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曆史早已告訴我們,朱元璋根本沒有親自去請過劉伯溫。而真實的曆史也告訴我們,後期朱元璋和劉伯溫的博弈,總是以劉伯溫無可奈何的失敗而告終。可在民間,朱元璋在劉伯溫的智慧麵前,總是無可奈何,“朱元璋三試劉伯溫”的傳說就是典型。


    這個傳說是這樣開始的,有一天,朱元璋和劉伯溫下棋,即將要輸時,他轉移視線,問劉伯溫:“聽說先生您過目不忘,一部天文書看過一遍就能倒背如流,可是真的?”


    劉伯溫告訴他,有這樣的事。當年進京趕考時,在大都城裏遇到個書販,書販手裏有本天文書,自己看過一遍,就已背得滾瓜爛熟。


    朱元璋就離開棋盤,從書架上抽出一本司馬遷的《史記》來,問劉伯溫能背否。劉伯溫回答:“我從小就看過,當然能背。”說完就環掃朱元璋的書架,說,“這些書都在我的肚子裏。”


    朱元璋認為劉伯溫有吹牛的嫌疑,就順手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來,要劉伯溫背誦,劉伯溫看了看書名,張口就背誦,朱元璋像個校對員一樣,校對了幾頁後,劉伯溫果然一字不差。朱元璋讚歎不已。


    兩人回到棋盤,朱元璋又問劉伯溫:“聽說先生的對聯水平也很高,我有一上聯,”指著牆上一副《采樵圖》出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


    劉伯溫不假思索地對出下聯:“因火成煙夕夕多。”


    朱元璋又指了牆壁上一幅《千裏江山圖》,出上聯道:“千裏為重,重山重水重慶府。”


    劉伯溫看了看棋盤,馬上就對出下聯:“日月成明,明德明義明賢君。”


    朱元璋再出上聯:“天為棋盤,星為子,何人能下?”


    劉伯溫應對:“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敢彈?”


    朱元璋聽到這樣的讚譽,心花怒放。劉伯溫請求出去方便一下,回來後,看到棋盤旁邊有個碗,上麵蓋了一張布。這是他出去後,朱元璋咬了一口的燒餅。


    朱元璋問他:“你知道這碗裏是什麽嗎?”


    這可不是才學能解決的問題,而近乎巫術了。劉伯溫掐指一算,說:“圓圓日,圓圓月,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稱讚他:“一點不錯啊,據說薑子牙能算出周朝八百年天下,先生能不能算算我大明天下多少年?”


    劉伯溫沉思了一會兒,回答:“八百嫌少,三百嫌多。”


    朱元璋不明白。劉伯溫就解釋道:“江山的長久與短暫,是民心決定的。隻要您以民為本,立出法度,世代遵循,何愁大明江山不傳之萬代?所以說‘八百嫌少’。”


    朱元璋點了點頭。他沒有問“三百嫌多”。


    後來明帝國傳了276年,民間就認為,劉伯溫早已算出大明的氣數了。


    朱元璋和劉伯溫最精彩的傳說應該是劉伯溫逃脫朱元璋魔爪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春天,朱元璋帶文武百官到南京城外的長江邊遊玩。他看到巨龍般的長江滾滾東去,又見江岸邊的燕子磯若鋼澆鐵鑄般屹立,忽然詩興大發,脫口吟了一句:“燕子磯兮一秤砣。”然後就卡住了。他環視眾人,突然看到大家都在竊笑。那些武將都在小聲議論:“這哪裏叫詩,連打油詩都算不上。”朱元璋正在尷尬時,劉伯溫站出來說:“把燕子磯比作秤砣,其實這是挺好的一句詩,我可以續下去。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杆又如何。天邊彎月是掛鉤,稱我江山有幾多?”


    劉伯溫一吟罷,群臣就叫起“好”來。朱元璋的臉上實在掛不住了,他認為這些文武百官根本不重視自己,自己的權威不牢固,所以決定把他們都殺掉。一個一個地殺,太麻煩,索性來個一窩端。


    幾天後,朱元璋下令修建慶功樓,對外宣稱慶功樓是他和功臣們飲酒作樂的娛樂會所。當慶功樓修建完畢後,他邀請所有的功臣到樓上去。就在這之前,劉伯溫夜觀天象,發現了朱元璋要火燒慶功樓,把那些功臣們當成燒烤。去慶功樓的前一天,劉伯溫在大街上騎著馬飛馳,以前他從來沒有這樣的舉止,正當大家奇怪時,劉伯溫突然一個不穩,從馬上摔了下來。被抬回家後,朱元璋叫禦醫去查看,禦醫說,劉伯溫至少要臥床休息三天。朱元璋心想,那就過幾天再殺你,讓你多活幾天。


    當天夜裏,劉伯溫忍痛逃出了南京城。而正如他所預測的那樣,第二天,朱元璋在大家喝得正歡時,偷偷下了樓,命人點起了火。那些功臣像兔子一樣被燒死了。


    當朱元璋聽說劉伯溫逃跑後,心驚膽戰,好幾個晚上睡不著。因為劉伯溫神機妙算,如果把這一技能用到朱元璋身上,那可是天大的厄運。


    正是因此,朱元璋帶著他最能打的衛士多次到各地微服私訪,目的就是要找到劉伯溫。


    他找劉伯溫是大海撈針,但劉伯溫對他的行蹤卻是了如指掌。有一次,朱元璋到北方一座城市去尋找劉伯溫,在山道上遇到大雨,所以匆忙躲到了一棵樹下,大雨絲毫沒有停的意思,電閃雷鳴,朱元璋擔心自己被雷劈了,蜷縮在樹下直發抖。就在這時,一個年輕人身披蓑衣頭戴鬥笠,手中還拿著一把傘,向他走來。走到跟前,向朱元璋施禮,朱元璋內心發虛,問道:“難道你認識我?”


    年輕人搖頭,說:“不認識。我隻知道這裏有人需要傘,所以就送來了。”


    朱元璋奇怪地問:“你如何知道?”


    年輕人不回答,隻是說:“我家就在附近,到家裏換件衣服吧。”


    朱元璋雖然心裏犯嘀咕,可樹下的確不安全,所以隻好跟著年輕人走。到了年輕人的家,朱元璋換了衣服,吃了不錯的飯菜,由於趕路困倦,所以倒頭就睡了。


    第二天清晨,陽光燦爛,朱元璋出門看到一道彩虹橫跨天際,詩性又發作了,吟了兩句詩:“誰把青紅線兩條,和風甘雨係天腰。”但下麵兩句不見了,這說明他又卡住了。


    正當他挖空心思地想下兩句時,那個年輕人走過來,接了下去:“隻因玉皇鑾輿出,萬裏長空架彩橋。”


    朱元璋這回可是吃驚不小。這兩句詩不但接得好,而且還指出他朱元璋是皇帝。朱元璋相貌怪異,根本沒有皇帝的氣質,放在人堆裏,隻能在選醜比賽中勝出。他仔細審視了這個年輕人,冷冷地問:“你怎麽知道?”


    年輕人一臉茫然:“我知道什麽呀?”


    朱元璋看到年輕人的臉上寫滿誠實,所以放下心來。後來回南京後,認為這個年輕人有才華,又對自己有恩,於是召他來見。談到那次事情,這位年輕人說出另外一件事,讓朱元璋驚駭不已。


    這個年輕人說的事是這樣的:他本是個讀書人,但科舉總是不中,有一天,他家裏來了個道士,這道士一待就是半年,年輕人出於尊老重教的緣故,對道士侍奉殷勤。道士臨走前,送給他一個一大一小兩個錦囊和一套衣服,囑咐他到某年某月某日先打開大的錦囊,裏麵有他如何做官的秘訣,而那套衣服將來是要用來換官服的,所以一定要好好保存。那個小的錦囊也一定要妥善保存,肯定有用。


    年輕人雖然不信道士的話,可還是將東西保存了下來。朱元璋在大樹下擔心被雷劈的那天,正是那個道士說的打開大錦囊那天。錦囊裏有張字條,要他穿蓑衣鬥笠雨傘到某地去找一個人,其餘的事,朱元璋就知道了。


    朱元璋趕緊要來大小錦囊,先打開大的,發現字跡就是劉伯溫的,心裏不由得陣陣後怕。自己千辛萬苦找劉伯溫,想不到劉伯溫對他的行蹤了如指掌,如果劉伯溫要想殺自己,那真是易如反掌。他想了半天,就對那個年輕人說:“我封你個官吧,表示我對你的感謝。”


    年輕人謝恩,朱元璋好奇地打開了那個小錦囊,裏麵有一張字條,上麵寫道:“謝萬歲封某某為某某官。”


    官職名稱和他方才封給那個年輕人的一模一樣。


    朱元璋唏噓了幾聲,從此再也沒有私訪過,因為他知道這是世界上最不現實的事。


    朱元璋晚年,突然想起了劉伯溫。他招來多年以前那個年輕人,問他是否再見過那個道士。此時已是中年人的年輕人說,曾在四川見過他,他正在裝修一個破敗的諸葛亮廟,說是給自己修家。


    朱元璋立即下令重修各地諸葛亮廟,並在諸葛亮廟旁邊為劉伯溫建廟。在某地修諸葛亮廟時,一個技術工準備把諸葛亮廟前石碑推倒重換,當搬開石碑後,發現裏麵有一張牛皮畫卷。畫卷上是一個羽扇綸巾的人,此人雖然穿著漢代的服飾,可容顏正是劉伯溫。


    朱元璋這才明白,原來劉伯溫是諸葛亮的轉世,劉伯溫在四川修諸葛亮廟時說給自己修家,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朱元璋下令,隻修諸葛亮廟就可以了,不必再畫蛇添足建劉伯溫廟。


    這個傳說還有現實作為依據:現在孔明廟並不罕見,但劉伯溫廟卻從來沒人見過。


    劉伯溫大慈大悲的傳說


    民間關於劉伯溫救人的傳說也很多,這些傳說很淩厲地體現了劉伯溫的機智。有一個傳說叫“啞巴殿”,說的是朱元璋要劉伯溫建南京城,快完工時,朱元璋在劉伯溫的陪同下來視察。來到皇宮時,見皇宮建得很氣派,就感慨道:“當初鬧革命,隻是想打家劫舍,希望每頓飯都有肉吃,想不到時來運轉,弄假成真,居然做了皇帝,哈哈。”


    劉伯溫不好掃朱元璋的興,就附和了一通。朱元璋走了一會兒,突然想到,我如今已是皇上,真龍天子,金口玉言,怎麽可以這樣信口胡扯,像是個成名的豎子,這如果讓別人聽了去,我的威嚴何在,體統何在,儀態何在?


    想到這裏,他急忙四處張望,突然看到一個匠人正在梁上工作,大吃一驚,心想,真有人聽我說話,必須要殺了他。他對劉伯溫說:“這小子悄無聲息地在那裏,不是盜賊是什麽!”


    劉伯溫驚駭,朱元璋這是要殺人滅口,他急中生智,大聲說道:“他是個聾啞人。”


    朱元璋莫名其妙:“你怎麽知道?”


    劉伯溫說:“我是這裏的頭,哪個匠人身上有幾根毛都知道。”


    朱元璋不知所措。劉伯溫趁他不注意,向那個匠人打手勢,指了指自己的嘴,又搖搖頭,示意匠人裝啞巴。那匠人很是聰明,就點了點頭。


    劉伯溫又在朱元璋麵前向那匠人做手勢,要他下來。那匠人就跳了下來,跪在朱元璋麵前,“啊啊呀呀”地說了一通,然後磕頭。磕頭完畢,就用手指著劉伯溫的帽子,又指了指自己的頭。朱元璋不懂這意思,就問劉伯溫。


    劉伯溫回答:“皇上,啞巴在討封。”


    朱元璋大笑,說:“一個‘沒嘴王’還要什麽封賞啊?”


    劉伯溫說:“皇上聖明,殘廢人情不自禁,水向低處流,人卻往高處走,我覺得皇上您不能讓他失望才對。”


    朱元璋首先想到的是,他那幾句流氓話是不會被傳出去了,又想到劉伯溫的話也在理。於是就高興地說:“那就封他個‘沒嘴王’吧。”


    那匠人聽了,心中大歡喜,可卻裝作沒有聽到。劉伯溫就對他做起了手勢,意思是,皇上封你“沒嘴王”了。


    匠人急忙表現出高興的樣子來,向朱元璋連磕了幾個響頭,爬起來跑掉了。


    另外一個極具劉伯溫特色的傳說是他救徐達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後,要劉伯溫和徐達到今天北京城以北圍城設防,防禦蒙古,保護家園。


    劉、徐二人領了聖旨,馬不停蹄地奔赴北部邊塞,到達一處高地,兩人騎馬登高了望,尋找築城的最佳地點。徐達在高處望下去,不禁讚歎道:“好地方,好戰場啊。”


    劉伯溫沒有說話,調轉馬頭回營了。


    第二天,兩人又來到同一個地方,徐達又讚歎:“真是好地方!”


    劉伯溫還是個悶葫蘆,看了一會兒,就回營了。


    第三天,兩人還是來到那個地方,徐達這次大聲地喊起來:“先生,這真是個好地方啊!”


    劉伯溫仍然一聲不吭,這讓徐達疑惑不解,於是問劉伯溫:“為何先生您一句話都不講?”


    劉伯溫淡淡地說了一句:“為何?為了大明江山,還為了你。”


    徐達更是大迷惑了,劉伯溫開始指點起江山來:“徐元帥請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渤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那就是鐵桶江山,蒼蠅都飛不進來。”


    徐達說:“是啊,我也說這是個好地方,但不知先生您想修建個什麽樣的城池?”


    劉伯溫侃侃而談:“它一定是當今天下邊塞中的第一大城,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此城隻在天上有,人間不得聞。”


    徐達拍手稱快,但他疑惑未解,問劉伯溫:“先生此舉是為了大明江山,那‘為了我’是什麽意思?”


    劉伯溫就指著那片無邊際的空地說:“這裏不但是個好戰場,還是個好居處。土地是那麽肥沃,氣候是那麽溫和,簡直是北方小江南。”


    徐達聽明白了,這是想讓他搬家到這裏。但當時,他還沒有這樣的想法。兩人畫了工程圖,招人開始了築城,兩年後,順利完工。他們帶著實景圖回到南京,見朱元璋。


    朱元璋對這座城池非常滿意,於是給起名為“山海關”。這件事不久,有一天,徐達正在家裏吃肉,劉伯溫來拜訪。徐達急忙迎接,劉伯溫不落座,就說,自己該走了。


    徐達以為劉伯溫還要出差,但劉伯溫告訴他,自己要去雲遊四海了。


    徐達又是大惑不解,說:“我們千辛萬苦幫皇上創建了這份家業,如今正是享福的時候,您怎麽就走了呢?”


    劉伯溫說:“此時不走,恐怕再也走不了了。”


    徐達驚駭地張大嘴巴,劉伯溫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皇上是個隻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你以後一定要小心。”


    徐達知道劉伯溫能掐會算,他這樣說,必然有他的道理,一想到劉伯溫的話將成事實,就驚慌起來。他說:“先生你讓我多加小心,我該怎麽小心啊?”


    劉伯溫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說:“八個字——盡忠為國,緊跟萬歲。”


    徐達如墜五裏霧中,劉伯溫早已飄出他的家門,不見了。


    劉伯溫走後不久,徐達突然接到聖旨,要他第二天到新建的慶功樓上與皇上開懷暢飲。徐達心中一動,問傳聖旨的人,皇上都請了誰。傳旨的太監告訴他,一席全是功勳,沒有別人。


    徐達大叫一聲:“難道皇上這是要連窩端了我們嗎?”


    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房間裏轉悠。突然想到了劉伯溫留下的那八個字,心裏就有了主意。


    第二天,所有功臣都上了慶功樓,朱元璋讓大家盡情暢飲,不必拘泥君臣之禮。這些功臣們本來都是土匪出身,看到酒肉就如餓狼,又聽皇上說可以盡情,所以全都敞開懷,大喝大吃起來。


    朱元璋卻一口酒都不喝,當他看到群臣都喝得神魂顛倒後,突然捂著肚子說:“啊呀,我的腸炎犯了,要趕緊回宮吃藥,你們繼續喝。”


    說完,轉身就下了樓。


    徐達從桌子後跳了出來,跟著朱元璋下了樓。徐達隻喝了一點,這場飯局,他心驚膽戰,時刻注意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


    朱元璋到了樓下,回頭一望,看到徐達跟了出來,不禁惱火,命令徐達:“你給我進去。”


    徐達知道,慶功樓現在已成地獄,他既然出來了,無論如何都不會再回去。他跪下說:“皇上,我要緊跟您左右。”


    朱元璋氣憤道:“我不用你,趕緊給我回去。”


    徐達抓住朱元璋的小腿,說:“皇上,我怕您回宮有個什麽閃失,所以必須要保護您回宮。”


    朱元璋踢了他一腳,但徐達抱住不放,還大聲哭了起來。


    朱元璋有點慌了,他擔心徐達的哭聲引起樓上那群人的注意,心裏又想,反正留你一個也可以,殺起來比較容易。就這樣,他同意了徐達和他一起回宮的建議。


    兩人回到宮中還未坐穩,就有人來報告說:“不好啦,慶功樓著火啦。”


    朱元璋假裝驚慌,說:“快去救火!”又問,“有活著的人沒有?”


    報告的人回答:“全成烤鴨啦。”


    朱元璋擠出幾滴眼淚,說:“可憐了我一幫功臣啊。”


    徐達當時已汗流浹背。回到家中,讓家人收拾了金銀珠寶,連夜逃到山海關,從此在那裏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這就是劉伯溫八字救徐達的傳說。


    我們都知道,民間的劉伯溫的故事都是假的,與正史不符,但民間卻認為,這就是真的。他們塑造出了一個神乎其神、大慈大悲的劉伯溫,和正史那個劉伯溫一比,大部分的人都喜歡民間的劉伯溫,於是,他們更希望,劉伯溫永遠在民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王師:劉伯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度陰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度陰山並收藏帝王師:劉伯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