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劉伯溫是天上一顆星宿下凡,下凡前,主管下凡事務的神仙告訴他,你到下界做什麽都可以,就是不能斬龍脈,因為龍脈是老天爺用法力擺在那裏的,那裏出皇帝已是注定的事。劉伯溫一口應允,可幫助朱元璋奪取天下後,他得意洋洋,居然把這件事忘了。


    有一天,他對朱元璋說:“北辰紫微星曜眼光明,此乃我大明帝國昌隆之兆,不過東方太白星時明時暗,有時光亮程度超過紫微星,這說明在大明境內將來有異姓天子出現的可能。”


    朱元璋大驚失色,說:“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劉伯溫說:“當然有,待我先找到這個地方。”


    於是,劉伯溫被朱元璋封為特使,遍訪天下靈氣之地,找到那個可能的龍脈。劉伯溫把自己裝扮成個樵夫,按天象的指引,一路奔馳到了西北的甘肅。


    劉伯溫到甘肅後,就發現青城這個地方是虎踞龍盤之地,特別是二龍山山形奇特,前眺黃河,用風水學的角度來看,正是“前有望,背有靠”,劉伯溫還注意到山間紫氣氤氳,一條巨龍忽隱忽現。他鼓掌叫道:“正是此地。”


    在進行了一番專業的考察後,劉伯溫斷定榆中是龍脈所在,也就是說,這個地方將來會出現一位真龍天子。不過,斬龍脈純屬風險活和技術活,玄幻的風水學說,如果斬龍脈時稍有差池,真龍天子不會出現,可難保不出現一些孽龍天子,如果出的太多,那肯定要禍害百姓,劉伯溫一想到百姓受苦,心裏就不舒服。所以,他決定把這件事做得細致周密些,不能有任何閃失。他用了三個月,在二龍山與興隆山九十多裏的山間行走考察,每到一處便測量、計算、做標記、口中念念有詞,這三個月來,劉伯溫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最後他憑借深厚的風水學功底和精湛的技能,成功敲定了一套斬龍脈方案。


    斬龍方案非常精細複雜:他先命令當地官員派兵在他做過標記的七處地點安營紮寨,每處必須要用二十八人輪流值守,按北鬥七星的陣形七人一組排布,四個鬥柄分別指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值守士兵手執兵器,日夜不得離開。而劉伯溫本人則坐鎮青城指揮,他知道二龍山是龍脈的腦袋,而興隆山則是龍的尾巴,隻要先斬斷龍頭,應龍就會咽氣,龍血隨之會流向七竅,在這個時候,隻要兵士們用兵器蘸取龍血,灑向空中,揮發完畢,這條龍的命也就完蛋了。


    這件事說起來簡單,那可是一條龍啊,要斬它的腦袋,又不讓人家亂動,這事的難度其實很大。


    劉伯溫掐指算了許多日,終於選定了一個沒有月亮、星星也特少的夜晚,就在這天夜晚,他看到紫微星與太白星互爭光輝,像是兩個旗鼓相當的摔跤手,你上我下、我上你下地爭鬥著。劉伯溫說:“此時正是斬龍脈的大好機會,不可錯過。”


    命令一下,早已待命多日的士兵鑿開了二龍山與興隆山之間的一段山脈,據劉伯溫說,那裏就是龍脖子上的大動脈,那段山脈剛一鑿開,頓時陰風怒號,飛沙走石,天地失色,草木哭泣,過了一會兒,山洪暴發,老天下起了瓢潑大雨。直到第二天,太陽才在空中閃出來。


    劉伯溫看了現場,心都碎了。許多士兵都死在了飛沙走石和泥石流之下,他數了下,正好是四十九人,活著的士兵膽戰心驚。劉伯溫擦了點眼淚,說:“事還沒完呢。”


    接下來的事是這樣的:他命人在二龍山頂挖下一坑,把木製龍首、屠龍符、兵器等物放到坑裏,外用炒熟的黃土覆蓋,堆成一座山。


    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劉伯溫四處查看是否還有未幹的龍血,果然被他看到幾處。他對那些士兵說:“隻要龍血不幹,咱們就不能走。”士兵們隻好日夜用手中兵器蘸取鮮血,這一工作持續了三年,三年後,龍血消失,劉伯溫才回南京城複命。


    可當他複命的第二天,正準備接受朱元璋的重賞時,他病倒在床,很快就去世了。後人說,他的死就是因為斬了龍脈。


    這些當然都是傳說,不過下麵的故事可能是事實。


    據說劉伯溫臨死前,他兩個兒子出於孝道,找了一塊風水極佳的寶地作為父親的墳墓,而且透露信息給劉伯溫,死後要風光大葬,要讓在月球上的人都能一眼看到父親的墳墓。劉伯溫嚴詞拒絕,他解釋說:“‘墓’字,上是草,下是土,這才能吸收日光和雨露,如果你們在墳墓外還建那麽多多餘的房屋,遮住了陽光,如何生草?無百草長青,就不是墓。倉頡造字,那可是大有講究的。後人為了沽名釣譽,顯示富貴權勢,浪費巨資,大造其墓,這就是違背了古人的訓誡。人要流芳,靠的是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是靠對墳墓精裝修,立牌坊,你們誰知道張良和諸葛亮的墳墓在哪裏?可人人都知道張良和諸葛亮。”


    劉伯溫死後,他的墳墓就建在一座青山之巔,毫不起眼。


    劉伯溫在死後的傳說主要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這樣的:順治四年(1647年),清帝國的一位貝勒在南方打了勝仗凱旋回京,路過浙江青田時,聞聽劉伯溫是仙人,認為他的墳墓裏肯定有不同凡響的地方,於是讓人挖開了劉伯溫的墳墓。貝勒發現,劉伯溫墳墓裏隻是個空棺材,棺材裏有一石碑,碑上有文字:順治三年半,天禧複二春,天下猶未定,如何開我墳!這段字下麵是一行小字:貝勒、貝勒,天下無敵。生於北方,死在浙、直。


    這名貝勒看完這些字後,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了出來,進入直隸時,一命嗚呼。


    第二個傳說是這樣的:清朝末期,光緒皇帝在當地官員和大臣們的陪同下遊龍門,眾人邊欣賞石頭雕像邊議論前人雕刻技藝的高超。玩興正濃時,光緒皇帝突然看見伊河水中漂著一棵柳樹,樹上站著一隻大紅公雞。這隻公雞非比尋常:和小牛犢差不多大小,渾身如火,光焰奪目。光緒皇帝見到這隻不是人間有的公雞,疑惑道:“雞不會遊泳,怎敢雄立水中?”不過他善於聯想,念叨著柳樹上的雞,柳雞,“哦!”他恍然大悟,說,“這不是前朝的軍師劉基嗎?”於是,他清了清嗓子,對公雞說,“劉基呀劉基,你的主子不封你,卻到我這裏來討封,我說你這千年不死的老鬼,還是離遠點吧。”


    這個傳說恰好和上麵那個貝勒之死的傳說成為因果,光緒所以不封劉伯溫,估計是對劉伯溫殺了他的前輩懷恨在心。


    關於劉伯溫的死和死後的傳說,非常奇幻,正如光緒所說,劉伯溫在民間,的確是千年不死的老鬼。


    劉伯溫vs諸葛亮:傳說


    中國曆史上有三位神乎其神的人物,西漢時期的張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明初的劉伯溫。很多人都想把三人作個對比,實際上,由於曆史的原因,三人根本沒有可比性。不過,民間堅信,先來的肯定比後到的厲害,比如諸葛亮就比劉伯溫厲害,於是,就有了劉伯溫和諸葛亮對決的傳說。


    這個傳說是這樣的:有一天,劉伯溫做了一個夢,他夢到自己離開房間,獨自走進一處深山老林。這是一片原始森林,山路坎坷異常,森林越來越密,腳下的泥土像是火山灰,軟軟的,森林裏散發著令人窒息的空氣。劉伯溫心中很害怕,四下望了望,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座古廟。他想都沒想,就跑了過去。


    那座古廟的確很古老,門已腐爛,廟門匾額的字已斑駁不清,但劉伯溫還是看明白了那四個字:諸葛武侯。


    劉伯溫心裏一驚,諸葛武侯不就是諸葛亮嗎?


    可當時由於太害怕這森林的黑暗,所以沒有多想,進得廟門,隻見對麵供著個泥塑像,他不認識,塑像兩邊貼著一副對聯:金雞土狗奔馬時,留頭金刀在此溺。


    劉伯溫不明白這狗屁對聯是什麽意思,由於驚嚇,劉伯溫有了尿意,所以就找了個僻靜地方,撒了泡尿。劉伯溫原本就是個彬彬有禮的讀書人,在廟裏撒尿的事還是頭一次,所以趕緊給廟中神像深深施了一禮。低頭看時,發現神像下有木刻神牌,上麵有七個字:三分天下諸葛亮。


    劉伯溫放聲大笑,說:“你諸葛亮真不要臉,被人吹噓得神乎其神,居然連北伐魏國都不能成功,最後還活活把自己累死了。三分天下也好意思說,我一統天下都沒有說呢!”


    說完,他就把木牌拿到手,突然木牌下麵掉出個小牌,上麵也有字,也是七個:一統天下劉伯溫。


    劉伯溫這才大吃一驚,心說:“諸葛亮這家夥真是神人!居然在一千多年前就知道我一統天下。”他又去看那副對聯,“金鳴土狗奔馬時”,這是指時間。本年是丁酉年,酉即雞;九月九日的地支是戌,戌的生肖是狗;奔馬時,顯然是指正午時辰,現在正是正午啊!再看下聯,留頭金刀,“留”去“田”加“金”“刀”旁正是“劉(劉的繁體)”字。“原來諸葛亮千年前就知道我今天將在這裏撒尿(溺)!”劉伯溫想到這裏,嘖嘖稱奇,於是跪下去,給諸葛亮行個禮。但這一跪可不要緊,他兩腿毫無知覺,起不來了。他焦急地四下探索,隻見對麵牆上寫有拳頭大四個字:“棄甲而走”。劉伯溫一看自己,居然穿著盔甲呢,於是脫掉盔甲,腿又聽他腦子的指揮了。他這才逃出了廟門,然後,夢就醒了。


    這個傳說把諸葛亮刻畫成了神,把劉伯溫倒貶成了凡人。雖然如此,這個傳說還沒有讓劉伯溫太難堪,下麵這個傳說,就讓劉伯溫在諸葛亮麵前卑微到極致了。


    有一天,劉伯溫去諸葛亮墓地拜祭,當穿過高大的牌樓,剛上花石台階時,劉伯溫看到一巨碑矗立眼前,上麵有諸葛亮親書“吾到無人到”五個篆體大字。劉伯溫對身邊的人說:“諸葛亮的書法不錯,但就是這預知能力太差,三歲孩子都知道,隻要他有墓,自然就會有人來到,怎麽能說是無人到呢。我看還是推倒這個巨碑,省得讓人笑話。”


    隨從們如狼似虎,抄起工具衝到巨碑前,三兩下就把石碑砸倒了。劉伯溫繼續向前,走出沒幾步,又看到一巨大石碑,經曆風吹雨打後,這塊石碑已衰老得可憐。幸好,上麵隻有五個字,劉伯溫順口一讀,魂飛魄散,嘴裏連喊:“罪過,罪過!我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該當萬死!”


    劉伯溫為何如此,原來碑上的五個字是:隻有伯溫到。


    這是前一石碑“吾到無人到”的下一句。這種“大喘氣”讓人生厭,但劉伯溫是親曆者,而且字裏的當事人就是他,所以他恐懼得有理。


    劉伯溫跪下磕頭,和之前那個傳說一樣,他正要站起來時,發現腿不聽自己指揮了,正在驚慌之際,忽然看到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劉伯溫趕緊摘了頭盔磕頭,磕頭完畢,他的腿又是自己的了。


    受到這樣的驚嚇,劉伯溫算是對諸葛亮有點信服了。回來的路上,特意到諸葛亮祠堂焚香跪拜一番。他看到桌上放著一碗涼水,桌下放著一雙朝靴。他覺得這裏必有文章,於是端起水一飲而盡,穿上朝靴轉了三圈。隨口吟道:“喝我師的水清廉不貪,穿我師的靴路正不偏。”由此看見,劉伯溫已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的師父。後來,他脫下鞋子,走出門,不經意抬頭一看,迎麵的大照壁上留著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凶災。”顯然,這又是諸葛亮寫的,對於這種裝神弄鬼,劉伯溫是篤信不疑。他想,這是老師在提醒我,要遇到災禍了。


    看來,這場災禍是在沙丘。聽說這裏有個鎮子叫沙丘鎮,不如我繞開它就是了。想到這裏,劉伯溫領著他的隨從特意繞了個路,遠遠地望見沙丘鎮的炊煙,劉伯溫不禁長出了一口氣。


    可這口氣出後還沒有吸回來,劉伯溫就看到他自己正在橫穿一條幹涸的漏沙河床。而就在不遠處,他看到兩群兒童各自占領著一個沙丘玩軍事遊戲。劉伯溫最後把目光放到了那些低矮的人工製作的沙丘上,不禁長歎一聲,說:“真是‘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還是在沙丘這裏遇到了凶災。但我要生得偉大,死得有意義。”


    說完,他讓隨從拿出筆墨,寫了一篇短文,是他當時的感受:“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坐井觀天小,登高望天闊。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來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醒悟,悔之已晚,望眾位傳吾留言誡其子孫後代。”


    寫完最後一個字,劉伯溫把筆一扔,臉色漲得發紫,兩腮也漲了起來,他一張口,“哇”的一聲,一道血柱噴了出來,氣絕身亡。


    這個傳說告訴我們,諸葛亮沒有遇見到自己的死,卻吃飽了撐的,穿越到一千多年後的劉伯溫時代,預測了劉伯溫的死。


    關於諸葛亮和劉伯溫的傳說,恐怕隻有下麵這個傳說把劉伯溫抬高了些,這個傳說的開頭是這樣的:劉伯溫對諸葛亮始終心懷嫉妒,就像是當年周瑜嫉妒諸葛亮一樣。所以,他用奇異的法術卜算出了諸葛亮的墳墓,然後挖開了諸葛亮的墳。諸葛亮的墳裏空空如也,隻有石碑,碑上有字: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


    劉伯溫吸了口涼氣,說:“這諸葛老頭是有兩下子啊。不過,你隻能算出我一個人來,而我用《燒餅歌》算出了將來的天下大事,這點,你不如我。”


    劉伯溫說完這句話,墓裏發出哭聲,這說明諸葛亮認輸而後痛哭了。


    和朱元璋的傳說


    劉伯溫和朱元璋的傳說,在民間多如牛毛。二人的傳說首先是從朱元璋請劉伯溫開始的。


    朱元璋在多年的打打殺殺生涯中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且還當上了王爺,兵多將廣,所以就想找個軍師。有人告訴他,處州青田縣有個劉伯溫,此人不但是個才子,還是個巫師,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如果能請到他,大事可成。


    朱元璋於是派人三番五次去請,但都沒有成功。據派去請的人回來說,劉伯溫死都不出山,說是在等真命天子。


    朱元璋手下幾個性情暴躁的將軍大為光火,拍著桌子叫道:“幹脆來硬的,讓軍隊去請。如果他還不來,就把他就地處決。”


    朱元璋製止了這群武夫,說:“咱們是要用人家,不是廢人家。我有辦法。他不是在等真命天子嗎?我就給他演一出真命天子下凡的戲。”


    這出戲很快就上演了。


    有一天,劉伯溫離開青田到杭州去,聞聽有人說起個異人。這個異人是個鹽販子,重情重義,視錢財為糞土,而且善花樣武術表演。劉伯溫對這樣的人很感興趣,於是就想去見上一麵。打聽了此人經常歇腳之地後,他就奔那地方走去。走到半路,他看到一個人正躺在地上睡覺。


    此人的睡姿很有意思:頭枕扁擔,平攤兩手,叉著雙腳。整個身子和扁擔恰好組成了一個“天”字。劉伯溫心中一動,此人的姿勢真有福相。不過,在地上睡覺容易著涼。想到這裏,他就上去推那人,那人睡得很香,被劉伯溫一推,順勢翻了個身,側著身,腳一鉤,頭一低,又睡著了。他這一側身,扁擔正好不易察覺地轉到腰那裏。劉伯溫這一看,大驚駭:“啊呀!這不是個‘子’字嗎?睡覺時能現出‘天子’二字,這人可不是池中之物!”於是連推帶揍地把對方折騰醒了。兩人攀談起來,劉伯溫發現此人就是他要找的那個鹽販子。


    劉伯溫更是驚訝,說:“你絕非凡人,報上名來。”


    此人表明了身份:“我就是去請你多次的朱元璋。”


    劉伯溫哈哈一笑,知道自己上了當。不過,朱元璋既然親自來請,他實在也沒有理由拒絕了,從此跟朱元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王師:劉伯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度陰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度陰山並收藏帝王師:劉伯溫最新章節