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微笑點頭,道:“好罷。睍蓴璩傷”沉思有頃,方幽幽道:“當年三國紛爭,北有曹魏,西有蜀漢,江東孫權憑借長江天險,據險而守,赤壁一戰,大敗數十萬曹軍,誠可謂英雄一時。隻可惜前人風姿,於今已不得複見矣!”搖了搖頭,長聲吟道:“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許俊胸無點墨,甚麽詩詞文章更加是一竅不通。呆呆聽來,隻明白了“天下英雄誰敵手”一句。忙率先鼓掌,笑道:“辛大人當真是豪氣幹雲,豪情萬丈,果然是絕妙好詞!”畢再遇熟讀兵書,兵家典故自是爛熟於胸。可惜文章詩詞讀的不多,隻覺得此詞中既有衝天豪情,卻又滿懷沉鬱之氣,聽來幾教人血為之沸,卻又為之惻然心酸。三人中隻陳世雄文武全才,熟思片刻,亦拍手讚道:“壯哉斯詞!沉鬱壯闊,又不失英雄氣概。人道辛大人是詞中聖手,果然當之無愧!”辛棄疾微笑不語。
畢再遇沉思有頃,心道:“嶽父大人讚譽孫權有英雄氣概,能大敗數十萬曹軍,雄據江東。又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豈非暗指皇上無進取之心,無半分前人風範?”轉念一想,卻又暗道:“不然,嶽父大人不單單是指皇上無進取之心,還有痛惜當今再也沒有像孫權、劉備、曹操那樣的英雄豪傑之意。”一時胸有所感,脫口吟道:“前人風範今不見,今人豪情勝古人。”頓了一頓,複微笑道:“嶽父大人,並非隻有孫權一個人才是英雄呢。”
辛棄疾聽在耳中,不覺又驚又喜,暗道:“再遇這孩子果然是可造之材!得婿如此,辛棄疾夫複何憾!”含笑點了點頭,起身踱到亭邊,憑欄北望,複吟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惶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漢時匈奴屢屢進犯,漢武帝遣大將衛青,霍去病等北擊匈奴,三戰三勝,匈奴精甲盡失。霍去病率領大漢鐵騎追擊匈奴敗兵,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封山而還,可謂功蓋一時;戰國時趙將廉頗遭人讒言陷害,出奔魏國。後趙王欲複起用之,特遣使造訪。廉頗當著使者之麵食盡鬥米,肉十斤,且披甲上馬,以示尚能作戰。這些名將故事,畢再遇自然熟記於心,知道辛棄疾是以廉頗自喻。但〝元嘉草草〞一句,辛棄疾引用的是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於元嘉年間北伐失敗的故事,其寓意自是希望韓佗胄不要像劉義隆那般草率出兵。這些深意,畢再遇等卻不知曉。
陳世雄笑道:“辛大人正值壯盛之年,雄姿英發,豈是老邁廉頗之可能比?況且趙王對廉頗半信半疑,不然也不會輕信讒言而棄之不用。今皇上親自召見大人,韓丞相亦對大人推崇有加,特地將您調來鎮江重鎮。大人以年富力強之時出守京口,正是大有可為之機,怎可自怨自哀?”辛棄疾微微搖頭,苦笑道:“如在一年之前,辛棄疾尚可以‘雄姿英發’四字自認。但自去年中了那金賊的暗箭之後,身體卻是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唉,當真是老了,比不得你們年青人呐!”畢再遇聞言,頗為懊惱地拍了一下大腿,道:“瞧我糊塗的!您受傷後便著不得寒氣,今兒我卻還陪您賞甚麽雪景,當真不該!要不咱們還是先回去吧,您的身體要緊!”辛棄疾微笑道:“無妨,無妨,這點小小風寒,我這把老骨頭卻還經受得住。既來之,則安之,飲罷了酒再回去也不遲。”畢再遇看辛棄疾遊興正濃,也不好再勸,隻得收口。
是日四人一番暢飲,直至午時已過,大雪漸止,方盡興而歸。
﹡﹡﹡﹡﹡
新春將至,鄉下百姓紛紛湧入城中,開始籌辦年貨,鎮江城內也因此顯得格外熱鬧起來。
自那日從北固山歸來,辛棄疾因受風寒所侵,傷勢又有反複之象,時常覺得胸口似有重物所堵,有時卻又空蕩蕩地不著一物,常在中夜咳嗽不止。辛夫人看在眼裏,急在心上,這一日親自到廚下為丈夫熬了一碗湯藥,端到辛棄疾麵前。柔聲道:“快喝了它。”辛棄疾搖手道:“我這個病還是因先前中了金賊暗算而起,並非風寒所至,便是喝了這個藥,也未必管用。”辛夫人嗔道:“這是我向大夫詳細述說了你的病情,依方熬成,怎地會不管用?”辛棄疾搖了搖頭,卻又不忍拂了愛妻的一番好意,遂接過了藥碗,閉著氣一口吞下。
放了藥碗,夫妻倆正絮絮地說些瑣事,門外一名親兵匆匆而入,雙手捧了一封書信,躬身道:“大人,有您的書信。”辛棄疾隨手接過,看了看落款,赫然寫著〝姿源罪人朱晦庵頓首〞幾字,不由一愕。抬頭問道:“送信人呢!”那親兵道:“送信的是本地的一名客商,常往來於姿源和鎮江各地,小的已打發他回去了。”辛棄疾點點頭,拆了信封,緩緩讀了一遍。待放下了書信,雙眉已皺到了一起,半晌不發一言。
辛夫人不知信中寫些什麽,看丈夫麵色沉重,便問道:“怎麽了?信中寫了何事?”辛棄疾不答,揮手令那親兵退下,站起身來,道:“夫人,乘著這些時日無甚公事,我要和再遇到姿源走一趟。”辛夫人渾然不解,道:“無緣無故地去姿源做甚麽?目前你身體欠佳,再走這麽遠的路,有些不妥。”辛棄疾道:“你不明白,這一趟必須去。我身體向來硬朗的很,你無需擔心。”辛夫人皺眉道:“到底所為何事?讓再遇那孩子自己去一趟不行麽?”辛棄疾搖搖頭,道:“朱晦庵怕是不行了。他在信中說: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再遇母親的死乃因他朱熹而起,現下他已懊悔萬分,隻希望死之前能得到再遇的原諒。你說這件事我怎能放心讓再遇單身前往?”辛夫人聽了,便不好再勸,隻得道:“那麽你路上一切小心。”過了片刻,又輕聲道:“隻盼再遇見了朱熹,不要再有什麽過火的舉動才好。”
許俊胸無點墨,甚麽詩詞文章更加是一竅不通。呆呆聽來,隻明白了“天下英雄誰敵手”一句。忙率先鼓掌,笑道:“辛大人當真是豪氣幹雲,豪情萬丈,果然是絕妙好詞!”畢再遇熟讀兵書,兵家典故自是爛熟於胸。可惜文章詩詞讀的不多,隻覺得此詞中既有衝天豪情,卻又滿懷沉鬱之氣,聽來幾教人血為之沸,卻又為之惻然心酸。三人中隻陳世雄文武全才,熟思片刻,亦拍手讚道:“壯哉斯詞!沉鬱壯闊,又不失英雄氣概。人道辛大人是詞中聖手,果然當之無愧!”辛棄疾微笑不語。
畢再遇沉思有頃,心道:“嶽父大人讚譽孫權有英雄氣概,能大敗數十萬曹軍,雄據江東。又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豈非暗指皇上無進取之心,無半分前人風範?”轉念一想,卻又暗道:“不然,嶽父大人不單單是指皇上無進取之心,還有痛惜當今再也沒有像孫權、劉備、曹操那樣的英雄豪傑之意。”一時胸有所感,脫口吟道:“前人風範今不見,今人豪情勝古人。”頓了一頓,複微笑道:“嶽父大人,並非隻有孫權一個人才是英雄呢。”
辛棄疾聽在耳中,不覺又驚又喜,暗道:“再遇這孩子果然是可造之材!得婿如此,辛棄疾夫複何憾!”含笑點了點頭,起身踱到亭邊,憑欄北望,複吟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惶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漢時匈奴屢屢進犯,漢武帝遣大將衛青,霍去病等北擊匈奴,三戰三勝,匈奴精甲盡失。霍去病率領大漢鐵騎追擊匈奴敗兵,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封山而還,可謂功蓋一時;戰國時趙將廉頗遭人讒言陷害,出奔魏國。後趙王欲複起用之,特遣使造訪。廉頗當著使者之麵食盡鬥米,肉十斤,且披甲上馬,以示尚能作戰。這些名將故事,畢再遇自然熟記於心,知道辛棄疾是以廉頗自喻。但〝元嘉草草〞一句,辛棄疾引用的是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於元嘉年間北伐失敗的故事,其寓意自是希望韓佗胄不要像劉義隆那般草率出兵。這些深意,畢再遇等卻不知曉。
陳世雄笑道:“辛大人正值壯盛之年,雄姿英發,豈是老邁廉頗之可能比?況且趙王對廉頗半信半疑,不然也不會輕信讒言而棄之不用。今皇上親自召見大人,韓丞相亦對大人推崇有加,特地將您調來鎮江重鎮。大人以年富力強之時出守京口,正是大有可為之機,怎可自怨自哀?”辛棄疾微微搖頭,苦笑道:“如在一年之前,辛棄疾尚可以‘雄姿英發’四字自認。但自去年中了那金賊的暗箭之後,身體卻是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唉,當真是老了,比不得你們年青人呐!”畢再遇聞言,頗為懊惱地拍了一下大腿,道:“瞧我糊塗的!您受傷後便著不得寒氣,今兒我卻還陪您賞甚麽雪景,當真不該!要不咱們還是先回去吧,您的身體要緊!”辛棄疾微笑道:“無妨,無妨,這點小小風寒,我這把老骨頭卻還經受得住。既來之,則安之,飲罷了酒再回去也不遲。”畢再遇看辛棄疾遊興正濃,也不好再勸,隻得收口。
是日四人一番暢飲,直至午時已過,大雪漸止,方盡興而歸。
﹡﹡﹡﹡﹡
新春將至,鄉下百姓紛紛湧入城中,開始籌辦年貨,鎮江城內也因此顯得格外熱鬧起來。
自那日從北固山歸來,辛棄疾因受風寒所侵,傷勢又有反複之象,時常覺得胸口似有重物所堵,有時卻又空蕩蕩地不著一物,常在中夜咳嗽不止。辛夫人看在眼裏,急在心上,這一日親自到廚下為丈夫熬了一碗湯藥,端到辛棄疾麵前。柔聲道:“快喝了它。”辛棄疾搖手道:“我這個病還是因先前中了金賊暗算而起,並非風寒所至,便是喝了這個藥,也未必管用。”辛夫人嗔道:“這是我向大夫詳細述說了你的病情,依方熬成,怎地會不管用?”辛棄疾搖了搖頭,卻又不忍拂了愛妻的一番好意,遂接過了藥碗,閉著氣一口吞下。
放了藥碗,夫妻倆正絮絮地說些瑣事,門外一名親兵匆匆而入,雙手捧了一封書信,躬身道:“大人,有您的書信。”辛棄疾隨手接過,看了看落款,赫然寫著〝姿源罪人朱晦庵頓首〞幾字,不由一愕。抬頭問道:“送信人呢!”那親兵道:“送信的是本地的一名客商,常往來於姿源和鎮江各地,小的已打發他回去了。”辛棄疾點點頭,拆了信封,緩緩讀了一遍。待放下了書信,雙眉已皺到了一起,半晌不發一言。
辛夫人不知信中寫些什麽,看丈夫麵色沉重,便問道:“怎麽了?信中寫了何事?”辛棄疾不答,揮手令那親兵退下,站起身來,道:“夫人,乘著這些時日無甚公事,我要和再遇到姿源走一趟。”辛夫人渾然不解,道:“無緣無故地去姿源做甚麽?目前你身體欠佳,再走這麽遠的路,有些不妥。”辛棄疾道:“你不明白,這一趟必須去。我身體向來硬朗的很,你無需擔心。”辛夫人皺眉道:“到底所為何事?讓再遇那孩子自己去一趟不行麽?”辛棄疾搖搖頭,道:“朱晦庵怕是不行了。他在信中說: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再遇母親的死乃因他朱熹而起,現下他已懊悔萬分,隻希望死之前能得到再遇的原諒。你說這件事我怎能放心讓再遇單身前往?”辛夫人聽了,便不好再勸,隻得道:“那麽你路上一切小心。”過了片刻,又輕聲道:“隻盼再遇見了朱熹,不要再有什麽過火的舉動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