞眾叟,宴後送歸鄉裏。差事便交了給胤禩去辦。
胤禩自一廢太子後被康熙所忌憚,這幾年雖然也還領著差事,然而卻並不得康熙的心意。此次一心討得康熙高興,為保證筵宴的成功舉行,千叟宴的準備更是做了十足十。不但讓內務府營造司的工匠為老叟們進出的各個宮門油飾了過木門座,盛宴周圍的殿宇房間也油飾一新,從而顯得更加光彩耀人,富麗堂皇。
到了二月中,入京老者已有數千人。其中不乏告老致仕的康熙朝官員。為此,原定的千叟宴不得不分為三次進行。
千叟宴說起來聲勢浩大,然則花費也甚是巨大。暢春園內三場千叟宴,康熙不但親臨,還命親王以下各皇子貝勒並宗親子弟等為老者斟酒,並在宴後賞糧賞物。林林總總下來,竟不下百萬兩銀子。
那些日子,胤禛沒少著急,在府裏頭的時候也難免跟自己抱怨幾句。
出神之際,已經進了宮裏。因為弘曆年紀不足八歲,因此胤禛隻帶著黛玉弘時,先至乾清宮叩拜康熙,隨後和弘時兩個留在了康熙處,黛玉則往慈寧宮太後處磕頭。
慈寧宮裏頭也是經過了一番重新裝飾,太後正坐在正殿中,宮裏的妃嬪、先一步進宮的福晉等人說話。見了黛玉進來請安,忙叫人扶了起來,笑眯眯地道:“胤禛媳婦兒也來了?今兒可是不算最早的。”
黛玉起身笑回:“昨日還特意早早兒地就睡了,原就是想著今日要早些起來的。誰知道雖然起早了,卻在路上耽擱了些功夫。”
太後聽了,忙問:“可是有什麽緣故?”
“自然是有緣故了。皇瑪嬤不知,如今外頭大街上處處張燈結彩,許多百姓走在街上為皇阿瑪祈福祝壽。都說皇阿瑪以仁政施天下,是千古未有的明君呢。我瞧著高興,便叫車走的慢了些。”
宜妃坐在德妃下首,拉著德妃笑道:“哎呦,聽聽姐姐兒媳婦這張小嘴,真是會說話!”
德妃在眾人麵前一貫溫婉端莊,聽了宜妃的話,帶了絲笑意點頭,卻不說話。
太後合掌道:“皇上在百姓中竟如此受人愛戴,實乃我大清之福。”
眾人都忙起身稱是。
太後賜了坐,黛玉跟眾人告了罪,便在德妃身旁靠後的位置上坐了。不多時,各個皇子福晉都過來了。慈寧宮裏頭請安告罪謝座之聲此起彼伏。
太後年老之人,雖是喜歡熱鬧,然也禁不住熱鬧。不一會兒功夫就覺得亂了,隻叫眾人散了,到各自額娘那裏去說話便是。
黛玉和完顏氏兆佳氏跟在德妃後頭,一同至永和宮。
德妃今日一襲絳紫色三鑲三滾錦緞旗袍,眼色不是很搶眼,倒是極為符合德妃如今的身份。她在宮中乃是四妃之首,又和宜妃等人同掌宮務多年,實不必和年輕的嬪妃一般,靠著衣飾來出彩爭寵了。
戴著長長的金鏤空點翠甲套的手保養得極好,端起宮人送上的茶來,朝著黛玉幾個笑道:“坐罷,咱們娘們兒幾個說話,不必拘禮。”
黛玉三人都謝了座方才在底下一溜兒椅子上坐了。
“十三家的,如今胤祥的腿可好些了?這些日子宮裏頭事情也多,我也沒得打發人去問問。心裏頭可惦著呢。”
兆佳氏忙起身,恭敬回道:“多些額娘惦記著了。如今天氣漸暖,爺的腿已是好的多了。額娘又時時賞下藥材補品,十三爺也說要過來跟額娘道謝呢。”
胤祥自敏妃歿了以後,一直是放在德妃宮中教養的。因此,也是一直叫德妃額娘。
德妃對他雖然不及對胤禎那般盡心,然比著胤禛倒是多了點兒真心。
聽了兆佳氏的話,不由得笑道:“他這孩子也是個多事的。一家子人說兩家子話。他自小在我這裏長大,我看他跟胤禎沒什麽分別的。既是叫了我這聲額娘,難道白叫了不成?”
完顏氏也附和著笑道:“是啊,十三嫂不知道,前些日子額娘可總是念叨著你們呢。若不是宮裏頭規矩,早就出去看了。”
兆佳氏自然忙不迭地稱謝不已。
黛玉端著鬥彩雲紋小茶盅,坐在一旁微笑著聽著,也不插言。
冷不丁地聽到德妃說道:“老四家的,你們府裏頭挨著胤祥不遠,平日裏頭無事多照應著些。”
黛玉忙起身應了。兆佳氏看了看她,也笑對德妃說道:“說到四嫂,平日媳婦倒真是多虧了四嫂子開解照應著。不然,那些個瑣事真是愁死人了。”說著便起身向黛玉福了福身子,“今兒當著額娘的麵,我就謝謝嫂子了。”
黛玉還禮不迭,完顏氏笑著過去,一手拉著黛玉,一手拉著兆佳氏,親親熱熱地說道:“哎呦,哪裏用得著這樣啊。額娘您瞧著,四嫂她們兩個,可像不像親姐妹?”
德妃笑眯眯點頭道:“何止她們兩個,你跟她們也是一樣的。都是好孩子。”
說著,叫身邊兒的大宮女拿了三隻錦盒過來,笑道:“這是前兒我得了的。東西倒還瞧得上眼,就是我老了,戴不得這些個顏色鮮豔的了。給了你們妯娌三個罷。”
打開看時,卻是三套極為華貴富麗的頭麵首飾。俱是累絲鑲嵌的,難得的是上頭各色寶石、水晶、玳瑁、碧璽、珊瑚珠兒、珍珠等物交相輝映,光彩奪目,卻又不顯得庸俗。
黛玉幾個忙推辭道:“這些東西正合額娘戴了,如何能偏了我們呢?”
德妃揮了揮手,笑道:“我統共就你們幾個貼心的,不給你們可又給誰去?”
完顏氏笑嘻嘻道:“既然額娘這樣說了,媳婦兒可就不客氣了。”
黛玉和兆佳氏相視了一眼,隻得也謝了收下。
德妃這裏便感歎道:“我在這宮裏幾十年了,自入了宮,便沒見過幾次娘家人。說起來跟我親近的,也就是這幾個孩子罷了。可惜那幾個孩子都是命薄的,也沒能留住。”
說著,眼圈不免紅了,忙拿起帕子來擦了擦眼睛。
雖然對德妃一直冷淡胤禛有所不滿,黛玉還是心裏一酸。胤禛和十四之間,德妃還生育了四個子女,卻是一個都沒有留下。無論怎樣,對一個母親而言,這都是難以承受的痛苦。
德妃身邊兒的蘇嬤嬤忙勸道:“娘娘,且放寬心。今兒是什麽日子?娘娘萬不可如此。”
擦了擦眼淚,德妃強笑道:“瞧我,又說起陳年舊事來了。”
黛玉幾個不免又勸解了幾句。
長長地歎了口氣,德妃靠在寬大的椅背上,道:“我啊,在宮裏這些年也算是看明白了。什麽都不如自己的孩子重要。不光是我自己肚子裏頭出來的,便是老十三,從小長在我跟前兒,我也是一樣看待。隻有老四,”
說著頓了一頓,一雙眼睛盯著黛玉,閃過莫名的光芒。
黛玉忙欠身道:“額娘待王爺也是極好的。”
德妃搖了搖頭:“唉,我自己知道,老四這孩子怨我,總想著我偏了十四。可是我生十四的時候,都快四十歲了。先前又一連沒了四個孩子,你們說說,我能不多疼著些十四麽?”
黛玉幾個都不敢答言,隻得低下頭去。聽德妃繼續道:“如今他們都大了,我啊,就盼著他們兄弟和和睦睦的,可別為了這個疏遠了。”
黛玉聽到這裏才明白過來,今日為何德妃如此和顏悅色的。完顏氏笑道:“額娘又說這個了,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親兄弟,哪裏會真有什麽芥蒂呢。”
兆佳氏掃了眼黛玉,也笑著稱是,黛玉也附和了幾句。德妃滿意地笑道:“就盼著如你們所。日後他們兄弟能夠相互扶持著,才是真正孝順了我。”
“額娘教誨的是。”黛玉三個起身應道。隻是不經意間,完顏氏眼中一絲精光閃過。
第 87 章
至酉時,乾清宮丹陛左右就開始點起萬壽天燈。在萬壽燈後麵,左右懸掛萬壽寶聯,每幅寶聯兩麵俱都用金絲繡上聯句。萬壽燈光恍如白晝,映照在寶聯及其金字上,使得黑暗的夜晚特別透亮,更為這金碧輝煌的宮殿添加了幾分威儀。
乾清宮簷下陳設了中和韶樂,乾清門內陳設了丹陛大樂,交泰殿簷下陳設了中和韶樂。乾清宮內,每人一張的宴桌按照嚴格的等級秩序排列:皇帝寶座前設金龍大宴桌,座位兩邊,則分擺頭桌,二桌,三桌等,左尊右卑,妃嬪或皇子貝勒等,均按地位和身份依次入座。
黛玉隨著各皇子福晉宗親女眷入席,依次坐下。
待得康熙和太後駕臨,後頭跟著宮裏的嬪妃,黛玉隨著眾人三跪九叩,康熙就座後,依舊是三跪九叩。
暈暈乎乎地不知磕了多少個頭,才得以坐下來。
康熙率先向太後敬酒,太後笑眯眯地接過飲了。接著就有誠親王胤祉出座祝酒。
康熙看著胤祉斯文儒雅的笑臉,想到了自己圈禁著的兩個兒子,一時間心潮翻湧,勉強端起金鏨雲龍紋金盅,將酒飲下。
黛玉坐在眾位福晉中間,正看著,身邊兒的五福晉輕輕地碰了碰她,低聲笑道:“弟妹,看著,下邊兒就是王爺他們獻舞了。“
黛玉聽了驚訝不已,偏過頭看著她。五福晉點點頭,表示確實如此。
果然,待得康熙酒杯放下,胤祉等皇子無論大小,都出了座。就連弘時等皇孫也都跟著。隨著雄渾的音樂響起,舉一袖至額頭,反過一袖至後背,盤旋作勢,跳起了九折十八疊的文式蟒舞。
蟒式舞者,乃滿洲筵宴大禮,至隆重歡慶之盛典。向來皆諸王大臣行之。滿人生性豪放,此時已是入關六七十年,然宴會起舞的故俗仍然在其民族中相當流行。
黛玉看著這些皇子皇孫們,時而如擺水打獵,時而如穿針織網,時而如蟒蛇出洞,時而如盤龍戲水。肩二式,走一式,如行雲流水一般,煞是好看。
康熙看著也是動容,站起身來朗聲笑道:“好!”
黛玉含笑看著一舞完畢回座的胤禛,他也正看著她,嘴角微微揚起,眼中竟有一絲兒顯耀之意。黛玉看了,忍不住要笑出聲來,忙低了頭掩飾了。若不是場合不對,黛玉覺得自己或許會伸出手來,做一個大大的手勢來誇讚了。
既是賀壽,自然少不了
見他點頭,瑾兒笑眯眯地夾了一筷子菜放到了黛玉的碗裏,然後自己才吃了。
胤禛皺著眉看要說話,卻見黛玉吃得香甜,忍了忍,到底冷冷地掃了瑾兒一眼才罷。
第 86 章
康熙五十二年很快到來了,這一年,乃是康熙六十萬壽,舉國同慶。
三月十八,乃是康熙家宴。黛玉早早起來,身著親王福晉禮服,隨著胤禛進宮叩拜。
一路之上,見京中匠人已經用紅綢等物將京城裝扮的富麗堂皇,煥然一新。彩坊接連不斷,連綴著彩牆,燈廊燈棚無數。
雪雁在車裏看的眼睛都直了,拍手笑道:“真是好看,咱們在京裏時候也不短了,竟是今日才算開了眼界呢。”
黛玉瞧著她那副樣子,掩口笑道:“能不好看麽?這是皇上甲子萬壽,自然與往年不同的。原就是要隆重的多了。”
秋雁聽二人如此說,也忍不住將簾子撩起了一條細縫兒看了看,回過頭來讚歎不已。
黛玉瞧著外頭熱鬧喜慶,心裏卻不免有些個歎息。
如今胤禛管著戶部,這幾年天災頻發,國庫本就不充盈。自去年起,經由康熙同意,胤禛開始著手追繳國庫欠銀,雖然有了些成效,然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去。
這次萬壽節,黛玉眼見著他為了銀子等事情焦頭爛額。雖有內務府承擔了一部分用度,戶部仍是出了大頭兒的。再加上萬壽節上事情繁瑣,一樁一件兒都不能有絲毫差子。
年前,有人奏稱,今年乃是康熙六十之壽,虛歲卻是六十一歲,生肖中天幹地支重合,乃是“犯太歲之年”。天子犯太歲,恐這一年將有天亂。
為化解這一災難,康熙急命戶部戶部鑄“羅漢錢”,趕在萬壽節前送往各地寺廟,請高僧開光持咒,散與善男信女。
此事未完,正月裏頭又有各地耄老之人感念康熙仁政,使得“四海奠安、民生富庶”,紛紛來京,為康熙賀壽。
康熙見到這種情形,自然為自己深得民心感到欣慰。八貝勒胤禩等人抓住時機,奏請康熙舉行“千叟宴“,以示恩隆禮洽,與民同樂之意。
於是,康熙決定在萬壽慶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宴賞眾叟,宴後送歸鄉裏。差事便交了給胤禩去辦。
胤禩自一廢太子後被康熙所忌憚,這幾年雖然也還領著差事,然而卻並不得康熙的心意。此次一心討得康熙高興,為保證筵宴的成功舉行,千叟宴的準備更是做了十足十。不但讓內務府營造司的工匠為老叟們進出的各個宮門油飾了過木門座,盛宴周圍的殿宇房間也油飾一新,從而顯得更加光彩耀人,富麗堂皇。
到了二月中,入京老者已有數千人。其中不乏告老致仕的康熙朝官員。為此,原定的千叟宴不得不分為三次進行。
千叟宴說起來聲勢浩大,然則花費也甚是巨大。暢春園內三場千叟宴,康熙不但親臨,還命親王以下各皇子貝勒並宗親子弟等為老者斟酒,並在宴後賞糧賞物。林林總總下來,竟不下百萬兩銀子。
那些日子,胤禛沒少著急,在府裏頭的時候也難免跟自己抱怨幾句。
出神之際,已經進了宮裏。因為弘曆年紀不足八歲,因此胤禛隻帶著黛玉弘時,先至乾清宮叩拜康熙,隨後和弘時兩個留在了康熙處,黛玉則往慈寧宮太後處磕頭。
慈寧宮裏頭也是經過了一番重新裝飾,太後正坐在正殿中,宮裏的妃嬪、先一步進宮的福晉等人說話。見了黛玉進來請安,忙叫人扶了起來,笑眯眯地道:“胤禛媳婦兒也來了?今兒可是不算最早的。”
黛玉起身笑回:“昨日還特意早早兒地就睡了,原就是想著今日要早些起來的。誰知道雖然起早了,卻在路上耽擱了些功夫。”
太後聽了,忙問:“可是有什麽緣故?”
“自然是有緣故了。皇瑪嬤不知,如今外頭大街上處處張燈結彩,許多百姓走在街上為皇阿瑪祈福祝壽。都說皇阿瑪以仁政施天下,是千古未有的明君呢。我瞧著高興,便叫車走的慢了些。”
宜妃坐在德妃下首,拉著德妃笑道:“哎呦,聽聽姐姐兒媳婦這張小嘴,真是會說話!”
德妃在眾人麵前一貫溫婉端莊,聽了宜妃的話,帶了絲笑意點頭,卻不說話。
太後合掌道:“皇上在百姓中竟如此受人愛戴,實乃我大清之福。”
眾人都忙起身稱是。
太後賜了坐,黛玉跟眾人告了罪,便在德妃身旁靠後的位置上坐了。不多時,各個皇子福晉都過來了。慈寧宮裏頭請安告罪謝座之聲此起彼伏。
太後年老之人,雖是喜歡熱鬧,然也禁不住熱鬧。不一會兒功夫就覺得亂了,隻叫眾人散了,到各自額娘那裏去說話便是。
黛玉和完顏氏兆佳氏跟在德妃後頭,一同至永和宮。
德妃今日一襲絳紫色三鑲三滾錦緞旗袍,眼色不是很搶眼,倒是極為符合德妃如今的身份。她在宮中乃是四妃之首,又和宜妃等人同掌宮務多年,實不必和年輕的嬪妃一般,靠著衣飾來出彩爭寵了。
戴著長長的金鏤空點翠甲套的手保養得極好,端起宮人送上的茶來,朝著黛玉幾個笑道:“坐罷,咱們娘們兒幾個說話,不必拘禮。”
黛玉三人都謝了座方才在底下一溜兒椅子上坐了。
“十三家的,如今胤祥的腿可好些了?這些日子宮裏頭事情也多,我也沒得打發人去問問。心裏頭可惦著呢。”
兆佳氏忙起身,恭敬回道:“多些額娘惦記著了。如今天氣漸暖,爺的腿已是好的多了。額娘又時時賞下藥材補品,十三爺也說要過來跟額娘道謝呢。”
胤祥自敏妃歿了以後,一直是放在德妃宮中教養的。因此,也是一直叫德妃額娘。
德妃對他雖然不及對胤禎那般盡心,然比著胤禛倒是多了點兒真心。
聽了兆佳氏的話,不由得笑道:“他這孩子也是個多事的。一家子人說兩家子話。他自小在我這裏長大,我看他跟胤禎沒什麽分別的。既是叫了我這聲額娘,難道白叫了不成?”
完顏氏也附和著笑道:“是啊,十三嫂不知道,前些日子額娘可總是念叨著你們呢。若不是宮裏頭規矩,早就出去看了。”
兆佳氏自然忙不迭地稱謝不已。
黛玉端著鬥彩雲紋小茶盅,坐在一旁微笑著聽著,也不插言。
冷不丁地聽到德妃說道:“老四家的,你們府裏頭挨著胤祥不遠,平日裏頭無事多照應著些。”
黛玉忙起身應了。兆佳氏看了看她,也笑對德妃說道:“說到四嫂,平日媳婦倒真是多虧了四嫂子開解照應著。不然,那些個瑣事真是愁死人了。”說著便起身向黛玉福了福身子,“今兒當著額娘的麵,我就謝謝嫂子了。”
黛玉還禮不迭,完顏氏笑著過去,一手拉著黛玉,一手拉著兆佳氏,親親熱熱地說道:“哎呦,哪裏用得著這樣啊。額娘您瞧著,四嫂她們兩個,可像不像親姐妹?”
德妃笑眯眯點頭道:“何止她們兩個,你跟她們也是一樣的。都是好孩子。”
說著,叫身邊兒的大宮女拿了三隻錦盒過來,笑道:“這是前兒我得了的。東西倒還瞧得上眼,就是我老了,戴不得這些個顏色鮮豔的了。給了你們妯娌三個罷。”
打開看時,卻是三套極為華貴富麗的頭麵首飾。俱是累絲鑲嵌的,難得的是上頭各色寶石、水晶、玳瑁、碧璽、珊瑚珠兒、珍珠等物交相輝映,光彩奪目,卻又不顯得庸俗。
黛玉幾個忙推辭道:“這些東西正合額娘戴了,如何能偏了我們呢?”
德妃揮了揮手,笑道:“我統共就你們幾個貼心的,不給你們可又給誰去?”
完顏氏笑嘻嘻道:“既然額娘這樣說了,媳婦兒可就不客氣了。”
黛玉和兆佳氏相視了一眼,隻得也謝了收下。
德妃這裏便感歎道:“我在這宮裏幾十年了,自入了宮,便沒見過幾次娘家人。說起來跟我親近的,也就是這幾個孩子罷了。可惜那幾個孩子都是命薄的,也沒能留住。”
說著,眼圈不免紅了,忙拿起帕子來擦了擦眼睛。
雖然對德妃一直冷淡胤禛有所不滿,黛玉還是心裏一酸。胤禛和十四之間,德妃還生育了四個子女,卻是一個都沒有留下。無論怎樣,對一個母親而言,這都是難以承受的痛苦。
德妃身邊兒的蘇嬤嬤忙勸道:“娘娘,且放寬心。今兒是什麽日子?娘娘萬不可如此。”
擦了擦眼淚,德妃強笑道:“瞧我,又說起陳年舊事來了。”
黛玉幾個不免又勸解了幾句。
長長地歎了口氣,德妃靠在寬大的椅背上,道:“我啊,在宮裏這些年也算是看明白了。什麽都不如自己的孩子重要。不光是我自己肚子裏頭出來的,便是老十三,從小長在我跟前兒,我也是一樣看待。隻有老四,”
說著頓了一頓,一雙眼睛盯著黛玉,閃過莫名的光芒。
黛玉忙欠身道:“額娘待王爺也是極好的。”
德妃搖了搖頭:“唉,我自己知道,老四這孩子怨我,總想著我偏了十四。可是我生十四的時候,都快四十歲了。先前又一連沒了四個孩子,你們說說,我能不多疼著些十四麽?”
黛玉幾個都不敢答言,隻得低下頭去。聽德妃繼續道:“如今他們都大了,我啊,就盼著他們兄弟和和睦睦的,可別為了這個疏遠了。”
黛玉聽到這裏才明白過來,今日為何德妃如此和顏悅色的。完顏氏笑道:“額娘又說這個了,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親兄弟,哪裏會真有什麽芥蒂呢。”
兆佳氏掃了眼黛玉,也笑著稱是,黛玉也附和了幾句。德妃滿意地笑道:“就盼著如你們所。日後他們兄弟能夠相互扶持著,才是真正孝順了我。”
“額娘教誨的是。”黛玉三個起身應道。隻是不經意間,完顏氏眼中一絲精光閃過。
第 87 章
至酉時,乾清宮丹陛左右就開始點起萬壽天燈。在萬壽燈後麵,左右懸掛萬壽寶聯,每幅寶聯兩麵俱都用金絲繡上聯句。萬壽燈光恍如白晝,映照在寶聯及其金字上,使得黑暗的夜晚特別透亮,更為這金碧輝煌的宮殿添加了幾分威儀。
乾清宮簷下陳設了中和韶樂,乾清門內陳設了丹陛大樂,交泰殿簷下陳設了中和韶樂。乾清宮內,每人一張的宴桌按照嚴格的等級秩序排列:皇帝寶座前設金龍大宴桌,座位兩邊,則分擺頭桌,二桌,三桌等,左尊右卑,妃嬪或皇子貝勒等,均按地位和身份依次入座。
黛玉隨著各皇子福晉宗親女眷入席,依次坐下。
待得康熙和太後駕臨,後頭跟著宮裏的嬪妃,黛玉隨著眾人三跪九叩,康熙就座後,依舊是三跪九叩。
暈暈乎乎地不知磕了多少個頭,才得以坐下來。
康熙率先向太後敬酒,太後笑眯眯地接過飲了。接著就有誠親王胤祉出座祝酒。
康熙看著胤祉斯文儒雅的笑臉,想到了自己圈禁著的兩個兒子,一時間心潮翻湧,勉強端起金鏨雲龍紋金盅,將酒飲下。
黛玉坐在眾位福晉中間,正看著,身邊兒的五福晉輕輕地碰了碰她,低聲笑道:“弟妹,看著,下邊兒就是王爺他們獻舞了。“
黛玉聽了驚訝不已,偏過頭看著她。五福晉點點頭,表示確實如此。
果然,待得康熙酒杯放下,胤祉等皇子無論大小,都出了座。就連弘時等皇孫也都跟著。隨著雄渾的音樂響起,舉一袖至額頭,反過一袖至後背,盤旋作勢,跳起了九折十八疊的文式蟒舞。
蟒式舞者,乃滿洲筵宴大禮,至隆重歡慶之盛典。向來皆諸王大臣行之。滿人生性豪放,此時已是入關六七十年,然宴會起舞的故俗仍然在其民族中相當流行。
黛玉看著這些皇子皇孫們,時而如擺水打獵,時而如穿針織網,時而如蟒蛇出洞,時而如盤龍戲水。肩二式,走一式,如行雲流水一般,煞是好看。
康熙看著也是動容,站起身來朗聲笑道:“好!”
黛玉含笑看著一舞完畢回座的胤禛,他也正看著她,嘴角微微揚起,眼中竟有一絲兒顯耀之意。黛玉看了,忍不住要笑出聲來,忙低了頭掩飾了。若不是場合不對,黛玉覺得自己或許會伸出手來,做一個大大的手勢來誇讚了。
既是賀壽,自然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