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要過多地幹涉孩子的自由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要想使孩子茁壯成長,就一定要給他們活動的自由,而不讓他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魚缸”。父母應克製自己的想法和衝動,給孩子充分的自由。オ


    某15歲的初三女孩對父母一直把她當小孩子,限製她的自由感到特別煩惱。她說,父母就像看勞改犯一樣管著她,有時比看管勞改犯還要緊。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父母為她安排的。她感覺到自己像一個玩具,毫無自由可言,連每天吃什麽、穿什麽、看多長時間書、做多長時間功課、練多長時間古箏、看多長時間電視、幾點上床、幾點起床,甚至連她日記中寫的什麽內容,父母都要幹預……尤其讓她感到不舒服的是,學校就在家對門,父母還要堅持每天接送她,這讓她在同學麵前很沒有麵子,感覺自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囚徒……


    許多時候,家長對孩子過度的嗬護與保護、過高的期望及管教,會扼殺孩子本來的天性,令孩子窒息,甚至產生嚴重的後果。冷靜地想想,自己是不是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呢?看看下麵的幾種情況你有多少:


    1倍院⒆幼鮃磺惺慮槎疾環判模隻有自己幫她料理好才會安心。


    2比銜隻要孩子“聽話”就好,乖寶寶是好孩子。


    3毖細窆芾硨⒆擁囊食起居、學習計劃以及社會交往等活動。


    4本常幹涉孩子的事情,自作主張地為孩子作主。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和社會競爭的加劇,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與之相對應的是父母對孩子將來的規劃越來越多,甚至日常生活都要嚴加管理,時時刻刻地看管、監視和提防,這使得父母自己耗盡時間、心機和精力。


    “囚禁”孩子的同時,父母也失去了自由。


    然而,結果卻與願望不相符。籠子裏的鳥兒——孩子感歎:好沒自由!父母這隻鳥籠也慨歎:活著真累啊!


    被喂養慣了的動物接受放養時,通常自己不會捕食。生存法則告訴我們:動物如果學不會自己捕食的話,就有可能餓死。孩子也是同樣。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的孩子通常沒有在社會獨自生存的能力。一旦父母因為一些原因無法顧及到他們,他們就隻能被社會淘汰。


    在應試教育環境裏,一切以考試為中心,許多父母幾乎從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天起,就為孩子設計好了將來的人生道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隻能沿著這條道路前進,不能有“非分”之想。


    然而,孩子是天生熱愛自由的,他們對自由的渴望不亞於對自己生命的尊重。有位詩人說得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後,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會努力地為自己爭取自由,對父母給他們設計的人生道路開始抵製。當然,這樣的行動會導致父母的不滿,並進一步處處限製他們。一場自由與反自由的鬥爭由此拉開序幕。


    對此,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孫雲曉說:“中國的父母正在辛辛苦苦地醞釀著孩子的悲劇命運,爭分奪秒地製造著孩子的成長苦難。實際上,我們的父母在和自己作戰,用自己的奮鬥來擊毀自己的目標。”父母限製孩子的自由,實際上是在製造孩子和自己的距離,在某些時候會導致“控製”和“反控製”的鬥爭愈演愈烈。


    孩子處在年少好動的階段,渴望自由是他們的天性使然。當父母的無論把他們看管得多緊,他們還是會想方設法去衝破種種樊籬和桎梏的,就像籠子裏的狼,不管你給它什麽好吃的,它們永遠都會處於不安分狀態。隻有自由的天地才是強者生存的土壤,為了自由,狼寧願去搏殺,在險象環生的處境中生活,也不願享受“被限製了自由的富貴”。因為狼是強者,敢於自由自在地挑戰一切。我們的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生活的強者,就應該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


    [育子心得]


    1狽趴手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己說出他喜歡什麽樣的生活方式。


    2筆實鋇厝煤⒆友≡窕鋨橛脛交往。


    3笨刂譜約鶴芤幹涉孩子的念頭。


    [名人語錄]


    要想孩子成才,家長絕不能越俎代庖,要順其自然,讓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


    ——呂型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庭教育孩子的50個細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保文 關麗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保文 關麗瑩並收藏家庭教育孩子的50個細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