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把時光逆轉,回到2000年。
還記得千禧年曾經熱播過的那些電視劇麽?那年《大明宮詞》剛剛在央視八套首播,《鐵齒銅牙紀曉嵐》拍出了第一部、“鐵三角”剛剛成形,《少年包青天》裏佟大為還是眉眼青澀的大宋皇帝,《永不瞑目》掀起前所未有的海岩狂潮,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讓很多人第一次喜歡上了飾演大雪的霍思燕……而擁有超豪華陣容的《人間四月天》,則以清淡的畫麵、舒緩的節奏,慢慢吟出民國的那段風月往事: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時間是最可怕的東西,暴露的不僅僅是女明星的年齡,還有公眾的品味、大眾審美的走向,乃至整個社會的變遷。時光荏苒,歲月輕淺,記憶裏的那些經典如同舊照片,泛著黃色的光影漸漸淡去。2000年李少紅的名字簡直是光彩奪目,當年熱播的兩部大戲,她執導的一部《大明宮詞》至今仍被無數文藝女青年奉為經典,淒清詭奇婉轉的音樂,拗口甚至帶著莎士比亞腔調的台詞,精致唯美的畫麵,再加上古靈精怪的周迅,穠豔傾城的陳紅,入詩入畫的趙文瑄,以最為文藝與華麗的風格,在觀眾心目中刻印下典型的李少紅印象。而另一部由李少紅擔任總監製的《人間四月天》,則將這種文藝唯美範兒做到了極致,徐誌摩、張幼儀、林徽因、梁思成、陸小曼……黃磊、劉若英、周迅、伊能靜……不論角色還是演員,每個名字幾乎都是文藝女青年心中的典範,所以這部民國大戲,也自然而然成為了典範中的典範。
事隔十年,見到李少紅執導的新《紅樓夢》高清片花,作為一枚雙料“紅迷”(既迷李少紅,又迷《紅樓夢》),心裏也忍不住覺得七上八下。這部號稱耗資1.18億的翻拍巨著,從定妝伊始就飽受置疑。從“額妝”這種獨特的發型,到演員衣服上穿越時空的蕾絲邊,從小寶玉不夠“麵若中秋之月”到黛偏肥釵偏瘦,從大觀園全部是棚景到“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竟然點的是白蠟燭……雖然李少紅的畫麵還是一如既往的華麗,雖然李少紅再加上《紅樓夢》的號召力肯定不同凡響,可是這部即將在2010年播出的電視劇,讓一直在所有文藝女青年心目中呼風喚雨的李少紅,麵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十年過去,觀眾變了,時代審美也變了,典型的李少紅文藝風格,能不能開辟鴻蒙,誰為情種,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還是讓不少紅迷持謹慎悲觀的態度。
2000年是李少紅的輝煌伊始,2000年亦是海岩的伊始輝煌,從《永不瞑目》開始,海岩劇曾一度占據了中國時裝劇的半壁江山。與李少紅的量少低產不同,海岩劇幾乎每年都有,甚至一年有幾部。2010年海岩的名字重新出現,是因為翻拍《玉觀音》。這部原攝於2003年的電視劇,在短短六年之後由江蘇衛視全部啟用新人重拍。十年前的海岩造就了陸毅與袁立,十年後的各電視台自製劇鋒芒漸露,是否可以再寫一個神話?有人說自製劇將改變中國電視的格局,因為獨立內容供應商將麵臨更激烈的競爭。而海岩劇在短時間內重拍,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雖然每年電視劇拍攝的劇集總量在上升,但好的題材、好的劇本,還是缺乏。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講多久呢?《鐵齒銅牙紀曉嵐》終於播出了第四部,張國立、張鐵林、王剛“鐵三角”再次在電視屏幕上耍嘴皮子逗引著觀眾,第三部裏沒有出現的袁立也再次回歸。杜小月回到了紀先生身邊,妝容仍舊精致,台詞仍舊俏皮,可是到底是覺得不一樣了。香港女星楊千嬅加入了陣容,給劇集添上了一絲新鮮之感,但其收視率頂多隻能算不過不失,比起十年前這部劇席卷全國,家喻戶曉,畢竟稍見遜色。這部戲的三個主角全是男人,主演也全是老戲骨,表演功底當然是不差的,可是一盤菜吃了十年,大同小異,觀眾多少都會有點審美疲勞。雖然故事仍舊精彩,但“鐵三角”幾乎已經演成了臉譜式的標誌性人物,尤其是王剛的和珅,不管他再演任何人,或者再換任何演員來演和珅,觀眾就是不買賬,總覺得有哪裏不對頭。是哪裏不對頭呢?和珅就是王剛,起碼電視中的和珅就是王剛,據說好多人第一次見到王剛老師,都會下意識叫一聲“和老師”,根深蒂固,無法改變。
在《少年包青天》裏還籍籍無名的佟大為,經過十年磨礪,已經躋身一線小生。最讓觀眾熟知的除了《玉觀音》就是《奮鬥》,而最讓觀眾翹首正盼的當然是《婚姻保衛戰》。這部同樣由趙寶剛擔任總導演的電視劇,在拍攝之初就隱約顯出了大紅的征兆。這樣的題材對趙寶剛而言是信手如意,必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對於佟大為,這也許將是他演員生涯中的另一個台階。《奮鬥》多少帶了點青春偶像劇的氣息,男主角猶有著夢幻般的經曆,可是《婚姻保衛戰》顧名思義,已經可以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個故事了。十年來,偶像轉型了,十年來,最熱門的電視劇題材也轉型了。大導演總能最敏銳地把握住時代的脈搏與觀眾最新的口味,不過是一個轉身,華麗的勵誌愛情故事,馬上變成圍城裏的家長裏短和步步為營。
觀眾要看什麽呢?是好看的故事,還是華麗的陣容,是貼近生活的那些細細碎的雞毛蒜皮,還是偶爾夢幻的奇跡與靚麗光鮮?也許因人而異。所以電視製作,也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遍觀這十年,是中國大陸電視劇從成熟走向爭奇鬥豔的十年,是其與tvb、日劇、韓劇、美劇逐鹿中原的十年。突飛猛進的互聯網將更多的觀眾從電視機前拉開了,亦有更多的觀眾開始通過互聯網來收看電視劇。十年來,湖南衛視異軍突起,終於成就一方霸主,開辟了自製劇的新途徑,從《一起去看流星雨》的超高收視率,到植入廣告回收成本的空前成功,引得其他衛視紛紛跟進。而《亮劍》、《士兵突擊》、《潛伏》、《蝸居》等黑馬紛紛殺出,更是讓電視劇製作者精神大振——沒有冷門的題材,隻要專心去做,總會成就收視率的神話。
有些圈內人士與電視劇行業一起走過了這十年,至今仍舊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有些風雲人物早已經淡去,消失在了觀眾的視線之中;有些當初新露鋒芒,而今正是風華正茂。十年前一招鮮,吃遍天,十年後競爭更殘酷,每台電視機都有數以百計的頻道可供選擇,連hbo都進入了有線加密市場,分走一杯羹。網絡爭奪著電視劇的觀眾群,同時網絡也在成就電視劇的收視率,很多電視劇是從網絡開始走紅,最後能一播再播,掀起數度熱播的狂潮。這十年,是網絡與電視劇此消彼長的十年,是網絡與電視劇相輔相成的十年,是電視人在逐漸成熟的市場中跌跌撞撞,卻最終走向發展的十年。
重到舊時明月路,錯過這十年,也許就錯過了中國電視劇發展新高潮的曆史,可是不要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010.3.17
還記得千禧年曾經熱播過的那些電視劇麽?那年《大明宮詞》剛剛在央視八套首播,《鐵齒銅牙紀曉嵐》拍出了第一部、“鐵三角”剛剛成形,《少年包青天》裏佟大為還是眉眼青澀的大宋皇帝,《永不瞑目》掀起前所未有的海岩狂潮,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讓很多人第一次喜歡上了飾演大雪的霍思燕……而擁有超豪華陣容的《人間四月天》,則以清淡的畫麵、舒緩的節奏,慢慢吟出民國的那段風月往事: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時間是最可怕的東西,暴露的不僅僅是女明星的年齡,還有公眾的品味、大眾審美的走向,乃至整個社會的變遷。時光荏苒,歲月輕淺,記憶裏的那些經典如同舊照片,泛著黃色的光影漸漸淡去。2000年李少紅的名字簡直是光彩奪目,當年熱播的兩部大戲,她執導的一部《大明宮詞》至今仍被無數文藝女青年奉為經典,淒清詭奇婉轉的音樂,拗口甚至帶著莎士比亞腔調的台詞,精致唯美的畫麵,再加上古靈精怪的周迅,穠豔傾城的陳紅,入詩入畫的趙文瑄,以最為文藝與華麗的風格,在觀眾心目中刻印下典型的李少紅印象。而另一部由李少紅擔任總監製的《人間四月天》,則將這種文藝唯美範兒做到了極致,徐誌摩、張幼儀、林徽因、梁思成、陸小曼……黃磊、劉若英、周迅、伊能靜……不論角色還是演員,每個名字幾乎都是文藝女青年心中的典範,所以這部民國大戲,也自然而然成為了典範中的典範。
事隔十年,見到李少紅執導的新《紅樓夢》高清片花,作為一枚雙料“紅迷”(既迷李少紅,又迷《紅樓夢》),心裏也忍不住覺得七上八下。這部號稱耗資1.18億的翻拍巨著,從定妝伊始就飽受置疑。從“額妝”這種獨特的發型,到演員衣服上穿越時空的蕾絲邊,從小寶玉不夠“麵若中秋之月”到黛偏肥釵偏瘦,從大觀園全部是棚景到“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竟然點的是白蠟燭……雖然李少紅的畫麵還是一如既往的華麗,雖然李少紅再加上《紅樓夢》的號召力肯定不同凡響,可是這部即將在2010年播出的電視劇,讓一直在所有文藝女青年心目中呼風喚雨的李少紅,麵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十年過去,觀眾變了,時代審美也變了,典型的李少紅文藝風格,能不能開辟鴻蒙,誰為情種,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還是讓不少紅迷持謹慎悲觀的態度。
2000年是李少紅的輝煌伊始,2000年亦是海岩的伊始輝煌,從《永不瞑目》開始,海岩劇曾一度占據了中國時裝劇的半壁江山。與李少紅的量少低產不同,海岩劇幾乎每年都有,甚至一年有幾部。2010年海岩的名字重新出現,是因為翻拍《玉觀音》。這部原攝於2003年的電視劇,在短短六年之後由江蘇衛視全部啟用新人重拍。十年前的海岩造就了陸毅與袁立,十年後的各電視台自製劇鋒芒漸露,是否可以再寫一個神話?有人說自製劇將改變中國電視的格局,因為獨立內容供應商將麵臨更激烈的競爭。而海岩劇在短時間內重拍,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雖然每年電視劇拍攝的劇集總量在上升,但好的題材、好的劇本,還是缺乏。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講多久呢?《鐵齒銅牙紀曉嵐》終於播出了第四部,張國立、張鐵林、王剛“鐵三角”再次在電視屏幕上耍嘴皮子逗引著觀眾,第三部裏沒有出現的袁立也再次回歸。杜小月回到了紀先生身邊,妝容仍舊精致,台詞仍舊俏皮,可是到底是覺得不一樣了。香港女星楊千嬅加入了陣容,給劇集添上了一絲新鮮之感,但其收視率頂多隻能算不過不失,比起十年前這部劇席卷全國,家喻戶曉,畢竟稍見遜色。這部戲的三個主角全是男人,主演也全是老戲骨,表演功底當然是不差的,可是一盤菜吃了十年,大同小異,觀眾多少都會有點審美疲勞。雖然故事仍舊精彩,但“鐵三角”幾乎已經演成了臉譜式的標誌性人物,尤其是王剛的和珅,不管他再演任何人,或者再換任何演員來演和珅,觀眾就是不買賬,總覺得有哪裏不對頭。是哪裏不對頭呢?和珅就是王剛,起碼電視中的和珅就是王剛,據說好多人第一次見到王剛老師,都會下意識叫一聲“和老師”,根深蒂固,無法改變。
在《少年包青天》裏還籍籍無名的佟大為,經過十年磨礪,已經躋身一線小生。最讓觀眾熟知的除了《玉觀音》就是《奮鬥》,而最讓觀眾翹首正盼的當然是《婚姻保衛戰》。這部同樣由趙寶剛擔任總導演的電視劇,在拍攝之初就隱約顯出了大紅的征兆。這樣的題材對趙寶剛而言是信手如意,必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對於佟大為,這也許將是他演員生涯中的另一個台階。《奮鬥》多少帶了點青春偶像劇的氣息,男主角猶有著夢幻般的經曆,可是《婚姻保衛戰》顧名思義,已經可以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個故事了。十年來,偶像轉型了,十年來,最熱門的電視劇題材也轉型了。大導演總能最敏銳地把握住時代的脈搏與觀眾最新的口味,不過是一個轉身,華麗的勵誌愛情故事,馬上變成圍城裏的家長裏短和步步為營。
觀眾要看什麽呢?是好看的故事,還是華麗的陣容,是貼近生活的那些細細碎的雞毛蒜皮,還是偶爾夢幻的奇跡與靚麗光鮮?也許因人而異。所以電視製作,也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遍觀這十年,是中國大陸電視劇從成熟走向爭奇鬥豔的十年,是其與tvb、日劇、韓劇、美劇逐鹿中原的十年。突飛猛進的互聯網將更多的觀眾從電視機前拉開了,亦有更多的觀眾開始通過互聯網來收看電視劇。十年來,湖南衛視異軍突起,終於成就一方霸主,開辟了自製劇的新途徑,從《一起去看流星雨》的超高收視率,到植入廣告回收成本的空前成功,引得其他衛視紛紛跟進。而《亮劍》、《士兵突擊》、《潛伏》、《蝸居》等黑馬紛紛殺出,更是讓電視劇製作者精神大振——沒有冷門的題材,隻要專心去做,總會成就收視率的神話。
有些圈內人士與電視劇行業一起走過了這十年,至今仍舊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有些風雲人物早已經淡去,消失在了觀眾的視線之中;有些當初新露鋒芒,而今正是風華正茂。十年前一招鮮,吃遍天,十年後競爭更殘酷,每台電視機都有數以百計的頻道可供選擇,連hbo都進入了有線加密市場,分走一杯羹。網絡爭奪著電視劇的觀眾群,同時網絡也在成就電視劇的收視率,很多電視劇是從網絡開始走紅,最後能一播再播,掀起數度熱播的狂潮。這十年,是網絡與電視劇此消彼長的十年,是網絡與電視劇相輔相成的十年,是電視人在逐漸成熟的市場中跌跌撞撞,卻最終走向發展的十年。
重到舊時明月路,錯過這十年,也許就錯過了中國電視劇發展新高潮的曆史,可是不要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0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