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小皇帝隻是微覺奇怪,還以為一向出口成章的李毅隻是在醞釀詞語。可過了有一盞茶的工夫,黃綾上仍是幹幹淨淨的。這可就有問題了。
見小皇帝的臉色越來越不善,李毅心一橫,索性將筆扔了。站起身亢聲道:“啟奏陛下,請恕臣不敢擬此詔!”
李毅擬詔時坐在單獨的座位上。此時耶律宏和阿史那兩人條件反射地想要衝上去,卻被李雪鱗用目光製止了。隻聽得李毅在小皇帝的詢問之下開始一條條揭發某個心有異誌的軍閥:
“……夫遼東流寇僭稱‘天可汗’,改弦易幟,屢不遵朝廷號令,其心可誅!賊首為人不端,行事殘虐,有違皇上仁德之道。且不以為恥,竟樹婦孺屍首數千裏……”
李毅所說的倒也基本是事實。很多內容,比如那道有名的穿刺長城,小皇帝還第一次聽說。看向李雪鱗的目光變得十分畏懼,就像麵前坐著的真是傳說中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鬼。而這片口頭檄文所指責的主角倒對這個意料中的意外毫無表示,安之若素地聽著李毅發泄積怨。
“……更有甚者,賊首勾結朝中大臣,欲圖謀不軌!臣忠心於陛下,不願同流合汙,竟被當場毆打!陛下請看,這兒,還有這兒,都是被他所傷!賊首所犯種種,雖萬死不能贖其分毫,更遑論微末之功。陛下聖明,早知此人狼子野心,故事先召集宮中侍衛埋伏近旁。何不現在就將賊首拿下,以正國法!”
小皇帝看看跪在地上磕頭的李毅,再看看眯起眼安坐在椅子上的李雪鱗,驚愕得說不出話來。為了不讓他感到是出於私心在排擠,李毅就算在小皇帝麵前說軍閥的壞話也是拐彎抹角,引經據典。現在居然指著鼻子開罵,那是完全撕破臉了。至於調集侍衛,這倒是午前李毅派人來轉達的,小皇帝想想也沒什麽壞處,就準了。哪知居然是為了演這出。
李毅仍跪著磕頭,越磕越響。血已經流了滿臉,一次次和金磚撞擊也讓腦袋變得暈乎乎的。但他不能停下來。這是扳倒李雪鱗的最後機會。一旦放虎歸山,再想下手就絕無可能。隻有讓小皇帝開個口,無論是出於同情自己也好,或者是真的意識到這個軍閥的威脅,能將李雪鱗斬殺在當場,他李毅這一生就再也沒有克星了。
“翰林……先生請起!快請起!”小皇帝被嚇壞了。居然忘了叫內侍們來幫忙,自己一個人走下禦座去扶起李毅。
“先生有話但說無妨,何必這樣自殘身體。”
李毅見小皇帝眼中的關切情真意切,知道事情已成了六七分。正想再用聲淚俱下給自己加點分,殿裏卻響起了一個最令他討厭的聲音。不但聲音本身讓他聽了不舒服,內容也是刺中了李毅的痛處。
“陛下能謹守弟子道,實在難能可貴。”李雪鱗一上來就肯定了小皇帝的舉動,讓對方放鬆敵意。和容易鑽牛角尖的小孩子對著幹可不是什麽明智的舉動。
“李雪鱗!方才先生所說可屬實?你是何居心!”
隨著小皇帝的呼喝,十多個侍衛衝到了殿上。有四個人拔出刀架在李雪鱗頸中,其他的站在眾人身後,刀尖指著晉王和三位少年的後心,隻有淡雪被額外豁免。隻要皇帝一聲令下,大家免不了血濺當場。
打磨鋒利的刀口離大動脈和喉管隻有一公分的距離。草原的統治者可說是頭一次離死亡的工具如此之近,但真正的死亡卻離他還遠得很。李雪鱗從沒指望過自己和身邊這幾人能有小說中歸辛樹的身手,在宮中來回殺幾次都不會碰破油皮。哪怕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精良的甲胄、最銳利的武器,對於他現在的處境也一點都幫不上忙。
但守護著李雪鱗的卻遠比任何物質防護手段更堅不可摧。那是由戰爭威脅和經濟利益兩重壁壘組成的護身符。沒有多少利益的巨大風險和沒有多少風險的巨大利益,擺在麵前一目了然。隻是想報私仇的人倒還有可能不顧一切殺了他,但夏帝國的統治階層,隻要智商偏差值不算太大,都會做出正確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就像當初的晉王和鄭太師那樣。
雖然這種類似於訛詐的手段很卑鄙,但確實有效。這就夠了。李雪鱗的信條是“死人不會說話”。這句格言可以從兩方麵理解——要想讓人不說話,隻有殺了他;自己如果想要說點什麽,那就得不顧一切活下來。
因此盡管三位少年臉色鐵青,淡雪又驚又懼,李雪鱗本人對於白刃加身卻毫不在意。他用眼神示意晉王可以執行為這種情況準備的預案了。
在進宮的路上,李雪鱗私下向晉王敲定了幾個備選方案,其中之一就是萬一大家撕破臉時該怎麽做。在得到李雪鱗不會威脅到皇帝人身安全的保證後,老王爺全盤接受了他的提議。
晉王踏上一步,連帶著背後那幾柄刀身略彎的窄長橫刀也往前遞了一步。他好似沒發覺一般,動作幅度很大地整整袍服,跪倒在地:
“陛下息怒!請聽老臣一言。臣有表上奏!”
小皇帝橫了他一眼。好不容易從牙縫裏迸出倆字:
“準奏。”
晉王鬆了口氣,趕緊從懷裏摸出份包著彩錦封皮的折子,雙手捧著遞給皇帝。李玉澄不等黃啟來轉交,一把奪過,展開看了起來。
這份表章的內容隻有李雪鱗和晉王兩人知道。除了僅有一個希望他死的,其餘那些願力保李雪鱗出逃的人驚喜地看到小皇帝臉色先是越來越凝重,但偶爾會露出點驚詫的神色。當最後放下折子時,滿臉殺意已經沒了,竟然開始低頭沉思。
“陛下,請賜臣一觀。”李毅不等皇帝答話,撿起那份李雪鱗在燕州寫就,一路藏到京城的折子。他看得格外仔細,一個字都不肯放過。越看越是心驚。
李毅在提倡“不言利”,但大家又都在言利的環境下長大,觀念中的討價還價是一種很委婉,很考驗文字功底和典籍閱讀量的技術工作。尤其是官場上的那些你來我往,一個個都巴不得自己說的話別人能意會,但言傳不了。
萬萬想不到在他麵前居然會出現一份如此奇特的奏折。沒有慣用的套話和祝禱,也沒有駢四驪六的文采,有的隻是直白到不能再直白的簡單事實羅列。但組合極有條理:照著做的好處有一二三四五,不照著做的壞處有一二三四五。個別地方也有詞句修飾了。比如至少沒有公開威脅要發動戰爭席卷華北。不過對於意思的表達絲毫沒有影響。
這是生長在商業社會中的李雪鱗最自然不過的表述方式。如同損益表和丁字帳一般簡單清晰的結構,將事實用最不容易引起曲解的方式傳達給受眾。
讓李毅再一次體會到橫亙在他和李雪鱗之間那條鴻溝的折子上除了列舉當初燕州會談時雙方達成的共識,還額外加了些東西。那是與仆固德潤會合後慢慢添上的。有關於波斯近況的簡要說明,還有對他們一路上所受“照拂”的詳細描述。
無論李毅以何種借口為這種行為開脫,瞞著皇帝勾結兵部高官,還擅自調動軍隊,這在大夏律令上明明白白是可以按照謀反論處的死罪。
當事實無法更改時,如何令對方改變態度才是危機公關的要點。李雪鱗理論聯係實際,將那些不得不亮在桌麵上的一係列要求盡量與其他東西掛上鉤,另外再加些擾亂判斷的爆料。這麽做的效果已經初步體現了——小皇帝對於李雪鱗的不滿從一開始斷定謀反變成了“擅專”。這是相當於從“故意殺人罪,情節特別惡劣”降格成了“防衛過當”。
比起恐懼訴求,讓對方看到巨大的利益才是將形象往好的地方扭轉的關鍵。李雪鱗並不在乎自己的道德怎樣,但在現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做個大節牢靠的脫線軍閥更符合他的利益。
在小皇帝第二次看這份折子的時候,李毅搜腸刮肚想要找些反駁的詞句,卻發現很難如願。比起他那篇上綱上線的檄文,折子裏羅列的事實顯然有著嚴密的邏輯相扣,而立足點都在對大夏有利的繳納錢糧上。比如說,為了繳稅,需要租借一部分大夏已開發的土地——租金自然很可觀。如果攻擊這種租借土地的行為,就會變成拒絕李雪鱗送錢。從個人品德上倒是不妨清高一把。但在國庫虧空,天災人禍不斷的當下,誰敢開這個口?
李雪鱗趁熱打鐵的一句話將利益糾葛的核心定了調:
“陛下,如果您能給我一個信任的機會,我會向您獻上一個空前繁榮富強的帝國。”
一起看文學網首發,請支持正版閱讀,支持作者創作。
隆重推薦《萬裏大宋》(28689),能認可本書的人肯定會喜歡。
見小皇帝的臉色越來越不善,李毅心一橫,索性將筆扔了。站起身亢聲道:“啟奏陛下,請恕臣不敢擬此詔!”
李毅擬詔時坐在單獨的座位上。此時耶律宏和阿史那兩人條件反射地想要衝上去,卻被李雪鱗用目光製止了。隻聽得李毅在小皇帝的詢問之下開始一條條揭發某個心有異誌的軍閥:
“……夫遼東流寇僭稱‘天可汗’,改弦易幟,屢不遵朝廷號令,其心可誅!賊首為人不端,行事殘虐,有違皇上仁德之道。且不以為恥,竟樹婦孺屍首數千裏……”
李毅所說的倒也基本是事實。很多內容,比如那道有名的穿刺長城,小皇帝還第一次聽說。看向李雪鱗的目光變得十分畏懼,就像麵前坐著的真是傳說中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鬼。而這片口頭檄文所指責的主角倒對這個意料中的意外毫無表示,安之若素地聽著李毅發泄積怨。
“……更有甚者,賊首勾結朝中大臣,欲圖謀不軌!臣忠心於陛下,不願同流合汙,竟被當場毆打!陛下請看,這兒,還有這兒,都是被他所傷!賊首所犯種種,雖萬死不能贖其分毫,更遑論微末之功。陛下聖明,早知此人狼子野心,故事先召集宮中侍衛埋伏近旁。何不現在就將賊首拿下,以正國法!”
小皇帝看看跪在地上磕頭的李毅,再看看眯起眼安坐在椅子上的李雪鱗,驚愕得說不出話來。為了不讓他感到是出於私心在排擠,李毅就算在小皇帝麵前說軍閥的壞話也是拐彎抹角,引經據典。現在居然指著鼻子開罵,那是完全撕破臉了。至於調集侍衛,這倒是午前李毅派人來轉達的,小皇帝想想也沒什麽壞處,就準了。哪知居然是為了演這出。
李毅仍跪著磕頭,越磕越響。血已經流了滿臉,一次次和金磚撞擊也讓腦袋變得暈乎乎的。但他不能停下來。這是扳倒李雪鱗的最後機會。一旦放虎歸山,再想下手就絕無可能。隻有讓小皇帝開個口,無論是出於同情自己也好,或者是真的意識到這個軍閥的威脅,能將李雪鱗斬殺在當場,他李毅這一生就再也沒有克星了。
“翰林……先生請起!快請起!”小皇帝被嚇壞了。居然忘了叫內侍們來幫忙,自己一個人走下禦座去扶起李毅。
“先生有話但說無妨,何必這樣自殘身體。”
李毅見小皇帝眼中的關切情真意切,知道事情已成了六七分。正想再用聲淚俱下給自己加點分,殿裏卻響起了一個最令他討厭的聲音。不但聲音本身讓他聽了不舒服,內容也是刺中了李毅的痛處。
“陛下能謹守弟子道,實在難能可貴。”李雪鱗一上來就肯定了小皇帝的舉動,讓對方放鬆敵意。和容易鑽牛角尖的小孩子對著幹可不是什麽明智的舉動。
“李雪鱗!方才先生所說可屬實?你是何居心!”
隨著小皇帝的呼喝,十多個侍衛衝到了殿上。有四個人拔出刀架在李雪鱗頸中,其他的站在眾人身後,刀尖指著晉王和三位少年的後心,隻有淡雪被額外豁免。隻要皇帝一聲令下,大家免不了血濺當場。
打磨鋒利的刀口離大動脈和喉管隻有一公分的距離。草原的統治者可說是頭一次離死亡的工具如此之近,但真正的死亡卻離他還遠得很。李雪鱗從沒指望過自己和身邊這幾人能有小說中歸辛樹的身手,在宮中來回殺幾次都不會碰破油皮。哪怕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精良的甲胄、最銳利的武器,對於他現在的處境也一點都幫不上忙。
但守護著李雪鱗的卻遠比任何物質防護手段更堅不可摧。那是由戰爭威脅和經濟利益兩重壁壘組成的護身符。沒有多少利益的巨大風險和沒有多少風險的巨大利益,擺在麵前一目了然。隻是想報私仇的人倒還有可能不顧一切殺了他,但夏帝國的統治階層,隻要智商偏差值不算太大,都會做出正確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就像當初的晉王和鄭太師那樣。
雖然這種類似於訛詐的手段很卑鄙,但確實有效。這就夠了。李雪鱗的信條是“死人不會說話”。這句格言可以從兩方麵理解——要想讓人不說話,隻有殺了他;自己如果想要說點什麽,那就得不顧一切活下來。
因此盡管三位少年臉色鐵青,淡雪又驚又懼,李雪鱗本人對於白刃加身卻毫不在意。他用眼神示意晉王可以執行為這種情況準備的預案了。
在進宮的路上,李雪鱗私下向晉王敲定了幾個備選方案,其中之一就是萬一大家撕破臉時該怎麽做。在得到李雪鱗不會威脅到皇帝人身安全的保證後,老王爺全盤接受了他的提議。
晉王踏上一步,連帶著背後那幾柄刀身略彎的窄長橫刀也往前遞了一步。他好似沒發覺一般,動作幅度很大地整整袍服,跪倒在地:
“陛下息怒!請聽老臣一言。臣有表上奏!”
小皇帝橫了他一眼。好不容易從牙縫裏迸出倆字:
“準奏。”
晉王鬆了口氣,趕緊從懷裏摸出份包著彩錦封皮的折子,雙手捧著遞給皇帝。李玉澄不等黃啟來轉交,一把奪過,展開看了起來。
這份表章的內容隻有李雪鱗和晉王兩人知道。除了僅有一個希望他死的,其餘那些願力保李雪鱗出逃的人驚喜地看到小皇帝臉色先是越來越凝重,但偶爾會露出點驚詫的神色。當最後放下折子時,滿臉殺意已經沒了,竟然開始低頭沉思。
“陛下,請賜臣一觀。”李毅不等皇帝答話,撿起那份李雪鱗在燕州寫就,一路藏到京城的折子。他看得格外仔細,一個字都不肯放過。越看越是心驚。
李毅在提倡“不言利”,但大家又都在言利的環境下長大,觀念中的討價還價是一種很委婉,很考驗文字功底和典籍閱讀量的技術工作。尤其是官場上的那些你來我往,一個個都巴不得自己說的話別人能意會,但言傳不了。
萬萬想不到在他麵前居然會出現一份如此奇特的奏折。沒有慣用的套話和祝禱,也沒有駢四驪六的文采,有的隻是直白到不能再直白的簡單事實羅列。但組合極有條理:照著做的好處有一二三四五,不照著做的壞處有一二三四五。個別地方也有詞句修飾了。比如至少沒有公開威脅要發動戰爭席卷華北。不過對於意思的表達絲毫沒有影響。
這是生長在商業社會中的李雪鱗最自然不過的表述方式。如同損益表和丁字帳一般簡單清晰的結構,將事實用最不容易引起曲解的方式傳達給受眾。
讓李毅再一次體會到橫亙在他和李雪鱗之間那條鴻溝的折子上除了列舉當初燕州會談時雙方達成的共識,還額外加了些東西。那是與仆固德潤會合後慢慢添上的。有關於波斯近況的簡要說明,還有對他們一路上所受“照拂”的詳細描述。
無論李毅以何種借口為這種行為開脫,瞞著皇帝勾結兵部高官,還擅自調動軍隊,這在大夏律令上明明白白是可以按照謀反論處的死罪。
當事實無法更改時,如何令對方改變態度才是危機公關的要點。李雪鱗理論聯係實際,將那些不得不亮在桌麵上的一係列要求盡量與其他東西掛上鉤,另外再加些擾亂判斷的爆料。這麽做的效果已經初步體現了——小皇帝對於李雪鱗的不滿從一開始斷定謀反變成了“擅專”。這是相當於從“故意殺人罪,情節特別惡劣”降格成了“防衛過當”。
比起恐懼訴求,讓對方看到巨大的利益才是將形象往好的地方扭轉的關鍵。李雪鱗並不在乎自己的道德怎樣,但在現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做個大節牢靠的脫線軍閥更符合他的利益。
在小皇帝第二次看這份折子的時候,李毅搜腸刮肚想要找些反駁的詞句,卻發現很難如願。比起他那篇上綱上線的檄文,折子裏羅列的事實顯然有著嚴密的邏輯相扣,而立足點都在對大夏有利的繳納錢糧上。比如說,為了繳稅,需要租借一部分大夏已開發的土地——租金自然很可觀。如果攻擊這種租借土地的行為,就會變成拒絕李雪鱗送錢。從個人品德上倒是不妨清高一把。但在國庫虧空,天災人禍不斷的當下,誰敢開這個口?
李雪鱗趁熱打鐵的一句話將利益糾葛的核心定了調:
“陛下,如果您能給我一個信任的機會,我會向您獻上一個空前繁榮富強的帝國。”
一起看文學網首發,請支持正版閱讀,支持作者創作。
隆重推薦《萬裏大宋》(28689),能認可本書的人肯定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