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注定無功而返的一次旅程,皇帝帶著皇後平靜地來到這座山城,又同樣平靜地離開,若不是偲偲突發意外的早產,也許他們不會相見也未可知。睍蓴璩曉
“朕不會再來打擾你們。”臨別時皇帝這樣對梁允澤說,平和得不帶半分功利,梁允澤不明白皇帝究竟經曆了什麽才會變得如此溫和,他的一言一行越來越像先帝。
“多謝皇上。”可除了這四個字,他再也想不到別的話,梁允澤心裏依舊很矛盾,對於回去或不回去,麵對帝後的態度是站在偲偲的立場,可若偲偲問他,他仍舊是“不知道”。
送走帝後,折返回來看妻兒,看著小女兒安然躺在偲偲的臂彎裏,梁允澤沉默許久才道:“可以請嶽父他們來看看孩子了,從今往後我們可以不再抱著那隱憂過下去。”
偲偲抬眸看他,丈夫眼底的神色明明書寫著言不由衷,她不願彼此有什麽隱瞞,但問:“皇帝這樣對我們,你反而有了愧疚感,對不對?於”
梁允澤一愣,原來他弄不明白的心情,竟被妻子一語點破。
“是我們太善良,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偲偲依舊很堅定,“這是我們的軟肋。允澤,如果你真的要回京輔佐皇帝,我寧願你是胸懷天下誌在家國,而不要因為皇帝對我們一點點的好,才想要去報答他。”
“偲偲……肢”
“當初放我們來這裏,讓我們‘活下去’的,是你的皇叔是先帝。”偲偲仿佛怕丈夫會動搖,“他固然可以殺了我們,可他殺了我們有什麽意義?他已經是帝王了,縱然你重新回歸皇室,也無法撼動他的帝位。可反之你若為他所用,必將成為他最大的臂膀。這一次他的確對我們好,可最終的目的呢?但凡我們答應回去,又或者你被感動而回去,最得利的人人就是皇帝。允澤,我們能不能不要用愧疚的心情來看待這件事?”
“我明白。”梁允澤的情緒亦發低落,妻子說的話他全懂,可心底總有什麽在動搖,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放不下的是什麽。
偲偲的語氣卻變得委婉:“我知道我對不起你爹娘,把你束縛在這裏,讓他們飽受相思之苦,可是……”
“偲偲啊,我們不要再談這件事了。”梁允澤突然打斷了偲偲的話,“事情都過去了,我們還是照從前那樣生活。至於我的父母,皇帝已經說了,我們彼此聯係不必再偷偷摸摸,我們甚至可以大大方方去京城,爹娘也可以遷居來此處,他不會讓任何人來追究這一切。”
“金口玉言,我信,可是!”偲偲看著他,欲言又止。她從未見過丈夫的眼神如此動搖,她知道他的心裏一定還有沒解開的結。
此時小雲兒突然跑來母親的屋子,年幼的他看不出父母間異樣的氣氛,隻是嚷嚷著:“姐姐不見了,娘,姐姐找不到了。”
原來雲兒本和鶴鶴玩捉迷藏,可他找遍了整個家都沒看到姐姐的蹤影,這才跑來父母這裏,等偲偲叫了幾個下人去找,才被門房告知說大小姐出去了。
“她去哪兒?”偲偲心底有些不安,與丈夫對視的一瞬,彼此似乎都有了答案。
且說鶴鶴突然離開家並非無故失蹤,她一路跟著梁允泓一行直至山城界碑,本是有話要說,可瞧見待命於城外的威武軍隊,小姑娘突然就害怕了,但此刻已由不得她,本欲離開的鶴鶴卻因被發現蹤跡而遭抓捕。幸而地方官員認出鶴鶴是梁家的女兒過來解圍,可鬧出些動靜終是傳到皇帝跟前,梁允泓知是鶴鶴跟來,立刻說要見。
鶴鶴被帶到皇帝麵前,本帝後同在車輦裏,霍西琳卻識趣地避開,隻是笑盈盈地對她說:“這是你皇叔,不要害怕。”
鶴鶴跪在一邊低垂著腦袋,直到皇後離開也沒有抬眼看皇帝。
“鶴鶴,你是不是恨朕?”皇帝很心痛,他曾經那樣疼愛這個孩子,甚至做好了成為她父親,要給她一生幸福的準備,可到頭來卻在這孩子心裏埋下怨恨,直至今日都不能讓她好好看自己一眼。
“沒有。”鶴鶴囁嚅。
“你過來坐,不要跪著。”皇帝溫和地說,見孩子不動正要起身,鶴鶴總算自己挪動身體,坐到了桌對麵。
“你跟著朕出來,有事嗎?”
鶴鶴搖頭,又點頭,大概是想起最重要的來,猛然抬眸看著皇帝,“我想問您,還會不會追究爹娘的過錯,還會不會又讓我們不得不離開這裏,去別的沒人知道的地方躲起來。”
“你以為呢?”皇帝含笑反問。
鶴鶴抿著嘴看他,幼時的記憶當真是模糊的,可她還是會記得當初生活裏突然有了霍蠻而起的變化,她也記得自己想要撮合霍蠻和母親而挨的打,雖然模糊得她一度以為是自己編纂出來的。但如果沒有到了京城後的種種,沒有母親因為這個男人為難和痛苦,沒有之後的一切,她應該還是十分信任和喜歡這個男人。也許錯不在這個人,可所有不該發生的事,還是圍繞著他發生了。
“鶴鶴,你娘幸福嗎?”意外的,皇帝問了這一句,他沒問過梁允澤,也沒問已見過偲偲的妻子,如果鶴鶴不出現,他大概一輩子也不會問。
鶴鶴用力地點頭,“娘很幸福,來到這裏以後,娘再也沒哭過。”
“那就好。”皇帝的笑竟有幾分脫離塵世的灑脫,他伸手摸摸鶴鶴的腦袋,“好孩子,你娘還有你爹,應該得到幸福。”
“可是……”縱然有和當年一樣溫暖的笑容,但鶴鶴還是明白眼前的男人是皇帝,不是那個霍先生,她鼓起勇氣再次問,“可是您還沒回答我,您會不會再追究爹娘的過錯。”
“他們沒做錯什麽,何來追究?”皇帝笑著安撫鶴鶴,“不要再為這些事操心,這不該是你操心的事,是朕的錯,才讓你的記憶裏也出現當年那些痛苦。鶴鶴,朕是你的皇叔,是有著同樣皇族血脈的叔叔,朕像你保證,過去的事永不會再提,你和你爹娘會安安穩穩地過一輩子,這是朕虧欠你們的,早該還了。”
鶴鶴迷茫地看著他,她懂皇帝話裏的意思,大概是覺得這樣的許諾來的太容易,又變得叫人難以置信。
“傻孩子,是不是要讓朕立個字據?”看著小丫頭呆呆的模樣,皇帝不禁失笑。
可鶴鶴竟即答:“好,有了您的字據,我就再也不怕了。”
皇帝本是隨口一說,可孩子卻當真了,但這些話說與寫的意義大不相同,若真的寫成文書,無疑成了梁允澤一家的免死金牌,某種意義而言,他們可以做任何事有恃無恐。
“不可以嗎?”鶴鶴見皇帝猶豫,又追問了一聲,但也退讓了一步,“我隻是問問,本來也沒打算讓您寫,是您自己提的。”
皇帝終是欣然一笑,隨手鋪開桌案上的紙,揮毫飽蘸濃墨,一字一句寫下他對鶴鶴的諾言,而後蓋上禦印,待墨跡幹凝後才遞給鶴鶴。
鶴鶴小心翼翼地接過,認認真真一字不差地看了數遍,本緊張緊繃的麵容舒展開了,自然的安心笑容浮現出來,她激動得衝皇帝笑:“謝謝您!”
看到鶴鶴的笑容,皇帝竟有受寵若驚的感動,下意識地握住了鶴鶴的手,可卻一時什麽話也說不出,叔侄倆彼此靜默了半刻,皇帝終是道:“回去吧,你爹娘找不到你,該擔心了。”
鶴鶴點點頭,起身要離開,到了車門前卻又轉身看著皇帝,稍稍猶豫後開口道:“皇叔,謝謝您。”
皇帝震一震,似乎親生兒女第一次喚自己“父皇”他都不曾這樣感慨,鶴鶴對他而言是南疆那一段美好歲月的見證,這曾經以‘死’的狀態埋在心底的一段人生,終於可以鮮活地存在於心了。
而正如皇帝所說,找不到鶴鶴的梁允澤和偲偲已經焦慮萬分,他們最壞的打算,就是女兒被皇帝挾走用以威脅他們妥協,若當真如此,顯然曾經的隱憂不僅沒有化解,一切更朝著糟糕的方向發展。
幸而女兒終究完好無損的回來,當夫妻倆看見女兒帶回的那一紙承諾,都驚得啞口無言,鶴鶴本是邀功的心情,可見父母不僅沒有高興更陷入沉默,不免有幾分膽怯,被告知回房待著後,便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審判”。
鶴鶴忐忑的同時,夫妻倆也陷入許久的沉默,直到嵐兒睡醒啼哭,才各自回過神。
“允澤,如果你想好了要怎麽做,不論結果是什麽,我都會支持你。”偲偲看著丈夫收起那張字據,抱著女兒的她終於先開口,“不是逼你也不是威脅你,我是真心希望你能選擇自己想做的事而不要被我和孩子束縛。我隻是希望你不要抱著愧疚的心態回到那裏去,而我不管是留在這裏或回到京城,我隻選擇鶴鶴的選擇。”
梁允澤回眸看她,卻問:“所以說,一切在鶴鶴?”
偲偲心底一動,她知道自己到底還是猜到了丈夫的心思,這麽多年同床共枕,她也隻是強迫自己不去麵對這個問題罷了。
“我不是把責任推卸給孩子。”偲偲答,“就像你娘會選擇放手,我們都是做母親的。”
梁允澤苦笑:“是啊,同樣是做父親,我爹也選擇了放手。”
皇帝離開山城後不久,天氣便開始從涼爽往寒冷過度,偲偲做坐完月子,已是十月下旬,風刮在臉上有如刀割般疼痛。
這一個月家裏很平靜,梁允澤恢複了學堂的課後,便將心思全撲在所教導的那些孩子身上,誰也沒再提皇帝的事,唯一不同的,是城裏的百姓已開始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家人,就連當初那些去店鋪砸場子鬧事的商家,也都上趕著向夫妻倆道歉。
而這樣的變化,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
隨著年末臨近,學堂也將要放假,本該打算開春招收新學生的事,但梁允澤不僅遲遲不提,更開始安排學堂裏幾位先生去新的地方,偲偲沒有問他緣故,答案她自己就明白。
他們的身份不同後,來求學的孩子目的也不再如往常那樣簡單,目標仕途的孩子他們不想教,但也不想給普通人家的孩子添麻煩,一切就如偲偲最早擔心的一樣,學堂恐怕不得不放棄。
但學堂若不再,梁允澤又要重新回歸之前的生活,可就連鶴鶴都看得明白,他父親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
偲偲坐月子那些日子,季世奇夫婦和芳雪也在城裏住,偲偲和芳雪談過很多次這件事,芳雪最終在提到梁允澤要關閉學堂那一次談話裏,建議女兒能再好好考慮一下她的丈夫、孩子,和整個家庭的未來。
“我們老人家住在村裏沒什麽,可你們在這裏還能像從前那樣過下去嗎?”
偲偲每一次考慮這件事,都會陷入是否要去強迫女兒改變主意的困擾,她一直避免問鶴鶴,就是擔心女兒為了遷就自己和丈夫而委屈她自己,曾經的痛苦並沒有那麽容易淡去。
十月末的時候,學堂就放假了,梁允澤雖然沒有對偲偲提起,但他的確已經向學生宣布明年不會再開學。這個學堂連一年都沒有維持下來,回想早先夫妻倆為之傾注的心血,偲偲也難免心痛,她本還以為兒子長大後也會在自家的學堂念書寫字,本還以為學堂若長長久久地辦下去,將來夫妻倆雙雙年老時,丈夫除了兒女之外,還會有讓他驕傲的學生。
可如今,一切都沒了。
老人家們在偲偲坐完月子後就回村裏去了,他們眷戀那裏平和寧靜的生活,季世奇甚至私下已對女兒女婿說:“不管你們是否會回到京城,我和你娘還有芳雪,都會留在這裏。我們老了,不願再折騰了,本來大家住在這裏,你們也不時常在眼前。若真有一日回京,不過是距離遠一些,沒什麽差別。”
家裏的氣氛雖然沒有變得很奇怪,可本該有新生命降臨的喜悅總好像淡了那麽一些,至於鶴鶴跑去問皇帝討來一紙承諾的事,夫妻倆事後也沒再提過,鶴鶴起先還忐忑了幾天,之後便篤定了爹娘是刻意回避這個問題。
如是,雖然不奇怪的家庭氣氛,無疑因種種緣故變得很微妙,就連不諳世事小雲兒都會依偎著鶴鶴說:“爹娘好像不高興呢,姐姐,雲兒會很乖的,不惹他們生氣。”
弟弟尚且如此,鶴鶴怎會體察不到父母的心情,可事情到底該怎麽解決才好,她去求來的承諾正是希望解除父母的後顧之憂,但為什麽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奇怪呢?
“雲兒,你知道京城嗎?”鶴鶴那天突然問起弟弟關於京城。
“知道,姥爺說過,可是姥爺也說,他不喜歡京城。”小孩子很坦白地告知姐姐他所知道的一切,卻又忍不住好奇心問,“姐姐知道京城嗎?我聽嬤嬤講,上次家裏來好多人,就是從京城來的,姐姐,他們來幹什麽?”
鶴鶴不曉得怎麽回答弟弟才好,莫名地想起那一日與皇帝對話時那個男人的眼神,不自禁地問雲兒:“如果爹娘帶著我們離開這裏,去更好玩更熱鬧的地方,雲兒願意嗎?”
“願意!”小家夥立刻回答。
鶴鶴卻不得不苦笑,她做什麽讓弟弟來選擇,這個生養在蜜罐裏的小家夥才是真的什麽也不懂。
“姐姐去哪兒,雲兒就去哪兒!”小家夥笑嗬嗬地膩著鶴鶴撒嬌,雖然平日姐弟倆難免鬥嘴吵架,可感情亦無比深厚,小家夥雖然還不懂事,卻也知道疼爹娘,疼姐姐。
“雲兒最乖。”鶴鶴哄著弟弟,又隱隱聽見妹妹的啼哭聲,這些年的生活在眼前呈現,母親說過的話也不曾忘記,更記得那一日父親獨自坐在學堂的庭院裏,再有皇帝那期待的眼神,仿佛一切結症在她的身上,那一紙承諾並不能換來平靜的生活,因為父親想要的不是這些,而母親在乎自己是出於本能,她在乎父親才是真正的愛。
“雲兒,姐姐好像給爹娘添麻煩了。”鶴鶴喃喃自語,瞧著迷茫懵懂的弟弟,又實在哭笑不得。
那晚鶴鶴被妹妹的啼哭聲吵醒,不久妹妹不再啼哭,可她卻睡不著了,起身略略往窗外看,竟瞧見母親披著衣裳抱了妹妹在廊下來回走。她穿好衣裳又取了件風衣推門出來,趕到母親身邊替她披上。
“還是我閨女好。”偲偲欣然,朝小女兒努努嘴說,“這小丫頭比雲兒還難帶,你別瞧她這會兒睡了,回頭我給放下來她一準醒了哭。如果都像你小時候那樣乖,娘再生幾個也不怕。可一個比一個磨人,娘再年輕也怕沒精力。”
“讓我抱會兒,娘你累了。”鶴鶴伸手要抱,偲偲也不攔著,小心翼翼把小女兒送入鶴鶴懷裏,但念外頭寒冷,和女兒一起回了她的屋子。
“娘好些日子沒來你屋裏了,這些日子竟忙嵐兒的事,把你疏忽了。”偲偲看看女兒屋裏的布置陳設,回頭對鶴鶴笑,“娘總說最疼是你,可到底還是被弟弟妹妹分散了心思,總覺得你會好你很好,時不時的就忘記多關心你一些了。”
鶴鶴則笑:“娘這樣講,顯得我多小氣似的。”
偲偲過來看看小女兒,便讓鶴鶴把嵐兒放下,這小丫頭在姐姐屋裏倒會賣乖,放她躺平也不驚醒,隻甜甜得睡得香,偲偲不禁笑:“看來和雲兒一樣,將來也一準黏你這個姐姐。”
鶴鶴卻不假思索道:“等她長大,我都該出嫁了。”
偲偲撲哧一笑:“小丫頭想得還挺遠。”
“可不是嘛,我都十二歲了,姥姥常說十七十八就該嫁人了,若真是這樣,到那時嵐兒才五六歲,還不懂事呢。”鶴鶴很疼小妹妹,親親她粉嫩的胖臉蛋,“我更要多疼疼嵐兒。”
偲偲本沒打算對女兒說什麽,可提起嫁人的事,不由自主便道:“有沒有想過將來嫁什麽樣的人?這山城裏的人你也見多了,適齡的少年郎也就那麽幾家,可不瞞你說,娘一個也看不中。”她把鶴鶴攬入懷,愛憐地抱著她,“你爹也不待見他們,總覺得我們的閨女,要嫁天下最好的男人。”
“爹不就是最好的男人?”鶴鶴嬉笑,並沒有把嫁人當正經事來說,“差不多就行了,哪有個個都想爹爹這樣好。”
“山城有限,可外麵的世界就大了,比你爹好的男人也比比皆是。”話說到這裏,偲偲本想說京城裏就會有有教養的少年,可生怕女兒多想,隻模糊地說了個概念。
鶴鶴卻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好也罷壞也罷,適合自己能和自己過一輩子,就是最好的,就像爹和娘。”
“我閨女就是聰明,娘就是太笨了。”偲偲欣然,擁著女兒輕輕搖晃,“如果娘也像你這麽聰明,該多好。”
這一句話後,母女倆都沒再開口,不知何時外頭起了風,呼呼而過的風聲反顯得屋子裏更靜,連嵐兒微弱的呼吸聲都聽得清清楚楚。
偲偲怕風吹進來凍著小女兒,起身起來關窗,可一轉身卻見鶴鶴已經站在了身後,月光正灑在她的臉上,女兒很認真地說著:“娘,我們回京城吧。”
十一月初的時候,山城裏最大的織錦布莊易主了,那個曾經去門前挑事的老板隻花了很少的銀子,就從舊主人手上買下了店鋪,當這個消息在山城傳開時,梁府已然人去屋空,好奇的百姓四處打聽,才從被遣散的曾經的下人口中知道,這一家人從哪兒來,就打從哪兒回去了。
年末的京城充斥著節慶的氣氛,兩場雪就把整座城染成白色,闊別數年再次回到這裏,鶴鶴在馬車路過當年那家成衣店時興奮地告訴梁允澤:“就是這裏,娘帶著我來這裏買衣裳,我第一次遇見奶奶。”
偲偲看見丈夫臉上的笑,是這些年來最能讓她感覺到丈夫心內喜悅的笑容,雖然他們過去也很幸福,可那樣的幸福始終籠罩在逃避的陰影下,如今他們終於正麵來應對曾經的現在的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這一刻偲偲才明白,幸福是不該建立在任何人的犧牲之上。
一家五口人回到京城後,梁允澤沒有立刻帶妻兒回王府,他的慎郡王府雖然還在,但慎郡王已“死”,在皇帝給出最妥當的安排前,他們當然不能不管不顧地住回去,而回禮親王府又太過紮眼,梁允澤並不希望自己的歸來一下子在京城掀起軒然大波。
“朕不會再來打擾你們。”臨別時皇帝這樣對梁允澤說,平和得不帶半分功利,梁允澤不明白皇帝究竟經曆了什麽才會變得如此溫和,他的一言一行越來越像先帝。
“多謝皇上。”可除了這四個字,他再也想不到別的話,梁允澤心裏依舊很矛盾,對於回去或不回去,麵對帝後的態度是站在偲偲的立場,可若偲偲問他,他仍舊是“不知道”。
送走帝後,折返回來看妻兒,看著小女兒安然躺在偲偲的臂彎裏,梁允澤沉默許久才道:“可以請嶽父他們來看看孩子了,從今往後我們可以不再抱著那隱憂過下去。”
偲偲抬眸看他,丈夫眼底的神色明明書寫著言不由衷,她不願彼此有什麽隱瞞,但問:“皇帝這樣對我們,你反而有了愧疚感,對不對?於”
梁允澤一愣,原來他弄不明白的心情,竟被妻子一語點破。
“是我們太善良,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偲偲依舊很堅定,“這是我們的軟肋。允澤,如果你真的要回京輔佐皇帝,我寧願你是胸懷天下誌在家國,而不要因為皇帝對我們一點點的好,才想要去報答他。”
“偲偲……肢”
“當初放我們來這裏,讓我們‘活下去’的,是你的皇叔是先帝。”偲偲仿佛怕丈夫會動搖,“他固然可以殺了我們,可他殺了我們有什麽意義?他已經是帝王了,縱然你重新回歸皇室,也無法撼動他的帝位。可反之你若為他所用,必將成為他最大的臂膀。這一次他的確對我們好,可最終的目的呢?但凡我們答應回去,又或者你被感動而回去,最得利的人人就是皇帝。允澤,我們能不能不要用愧疚的心情來看待這件事?”
“我明白。”梁允澤的情緒亦發低落,妻子說的話他全懂,可心底總有什麽在動搖,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放不下的是什麽。
偲偲的語氣卻變得委婉:“我知道我對不起你爹娘,把你束縛在這裏,讓他們飽受相思之苦,可是……”
“偲偲啊,我們不要再談這件事了。”梁允澤突然打斷了偲偲的話,“事情都過去了,我們還是照從前那樣生活。至於我的父母,皇帝已經說了,我們彼此聯係不必再偷偷摸摸,我們甚至可以大大方方去京城,爹娘也可以遷居來此處,他不會讓任何人來追究這一切。”
“金口玉言,我信,可是!”偲偲看著他,欲言又止。她從未見過丈夫的眼神如此動搖,她知道他的心裏一定還有沒解開的結。
此時小雲兒突然跑來母親的屋子,年幼的他看不出父母間異樣的氣氛,隻是嚷嚷著:“姐姐不見了,娘,姐姐找不到了。”
原來雲兒本和鶴鶴玩捉迷藏,可他找遍了整個家都沒看到姐姐的蹤影,這才跑來父母這裏,等偲偲叫了幾個下人去找,才被門房告知說大小姐出去了。
“她去哪兒?”偲偲心底有些不安,與丈夫對視的一瞬,彼此似乎都有了答案。
且說鶴鶴突然離開家並非無故失蹤,她一路跟著梁允泓一行直至山城界碑,本是有話要說,可瞧見待命於城外的威武軍隊,小姑娘突然就害怕了,但此刻已由不得她,本欲離開的鶴鶴卻因被發現蹤跡而遭抓捕。幸而地方官員認出鶴鶴是梁家的女兒過來解圍,可鬧出些動靜終是傳到皇帝跟前,梁允泓知是鶴鶴跟來,立刻說要見。
鶴鶴被帶到皇帝麵前,本帝後同在車輦裏,霍西琳卻識趣地避開,隻是笑盈盈地對她說:“這是你皇叔,不要害怕。”
鶴鶴跪在一邊低垂著腦袋,直到皇後離開也沒有抬眼看皇帝。
“鶴鶴,你是不是恨朕?”皇帝很心痛,他曾經那樣疼愛這個孩子,甚至做好了成為她父親,要給她一生幸福的準備,可到頭來卻在這孩子心裏埋下怨恨,直至今日都不能讓她好好看自己一眼。
“沒有。”鶴鶴囁嚅。
“你過來坐,不要跪著。”皇帝溫和地說,見孩子不動正要起身,鶴鶴總算自己挪動身體,坐到了桌對麵。
“你跟著朕出來,有事嗎?”
鶴鶴搖頭,又點頭,大概是想起最重要的來,猛然抬眸看著皇帝,“我想問您,還會不會追究爹娘的過錯,還會不會又讓我們不得不離開這裏,去別的沒人知道的地方躲起來。”
“你以為呢?”皇帝含笑反問。
鶴鶴抿著嘴看他,幼時的記憶當真是模糊的,可她還是會記得當初生活裏突然有了霍蠻而起的變化,她也記得自己想要撮合霍蠻和母親而挨的打,雖然模糊得她一度以為是自己編纂出來的。但如果沒有到了京城後的種種,沒有母親因為這個男人為難和痛苦,沒有之後的一切,她應該還是十分信任和喜歡這個男人。也許錯不在這個人,可所有不該發生的事,還是圍繞著他發生了。
“鶴鶴,你娘幸福嗎?”意外的,皇帝問了這一句,他沒問過梁允澤,也沒問已見過偲偲的妻子,如果鶴鶴不出現,他大概一輩子也不會問。
鶴鶴用力地點頭,“娘很幸福,來到這裏以後,娘再也沒哭過。”
“那就好。”皇帝的笑竟有幾分脫離塵世的灑脫,他伸手摸摸鶴鶴的腦袋,“好孩子,你娘還有你爹,應該得到幸福。”
“可是……”縱然有和當年一樣溫暖的笑容,但鶴鶴還是明白眼前的男人是皇帝,不是那個霍先生,她鼓起勇氣再次問,“可是您還沒回答我,您會不會再追究爹娘的過錯。”
“他們沒做錯什麽,何來追究?”皇帝笑著安撫鶴鶴,“不要再為這些事操心,這不該是你操心的事,是朕的錯,才讓你的記憶裏也出現當年那些痛苦。鶴鶴,朕是你的皇叔,是有著同樣皇族血脈的叔叔,朕像你保證,過去的事永不會再提,你和你爹娘會安安穩穩地過一輩子,這是朕虧欠你們的,早該還了。”
鶴鶴迷茫地看著他,她懂皇帝話裏的意思,大概是覺得這樣的許諾來的太容易,又變得叫人難以置信。
“傻孩子,是不是要讓朕立個字據?”看著小丫頭呆呆的模樣,皇帝不禁失笑。
可鶴鶴竟即答:“好,有了您的字據,我就再也不怕了。”
皇帝本是隨口一說,可孩子卻當真了,但這些話說與寫的意義大不相同,若真的寫成文書,無疑成了梁允澤一家的免死金牌,某種意義而言,他們可以做任何事有恃無恐。
“不可以嗎?”鶴鶴見皇帝猶豫,又追問了一聲,但也退讓了一步,“我隻是問問,本來也沒打算讓您寫,是您自己提的。”
皇帝終是欣然一笑,隨手鋪開桌案上的紙,揮毫飽蘸濃墨,一字一句寫下他對鶴鶴的諾言,而後蓋上禦印,待墨跡幹凝後才遞給鶴鶴。
鶴鶴小心翼翼地接過,認認真真一字不差地看了數遍,本緊張緊繃的麵容舒展開了,自然的安心笑容浮現出來,她激動得衝皇帝笑:“謝謝您!”
看到鶴鶴的笑容,皇帝竟有受寵若驚的感動,下意識地握住了鶴鶴的手,可卻一時什麽話也說不出,叔侄倆彼此靜默了半刻,皇帝終是道:“回去吧,你爹娘找不到你,該擔心了。”
鶴鶴點點頭,起身要離開,到了車門前卻又轉身看著皇帝,稍稍猶豫後開口道:“皇叔,謝謝您。”
皇帝震一震,似乎親生兒女第一次喚自己“父皇”他都不曾這樣感慨,鶴鶴對他而言是南疆那一段美好歲月的見證,這曾經以‘死’的狀態埋在心底的一段人生,終於可以鮮活地存在於心了。
而正如皇帝所說,找不到鶴鶴的梁允澤和偲偲已經焦慮萬分,他們最壞的打算,就是女兒被皇帝挾走用以威脅他們妥協,若當真如此,顯然曾經的隱憂不僅沒有化解,一切更朝著糟糕的方向發展。
幸而女兒終究完好無損的回來,當夫妻倆看見女兒帶回的那一紙承諾,都驚得啞口無言,鶴鶴本是邀功的心情,可見父母不僅沒有高興更陷入沉默,不免有幾分膽怯,被告知回房待著後,便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審判”。
鶴鶴忐忑的同時,夫妻倆也陷入許久的沉默,直到嵐兒睡醒啼哭,才各自回過神。
“允澤,如果你想好了要怎麽做,不論結果是什麽,我都會支持你。”偲偲看著丈夫收起那張字據,抱著女兒的她終於先開口,“不是逼你也不是威脅你,我是真心希望你能選擇自己想做的事而不要被我和孩子束縛。我隻是希望你不要抱著愧疚的心態回到那裏去,而我不管是留在這裏或回到京城,我隻選擇鶴鶴的選擇。”
梁允澤回眸看她,卻問:“所以說,一切在鶴鶴?”
偲偲心底一動,她知道自己到底還是猜到了丈夫的心思,這麽多年同床共枕,她也隻是強迫自己不去麵對這個問題罷了。
“我不是把責任推卸給孩子。”偲偲答,“就像你娘會選擇放手,我們都是做母親的。”
梁允澤苦笑:“是啊,同樣是做父親,我爹也選擇了放手。”
皇帝離開山城後不久,天氣便開始從涼爽往寒冷過度,偲偲做坐完月子,已是十月下旬,風刮在臉上有如刀割般疼痛。
這一個月家裏很平靜,梁允澤恢複了學堂的課後,便將心思全撲在所教導的那些孩子身上,誰也沒再提皇帝的事,唯一不同的,是城裏的百姓已開始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家人,就連當初那些去店鋪砸場子鬧事的商家,也都上趕著向夫妻倆道歉。
而這樣的變化,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
隨著年末臨近,學堂也將要放假,本該打算開春招收新學生的事,但梁允澤不僅遲遲不提,更開始安排學堂裏幾位先生去新的地方,偲偲沒有問他緣故,答案她自己就明白。
他們的身份不同後,來求學的孩子目的也不再如往常那樣簡單,目標仕途的孩子他們不想教,但也不想給普通人家的孩子添麻煩,一切就如偲偲最早擔心的一樣,學堂恐怕不得不放棄。
但學堂若不再,梁允澤又要重新回歸之前的生活,可就連鶴鶴都看得明白,他父親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
偲偲坐月子那些日子,季世奇夫婦和芳雪也在城裏住,偲偲和芳雪談過很多次這件事,芳雪最終在提到梁允澤要關閉學堂那一次談話裏,建議女兒能再好好考慮一下她的丈夫、孩子,和整個家庭的未來。
“我們老人家住在村裏沒什麽,可你們在這裏還能像從前那樣過下去嗎?”
偲偲每一次考慮這件事,都會陷入是否要去強迫女兒改變主意的困擾,她一直避免問鶴鶴,就是擔心女兒為了遷就自己和丈夫而委屈她自己,曾經的痛苦並沒有那麽容易淡去。
十月末的時候,學堂就放假了,梁允澤雖然沒有對偲偲提起,但他的確已經向學生宣布明年不會再開學。這個學堂連一年都沒有維持下來,回想早先夫妻倆為之傾注的心血,偲偲也難免心痛,她本還以為兒子長大後也會在自家的學堂念書寫字,本還以為學堂若長長久久地辦下去,將來夫妻倆雙雙年老時,丈夫除了兒女之外,還會有讓他驕傲的學生。
可如今,一切都沒了。
老人家們在偲偲坐完月子後就回村裏去了,他們眷戀那裏平和寧靜的生活,季世奇甚至私下已對女兒女婿說:“不管你們是否會回到京城,我和你娘還有芳雪,都會留在這裏。我們老了,不願再折騰了,本來大家住在這裏,你們也不時常在眼前。若真有一日回京,不過是距離遠一些,沒什麽差別。”
家裏的氣氛雖然沒有變得很奇怪,可本該有新生命降臨的喜悅總好像淡了那麽一些,至於鶴鶴跑去問皇帝討來一紙承諾的事,夫妻倆事後也沒再提過,鶴鶴起先還忐忑了幾天,之後便篤定了爹娘是刻意回避這個問題。
如是,雖然不奇怪的家庭氣氛,無疑因種種緣故變得很微妙,就連不諳世事小雲兒都會依偎著鶴鶴說:“爹娘好像不高興呢,姐姐,雲兒會很乖的,不惹他們生氣。”
弟弟尚且如此,鶴鶴怎會體察不到父母的心情,可事情到底該怎麽解決才好,她去求來的承諾正是希望解除父母的後顧之憂,但為什麽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奇怪呢?
“雲兒,你知道京城嗎?”鶴鶴那天突然問起弟弟關於京城。
“知道,姥爺說過,可是姥爺也說,他不喜歡京城。”小孩子很坦白地告知姐姐他所知道的一切,卻又忍不住好奇心問,“姐姐知道京城嗎?我聽嬤嬤講,上次家裏來好多人,就是從京城來的,姐姐,他們來幹什麽?”
鶴鶴不曉得怎麽回答弟弟才好,莫名地想起那一日與皇帝對話時那個男人的眼神,不自禁地問雲兒:“如果爹娘帶著我們離開這裏,去更好玩更熱鬧的地方,雲兒願意嗎?”
“願意!”小家夥立刻回答。
鶴鶴卻不得不苦笑,她做什麽讓弟弟來選擇,這個生養在蜜罐裏的小家夥才是真的什麽也不懂。
“姐姐去哪兒,雲兒就去哪兒!”小家夥笑嗬嗬地膩著鶴鶴撒嬌,雖然平日姐弟倆難免鬥嘴吵架,可感情亦無比深厚,小家夥雖然還不懂事,卻也知道疼爹娘,疼姐姐。
“雲兒最乖。”鶴鶴哄著弟弟,又隱隱聽見妹妹的啼哭聲,這些年的生活在眼前呈現,母親說過的話也不曾忘記,更記得那一日父親獨自坐在學堂的庭院裏,再有皇帝那期待的眼神,仿佛一切結症在她的身上,那一紙承諾並不能換來平靜的生活,因為父親想要的不是這些,而母親在乎自己是出於本能,她在乎父親才是真正的愛。
“雲兒,姐姐好像給爹娘添麻煩了。”鶴鶴喃喃自語,瞧著迷茫懵懂的弟弟,又實在哭笑不得。
那晚鶴鶴被妹妹的啼哭聲吵醒,不久妹妹不再啼哭,可她卻睡不著了,起身略略往窗外看,竟瞧見母親披著衣裳抱了妹妹在廊下來回走。她穿好衣裳又取了件風衣推門出來,趕到母親身邊替她披上。
“還是我閨女好。”偲偲欣然,朝小女兒努努嘴說,“這小丫頭比雲兒還難帶,你別瞧她這會兒睡了,回頭我給放下來她一準醒了哭。如果都像你小時候那樣乖,娘再生幾個也不怕。可一個比一個磨人,娘再年輕也怕沒精力。”
“讓我抱會兒,娘你累了。”鶴鶴伸手要抱,偲偲也不攔著,小心翼翼把小女兒送入鶴鶴懷裏,但念外頭寒冷,和女兒一起回了她的屋子。
“娘好些日子沒來你屋裏了,這些日子竟忙嵐兒的事,把你疏忽了。”偲偲看看女兒屋裏的布置陳設,回頭對鶴鶴笑,“娘總說最疼是你,可到底還是被弟弟妹妹分散了心思,總覺得你會好你很好,時不時的就忘記多關心你一些了。”
鶴鶴則笑:“娘這樣講,顯得我多小氣似的。”
偲偲過來看看小女兒,便讓鶴鶴把嵐兒放下,這小丫頭在姐姐屋裏倒會賣乖,放她躺平也不驚醒,隻甜甜得睡得香,偲偲不禁笑:“看來和雲兒一樣,將來也一準黏你這個姐姐。”
鶴鶴卻不假思索道:“等她長大,我都該出嫁了。”
偲偲撲哧一笑:“小丫頭想得還挺遠。”
“可不是嘛,我都十二歲了,姥姥常說十七十八就該嫁人了,若真是這樣,到那時嵐兒才五六歲,還不懂事呢。”鶴鶴很疼小妹妹,親親她粉嫩的胖臉蛋,“我更要多疼疼嵐兒。”
偲偲本沒打算對女兒說什麽,可提起嫁人的事,不由自主便道:“有沒有想過將來嫁什麽樣的人?這山城裏的人你也見多了,適齡的少年郎也就那麽幾家,可不瞞你說,娘一個也看不中。”她把鶴鶴攬入懷,愛憐地抱著她,“你爹也不待見他們,總覺得我們的閨女,要嫁天下最好的男人。”
“爹不就是最好的男人?”鶴鶴嬉笑,並沒有把嫁人當正經事來說,“差不多就行了,哪有個個都想爹爹這樣好。”
“山城有限,可外麵的世界就大了,比你爹好的男人也比比皆是。”話說到這裏,偲偲本想說京城裏就會有有教養的少年,可生怕女兒多想,隻模糊地說了個概念。
鶴鶴卻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好也罷壞也罷,適合自己能和自己過一輩子,就是最好的,就像爹和娘。”
“我閨女就是聰明,娘就是太笨了。”偲偲欣然,擁著女兒輕輕搖晃,“如果娘也像你這麽聰明,該多好。”
這一句話後,母女倆都沒再開口,不知何時外頭起了風,呼呼而過的風聲反顯得屋子裏更靜,連嵐兒微弱的呼吸聲都聽得清清楚楚。
偲偲怕風吹進來凍著小女兒,起身起來關窗,可一轉身卻見鶴鶴已經站在了身後,月光正灑在她的臉上,女兒很認真地說著:“娘,我們回京城吧。”
十一月初的時候,山城裏最大的織錦布莊易主了,那個曾經去門前挑事的老板隻花了很少的銀子,就從舊主人手上買下了店鋪,當這個消息在山城傳開時,梁府已然人去屋空,好奇的百姓四處打聽,才從被遣散的曾經的下人口中知道,這一家人從哪兒來,就打從哪兒回去了。
年末的京城充斥著節慶的氣氛,兩場雪就把整座城染成白色,闊別數年再次回到這裏,鶴鶴在馬車路過當年那家成衣店時興奮地告訴梁允澤:“就是這裏,娘帶著我來這裏買衣裳,我第一次遇見奶奶。”
偲偲看見丈夫臉上的笑,是這些年來最能讓她感覺到丈夫心內喜悅的笑容,雖然他們過去也很幸福,可那樣的幸福始終籠罩在逃避的陰影下,如今他們終於正麵來應對曾經的現在的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這一刻偲偲才明白,幸福是不該建立在任何人的犧牲之上。
一家五口人回到京城後,梁允澤沒有立刻帶妻兒回王府,他的慎郡王府雖然還在,但慎郡王已“死”,在皇帝給出最妥當的安排前,他們當然不能不管不顧地住回去,而回禮親王府又太過紮眼,梁允澤並不希望自己的歸來一下子在京城掀起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