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簡單來說,就是檢閱軍隊!
閱兵在初時隻是古代祭天迎賓的一種方式,後來就發展為以打獵方式而進行的盛大活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與製度的發展,主要就以定期檢閱軍隊為主,衍生出各種政治,禮儀,軍事上的深層含義,比如體現“崇武”之名,振奮軍兵士氣,弘揚英雄主義精神等等,而場麵就以規模宏大雄壯,形式威武**而著稱。
在武帝當政時期,閱兵倒是舉行得極為頻繁,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一月,泰始十年十一月(公元274年),以及鹹寧元年十一月(公元275年)、鹹寧三年(公元278年)十一月,太康四年十二月(公元283年)和六年十二月(公元285年)冬季武帝都曾經親自前往宣武觀“大閱眾軍”,前幾次是因為天下尚未平定,國家要以武力保國,為了表明朝廷對軍士們的看重,所以多次舉行閱兵,然後對士兵進行封賞,以提高軍士們的士氣,而後兩次就是單純的炫耀武力,以震懾國內心懷異誌的不軌之人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雖然有許多精明的大臣明白太子的打算,但是依然有些食古不化的老古板表示出了他們的強烈反對。
“殿下,這閱兵之事,武帝陛下一般都是在每年九月十月那個時候的立秋之日舉行,現在殿下把時間定在十二月份,這馬上就要過年了,時間太過倉促,會不會有什麽問題啊?”這個大臣反對的意見還是比較委婉的!
“殿下,自太康六年之後,朝廷已經有十年沒有舉行過閱兵了,現在天下太平,百姓正是休養生息之時,臣以為沒有必要舉行這勞民傷財之事!”這是明言反對的,而且措詞還極為強硬!
“殿下,現在天下大災,國庫錢糧損耗不小,殿下若是此時閱兵,臣恐府庫糧秣不足。。。”雖然不知其具體心意,但這名大臣倒是說了一句實話.
以往閱兵之時,都是讓天下各地的強兵聚集京城,然後一起進行演武,耗費時間長不說,包括前期的準備時間,起碼也要十幾日甚至是一個月才能完成,而數十萬大軍聚集在一起損耗的錢糧自然也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對於朝堂之內數名須發皆白的老臣的反對之言,司馬遹沒有絲毫怨怒之意,隻是笑著解釋道,”諸位卿家請聽本宮說完,此次閱兵,主要是以宮中宿衛兵與城外大營的牙門兵為主,至於地方上的各軍都不會輕易調動,而且這次的閱兵方式,本宮也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動!”
在滿朝文武詫異的目光中, 司馬遹不緊不慢地說道,”除了以往慣例要舉行的各種步兵方陣與騎兵演武之外,本宮決意增加一項個人比鬥大賽,人選就從普通士卒裏挑選,百人將以下都可以參加,但是軍職在牙門將(千人將)以上的就不要去了!”
以往閱兵之時,大出風頭的一般都是王公貴族與宗室豪門的年青子弟,寒門出身的將領很少有上場表演的機會,當然這也是這個時代特殊的政治製度所限製了的。比如秦王司馬柬就是在閱兵之時一眼檢閱出三十六軍兵薄之中的錯誤之處,而後方被武帝青眼有加,甚至把當年齊王攸的故府都賞賜給了他,就連封王時他的食邑也比其他藩王要多.
張華聞言眼前一亮,太子這是要給寒門將士出頭的機會了,不等別人反對,他就順勢接口道,”那麽,請問殿下,具體要如何舉行呢?”
“比鬥的項目隻有三項,主要是考究普通士卒關於拳腳,騎馬以及射箭的功夫,洛陽三十六軍,每軍可自內部先挑選出前十名人選,待方陣與騎兵操演完畢之後, 這三百六十人齊往宣武場進行最後的決戰,文武百官都隨本宮去往宣武觀觀師,等所有的演武完畢之後,本宮與諸卿一起對他們進行封賞,方陣與騎兵演武的勝者可封四品武官,子爵之位,至於個人演武的前三名則授予關內候之位,然後還有機會入選本宮的護衛之列!”
“嘩!”群臣聞之,又是一陣大驚,同時也是心思不一.
其實朝廷之內現在的候位已經有些泛濫成災了,前次司馬遹舉義成功,也隻不過封了十幾個列候而已,群臣心裏都還有些欣慰,沒想到這隻是一次小小的閱兵,又要進行十數人的晉封!
晉朝的封爵製度,分為三等,一等是皇室宗親的王位封號,其中又分為國王,郡王,縣王三等,而二等就是按<<周禮>>中的公候伯子男五等爵,又分大,次二級,共五等十級,第三等就是列候之位,有縣,鄉,亭三等之分,列候之下,還有賜爵的關內候,關中候,關外候之分,不過這賜爵就不可以世襲,前麵三等封爵都可以世襲,隻是繼承之時要減封一等罷了.
但是,即便是賜爵的關內候等爵位,都是可以免除役稅的,所以大肆封爵,於朝廷根基不利,所以此舉一向不為朝臣所喜.
“殿下,這候位不可輕授……!”一名大臣忍不住就出來勸說一二,可是司馬遹已經不給他這個機會了,立時站起身來喝道,”本宮已經意決,諸卿不必再勸,自今日之始,中護軍與北軍中候可自開始抽調人選!”
“諾!臣等遵命!”羊玄之與王衍互望一眼,連忙出班揖手應道.
隨後, 司馬遹就大袖一甩,理也不理那個出來反對的大臣,徑自去了.
那個出言反對的大臣, 司馬遹還是認識的,他是出自青州趙家的趙凜言,在朝中官居禦史之位,一向以敢言敢諫著稱於世!不過司馬遹估計,他不是反對世家子弟的子爵之封,而是反對寒門士卒的關內候之封,所以司馬遹就幹脆不給他這個機會.
其實,以司馬遹原本的打算,他是不想對方陣與騎兵演武的勝者給予那麽高的封賞,但是後來他一想,自己的威嚴已然立下,但是收買人心還做得不夠,這一次演武,也就算是對世家們默認自己掌政的投桃抱李.
而那些世家大臣也都是心知肚明,太子立威之後,這是開始酬功了----即便他們沒有立下功勞!但是,沒有阻止太子掌政,這就是最大的功勞.
自從楊駿上台伊始,之後掌政的汝南王與衛瓘,甚至是賈後在掌權之後都對朝臣進行封賞,這已經形成了一個慣例,現如今太子掌政了---也不能例外.
一時之間,隻要是自己的家族之中有子侄在軍中供職的世家,都開始連連奔走,為那數額不多的演武名額進行爭奪,期間更是八仙過海,各使神通,甚至是開始進行利益交換.
世家製度發展到如今,早已滋生出各種不利的因素,早在賈後掌政前後,朝廷每年最為重視的中正評選活動中,各州郡大小中正就有人開始以權謀私,甚至是世家們開始私相授受,交換名額,隨之衍生的就是被選入朝廷為官的世家子弟的”質量”開始連年下降.
朝中雖有張華,傅祇等為官清正之人坐鎮中樞,可是地方上的評選他們總是鞭長莫及,所以司馬遹在掌政之日,甚至單獨對王戎特別交待,就是讓他用心辦事.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黑暗中進行, 司馬遹就算知道了暫時也隻能視若不見,而洛陽百姓關注地,卻是太子增加的個人比鬥大賽,尤其是太子所頒布的獎勵實在是出乎他們的意外之外, 比鬥大賽的前三名居然可以賜爵關內候,甚至還可以入選太子的親衛?
隻是一場比鬥的勝利,這個獎勵不可謂不豐厚了!
於是,洛陽城內的茶樓酒肆與客棧妓館之內,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商賈百姓都在為此事議論紛紛;此前太子揮軍入宮,所引起的反響還是很大的,之後洛陽城裏很是安靜了一陣,隻是百姓們沒有想到太子才一主政,就已經在為寒門士卒謀出路了,真是讓他們大喜過望.
要知道普通人之中也不乏眼光高明之輩,而他們的目光總是關注一些與自己所處的階層相差不太遠的事情,那個什麽子爵之位,四品武官,他們是提也不會提的!就是因為那離他們實在太遠.
洛陽城內一片轟然,而朝會結束之後的司馬遹,就把謝衡與顧榮傳了過來,雖然太子沒說什麽事,可是他們兩人心裏也都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謝衡資曆已經足夠,前不久接替了羊玄之的尚書之位,算是高升一步,而顧榮在兼任太子中庶子的同時,也被任命為黃門侍郎,這是皇帝的近臣,素來清貴.當然現在也就是司馬遹的近臣.
到了式乾殿,再次行禮之後,君臣三人隨之按位分尊卑坐下, 司馬遹就直言不諱地說道,”本宮把你們兩人叫來的目的,想必你們兩人都應該猜到一二了!”
“敢問殿下,是否要娶蔣家小娘子了?”謝衡位高,就率先開口.
“沒錯,大事已定,本宮也要給怡涵一個名分了,這件事你們兩人都是知道的,所以本宮讓你們兩人前去提親,以示本宮的重視之意!”
“提親?”謝衡遲疑著反問了一句.
“沒錯,本宮除了不能給她正妃之位外,這三書六禮一樣都不能少!”
閱兵在初時隻是古代祭天迎賓的一種方式,後來就發展為以打獵方式而進行的盛大活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與製度的發展,主要就以定期檢閱軍隊為主,衍生出各種政治,禮儀,軍事上的深層含義,比如體現“崇武”之名,振奮軍兵士氣,弘揚英雄主義精神等等,而場麵就以規模宏大雄壯,形式威武**而著稱。
在武帝當政時期,閱兵倒是舉行得極為頻繁,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一月,泰始十年十一月(公元274年),以及鹹寧元年十一月(公元275年)、鹹寧三年(公元278年)十一月,太康四年十二月(公元283年)和六年十二月(公元285年)冬季武帝都曾經親自前往宣武觀“大閱眾軍”,前幾次是因為天下尚未平定,國家要以武力保國,為了表明朝廷對軍士們的看重,所以多次舉行閱兵,然後對士兵進行封賞,以提高軍士們的士氣,而後兩次就是單純的炫耀武力,以震懾國內心懷異誌的不軌之人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雖然有許多精明的大臣明白太子的打算,但是依然有些食古不化的老古板表示出了他們的強烈反對。
“殿下,這閱兵之事,武帝陛下一般都是在每年九月十月那個時候的立秋之日舉行,現在殿下把時間定在十二月份,這馬上就要過年了,時間太過倉促,會不會有什麽問題啊?”這個大臣反對的意見還是比較委婉的!
“殿下,自太康六年之後,朝廷已經有十年沒有舉行過閱兵了,現在天下太平,百姓正是休養生息之時,臣以為沒有必要舉行這勞民傷財之事!”這是明言反對的,而且措詞還極為強硬!
“殿下,現在天下大災,國庫錢糧損耗不小,殿下若是此時閱兵,臣恐府庫糧秣不足。。。”雖然不知其具體心意,但這名大臣倒是說了一句實話.
以往閱兵之時,都是讓天下各地的強兵聚集京城,然後一起進行演武,耗費時間長不說,包括前期的準備時間,起碼也要十幾日甚至是一個月才能完成,而數十萬大軍聚集在一起損耗的錢糧自然也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對於朝堂之內數名須發皆白的老臣的反對之言,司馬遹沒有絲毫怨怒之意,隻是笑著解釋道,”諸位卿家請聽本宮說完,此次閱兵,主要是以宮中宿衛兵與城外大營的牙門兵為主,至於地方上的各軍都不會輕易調動,而且這次的閱兵方式,本宮也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動!”
在滿朝文武詫異的目光中, 司馬遹不緊不慢地說道,”除了以往慣例要舉行的各種步兵方陣與騎兵演武之外,本宮決意增加一項個人比鬥大賽,人選就從普通士卒裏挑選,百人將以下都可以參加,但是軍職在牙門將(千人將)以上的就不要去了!”
以往閱兵之時,大出風頭的一般都是王公貴族與宗室豪門的年青子弟,寒門出身的將領很少有上場表演的機會,當然這也是這個時代特殊的政治製度所限製了的。比如秦王司馬柬就是在閱兵之時一眼檢閱出三十六軍兵薄之中的錯誤之處,而後方被武帝青眼有加,甚至把當年齊王攸的故府都賞賜給了他,就連封王時他的食邑也比其他藩王要多.
張華聞言眼前一亮,太子這是要給寒門將士出頭的機會了,不等別人反對,他就順勢接口道,”那麽,請問殿下,具體要如何舉行呢?”
“比鬥的項目隻有三項,主要是考究普通士卒關於拳腳,騎馬以及射箭的功夫,洛陽三十六軍,每軍可自內部先挑選出前十名人選,待方陣與騎兵操演完畢之後, 這三百六十人齊往宣武場進行最後的決戰,文武百官都隨本宮去往宣武觀觀師,等所有的演武完畢之後,本宮與諸卿一起對他們進行封賞,方陣與騎兵演武的勝者可封四品武官,子爵之位,至於個人演武的前三名則授予關內候之位,然後還有機會入選本宮的護衛之列!”
“嘩!”群臣聞之,又是一陣大驚,同時也是心思不一.
其實朝廷之內現在的候位已經有些泛濫成災了,前次司馬遹舉義成功,也隻不過封了十幾個列候而已,群臣心裏都還有些欣慰,沒想到這隻是一次小小的閱兵,又要進行十數人的晉封!
晉朝的封爵製度,分為三等,一等是皇室宗親的王位封號,其中又分為國王,郡王,縣王三等,而二等就是按<<周禮>>中的公候伯子男五等爵,又分大,次二級,共五等十級,第三等就是列候之位,有縣,鄉,亭三等之分,列候之下,還有賜爵的關內候,關中候,關外候之分,不過這賜爵就不可以世襲,前麵三等封爵都可以世襲,隻是繼承之時要減封一等罷了.
但是,即便是賜爵的關內候等爵位,都是可以免除役稅的,所以大肆封爵,於朝廷根基不利,所以此舉一向不為朝臣所喜.
“殿下,這候位不可輕授……!”一名大臣忍不住就出來勸說一二,可是司馬遹已經不給他這個機會了,立時站起身來喝道,”本宮已經意決,諸卿不必再勸,自今日之始,中護軍與北軍中候可自開始抽調人選!”
“諾!臣等遵命!”羊玄之與王衍互望一眼,連忙出班揖手應道.
隨後, 司馬遹就大袖一甩,理也不理那個出來反對的大臣,徑自去了.
那個出言反對的大臣, 司馬遹還是認識的,他是出自青州趙家的趙凜言,在朝中官居禦史之位,一向以敢言敢諫著稱於世!不過司馬遹估計,他不是反對世家子弟的子爵之封,而是反對寒門士卒的關內候之封,所以司馬遹就幹脆不給他這個機會.
其實,以司馬遹原本的打算,他是不想對方陣與騎兵演武的勝者給予那麽高的封賞,但是後來他一想,自己的威嚴已然立下,但是收買人心還做得不夠,這一次演武,也就算是對世家們默認自己掌政的投桃抱李.
而那些世家大臣也都是心知肚明,太子立威之後,這是開始酬功了----即便他們沒有立下功勞!但是,沒有阻止太子掌政,這就是最大的功勞.
自從楊駿上台伊始,之後掌政的汝南王與衛瓘,甚至是賈後在掌權之後都對朝臣進行封賞,這已經形成了一個慣例,現如今太子掌政了---也不能例外.
一時之間,隻要是自己的家族之中有子侄在軍中供職的世家,都開始連連奔走,為那數額不多的演武名額進行爭奪,期間更是八仙過海,各使神通,甚至是開始進行利益交換.
世家製度發展到如今,早已滋生出各種不利的因素,早在賈後掌政前後,朝廷每年最為重視的中正評選活動中,各州郡大小中正就有人開始以權謀私,甚至是世家們開始私相授受,交換名額,隨之衍生的就是被選入朝廷為官的世家子弟的”質量”開始連年下降.
朝中雖有張華,傅祇等為官清正之人坐鎮中樞,可是地方上的評選他們總是鞭長莫及,所以司馬遹在掌政之日,甚至單獨對王戎特別交待,就是讓他用心辦事.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黑暗中進行, 司馬遹就算知道了暫時也隻能視若不見,而洛陽百姓關注地,卻是太子增加的個人比鬥大賽,尤其是太子所頒布的獎勵實在是出乎他們的意外之外, 比鬥大賽的前三名居然可以賜爵關內候,甚至還可以入選太子的親衛?
隻是一場比鬥的勝利,這個獎勵不可謂不豐厚了!
於是,洛陽城內的茶樓酒肆與客棧妓館之內,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商賈百姓都在為此事議論紛紛;此前太子揮軍入宮,所引起的反響還是很大的,之後洛陽城裏很是安靜了一陣,隻是百姓們沒有想到太子才一主政,就已經在為寒門士卒謀出路了,真是讓他們大喜過望.
要知道普通人之中也不乏眼光高明之輩,而他們的目光總是關注一些與自己所處的階層相差不太遠的事情,那個什麽子爵之位,四品武官,他們是提也不會提的!就是因為那離他們實在太遠.
洛陽城內一片轟然,而朝會結束之後的司馬遹,就把謝衡與顧榮傳了過來,雖然太子沒說什麽事,可是他們兩人心裏也都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謝衡資曆已經足夠,前不久接替了羊玄之的尚書之位,算是高升一步,而顧榮在兼任太子中庶子的同時,也被任命為黃門侍郎,這是皇帝的近臣,素來清貴.當然現在也就是司馬遹的近臣.
到了式乾殿,再次行禮之後,君臣三人隨之按位分尊卑坐下, 司馬遹就直言不諱地說道,”本宮把你們兩人叫來的目的,想必你們兩人都應該猜到一二了!”
“敢問殿下,是否要娶蔣家小娘子了?”謝衡位高,就率先開口.
“沒錯,大事已定,本宮也要給怡涵一個名分了,這件事你們兩人都是知道的,所以本宮讓你們兩人前去提親,以示本宮的重視之意!”
“提親?”謝衡遲疑著反問了一句.
“沒錯,本宮除了不能給她正妃之位外,這三書六禮一樣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